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隋唐当好汉-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续的运作方法。甚至到了后来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姜松非常的震撼,知道自己真的又捡到一个宝贝。
“少爷,钱庄如果顺利发展下去的话,完全可以印制纸币,用纸币替代铜、银币。”
姜松听后微微一愣!丫的,这也太牛叉了,怎么就能想到这一方法上。脑袋也太好用了,能想到这一层就不难看出崔灿的能力有多优秀。
“崔掌柜,印纸币的事非常的复杂,不是那么容易操作的,这里涉及的问题非常的多,也很重要,只有国家才能进行这样的操作,不是咱们能玩的。”
随后姜松把后世的一些纸币和的动作模式细说了一翻,特别是对金本位作了重点介绍。要让崔灿清楚,不是想印就能印的,这是需要大量的黄金或白银贮备,是一种价值、价格的体现。里面的内容很复杂,要想进行还有很多的路需要走。
“少爷,你放心!我只是突然有这种概念,并非就想实施。我会缓慢推进,一步一步的把钱庄搞好。”
“对!先要求稳,在稳的基础上求发展,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盲目扩张。毕竟这事是新事物,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边发展边总结成功经验教训,逐步形成完善的机制。”
“少爷,我会的。”
送走崔灿后,姜松独自一人呆在船舱中思考今年的路。姜松只清楚等返回洛阳时,太子杨广应该早就上位,这是历史发展的进程,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姜松不清楚具体的事件发生时间,只晓得是604年发生宫变事件。
姜松出海远航还有一个意图,就是避免参与宫廷政变,这类事名声太臭,会被历史记录在案,姜松提前投靠太子杨广是可以的,不过姜松只是名小蚂蚱,对太子杨广来说可有可无,不会受到太多的重视。以及那样,还不如出海远航逃离是非之地,等到大局定后再回洛阳。
姜松不知道的是,就在姜松一行刚到苏伊士城的时候,中原洛阳皇宫中发生了巨大的事件,杨广按照历史发展的进程也成功上位。
事件的整个过程其实大家都明白,就是皇帝杨坚病了,是因劳累过度而病倒的。谁让杨坚是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政务,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这一点没有任何人会怀疑。
本来皇帝生病也不是什么大事,劳累过度只要休息一段时间,好好调理一下就会没事。当然这是正常人生病的想法,皇帝生病可不一样,那绝对是重大事件。加上杨坚是名非常勤奋的皇帝,在病重期间同样还在过问政务上事,这也是正常的,谁让你是皇帝呢?你不管谁来管,你不处理国家大事谁来处理。
问题是在皇帝杨坚生病期间,一向乖巧的太子杨广,忍不住在皇宫内调戏起杨坚身边的女人,恰巧这事还让病重的皇帝杨坚发现。这就有点麻烦,皇帝杨坚能不生气才怪呢?
皇宫内发生这类乌七八糟事件本来是很正常的,古代的历朝历代都会发生这类事。只是没有被宣扬出来罢了。
太子杨广这下惹了大麻烦,真还吓得不轻。最后把自己的嫡系杨素、宇文述等人召集起来商量对策。一致意见就是强行上位,下手把皇帝杨坚给干掉,这是最稳妥之策。
跟随太子杨广这些朝中高官,当然希望杨广上位,这样才有更大的回报,才有更大的好处。辅助那么多年,如果杨广不能上位的话,多年的心血就会灰飞烟灭。等到其他人上位时他们的结局会很惨,这一点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宫廷斗争的残酷性。
自从隋朝第一名相高颎下野后,太子杨广在宫外有杨素、宇文述等重臣强烈支持,宫内有独孤皇后相助,基本算是宫内宫外都是被太子杨广所掌控。加上太子杨广大量花钱收买、拉拢不少朝臣,上位只是时间问题。
情况发生变化,最后还是杨素、宇文述二元老级的牛人最后拍板,封锁皇宫内,禁止一切人员出宫。从而让皇帝杨坚给杨勇的圣旨无法传到,圣旨被太子杨广、杨素、宇文述等人截获。
截获到皇帝秘密给杨勇的圣旨后,太子杨广、杨素、宇文述等人坐不住了,必须马上行事,直接把皇帝杨坚给干掉。否则一旦皇帝杨坚病情好转,随时有能力重新更换太子,到时候等待几人的就不是简单的下野,而是会丢掉性命的,甚至是被灭九族都有可能。
最后就是和历史进程一样,太子杨广干死自己的老爷子,在独孤皇后、杨素、宇文述等重臣的支持下顺利上位。
第277章 咽喉之地
姜松心里知道洛阳皇宫会变天,这是历史发展的进程,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只是姜松不清楚的是,皇宫内早就变天,太子杨广已经上位,此时正在清理朝中的敌对势力,安抚朝中官员,稳固天下等事宜。
姜松不是杨广的嫡系,也不是敌对势力。姜松曾经借祝寿之时暗暗表达过支持杨广上位的意思。虽然没有为杨广做过什么事,更没出过力,在杨广等人眼里是可有可无的人。鉴于这种情况,姜松相信杨广不会收拾自己,最多就是不能升官罢了。
姜松的脑海中,一直相信杨广是暴君,不是昏君。杨广所做的那些事,确实是为国家考虑,也真的办了很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大事,这一点不用质疑。包括朝廷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就是杨广第一个实施的,随后的朝代一直延续下来。杨广到张掖,西域等地,二十多个国家、部落的王或首脑前来朝觐,对于稳定西域诸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更别说大运河的修建,对于后世的国家发展有多大的重要作用,这是地球人都明白的事。
隋朝在政治制度方面,确立了影响后世深远的三省六部制,从而巩固中央集权;杨举制度,以选拔优秀人才,达到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作用,还建立政事堂议事制度、监察制度、考绩制度,都强化了政府机制,深刻影响到唐朝以及后世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隋朝时期就非常完善了,并非唐朝的杰作,唐朝只是延用罢了。
正当姜松发愣的时候,李秀宁进来忧心忡忡的道:“臭姜松,回到洛阳后,你说我怎么办啊?”
“怎么办?凉办!”
“讨厌!人家和你说正事呢?”
李秀宁的事姜松头真的大,原本姜松心中的想法,是不想和唐国公李渊发生矛盾,更不想有什么冲突。随着李秀宁的二次偷偷离家出走,唐国公李渊对姜松是恨之入骨,成了真正的仇人,这不是姜松所希望的,事情发展残酷无情的成为现实。
返回洛阳后,对于李秀宁的事姜松无能为力,就算是姜松想救李秀宁也不起任何作用,唐国公李渊和姜松二人间本来就没有什么交情,由于李秀宁的事已经势成水火,姜松根本说不上话。再说了,姜松也没有能力干涉人家唐国公的私事。
“秀宁,这事哥真的帮不了你?你自己心中要早做打算,想想回到唐国公府后,会有什么麻烦,应该怎样应对。”
姜松知道,李秀宁返回唐国公府后禁足是肯定的,至于有什么样的惩罚,姜松不清楚。搞不好就是马上和柴绍成婚,这种可能性更大。毕竟这事如果再任由李秀宁胡闹下去的话,柴氏家族、唐国公的面子无法再挽回。
“臭姜松,这事我考虑了好长时间,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我到大兴城躲到你家中去。这样老爷子就找不到了。”
姜松听后傻眼!开什么玩笑,不是坑人吗?拿姜松当枪使,姜松承受得了唐国公李渊的怒火吗?关键是姜松这支枪不好使,起不到任何作用。
“秀宁,要是唐国公找我要人怎么办?随行这么多人,你老爷子很容易就搞清楚情况,你说能躲藏得了吗?面对现实,想想怎样应负才是正着,别尽想歪门邪道的法子。”
“那你说怎么办?”
姜松有屁的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乖乖认错,尽快嫁给柴绍,把婚事给办了。其他还真没有什么办法能躲避唐国公的惩罚。这话只能是姜松心中想,打死都不敢说出来。这话一说出来,其后果很严重,天晓得李秀宁会干出什么事,姜松不敢想象,更怕这妞惹火烧着自己。
“秀宁,哥能有什么办法,哥对你老爷子半点不了解,想不出更有效的办法。你回去唯一的办法就是主动认错、多拍马屁,看一下你家中有什么人能为你说得上话,想办法多让些人帮你求情。”
李秀宁腻在姜松身,粉拳一不停的在姜松的胸脯上暴虐,撒娇似的低声道:“不管,你得再想其他办法。”李秀宁自己心里也清楚,刚刚姜松说的服软是唯一的办法,其他真没有啥好方法。
“好了。气也出了,赶快起身,哥还有事要找大家商量一下。”
“臭姜松,你购买的那种红酒回到洛阳时,你送一箱给我,我得拿回去孝敬老爷子,希望能缓解一下老爷子心中的怒火。”
“傻妞,你要十箱都成,只要你能顺利过关,别受惩罚就好。”
“唉!回到洛阳后,怕是真的要嫁给柴绍那废物了,只是心中很是不甘。真的不想嫁人,不想成为家族中利用的棋子。”
姜松听了有点郁闷,柴绍会是废物,开什么玩笑?柴绍是唐初的二十四开国功臣之一,为唐帝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怎么在李秀宁眼中会是废物呢?估计是李秀宁不喜欢柴绍,才会说出这种儿戏之言。
姜松瞟了瞟李秀宁,她说的不错。古代大户、大家族、高官家中的女孩子,其实没有任何的地位、自由,都是家族利用的棋子,一切都得服从家族的利益出发,根本没有任何选择的自由。她们的婚姻就是为了让家族获得更大的利益和好处,她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是任人摆布的木偶罢了。
李秀宁离开后,姜松让王二牛把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等人,叫来研究拿下星岛后的如何掌控。要军事上姜松不用担心,李靖早就制定好了作战方案。况且,星岛此时算是无人岛屿,岛上没有多少人,最多就数千人,且没有联合,都是分散的小部落或村庄,更没有什么国家的概念。
大家到来后,姜松铺下地图,指着星岛道:“再过一段时间,咱们要穿过马六甲海峡,药师兄已经制定好的抢占星岛的作战方案。在军事在咱们不用担心,基本不会受到什么抵抗。现在的问题是咱们拿下星岛后,应该怎么办?”
“老弟,既然咱们决定把星岛做为咱们海关总署的补给基地或码头,星岛肯定是咱们隋朝的疆域,只是不知道朝廷是否会认可。朝廷认可到是好办,如果朝廷不认可的话,有点麻烦。”
姜松摇摇头没有出声,心里在想,让朝中的重臣认可星岛是隋帝国的疆土,估计比较难。中原朝廷对海外一直不重视,就连琉球主岛都不是很重视,历代朝廷、皇帝都是想抛弃就抛弃,根本没有一点海防意识,想让这些人承认星岛比登天还难。
“老大,玄龄兄说的有道理。只是要想让朝廷承认咱们拿下的星岛,估计会非常的困难。就算是朝廷、皇帝勉强认可也无益。朝廷、皇帝不会为了星岛而派兵驻扎,更不会在星岛上浪费钱财,这一点是肯定的。咱们别指望朝廷或皇帝,咱们海关总署自己内部决定怎样操作、怎样修建、怎样掌管、怎样守卫更可行。”
姜松点点头,这话和姜松的观点相同。姜松也从来没有指望过朝廷、皇帝会对星岛感兴趣,更别想指望朝廷、皇帝会为了星岛花费钱财。
虞世南道:“同意克明的看法,别指望朝廷,还是咱们海关总署自己内部运作好了。”
杜淹摇头反对道:“老大,朝廷或皇帝不认可星岛,咱们内部运作的话,其支出无法报销,这样操作会让朝廷中的官员抓把柄。这是一方面的问题,另外现在咱们都不清楚海关总署的位置,是否还是老大的,如果海关总署的位置,已经有新的负责人的话,那这一切都是白谈。难道你们难为新的海关总署负责人,会对星岛感兴趣、会为了星岛而花费钱财?”
杜淹的担心也有地道理,姜松自己都觉得海关总署的位置,早就有新的负责人替代了自己。皇帝根本不可能会为姜松留着,这一点姜松心里清楚。
韦福嗣接口道:“执礼说的没错。现在咱们就考虑星岛的事是一厢情愿,还是等到返回洛阳后看看情况再决定。如果是老大继续担任海关总署的负责人,咱们再着手占领、管理星岛的事宜。”
姜松摇头苦笑,都是什么话?等返回洛阳再考虑,那干脆直接说不同意行了。等返回洛阳后,又会说星岛离中原太远,太费钱财。如果想靠朝廷、皇帝同意的话,估计再过几世纪都不可能。
呵呵!
“大家觉得星岛的战略位置怎样?是否值得咱们付出大量的钱财,来修建防御工事和补给码头,是否值得咱们派兵长期驻守星岛?”
“非常重要!”
“咽喉之地!”
“海上必经之地!”
“老大,星岛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这一点不用质疑。如果咱们想长期经营远洋贸易的话,把星岛掌控在手中是必须的。既然要掌控,当然就得好好的修建防御工事和码头,这对于长期驻扎,是必须要支出的钱财。”
“老弟,克明说的对。星岛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能掌控在手中对隋朝是有利的。别说你要坚持长期从事远洋贸易,咱们不从事远洋贸易,也要为海商们考虑。掌控星岛,通过大量修建码头、防御工事、仓库、商铺等手段,星岛本身也有造血功能,并非是只烧钱的主,同样收入来源。”
姜松欣慰,房玄龄、杜如晦二人确实具有长期的战略眼光,考虑的问题更全面。在这一点上,其他几人比起来就弱了一点。姜松自己是后世人,当然明白星岛的重要性。
第278章 搞个特区
拿下星岛的事在苏伊士城的时候姜松就决定了,也和李靖一起研究的几套作战方案。今天把大家叫来商量,目的是想让大家统一思想,不要再有不同的声音出现。特别是返回洛阳后,不和谐的声音更不能出现。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姜松要让身边的人都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用,形成合力。
“既然大家都觉得星岛非常重要,那咱们就拿下,没有必要请示朝廷、皇帝同意。这里就是海关总署的海上基地之一,没有必要朝廷同意,咱们自己就能决定。如果海关总署的位置有新人替代,星岛这个地方就算是我姜松个人占有,今后的一切费用由我私人承担。现在我想说的是,拿下星岛后,怎样处置岛上的人?”
姜松心中嘿嘿一笑,乘此机会把星岛拿下,朝廷、皇帝不认可的话,星岛就做为姜松自己的私人岛屿占领好了。实在不行就把家人都迁移到星岛上来,这地方本来就是好地方,不论是经济、军事上都很有价值。
房玄龄道:“既然是要长期管辖星岛,那么对于目前岛上的人,不论是什么民族只要服从咱们、投降咱们管理的都可视为隋朝的子民。咱们对岛上的人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果是不服统治的,采用高压手段抓来当民夫用。反正修建码头、防御工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姜松开心的笑了,房玄龄观念在缓慢的改变,越来越和姜松的观点相近。这是姜松最兴奋之处,能让房玄龄这样的牛叉人物慢慢接受先进的理念真的不容易。
呵呵!
“老大,这段时间我和玄龄兄研究了一些国家国家制度上的事宜,此时正好在星岛上检验一翻。把星岛当做是实验基地,操作中出现什么情况也好修正。”
房玄龄自从和姜松交谈过几种国体后,一直在研究这方面的事宜,不仅仅是和杜如晦交流,和虞世南、杜淹、韦福嗣也交流过,只是和杜如晦更谈得来。
此时的姜松听了心中真的高兴,杜如晦这意见就有点类似后世的特区一样。先在实验田里进行,经过不断的实验、不断的总结,案。这是最稳妥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好!既然如此,这几天你们就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章出来。咱们就拿星岛做实验田,把你们的心中的治国理念、想法、手段全都发挥出来。”
房玄龄微笑道:“那咱们先确定一下星岛上的税收方面的政策,土地的分配方案什么的。”
“诸位,土地分配方案每人二十亩耕地、百亩林地;星岛上实行农业免税政策,农业生产方面只要不是出售全都免税。如果是进行交易出售时必须上交10%的税收。其他行业均按10%的税收执行。”
“啊!”
“免税?”
“这怎么行呢?”
“老大,农业税收是收入的重要来源,农业免税后,岛上的开支从什么地方支付?既然要长期驻守星岛,岛上的正常开支会很大的,这免税不成。”
“克明,只是免农业税,况且交易时是必须上税的。咱们把星岛建成一个自由岛,只要在工业、商业方面多下功夫,不愁没有收入。”
姜松的想法彻底颠覆了眼前几名当世人杰的观念,免除农业税这是任何朝代都没有的事。历朝历代都把农业的税收当做是国家的主要说源,工、商仅仅的辅助性的税源。姜松开始就实行免税政策,真的让在坐的极其震撼。
“老大,农业免税,作坊的税收也好办,客栈、酒店这类行业怎样收取10%的税收呢?这类行业无法统计销售额,让其自报的话,估计还收不到应收税的一成呢?”
呵呵!
“大书法家,这个问题容易解决,咱们实行一年一核算制度,对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进行核定,每月按核定的销售额上税,到年底再根据其实际的营业额再做税收方面的调整。”
房玄龄边记录边要想,曾经听姜松说过国家发展到一定时候,农业是应该免税的,甚至是要补助农业。当时房玄龄只觉得是姜松自己的美好愿望罢了,没有当一回事。今天的话让房玄龄更加清楚的明白,姜松所说的那些话都是心中早就相好的,并非是一时之胡说八道,更非儿戏之言。
杜淹、韦福嗣、杜如晦也是兴奋无比。农业免税这种事在他们的脑海中从来就没有考虑过。数千年来农业税都是国家的主要税源,现在姜松突然打破这种传统和观念,让他们都是既兴奋又觉得不可思忖。
“老大,免除农业税是亘古未有之事,看来我还是小看了你的雄心和气度。这种事对外说的话,没有人会相信,都会觉得是玩笑之言,甚至会被人说是神经病。”
“诸位,不过有一点要说清楚,服从咱们管理,投靠咱们的原岛上居民都可划定为一等子民,还有就是随后中原一带移民过来的中原百姓也享受一等子民的身份;其他随后上岛来的居民是二等子民、三等子民、奴隶。咱们把百姓划分出四个等极,每一个等级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享受不同的待遇。在这一点上,咱们才是要好好研究的细节。”
再一次震撼,把百姓划分出几个等级,这种事也是很新鲜,在中原基本没大规模实行过。虽然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百姓确实有等级,其实就是行业划分来区分等级,那只是默认的等级,国家明确过的只是贱民、宫奴之类的区分。
“老大,把你的想法先说出来,让大家都听听,然后再研究不迟。对于这方面我们知道的不多,仅仅是知道朝廷对犯罪之家眷充为宫奴,还有的划成了贱民。而老大你所说的貌似不是这么回事。”
“克明、诸位,凡在星岛上的百姓不论从事任何行业都是良民,不会因为行业不同划分子民的高低贵贱。所有岛上的百姓就只有四刚才所说的四种情况,一等子民不受其他几等子民的欺压,否则追究其责任,当然一等子民同样要遵纪守法,其他三等子民同样有权上诉一等子民,这种待遇逐渐下推,都是一样的。有一点必须注明,一等子民不能从事奴婢、丫环、奴隶等,还有一等子民的女人不能和其他等级的子民成婚,男子没有限制。”
这表面上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其实这一条款极大的提高的一等子民的地位,特别是提高了女人的地位。当然,中原民族都是一等子民,所以眼前的几位人杰都不会有意见。
虞世南道:“老大,你的意思是一等子民的男人可以娶岛上的任何女人做妻、妾,数量不限;而其他等级只能在自己等级内或下一个等级内寻找配偶成婚。”
“大书法家,不错!就是这意思。另外除一等子民外,对其他等级的子民还要限定妻妾的数量,二等子民可以娶二女人做妻妾,三等子民只能娶一人,奴隶不能娶亲。”
房玄龄点点头道:“老弟,你这是考虑长远,这样一来中原民族永远都是岛上的主流,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人口数量会衰落下去。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姐夫、诸位,这些只是我初步的想法,具体要怎样弄都得靠你们研究出可行的方案出来。再有一点是岛上的所有矿产不允许私人开挖,所有矿产方面的资源都是归府衙所有,要开发必须经府衙招标出售开采权。最后一点就是在岛上居住二十年以上,没有任何犯罪记录在案的其他几等子民可以晋升为上一级子民,要让其他等级的子民看得到希望,不能是永远低人一等。”
“好!”
“真好!”
“这办法能让百姓有梦想、有奔头、有目标!”
杜如晦想了想道:“老大,如果是这样的话,还要补充一条,就是岛上的府衙人员及什么村长、县令等只有一等子民才有资格竞选。如果是征兵的话,一等子民有优先权。”
呵呵!
“很好!”
丫的!眼前的牛人真不是吹的,只要提个头马上就会联想到其他具体的事宜上,把问题考虑得很全面周到。杜如晦的这个补充真的非常的好,说白了就是公务员只能是一等了民才行,要想当官也必须是一等子民。其他等级的子民只能是先安分守己生产生活,二十年晋升到一等子民后再享受其特权。
房玄龄苦笑道:“就是地方太小了点,如果足够大的话,这样的政策实施下来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在坐的都不傻,这种政策其实都是为普通百姓考虑的。百姓在岛上不用多少年都会富裕起来,吃饱就根本没有任何问题,毕竟是没有农业税。
韦福嗣道:“老大,既然是要体现咱们一等子民的权利和更多的好处。为什么不在二等、三等子民中实当的收取一定的农业税收呢?这样才能体现出来,毕竟那些荣誉都是虚的,只有税收上的体现才实际。”
姜松微微一愣!
韦福嗣的话也是有道理的,既然是特权为什么不再多一点呢?免除农业税当然是针对自己的民族。如果是不划分出来的话,以后会有更多的外来人涌上岛来,到那时怎么办?都会冲免税而来。
“那就象征性的二等子民收5%的农业税,三等子民收10%农业税。这样能避免大规模的移民潮,咱们星岛地方小,容不下太多的人口。”
杜如晦嘿嘿一声阴笑道:“老大,星岛是小了点,旁边有很多的岛屿和陆地啊!”
微微一愣后,大家全都开心的笑了起来。
第279章 接管星岛
哈哈哈!
姜松听后大声暴笑,其他人都不是傻子,当然明白杜如晦话里的意思,都不由而同的笑了起来。只是有些话不能明说,只能是意会,那样不会引起争议。特别是回到洛阳后,有些话是不能乱说的,得注意分寸,否则会惹来灾难、大祸临头。
“克明,很好!这想法不错,正合我意。”
杜淹摇头苦笑道:“咱们这些想法很好,前途光明。只是不是知道海关总署位置是否还是老大,这些事的实施的前提是老大继续任海关总署的负责人。”
“执礼,你不要瞎操闲心,咱们不是都研究出应对之策了,就算是目前有人抢走了海关总署的位置,不用多长时间又会回到咱们手中的,这一点你们要对我有信心。”
几条原则商量统一意见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弄了。眼前都是当世的牛叉人物,都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名角、大腕,起草运作这样的事真的是小儿科。几人分工协作,没有用几天时间就把星岛上的事务全部制定出来,连实施方案都有详细的文字说明。
星岛上的相关事宜研究完后,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等人各自忙碌起来,每人手上都有需要完成的事务,都需要在到达星岛时全部弄出来,包括各种布告、印章的雕刻等。
“姜哥哥,你是要建独立王国吗?”
“啊!”
姜松有点傻眼,这小妮子怎么会有如此想法?
“晓雅,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哥什么时候说要搞独立王国了,是你自己瞎想的,没有的事。”
“哼!姜哥哥,你们研究星岛上的那些事,和中原隋朝的完全不一样。不仅税收不一样,连政治制度都完全不同。你以为晓雅真的是傻丫头,晓雅可是一直呆在你们身边听着呢?”
“晓雅,这话别乱说,哥根本就没有想过什么独立王国的事,星岛情况特殊,不能拿常规的方法来管理。星岛是一个重要的咽喉之地,今后会建成军事基地,为隋朝的安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嘻嘻!
“姜哥哥,晓雅只是随便问问,不会乱说的。”
海上航行五个月后,姜松所率领的船队胜利通过马六甲海峡,终于到达星岛。五个月的航行中,只是中途做了几次短暂的补给,其余时间都在大海上漂泊。不过这次返回时,随行人员都适应了海上的生活,没有出现晕船的现象,整个航行算是比较顺利,加上风向较好,航行的速度挺快的。
目前的星岛上没有任何国家组织,基本算是无人岛屿。岛上估计最多有数千名人口,其中有少部分应该是中原一带过来的,还有就是附近的岛屿上迁移过来的。岛屿上的一些小团体成不了气候,更没有什么大的威胁。当然,小团体间的斗争也是长年不断的,这一点应该是事实,也是必然规律。
星岛的码头有人经营,只是太粗糙、太简单。码头附近也有一些零散的商业,其规模都非常的小,没有什么象样的建筑,更没有规划,算是杂乱无章更确切。
姜松率领的船队靠上码头后,李靖立刻指挥手下的千多名士兵及数千名商队护卫快速登上码头,在第一时间控制了码头。
接下来的事就非常容易了,码头被姜松一行强行购买,如果不同意的话就强行抢夺,这一点没有任何好商量的。面对李靖手下强悍的士兵,在威胁利诱下,码头的经营者乖乖的出售码头。
当然,姜松也没有亏待原码头所有者,也开出了高价收购,让码头的经营者非常的高兴,对姜松一行更是好感连连,对人就大夸赞姜松手下的军队是仁义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