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十字-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干参谋不禁莞尔,想笑又不敢笑。不过马沙尔性情就是如此,为人坦率,对部下也比较宽厚,让人感觉相当亲切,不像雷德尔那样冷冰冰地以为一切都尽在掌握。
  克兰克看完后再次找机要参谋核实:“仔细核对过了么?通过绝密通道发来的?”
  “是的,核对三次无误!”
  “很好!”克兰克显然非常高兴。
  为防止泄密或者密码被破译,轴心舰队除使用常规密码之外,还拥有一套绝密密码供统帅部专用,编制体系和方式与常规密码截然不同,平常极少使用以免增加曝光机会,但一旦使用就拥有最高权限。
  电报体现的思维颇有天马行空的感觉,但很有力量,一看就是元首的手笔和风格:……马沙尔并各位指挥官,“欧洲之声”将连续发送对美空袭警告,引导美军误判我舰队进攻百慕大,我命令舰队向百慕大和纽芬兰岛的中间路线进军,在合适时机请你们转向北进攻纽芬兰岛,据可靠情报,该岛为英加航线起点,有大量军需物资和船舶滞留在港,请舰队加以彻底摧毁,如能登陆作战更好,用以震慑英、美、加同盟,行程注意安全,切切!
  小泽仔细思考了一下,也露出笑容:“我认为有很重要的意义,元首不愧为德意志最伟大的战略家,堀悌吉长官十分钦佩元首战略思维宏大、格局深远,很多战略决策我们都不能理解,唯独元首一听就表示接受和赞同,实在是令人不胜感慨……”
  到这个时候,众多参谋才明白过来为什么元首会做出一系列奇怪的部署:先是把舰队主力放在亚速尔防空圈里,甚至对情况暴露无动于衷,然后又决定向西移动——不是向百慕大所在的西南方进军,而是一直向正西的方向前进。
  只要看过全球地图就能明白,纽芬兰岛、百慕大岛、舰队现在正好构成一个三角形,彼此边长都将近1000海里,继续向西挺进会同时、持续缩短与两个岛屿之间的距离,到合适位置时舰队方向就会转向北而不是转向南——从而一举实施突击纽芬兰岛的战略构想。这样不但让在百慕大方向严阵以待的美军落空,还能攻击脆弱而富有价值的纽芬兰岛,可谓一举数得。
  舰队持续向前开进,佛得角萨尔岛战斗进入白热化,11月25日双方从中午打到傍晚,美军步步为营、德军节节抵抗,无数的暗堡、半地下工事成了美国军队的噩梦,每当你以为那堆瓦砾堆里没有任何存活人员时,德军就会从角落里钻出来,要么用Stg43给你来上一梭子,要么用铁拳打上两发,这种化整为零的战术美国陆军很不适应,他们空有火力优势而发挥不出来,笨拙得像头大象。
  岛上守军一共拥有1个装甲营和1个反坦克营,总共拥有包括1个虎式连,1个4号坦克连、1个希姆莱管风琴连、2个3号突击炮连和1个突击者连(追猎者的继承者,T…34底盘搭载88mm/L56火炮的反坦克歼击车),论装甲力量并不少,但林克没有拘泥于装甲力量作战的一贯思路,巧妙地将其分解,用分散充当火力点的办法而不是集中起来与美军厮杀。
  这过程让麦克唐纳少将打得痛苦不堪,根据美军装甲运用条例,坦克是用来对付德军步兵的,坦克歼击车才是对付德军坦克的主力。但实际交火中,M10的性能存在很大问题,远距离上别说打不穿虎式装甲,就是4号坦克那80mm的装甲和突击者使用T…34的倾斜装甲啃起来也有难度,而如果拉近距离交火,还没等其实现摧毁,德军的88炮已足够实现摧毁——德军可不光虎式口径是88mm,突击者乃至上打飞机、下打坦克的高射炮都是88mm口径的,所有人都能确保摧毁。
  更要命的是,M10的舱室还是敞开的,迫击炮、手雷乃至任何高爆炮弹都足以造成极大威慑而将美军报销。而三突、突击者都是无炮塔的封闭设计,炮弹是挡不住,但起码防御步兵轻武器尚且不在话下,加上德军又是防御作战,低矮的突击炮们隐蔽在瓦砾堆里,给予美军持续而足够的伤害。
  为了压制德军犀利的反坦克炮火,美军被迫动用驱逐舰舰炮火力进行大范围覆盖,但效率和速度可想而知。为了报复美军轻型军舰肆无忌惮的炮击,林克使出了新的妙招:第三天夜间,他故意让岛屿中央的反坦克火力暴露引诱美军驱逐舰上钩,然后在另一侧面埋伏了3辆虎式坦克对准这艘打得正欢的驱逐舰开火,在2500米距离上,这批精锐的装甲兵凭借钨芯穿甲弹在5发急速射击中直接命中了驱逐舰的炮塔和司令塔,弗莱彻级驱逐舰看着威风,但装甲其实比坦克要薄,当即穿透并引发爆炸。。
  结果这艘倒霉的弗莱彻级驱逐舰因为自身弹药殉爆而被炸沉,成为世界上第一艘被坦克击沉的军舰……





第137章 大西洋绞杀战(25)
  德国舰队从亚速尔防空圈中消失已整整3天、72小时了,所有人都不知道德军动向如何:从巴西海域抽调回来的增援舰队派出侦察机搜索;在佛得角附近的护航航母编队派出侦察机搜索,均一无所获。与此同时,在佛得角与百慕大之间的航母舰队,百慕大上的陆航、东海岸的陆航同样派出大量侦察机搜索,但同样没有任何德军的发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参谋们按照时间推测,如果德军打算去进攻百慕大,11月28日凌晨(华盛顿时间)将可以抵达;如果德军打算进攻佛得角,则27日夜间可以抵达(伦敦时间),现在航母编队主力处于百慕大和佛得角之间,到今天太阳下山前必须做出向哪个方向截击的决定,否则要么百慕大被袭击时舰队赶不上,要么佛得角被袭击时舰队赶不上——换而言之,只要扑错,美军肯定有一个方向要吃亏。
  关于德军舰队下一步行动方案,坎宁安和斯普鲁恩斯的判断是不同的,前者认为德军的进攻方向是佛得角,因为那里英美舰队经过连番挫折实力并不强,德军完全能战而胜之;后者认为德军进攻的方向是东海岸或百慕大,理由是因为“欧洲之声”连番累牍地发表广播,警告北美东海岸居民尽快撤退。虽然美国国内舆论极力抹黑、诋毁“欧洲之声”,但在舰队高层这个真正接触战争的层面,他们很容易知道知道“欧洲之声”说的基本都是真话。
  当然,斯普鲁恩斯判断敌军动向并不会简单寄托在德国人“讲真话”这样虚无缥缈的逻辑上,他的观点是:如果德国人要救佛得角,早就可以来救援了,根本不必等到佛得角机场被摧毁、航空力量损失殆尽、陆军占据登陆滩头的时机再来救援,所以德军的方向会是东海岸或百慕大,而且,上次德军就威胁要进攻东海岸,无非因为82空降师和陆航浴血奋战挫败了德军企图,如果德国人这次再办不到,其在美国的“威信”将大打折扣。
  两人都获得了部分参谋的支持,难以说服对方,不过彼此气氛倒是很融洽,没有相互吵起来——说句实话,两人对另外的观点同样抱有深刻的怀疑。
  他们现在当然找不到马沙尔的舰队,轴心舰队在百慕大的东北方,距离百慕大和纽芬兰岛的距离都是将近1400公里,距离坎宁安的部队大约是1500公里,这大大超过了美军舰队侦察机的能力范围。
  不过,美军做不到的事情,德军不一定做不到,上午7时,根据克兰克的安排,轴心舰队迅速放飞6架ar352和12架ar372展开侦查,特别明确交代要去百慕大侦查一番,对拥有5000公里超远航程的ar…352而言,这并非特别困难的事。
  中午11点,英美舰队的气氛紧张到压抑,所有方向返回的侦察机都报告没有任何发现,而此刻距离坎宁安决策的时间只剩下了4个小时,他不安地走出司令塔,拒绝了勤务兵用轮椅推他的好意,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在甲板上费力行走起来,身后留下一堆不知所措的参谋。
  斯普鲁恩斯默默地站在远处,然后回头告诉众人:“等长官散步回来,不管他做出什么决定,我都表示拥护。”
  众人都面色沉重地点点头。
  半个小时之后,坎宁安回来了,平静地对斯普鲁恩斯道:“我决定了,去支援佛得角……我相信无论东海岸和百慕大都做好了充分准备,严阵以待的陆航会帮助我们击退德军舰队的,如果判断有误,等巴西过来的支援舰队赶到时,我们可再次转向支援东海岸。”
  斯普鲁恩斯点点头:“好,在没有更新的情报之前,我赞同您的决定,如有错误,我愿意和您一起承担。”
  “不,你不需要,这是我个人做出的,如果有错,我一人承担。”坎宁安道,“我老了,又断了一条腿,该是回家养老的时候了,未来是属于你们年轻人的。”
  斯普鲁恩斯“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我就比您小了3岁而已,哈尔西年纪比您还大呢……”
  周围一圈参谋不禁莞尔。
  “报告……百慕大来电……”电讯参谋用百米飞奔的速度跑过来。
  周围参谋一阵骚动,德国人进攻了?
  坎宁安心情很平静,摆了摆手,“念!”
  “今天上午12时许,2架德国侦察机窜入本岛防空圈,为巡逻飞机发现并展开追击……可惜敌机遁逃速度太快,根据飞行员判断,是敌军新型舰载侦察机,我军已派遣重型侦察机前往搜索……”
  “好!”所有人都欢呼起来:虽然德军方位目前尚不清楚,但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敌军已往东海岸方向派出了舰队和侦察机——敌人的攻击重心不是佛得角。
  “你看,我老了,判断出错了。”
  “不。”斯普鲁恩斯搀扶住坎宁安,“我相信您会带领我们取得一场关键性的胜利。”
  11月26日13时,英美舰队转向百慕大方向开进,准备截击前来进攻的德军舰队,没有后顾之忧的英格索尔和特纳两人彻底放开手脚,掩护陆军第5师第三个步兵团上岸,加大对当面敌军的攻击力度。
  消息同时也传入了参联会,众人紧张的情绪大为缓解:百慕大岛上已进驻了200余架飞机,而且都是最新的P51和对海攻击机,阿诺德的鹿晗在东海岸最接近百慕大的北卡州附近调集了500多架各类飞机,航空力量非常充足;同时,泰勒率领的82空降师2个团也搭乘飞机赶到了百慕大并加紧修筑防御工事,这次除空降兵外,岛上还有40多辆坦克和2个营榴弹炮,马歇尔深怕重武器不够,又通过运输机送去了足够2个营使用的反坦克火力,在东海岸,李奇微率领101空降师2个团也在进行紧张准备,打算万一战况激烈就投入支援。
  总而言之,美国军方为迎击德军舰队做好了充分准备,无论是陆战、空战还是海战,都调集了不俗的力量,打算给予轴心迎头痛击,马歇尔、金上将和阿诺德联合坐镇指挥,打算将一场久违的胜利献给再次因病情恶化而住院的罗斯福,金上将还拍电报给前线指挥的特纳,让他抓紧把佛得角也拿下来,争取取得“双响炮”胜利!
  “长官,侦察机按照您的要求去百慕大上空兜了一圈,还和敌人发生了实质性接触,不过当时非常危险,侦察机没能深入百慕大上空,在外围就被巡逻的美军飞机撞见了,经过一番艰苦追逐才逃脱……”
  马沙尔点点头:“很好,这样就非常完美和逼真。”
  “现在就等美国侦察机找上门来了。”克兰克笑道,“希望他们麻利一点,在天黑前能找到我们。”
  众人一顿大笑,小泽下令防空战斗机升空,同时将航向继续保持正西方向,他看了看时间,说道:“现在距离天黑还有5个小时,如果敌人反应迅速的话,我认为他们应该在3小时之后与我军接触。”
  百慕大陆航此时已紧急起飞了24架SBD和12架由b…24改装的侦察机展开搜索,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各方面都报告没有发现敌军舰队——这是很显然的,轴心舰队此时距离百慕大还有1100多公里,超过了SBD的最大航程,自然只能悻悻然返航,而B…24的航程虽然出众,但巡航速度不到300公里,这1100公里足足耗费了其4个小时。
  不仅岛上的陆航军官和守军最高指挥官泰勒少将心急如焚,就连在华盛顿坐镇的参联会巨头们也是坐立不安,差不多每隔1小时就要发电报来询问情况,得到的消息依然是“没有……”至于从东海岸起飞的侦察机,同样回报“没有……”。
  就在众人如坐针毡之际,浩浩荡荡地轴心舰队终于让一架B…24给逮住了,兴奋不已的飞行员目睹这条长龙后,立即爬升——眼见的观察员不仅注意到了海面上的动静,还看到了从远处扑过来的德军战斗机。
  下面的马沙尔等人自然也看到了这架美军飞机,一看时间,已经是16:43分,美军基本上不可能再发动进攻,克兰克认真地交代前去截击的飞行员:“这个……打得时候注意点,别一下子把他打下来,让人家从容发完报再说……”
  “报告,发现轴心舰队主力,目标位置位于百慕大东北偏东方向1000公里处,拥有正规航空母舰5艘,疑似战列舰:7艘,中型军舰6…8艘;各类轻型军舰30余艘……”
  “突突突!”虽然B…24已将高度拉升到7000米上空,但德军战斗机依然不依不饶地扑过来,后座机枪手也用12。7mm的机枪火力猛烈还击,不过今天前来截击的敌人大概是个新手,打了半天,机炮炮弹都从B…24的两侧飘过,居然没有一发击中飞机,最终让这架B…24成功脱离……





第138章 大西洋绞杀战(26)
  17:03分,目睹这架美军飞机最终消失在视线里,舰队上众人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总算是把这瘟神盼来又送走了。
  “截获敌人的电报了么?”克兰克不放心地问道。
  “截获了,不过没法破译。”
  “大概就是报告方位……”小泽一挥手,“全军转向,取航向345度,航速20节,我们去纽芬兰岛……”
  “报告……”一声响亮的声音打断了参联会作战室的沉寂,“百慕大侦察机发现敌舰队……”
  “好!”金上将兴奋难抑地站立起来并迅速接过电报,扫了几眼后又递给其他人。
  其他参谋则在大地图上标出了德军舰队的位置:“傍晚17时左右,敌舰队中心位置在百慕大东北偏东方向,具体位置大约在西经56度,北纬37度11分,距离百慕大约1000公里,距离纽约1600公里,发现时航向275度,航速大约17节……确认是轴心舰队主力,绝大多数主力舰都在。”
  “派出攻击机群了么?”
  阿诺德摇摇头:“对海攻击机群航程不够,唯一挨得上边的重型轰炸机速度不够快,再加我军无法发动夜袭,所以只加强了防空戒备,无法攻击。”
  金上将补充道:“敌人不是泛泛之辈,作战航程控制得很好,现在这个距离我军拿起没办法,而他们入夜之后可以加速进军,到明天天亮之前可以把距离缩小到500公里以内,届时就可以率先发起攻击,而我军需要再进行一次侦查才能定位。”
  “坎宁安上将的舰队在哪里?”
  “距离百慕大还有1400多公里,如果他们全速赶路,明天上午可以将距离缩小到800公里以内,明天中午或下午时分可以对敌发起攻击。”
  马歇尔点点头:“现在的问题就很关键了,我们必须顶过清晨敌军发起的第一波攻击,然后尽快找到他们的位置……”
  艾森豪威尔提醒道:“是不是不能忽略这样一个情况,敌人有没有去进攻纽约或其他大城市的可能性?”
  “让我想想……”海军中将乔纳斯…英格拉姆接过参谋的铅笔,在地图上勾勒起来,很快他就画出了一条近似圆弧反切线的航线,“如果这么干,敌人可基本保持在百慕大1200公里之外同时向东海岸进攻,预计在28日傍晚或29日凌晨发动对东海岸的袭击。”
  由于英格索尔上将在作战指挥上的的力不从心再加上本人流露出来的倦意,罗斯福打算走马换将,考虑将尼米茨调回来出任,太平洋舰队直接由哈尔西统管,现在与历史时空不同,大西洋才是主要作战方向,太平洋方向舰队几乎失去了大规模作战能力,只能守着2艘战列舰和一堆护航航母过日子。
  金上将对此表示赞同,但在人事安排上却犯了难,鉴于太平洋方向同样重要,再加上面临海陆谁主导的争夺,麦克阿瑟和哈尔西这两个炮筒子脾气之人放一起很可能会直接吵起来,马歇尔对此也表示了担心。出于海陆平衡与和谐,罗斯福认为还是需要给太平洋舰队配备一个稳重持重之人,尼米茨本人也同样表示了赞同,希望能让哈尔西再锻炼一番,并亲自推荐了乔纳斯…英格拉姆中将,特纳虽然也升了中将,但资历还不如哈尔西,再加金上将也赞同特纳还需要再磨一磨,如果有显赫的战功——比如拿下佛得角这样的攻击,将来安排其他重要职务也可。最后参联会形成一致意见,决定等大西洋这一仗打完后就进行人事调整。
  听完英格拉姆的分析,众人又有些皱眉,觉得这事情太过棘手:东海岸虽然设置了大量防空设施,总统也表示不要太过于注重空袭的事——美国人民迟早是要接受这样的场面,这是打仗,不是两个强国过家家,但大家还是希望东海岸受到的考验越少越好。
  阿诺德考虑了半天后答道:“现在主动权掌握在德军舰队手上,我们只能被迫消极防御,不过至少我们有了对方的初步位置,而且坎宁安上将的舰队也在赶来的路上,我对于胜利还是有信心的,我希望海军把潜艇和鱼雷艇靠前部署,争取明天凌晨发起一波对敌舰队攻击……”
  这个要求说实在的有些强人所难,但金上将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由于百慕大日出比华盛顿要早大约2小时,参联会所有人都决定留在现场过夜,准备摩拳擦掌打这一仗,等着德国人上门来送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百慕大机场已完全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入夜之后,所有飞机都完成了准备,防空部队做好了充分准备,雷达室加派专人,聚精会神地等着德军进攻开始。考虑到德军具有夜间空袭能力,为避免飞机被敌军摧毁于地面上,根据预定计划,飞机将保持随时可出动的状态应付突发事件,假设德军4点钟以前还不出现,则陆航准备先行起飞索敌。
  在这样的夜幕下,轴心舰队和英美航母编队都在朝着目的地夺命狂奔,只是他们的方向完全是南辕北辙,距离几乎没有缩小。
  时钟缓缓地划过1点钟,毫无睡意的泰勒干脆跑到雷达房,和专业军士一起研究敌情,但除了误报和空白,什么发现也没有……
  4点钟,螺旋桨的轰鸣声打破了百慕大的宁静,重型轰炸机开始先行起飞,然后是P51战斗机和TBFSBD等对海攻击机,根据预测,敌舰队此时应该在距离百慕大400…600公里的范围内,泰勒给华盛顿发去电报:“我军尚未遭遇空袭,飞机已陆续起飞,准备索敌……”
  阿诺德同样忙碌地指挥大型轰炸机出动——万一德国人好死不死偏要来炸东海岸怎么办?
  5点缺5分,天色还没有亮起来,金上将、马歇尔已全部聚集到会议室等候消息,等着该死的德国人冒头。
  不过,他们注定是要失望的,1小时过去了,2小时过去了,直到8点钟太阳已升得老高,也不见德国人打过来,更让人心生疑惑的是,百慕大机群报告未发现德军舰队……
  所有人都在问:德国人哪去了?





第139章 大西洋绞杀战(27)
  美军侦察机当然找不到轴心舰队主力,入夜之后,小泽重新又将航线调整为25度,航速减慢到17节,经过一夜奔袭,舰队中心位置目前已转移到距离百慕大东北方1600公里,距离波士顿大约1500公里的地方。一直在百慕大周围800公里范畴内打转转的侦察机明显逮不住德军舰队的确切位置。
  而且,为防备德军突击,凌晨4点多百慕大方向所有的飞机全部起飞,经过漫长的搜索与巡逻,到9点钟的时候,必须回去降落并补充燃油,搜索力量进一步减少,泰勒让B…24搜索了1000公里左右的位置,依然报告毫无发现,从东海岸起飞的侦察机也报告没有任何发现。
  现在距离轴心舰队位置最近的陆地机场应该是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和纽芬兰岛,两者者距离舰队大约都是800公里,可惜,两个岛上虽然有美国陆航部署,但其精力并未针对这场战斗,前者是加拿大航空兵的主要基地,美军只入驻了很小一部分联络员,上面的飞机加起来一共还没破100,而且德军舰队目前的航线已经逐步转向60度,离开爱德华王子岛的距离也在拉开。
  纽芬兰岛倒是同盟的核心基地,上面的飞机加起来超过1500架,不过这并没有什么用,因为有1000多架是重型运输机,专门执行跨海战略运输的,有200多架战斗机,主要用于本岛防御,其余300多架才是各类型的攻击机,主要是4发重型轰炸机,对海攻击机并不多,大概也就是100多架。岛上有相对完善的防御措施,有4座双联装8英寸岸防炮炮塔,担任防御任务的还有2个加拿大步兵师,包括加拿大海军舰队主力也在港口,用加拿大人的观点看起来,差不多可以说是固若金汤了。
  自德军占领亚速尔并形成大西洋黑洞截断主要跨大西洋航线后,英加航线便成为唯一的主力航线,而纽芬兰岛便成为这条航线的起点——不仅有跨大西洋的海运,海运跨大西洋的航运,成为越来越繁华的所在——从南美、美国、加拿大出发送去英国的物资在这里集结,从英国撤退回来的人员同样在这里集结,各色人员、物资、军队和船舶汇合成盟国的繁华乐章。
  德军情报部门早就注意到了纽芬兰岛的特殊,前后三次通过潜艇派遣特工去搜集有关情况,得到的信息虽然还不够完整,但光是这些就足够令人吃惊了:
  纽芬兰岛每月吞吐的物资大量大约在400万…500万吨左右,对外发送大约在200万吨,包括燃料、粮食、军需品和装备等。由于该岛与北美大陆并不接壤,因此所有物资都是通过海运发送,船舶众多,日均船舶滞留量超过100艘,有大批量的运输、存储作业。这主要是由于德军强势,一般南美国家的货轮害怕损失不敢承担运到英国的运输作业,只把货物运到纽芬兰,然后依靠美国和加拿大的船队进行调运。
  从航运角度而言,这也是有利的,南美货轮基本上体积不大、速度不快,运到纽芬兰已筋疲力尽,再去英国不可想象。而美、加船队现在已换成了清一色的胜利轮——自由轮的升级版,比自由轮速度更快、吨位更大,自由轮建造已基本终止,因此在船队中比重越来越低。需要上岸储运的主要是农产品和军需,美国制造的军用装备直接就装载在胜利轮上,直接加入船队即可。
  为管理庞大的船队,由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当局组成了联合海运管理委员会,虽然英国派出海军将领担任了主席,但大权无疑是掌握在美国人手里的。
  纽芬兰还设有联合航运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统筹跨大西洋战略空运,这个机构更不用说,基本完全是美国陆航说了算,由原来的第8航空队司令卡尔…斯巴茨中将担任主席和最高指挥官,他同时还兼任纽芬兰岛美国陆航总司令。
  虽然第8航空队在欧洲的战略空袭最终以损失惨重而告终,但参联会和国会独立调查委员会经过深入调查,认为他的指挥并未有太大问题,也不是简单的情报泄露导致的,因此他有惊无险地逃过一劫。放眼美国陆航指挥官,唯独他有大编队机群指挥、调度、编组的经验,再加上与英国方面相对熟悉,经验无可替代,因此便确定其出任这个角色。第8航空队幸存的官兵们也摇身一变,从战略轰炸变身为战略空运执行者,整支部队的士气又逐渐开始恢复。
  在天气许可的情况下,战略空运一般每周两次,大概周一起飞去英国,周二卸货,周三检修补给,周四回纽芬兰,周五、六在纽芬兰休整补充,周日休息,然后下周一继续执行;特殊情况下执行3次,周一飞,周二回:周三飞,周四回;周五飞,周六回;周日休整补充——这等于是极端压缩检修时间,但这种局面只出现过两次,大多数时候只能保持2次,因为冬季每周总会碰到一次天气不好的时候。
  斯巴茨还为缺乏熟练飞行员的美国陆航培养了300多名战斗机飞行员,再加上英国战斗机飞行员的加入,阿诺德得到了将近500名有经验的战斗机飞行员,极大地解了燃眉之急,使他度过了加勒比海战后陆航青黄不接、最困难的时候,不过坑爹的第一次百慕大之战又让他损失了100多人(组),现在陆航账面上有2万多飞行员(组),平均每个月还新增将近1000,但真正打过仗、有经验的一线精锐不到5000人(组),其中一半多还分布在太平洋方向,800多分布在加勒比和南美方向,北美大陆是不到2000的老兵带着1万多新兵在执行任务。
  陆航已足够惨不忍睹,美国海航特别是舰载机飞行员由于持续、大量损失,总飞行员(组)人数与陆航差不多,熟练程度更低,更不能看,担负舰队航母作战的Lv5级飞行员不到600,能担负护航航母掩护作战任务的Lv4级飞行员也不过1000余。虽然这数字放在世界范围内与主要强国相比还非常可观——比如日本一线舰载机飞行员(组)总数还不到400,但水平差距太大,美国Top100飞行员只能排在日本这400名飞行员中的最后100,如果让日美这1000名飞行员对决,在装备一样的前提下,即便美军多一半兵力,最后失败的一定是美国海航。
  相比之下,德国空军和德国海航共同拥有的飞行员(组)只有美军的一半,但有过作战经验的飞行员超过80%,其中海航因为大部分飞行员都从德国空军调度,拥有一次以上作战经验的超过90%。不过日德后备飞行员培养远远不如美军,美军陆海航每个月新增飞行员均超过1000,德国合计只有1000,而日本合计连500都不到,意大利在德国扶持后水平与日本基本接近,其他轴心小兄弟加起来都不及意大利。换而言之,美国一家的后备等于轴心综合,如果再加上英国、加拿大、南非、澳新的力量,即便不考虑苏联,后备力量是轴心的两倍。
  所以现在轴心与同盟的飞行员队伍建设思路是完全不同的:美国陆海航要求顶着巨大的伤亡压力拼消耗,争取用3个甚至4个菜鸟飞行员拼1个日德精英飞行员;德国一方面努力增加飞行员数量,一方面又追求用质量优势压倒数量优势;既没有质量,在数量上又处于绝对劣势的日本只能寄希望于加快培养队伍——但堀悌吉的航空兵预备军官化策略却被保守派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