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十字-第3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点头
赫斯忽然回过味来了:“元首,是不是基于这个考虑,您才在欧盟条约白皮书中写道:……对欧洲任一国家的攻击,都视为对欧洲全体的冒犯,将行使集体自卫权,但如果各国殖民地或委任统治地发生动乱,由各国自行处理,其余不得介入?”
“是的,这不是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很希望我写入的这一条么。”霍夫曼微微一笑,“我就遂了他们的愿。”
法国和意大利确实有担心,深怕德国今后借调停殖民地事务而干涉两国内政,对霍夫曼写入这一条表示叫好,认为体现了欧洲大国尊重和不干涉内政原则,英国对此无所谓,因为英国殖民地都丢光了,巴基斯坦将来说不定还要靠德国介入才能勉强维持。
赫斯当初以为霍夫曼只不过是尊重一下其他大国,但现在看来元首显然大有深意。
“我可以和你们打赌,英国、法国、意大利将来会在殖民地上耗费他们为数不多的力量,使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在欧洲和我们作对。”霍夫曼哈哈一笑,“我可以自豪地说,作为中欧帝国,德意志即使没有殖民地也是响当当的世界大国,英、法、意丢光殖民地还行么?”
众人皆摇头。
“但是元首……”里宾特洛甫吞吞吐吐道,“刚才您说美国人会在殖民地问题上和我们作对,但这首先不就是和英、法、意作对么?”
“这其实是个策略的问题,甚至连美国人会怎么搞破坏我都给他们想好了。”
“您说来听听。”希姆莱脸色阴沉地说道,“我会让他们知道党卫队的厉害。”
“光靠党卫队很难防御的。”霍夫曼摇摇头,认真举例起来:
第一,吸引殖民地的上层人物去美国留学,发奖学金,发赞助费,灌输“自由民主独立”这一套;
第二,在美国开设训练班,招募殖民地民族去美国接受培训,然后回头就变成恐怖分子和游击队,美国用船只、潜艇、飞机为他们送装备、送给养,让你拦不胜拦;
第三,必要时,美国可直接空投美国特种部队、间谍人员去搞破坏,区区几个人可以搞得我们天翻地覆。
第四,如果我们大肆搜捕,美国人就要造谣“屠村”、“种族灭绝”、“人种毁灭”之类,诱骗更多人上当。
“美国人是很狡猾的,他可以先不煽动英、法、意的殖民地,先拿德属东、西非下手,德属东、西非乱了之后,英、法、意看笑话还来不及,会来帮我们么?”
大家觉得依美国人的尿性,这种事很有可能。
“至于恐怖战和游击战,铁托什么的还是小儿科,我还有更厉害的招数。”霍夫曼如数家珍地列举道,“让人穿个炸药背心,专门往人多的地方钻,钻完就炸;弄辆汽车装满炸药,直接往政府机关或军营里冲;恐怖分子每人发个铁拳,有事没事打一发,天天都是恶性事件……最要命的是,谁是恐怖分子,谁是好人,一眼分辨不出来啊……”
大家都感觉头皮发麻,如果真按这个执行,治安形势将极其严峻。
“所以我才让东波兰独立,否则这1000多万波兰人如果纳入德国,过两年全变成恐怖分子,我们还能安心生活、工作?这也是为什么在领土扩展中,我不要非传统德意志聚集区的理由,不是德意志民族,吸收合并进来干嘛?杀不能杀,流放也是个麻烦事,几百万犹太人处理起来够头疼了,如果是几千万东欧人,你们还敢想象么?”
希姆莱的眼睛直勾勾盯着霍夫曼:“元首,我怎么感觉这些恐怖手法您都见识过呢?”
霍夫曼被问得有些不太自然,掩饰道:“我曾经努力想过,一旦德意志失败,整个民族被占领、被奴役我们应该怎么反抗——这个办法就是这样想出来的。到时候8000万德意志人,不分男女老少,全都是英勇无畏的战士!”
“可是元首,随着人口增长,我们的生存空间可能会越来越狭窄,这个问题短期内不会发生,但长期说得好呢?”一直没开口的施佩尔道,“所以我不太希望殖民地很快独立。”
“殖民地不会很快独立,至少我死之前不会。”霍夫曼笑道,“至于生存空间,我不是已经找好了么?”
“哪里?”
霍夫曼很快阐述了他的“生存空间”理论……
第40章 D日(22)
“在阐述生存空间的理论前,我想问您,空间是越大越好么?”霍夫曼转向提问的施佩尔。
后者迟疑地摇摇头:“显然不是,超过能力之外的生存空间不是财富而是负担。”
霍夫曼点点头:“您的想法很理性,有个现成例子摆在我们面前——日本,他的领土从本土算起,包括满洲、朝鲜、中国沿海及几个岛屿、包括菲律宾和东印度、印支半岛的整个东南亚,现在又拿了印度,他们的天皇据说还想要澳新,陆军想要俄国的远东和西伯利亚,最近东京又有人在说,100多万德裔可以搞美洲共和国,为什么300万日裔不能弄美洲共和国?”
众人全笑了起来:为日本的狂妄感到可笑。
“现在日本控制的领土已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比整个欧洲加起来都大,对人口不过一亿的日本来说,生存空间够了吧?能守住么?”
众人都摇头。
“如果我们和日本换一换,我们能管住这么大一片地方么?”
众人对着地图苦苦思索,最后颓然发现,似乎很难守住,就算暂时守住,时间一长也必定会分崩离析,因为这1000万领土上,还有将近6亿的其他民族。
“所以去年在欧洲,堀悌吉将军和我交流时对日本的未来和前途忧心忡忡,日本越是胜利,中下级军官越是狂妄,越不知道日本的力量何处才是尽头。按他的想法,最好就是拿下印度,然后把印度建设成本土,除此外统统不要了……”霍夫曼解释道,“所以他回国后利用各种手段推动三项工作,
第一,尽快从中国大陆这个泥潭里撤军,一旦印度的统治得到巩固,中国大陆除保留若干港口外,其余全部放弃;
第二,尽快和美国停战,甚至可以出让一部分东南亚利益,抢时间发展印度。印度英国人有一定工业化底子,继续发展15…20年就可收到成效,届时满洲、朝鲜、台湾都可让他们独立,东南亚各国全部独立;
第三,坚决反对进军澳新——谁主张他就清理谁!”
众人这才知道为什么“进军澳新”的声音被压了下去,这可是连天皇都敢换的大将啊,高层看过科尔发来的秘密报告,对日本政局是非常熟悉的。
“换本土”的说法让众人感觉诧异,但只要学过一点军事常识,就知道日本这绵延近万公里的防御体系不可能长期维系,必然会有崩塌的过程。
“堀悌吉把印度看成是日本新希望的所在地,是将来的日本本土,至少是第二个日本——这与对待其他地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霍夫曼笑笑,“他的远见卓识我是很钦佩的,但有一点我不敢苟同,他所认为的15…20年可以把印度建设成和本土一样的观点我不赞同。”
施佩尔问道:“您认为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
“只要有决心,用15…20年时间发展成和日本本土目前接近的水平是毫无问题的,如果这句话是1900年代,我认为基本可以办到,但他恰恰忽视了一个问题……”霍夫曼强调道,“我们正站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起点上,未来15…20年正好是大爆发的时代,日本本土追赶都自顾不暇,哪里还有能力将印度发展成一模一样的水平?所以我认为在短期内,日本不但没法将印度加速工业化,反而还要从印度不断吸血——如同他们不断从印度拿了黄金来我们这买装备和物资一样。”
一说起这件事,大家都哈哈哈笑了起来,认为这是元首做得最值的一笔买卖。
“新一轮科学革命我们其实已摸到了门槛:喷气机的出现,意味着活塞机走到了尽头;火箭的出现,意味着超级大炮和列车炮走到了尽头;直升机和快速摩托化的出现,意味着五百万级规模的常备军走到了尽头;超级炸弹的研究,意味着百万规模级别的常规战争将走到尽头——像斯大林格勒这么大的城市,用1…2颗超级炸弹就可以扫平了。”
除施佩尔、希姆莱和鲍曼等少数几个,其他人都不太清楚“超级炸弹”是什么玩意,但看霍夫曼说得郑重其事,便认为这事情不会太离谱。
“日本的问题在于本土力量太小,印度太大,犹如300马力发动机要想拖动虎式坦克,不说不可能,但也慢得和蜗牛一般,但如果我们反过来,用力量强的德意志本土发展小区块呢?”霍夫曼自我解嘲般地说道,“很多人批评我不去东欧占土地,反而对北欧的丹麦下手,认为吃相不太文雅,可我吃丹麦那点地方干什么?留着丹麦难道他们敢和我捣乱?”
施佩尔恍然大悟道:“您是为了格陵兰岛和冰岛!”
“格陵兰岛太大、太冷,在我们有生之年恐怕是看不到建设希望了,但冰岛不一样。”霍夫曼恨铁不成钢地说道,“冰岛领土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比爱尔兰还大,可人口多少呢?区区12万!我派一个集团军过去就能翻一倍,就地入籍,然后再全民公投。”
“哈……”众人大笑起来,里宾特洛甫还带头鼓起了掌,为元首的无赖劲叫好。
“难道丹麦不想发展冰岛么?不是!丹麦太小、人口太少,力量不足、没这个能力,但对我们来说就不是件难事,拿了冰岛再加爱尔兰配合,我就管住了大不列颠,英国人敢不老实,切断他们的贸易线易如反掌!”
众人都赞同。
“当然,冰岛是我为德意志准备的开胃小菜,我还准备了德意志第二家园。”
“第二家园?”面对元首冒出来的新名词,众人一头雾水。
“第一家园是德意志本土,第二家园就是美洲共和国,否则我在南美培养一个德意志国家干什么?那里有海港、有农场、有各种各样的矿产,南北敌人都不强大,而且这是片十分空旷领土,人口密度很低,为什么不能向那里移民?我打算短期内往那里输出300…500万德意志人口,然后再全力把工业化体系建设起来,慢慢成为德意志帝国的力量投射基地。今后美国人还能在美洲如以前一样呼风唤雨么?”
一说起这个,众人都有笑容,在南美出手,元首显然走了一步好棋,目前美洲共和国的土地面积将近50万平方公里,且绝大多数都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土地,人口却只有200多万。如果放在欧洲,那各大国不得打破头抢?这还不是美洲共和国的全部,因为目前只包括3州领土,还有最后一个德裔人口较多的州——南马托格罗索州(面积35万平方公里,人口100来万)很快也要通电加入美洲共和国,这样一盘算,今后美洲共和国有8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却不过300万。
“所以意大利人要意属巴西,我毫不犹豫地回绝了,想都别想!日本要日属巴西也没门!这块地只能是德意志的,谁跟我抢我揍谁!”
众人对着地图上那一大块领土,想想上面的人口,再看看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发展空间,都表示赞同元首的观点,这块天赐之地绝对要捏在手中。有了冰岛和这片地方,大家对不向东欧扩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我打算利用30…50年时间,将这块土地建设成欧洲发达国家水平,拥有2000万以上人口,其中德裔必须占80%以上,为达到该比例,短期内不允许接纳非德国移民。这样将来万一欧洲德国的领导人不肖,丢失了霸权,德意志民族还能依托美洲共和国东山再起,建设德意志第四帝国,继续和英、法、美、意、俄较量,收复欧洲国土。所以美洲共和国不是我们的殖民地,也不是德国本土……算我们的兄弟国吧。”
众人会意地点头,冰岛是德国短期的生存空间,美洲共和国就是德国长期的生存空间——至少这片土地达到其承载力上限前德国是不需要为生存空间发愁的,至于再往后,在座诸位谁都管不着了,别说他们,就是他们的子孙辈都该退休了。
“所以停战以后会有三个开发计划:一是欧洲复兴计划;二是非洲建设计划;三是德意志家园建设计划,这三个计划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德意志是这三个计划的核心,要做到政治第一、军事第一、技术第一、经济第一,只要能保证我们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德意志就是当之无愧的全球领袖。”
“元首,您的设想很宏伟、很振奋人心,虽然帝国不太可能沦落到需要美洲共和国接济的地步。”
霍夫曼微微一笑:“没准呢,以后的事谁说得好?我一个奥地利人不也成了德国元首?哪怕真的没有,留个由头用来写幻想小说不也挺好?……公元2200年,德意志帝国在新的世界大战中战败,欧洲领土惨遭瓜分,人民困苦不堪,纷纷逃亡美洲,一个英雄在美洲大陆揭竿而起,最终带领德意志人民恢复世界霸业……”
众人一片大笑,戈培尔表示可以考虑战争结束后组织该小说征文——就叫“元首杯”。
正嘻嘻哈哈间,里宾特洛甫接到突发消息,看后神情大变,连忙道:“元首,意大利人出事了!”
第41章 D日(完)
霍夫曼隐隐约约猜到一些,但面上又波澜不惊,问道:“怎么回事?”
“是领袖!”
“领袖?”霍夫曼疑惑的问道,“好端端在罗马度假又闹腾什么?被人刺杀了?”
“这个……不……没有,额……”里宾特洛甫露出很奇怪的神情,“这个,唉……怎么说呢……病了。”
鲍曼“噗嗤”一下就笑了出来:“领袖病了也值得大惊小怪?休息几天不就好了?”
但等详细的情况报告上来,众人的面色都变得十分古怪:
领袖不仅病了,而且病得不轻,据说已半边中风,神志不清了。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发病的原因全世界少有。
领袖年纪过了60,而贝塔西不过才刚满30,真是如狼似虎的年纪,墨索里尼又不愿意“露怯”,就经常服用“助性”的药物,很多时候甚至是贝塔西搞来的——她父亲是医生嘛,弄点药物也很正常,这次照例把药放在葡萄酒里。
但她万万没想到,这次的药却是齐亚诺让德国特工潜入后加过量的,更要命的是,齐亚诺深怕还不够刺激,特意漏了一嘴让艾达和她母亲拉格尔知道,平时拉格尔自己可能不太会管墨索里尼的风流韵事,但当着女儿和女婿的面,这一次她忍不住了,当天夜里就冲进夏宫发飙,要打断这个洛莱托(米兰著名的红灯区)婊…子的腿,于是墨索里尼就悲剧了。
拉格尔冲进来捉奸时,他正好在在贝塔西肚子上卖力运动,本来就有惧内倾向的领袖在这个要命的当口在妻子一声狮子吼下当场从床上滚落下来,瘫在地上不能动弹,拉格尔还以为他装死,还拿起枕头狠狠揍了一顿领袖,知道管家冲进来后来才发现情况不对,领袖口角歪斜、神志迷糊,整个人完全就虚脱了,连忙送到医院。
齐亚诺原本的安排是让墨索里尼因为刺激和惊惧生一场重病,他就可以借机上位,但诊断出来的结果却让所有人傻了眼——领袖急火攻心再加上脑部部分血管爆裂,居然得了急中风,半边瘫痪,已只有模糊意识,连说话都说不利索了。
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所有法西斯蒂的高层都到了病床前,聆听领袖的“教诲”,但领袖究竟是因为什么而住的院根本就不能保密,很快就绘声绘色地传开了,平添了很多笑料。
墨索里尼的子女也来了,本来还埋怨母亲把父亲揍得太狠,但听艾达解释原委后,没有一个肯真正同情他。
在病床上,当着众多高层的面,艾达拉着墨索里尼的手,问他:“你是不是要让齐亚诺伯爵继承你的位置,继续领导意大利人民?如果是的话,你就眨几下眼睛。”
齐亚诺夫妻两人已事前和医生详细打听过了,领袖这个毛病,不养个3…5年好不了,至于3…5年后能不能好,也不见得,所以要为自己的将来考虑。夫妻沟通了一下,决定让艾达出面替代墨索里尼把最重要的继承人问题办下来。
果然墨索里尼艰难地眨了几下眼睛。墨索里尼其他能力虽然受到了创伤,但基本的思维能力还没有丧失:在自己掌握不住权利的情况下,交给女婿齐亚诺是最稳妥的,至少女婿还能保住他身后名。
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在来之前,他们已听到了德国军队秘密戒备的消息,一旦意大利政权交接出现动乱,德国人就有可能介入。让齐亚诺继位是比较理想的,一来他是领袖早已指定的接班人,不会让其他人产生什么非分之想;二来也能稳定局势,不至于发生动乱。
6月29日,意大利国王接受墨索里尼因病辞去首相职务的请求——实际上这封信就是几个大员聚在一起写的,领袖只能眨眨眼睛,连签名都是艾达替他写上的,委派齐亚诺为首相并领导意大利政府。不过党内依然保留了墨索里尼领袖的称谓,而称呼齐亚诺为副领袖。
次日清晨,有关公告对外发布:“敬爱的领袖本尼托…墨索里尼同志已长期操劳国事,积劳成疾,身患重病,无法继续工作,目前正在修养,根据领袖的请求和指派,由加莱阿佐…齐亚诺伯爵继任首相职务,继续领导意大利人民前进。”
官方通告写得煞有其事,但这只能骗骗不懂行的普通百姓,在消息灵通人士这里,领袖“得病”的真正原因早就被扒拉个一干二净。
齐亚诺等年纪轻轻当上外交部长而且周旋不倒,显然也是有两把刷子的,他知道自己继位后人心不稳,于是连续发布命令,墨索里尼当初曾身兼陆、海、空三军总长,齐亚诺上台后,立即任命原本已靠边站,但资格较老的陆军元帅鲁道福…格拉齐亚尼为陆军总长,又将意大利舰队司令伊亚金索上将提升为海军元帅军衔,任命其为海军总长,由于空军向来是法西斯蒂的自留地,再加上齐亚诺自己也懂空军,便只兼任了空军总长的职务。
这样一来,军方的情况便稳住了。
齐亚诺打出的第二张牌是获得柏林的认可,在意大利政府更迭后不久,柏林便发布消息,“支持领袖的政治选择,坚定不移与意大利盟友为赢得最终胜利而稳步前进”,向意大利军政两界公布了德国支持齐亚诺政权的决心,凯塞林、里宾特洛甫等人出面宣抚,震慑了其他人物,元首还表示将在明日赴主要高层意大利看望领袖病情。
齐亚诺打出的第三张牌深化是德意经济合作,不但要继续加大利比亚油田开发力度,还要将德国的化学、钢铁、机械、冶金等工业进一步引入,同时承认将批准有关欧盟条约,实现欧洲共同市场利益分享,并承诺战后将持续开发南部和西西里岛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这就又笼络住了财阀和资本寡头们。
最后就是拿出实实在在的利益,经过斡旋,鉴于意大利对英主要参战国,且海军损失较大(大部分是在地中海损失的),英国同意向意大利赔付2000架飞机、1000辆坦克、2艘航空母舰(巨人级)、4艘巡洋舰,并同意意大利占据15万平方公里的意属北罗得西亚领土。
凭借这几项措施,齐亚诺成功地坐稳了位置,度过了权力交接的动荡期,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第42章 黑猫(上)
1944年7月1日,英德宣战将近5年来,终于第一次又有从汉堡前往大不列颠本土客轮航线。
但这次的客轮现在不一样,不但周围有军舰护航,头顶还有飞机巡逻,一大堆万字旗簇拥当中,这艘汉堡航运公司的“北德意志号”还史无前例的悬挂了大不列颠的米字旗。虽然是客轮,但上面真正的客人只有一位——温莎公爵或称之为爱德华八世。整艘船除了他的家庭成员、用人和几个心腹保镖外,就是一支奉命保护他的德国突击队。
这支36人突击队是在兰克突击队的基础上糅合勃兰登堡部队组建而成的,带队的正是斯科尔兹内,代号“K部队”。所有的队员都能说比较流利的英语,而且与天雷行动相比,这次减少了暴力破坏的人手,增加了通讯、防爆、跟踪、反窃听等多种人手,而且考虑到爱德华八世还有女眷,又在团队中安排了4名女性,别看是娇滴滴的弱女子,手上功夫打斯科尔兹内这个大块头毫无问题。
实际上,斯科尔兹内主要是以领导和统筹角色出现的,头脑冷静而又判断果决,真正的独门硬功夫例如格斗、潜行、暗杀等他反而是最少的,顶多就是枪法还不错,他们化装成各种角色环绕在黑猫周围,爱德华八世原本十分依仗的保镖在突击队面前,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所以他很爽快地任用这支部队担任了核心圈护卫。
斯科尔兹内的化名是戴维。混熟以后,爱德华对他们也好奇起来。
不过开场白的切入让人还是始料未及:“听说,你们都管我叫黑猫?”
斯科尔兹内尴尬地点点头,但还是急中生智地想出了理由:“陛下,这没有太多贬义,反而对您是一种敬畏。”
“说来听听。”爱德华八世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黑猫在欧洲传说和传统观念里,都是不祥、遇到会倒霉的动物,他很想听对方说出花来。
“第一,黑猫拥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在于自身,而在于传统积淀下来的威望——大不列颠皇室就具有这种威望;第二,黑猫的命很硬——猫有九命,陛下先是退位,然后又复辟,先是被流放小岛,然后又重返大不列颠,这充分说明了您的命格,这种传奇的经历我知道历史上只有一个人——拿破仑皇帝。”
爱德华八世哈哈大笑起来:“你很会说话,而且随机应变的本事特别好,更难得的是,您的英语说得也不错。”
“您觉得元首的英语怎么样?”
“很不错,很流利,很文雅……棒极了!”
“元首才是天才!”斯科尔兹内笑道,“元首大约从一年半以前开始学习英语,在此之前他对英文几乎一窍不通,但现在我敢打赌,如果他用英语发表演说也能滴水不漏,而我们就差多了,我学英语至少有15年了。”
这一点所有人都被霍夫曼骗了,霍夫曼身为后世高知学者,怎么可能不会英语?但他知道希特勒不会英语,便逐步暴露出来,打造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天才”形象。
辛普森夫人见识过几位贴身女保镖的身手,对其他人的冒险经历特别感兴趣,很想让斯科尔兹内多谈谈,爱德华对此也大感好奇。
“陛下,夫人,您没猜错,我和我的战友们执行过很多次任务,最主要的经历就是与不列颠间谍反复较量,甚至很多人还去过英国执行任务。”斯科尔兹内沉吟道,“说句实话,我很不愿意回顾这段经历,虽然我们完成了任务,但我们损失了最好的兄弟……他留在英国没回来。”
“您是说?”
“没错,就是那部电影的主人公——兰克。”
“天哪!”辛普森夫人掩口道,“真是你们炸了那个庄园?干掉了密码破译小组,太了不起了!”
斯科尔兹内点点头。
爱德华八世有些尴尬,再怎么说他也是大不列颠人,这件事他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陛下,战争都结束了,您一直为英德和平奔走,无需为这一切感到压抑——那不是您造成的。”斯科尔兹内平静地说,“我个人对英国人没有恶感,大家都是为了国家,只可惜,我们的战斗为国家赢得了利益与荣耀,贵国某些人的战斗,只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野心。甚至您这次回国,他们还依然贼心不死要加害与您,以便继续挑起英德两个国家的争端。”
一听他说起这个,黑猫便由衷地点头。
霍夫曼和他说得很清楚:“陛下,我一直都真心实意和大不列颠议和,但大不列颠错失了很多次机会:如果法国战役最后贵国和我实现议和并结盟,我们现在是领导世界的双头——大不列颠负责海上,德意志负责陆地;如果北非战役结束后议和,大不列颠至少能保住印度和大部分殖民地;如果去年议和,你们还有机会保住冰岛,但现在……哎。”
这些话爱德华八世也认真想过,如果当初接受赫斯的和平条件实现英德共治,那欧洲早就太平了,两家甚至还可以把法国殖民地全拿下来,贝当敢叫嚣?——德意志陆军、大不列颠海军会揍得法国人连北都找不着,德国也不会与和日本结盟——哪还有东南亚和印度的事?
现在倒好,法国迅速躺倒认输,不但保住了庞大的非洲殖民地,借机恢复了一点经济,甚至还把大不列颠海峡群岛给吃掉了,英国在欧洲的排行都掉到第四了,连巴基斯坦都指望着德国向日本施压帮英国保住。可这又能怪谁呢?
一周前,英国议会就发出了通电正式邀请他回国继位、主持大局,不过爱德华八世并未急于返回英国,而是先在欧洲大陆进行了一番穿梭外交,因为他发觉现在决定大不列颠前途的并不在于伦敦,而在于欧陆。
他告别了里斯本政权,为这一年多来的招待和保护表示感谢,他去西班牙会见了弗朗哥,为悬而未决的直布罗陀问题进行了沟通;他去了法国会见贝当和达尔朗,为当初“弩炮事件”道歉;他又去了罗马,一方面拜见新上任的意大利首相齐亚诺并达成口头协定,一方面又商议加强今后英、意关系;他甚至还跑去罗马尼亚见了安东尼斯库,为大不列颠引入普里什蒂纳石油牵线搭桥——德国方面已正式传出消息,随着东线战事结束,罗马尼亚油田石油可自由在欧洲进行出售,不必只局限于卖给德国,现在英国缺油,爱德华想尽快把能源供应敲定下来;最后他去了柏林,与霍夫曼进行了密谈,商讨如何在今后的未来欧洲合作中进行政策调整,霍夫曼予以热情接待,并发表了对英展望声明。
K部队就借着机会,慢慢在爱德华八世出现的公开场合亮相,熟悉他的脾气和生活作风并尝试了解更多信息,提前亮相一部分人队员可减少将来在英国亮相时的突然感——英国民众通过报纸已提前知道国王身边有一群保镖派到他身边。到爱德华启程赴伦敦而去时,整个K部队已完全融入了团队。
严格说起来,现在英德双方既没有实现和平,连正式《停战协定》也没有签署,但因英国方面正式交出2艘装甲航母作为保证,英德双方事实上已实现了停火。根据英德不成文的默契,这段时间里如果英国本土有人想移居加拿大,一切悉听尊便,如果是运输机,事先进行通报即可;如果是客轮,中途接受一次停船检查即可。现在最忙的是戈培尔的宣传部,利用“欧洲之声”隔空与英美政权对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