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屠家子-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旦不能在乌巢信息扩散之前占领南阳军营,后果不堪设想……“

    郭图犹不服道:”但现在的问题,就算我军回师乌巢,尔等可以确定,淳于将军能够抵挡何咸亲率的大军,坚守乌巢大营一日一夜吗?“

    ”乌巢大营乃我等亲自设计,防御重重,又有冀州重兵把守,坚持一个昼夜应该不是问题吧?“审配在回答的时候明显信心不是很足。因为领兵攻乌巢的人不是别人,是南阳军的主将何咸。这说明南阳军对乌巢志在必得,淳于琼不算孱弱,但在何咸面前,还是不够资格。更要命的是,何咸用兵想来好奇谋。如果正面进攻,就算何咸领着大军攻击,淳于琼也能坚守一段时间。如果何咸出奇谋……就怕淳于琼会中计啊!

    几位谋士意见不统一,袁绍正在艰难抉择之计,曹操领着荀彧、戏志才不请自来。

    曹操直言不讳道:”盟主无需再救乌巢!何咸既然亲自领兵,乌巢肯定不保!不如倾尽全力,攻下南阳军大营,曹操愿为盟主前驱!“

    袁绍双目一寒,沉声道:”不知孟德是从何处得知乌巢的?“

    面对袁绍的质疑,曹操苦笑道:”乌巢深处兖州境内,身为兖州牧,我怎么可能对乌巢的情况一无所知呢?盟主勿要多心。曹操虽然不知道何咸使从何得知乌巢的秘密,但肯定不是我军泄露出去的。操与盟主乃一条船上的人,何咸乃操心腹大患,敌友之分曹操还是能够分清楚的!“


………………………………

第三百九十四章 骗降沮授

    曹操言辞恳切,然而并不能完全打消袁绍心中的疑虑。最终,袁绍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将麾下的六万余战兵一分为二,派出三万人由张郃、高览统领,当即启程前往乌巢救援,另外三万余人由袁绍亲自带领,以颜良、文丑为将,猛攻南阳军大营。

    袁绍的决定,曹操无力干扰,只能尽起曹军三万余战兵,在刚刚大败而归的夏侯渊、曹仁的带领之下,配合袁军一前一后猛攻南阳军大营。南阳军中,尚有文聘麾下的南阳步卒两万余人,这些是守营的主力军。还有张辽的飞骑军一万余人,随后可以对敌军发起反击。另外,中牟城中尚有魏延的浮槎军两万余人,南阳军的实力其实并不弱。更何况,南阳军早就整装待发,做好了坚守的准备。袁曹联军想要速胜,绝非易事!

    中牟大战开始之际,乌巢之战已经进入了尾声。何咸率领飞骑军,堵住了袁军大营的大门,同时命飞骑军士高喊降者不杀。眼见着营内的大火逐渐蔓延过来,淳于琼无奈,只好组织冀州兵进行突围。本来保护冀州兵的营寨现在反过来成为了南阳飞骑军的依仗。飞骑军三千人马集中在袁军大门处,封堵参与突围的冀州兵。另外一千余骑则左右游弋,射杀那些企图翻墙出来的小股冀州兵。飞骑军的箭矢多如雨下,第一波参与突围的数千冀州兵死伤惨重。淳于琼见事不可违,光棍地选择投降。与淳于琼一并投降何咸的,还有一万余名冀州兵卒。最惨的是沮授,本想来提醒淳于琼提高戒备,却被卷入这场无妄之灾,稀里糊涂地成为了南阳军的俘虏。

    事后清点名册的时候,淳于琼为了立功,毫不犹豫地出卖了沮授的身份,倒是让何咸有了一份意外的收获。不过沮授脾气很臭,宁死不肯降何咸。何咸又舍不得杀沮授,只能将其拘禁起来,容后再处理。现在摆在何咸面前最大的问题,是这一万余名冀州降卒如何处置。

    此战突袭乌巢,何咸总共才一万人,加上厮杀过程中伤亡了一千余人,现在继续保持战斗力的也就八千余人。降卒比南阳军还要多。更重要的是,中牟已经开战,何咸需要快速回返中牟,趁势夹击袁曹联军,并将乌巢之战的战果散布到袁军之中,造成袁军的恐慌。要是慢吞吞地带着上万降卒回返,抵挡中牟的时候,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主公,要不将这些降卒都……“太史慈以手比刀状,示意是否将这些冀州兵全部杀死。

    这些都是精壮的冀州男子,是袁军的精锐,如果放任他们回去,恐怕会被袁绍再次招揽,成为南阳军的敌人。全部杀掉,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但却是最不人道的选择。这些冀州兵的年纪都在15岁到25岁之间,是大汉男子最黄金的年龄。一万冀州兵就代表着一万户冀州百姓的家庭。虽然他们现在袁绍管辖之下,是敌人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是汉人,都是大汗的百姓。何咸不是没有想过太史慈的方案,但最终他还是没有采纳。

    收买人心也好,妇人之仁也罢,何咸决定为汉人多保留这一万份火种。但本着贼不走空的原则,何咸心生一计,决定以这一万降卒做文章,看看能不能拉拢到一位牛人为己所用。

    何咸命人将沮授叫到了大帐之中,一脸戾气地询问沮授该如何处理这一万冀州降卒。

    沮授大笑道:“素闻骠骑将军爱民如子,怎么会杀俘这等有违天和的事情?将军莫要骗我!”

    “公与先生莫要给本将戴高帽子!”何咸阴沉着脸道:“以前不杀,不代表现在不杀,也不代表着以后不杀!本将固然不喜杀俘,然现在形势所迫。袁曹联军势大,南阳军四处受敌粮草不济,为了大局着想,本将不得不尽可能削弱袁绍的力量。杀这一万人能让南阳军减轻一份压力,所有的罪恶就让何咸一人承担好了!”

    何咸越说越逼真,言语之间透露出满满的杀意。沮授有些动摇自己此前的判断。因为何咸说得都是实情,这些困难也均是南阳军现在遇到的困难。杀掉这些冀州兵,对南阳军而言确实是一个省时省力的方法!何咸虽然有仁义之名,但保不齐骨子里也是一名枭雄。枭雄者,为达目标不择手段!

    沮授面色开始变换,最后硬着头皮道:“沮授不才,恳请将军网开一面放过这些降卒!”

    “好说!久闻公与先生在冀州广开蒙学,乃良善之辈。本将的要求也不难,公与先生可敢以己身换这一万条人命?”何咸问沮授道。

    沮授一愣:“将军为刀俎,沮授为鱼肉。将军要沮授之命,何须告知,拿去便是!”

    “非也!”何咸摇头道,“本将要的沮授,乃为南阳军效力,为大汉百姓效力的沮公与,岂是一具尸体?”

    “这……”沮授没有想到,何咸绕来绕去竟然就是想要用这一万冀州兵的性命来威胁自己向其效忠。从好的角度看,这是何咸看重沮授;从不好的角度看,何咸以这样的方式处理一万条性命,实在是太儿戏了一般。

    “公与先生若是不信,本将现在就命子义先去杀几百个冀州兵,让先生看看本将能否狠得下心来?”何咸步步紧逼。

    “不必了!”沮授摆手,长叹一口气道,“沮授愿降,请将军……主公,放了那些冀州降卒吧~”

    “好!就如公与先生所愿!”何咸一改阴云密布的脸庞,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不过,那些冀州兵可不会得知他们的命是你沮公与救的!”

    “沮授救人是出于公心,本来就不求回报,一切皆随主公安排!”沮授答道。

    “很好!”何咸扭头对太史慈说:“子义,你去将所有的冀州降卒召集起来,本将要给他们开个大会!”

    太史慈抱拳应诺。很快,一万被缴械的冀州兵就被集中在广场上,席地而坐。


………………………………

第三百九十五章 为太平盛世而战

    何咸站在一个临时搭建的木台之上,环顾四周朗声道:”我就是骠骑将军何咸,你们也看到了,其实我只带了一万人,却顺利攻破了你们的大营,击败了你们两万精兵。我现在要回返中牟,去击败你们的主公,打败你们的主力。我带不走你们。我麾下的将军建议说,我应该将你们这些人全部杀掉,因为如果放任你们回家,你们将来还会成为我们的敌人。“

    听到这里,席地而坐的冀州兵纷纷骚动起来。但是他们的四周,数千架连弩寒光凛凛地对着他们,只要何咸一声令下,几轮齐射之后,他们这一万余人就将血流成河。

    “但是我拒绝了这个建议!我能够击败你们一次,也就能击败你们第二次!在这里,我只有一万精锐;在中牟,我有十万大军;在南阳,我有百万雄兵!当我北渡黄河,马踏冀州的时候,我不希望在敌军的阵营中再看到你们的面孔!再见面时,我绝对不会再留手,而是杀无赦!”

    “杀无赦!杀无赦!”南阳军齐声怒吼起来!

    “就这样!南阳所属,随本将杀回中牟!”何咸一声大喝,龙骧虎步走下了木台,跨上了照夜白玉狮子马。所有南阳步卒收起连弩,上马而行。太史慈则领着飞骑军缓缓压阵。

    “骠骑将军,您好人做到底,索性将我这无用的败军之将也一并释放了呗?”淳于琼跟在何咸后面,一脸苦笑地恳求道。

    “这怎么可以!”何咸毫无犹豫拒绝道:“淳于将军乃沙场宿将,重要程度岂是哪些大头兵可以比拟?再说了,乌巢之战的结果还需要你这位重量级的将军来证实!这可是中牟之战的关键,你说你究竟重不重要?”

    淳于琼闻言,笑得更加苦了。他就知道何咸是不会放过他的,不榨干自己的每一分利用价值,何咸岂肯收手?也罢,虽说何咸狡诈,但听说他对麾下的将领极好,如果自己诚心投效,应该会有一个好结果吧?

    “主公~”沮授策马上前而来,询问何咸道:“方才听了主公一方霸气十足的言论,授就想问一个问题。”

    “公与先生不用客气,但问无妨!”何咸勒住战马道。

    “假如没有沮授,主公会放了那一万冀州降卒吗?”沮授问。

    “会!原因还需要本将再重复一遍吗?”何咸笑道。

    “不用了!”沮授面色发苦道:“主公根本就没有将那一万冀州兵放在眼里!生亦可,死亦可!”

    何咸摇头道:“都是大汉的子民,屠之何苦?更何况,有公与先生作为交换,本将觉得这笔买卖很值!”

    “主公果真是个奇人!沮授佩服!”沮授叹服道。

    “袁绍识人不明,白白浪费了公与先生的才华,本将不会。回转南阳之后,本将会奏请陛下举荐公与先生为刺史,执掌一州政事,希望公与先生莫要令本将失望。”何咸与沮授策马而行,郑重道。

    “刺史不是监察地方之责吗?”沮授好奇问道。

    “自先帝以来,大汉盗贼四起,大部分刺史都间接在行事州牧的权力,执掌州内军政大权。这也就是诸侯割据一方的根源。在我南阳军所属,军政两权分离,是改革弊政的第一步。刺史也明确了职权,就是负责全州政事,监察之事另托他人。州内郡守需要向天子负责,也需要向刺史述职。至于军权,由统一的驻军来负责!”何咸简单给沮授讲解了一下南阳军内部的不同构架,让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如此说来,刺史位高权重,主公岂可轻授我这个初降之人?万万不可!”沮授理解了刺史的职权之后,赶紧推脱道。

    “本将一直认为,有多大的能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结束乱世,还百姓一个太平日子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应该做的。和本将一样,曹操、袁绍、孙策、刘备皆非一般人物,对于人生都有自己的目标和野望。本将不知道,这场诸侯争霸的游戏,如果最后是他们平定了天下,大汉会何去何从;但本将知道,若是本将平定了天下,必将给大汉打下至少百年的太平盛世!至于百年之后,那就是子孙自己的事情。如果他们争气,大汉千秋万代;如果他们不争气,只要不被外族入侵,本将也就能含笑九泉了!”何咸望着远方初生的太阳动情道。

    沮授突然有些看不透眼前的这位年轻人:霸气的是他,腹黑的是他,狡诈的是他,真诚的也是他。或许,何咸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矛盾,是大汉的异类。但不容否认的是,他是一个有理想的异类。而且,他的理想,似乎与沮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差距不大。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沮授说不出这句话,但他的理想、何咸的理想,都脱不开这句话涵盖的意思。

    最蒙圈的是那一万冀州降卒,本来还担心会小命不保,眨眼之间又恢复了自由,恍如梦境一般。南阳军离去的时候,带走了全部的武器,带不走的全部扔到了火场之中焚毁。但万幸的是,南阳军给他们留了一些粮食。是那些尚未焚毁的粮仓中抢救出来的粮食,足够他们带着这些粮食回返冀州。但是,他们准备回返冀州吗?

    一万余名冀州兵推举小首领合计之后,分成了三大流派:第一流派主张回返冀州老家,人数最多,大概在五千人左右。今日一战,他们深感性命之脆弱。从鬼门关转了一圈的他们无心恋战,决定回到家乡再作打算。第二流派主张南下寻找袁军主力,人数大概在三千人左右。他们是死战派,虽然何咸放了他们的性命,但是他们依旧决定追随袁绍,为他卖命。第三流派也是主张南下,但不是找袁绍,而是去南阳,投效何咸。他们从军前多是孤儿或者是流民,对冀州本身没有什么归属感,对袁绍也无所谓忠诚。他们当兵打仗就是为了一口饭吃,为了能在这乱世之中存活下来。这一波的人数不多,大概在两千余人,他们选择南下南阳的理由也很简单,他们认为袁绍军完蛋了,南阳军迟早有一天会打到冀州。与其将来再次被俘虏,不如现在趁早投效南阳。不管是从军还是当百姓,他们都对南阳充满了希望。


………………………………

第三百九十六章 贾诩焚烧中牟 袁绍不敢死战

    话说何咸领着八千余南阳军短暂修整之下,便回援中牟。半途之中,遇到了张郃、高览率领的前来支援乌巢的三万袁军。

    张郃、高览远远就摆好防御阵势之后,带何咸领着这八千骑军欺近之后,张郃命高览坐镇中军,自己则出阵溺战。

    “骠骑将军可敢与张郃一战?”

    太史慈大怒,欲策马出战却被何咸挡住。何咸亲自出阵道:“久闻儁乂乃河北大将,难道还看不出来现在的形势吗?乌巢被毁,所有军粮全部被焚烧殆尽,袁军大势已去!”

    张郃冷笑道:”敌军休得胡言乱语!乌巢有我军重兵把守,岂是那般容易攻陷的!“

    ”那你看看这位将军是谁?“何咸说着,命人将淳于琼请出来。

    淳于琼苦笑着对张郃道:”我乃乌巢守将淳于琼!乌巢大营已经被南阳军攻破,所有粮草皆化为乌有!张将军还是趁早弃暗投明,降了骠骑将军吧!“

    见到淳于琼本尊,张郃脸色大变,心中如何不知乌巢大营已经被毁。上次救援韩猛失败、大败而归,张郃、高览两人差点被袁绍拖出帐外砍头;这一次,乌巢还没有到,关系袁军十万大军的粮草被烧毁,袁绍得知之后会不会因为怒气无处发泄而拿两人开刀呢?

    情急之下,张郃已经没有心思再寻何咸单挑,他匆忙回营与高览商量下一步的计划。

    何咸在张郃大声喊道:”两人将军若能投效南阳,南阳军必定倒履相迎!“

    说完,何咸不再理会这支袁军,绕道前往中牟而去。何咸不交战,张郃、高览也不敢追击。因为袁军以步卒为主,而南阳军是纯骑兵,机动性极强。张郃、高览商量之后,为谨慎起见,决定派出快马前往乌巢确定情况,其余人等在原地扎营等待。

    在中牟,两军交战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尤其是曹军,几乎到了一命搏命的打法。曹操在得知何咸亲率骑兵突袭乌巢之后,就断定袁军的乌巢大营必定失守。袁绍派出援军前去支援不过是徒费兵力,现在唯一可以扳回一城的方法,唯有不计伤亡地攻占南阳军的中牟大营。因为死亡的士兵是不需要吃饭的……与其得知粮草不济之后白白溃散,还不如战死在沙场,哪怕最后只是一场惨胜,也可以尽可能打击到南阳军的实力……

    曹操本来可以不拼命,因为他并不缺少粮草。但是乌巢失守之后,作为盟友,曹操不可能袖手旁观。曹操如果不肯提供粮草,饿急眼了的袁绍保不齐会翻脸攻击曹军,这才是最恐怖的事情。联军破裂不说,还会搞得反目成仇。

    为了攻破南阳军大营,曹操将曹军的秘密武器霹雳车都推到了前线!霹雳车,一种依靠人力或马拉的战车。上装机枢,弹发石块。发明者刘晔,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是最近投效曹操的人才,汝南许劭称其王佐之才。

    所谓的霹雳车,其实就是投石车的一种。大量的石块投击确实对南阳军后阵的防线构成了极大的破坏。为了解除投石车,贾诩当即力断,派出了张辽的飞骑军出营。曹操为了保护霹雳车,在范围布置上万长枪兵,严阵以待,防得就是张辽。张辽以五百重甲骑兵开道,领着五千飞骑军前赴后继和曹军硬拼。这一战飞骑军损失惨重。张辽破坏了全部霹雳车之后,安全退守大营的飞骑军将士不足三千人,五百重骑全军覆没。

    曹军最终也没有占到便宜,除了最先派出的一万长枪兵,曹操又陆续增派了五千刀盾手上阵支援,最后还是没能抵挡发狂的飞骑军,上百架霹雳车全部被毁,无一幸免。鲁县一战,曹操损失了大部分的骑兵精锐的后果,现在开始慢慢显现。假如曹操的虎豹骑还在,岂容飞骑军进退自如?

    袁绍这边,虽然谈不上拼命,但也是用上了全力。鞠义麾下的三千先登死士基本全部阵亡,鞠义重伤。张郃的五千大戟士则被袁绍交给了文丑统领,文丑领着大戟士鏖战数天,伤亡过半。南阳军这边也不好受,文聘麾下的南阳精锐步卒伤亡不下万人,南阳大营岌岌可危。

    贾诩一见形势危急,当即力断派员前往中牟,命魏延一把大火烧毁了中牟城,浮槎军卒每人只带三天的干粮,全军出城,与袁曹联军决战!

    中牟城可是南阳军屯粮之所。贾诩此举,明显是本着鱼死网破的心态,决意与袁曹联军同归于尽,一战而定胜负!

    然而袁绍却没有死战的决心。在见到中牟大火燃起的那一刻,袁绍呆若木鸡。天下人皆知贾诩对敌人毒,没想到贾诩对自己人也这么毒!袁曹联军此战拼死鏖战,目的不过是想击败南阳军,然后收中牟城中的粮草为已所用。现在南阳军粮草尽毁,就算联军能在决战中击败南阳军,袁绍也不敢冒着断粮的风险继续南下。何咸经营十数年的宛城,岂是一朝一夕所能攻陷?

    贾诩破斧沉舟、孤注一掷的姿态震慑住了袁绍。袁绍不敢死战,鸣金收兵,重整军阵,谨防魏延的浮槎军从侧翼发起突袭。自庞德以五千浮槎军击溃两倍与自己的袁曹联军、并阵前射杀了袁军大将韩猛以来,浮槎军在袁军内部名声大振。袁军皆知浮槎军卒是南阳军中的精锐,袁绍自然不敢轻视。

    中牟大火,曹操自然也是瞧见。但曹操认为这是南阳军即将溃败的先兆,遂命曹军加紧攻击,争取尽快攻陷南阳大营,消灭南阳军主力。就算没有了粮草,这一战也不算亏。

    但袁军擅自停止攻击,给了贾诩喘息的机会。贾诩迅速将抵御袁军的兵卒调往后军抵御曹军。曹军虽然加紧了攻势,曹操却感觉到本已岌岌可危的南阳军营竟然有了稳定下来的趋势,赶紧命侦骑前去四周探查。得知袁绍军已经鸣金收兵,曹操被气得怒火攻心,头痛欲裂。大喊一声“袁绍误我”,歪头朝着马下栽去。


………………………………

第三百九十七章 南阳军的惨状 中牟城的宝藏

    幸亏随行护卫的典韦眼疾手快,一把抄住了曹操。典韦将曹操背在身后,快速脱离了战场。曹军突然失去主将,再没有继续战斗下去的决心。夏侯渊、曹仁赶紧收拢曹军,缓缓后撤,退回了大营。

    何咸抵达的时候,中牟之战已经告一个段落,中牟大火也早已熄灭。袁曹联军撤回了大营,而南阳军的大营千疮百孔,修整不如重建。贾诩决定将大营中能用的东西全部搬到了中牟城内。中牟城里的房子算是全部焚毁了,但是城墙还能使用,尤其是依靠城墙来修建新的营地,防御能力比在野地里面还要强上许多。而中牟城的百姓,幸亏文聘在大战未起时,就将全部的人都迁去了虎牢关以西的地区安置,否则的话,此次大战下来,最悲惨的恐怕又是这些无辜的百姓。

    中牟之战,是南阳军有史以来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张辽的一万五千飞骑军战死两千余人,重伤不能继续战斗的两千余人,另有四千余人挂着大大小小的伤口。重甲骑兵最惨,五百人全部战死,无一幸免。就连整套的武器铠甲,也只从收回了三百五十余套,还有一百多套估计是被袁军顺手牵羊夺走了。

    文聘的两万五千南阳步卒伤亡更加惨重,作为此次防御战的主力,南阳步卒死亡四千余人,重伤五千余人,其余一万多人也均有挂彩,只不过就是伤口的大小、严重程度不义而已。幸亏南阳军的医疗队一直在大营之中负责救治重伤员,不然的话死亡的人数至少要再增加五成。

    魏延的浮槎军算是伤亡最轻的,除了一开始庞德率领的五千军卒作为诱饵,伪装成运粮队的时候死伤了一千余人之外,浮槎军一直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却没有真正的实战。因为袁曹联军并未选择攻击防御性更强的中牟城,而是选择了更容易强攻的南阳大营。

    经过清点,加上何咸带回来的四千飞骑军和四千南阳步卒,南阳军现在还有可战的飞骑军一万,浮槎军卒两万八千,文聘的南阳步卒一万五千,共计五万三千人。中牟一战,相当于折损了三层半的兵马。

    看到南阳军的惨状,何咸火烧乌巢之后的好心情全部烟消雨散。更严重的是,足够十万人马食用一个月的粮草,在中牟大火中付之一炬,这让何咸痛心不已。贾诩的狠,不但是对敌人,对待自己人他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手软。一城的粮草啊!说烧就烧了,也怪不得袁绍会绝望,就连何咸都体会到了什么是绝望……

    这时,贾诩偷偷摸摸地过来,将心情不佳的何咸拉到了一处巨大的废墟前面。这一带被焚毁之前,应该是中牟城世家乡绅居住的区域,整片的都是未被完全烧毁的砖木废墟。魏延亲自领着三千浮槎军卒正在热火朝天地清理废墟。

    “军师这是何意,难不成这废墟下面埋着无数的金银财宝?”何咸面色不悦地讽刺贾诩道。

    贾诩故作吃惊状:“主公真乃神人也!这废墟之下,还真的埋有数不清的宝藏!”

    “少给我扯淡!中牟四战之地,百姓穷得一清二白,哪里来的金银财宝让你收刮?我还得写信给奉孝,让他紧急调遣五万担军粮到阳翟城,我军现有的存粮,撑不上多久。必须得抓紧时间安排突围!”何咸一脸烦躁地回复道。

    贾诩拉住何咸神秘道:“主公稍安勿躁!不就是五万担军粮吗?稍后,您就可以见到数倍于五万担的军粮!”

    贾诩并不是一个无理取闹的人,何咸突然意识到贾诩现在的表现很反常,再细细思考贾诩话中的意思:“宝藏……军粮……”

    “莫不是军师所谓的宝藏,就是军粮!”何咸突然反应过来。

    贾诩哈哈大笑起来。这是,魏延也清理出了一个黑黝黝的洞口,跑过来请示贾诩与何咸,请两位移步一瞧。

    何咸看到贾诩的反应,就知道自己猜得八九不离十。原来,贾文和将中牟城的军粮都藏在了地下!

    魏延的两万多浮槎军在驻守中牟期间,得到贾诩的密林,挖了一条地道,连通中牟城和南阳大营。目的,是在紧急情况之下,可以令魏延的浮槎军通过地道快速抵达南阳大营进行支援!

    随着战事的推进,贾诩敏锐地察觉到袁曹联军军心不齐。相比于曹操试图坚定地击溃南阳军,杀伤南阳军的有生力量,袁绍的想法显然要复杂很多。袁绍既然击溃南阳军,还想适当地保存自己的实力,如果乌巢粮草被毁,袁绍还想夺南阳军的粮草以为己用……推测道袁绍的复杂心意之后,贾诩决定改变地道的用处。命魏延将中牟城的粮草全部转移至地道之中,上面再以房屋废墟掩盖。而在南阳军营中,贾诩也命南阳军士将地道入口用泥土封死。然后令魏延火烧中牟城,绝了袁绍夺粮的念头。同时摆出一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架势,逼袁绍决战!

    果然,袁绍中计,不敢死磕,选择了结阵自守。袁绍一退,单凭曹操一军,也就很难攻破南阳大营。

    听完贾诩复述的中牟之战,何咸禁不住为南阳军捏了一把冷汗。

    “假如袁绍没有中计,选择了一战定胜负呢?”何咸问贾诩。

    贾诩道:“那我军也未必会败!就算败了,袁绍也找不到地下的军粮。没有粮食,袁曹联军依旧寸步难行。”

    “可是你们很有可能会死在乱军之中!”何咸提醒道。

    “战场之道千变万化,谁能轻言万无一失、长命百岁?既然成为了一军的统帅,就要有随时牺牲己命的觉悟。贾诩怕死,所以不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极狠。所过之处,请主公见谅!”贾诩也明白自己这次的计谋玩得有点大,一个不甚,很有可能葬送了南阳军的家底。但贾诩的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南阳军的长久之计考虑,没有掺杂一丝的私心,故而问心无愧。


………………………………

第三百九十八章 先曹后袁 玉佩换粮

    “瞒天过海、破釜沉舟,此连环计用得绝妙!袁本初此战输得不冤!”不远处,一名青袍文人在赵云的陪同之下,正往这边走来。一边走,一边感慨道:“能将人心和战局变化摸得如此透彻的,想必阁下就是鼎鼎大名的西凉贾文和吧!”

    “这位高士是?”贾诩转而问何咸。

    “广平沮公与!袁绍麾下大才,乃本将在乌巢招揽而来!”何咸介绍道。

    “在下沮授,见过主公,见过军师!”沮授过来给两位行礼道。

    “公与先生乃河北名士。诩在西凉也是如雷贯耳啊!”贾诩与沮授客气了几句。

    军粮失而复得之后,何咸原本沉寂的心又开始活泛起来。趁着两位谋士都在,何咸请教道:“现如今,袁曹两军皆以为我军粮草不济,必然退回南阳。若是反其道而行,趁机突袭,无论是攻曹操还是打袁绍,都将取得奇效。只是,我军应该攻击哪一家才能利益最大化?”

    贾诩含笑点头,伸出右手对着沮授做了一个“请”的动作,示意沮授先讲。

    沮授思索了一下,沉声道:“三家之中,南阳军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