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屠家子-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诩含笑点头,伸出右手对着沮授做了一个“请”的动作,示意沮授先讲。

    沮授思索了一下,沉声道:“三家之中,南阳军实力最强,袁绍次之,曹操最弱。袁绍的根基远在河北,南阳军不可能一举歼灭之。如果削弱了袁绍,只能迫使袁绍更加紧密地和曹操联合在一起,增强反抗南阳军的决心。故不如暂且放过袁绍,集中力量歼灭曹操,将河南之地全部收复。囤积力量之后,再一举北上,平定冀幽!”

    贾诩点头赞同道:“袁绍虽然势大,但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不足为惧。反观曹操虽然势小,但雄才大略,精通兵法,任用贤能,兵精将强,兖、青两州百姓在其统治之下安居乐业,实力蒸蒸日上。此次中牟会战,正是击溃曹军主力,趁势消灭曹操势力的大好时机,主公不容错过啊!”

    两位谋士都推荐了先曹后袁的策略,和何咸的心里预期一致。

    “计将何出呢?”何咸继续问两位道。

    “想必军师早已胸有成竹了吧?”沮授笑问贾诩。

    贾诩微微一笑,道:“将计就计,以粮草危机为诱饵,引得袁曹联军围攻中牟,直至拖垮联军。然后一举平定兖、青两州!”

    “看样子,军师连袁军也不打算放过啊!”沮授感慨道。

    “可是,袁绍、曹操又不是傻子,他们在自己粮草不济的情况之下,还敢死战不退吗?”何咸质疑道。

    “原本诩还没有太大的信心,但听说主公带回来了袁军大将淳于琼……或许,这位淳于将军可以帮我们坚定袁曹联军围困中牟的决心!”

    看到何咸贾诩一副阴人的笑容,何咸就知道被贾诩点名的淳于琼要倒霉。

    自被带回中牟之后,淳于琼便没有再见过何咸,他就像一个被遗忘的人,软禁在中牟西北的一个独立的小营之中。

    淳于琼可以感受到,中牟之战还没有结束。因为南阳军每日都非常忙碌,清理废墟,加固城防,似乎袁曹联军随时都会前来攻击。淳于琼当日投降何咸,以来是因为走投无路,另一个原因未曾不是看在何咸强势,能够混上一个好日子过。来到中牟之后,淳于琼发现南阳军的情况似乎很不妙。尤其是营中的伙食!淳于琼记得他刚到中牟之后,每顿饭还能吃上肉食,分一小壶酒。第二天,酒和肉食便被取消,换成了纯粮食。再过三天,就连纯粮食的供应量都开始减半。一开始,淳于琼还以为是自己做了什么事情,得罪了何咸,降低伙食是一种惩罚措施,于是便不敢吱声。

    提心吊胆过了几天,淳于琼发现何咸根本没有召见自己的意思。他便试着在营地活动一下。这一试,他发现何咸并没有对自己禁足。除了守卫森严的武器库和粮仓,淳于琼都可以随意逛逛。饿了几天肚子的淳于琼赶紧问了一下巡逻的士兵,摸到了伙夫营。

    作为袁军的中高级将领,淳于琼身上还是有不少好东西的。他从贴身的军服里面摸出来一块羊脂玉佩,塞到一名貌似伙夫营军头的中年胖子手中,问他有没有好酒好肉可以通融一下。

    伙夫营军头拿出玉佩在阳光之下照了一照,确认是一件好货色,点点头道:“随我来!”

    淳于琼一脸憧憬地跟着军头来到了后厨,却没有看到他想要的东西。别说美酒了,就连肉都见不着多少。除了一些蔬菜,就是清一色的小麦、黍米。大锅里面,正在熬的粥稀薄的更当镜子使。

    军头给他端过来一碗还算厚道的清粥,又给他扯了一块巴掌大小的牛肉。淳于琼皱着眉头道:“你好歹给我来一份将军们应该吃的东西吧?那玉佩可是我淳于家祖传的宝贝啊!”

    军头把牛肉和清粥往淳于琼的手里面一塞,没好气地回答道:“若不是看在那是一块好玉的份儿上,我回给你这些吃的?我家主公现在吃的也就这样的档次。看到那里了吗?”

    军头指着正在熬的超薄稀粥道:“军中缺粮,普通的军士现在也就够喝个水饱!”

    “啊?”淳于琼傻眼了,他没有想到现在中牟城的南阳郡缺粮已经缺到这个地步了,“怎么会?南阳不是向来富庶,不缺粮草啊?”

    “唉~”军头叹气道:“本来是不缺的,可是却被军师一把大火烧没了!不过,也不用担心,军师说了,大家坚持半个月,半个月之后宛城新筹集的粮草就能运到中牟了,到时候大家就可以吃饱饭了!”

    “头儿,粥熬好了,将军命我等速速送到军营去!”一名伙夫军的兵卒跑过来提醒军头。军头顺手将淳于琼赶出了伙夫营:“我这要忙活儿了,你回营去吃吧!记得有什么好东西可以继续找我来换,我尽量给你留点好肉!”军头一脸猥琐地对淳于琼叮嘱道,他将淳于琼当做一名南阳军屯长之类的中层武将了。


………………………………

第三百九十九章 淳于琼逃出中牟 曹孟德苦劝袁绍

    淳于琼有些蒙圈,他发现自己似乎上了一艘即将沉默的破船。在前往伙夫营的路上,淳于琼碰见好多手上、头上绑着绷带的伤兵,当时因为腹中空空没有细瞧,现在回想起来南阳军在中牟一战中似乎伤亡颇重。比伤亡更严重的是,南阳军的粮草将尽。没有粮草,还怎么战斗下去?

    虽然袁军的粮草也在乌巢被焚毁,但还有曹操这个盟友。曹操在陈留应该还有不少的存粮,起码,短时间内袁军的粮草不会耗尽。当夜,淳于琼转辗反侧,难以入眠。

    第二日天不亮,淳于琼就起床去了伙夫营,他想再次确认一下南阳军是否每顿饭都是清水稀粥,是否军粮非常短缺。赶到伙夫营的时候,正逢伙夫们在准备整个大营的早饭。和昨日见到的一样,大锅的清水稀粥熬开之后,倒进一个个大陶罐中,由军卒分别送往各个军营。

    伙夫营的军头忙完一阵,一抬头,发现昨日那个年纪偏大的军官又摸了过来,顿时乐了:“您这是又得到什么好东西了吗?来,来,让我瞧瞧!”

    淳于琼佯装生气道:“我那枚玉佩拿去宛城,起码能卖上百金。你用一块巴掌心大的牛肉就想把我打发掉吗?”

    “怎么会只有一块牛肉呢?明明还有一碗好粥啊!”军头急忙更正道。

    “算上粥也不行啊!太少了!”淳于琼不依不饶道。

    “好了好了!”军头揭开一口不大的瓦罐,再从里面抓出一块巴掌心大的牛肉,道:“说好了,这是最后一块!咱俩两清了!明白了吗?”

    还没等淳于琼答应下来,军头就把手塞给他,顾自己走开了,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将军们都要断肉喝稀粥了。你再有玉佩,也换不到这样的好肉喽!”

    淳于琼闻言,看了看手中的牛肉,三口两口就将它吞到了肚子里。吃完这块牛肉之后,他下定决心:他要逃跑,他要逃离南阳军这个囚牢,回到袁绍身边去!

    “我本来就是袁将,我是被何咸俘虏到中牟的,现在逃走也是合情合理。”淳于琼暗暗给自己打气道。此前,淳于琼不敢逃回袁军,是担心袁绍会和他清算乌巢丢失的大罪。现在,淳于琼敢逃回袁军,是因为他自认为他探知到了南阳军的一大秘密。如果能将这个秘密及时汇报给袁绍,就有可能逆转中牟战局,将功赎罪。

    何咸的不闻不问,南阳军的凄惨模样,给了淳于琼叛逃出城,回到袁绍军的勇气。是夜,淳于琼利用守营的军卒打瞌睡的机会,悄悄摸出了自己的营帐。按照白天探查好的路线,淳于琼在伙夫营附近的城墙一角,找到了那个勉强可以通人的狗洞。通过这个狗洞,淳于琼有惊无险地逃出了中牟城,摸黑朝着北方走去。他知道袁曹联军的大营再中牟城的北方,但具体在哪里,黑灯瞎火的,他也辨不出位置。

    “主公,淳于琼顺利逃出中牟了!”中牟城的中军大营之中,何咸还在审阅南阳战报,伙夫营的胖子军头悄悄摸了进来,轻声对何咸回禀道。

    “很好!这几天辛苦你了!”何咸微笑着回道,“明天开始,你就回到特战小分队吧!”

    “诺!”胖子军头郑重回道,完全没了淳于琼见到时候的油腻和猥琐模样。

    这几天,淳于琼的一举一动全部都在南阳军的监视之中。就连伙夫营旁边的那个狗洞,也是南阳军特战小分队精心为他准备好的。这一切,都是出自贾诩的策划,特战小分队负责具体的实施。

    话说袁绍撤回大营之后,数日按兵不动。既不溺战也不撤退,明面上是说休整几日再战,实则在等待张郃与高览的消息。

    乌巢究竟是守住了还是被击破了?

    但袁绍终究还是没能等来奇迹,三日后,张郃率领三千轻骑率先回来复命:乌巢大营被破,全部粮草被毁!

    袁绍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却依旧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盛怒之下,袁绍欲斩杀张郃以泄愤,幸亏帐中的文武极力劝阻,张郃才幸免于难。悲愤的袁绍一边命许攸前往曹营借粮,一边令全军做好准备,随时开拔撤回冀州。

    前往曹营的许攸不负重托,押回来了足以解燃眉之急的粮草。同时过来的,还有曹操一行。

    曹操头上缠厚厚的绷带,拖着头疾未愈的病体前来劝说袁绍道:“联军缺粮,有陈留以为后盾。南阳军也缺粮,粮草或远在颖川,或远在虎牢关。我联军只需要围困中牟,断其粮队,假以时日,南阳军必将不战自溃!这可是击败何咸最好的机会,盟主万万不能错过啊!”

    袁绍有些心动,但一想到粮草问题,便忧心道:“乌巢粮草被毁,冀州存粮已经不多,而且想要从邺城运粮过来,没有一个月的时间根本无法抵达。我军就是想战,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曹操抱拳道:”粮草问题由我军来解决!一个月,陈留至少能够供应我联军粮草一个月的时间!而南阳军,估计不出半个月,必将拼死突围!“

    袁绍环顾左右,看看审配、许攸、逢纪、郭图等人,想要听听他们的意见。

    审配摇头道:”南阳军狡诈,奸计层出不穷。而粮草之事又干系重大,我军应当退回冀州徐徐图之方为正道。“

    许攸却道:”战机稍纵即逝,南阳军难得陷入全军被困的状态,于情于理,我军都不能放过这个天赐良机!“

    袁绍依旧犹豫不决,突然有军士来报,说淳于将军有要事求见!

    袁绍一愣,脱口问道:“哪个淳于将军?”

    在袁绍的印象之中,乌巢既然被破,作为主将的淳于琼应当已经战死。

    军士回答道:“是都督淳于琼。”

    袁绍大怒:“淳于琼无能,丢了乌巢大营,坏了我军大事,竟然还敢回来?来人,将淳于琼直接拖出大营祭旗!”

    “主公且慢!”逢纪赶紧站出来制止。


………………………………

第四百章 有违天和的”粮草“

    逢纪作为袁绍军的老人,熟知淳于琼的为人。清楚他并不是一个愚忠之人,丢了乌巢这样的大事,按照淳于琼的个性,要么投降敌军,要么隐姓埋名,让他主动上门赴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淳于将军既然说要事求见,主公不妨见上一面,待他说完,再杀不迟!”

    袁绍听了逢纪的话,依旧怒气难消道:“让淳于琼赶紧滚进大帐来!若是没有一个绝妙的理由,吾誓杀之!”

    淳于琼自逃离中牟之后,一路往北晚上赶路,白天睡觉,生怕被南阳军抓回去。走了两夜一天之后,终于碰到了袁军的侦骑,被带回到了袁绍的大营。

    淳于琼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进入帐中面匍匐在地,大呼“末将该死,有负主公重托”。不得不说,淳于琼这一手以退为进玩得很漂亮,袁绍见其凄惨的样子,杀他之心稍减。

    “淳于琼,吾自问待你不薄,两万精兵让你固守乌巢,你都做不到吗?”袁绍质问道。

    淳于琼大哭道:“主公,非我军作战不力!而是屠家子实在太狡猾,他趁夜袭营,多置草人于正面战场迷惑我军视线。实则突袭背面,焚烧了粮仓……”

    袁军大帐中的将领闻言,皆倒吸凉气。如果淳于琼所言不虚,乌巢换了谁,都有可能丢失。这还真不是将领的指挥问题。

    袁绍闻言,语气稍缓,再问道:“乌巢战败之后,稍后再与你计算!你方才说有要事禀告,快快说来!”

    淳于琼赶紧擦干眼泪,知道自己的小命应该无忧,沉声道:“南阳军粮草奇缺,即将断粮!”

    “你再说一遍?”正在一边旁听的曹操遏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出言问道。

    “南阳军粮草奇缺,即将断粮!”淳于琼又重复了一边。

    曹操哈哈大笑起来,转身对袁绍道:“盟主,南阳军的末日就要到了,您还犹豫什么?”

    犹豫与质疑是袁绍的骨子里的特性,很难更改,他不理会曹操的无礼,继续问淳于琼道:“你是如何知道南阳军粮草将断的事实?”

    淳于琼眼泪汪汪道:“乌巢一战,末将与何咸拼死一战,无奈武艺差他一招,被擒落马下,捆绑着带到了中牟。在中牟,末将亲眼见到南阳军卒每天喝稀粥果腹。为了进一步查清粮草情况,末将送出传家玉佩贿赂了看守的小将。一枚价值万金的玉佩竟然只换回一碗粥,一块巴掌心大小的牛肉……末将不信,小将冒着风险带末将去了伙夫营查看,确定情况比小将说的还要凄惨。末将还偷听到伙夫营军头们之间的谈话,说南阳军的将军们也即将断了肉食。”

    淳于琼七分真,三分虚,讲述了自己在南阳军的遭遇。审配、许攸等人皆为当世一流的谋士,当然知道淳于琼的描述之中多有值得质疑的地方,但总体来讲,淳于琼的描述合情合理。结合中牟大火,可以判定南阳军缺粮的情况是真实的。

    有了淳于琼绘声绘色的描述,再加上曹操在粮草方面的保证,袁绍终于下定决心,不退反进,全军围困中牟城。

    曹操离开袁营的时候,随行的荀彧一脸担心地提醒曹操道:“主公,我军军粮不缺,但是要维持十几万人马的用度,顶多只能支撑半个月……”

    “操知道!”曹操点头道,“但刚才的情况之下,操不得不那样说。不然的话,袁绍根本不敢再战。袁绍若是退回了冀州,我军就将独自面对南阳军的压力……中牟之战,是我军击溃南阳军最好的机会,容不得放弃!”

    曹操说的异常坚决,根本不容荀彧反对。荀彧知道反对也没有用,只能默默抱拳道:“彧这就动身前往陈留各县,为大军尽可能多筹集一些粮草。”

    “辛苦文若了!此乃非常之际,我等只能共勉!”曹操叮嘱道。

    ”属下明白!“荀彧也是精通兵法之法,自然明白现在的战局对曹军非常不利。曹操想尽量拖着袁绍与南阳军一决胜负,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等到荀彧离开之后,戏志才默默进言道:“陈留郡的粮草已经已经征集过了三次,百姓家全无余粮。文若此行,注定空手而返。”

    ”军师可有良策可以教我?“曹操急问。

    戏志才长叹一声道:”主公无须知道缘由,只需给属下五百精锐,属下可以给主公多筹集五天左右的粮草,再多,有伤天和……“

    曹操眼睛一眯,略一思忖便猜出了戏志才为什么说筹集这种”粮草“有伤天和。先前戏志才已经说了,陈留之地已经无粮可以筹集,唯有百姓……百姓,在特殊的时刻,也可以充作军粮……以人而食,惨无人道,有违天和……

    曹操心知肚明,却一句话不说,对着戏志才郑重揖了一躬,便命典韦点起五百最忠诚的亲卫,交给军师戏志才去统领。戏志才领命之后,脱离曹军大队而去。

    曹操自己回到大营之后,尽起陈留城内的全部三万兵马,率先朝着中牟城进发。袁绍在等到高览回师的三万步骑之后,共计五万余人,一同前往中牟,围困南阳军。

    何咸坐镇中牟城墙之上,置办了一桌子的酒食,笑问城下的袁曹两军,可敢进城小酌一杯?

    袁绍出阵,持鞭而指何咸,冷笑道:”何忠信莫要再装神弄鬼!中牟城中分明粮草枯竭,你却在此摆阔,欺骗得了谁?“

    何咸大笑道:”不好意思,让两位失望了!万幸,中牟大火并没有烧毁城中的粮草,所以我南阳军其实兵精粮足。之所以按兵不动,是想再和本初兄商量一件事情。中牟开战之前,本将就提议过,你我联手,平分青兖两州。现如今,你乌巢囤粮大营被毁,不出旬月,必定退回冀州。劳师远征,损兵折将不说,还一无所获,这可是很折损士气的哦?”

    何咸一边说着,一边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道:“当今天下,能论英雄者,唯本初兄与本将也!你我何不先将这些宵小之辈全部扫清之后,再仿效汉楚,一决雌雄呢?“


………………………………

第四百零一章 古之恶来 一战成名

    何咸所谓的宵小之辈,指的当然就是一直怂恿袁绍死战的曹操。

    曹操策马而出道:”骠骑将军莫要白费口舌了!南阳军如今权倾朝野,危害犹在当年董贼之上,本初兄四世三公,乃大汉忠烈之士,岂能与这汉贼同流合污?你若能趁早投降,袁公还能给你一个体面的下场。若非要等到粮草断绝之后……哼哼,小命难保!“

    何咸再次哈哈大笑起来:”说起来最坏的就是你这个小黑胖子!曹孟德,你我相识也有十年不止,我可见过干过一件不靠谱的事情?若是粮草不济,我早就突围,跑回颍川去了,还会等在这里,让你们围困?“

    ”你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中牟胜负未分,你若冒然后撤,必然遭到我联军的尾衔追击,坏了你不败之将的名声。故而你强自欢笑,装出一副粮草充沛的样子,想让我联军知难而退,是也不是?“曹操毫不示弱反击道。

    何咸终于笑不出来了,仿佛他全部的心思都被曹操看透了一般。他不接曹操的话茬,转而继续劝袁绍道:“本初兄,曹操自以为是,想要忽悠你与我火并,他好坐收渔翁之利,你难道没有看出来吗?”

    “装!继续装!”袁绍冷笑道:“何骠骑没有想到吧?淳于琼不但逃出了中牟,还摸清楚了你们的粮草虚实。”

    “什么?”何咸大吃一惊,站起身来对着身边的亲卫贴身耳语了几句,随后恢复神色道:“淳于琼那老贼,就因为本将没有答应他的要求就出尔反尔,降而复反,真当不为臣子也!”

    何咸这么一说,袁绍阵营中的谋士纷纷点头,看向淳于琼的眼神分明在说“原来如此”。淳于琼自己则是有苦说不出,虽然他并未向何咸要求什么高官厚禄,但他毕竟是投降之后再逃走的,何咸说他“降而复反”也不算有错。

    袁绍气量不大,但看在淳于琼带回来这么重要的“消息”的份儿,对淳于琼既往不咎。

    “骠骑将军是要负隅顽抗到底吗?”曹操赶紧将话题拉回来,免得在淳于琼的问题上白费口舌。

    “唉~我说南阳军不缺粮,你们都不信,那咱们就等着瞧,看谁能坚持到最后吧!”何咸一副风淡云清的模样回道。

    “何咸,莫说那没有用的,可敢出城斗将?”袁绍大声挑衅道。

    “别说是斗将,就是斗主帅,本将都奉陪到底啊!”何咸嬉笑道。

    袁绍语塞。何咸是当世名将,以勇武著称,袁绍、曹操也懂使剑,但却是三四流的水平,与何咸不在一个档次。两人皆有自知之明,当然不会傻到上场自杀。

    “颜良,可敢上阵,为我联军打头阵?”

    袁绍大吼一声,颜良策马出列,大声回到:“末将必当不辱使命!”

    中牟城上,何咸则点名让太史慈出战,张辽、魏延压阵。上一次对战,太史慈利用手戟打乱了颜良的节奏,后半场压着颜良打。这一次,颜良吸取了教训,随时提防着太史慈的突然袭击,两人鏖战上百回合不分胜负。最后,太史慈似乎是体力不支,拖着无回枪回到了本阵。

    因为身后有张辽、魏延压阵,颜良也不敢追击,见好就收。这一场斗将,算是颜良胜了半筹。

    第二天,双方继续斗将。曹军的夏侯渊对阵南阳军的张辽。又是一对老对手,夏侯渊的双刀在张辽的月牙戟上讨不到便宜。况且张辽的骑术要高于夏侯渊,两人斗了五十个回合之后,夏侯渊的气力消耗明显要大于张辽,如果继续下去,不出百个回合,夏侯渊必然落败。

    曹操自己武艺一般,但是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了夏侯渊的窘困之处,派上了”古之恶来“典韦上阵协助!

    典韦善使两支大铁戟,重八十斤,挟之上马,运使如飞。但典韦的骑术一般,不如步战。

    ”夏侯将军,典韦来助你一臂之力!“说着,典韦撒开大脚,飞奔至场间,凭借着巨力用铁戟生生挡住了张辽策马一击。

    张辽心中暗惊,没想到这员相貌丑陋的壮汉,竟然能够在马下挡住月牙戟的全力一击!

    而夏侯渊趁着典韦交战的空隙,趁势脱离了战场。

    典韦挡下张辽的月牙戟之后,将目光锁定在了张辽胯下的黄骠马上。张辽一惊,旋即明白眼前的丑汉是准备攻击自己的战马,好逼迫自己与其步战。张辽赶紧勒住战马,喝骂道:”好你个恶汉,不会骑战就想害本将的战马,其心可诛!“

    典韦露出比苦还要难看的笑容道:”有本事你下马与我步战啊?没本事,我就先杀马,再杀你!”

    张辽大怒,正欲再战,却听到身后的魏延大声吼道:“文远且退下,主公命我前来替你收拾眼前的恶汉!”

    张辽用月牙戟一指典韦道:”他日,我必马上取你狗命!“

    典韦露出猩红的舌头,嘿然道:“谁要谁的小命还不一定呢!”

    张辽的身后,魏延手持赤血刀,迈着大步前来迎战。魏延是南阳军中步战最强的将领,一把赤血刀水泼难进。但没有想到,在典韦的面前竟然被全面压制。典韦的两支大铁戟,明明又大又沉,握在典韦的手中却是上下翻飞,敏捷程度丝毫不亚于魏延的赤血刀。两人的武艺不相上下,但是典韦的气力明显要比魏延更胜一筹。

    沉重的铁戟交击在赤血刀刀身之上,产生极大的冲击力,魏延不得不使出八九分的气力才能抵消武器传递过来的力道。交战不到三十个回合,魏延颓势显现。

    何咸赶紧派出了文聘上阵助战。曹军那边,曹操却没有继续增派武将。曹操看出来典韦在步战方面多有优势,完美压制了魏延。再加上一个文聘,应该也有得一战。等待典韦力有不逮,再加派人手不迟。

    文聘上场之后,吸取了魏延的教训,并没有选择与典韦硬拼。越王枪法刚柔并济,并不一味强调力道。于是,文聘多运用了枪法中的缠字诀,使得典韦的双戟攻击频频落空,徒有力道却无处传递。再加上旁边的魏延游走,时不时突入进来贡献几记大力的劈砍。刚柔并存,相互相成,令典韦难受异常,此前场上的优势也就慢慢消失了。

    曹操见状,增派了曹仁上阵协助典韦。何咸这边则选择了鸣金收兵,不再与典韦苦战。这一战,双方最终算是打成了平手。但籍籍无名的典韦大放异彩,逼退张辽,压制魏延,同时力战南阳军两大名将而不落下风!

    古之恶来,一战成名!


………………………………

第四百零二章 曹操的危机预感 突如其来的攻城战

    中牟城的第二次会战以斗将为主。何咸在等着袁曹联军粮草耗尽,袁曹联军也在等着南阳军粮草耗尽。双方默契地以伤亡最小的方式进行战斗,南阳军胜少负多。除了何咸没有亲自上场,南阳军其余诸将皆上场挑战。在步战方面,典韦无人能敌,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骑战方面,颜良与太史慈不分上下,颜良与张辽也是不分上下。颜良、张辽、太史慈三人水平相当,为第一梯队。其余人稍微逊色一点。

    作为普通的士兵,这几天能够连续看到当世一流武将之间的对战,简直是人生中最值得吹嘘的事情。想当年汉灵帝开展西园八校尉之争,一流武将的人数也不过如此。

    当城上城下的兵将都抱着看大戏的心态对待中牟斗将之事时,曹操却一人在大营之中苦思冥想,他有预感,中牟城有问题。

    但凡一流的人物,都会有一种神奇的能力,那就是预知危险。曹操此前的生涯之中就是凭借这种预感,一次又一次躲过了危险。这一次,危机预感又出现了。

    “主公……”外出筹集“人肉粮草”的戏志才匆匆而归,只因曹操急召。曹操见到戏志才,道出了自己的忧虑:南阳军的粮草危机或许只是个陷阱!目的是拖垮袁曹联军!

    戏志才双眉紧锁,问曹操可有什么蛛丝马迹。

    曹操摇头,说这只是他的一个猜测。他已经亲自去询问过淳于琼,虽然事实和淳于琼此前所述有点出入,但曹操可以断定淳于琼不是何咸的人。

    再观看城墙之上值守的南阳兵的精神状况,一个个都恹恹无力,像极了粮草不济、吃不饱饭的样子。但越是如此,曹操心中越加不安。

    “会不会是主公过虑了?”戏志才试着问道。中牟之战关系重大,尤其是对曹军而言,说是生死存亡之战都不过分。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人的判断是极有可能出现问题的。

    曹操揉着发胀的太阳穴道:“我倒是希望这是我多虑了,但强烈的危机预警让我根本无法忽视。思来想去,唯一的可能就是我军现在执行的计划有误。中牟确实有大火,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牟的粮草一定被毁。我军所得到的所有关于南阳军缺粮的消息,都来自南阳军本身,却没有任何一名曹兵或者袁兵亲眼见过……”

    “主公刚才不是说淳于琼没有问题吗?”戏志才反问道。

    “淳于琼人没问题,见到的东西却有问题。因为淳于琼只见到了南阳军没粮食吃,却没有在城内亲眼看到粮草被焚烧之后的残渣……”

    戏志才有些语塞。曹操的质疑本身没有问题,但如果每一个判断都按照这个思路质疑下去,那么每一个决定都会存在缺陷。围困中牟这个策略,是建立在南阳军粮草不济的基础上的,假如这个基础被推翻,那么现在所有的行为都是在无限作死。

    “主公的意思是撤军吗?”

    曹操感觉到自己的头疾又要犯了,不停地思考消耗了他太多的精力。但曹操终究不是常人,下定决心道:“通知刘晔,准备好云梯、攻城车,通知夏侯渊领兵一万做好攻城的准备。明日,我要试试南阳军是否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