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十字-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罗斯福话虽然不长,但表达的意思很明显:他对陆海军高层在用人上的按部就班和束手束脚表示不满,金上将这里还好,基本上能打的将军都委以重任,但陆军这里问题就很多,像这次为了平衡,马歇尔第二批挑选增援南美将领就开始搞论资排辈,这让罗斯福不满,更让他不满的是陆军高层对巴顿的态度。
  在罗斯福眼中,非洲战役是不折不扣的失败,这么多军方将领中他唯一欣赏的就是巴顿,认为他在战役中展现了难得的血性和勇气,特别是其纠集残兵败将一路步行南下与主力汇合而不是就地等在远处向德国人投降的事深深震动了罗斯福,可惜巴顿回国时还被人当成英雄敬仰,一段时期后却负面新闻缠身:有媒体评价他简单粗暴、脾气恶劣,对新兵和中低级军官动辄怒骂,偶尔还要动手,一段时间后又其他同僚抨击他在训练走极端、过火,通过铁丝网火力覆盖、匍匐前进的训练巴顿经常用机枪来模拟,大部分是空包弹,偶尔也会用实弹,把一帮新兵蛋子吓得够呛,更把一帮卫道士和民主斗士给震住了,但对于这种抨击,巴顿无动于衷,甚至变本加厉地弄来德军的Mg42机枪进行火力模拟,当撕裂亚麻布的“嗤嗤”声响起时,所有人都认为他是疯子。
  为这种事,马歇尔不止一次地给巴顿擦屁股,搞到最后连他也有点烦,但后来更大的事捅了出来,在训练步兵部队跟随坦克冲击时,巴顿要求对面担任阻击任务的炮兵开炮覆盖训练场,虽然只是中小口径迫击炮和105mm榴弹炮,而且用的还是训练弹,但炮兵部队少校以担心误伤为由拒绝执行,结果挨了巴顿2马鞭。马鞭事件和疯狂训练法最终被捅了出去,舆论大哗,虽然老兵们都一边倒表示支持巴顿,迫于压力的马歇尔只得宣布对巴顿执行停职检查,更具讽刺意义的是,因为巴顿的资历和表现,刚准备晋升其为中将,于是军法机关后续处理意见也大致确定了,给巴顿晋升中将同时安排退出现役转为预备役。
  晋升中将的报告罗斯福很爽快批准了,转为预备役的报告却被他毫不留情地退了回来,上面的批示让参联会高层看得大汗淋漓——“注意,这是一位中级军官不服从长官从而引起的事件,如果在战场上,这样抗命不遵的行为完全可以当场枪毙!”
  毫无疑问,总统的屁股是坐在巴顿一边的,这种不顾民意、非民主的“政治不正确”行为如果在竞选期间完全会是对手发难的炮弹,但现在罗斯福已顾不上了,他要能打仗、作风硬朗的将领,在李奇微的晋升仪式上,罗斯福曾和对方有过一番问答,交流后他更坚定了这样的看法:
  “您的部队人人都会跳伞?”
  “是的,如果一个年近50的师长都能跳伞,其他人没理由办不到。”
  “如果有士兵已熟练掌握动作但就是因为害怕不肯跳怎么办?”
  “简单,在他屁股上踢一脚,在空中他就没那么多胡思乱想的机会。”
  “您的士兵都这么勇敢?”
  “当然!懦夫要么被我踢出队伍,要么等着被德国人干掉。我想,还是前一种选择对他们更有利。”
  换句话说,罗斯福现在为了胜利已开始不择手段,如果大清洗能带来胜利,他一定毫不犹豫地会大干快上,他坚信美国人民要一个能带来胜利的总统,而不是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好好先生。刚才这顿咆哮,无非是他借题发挥,把本来就想说的话在这样严峻的当口用振聋发聩的声音喷发出来。
  至于“不惜一切代价”云云,其实是胜利第一的极端表现,也是力拼对手的要求所在,两者是一脉相承的。罗斯福既然是政治家,当然也是铁石心肠的任务,怎么可能顾忌区区几艘军舰、几千号兵力的损失?他在做出美国投入战争的决策时就估计到会有今天的损失,对他而言,如果能拿下佛得角对各方面有所交代,这并不是不能承受的代价。否则,佛得角没拿下,英加航线没打通,福克兰群岛又无法进攻,部队忙忙碌碌一无所获,损害的是长远利益和国家威望。
  大西洋舰队发回来两个方案:英格索尔上将认为诱敌机会已失,舰队本身又损失严重,拿下佛得角无助于改变美德力量对比和大西洋根本战略态势,因此建议撤退,他隐隐约约还有其他担心,拿下佛得角后守不守?怎么守?守不住是不是讽刺更大?第二个方案是特纳提出的,认为既然已付出了这么多代价,那无论如何要坚持到底,现在撤退好比股市最低点时把亏损累累的重仓股割了,损失当然不会再扩大,但减少损失乃至翻转机会也没有了。
  从心底来说,金上将赞同特纳的意见,但他没想到总统的意见比他还坚决——用上了不惜一切代价这样的言语,他是知道这句话背后的意思的,那不是单单指拿下佛得角,总统肯定还要求未来一段时间牢牢守住,然后再把“不惜一切代价”推广到福克兰群岛争夺战、亚速尔争夺战上,换而言之,罗斯福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甚至已不顾及伤亡对未来连任的不利影响而要求获得胜利了。
  众人都是沉默,半天后阿诺德开了口:“有个重要情况我来不及汇报,清晨刚刚收到消息,陆航失去对亚速尔防空圈里德军舰队的追踪,我们找不到他们了,现在舰队也出动了侦察机在四处搜索,依然一无所获,但有个信息十分奇怪,我军侦察机最后一次发现敌舰队是在亚速尔以西300多公里处……我一直没弄明白德军把舰队安排在那里是什么意思。”
  发完火之后,罗斯福情绪平静了很多,思维也变得更加理性,他沉吟着问道:“如果德军舰队已经行动,你们认为其可能性是去哪里?进攻航母舰队?救援佛得角?抑或是其他?”
  众人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到金上将身上,这是很重要的敌情判断,出错后的后果谁都承受不起。后者深深地吸了口气,想了几分钟之后说道:“虽然目前敌情信息不够充分,但根据我对德国人一贯以来的作战风格的理解和希特勒本性的把握,我个人判断德军舰队很可能会去百慕大……”
  “百慕大……”其他人倒吸一口冷气。
  “有把握守住么?”罗斯福马上问马歇尔。
  “恐怕这很困难,现在岛上……”
  “上次我就看出来了,两天不到就失守还投降,都是一帮废物!”
  虽然是11月份的天气,豆大的汗珠还是从马歇尔头上滚了下来,罗斯福这指责是很重的,虽然明着在骂英国人,但上面还是有不少美军,两天就投降确实不太说得过去,更要命是还留下大量物资和比较重要的重油库,简直难以容忍。想想也是汗颜:人家佛得角德军怎么守得这么好?居然还干翻本方一半战列舰?这世界最怕人比人,本来他觉得守不住完全正常,没什么好指责的,现在有佛得角做参照,高下差距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
  李海眼看陆海军一把手都被骂得够惨,站出来打圆场:“恐怕真不太好守,佛得角德军经营了将近9个月,而百慕大前不久才刚刚交战过,大量设施、防线被摧毁,物资储备不足,防御工事都在紧急修复中,不能简单相提并论……”
  罗斯福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转过头问金上将:“前方不是说德国人的潜艇和鱼雷艇厉害么?鱼雷艇、潜艇都不是高科技,合众国也有,而且能准备更多,你能不能想办法调100艘鱼雷艇、30艘潜艇去百慕大附近,如果德国舰队真来二次进攻,你们能学德军去打一下么?不要求你们击沉4艘战列舰,2艘,哪怕1艘我都觉得也很不错……”
  金上将脸上一阵抽搐,然后下意识地回答:“我马上去部署,我们将尽力而为,不让您失望。”
  罗斯福又对马歇尔下达命令:“给岛上增加一些兵力吧,我们要固守住这个至关重要的战略岛屿,不能再轻而易举地落在敌人手里了,不能让敌人得到这把对准东海岸的手枪。”
  众人都点头,马歇尔表示将增援2个团上去,反正再多兵力也摆不下。
  “这次你们打算用谁?”
  “马克斯韦尔…D…泰勒少将怎么样?”
  “这名字有点熟悉。”
  “他原是李奇微的参谋长,马修担任18空降军军长后,推荐其接任82空降师师长,上次增援百慕大他是第二批赶到增援的部队,发挥了很大作用,与德国人交过手,有实战经验而且熟悉百慕大的情况。”
  “又是82空降师?”罗斯福忍不住皱起眉头,“他们刚刚遭到严重损失,马上又能上阵打仗了么?合众国这么多部队,难道总用82空降师去打?”
  马歇尔一阵脸红,罗斯福这个指责是有道理的,但对他来说,实际能选择的余地不大,他斟酌了一下言语,对罗斯福和众人进行了细致解释……





第134章 大西洋绞杀战(22)
  美国到到现在为止一共动员了将近1000万武装力量,但扣除海军、国民警卫队、陆航以及杂七杂八的辅助人员后,类似于苏德传统步兵总数大概是400万出头,其中又有300万以上是最近2年甚至1年内才扩军的部队,因为美军对新兵的训练周期要求是一年半,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后扩编的部队大多已列入一线部队。按陆军大佬们的意见,其余部队还不能直接用于打仗,因此陆军真正能动用的一线地面部队兵力一共只有100万上下,
  从纵向比较起来,美国扩军速度已算是相当惊人了,波兰战役前全美武装力量一共不到35万人,到1941年,已扩充两倍达到百万规模。但与德国比较起来,美军的扩军速度简直就是渣渣——德国在1935年前恢复普遍兵役制度时全国只有20万兵力(10万国防军+10万预备役),到现在总兵力已将近1000万,且70%以上都可以说是一线战斗人员。
  归根到底是美军训练强度太低、训练起点太低,这不是讽刺美国人笨或文化素质低,而是美国长期在自由主义氛围下,各种各样思想千奇百怪,青年普遍缺乏纪律性和尊重权威的意识,这对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十分不利。而德国则不然,德意志民族是欧洲国家中纪律性、服从性最强的国家,国社党上台后更是变本加厉推动一元化体制,一方面成立了希特勒青年团,大量青少年以野外求生的名义接受训练,以军训达到了训练“预备士兵”的目的,另一方面成立了国家劳动奉献团,名义上是参加义务劳动,但实际上通过整齐划一的指令、用铁镐、铁锹进行了实地军事训练。
  这个训练过程绝不是嘻嘻哈哈的玩闹,更不是美国年轻一代喜欢的野营或体育运动可相提并论的,这是预备训练和动员体制,在这个过程中表现优异的人员会被组织者确定为队长——一旦参军就是基层骨干。而德国容克贵族与社会精英阶层对军人的重视,对军队生活的向往和强烈的复仇意志又是军事传统最深厚的培育土壤,再加上魏玛德国12年兵役制度下的军团团,这种制度化优势确保了扩军优势。
  换而言之,之所以美国培养新兵要一年半(德国一般是半年),是因为新兵训练前期需要接受的服从意识、团队生活、纪律性德国人早在当兵前就已具备了,真正参军之后只要进行专项军事训练即可,而美国年轻人需要补课。更要命的是,美国参加战争比德国整整晚2年,德国已横扫欧洲且付出的伤亡代价不大,培养起拥有数百万精锐的一线部队,新兵入伍马上得到充分的锻炼。用面团来比喻,德国是面团基本完工,只要再加点水(新兵)就可以成型,而美国是面粉刚刚具备,正打算往里面放水(老兵)揉捏,离成型还早得很。
  从师的编制也可看出来,德军光在东线陆军师一级的编制就超过了200个,加上西线和国内部分,总数将近300个,而美军陆军步兵师不满60个,装甲师10多个,再加2个空降师,基本就是美国陆军地面部队的基本盘,其余300多万兵力都在新兵营或者合成新编制的路上。
  这100万有战斗力的部队又分多种情况:一部分兵力被麦克阿瑟带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作战,人数大概有15万左右;一部分被布莱德利带在南非,人数大概10万左右;另一部分待在英国,人数大约8万余,其余中美洲、南美洲驻军人数加起来超过6万——这些兵力加起来一共就占了40万。为执行联合要素行动,陆军一口气准备动用12个师(包括2个装甲师),这又占用了20万以上兵力。同时,由于非洲战役、东非之角战役的连续损失(总数超过10万),马歇尔手头掌握的、实际可用的一线兵力还不到30万,再刨除占比较大的装甲师,轻装步兵师只有15万左右。李奇微手里一个军两个空降师加起来将近3。5万人马,在这最后的15万兵力中所占分量是很重的。
  马歇尔本来第一时间想调装甲师上百慕大,但马上想到这样时间估计来不及,德国人很可能明后天就到百慕大,盲目上装甲师弄不好被人半途包了饺子,增援百慕大速度必须要快,无论是从出动效率还是从作战,空降部队都是首选,更何况82空降师还有和德军交手的经历,他认为非常合适,罗斯福一问之下他就把82空降师报了出来。
  “但82空降师不是刚刚遭到了惨重损失,整体减员超过四分之一?”
  “从战场上撤下来之后确实如此,但马修出任18空降军军长后迅速进行了重组,目前问题并不严重。”经过马歇尔的具体说明,众人才明白李奇微对82空降师和101空降师的快速改造:李奇微将82空降师损失最大的505团当成骨架,从101空降师抽调现成人员和新兵进行了补充,凡战场幸存下来的官兵普遍官升一级使用,新编制的、具有实战经验的505团构成了101空降师的基干,然后从101空降师中抽调出完整的506团补入82空降师,然后又补充了其他缺额,并在内部让具有实战经验的军官进行了轮换。
  经过他的一番大动作,82空降师实力比起第一次百慕大战役前更强,而101空降师因为得到了宝贵的老兵和实战军官,也在无形中提升了实力——虽然因为磨合程度不够还不显著,但马歇尔相信,只要再给李奇微3…4个月,他会交给自己一个更强大且完整的空降军,而且还要宝贵的实战经验。
  而李奇微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完成这么大刀阔斧的动作,一方面在于马歇尔的支持,各种请调、补充、轮换申请都是第一时间批准的,甚至他先斩后奏也没事;另一方面在于其当年在作战部担任参谋的功底和泰勒的大力协助,更要紧的是,金光闪闪的勋章和作战经历比中将军衔更能震住其他人,在18空降军中李奇微完全就是说一不二。
  “很好,这就是我们要大力提拔和重用的军官,别管合不合规矩,战争时期,能打赢才是最大的规矩!”罗斯福满意地点点头,用严肃地口吻道,“找个机会让巴顿去带装甲军,把坦克兵们好好整一整,让他再和德国人好好打一仗,他比艾克更适合带兵,谁不服让他来找我。战争时期散播奇怪言论、妄议总统和三军总司令决定的行为都需严格控制,只要在我职权范围内,文官免职、武官退役并追究法律责任,同时让胡佛局长去调查下看看背后有没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和其他背景,我们不要被人骗了还以为对方是良民。”
  四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深感吃惊却又不动声色,他们已看出来了,总统的思想和路线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最初他顾及自己竞选连任的因素和社会民生,对很多事进行了妥协,尽可能维持并协调各方关系。当这种关系随着战场不利而越来越难以维持时,他就要动用一切手段来确保局面好转,实行用战略优势来完成第三个总统任期,想法和初衷与当初用国家干预国民经济度过难关的套路一样——只要经济形势能好转,民众才懒得管这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同样,只要战争能胜利,民众才懒得计较总统现在是接近独裁还是更接近民主。
  既然罗斯福有这个要求,金上将也只能配合:“海军初步考虑继续增兵完成佛得角攻略,炮击舰队、护航舰队和登陆舰队保持在佛得角附近,航母编队在佛得角与百慕大之间机动,哪边出现敌军主力舰队就向哪边增援。”
  罗斯福点点头:“这个办法可以,比傻乎乎被敌人牵着鼻子走要好,先生们,是时候打一次翻身仗了……”
  他刚说了一半,电话铃声响起来了,随即里面传出了胡佛的声音:“总统,德国人正在进行紧急广播,要求东海岸疏散,他们将展开新一轮进攻!”
  “混蛋!”罗斯福恶狠狠地一拳头砸在桌子上,“总有一天我要把希特勒这个战争贩子吊在炸弹上从空中扔下去!”
  “现在怎么办?”胡佛有些焦急。
  “不要中了敌人的诡计,告诉民众我们有能力保护他们的安全,我们会让敌人付出十倍或者百倍的代价。”罗斯福想了想,“重点城市的防空必须到位,至少不能让敌人再去炸纽约或者华盛顿了。”
  阿诺德连忙站起来立正:“是,我保证!”
  “另外,这不排除是敌人虚张声势的行动,你们的战役部署不要受到影响,该怎么打就怎么打,我相信美国人民能承受炸弹的威胁——这就是个狼来了的故事,多试几次就不灵了。万一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只要你们尽到责任,我会第一时间发表全国讲话安定民心。”
  所有人经过罗斯福的打气鼓励,又重新充满斗志地出门了,罗斯福目送着部下们的离去,转头就累瘫在轮椅上被送进了急救室……





第135章 大西洋绞杀战(23)
  “参联会让我们继续掩护陆军进攻佛得角,把其他两个团尽快送上岛,不惜一切代价拿下!”
  听完机要参谋的报告,英格索尔大感愕然:“不惜一切代价?陆军一个团已报废了!”
  “所以要让另外2个团抓紧,然后还可以动用陆军第3师……这是总统亲自下的命令。”根据电报传递的信息和口吻,特纳马上猜到参联会一定发生了变故。
  “那德军舰队怎么办?凭我们现在这实力干不过德国主力舰队。”
  “华盛顿让我们不要担心,他们会在百慕大和德国人干一场。”
  “能确定他们去百慕大?”
  “没有确切证据,但德国人发表了紧急广播,威胁要进攻东海岸,参联会猜测他们跑去百慕大了。”特纳分析道,“我认为德国人想解佛得角之围,但他们不愿意硬碰硬和我们打一次,所以采用这种手段迫使我们退兵……”
  “真该死,那就继续打吧。”英格索尔连声咒骂,现在回头去救百慕大肯定不是好主意,先别说舰队伤痕累累根本打不了硬仗,就算是要打也不能在德国人指定的战场打,那太被动了。
  第5师师长麦克唐纳少将也收到了马歇尔发来的电报,口吻很严厉,让他一定要攻克萨尔岛,否则情况不妙!具体是怎么个不妙法电报没写,但麦克唐纳认为这是很严重的信号,如果自己办不到,自己的前途恐怕会真的不妙。于是他对手下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并率领第二个团登陆,准备亲自打接下去的战事。
  下午时分,得到新鲜血液增补的美军以连、营为单位,持续对德军发动进攻,其攻势之猛烈、火力之炽热,让人目不暇接,海军派出大量轻型军舰抵近炮击,配合陆军攻势。从14时到17时,美军连续发动4轮进攻,一步步持续推进,将滩头阵地扩大了将近一倍有余。
  “长官,不是说美军昨夜损失很大么?怎么今天美国人打起来这么拼命?”有部下不解地问林克。
  “昨天美军损失是确凿无疑的,你们难道没发现敌人战列舰重炮覆盖频率减少了很多?”林克冷笑道,“至于今天和我们打生打死的美军,也不是昨天的部队,是新的生力军,昨天那个团估计已被打残了。”
  “我们的援兵什么时候能来啊,这么打下去,迟早我们会被美国人用人海战术淹没。”
  “元首还在想办法,他不会丢下我们不管的,昨天不就有潜艇来支援么?我们要坚守阵地,告诉弟兄们狠狠地打,看美国人能死多少人!”
  就在佛得角美德两军连续厮杀的当口,轴心舰队主力已行驶到距离百慕大大约1000海里的地方,马沙尔牵挂着佛得角的战况,听说S艇和潜艇部队联手干掉了好几艘美军军舰,他显然十分高兴,兴致勃勃地对小泽道:“如果报告情况属实,那就意味着在战列舰领域,我德意轴心舰队不仅在质量上压倒了对手,而且在数量上也多于对手,如果再加贵国联合舰队的海军力量,轴心海军已完全压倒了对手,该是打总决战的好时候了。”
  相对而言,轴心与同盟对彼此双方主力舰的估算是比较准确的,佛得角之后英美拥有的现役战列舰数量下降到6艘,包括2艘南达科他级,2艘衣阿华级和2艘乔治五世级,三国轴心拥有的现役战列舰数量要多不少,总数超过14艘,德意方面拥有4艘维内托级、提尔匹茨号、黎塞留号、斯特拉斯堡号和2艘沙恩霍斯特级,日本方面有2艘大和级、长门号和2艘金刚级,除金刚级相对老迈外,其余战力都称得上不俗,在巨舰大炮的一战时代,这阵容如果拉出去打战列舰决战,轴心失败的概率小于1%。
  不过这个优势期很短暂,轴心在未来一年内能服役的还有1艘大和级(信浓号),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战列舰服役,而且是永久性没有战列舰服役——德意早就停止了建造战列舰的策略,日本新造舰计划的梗概也被科尔发给了柏林,同样停止新战列舰建造,轴心方面未来无法追加战列舰。
  同盟方面却不然,在未来一年内能服役的还有2艘衣阿华级、2艘狮级和1艘前卫级,1945年预计还有2艘衣阿华级,总计7艘比较现代化的战列舰服役。除威斯康星号、密苏里号(均属衣阿华级)外,其余5艘军舰在二战中均未建成,这个时空因英美前期在海战中损失惨重,强化了资源投放力度,预计到1945年年末之前基本可以完工。
  因日本超级战列舰的刺激,美国拟定了8艘蒙大拿级并追加1艘衣阿华级的建造计划,1943年开工了4艘蒙大拿和1艘衣阿华级,1944年还将开工另外4艘蒙大拿级,这些军舰预计将从1946年9月份以后陆续服役,到1948年全部完成。除知道美国还在继续开工新战列舰的消息外,具体建造数量和性能水平德国情报机构并不掌握,但霍夫曼是知道蒙大拿级这个名词的,数量他估算为4艘——他万万想不到丧心病狂的美帝一口气会下8艘!
  如果美国将战争拖到这时候,局势显然不太有利,即便以4艘蒙大拿级计算,英美战列舰部队实力也强于轴心。但霍夫曼对停止发展战列舰的态度是坚决的,一是航空母舰成为海军主流的趋势不会动摇,二是在核弹成型并大量列装后,搞大规模舰队对战同样是找死。
  但这个新技术革命、新战争态势爆发的当口却由不得当事人自己选择,即便德国超级炸弹能几乎与美国同时完成,短期内也是恐吓成分居多,不具备实战能力,所以前瞻性、方向性与现实性的结合非常微妙——这种微妙除了穿越者本人,无人可以领会得到。
  小泽点点头表示赞同:“原本我认为战列舰已经过时了,但由于堀悌吉长官对超级战列舰作战的创新性运用以及最近几次战役中战列舰的突出表现,我发觉在作战中尤其是在大西洋方向的交战中依然具有较高价值。可惜,无论德国还是日本,都没有能力既维持庞大的战列舰建设计划,又建造足够数量的航空母舰,只能选择更重要的部分进行建设,现在英美损失了几艘战列舰,虽然老旧,对我们意义依然非常重要。”
  不过很快他又来了转折:“但我认为,您所期待的大规模海军决战可能不会发生,这既有力量对比的因素,也有作战模式变化的缘故,更有政治上的其他原因。”
  小泽这话意有所指,在航空力量方面,轴心现在掌握的航空母舰在数量上也超过了英美,在兵员素质上和飞机性能上也强于对手,但美国拼命建造埃塞克斯级的劲头让霍夫曼和海军高层很担心,情报机构搜集到的信息认为美国制定了准备每年开工18…20艘埃塞克斯级,同时还打算建设60…80艘护航航母的计划,而日本新的造舰计划中也提出每年要建造8…10艘舰队航母。但比较这两个造舰计划,霍夫曼认为美国能实现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他从另一个渠道得到了日本陆军对发展机甲力量的执着,他并不认为日本有这个能力和资源支撑如此庞大的造舰计划。
  霍夫曼相信在轴心级推广后,集全欧洲之力再加日本在造船上是能够压倒英美的,但这个时刻并不好把握,有可能会早,也有可能会晚。更关键的问题是,轴心海军是分散在德意和日本两家之中,堀悌吉现在又麻烦缠身,未来前途很不明朗。
  如果英美对自身力量和后续发展抱有强烈自信的话,现在他们就不会打一场轴心所期待的决战——不然,这次佛得角战役就不会发生,英美海军可以直扑亚速尔过来,那样德国主力舰队就必须应战。
  克兰克在一旁插话道:“虽然可能没法促成决定性总决战,但我认为大规模的交战必须尽快进行,我军在飞机性能上的优势恐怕维持不了太长时间,新的F6f…5舰载战斗机已略优于BF…219c了,而我们下一代舰载战斗机到目前还没法确定,虽然攻击机方面我们依然拥有显著优势,但战斗机这个环节落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那么,去打百慕大的策略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假如,我是说假如……”马沙尔说道,“我们成功进攻了百慕大并占领之,但英美就是不派舰队增援——就如同他们打佛得角我们不派舰队增援一般,只用陆航和我们对耗,该怎么办?”
  小泽和克兰克对望了一样,不约而同露出了苦笑——这是很可能发生的情况!一时间三人不约而同地陷入了沉默,苦苦思索出路问题。
  就在这时,机要参谋大声报告打断了凝重的气氛:“柏林来电,最高绝密,请长官过目!”
  马沙尔匆匆忙忙看了一眼,先是若有所思,随即兴奋地差点从地上蹦起来,发自心底地欢呼:“太英明、太棒了!元首万岁!”





第136章 大西洋绞杀战(24)
  小泽和克兰克面面相觑,两人几乎从未看到过马沙尔如此表现——这位好歹也是年近6旬的海军大将,刚才那欣喜若狂的模样说是刚参军被提拔的表现还差不多。
  “不好意思,我有点失态了。”意识到刚才自己表现“过激”的马沙尔一边把电报递给其他两人,一边自我解嘲道,“元首批评得对,我就是有时候沉不住气……”
  一干参谋不禁莞尔,想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