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屠家子-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铺荨⒐コ浅担ㄖ暮钤毂煌蜃龊霉コ堑淖急浮C魅眨乙允阅涎艟欠裾娴娜绷浮!
“一万人?”曹军现在主力作战部队总计才三万人,曹操为了验证自己的一个念头,就拿三分之一的兵力去试……
“如果只是试探的话,三千人足矣~”戏志才劝诫道。
“不!“曹操摇头道,”如果只是三千人,南阳军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调整,可以伪装。唯有突然尽全力一攻,才能让南阳军露出马脚。因为他们如果隐藏实力,就会被攻上城墙。一旦城门破,或者登城成功,我军不妨一鼓作气,改佯攻为真攻!”
……
这是袁曹联军围困中牟城的第七日,按照何咸与贾诩的计算,袁曹联军的粮草只能坚持十五天左右,也就是说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和前几日一样,太史慈出城溺战,曹操派出了曹仁迎战。战斗不到五十个回合,曹仁就全面处于下风。曹操见状,命军士吹响了全面进攻的号角!
夏侯渊指挥着乌泱泱的兖州兵从大营之中杀出,扛着云梯,推着攻城车,直奔中牟城而来。
太史慈大惊,赶紧勒马大声质问曹仁斗将输了也不用这么输不起吧?
曹仁退回到安全之地,长刀一引道:“贼将休再猖狂,不想被乱刀砍死的话,还不速速退去!”
太史慈无奈,赶紧收兵回城。
城内的南阳军将领也没有料到曹操会突然大举进攻中牟城。今日值守的是魏延的浮槎军,虽然何咸命令城墙之上巡逻的军卒们装虚弱,在脸上涂抹褐色的灰装气色差,但是当曹军真刀真枪来攻城的时候,谁也不敢手软。因为手软就意味着死亡。弓箭手纷纷到位,发出了第一波反击。但曹军准备充分,利用攻城车,利用手盾多加掩护,伤亡并不严重。弓箭手之后,刀盾手,长枪兵,南阳重步,也纷纷出现在城墙之上。按照魏延的指挥,刀盾手们充当劳力,开始将大量的檑木、石砖运上墙头。中牟是个小城,没有护城河。故而曹操正面攻城就是最残酷的登城战。
负责弓箭手的小校见弓箭杀伤力有限,果断命令弓箭手换上火箭,目标也从曹兵,换成了厚重的攻城车。曹军的攻城车为木制,总体结构就像一个尖顶木屋形,异常坚固,下面装有四轮,外蒙牛皮,为了防止南阳军的火攻,刘晔还命军士在牛皮外面浇上了一层厚厚的泥浆。南阳军的火箭射到攻城车上面,竟然毫发无伤。
“投石机!快去请马钧校尉,让他的工程队前来,操作投石机破坏敌人的攻城车!”魏延得知火箭对敌军的攻城车五校之后,当即命令亲卫前去请马钧。中牟城内的城墙之下,布置了上百台投石机,防得就是袁曹联军的强攻!
………………………………
第四百零三章 来去匆匆 何咸突围
攻城车是个大家伙,防御力强但是速度很慢。马钧亲自登上城墙测算角度,一开始是一块石头,两块石头,最后是上百块石头飞天而起,齐齐发射落向攻城车。攻城车根本无法躲避,曹军只能祈祷运气能够站在他们这边。但是,一两块石头还好说,上百块石头一起发射,那基本上是覆盖了一个区域。攻城车根本无法幸免。投石车一轮齐射之后,曹军第一辆攻城车直接被砸毁。中牟城上,爆发出齐齐的喝彩声,庆祝命中。
驱动攻城车的三百名曹军士兵,有一百余名倒霉蛋被飞石砸中或者撞上。被砸中的曹军瞬间成为了肉饼,现在血肉横飞,惨不忍睹。没有伤亡的一百余人,连滚带爬离开了飞石覆盖的区域,跑回了曹军大营。
曹操不为所动,继续命令刘晔指挥着第二辆攻城车前进。
与此同时,在城门两侧,曹军扛着云梯冒着箭矢,已经冲击到了城墙之下,登城之上爆发。城墙之上,魏延指挥着浮槎军士兵严阵以待。因为中牟城中没有青壮协助,所以魏延放弃使用“浇金汁”等较复杂的守御方式,直接就是在城墙之上结成一个个小阵,守着云梯之上的曹军爬上来。
狭路相逢勇者胜,魏延还真是对自己训练出来的这些浮槎兵卒非常有信心。
曹军蚂蚁一般攀附在中牟城的城墙之上,源源不断地爬上去,又源源不断地被杀掉,挑落墙头。没有强势武将的带领,普通的士兵很难做到以一敌众。很快,中牟城下的地上就积起了厚厚的一层曹军尸首。指挥作战的夏侯渊有些看不下去,想要亲自领兵登城帮助麾下的士兵杀出一条血路出来,但是被曹操拒绝。
战斗进行到现在,曹军的伤亡人数已经超过了两千余人。死亡的,皆是曹军的精锐,而不是可以肆意消耗的炮灰。基本上,曹操已经可以断定:南阳军并不缺粮。因为按照淳于琼的说法,南阳军缺粮已经非常严重,士兵皆用稀粥果腹。可现在城墙之上的南阳士兵勇猛如虎,这是稀粥果腹七八天之后的人该有的精神和力量吗?
“可以了,鸣金收兵吧!”曹操对着亲卫吩咐道。
曹军攻的突然,撤的也突然。城墙的之上的魏延完全摸不清楚曹操如此的进攻节奏有何意义。短短不过一个时辰的攻防战,曹军付出了四千余人伤亡的代价。南阳军依靠城墙的优势,也复出了将近两千人的伤亡,可见战况之激烈。曹军完全是按照决战的强度在进行攻击,南阳军必然只能全力已付。
“主公,曹军这是在搞什么鬼?既不是试探,也不是全面进攻,目的何在?”太史慈陪在何咸身边,站在城楼的安全处,不解问道。
何咸蹙眉道:“恐怕曹操已经怀疑我军的拖延之计,想要通过这一次高强度的对战,试探我军的虚实。”
“试探?我军的粮草皆隐藏在地洞之中,他们如何试探?”
“曹操知道直接查粮草是查不出什么线索的,所以他就采用了间接的方式。血淋淋的战斗最能反应真实的情况。如果我军已经缺粮严重,你觉得还能保持如此强悍的战斗力吗?”何咸反问道。
“不可!”太史慈老老实实回答,“饭是力量的来源!吃不饱饭,怎么打仗?”
“这就对了!所以,计划得稍加修改,我们也得采取一点行动了!”何咸眯起眼睛,心中有了一个计划。
与此同时,在袁绍的大营之中,同样的对话也在进行之中。只不过,对话的双方是袁绍和曹操。
“孟德,当初说南阳军缺粮严重的是你,现在说南阳军其实不缺粮食的还是你。你到底想要怎样?”袁绍听完曹操的分析之后,一脸的愤怒。
“此一时彼一时也!”曹操耐着性子继续解释道,“当时的情况之下,种种线索都证明南阳军缺粮,故而围困中牟是最好的选择。但现在更多的线索证明,南阳军缺粮只是一个假象。南阳军想让我们待在中牟,那么于情于理,我们都不能如敌人所愿。我们要离开中牟,不能中了南阳军的奸计!”
顺应时局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策略,拿得起放得下,曹操不愧为枭雄也!
但袁绍显然并没有这个魄力,他好不容易说服了自己,冒着断粮的风险准备收获一个大胜,现在曹操突然跑来和他说,这是一个陷阱,继续等待下去将收获的不是大胜,而是大败,这让袁绍很难接受。
“会不会是因为你军突然的袭击,导致南阳军因恐惧而战力大爆发呢?”袁绍试着问道。
“我倒是希望南阳军只是强弩之末。”曹操摇着脑袋道,“盟主若是不信,不妨也试着一战,看看南阳军的战力是真实的还是伪装的。”
对于曹操的这个建议,袁绍感觉还是颇有道理的。行军打仗,安全第一。既然对南阳军存在怀疑,那么就要去证实一下真伪。就算损耗一些士兵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袁绍正寻思着应该派遣哪位大将出战,携带多少兵将合适,帐外有小校前来回报:南阳军突围了!
准确的讲,是南阳军的主将骠骑将军何咸突围了!
曹军鸣金收兵之后,中牟城门突然大开,一千名全副武装的南阳重步兵,在两千名连弩手的侧翼护卫之下,悍不畏死地冲破了袁军在中牟城南的防线。随后,何咸领着上万飞骑军突击,大败镇守城南的中郎将文丑。文丑死战不退,被何咸、赵云击杀在乱军之中。
何咸突出重围之后,径直往颍川逃去。颜良、张郃、高览纷纷前来请示袁绍是否追击。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袁绍、曹操两人面面相觑。
假如南阳军并不缺粮,何咸为何要冒着风险突出重围,逃往颍川?
“除了飞骑军,南阳军其他的步卒呢?可曾一并突围?”审配第一个反应过来,询问小校。
………………………………
第四百零四章 中牟大胜 袁曹败退
小校道:“未曾突围。南阳步卒打开城南防线之后,就退回了中牟城中。”
“也就是说中牟城里,还有数万南阳军的步卒?何咸这是什么意思?”审配不解道,“弃车保帅吗?”
无人能够回答审配的问题,就连曹操,此刻的思路也陷入了混乱之中。
何咸突围了?中牟城终究是缺粮还是不缺粮?袁曹联军究竟是继续围困,吃掉南阳军这几万人,还是各自撤退,下回再战?
曹操暂时不提撤退的事情,回到大营与戏志才商量。袁绍则气愤于文丑之死,决意对南阳军实施报复,猛攻中牟城。颜良亲自领兵登城,鏖战了一天,双方的伤亡都不小,但中牟城还是没有被破。
两天之后,陈留传来噩耗!
何咸率领的飞骑军非但没有逃回颍川,反而绕了一个大圈突袭了陈留城!陈留守将夏侯恩坚守不出,力保陈留城不失。何咸攻不下陈留,转道攻伐陈留郡的其他十几个县城。杀人不多,专攻县城的粮草、焚烧百姓的房子。从事荀彧当时正在济阳县筹集粮草,济阳城被破之后,荀彧下落不明,恐怕是被何咸的飞骑军一并掳走了……
陈留被袭,正是坐实了南阳军其实是不缺粮草的,不然的话突围的何咸第一选择应该是回颍川筹集粮草,调集援兵。
得到噩耗之后的曹操再次头疾复发,不省人事。戏志才率领曹军二话不说,全军撤回了陈留城。
袁绍派人来所要粮草,戏志才以陈留粮草被南阳军焚毁,无力筹集,只给了袁绍全军三天的粮食。袁绍大怒,欲起麾下全部袁军攻伐陈留,被审配为首的谋士群劝阻。最后,袁绍留下了张郃领三万冀州步卒断后,自己在颜良的护卫之下,仓促赶至官渡,逃亡冀州。
贾诩费尽心思,设计了这个大一个局,怎可让袁军轻易逃脱?他命魏延亲率两万浮槎军,紧紧追着断后的三万袁军不放。自己则亲率剩余的两万南阳军,带着全部粮草辎重,放弃中牟,进兵陈留!
话说何咸发现曹操已经看穿中牟缺粮的骗局之后,果然改变策略,带领飞骑军佯装逃遁,实则突入陈留郡大肆破坏,并将消息传播给袁曹两军,引起恐慌。果然,曹操突然病倒,戏志才为求稳妥,退回了陈留,还透露了粮草不济的事实,引得袁绍大为光火,急匆匆后撤。
何咸趁机从陈留撤离,前往官渡堵截袁绍。可惜,袁绍跑得太快,何咸的一万飞骑军只来得及封堵张郃带领的三万冀州兵。前有强敌,后有追兵,营内还粮草不济,张郃组织冀州兵突围了几次无果,三万冀州兵锐减至两万,军心溃散,无力再战。张郃下马求降,何咸欣然接纳。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八月,僵持了五个月之久的中牟大战终于分出了胜负。袁曹两军因为粮草不济,仓促后撤,被南阳军抓住机会,一顿猛打。袁绍八万战兵,最后安全回到的冀州的不足三万。大将文丑、韩猛战死,张郃、沮授被俘之后降敌,其余不知名的小将更是折损无数。回到邺城之后的袁绍,怒火攻心,病倒在床榻之上。膝下两子袁谭、袁尚为继承冀州基业展开了明争暗斗,袁氏势力由盛而衰。
而在兖州,何咸、魏延再收服了张郃的两万冀州兵之后,越战越涨,兵力达到了五万。加上贾诩、文聘率领的南阳军两万,围困陈留城的兵力达到七万之众。而陈留城内,曹军兵力不足三万,更严重的陈留城囤积的粮草在中牟之战中消耗过甚,再坚持不过一个月。
陈留城,州牧府。烛影摇动,万物皆暗。
“主公醒了!”
曹操悠悠从昏迷之中醒来,看到戏志才、夏侯渊、曹仁等一干重臣都在身边,一脸焦急守候。
“战事如何了?”曹操询问道。
“袁军大败,南阳军七万围困陈留城。”戏志才苦涩回道。
“我军粮草还能坚持多久?”
“一个月!”
“唉……”曹操长叹一声道:“终究还是中了何咸的奸计!通知全军,准备突围吧!”
“主公……”戏志才哽咽无语。曹军中计,作为曹操的首席智囊,戏志才难辞其咎。而曹军一旦放弃了陈留,也就是放弃了兖州,放弃了参军赖以生存的基地。这对于曹军而言,是个毁灭性的打击。
“军师无需自责,此乃命也!”曹操宽慰道,“此战之后,河南再无我军立足之地。军师需书信一封,派人迅速送往邺城,请求袁绍将平原之地暂借我军歇脚,继续抗击南阳军。”
“妙才,突围之后,你领三千轻骑一路往东收拢士兵,敛聚粮草辎重,带上继续愿意追随我军的文武将领,一路退至北海的临济港。从临济港登船渡河至高唐,最后在平原相见。我与军师率着主力且战且退,从濮阳顿丘港渡河,前往平原。不愿追随我军的,曹某绝不勉强;愿意追随的,我等共渡难关,在河北立足脚跟之后,再反攻河南!”
“我等愿意追随主公,万死不辞!”州牧府的大厅之内,文武众将皆是曹操的心腹,纷纷表示誓死追随的决心。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九月,曹操放弃陈留,全军突围。
南阳大军推进,陈留各县纷纷易帜,接受南阳军的统治。何咸一路追杀曹军至濮阳。在濮阳城下,南阳军遭到了曹军的激烈抵抗。一个月后,南阳军在付出了上万人伤亡的代价攻下了濮阳城,濮阳守将曹仁战死不降,城内曹军已经全员战死。曹操在曹仁的拼死抵抗之下,从顿丘渡河逃亡了冀州。
于此同时,何咸下令徐州守将奉义中郎将臧霸,率领三万丹阳劲卒北进青州。镇守青州的曹洪不敌,节节败退,最后与西进而来的夏侯渊会合,收敛了三万曹军和大量的辎重粮草北渡临济,抵达平原郡的高唐港。
袁绍听闻曹操被何咸一路追杀,赶出了兖、青两州,病情加重。昏迷之前,袁绍叮嘱袁谭、袁尚两人联合曹操,共同抗何。平原郡,成为了曹操的临时基地。
………………………………
第四百零五章 举荐人才 发展荆州
收复青、兖两州也是南阳军力的极限,一下子得到两州之地,对于何咸而言是个幸福的烦恼。因为这意味着何咸需要很多的官员来管理这两州之地。下面的县城还好说,一大批曹操时代的县令选择了易帜,何咸大部分选择了继续留任。但是郡守级别的官员则缺了不少,何咸召开大会,鼓励文武大臣举荐贤能。
郭嘉举荐了颍川许县的陈群。陈群,字长文,东汉太丘长陈寔之孙、大鸿胪陈纪之子。原本的陈群处为刘备征辟为豫州别驾,曹操入驻徐州之后,投效曹军,官至司空、录尚书事,晋封颍阴侯,是曹魏集团的重臣。陈群最有名的是厘定了“九品中正制“,此举奠定了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此制度唯出生论,附和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但并不附和何咸对于大汉发展的设定。除此之外,陈群还是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总而言之,这是一位有能力的牛人,值得重用。
李严举荐了河内司马兄弟,司马朗和司马懿。这几年,李严为河南尹,负责改造白波贼,督建洛阳新城。听闻河内温县有大才,遂前往拜访。一番详谈之后,李严认为司马朗见识不凡,胸怀天下,是一位有大才能的人。而司马朗的弟弟司马懿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才能不在司马朗之下。李严先是征召了两人在河南尹麾下做事,同时向何咸举荐了两人。司马朗为人方正,中正忠义;司马懿……曹魏的掘墓人,晋朝的奠基人,三国时期最成功的谋士!
其余如程昱推荐了崔琰,钟繇推荐了董昭,蔡邕推荐了自己的弟子顾雍。
总体来说,这些被推荐上来的人都是有才华的,何咸也以兖州、青州的一郡之地委任给他们打理。只有司马懿这个超级阴谋家,何咸非常忌惮。一度想要冷藏他,不让他出仕。但想到司马懿的才华如果被敌人所用,或者在背后搞阴谋,何咸更加难以防范,不如把他放到阳光之下接受监督。如果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司马懿还能成就晋朝大业,何咸也认栽。打定主意之后,何咸又召司马懿找贾诩报到,在军师将军贾诩麾下当一名从事。何咸让贾诩调教之余,未尝不是让贾诩帮忙看看这个年轻人有没有长着反骨!
现如今“卧龙”诸葛亮在朱儁手下,“凤雏”在郭嘉手下,“冢虎”在贾诩手下,在加上鬼才,毒士……
“按照道理来讲,我已经凑齐了三国时代最豪华谋士套装,不知道可不可以直接召唤神龙,一统天下呢?”何咸望着司马懿名字的名单,和低级趣味地想着。
安排好了足够的郡守人才之后,何咸又调任豫州刺史程昱为青州刺史。青州新降,又有曹操在高唐虎视眈眈,需要一个强势的刺史与臧霸配合,方能确保无忧。
豫州因为兖州、青州、扬州北部收复以后,从四战之地成为了安全之所,又有程昱此前打下的基础,新任的刺史只需要有守成能力即可。何咸提拔了长沙郡守蒯良出任豫州刺史,其弟蒯越接任长沙郡守。
作为最早效忠何咸的荆州势力,向、蒯、蔡、黄四氏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几大家族追随何咸,大力发展荆州的经济。荆州又没有战火的侵袭,人文,科教,经济都进入了飞速的发展期。用现代的话讲,就是主要矛盾已经由基本的生存矛盾转变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几大世家一合计,为了能在政治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便决定推举一人作为荆州实力的代表,想着更高的政治目标发起冲击。这个人,就是蒯良。作为代价,荆州各世家全面接受南阳的理念。
第一个就是在全州推行义务教育。凡是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六年的基础学习。基础学习以村为单位,每年进行考核。考核通过者,可以进入县学。每个村只要能出一个学子考入县学,全村免去粮赋一年。该户人家免去粮赋三年,官府还另有奖励。县学毕业之后,官府包分配,优秀者成为县级小吏。当然,你也可以更上一层楼,考州学。荆州的州学学府有两所,第一所是皇家水镜学院,第二所是鹿门山学院。这两所高级学府,不但是州学,也是大汉最顶级的学府。能够成这两所学校毕业的,都将进入官府的各个部门。
第二个大力发展规模化的集体经济。大汉时代,中国主要处于小农经济,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这样的胜场方式太落后,生产效力太低。当然,这与全靠人力和畜力为主的耕种方式密不可分。南阳之所以能够在经济上独树一帜,超越大汉其他的州郡,主要就是采取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将生产资料和生产力集中起来,大炼钢铁,促进机械化的发展。虽然现在的机械化水平还处于非常低级的阶段,但是更为省力高效的耕种机器的出现,纺织机器的出现,都极大提高了生产效力。生产效力提高之后,又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让更多的有才能的人可以投入到科研和改进生产技术的领域,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发展模式。
一旦这个优良的生态系统建立之后,源源不断的技术会被开发出来,更先进的器械会被打造出来,粮食、生活资料都会快速地富裕起来。南阳郡,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的发展期。此前,徐庶主政南郡期间,就是大力引进南阳的生产模式,技术团体和政工团队,大力改造南郡。现在南郡的富裕程度已经远超长沙、武陵、零陵等郡,这也是蒯氏、蔡氏、向氏最终决定全面于南阳军融合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育与经济的发展,必然将更变未来的荆州政治生活的改变,几个世家独大的格局必然发生变化,更多的人才,无论是政治人才,经济人才还是种植人才、技术人才都会源源不断地被发掘出来。促进时代的发展,什么最重要?当然是人才。人,才是改变这个世界的力量。大汉想要繁荣富强,千秋万代,不改变是不行的。
………………………………
第四百零六章 终极计划 七人众
青州交给了强势的程昱,兖州则交给了更强势的贾诩。
北方战线是压力最大的战线,何咸让程昱、贾诩坐镇,一方面的管好民生,另一方面也是随时可以给驻军的两位将军出谋划策。驻守的青州的三万丹阳劲卒,主将是中郎将臧霸,驻地是北海营陵城。驻守兖州的是兵员补充完整的三万浮槎军,主将是扬威将军魏延,副将是屯骑校尉庞德,驻地是东郡的濮阳城。
随着北方战线的胜利,其余几条战线上的战报也陆续传来。在东南方向,甘宁在乐进和李典的辅佐之下,与江东军在长江之上交战了几场互有胜负。周瑜布置了好几个陷阱试图引诱甘宁上当,但皆被谨慎的李典看破。唯一的一次由孙策亲自率领的夜袭,也因为遇到乐进,被生生打了回去。江东军讨不到便宜,停止了无休止的对峙。
周瑜给孙策制定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建议孙策在虎林港故布疑兵,制造江东军随时与南阳水军决战的假象,实则主力早已经南下豫章,攻击盘踞豫章的刘繇。目标是将江南之地全部纳入怀中,再伺机与南阳军决战。孙策听从了周瑜的建议,命周瑜持“孙”氏的中军大旗,驻守虎林港,隔三差五还往皖口港挑衅一番,自己则带领精兵一万,直奔豫章郡而去。
在西北方向,有朱儁坐镇,诸葛亮出谋划策,张绣率领西凉军执行,马腾和韩遂联军讨不到一点的便宜。双方都以西凉骑兵为主要战力,在安定一代展开了数场大战,最终,诸葛亮改进了南阳军的连弩车,出其不意破了马腾的西凉骑阵,重创了马腾军,长子马超重伤,差点就折在了军中。马腾胆怯,率军退回了武威。正在攻击陈仓的韩遂得到消息之后,不敢孤军深入,率军退回到了老巢金城。朱儁遂领着三万步骑,兵进金城,决意将韩遂赶往更西北的地区。
在西南方向,徐庶在汉中外围修建了数座大寨,作为戊戌的据点,打造层层防御的模式,将汉中城护卫在中间。刘备领着关羽、张飞、荀攸、法正数攻汉中,皆被徐庶、黄忠和张任三人挡住。
汉中是蜀汉的北大门,进可攻,退可守。从汉中北出秦川可夺取关中,西出可以断陇右,东出可以取长安,而且汉中物产丰富,交通四达,地形险要,可攻可守。“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无汉中是无蜀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汉中不破,刘备便出不了蜀,无法对南阳军造成太大的威胁。
其他三线基本上都处于僵持的状态,短时间内分不出胜负。只要粮草和辎重供应得上,战局暂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在北线,完成全部的布防和调动之后,已经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冬天,何咸终于可以领着剩余的南阳军两万,冀州降卒一万余,另有伤兵一万余,带着赵云、文聘、太史慈、张郃、沮授等文武将领班师回南阳。
宛城外,汉帝刘协领着文武百官出城十里相迎,给足了面子。何咸的官职也由骠骑将军升任为大将军。
时间进入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刘协已经十六周岁,即将成年。侍中伏完,沉着器度大,袭爵不其侯,娶汉桓帝女阳安公主刘华为妻。其女伏寿,端庄典雅,有母仪天下之风范。太后何莹认为可为汉帝良配,故立伏寿为皇后。刘协大婚之后,以太常杨彪、大鸿胪孔融、侍中种辑为首的保皇党人日益活跃起来,他们到处宣扬皇帝应该亲政的言论,搞得南阳流言四起,人心浮动。
何咸向来以汉臣自居,且明确表态从未取而代之的僭越之心。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还政于皇帝似乎是名正言顺的事情。这也就是杨彪等人论述的核心点。
“似乎是到了该找皇帝谈谈的时间了!”大将军的书房之内,何咸看到郭嘉呈上来的所有流言,摇头叹道。
杨彪等人自以为暗中串联做的非常隐蔽,实则全部在郭嘉的掌控之中。如果何咸心狠,完全可以采取血腥的态度强势镇压。鲜血和生命可以让这些阴谋家无所遁形。但何咸并不想这么做,血腥和暴力只能换来更加的血腥和更加的暴力。只要这些人不背叛大汉,不出卖南阳军,纯粹的政治斗争尽量不动刀兵为好。这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从何咸这边亲自做起。
“主公想好要试行那个终极计划了吗?”郭嘉有些激动地问道。
何咸点点头:“南阳军越来越庞大,人员越来越复杂。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些事情,已经到了非定不可的时候。说清楚,趁早让一些阴谋家死心,也好让皇帝安心。皇帝已经成年,谁也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也不知道这些年水镜学院的教育能够让他的思想开明一些……这些都是未知的,早点摊牌,也有早点的好处。”
“你的计划类似于大周的分封制,但又不同于分封制。总之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制度,嘉很好奇,在这样的政变之下,大汉将何去何从。”郭嘉的眼神之中闪耀着一种叫做梦想的光芒。
大汉,因为他们这些人的努力,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不正是每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有梦想的汉人所梦寐以求的事情吗?
尽管改变会有风险,但他们的本意是为国为民,不掺杂任何私人的利益和企图。如果为了个人利益考虑,还有什么比谋朝篡位所能获得的利益更加巨大吗?他们现在努力的方向,其实都是为了防止谋朝篡位,永葆汉室天下在努力。这些努力,皇帝会认可吗?文武百官会认可吗?天下汉人会认可吗?
能参与这个原始计划的人不多,但无一不是汉末三国时代最顶级的聪明人物:何咸,司马徽,朱儁,郭嘉,贾诩,徐庶和程昱!
………………………………
第四百零七章 君主立宪策 荀彧降汉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