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十字-第3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欧洲之声”隔空与英美政权对骂。
一边骂丘吉尔政变叛国,一边骂艾德礼政变投降,但有一点事实不容回避:曾号召要率领4500万大不列颠子民抵抗到底的丘吉尔首相现在却抛弃了他口口声声要战斗到底的祖国和人民。
为树立正面形象,同时也为了给新政府正名,艾德礼内阁公布了庞德元帅的死因,指责美国政府利用驻英美军发动政变、扣押议员,试图建立丘吉尔“独裁与走狗”政权,而丘吉尔则反过来攻击艾德礼投降卖国、将皇家海军留下来的主力军舰让给德国。
双方屁股底下都有屎,处于一团混战状态,以至于民众也分不清楚究竟谁对谁错,但有一个观点是比较一致的,在德国夺取冰岛后,大英帝国已被彻底困守在北海了,轴心不用打也能把大不列颠困死,因此没有人叫嚣“抵抗到底、本土决战”之类的疯话。
每天都有大量的中、上层人士离开大不列颠,机票、船票都一票难求,价格高昂,中产阶级变卖全部家产都买不起一张机票或船票。对这些人物的出逃,艾德礼内阁和爱德华八世表示忧心忡忡,但霍夫曼却认为,这波出逃浪潮不是新政权的危机,恰恰是新政府的机会——“反对陛下的人走了,留下肯定都是拥护陛下的人”。
爱德华八世对这个结论感到愕然,但随即又点头称是。最简单的道理,官少了、议员少了,这些位置都需要补充,充实进来的就是新政权的既得利益维护者。
第43章 黑猫(中)
在柏林逗留时,霍夫曼给他支招:既然有产阶级逃亡加拿大,那就形同叛国,有关财产可由国家没收,然后重新发卖用,利用这笔资金迅速购买粮食、药品或其他生活必需品发放给普通民众。
爱德华八世大惊失色:“这不变成共产主义了么?”
“陛下,共产主义是不加区别的没收一切有产者,国家社会主义是有区别、有差异地对待有产者……我们为什么只没收犹太人的财产,因为他们对国家犯下累累罪行,这是惩恶扬善、重塑国家形象的必由之路。”霍夫曼笑道,“如果一个贵族背叛国王只需要受言语上的惩罚,那他永远都处于动摇之中,温斯顿敢学克伦威尔清洗议会,那他就要做好当克伦威尔的准备。”
爱德华八世倒吸一口冷气:克伦威尔的下场他是知道的,复辟年代,已去世多年的克伦威尔的尸体最终被从坟墓中挖掘出来,枭首示众。
他喃喃自语道:“这样,是不是不利于和解?”
“和解?”里宾特洛甫大惊小怪地嚷了起来,“他们是英国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的罪魁祸首,如果没有陛下出来收拾残局,大不列颠这个光荣的名字都快要蒙尘了——自古以来有殖民地独立的,但独立殖民地敢骑在宗主国头上我可从来没见过!”
爱德华八世为难地点点头:殖民地当然指的是美利坚,可现在他能拿美国人怎么办?
“陛下,事在人为,当一条旧路走不通时,新路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您是说?”
“拿破仑三世是通过选举上台的皇帝,他所凭借的除拿破仑这个姓名,毫无长物;当魏玛德国不足以重塑德意志的伟大和骄傲时,第三帝国便孕育而生了……”霍夫曼露骨地劝道,“当君主立宪、责任内阁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不能真正对国家负责时,温莎王朝的荣光便等待着陛下……”
“我……”爱德华八世被震住了,他懂元首的意思——尽可能恢复王室的权利,即便做不到独裁,也要能干涉政治。
“陛下。”里宾特洛甫劝道,“在我看来,奥斯瓦尔德…莫斯利先生(英国法西斯党领袖)比那些大臣爱国得多,他们是出于个人利益为国家选择立场,而他是为国家选择自己的立场,谁高谁低一目了然,当然,万事从长计议,我们希望您统治一个友好、团结、强大和富有朝气的英国。”
经过霍夫曼和里宾特洛甫的反复解释和劝说,爱德华八世马上就明白这是巩固其政权统治基础的好机会:这些不动产在现在情况下一定是廉价拍卖,买得起的、能捡便宜的只能是国内的有产者和资本家阶层——这就笼络住了上层为爱德华效力;获得金钱用于购买必需的民生物资并按照人头分配——这就笼络住下层效忠爱德华。
只要抓牢这两者,内阁构成不了对他的威胁。
爱德华迅速反应过来并改变行程,推迟回国,但散发消息,用消息试探国内政局的变化和民众的感受,于是他人还在国外,但消息和措施却一条条往国内放送。
艾德礼本来想将他控制在手里当成傀儡对待,但命令和措施一条条发布后,王权的声音甚至压倒了内阁的威信。宣布迎回国王的消息刚刚发布,他们又没和爱德华八世详谈,根本制止不了他的声音。
7月2日清晨,一摇三晃,在欧洲大陆足足逗留了9天的爱德华八世全家抵达伦敦,艾德礼等政府要员前往迎接,码头上一番人山人海。黑猫定了定神,发表了独树一帜的演讲:
“8年前,你们认为我不符合这个国家的传统与宗教,认为我不该担任这个国王,我服从并退缩了,宣布逊位;
8年之后,当这个国家满目疮痍、走投无路之际你们又想起了我,希望我回来担任国王,我再一次服从了,宣布接任……
今后,如果你们认为我不再适宜当这个国王,我会再次退缩,将这顶王冠交到你们认为合适的那个人手中;
我始终相信,当不当这个国王、有没有这个头衔,都改变不了我的一片赤诚之心、始终改变不了我在血脉中对大不列颠的魂牵梦绕,为了这个国家,我愿意贡献我的一切!
但我今天想提醒你们的是,这个国王历经这番风雨后,依然没放弃他钟爱的妻子。如果一个国王连他关系最密切、最亲近的妻子也不爱,你们能指望他爱4500万普通的大不列颠臣民?一个国王如果为获得王冠能放弃他的妻子,他将来也能为这顶王冠放弃更多的东西;你们愿意有一个和你们同甘共苦、共赴国难的国王,还是愿意有一个为大臣所挟持,在大西洋对岸摇尾乞怜、进行口头抵抗的国王?”
所有高层都愣住了,这个调子和以前他们接触的调子不和啊——黑猫终于亮出了他的爪子?
但民众的呼声却蜂拥而至:“陛下万岁!”
“我和希特勒元首进行了会谈,他提出,如果我们愿意将目前的几艘主力舰尽快交给德国使用的话,他将尽快释放我们关押在战俘营中的俘虏,让亲人早日团聚;他愿意早一点解除对大不列颠的封锁,让我们获得足够的粮食、药品、能源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并愿意力所能及的人道主义援助……你们认为,是活生生的人重要还是冷冰冰的军舰重要?是争夺虚无缥缈的霸权重要,还是维持人民的生活重要?你们愿意用这些军舰换取亲人早日回国么?”
人群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愿意,陛下!”
跟随在黑猫背后的斯科尔兹内不由自主地咧嘴笑了笑:这场面,太他妈像元首发表演讲了,无非元首用“铁和血”、“德意志的荣光”为号召,黑猫在用肚子和人民做号召。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英、法、意三国农业协会得知我们面临生活困难,在我出发前特意送来了一批饼干和牛肉罐头,我不愿意自己独吞或将他们变成奸商手中囤积居奇的货色,我愿意今天就地散发,今天在场的每人一个——让老人、妇女和儿童优先,不要拥挤、不要插队、不要喧哗,让所有人看看大不列颠团结起来的力量和绅士风度,你们能做到么?”
“陛下,我们可以!”一听说发吃的,码头上是排山倒海一般的声音。
维持治安的士兵自发变成了维持秩序的人员,船员们从船舱里拿出一箱箱崭新的罐头和饼干开始散发。
“女士,这是你的……”
“谢谢。”说这句话时,她只感觉喉咙一阵发痒,全家已2年多没吃到牛肉罐头了……
“宝贝,别急,你的罐头和饼干在这里。”
“哇,太棒啦,陛下万岁!”拿到手的孩子一溜烟跑回家,准备将好消息告诉更多人。
看着码头上涌动但依然井然有序的队伍,爱德华八世对艾德礼和几个高层道:“看到今天这个场景,你们还反对我没收叛逆者的资产为人民谋福利么?”
“陛下,我们……”艾德礼和艾登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爱德华八世的提议显然打破了“一英各表”中贵族分家的默契,很可能要引起新的动荡,但政府现在债台高筑,如果不开辟财源,根本无力向国外进口生活必需品。曾经英镑是财富的象征,现在没有一个国家肯再收英镑了,要么收马克,要么收黄金白银——这两样英国政府一样也拿不出。
“我知道你们在顾虑什么,但你们要清楚,所有议员的席位都是人民一票一票选出来的,如果你们想与过去决裂,必须有所改变。”
7月3日的报纸很干脆利落地报道了这个新闻,评论道:“陛下带来了粮食,带来了和平,更带来了希望……”
同一天,英国官方为庞德元帅举行了盛大的国葬。
爱德华八世亲自为老元帅的棺柩扶灵,称赞他为“皇家海军精神的象征”,并怒斥美国人:“当蒙哥马利将军在北非捐躯时,当时仍是敌军的德国元首、意大利领袖都出席了他的哀悼仪式并向其鞠躬送行,在坎宁安将军殉国后,希特勒也发表声明,称赞他是‘皇家海军的象征’,这充分体现了骑士般的风度,现在美国士兵打死了庞德元帅,美国人除说几句‘深表遗憾’外,连一句道歉也没有,更谈不上派重要人物前来出席,我不禁怀疑起来,战争进行到现在,究竟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泰晤士报》全文刊登了这种情绪,艾德礼觉得有些不太对头,但又说不出什么来。
看着报纸上报道的一切,里宾特洛甫奉承般地对霍夫曼道:“元首,您成功地把水搅混了。”
霍夫曼微微一笑:“明天开始放5万英国俘虏回去,要把状态最好、养得最白白胖胖、膘肥体壮的官兵送回去。”
“您是想?”
“一边是饿着肚子在防守、在战斗,一边是衣食无忧在俘虏营度日,你觉得对比冲击怎么样?”霍夫曼笑道,“今后还有英国人要打仗么?见了我军还不是往风投降?”
“元首高明!”
第44章 黑猫(下)
“你怎么看陛下这两天的发言?”内阁会议结束后,已正式接任丘吉尔的位置(首相兼防务大臣)艾德礼皱着眉头问艾登(副首相兼外长)。
D日“政变”后,英国内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大部分人维持不动,弗雷泽接替了庞德的位置,出任海军参谋长,伯伦特…拉姆齐中将接替弗雷泽出任本土舰队司令官(在交出两艘装甲航母后,现在皇家海军已衰弱到没有1艘主力舰,让中将出任都算是高配了)
“你是指他和德国人、意大利人谈的条件?”艾登点点头,“我感觉他有些操之过急,其实还可以再压压价。”
“不,我不是指这个。”艾德礼摇头道,“停战谈判的条件基本就是这样了,多交出去几辆坦克、几架飞机还是少交出一些不是原则性大问题,我指的是他近期一直比较高调地发言和讲话,以及事事冲在前面……”
“这不是我们商议好的对策么?”艾登有些奇怪,看了看四周无人在注意,便压低声音道,“暂时我们控制不了他,所以让他冲在前面替我们吸引火力是理想的选择,交出军舰也好、对轴心和谈也好,看上去不都是由他挑头么?更不必说,他还在琢磨没收那些资产为政府获取一笔资金么?这种得罪人、不讨好的事、有损国家形象和主权的事不让他做,难道你来做?”
当初内阁迎回爱德华八世是有预期的,是希望他能“认真”充当傀儡,后来黑猫先不回归而在海峡对岸发言,内阁又迅速形成一致意见,让他充当“背锅侠”,现在艾德礼旧话重提,艾登就表示诧异。
“我是说……”艾德礼咬了咬牙,“昨天有人和我汇报,陛下接触了莫斯利。”
“这个……”阿登略感诧异。
“这是个危险的信号,陛下将来不会任用他组阁吧?”
艾登笑道:“我觉得您偏激了,民众刚刚深受法西斯之害,怎么可能拥护法西斯?莫斯利没有选票、没有可靠的政党他怎么上台,靠军队政变吗?还有谁会跟他走?”
“我不像你这么乐观。”艾德礼道,“就我所知,陛下的态度一直是亲国社的,我们原本不过是希望能利用这种态度和外在表现为我们赢得一些回旋余地,而不是眼睁睁看着他把法西斯带到不列颠来。”
“现在内阁控制在你手中、议会控制在你手中,军队也控制在你手中,您居然害怕一个毫无实权的国王?”艾登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不错,他身边是有几个德国人,但如果他想依靠着几个德国人发动政变,我觉得除了让民众更加反感德国并毁灭他的皇位外,没有任何可能性。”
“好吧,但愿是我过虑了。”
艾登微微一笑:“明天我去海牙和德、法、意谈判,正式把停战协定签下来——我还指望黑猫能替我们吸引火力呢,你可以让他多跳跳,他跳累了、碰壁了自然就会缩回去的。你知道他并不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人,否则当初就不会放弃王位,他是个可悲且过于自信的固执者。”
艾德礼和艾登猜到了事情的真相,受到霍夫曼鼓舞的黑猫果然在和莫斯利商议今后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陛下,您刚刚回国,不掌握军队,在军队中也没有同情者或支持者,温斯顿政变失败更证明了目前没有一个政治家能够牢牢地掌握军队。”
“可以借军队复员和精简来达成这个愿望么?”
“这不可能,不管官兵如何理解我们与德国的和平协定,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军队的规模大大减少了,军费开支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也会受到压制和削弱,这不可能让军队对国社主义产生好感,他们能中立就不错了,而随着人员减少,军队将日益职业化、精英化,与我们的距离和心里隔膜会越来越大。”莫斯利沉吟道,“唯一能让您获得军队无条件支持的只有一个办法——扩军并反对德国,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
“这不可能。”黑猫摇摇头,“战后的大不列颠与一战后的德国处境不同,没有可比性;而且,国民性也不同,那些死硬派、顽固派都飞到加拿大去了。”
历史总有相似性,世界大战失败的英国面临和一战失败的德国近乎一模一样的处境,军事失利、物资匮乏、政治上走投无路,但不同的是,两者受到的对待不同:一战后的德国被割走大片领土,面临巨额赔款、殖民地全部丧失,军队限额只有10万,不允许发展任何一种重型武器。但霍夫曼给英国的待遇看上去还马马虎虎,北爱尔兰公投,殖民地给英国想办法保留一部分,在军事上的限制更少——给予50万常备军员额,在交出多余武器装备充当赔款后,不必再赔款1一个马克,英国军队可以正常更新装备,可发展他想发展的任何武器——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这个宽厚的条件让军方三巨头惊讶得说不出话来,甚至认为德国人发来的条件弄错了,但经过反复核对无误。别看英国现在有400多万武装力量,但在战前,英国的武装部队规模也就是50万左右——就这个规模,议会还常常希望预算平衡而加以缩减,所以德国说战后英国可以实现50万编制等于是允许英国军事正常化。
至于没有赔款也让英国方面喜出望外——这意味着英国很快能开展战后重建且不必背着沉重的包袱。美国插手政变还有一个好处,英国可名正言顺不再归还美国的债务和租借法案物资——虽然美国原本也没指望英国人还。交出多余装备也不是件事,反正军队都要复原、装备本来就是美国凯子提供的援助,交了就交了。出于维护方便,英国人只保留了国产的重型装备,如喷火、萤火虫、兰开斯特等飞机,彗星、丘吉尔、克伦威尔等坦克,而把P…51、谢尔曼坦克都交了出去,至于B…17B…29,早在政变过程中就基本让美国飞行员开走了,剩下也寥寥无几。
所以权衡利弊之后,艾德礼和军方一致同意接受德国的条件,第一时间把2艘航母交给了德国——上面还搭载了第一批共300多个在不列颠战役和后续英伦战役中俘虏的德国飞行员。
这些内容英国报纸都解读过的,除让北爱尔兰公投这一条令人不爽外,大家认为其他条件都能接受——这才是莫斯利口中提到的,没有“疯狂复仇”的基础。
霍夫曼提出这样的条件当然也是顶着极大的内部压力,但他认为:“从德国的经验和教训来看,过分欺凌、压榨战败国,除为下次战争准备条件和埋藏不稳定因素外,没有其他好处。上次大战结束后,英法靠着德国的赔款发达起来了么?他们靠压制德国的军队编制摧毁了我们的军事体系么?没有!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给敌人一点宽松条件呢?英国人拥有400万军队时我们都不怕,难道还害怕其拥有50万军队?”
而且,究其内心深处还隐隐约约存在这样一种想法:德国既然在即将到来的冷战阶段要面临美国的挑战,便不能害怕法国、英国的挑战,连弱一点的挑战都不敢直面,如何谈得上应对更强大的挑战。
在只有极少数人的场合里,他才会和施佩尔吐露心声:“欧洲联盟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我虽然为其规定了良好的体系和一系列制度保障,但归根到底还在于德国自身力量的强大。德国成为欧洲领袖不能只靠这次战争胜利带来的威望,我们要实现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永远保持活力,永远跑得比别人快,这样我们永远都有追随者——一个帝国的衰落往往意味着新一轮战争的开始。”
正是基于这种想法,黑猫才认为与德国对抗一没有出路,二没有价值。
“陛下,请您仔细回忆一下,希特勒上台前有过仿效意大利人向罗马进军的一次失败政变,最终他蹲了监狱。”莫斯利道,“最后他能够上台,靠的是工人阶级一张一张的选票,所以我会坚持走合法斗争的道路,用选票和演说来证明这套路线的合理。”
“那么,我呢?”
“您可以按照您的想法尽可能团结并鼓舞更多英国人民。”莫斯利笑笑,“如果我能入阁,我会推动您所期待的改革。”
莫斯利走后,黑猫问在另一边偷听的斯科尔兹内的意见:“戴维,您怎么看?”
“陛下……”斯科尔兹内尴尬地挠挠头皮,“我的政治能力很差,就我听到的信息而言,我认为这位先生和艾德礼首相没什么区别,他们都只希望您当一尊吉祥物而已,区别是通过哪个途径——莫斯利先生大概是国社主义,艾德礼先生大概是协调主义。”
黑猫露出了迷人的微笑:“戴维,您的判断很精准,这就是政客,不过,我也有办法。”
“什么办法?”
“我可以把他们关在一个内阁里!”
“哦,上帝,这可真是一个绝顶奇妙的想法。”
第45章 黑猫(续)
1944年7月5日开始,艾登赴海牙与德国展开停战协定的谈判,在与德国停战协定谈判前,英国已率先与法国、意大利达成了一致。与德国的条件也基本达成一致,双方为了形成互信,还先行履行了部分协定:英、德互相停止空袭(实际上英国没油了,因此是德国同意停止空袭)、英国交付2艘刚刚完工的怨仇级航空母舰(怨仇号和不倦号)并遣返300多名俘虏的德国飞行员,德国遣返第一批5万名英国部队并同意开放食品购买许可。
这些措施极大地显示了英德关系的缓和,在黑猫有关演讲且相关食品船抵达英国后,英国社会开始基本稳定下来,但横亘在英德之间还有三个问题:
第一是巴基斯坦问题。这是英国人最关心的,日本提出的条件英国方面虽然颇为动心,但还是希望德国出面再帮着压一下价格。
第二是美国俘虏问题。英国方面认为这不是德国的战争俘虏,这是因为美军参与英国内政而被扣押的美国部队。言下之意颇有用这批人马从美国换取利益的考虑,但霍夫曼显然不会同意让这10万之众再返回美国。
第三是南非、纽芬兰、英属圭亚那等海外领地一揽子问题。
7月9日,从东京传来消息,日本大本营愿意就巴基斯坦问题进行适当让步,经过科尔的斡旋,修改条件包括:
1、5艘轴心级航母改为4艘巨人级航母(英国一共开工了6艘,其中2艘规定给意大利,剩余4艘规定给日本),不过日本要求与意大利交替支付(即第一艘给意大利,第二艘日本,第三艘意大利……以此类推);
2、1000万吨钢铁改为500万吨,但特种钢比例上升为60%;
3、500万吨石油取消(因为英国不产石油),代之以交付300架兰开斯特、200架蚊式轰炸机;
4、所有装备、军舰、物资交付时间从3年压缩为2年,时间从1944年8月15日开始计算。
艾登还想再还还价,里宾特洛甫态度很强硬地告诉他:“这已是日方最后的条件了,不能再行更改,否则他们将立即夺取巴基斯坦——上面储藏着的黄金白银和其他物资够日本向我们买这些物资。”
艾登迫于无奈,只好答应了。
关于第二条,似乎也有些无解。因为这10万美军并不是德军俘虏的,交给德军管理既不妥当也不合理——美国方面已发出威胁,不允许英国将驻英美军交给柏林方面,否则要面临华盛顿的报复,但一旦放回去也是个麻烦。艾德礼本来希望用这批战俘从美国手中交换一点实际利益,但现在看来并不理想。
霍夫曼最后提了意见:这批美军战俘依然扣押在英国,由英国部队和即将在英国驻扎的德军进行双重管理,既不交付美国、也不交给德国,等德美和平实现后再由英国与美国继续商谈释放办法并决定利益归属。
经过反复讨论,这个意见最终被接受。
最后一个却是不大不小的麻烦点。目前在南非还有10万美军,近3万英军和15万南非部队,加起来合计30万兵力。由于美方裹挟,在南非的3万英军已宣誓效忠丘记英国政府,以扬…克里斯蒂安…史末资(英国陆军元帅军衔)为代表的南非联邦也拒绝承认伦敦政府的正统地位。
因此霍夫曼的决定很简单:把南非打下来。
当初因为兵力、后勤资源紧张,德军在拿下马达加斯加后并未继续向前推进,因此给了南非政府一个喘息之机,还让美军运送了10万兵力并加紧武装南非部队,但随着东线战役的结束,德军可以腾出手来了。
里宾特洛甫纠缠的主要问题只有一个:攻打南非的战役中,伦敦政府该如何表现?
他对艾登说道:“如果南非用德国兵力打下来、死的是德国小伙子、消耗的是德国拥有的战略资源,元首怎么向国内民众交代?”
“你们在东方国家赶跑斯大林势力后不也没有进行占领么?”
“但那里的政府都附属或追随我们的路线,或者我们在南非也这么办?”
“这……”艾登不敢接这个茬,一旦接了后,南非就将变成德国的附属国而不是由英国控制,但要英国自己出兵去进攻并占领南非是不现实的——英国军队没有这么强的实力,也经不起这种旷日持久的消耗。
总而言之一句话:英国要想从德国手中拿到南非,想不付出代价是不可能的。
迫于无奈,他只能问道:“贵方有什么建设性意见?”
里宾特洛甫提出的第一条意见扩大法属罗得西亚的领地:德方和法国政府沟通妥当,将把马达加斯加岛上200多万非洲土著迁徙到法属罗得西亚。
罗得西亚分北罗得西亚和南罗得西亚两部分,北罗得西亚基本包括赞比亚和马拉维。德国拿下了马拉维全境和赞比亚东北角,一起并入德属东非。然后又让赞比亚的一部分成为犹太国,迁徙德国领土上的犹太人到犹太国定居。
同时为了打击英国势力,霍夫曼向欧洲各国提出“向罗得西亚进军”的口号。
各大欧洲强国,除德国外都开始哄抢罗得西亚的领地:葡萄牙抢了靠近莫桑比克的南罗得西亚(津巴布韦)大约10万平方公里,组建葡属东非;意大利利用埃塞俄比亚的部队和德国开辟的通道,抢了近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对英谈判中形成了15万平方公里的规模,形成了意属罗得西亚;比利时抢走了赞比亚西北角大约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起并入比属刚果;法国利用法属西非、中非的部队,南下抢了近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现在德国支持其将其扩大至18万平方公里,几乎把剩余南罗得西亚的一大半占走——这也是英法停战的条件之一
这样分割后,剩余的南罗得西亚大约还剩下12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
第46章 黑猫(完)
“您的意思是,我们只能拿到南罗得西亚剩余的12万平方公里土地组建英属罗得西亚?”
“是的!”里宾特洛甫笑笑,“这块地不用你们出力,我们帮你贵国打下来。”
实际上,德国支持法国拿到一大块法属罗得西亚还有个交易:作为支持法国人扩大殖民地的条件,霍夫曼准备把马达加斯加岛上的200多万土著逐渐移居到法属罗得西亚去——一马达加斯加作为传统法国殖民地,土著受法国影响很深,法国人同意接收这批土著。
“还要在南非建一个布尔共和国?”
“阁下,您比我更精通历史和外交,这明显是恢复旧有的秩序,怎么谈得上建立呢?”里宾特洛甫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布尔共和国(德兰士瓦共和国)在90年前就已经建立,至少维持到40年前,比南非共和国的历史悠久得多。”
“但是!”艾登很想说大不列颠赢得了两次布尔战争的胜利。但里宾特洛甫明显堵住了他下一句发言:“我国对布尔战争的态度一直是鲜明而延续的。”
所谓鲜明而延续,是从威廉二世时期开始,德国就旗帜鲜明地支持布尔人给英国人捣乱。
“当然,我们会做一个公民投票,布尔人的后裔愿意加入布尔共和国的,我们将进行划界,人多就多划一些,人少就少划一些。”里宾特洛甫解释道,“元首为南非攻略准备了武装党卫军集团军,里面有不少荷兰人,难道他们浴血奋战之后不能获得一块土地?”
艾登被堵得一句话也没有:英国人不想出兵还想拿全部土地,哪里有这样的免费午餐。
“这样调整后,我们还能剩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