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屠家子-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⑵鹆饲抗ァ
庞德在发现敌袭情况之后,求援的响箭早已在第一时间发出。故当韩猛、夏侯渊对运粮队发起进攻的时候,中牟大营已经收到了袁曹两军上钩的消息。
南阳军营大门打开,一面硕大的“张”字大旗迎风招展,张辽率领着两万余名骑兵奔腾而出,前去救援被围困的运粮队。
袁绍得知消息之后,赶紧命张郃、高览两人的一万步卒跟上,又加派了蒋奇率领五千冀州兵前往增援,攻击一万五千人,务必要烧毁这批对南阳军如此重要的粮草。曹操为保证夏侯渊的安全,也增派了曹仁统领五千步卒一并跟随。也就是说,袁曹联军又增派了两万人企图袭击庞德的运粮队和张辽的飞骑军。
事实上,张辽的飞骑军在离开袁曹联军的侦察范围之后,就分成了两支万人队。一支由张辽率领着直奔颍川方向,他们要在袁曹联军的援军赶至之前,击溃韩猛军;另一支,则在何咸、太史慈、文聘的率领之下,在平原之上绕了一个大圈之后,直奔东北方向的乌巢!
何咸之所以带的是文聘而不是张辽,就是因为张辽需要给何咸的这支突袭的部队打掩护。如果张辽不在,凭借曹操的精明和袁绍麾下谋士的智慧,很快就会看出来问题。南阳军的计划正在一步一步推进之中,慢慢展开。
而在旷野之中,战事入夏侯渊预料的一般,陷入了苦战。庞德率领的五千浮槎军士犹如一堵围墙,牢牢地护住了围墙中间的那一堆的粮草。而外围的运粮车,则成为了轻骑兵最大的苦楚。穿凿战术施展不开,骑兵们只能如步兵一般展开阵地战。韩猛眼见着麾下的冀州轻伤死伤惨重,大吼一声,领着亲卫亲自上阵厮杀。
庞德早就注意到了为首的敌将韩猛,按照他的脾气,本该拎着截头大刀就迎上去大战三百回合。但是接受这个任务之前,贾军师可是让他立了军令状:不到万不得已,主将不可上阵。因为庞德的这个运粮队就是一个赤果果的诱饵,贾军师的胃口可不止眼前的这数千人。一想到贾军师随随便便一个计谋,便将数十万的性命玩弄于鼓掌之中,庞德便不寒而栗。他收起大战一场的心思,从背后取下自己的长弓。
庞德可不止刀法高明,他的箭术同样冠绝西凉。历史上的庞德在马超麾下,射杀过郭援,也射中过的关羽前额,若不是有头盔阻隔,关二爷根本活不到麦城。只不过相比于弓箭暗杀,庞德更喜欢刀枪相搏,阵斩敌将才更符合他的胃口。但这一次,他顾不上自己的胃口,因为贾军师给他的压力足够令他放下自己的骄傲。严格按照战术要求来,不能坏了贾军师谋划的一盘大棋。
阵前,韩猛正在奋力厮杀。浮槎军卒是韩猛生平所见最悍不畏死的兵卒,在韩猛的暴击之下,这些兵卒竟然还能相互支援,舍身忘死坚守阵线不退。
“将军小心!”身边的亲卫突然一声提醒,只见一道黑色的闪电自浮槎中军而来。韩猛一个激灵,本能地收枪一荡。“当”的一声,却是一支暗箭袭来。韩猛顿时大怒,正想瞧清楚这卑鄙无耻之人是谁,却发现那支暗箭的后面紧追着另一支箭。箭入眼眶,透脑而出。
“子母箭……”韩猛一句话还没有说话,就栽落马下,再没有声息。韩猛的突然死亡,令袁军士气大衰。尽管军司马蒋义渠当即接过了兵权,驱使冀州轻骑继续进攻,但军士们拼命的力度显然大不如前。
庞德转换了一下方向,又将长弓对准了正在攻击浮槎军身后的夏侯渊。夏侯渊可没有韩猛那么大意,他并没有亲上一线厮杀,而是指挥着麾下的兖州兵一板一眼地与浮槎军攻防。当亲卫发现庞德正在狙击夏侯渊之后,夏侯渊果断选择了躲避。亲卫们竖起大盾,将夏侯渊重重护住,庞德得不到想要的射杀角度,只能作罢。
浮槎军以一敌二,遭到了袁军和曹军的前后夹击,却凭借着坚强的斗志,相互的配合,始终坚守防线不溃败。直到中牟城的方向马蹄声阵阵,黄尘四起,庞德知道,南阳援军已至,自己的第一个任务也即将完成!
“全军保持防线不动!连弩手出击,不惜箭矢,猎杀后撤的敌军!”庞德身边,一直没有参与战斗的五百名亲卫,竟然是清一色的南阳连弩手!
………………………………
第三百九十章 张郃、高览不战而逃
无论是蒋义渠率领的冀州轻骑还是夏侯渊率领的兖州轻骑,在看到天边那一团扬沙之后,都果断选择了放弃任务、脱离战场。但令两军没有想到的是,刚才的战事那么激烈,庞德竟然一直忍着不肯派上精锐的南阳连弩手。宁可凭着伤亡加重的风险,也要将连弩手放在最后的时刻使用。
正在逃亡之中的袁曹骑兵根本没有注意到身后多了这么一直催命的小队。五百人虽然不多,但架不住连弩的攻击频率超快。很多骑兵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情,后背就纷纷中箭。强悍的还能策马坚持一阵,体弱的直接落马牺牲。这一波撤退,袁曹联军的伤亡几乎等同于此前的鏖战。韩猛战死,冀州轻骑伤亡过半。夏侯渊还好,但兖州骑兵也只剩下一千余骑。三千余骑合并之后,也不敢朝着原路返回,转道向东朝着陈留郡的腹地逃去。
张辽领着飞骑军到来之后,并不追击夏侯渊的败军。张辽分出千人帮庞德打扫了战场,救助伤员,收拢可用的弩箭战甲。其余九千人则退到了浮槎军西侧的一个密林之中收敛了行踪静等第二波猎物上钩。
庞德的浮槎军卒伤亡了千人,能战之士还有四千不到。庞德令这些兵卒就地休整,补充水和干粮,积攒体力。等到张郃、高览、曹仁三将领着一万五千人赶到战场的时候,庞德已经领着浮槎军重新结阵,毫无惧色。
张郃、高览、曹仁三将以为韩猛与夏侯渊应该是被张辽的飞骑军赶走,而庞德已经经过一场大战,现在的样子不过是装腔作势,便上前劝降。
张郃道:“庞将军本是西凉悍将,何苦为南阳军卖命?不如投降我家主公,本将可作你的举荐人!”
庞德闻言,哈哈大笑道:“你这袁将倒是个妙人!不如先报上自己的名讳!”
“本将河间张郃,字儁乂,乃冀州牧麾下宁国中郎将也!”张郃自报姓名道。
“你那中郎将当不得真!既没有天子任命,也没有传国玉玺印章。不过是你家袁绍自封的罢了!这样吧,你若是肯投降我家主公,共同为陛下效力!庞德也愿为你举荐,起码当个天子首肯的校尉不在话下!”庞德反劝张郃道。
张郃微怒道:“本将怜你忠勇,不想你枉死当场。你竟然不知好歹,准备死战到底吗?”
“枉死?”庞德再次大笑起来,顺手将一颗血迹已干的首级扔到了阵前,大声问道:“你指的是他吗?”
张郃、高览、曹仁仔细一瞧,皆面色大变,这首级不是韩猛又是何人?
曹仁顿时大急,上前一步道:“敌将莫走,敢问我军的夏侯将军现在何处?”
“夏侯渊吗?放心!如果没有夏侯妙才的配合,我军怎么成功斩杀韩猛呢?他安全的很!”庞德肆无忌惮地对着曹仁示好道。
曹仁为之一愣,明显感觉到张郃、高览看他的眼神都发生变化了。
“贼将莫要污蔑我军!夏侯将军绝对不会与你同流合污的!”曹仁赶紧表明立场,顺便向张郃、高览解释道:“这是贼将的离间之间,两位将军切莫中计啊!”
张郃点点头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高览也点头附和道:“收拾了庞德这支残军,严加拷问,自然真相大白!”
“好!”曹仁为表示曹军绝无故意坑害袁军的意思,站出来道:“那就由我军来打这头阵!杀了庞德,为韩猛将军报仇!”
曹仁组织麾下的兖州兵,对着庞德的粮草防御阵发起了进攻。庞德麾下的浮槎军毫不示弱,展开了凌厉的反击。
“儁乂,这南阳军的状态可不像鏖战一场之后的残兵啊?”高览一边关注着战场,一边别有深意地提醒张郃。
张郃点点头道:“敬志言之有理!南阳军分明多有余力!通知麾下的小校都提高戒备,此处恐有凶险!”
张郃话音刚落,只见战场西侧的密林之中突然杀出万骑人马,为首一员大将,手持月牙戟,身后的亲卫擎着一面硕大的“张”字大旗,不是广威将军张辽又是何人?
“不好!有埋伏!结阵!”张郃高声惊呼起来!
张郃、高览、曹仁本是来接应韩猛、夏侯渊军,并没有预料到南阳军的胃口竟然如此之大,想到吃掉袁曹联军这一万五千多人。再联想到韩猛惨死,夏侯渊不知所踪,张郃、高览如何不知,这批所谓的“重要粮草”就是南阳军抛出来的一个诱饵罢了!
“曹将军,速速离开官道!张文远的飞骑军冲锋起来六亲不认,伤到自家人就不好了!”战场之中,又响起了庞德的大嗓门。张郃、高览明明知道庞德这是在故意讲给他们两个听,挑拨离间的嫌疑极重,但一时之间,两人还是不敢再相信曹仁。
高览一咬牙道:“儁乂,突围吧!若是南阳军再来后手,或者曹军……我们这一万人就会重蹈韩猛之覆辙了!”
张郃望了一眼正在鏖战的曹仁,一眯眼,狠心道:“突围!”
张郃和高览被庞德连番刺激之后,对曹军生出了忌惮之心,加之张辽的飞骑军声名在外,本着死道友不是贫道的精神,两人很不讲义气地跑了。丢下了曹仁的五千人,留给南阳军去吞噬。曹仁的一片示好之心顿时化成了驴肝肺。
好在曹仁也不傻,在发现张辽的飞骑军之后,他第一时间关注着袁军的动向。他也怕啊,怕被袁军出卖,怕被南阳军围歼。果然,张郃、高览两人的行动还真被曹仁猜对了。两人犹豫了一下,正领着一万袁军开始朝着来时的路撤退。曹仁那个恨啊,若是坚守的话,袁曹联军的人数依旧在南阳郡之上,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呢!更何况,此处离中牟大营并不算远,派快骑速去求援,也不失为另一个办法。但现实的情况是,张郃和高览选择了最不信任曹军的做法…独自逃跑。
“尔等不仁,休怪我不义!”曹仁当即也下达了全军撤退的命令。
………………………………
第三百九十一章 顽固的沮授 糊涂的淳于
曹仁逃跑的方向还不是袁军撤退的方向,而是战场的东边,也就是陈留郡腹地的方向。这与夏侯渊此前的选择一模一样。这样做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赌张辽的飞骑军会去追杀人数多的袁军,而不是追杀人数少的曹军。
正在鏖战的庞德突然感觉到曹军如潮水一般退去,眺望远处,对着曹仁逃跑的方向狠狠吐了一口血水:“TM的,老子拼死拼活差点累死,还不如军师的嘴皮子厉害!几句话就骗得袁曹两军数万人分崩离析不战而逃…”
庞德没有下达追击的命令,连战两场的浮槎军士虽然精神依旧亢奋,但其实已经疲惫不堪。既定的诱饵任务已经完成,庞德可舍不得麾下的士兵用命去换多余的功劳。追杀袁曹联军的任务,就按计划交给张辽的飞骑军好了。
庞德的选择间接帮助到了曹仁,曹仁赌对了。张辽为了保持兵力优势,没有选择分兵,而是果断转道,放弃了曹仁的数千人,尾衔追杀张郃、高览的一万袁军而去。张辽的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又进一步加深了张郃、高览两人心中对曹军的怨念。两人自南渡以来,第一次大战就以不战而逃,最后以伤亡过半的战绩告终,当真是令两人羞愧难当。两人领着残兵逃回大营之后,自然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曹军的身上。
袁绍大惊,当即唤来曹操对质。曹操正忙着拯救大将夏侯渊和曹仁呢,哪有时间和袁绍扯这些莫须有的罪名。这么明显的离间计袁绍都分辨不出来,也活该袁军被南阳军暴揍。
袁绍大怒,欲起兵找曹操算账,却被沮授劝阻。沮授道:“主公乃诸侯之盟主,岂可没有容人之量?曹操纵然有小心思,在反何大业上也不可能与何咸有亲密合作,此乃何咸赤果果的离间之计,主公不可上当!”
袁绍很不喜欢沮授表达的方式,但不得不承认沮授说的有道理。
袁绍按下兴师问罪的怒火,再问道:“但此事也不能就此罢休!韩猛忠心耿耿,可不能枉死!”
沮授摇头道:“沙场征战各安天命,何来枉死一说?主公应该放下私心,专注于大局才对!”
袁绍忍无可忍,拂袖道:“沮公与还是回邺城和元皓一并督战粮草吧!”
沮授一愣,旋即明白过来自己的耿直之言惹得袁绍不喜。沮授站起身来,对着袁绍一拜道:“邺城有田元皓在,粮草筹储必当无忧!主公若是不弃,沮授愿往乌巢,协助淳于将军共守屯粮大营。西凉贾诩历来善奇谋,南阳何咸又好奇兵,主公不得不防!”
袁绍拒绝道:“此事不劳公与费心!淳于琼为人持重,屯粮大营又地势险要、防卫重重,那是这么容易被击破的?公与还是安心回返冀州吧!”
沮授还想再劝,袁绍根本不听。无奈,沮授只能领着亲卫侍从百人前往冀州。从中牟回返冀州,可走官渡过牧野,也可走白马过黎阳。袁绍让沮授回冀州,可并没有让他从官渡渡河。沮授的牛脾气又上来,他决定走白马津,顺路去一趟乌巢,提醒一下淳于琼。
袁绍此前派遣了两员武将韩猛、淳于琼共同镇守乌巢屯粮大营。
韩猛想上前线立功,不甘心镇守后方,就趁着运粮到中军大营的机会,主动请战去偷袭南阳军的粮队。不曾想,出师不利,被庞德射死当场。韩猛死后,袁绍也没有增派将领来协助淳于琼。淳于琼好酒,韩猛在的时候,两人就因为喝酒的事情闹过几次不愉快。现在韩猛不在,乌巢大营皆由淳于琼一人决断,淳于琼自然更不懂得节制,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沮授领着亲卫来到乌巢的时候,淳于琼喝酒正酣。起初淳于琼还担心沮授是袁绍派来监军之人,赶紧命军士撤去酒案,将沮授让进了大帐。聊了几句之后,淳于琼得知沮授乃是引得袁绍不喜而被遣回冀州邺城,遂复命军士重置酒案,邀请沮授同饮。
沮授见状摇头不止,劝解淳于琼道:“喝酒容易误事,将军身负袁军十余万将士的粮草命脉,不可贪杯啊!”
淳于琼正在兴头上,满不在乎道:“想当初,先帝组织西园八校尉之比试,琼就是在斗酒十樽之后,提枪上马,与那吕布大战三百回合!可惜,就是因为就酒没有喝到位,最后气力不足,被那吕布趁势赢了一招,天下第一武将的名头就这样落入了吕布小儿的手中……真是可惜,可惜啊……”
“淳于将军,莫要再喝了!你已经醉了!”沮授实在看不下去了,站起来一把夺过了淳于琼手中的酒樽。
“还我酒樽!”淳于琼站起身来,一把拉住沮授的手臂,指着帐外道:“老弟你看看帐外,繁星点缀,皓月当空,南阳怎么会在这种时候来偷袭呢?咱俩还是放心喝吧!”
话音未落,帐外突然传来军士的喧哗声。
“何人在外喧哗?”淳于琼大喝道,“没看到本将军正在招待贵客吗?”
收帐的军士跌跌撞撞跑进来汇报:“将军,大事不好!敌军来袭了!”
“什么!”淳于琼闻言大惊,酒顿时清醒了一半。
“可知何人来袭,人数几何?”沮授在旁边急问道。
“对对对!快说!”淳于琼附和道。
“中军大旗书着一个大大的何字,不知是南阳军的哪位将军。至于人数,不计其数……”
“不计其数……”淳于琼闻言眼睛发直,一屁股坐在了酒案之上。
“吹响号角,命众人集结!紧逼寨门,坚守不出!”沮授毫不犹豫代替淳于琼发号施令,“同时,派出快马,速速前往中牟求救!禀告主公,就说骠骑将军何咸亲率大军突袭乌巢,请速派援军!”
军士不认识这名刚入帐不久的沮授是何方神圣,不知道该不该执行这些军令,便看了一眼淳于琼。淳于琼缓过神来,赶紧道:“速速按照长史大人的吩咐去办!”军士遂领命,按照沮授的吩咐前去遵照执行。
………………………………
第三百九十二章 声东击西之计
话说何咸带着赵云、太史慈,领着五千飞骑军和五千南阳军,告别张辽之后,收敛了全部旗号,令人摸不清楚这支军队究竟是何归属。然后绕开陈留郡的所有大城,往北直扑乌巢。乌巢有没有袁军的屯粮大营,何咸并不能确定。这是一次赌博,赢了就能瓦解袁曹联军,甚至能一举击溃袁军主力;输了,何咸便只能选择贾诩提供的毒计:南下兖州腹地烧杀掳掠……
万幸,袁绍的选择没有变,袁军的屯粮大营果然还是在乌巢!
探查清楚袁军屯粮大营的布置之后,何咸选择在十里开外的一处隐蔽的山谷修整一天,同时与赵云、太史慈商量进攻对策。
太史慈不知道是不是得到了上司张辽传授的秘诀,上来就建议何咸择八百死士交给他潜入袁军屯粮大营,暗杀主将淳于琼,同时放火烧粮。若是一般的军营,凭借太史慈的勇武,再加上八百南阳军精锐,或许可以一试。但乌巢大营乃袁绍粮草命脉所在,在设计之初就是集合了袁绍麾下多为谋士的智慧。整座大营呈圆形状,里外三层,每一层之间都有高高的栅栏相隔,又有袁绍调拨的两万冀州精兵分层把守。所以袁绍才会那么放心乌巢的安全,淳于琼也会纵情饮酒,觉得无人可以攻破这样的大营。这种立体式分层把守的大营,犹如长了三道城墙的怪物。太史慈想要领着八百死士连过三关,突入核心地带,不惊动守军是不可能的。而袁军一旦聚集起来死守最后一道栅栏,再想要斩杀敌军主将,简直是地狱级别的难度。
纵然何咸对太史慈的勇武有信心,知道淳于琼那货在太史慈手下根本走不了三个回合,但也不能小看淳于琼麾下的那的两万冀州兵。“蚁多咬死象”,这个险,不值得冒。
看到太史慈战意高昂的样子,何咸也不忍拒绝,便在方才的计划之上进行了修改。何咸将全部五千南阳军全部交给了太史慈。这五千南阳军是典型的精锐步卒,他们会骑马,却不会骑战。他们全部的实力都需要下马之后,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而攻营拔寨,正是他们的优势所在!也就是说,太史慈才是此次突袭战的主力!
何咸与赵云则是亲领五千飞骑军,正面挑战袁军大营。何咸命军士事先扎好上万草人,驮在了马背之上,抵达袁军大门之外后,将这些草人密密麻麻地扎在地上,营造出大军攻寨的假象。同时,命一千飞骑军士赶着五千匹无人的战马来回奔驰,进一步迷惑敌人。布置这些场面的同时,赵云已经领着四千飞骑军将士趁敌不备,攻下了袁军大营的第一道阵线。
淳于琼与沮授在听到军士的回禀之后,火速赶到了阵前。倚着第二道防线,淳于琼与沮授瞧见黑夜之中、月光之下,到处是人影,处处是火把。
“这可如何是好!南阳军此次来袭可是出动了大军啊!”淳于琼一见,果然与军士禀报的一样:不计其数!
沮授纵然才智超群,却也是第一次遇见如此险恶的场面,只能勉强给淳于琼打气道:“将军莫慌!我军还有两道大寨可以依靠,只要撑到了白天,主公就会派军来救援我等!”
听到沮授的鼓励,淳于琼终于拿出一点武将的气势,指挥着弓箭手朝着火把密集处回击,又命令刀盾手守好寨墙,防止南阳军卒翻墙而入。事实上,何咸根本没有和淳于琼硬拼的心思。在攻下第一道营寨之后,何咸就将全部的心思放在了吸引淳于琼和袁军的注意力上。喊杀声震天,火箭乱发,场面看似热闹,事实上的攻击却少之又少。
沮授率先发现了异常:“淳于将军,南阳军的攻势似乎有减弱的迹象啊!”
淳于琼扶正了自己的头盔,欣喜道:“那一定是本将指挥有方,震慑住了南阳小儿的嚣张气焰!”
沮授毫不留情地戳穿道:“恐怕未必!南阳军此前的伤亡并不重,且他们是蓄谋已久的一击,岂会轻易退缩?事出反常必有妖!这其中定有蹊跷!”
淳于琼是个厚脸皮的人,被沮授反驳也无所谓。反正南阳军攻势减弱是事实,管他是什么原因呢?只要守住了乌巢大营,就是大功一件,淳于琼的要求并不高。
沮授苦思不解,环顾阵前越聚越多的袁军,突然一个激灵,想起来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淳于将军,大营的其它方位可布置好了重兵?”沮授摇着淳于琼的肩膀激动问道。
“其它方位?”淳于琼一愣,“除了固守位置的巡逻队之外,所有的机动力量都聚集到了此处,共计一万五千……”
“糟糕!我等中了南阳军的声东击西之计了!”沮授一拍淳于琼的盔甲,大叫道:“快!抽调士兵快速回援其他三个方位!尤其是我们的后方,要重兵布防!”
“等一等!从事大人的意思是,眼前的这数万南阳军还不是他们的全部力量?”淳于琼翻着白眼反问道。
“正是!”沮授急道,“此处的南阳军很有可能只是佯攻,故而攻势不强。真正的主力,应该是在其他的方位!”
“如何真是这样的话,末将劝从事也不用白费心力了!眼前的南阳军数量已经不是我全军所能应付的,若南阳军还有,莫说是主力,就算还有一支偏师,也不是我军所能抵挡的。我军还是趁早突围为妙!”
听完淳于琼的解释,沮授也愣在当场。淳于琼虽然贪杯好酒,看起来也不甚有骨气的样子,但对于敌我力量的把握却极为精准。因为沮授发现,淳于琼的这个解释很有道理,他竟然无言以对。明明知道不对,却找不出哪里不对,这种感觉让执拗的沮授几欲发狂。
没有淳于琼的将令,沮授身轻言微,一个兵也调动不了。就在这愣神的一会儿功夫,袁军身后的数十个粮仓突然燃起了熊熊的大火!沮授知道,一切都晚了!
………………………………
第三百九十三章 火烧乌巢
沮授猜得没错,南阳军采取的就是声东击西之策。只不过,沮授的醒悟来得太晚了一些。在何咸与赵云率领五千飞骑军在袁军正面吸引火力的同时,太史慈也率领着五千南阳精锐步卒从袁军大营的背面发出了突袭。这些步卒以小型云梯为翻墙工具,以连弩为开道武器,分工明确,配合纯熟。第一波千人队翻越第一道营寨木墙之后,就地肃清袁军,清理出一条道路。剩余的四个千人队沿着这条清理出来的道路径直突进,根本不参战,直接扛着云梯对第二道营寨发起了攻击,翻越木墙,肃清袁军,清理道路。第二个千人队肃清道路的同时,剩余的三个千人队继续埋头前进。他们的目的,只有最后那一道营寨。翻越第三道木墙之后,他们就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袁军的屯粮中心。这里大大小小上百个粮仓囤积了袁军十几万战兵和十万余辅兵大部分的粮草。
五千南阳步卒突进速度之快,令带队的太史慈都感到咋舌。守御后方的袁军根本来不及集结,也来不及调集前阵的友军来协助,就在南阳步卒悍不畏死的进攻之中溃败下来。
太史慈投效南阳军的时间不长,且一直是在张辽的飞骑军中。他一直以为飞骑军这样的精锐,南阳军有一支就足以笑傲大汉,没想到文聘训练出来的南阳步卒,其精锐程度丝毫不亚于张辽的飞骑军。装备精良,配合纯熟,悍不畏死。太史慈根本不需要废太多的力气,就在南阳步卒的层层护卫之下,突进到了袁军屯粮大营的核心。可惜,袁军主将淳于琼被何咸吸引去了前阵,不然的话,现在就是阵斩淳于琼的最好时机!
太史慈小小感叹了一下,收回心神,指挥着南阳步卒四处防火。袁军上百个粮仓无一遗漏,皆被点燃了大火!烧完粮草之后,太史慈本想继续前进,与何咸、赵云的飞骑军前后夹击袁军,顺便将守营的袁军全部围歼。无奈粮仓燃起的火焰开始失控,慢慢朝着四周扩散,整个军营和木寨都开始燃烧。太史慈一见情况不妙,赶紧领着南阳步卒从原路撤退。等南阳步卒离开袁军大营之后,回首望去,整个屯粮大营都陷入了火海之中。火光冲天,映红了半边的夜空。就连远在数十里外的白马津和延津守军都能看到异象,纷纷派遣侦骑前来探查情况。
看到袁军屯粮中心大火燃起,何咸知道计划已经成功。果断选择了后撤到大营的外围,保存实力,不再与淳于琼打拉锯战。淳于琼分出一半的兵力给沮授,让他回援救火,可惜已经太晚。粮草皆为易燃之物,大营之中又没有那么多水可以灭火,沮授身先士卒,带领冀州兵想出了取土灭火的方法。方法是好的,可是面对整个燃烧的粮仓,只不过是杯水车薪。火越烧越大,沮授一把引以为傲的长须都被大火燎掉。麾下的冀州兵受不了滚滚的热浪,纷纷逃开,只有沮授锲而不舍,不肯放弃。最后,还是沮授的家将冒着冒犯主人的风险,强行将沮授架离了火场。再不走,沮授的一条命就要白白交待在这里了。
面对数百个粮仓的粮食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沮授痛哭不已。因为他知道,袁军完蛋了。没有了这些粮草,袁军必然军心浮动,溃败只在旦夕之间。如今之计,袁绍唯有倾尽全力,在乌巢大败消息扩散之前,攻下南阳军的大营,夺下南阳军的粮草方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只是,袁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吗?
乌巢火起的同时,何咸亲自领军攻打突袭乌巢的消息也已经传回中牟袁操联军的大营。此时此刻,袁绍已经顾不上何咸从何处得知屯粮之所的绝密消息,召开全部谋士和武将,商议对策。
审配坚定地认为袁军应该回援乌巢,审配道:“乌巢大营乃我军之根本,若是乌巢丢失,粮草被焚毁,我军将不战自溃!”
郭图反驳道:”既然何咸亲率大军前往攻击乌巢,也就是说南阳大营现在兵力空虚。我军不如与何咸换子,猛攻南阳军大营。攻占了南阳军营,自然可以一解粮草之急!“
许攸不同意郭图的意见:”南阳军历来善守,想当初华雄率领西凉铁骑都不能攻破南阳军的战阵,更何况现在的南阳军有大营作为依仗。我军想要速胜,恐怕很难。而一旦不能在乌巢信息扩散之前占领南阳军营,后果不堪设想……“
郭图犹不服道:”但现在的问题,就算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