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隋唐当好汉-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姜松也没有亏待原码头所有者,也开出了高价收购,让码头的经营者非常的高兴,对姜松一行更是好感连连,对人就大夸赞姜松手下的军队是仁义之师。
    码头上有数百名从中原迁移过来的人,姜松在第一时间把这些人招集,对他们谈了下步的管理情况。本来在星岛上是受气的中原人,突然有了自己家乡的大军到来,现在要正式接管星岛,怎么会不兴奋。
    特别是当听到星岛上实行等级制子民时,更是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从谈话中知道,今后中原人的好日子来了。
    随后就很简单,李靖把大军分成几四支部队,每支部队都带上通译、文官从四个方向对星岛进行地毯式的搜索。只要胆敢反抗者当场斩杀,出手毫不留情。在高压手段下,星岛上的各小团体纷纷投靠。
    在此期间,大军所到之处都会张贴安民告示,把相关政策说明。同样随行的通译会进行政策宣传。星岛上原居留居民,听到是农业免税后更是兴奋无比。特别是普通居民最高兴。毕竟普通的居民在星岛上同样要交地租或税费,这一点是免不了的。现在姜松一行实行免税政策,当然大获民心,受到了星岛上极大多数普通百姓的认同。
    军队的行动和星岛上人口统计等工作不用妻松操心,有李靖和房玄龄、杜如晦等文官负责。姜松自己则让从西洋带回来的那些优秀工匠马上对星岛进行规划,重点的码头的规划。规划方面西洋罗马人是最优秀的,算是当世最优秀都不为过。
    跟随姜松远航的商家,护卫大部分被李靖调走,其他工匠、水手、船员被姜松组织起来修建码头。根据规划的方案即刻动手,整个星岛码头上是热火朝天。码头附近的一些建筑被彻底清除,按照规划的方案进行实施。
    随行的商家对于姜松调用人手没有反对,都是持欢迎的态度。毕竟这些商家都明白,要想继续紧跟姜松赚远洋贸易的钱,就得老实的听话,此时出点人手也是应该的,毕竟这里今后是补给的重要基地,商船会经常到来。
    码头、基础设施的修建是需要大量人手的,仅仅靠姜松随行的工匠和西洋招聘、购买的人手肯定不够。不过好在星岛上也有数千人,在姜松金钱的刺激下,全都纷纷跑来做工赚钱,这大的缓解了修建码头时的人手问题。
    “姜哥哥,咱们在星岛要呆多长时间?”
    既然要长期掌控星岛,当然要把星岛上的码头、设施、防御工事全都修建好。否则等姜松一行离开后,仅仅靠数百名士兵怎么掌控。再说了随着李靖大军在星岛上的深入,修建码头的人手会越来越充足,这一点姜松心里明白。况且,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对星岛上的人口登记、土地分配也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弄好。甚至还要选出村长之类的负责人,这些工作都非常的繁杂、具体,不是说一天二天就能搞定。
    “晓雅,估计需要呆上二十天左右。”
    星岛本来就非常的小,所以才叫星岛,其面积只有六百平方公里左右,对于李靖的大军来说,采取地毯式的搜索没有多大的问题,也不需要多少时间就能全部搞定。最繁杂的事务是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人口登记及土地分配事务,这才是最繁重的工作。
    随行商家的护卫、水手、船员听说星岛上实行免除农业税,岛上每人二十亩耕地,百亩林地后,心里都痒痒的,有很大一部分准备回到中原后,考虑把家人都迁移到星岛上来生活,这免税的诱惑力太大了。再加上姜松所制定的政策,全都是有利益中原民族,谁听了都会动心,甚至连商家的掌柜都有迁移的想法。
    老卡微笑道:“姜先生,你这一手真的太绝了,星岛在你的手中绝对会焕发活力。不用几年,星岛就会成为最富裕的地方。”
    “唉!臭姜松,你实施这些政策和朝廷相违背,你就不担心回到中原后受到朝廷、皇帝的制裁吗?”
    呵呵!
    “秀宁,星岛是无人岛屿,我没有实施什么政策,星岛只是海关总署的补给基地罢了。星岛上的治理都是百姓自发行为,和我有何关系?”
    “卑鄙!无耻!敢做不敢承认。”
    姜松傻,敢承认才怪。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只能悄悄的暗中进行,不能摆上台面。白痴才会满世界的宣传呢?
    随着李靖大军的渗透,修建码头的人手越来越充足,工程进度也越来越快。在修建码头的同时,码头附近的基础设施、商铺……仓库、住房、娱乐等也同时开始修建。这表面上看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不过好在姜松手上有大量的优秀工匠,加上随船商家手上的工匠,在人手上半点不显得紧缺,甚至是充足。
    十天时间,李靖大军把星岛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搜索了一翻,胆敢反抗的也受到的血腥的镇压。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杜淹、韦福嗣等人更是忙得半点休息时间都没。最轻闲的人只有一个,就是黄舍人,这丫的帮不上什么忙,整天背着手瞎逛。
    为了安慰黄舍人,姜松再次送了十万银子。这下黄舍人返回洛阳后,根本不会再胡说八道,更不会为难姜松。毕竟黄舍人跟随姜松也是赚到大把钱的。在姜松的建议下,黄舍人拿出了三万两银子采购了丝绸,到西洋的苏伊士城销售后,三万两白银立刻变成了六十多万,让黄舍人兴奋得好几天都没有过睡好觉。
    黄舍人心里也明白,要想继续赚钱,就得和姜松打成一片,紧紧跟着姜松,成为姜松的嫡系。这样的话今后会有大把的钱赚到手,加上二人的关系非常的好,姜松一直挺尊敬黄舍人的,因此黄舍人对姜松更是敬佩得五体投地,算是和姜松穿一条裤子了。
    

第280章 扩张之路
    星岛上的修建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岛上的各种基础设施更是一天一个样,码头的规模有原来的上百倍大。防御工事更是姜松重点关照的地方,强大的防御工事是守卫星岛最好的武器,毕竟姜松不可能在星岛上驻扎很多士兵,开始时最多就二百名,加上水手、船员不会超过三百人。这三百人就是负责星岛的安全保障,所以对于码头上的防御工事得搞得强大才行。
    李靖回来了,通过对星岛地毯式的搜索,经统计星岛上共有人口九千多人,远远起出姜松预先的想象。幸好李靖指挥的大军在作战中一直小心谨慎,没有出现什么过错,星岛上的人口绝大多数愿意接受隋帝国的管辖。只有极少部分顽抗分子不愿意,只好采取强硬措施,直接除名,让其在世上抹去。
    二十多天后,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杜淹、韦福嗣等人的政务事宜基本搞好,星岛上的所有人口全部登记完毕;村一级的组织也建立起来,土地、林地都分配到户。接下来就是定期的检查、维护和管理,不会更大的事务需要处理,毕竟就那么点人。
    星岛码头修建好后,各基础设施也随之完工。特别是当商铺完工后,随行的商人纷纷租用一些铺面。姜松看到后高兴得嘴都合不拢。商人的纷纷抢铺面,让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更是极其震撼。他们做梦都未想到,这远离中原的商铺居然会如此抢手。
    作为商人利益是第一位的,当看到星岛的地理位置后,加上姜松的大修土木。马上就明白星岛这地方很快会成为一个繁华的产品集散地。毕竟这里有很多的岛屿和陆地,有非常大的市场,只要认真经营,绝对会赚到钱。
    “老大,真的意想不到,咱们修建的商铺居然不够出租?”
    不要说杜如晦想不到,就是其他人也意想不到。就连商人自己都没有想到会如此火爆,怎么都看中这地方。看来是英雄所见略同,只有这个解释。
    韦福嗣摇头苦笑道:“老大,不会是你强租给商人们的吧?”
    汗颜!
    姜松行事从来不搞强买强卖的事,修建前姜松心中就有预感,觉得随行的商会感兴趣,只是没有想到会如此火爆。再说了,随行的商家都是非常有实力的大户,姜松敢轻易强迫吗?这不是姜松行事的作风。
    “你们都说啥?我有必要强迫吗?星岛地理位置特殊,咱们在这里修建码头、仓库、商铺,傻子都明白此地会很快繁华起来。商人的嗅觉极其灵敏,根本不用多说什么,他们的眼睛毒得狠。”
    房玄龄用手指着地图道:“你们看一下,这里是星岛,四周有那么多超级岛屿,离星岛都很近。具永年说那些岛屿上有大量的人口,大量的人口就意味着有大的市场需求。你们想一下,中原的丝绸、陶瓷、茶叶和其他产品送到这里来难道销售不出去吗?关键是这里离中原不算太远,比航行到西洋的危险性少了很多,虽然回报没有到西洋高,却应该不会太低。”
    虞世南道:“这事我知道,以前听家乡里的海商说,把咱们隋朝的丝绸、陶瓷、茶叶等产品运到这里的话,回报率应该在十倍左右。商人们都是人精,当然看得到商机。”
    李靖则道:“老弟,听商队的护卫们说,他们想把家人迁移到这里来定居。还有咱们手中的士兵也有这种想法,不知道老弟有何打算?”
    这事姜松听好多人议论,特别是随行的商家手下的护卫,很多听到星岛是免税后都很心动,都有迁移的想法。商家的掌柜的也是只有苦笑,毕竟这种事他们是管不了的,商家的护卫不是奴隶,无法管。
    “大哥,这事听说了,要来这里定居都欢迎,反正咱们有的是地盘。克明不是说了吗?如果这里安置不下的话,可考虑其他岛上安置,附近岛屿多的是,随便弄上几个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李靖听后点点头,当然明白是什么意思。
    “老弟,你准备让谁在这里主持工作,士兵由谁来率领?”
    “大哥,政务上目前暂时不用考虑,大家这段时间所做的很好了。今后只要按方案执行就好。等回到中原后,再考虑派人到这里来主持内政事务。咱们这些人都得返回洛阳城中去复命,不能留下来。军队就留下一条五牙战船,二百名作战士兵,水手、船员留下百名,这样应该能守住星岛,也能维持岛上的秩序。指挥官让林木留下来,你们觉得怎样?”
    林木是姜松家中的噬血护卫,对于姜松忠心耿耿,根本不会有二心,这一点姜松很放心。虽然从水师挑选出来的那些士兵也都有较高的忠诚度,基本都不会现回水师,都会留下来,不过姜松还是觉得自己人更稳妥点。
    “林木,不错!那小子挺精明强干,特别是军事素质极好,有他在主持军务不会有大的问题。还能让林木对留下来的士兵进行强化训练,把这波人真正训练成最牛的士兵。”
    “大哥,把我们所携带的箭只多留下一些,这里的补给很困难,武器装备要多留下。战船上的一些投石机、弩床更是要留下足够的量,这是他们防守时最需要的重型武器装备。”
    “老弟,这事你就别操心了,为兄早就安排好了。现码头上的防御工事中,那些投石车、弩床都是从战船上搬下来的。此时的码头凭借强大的防御工事,来上千名敌人入侵也别想占到便宜。”
    杜如晦手指着地图上的马来半岛摇头道:“如果咱们能把这地方拿下来的话,其实力会有质的提升。”
    虛世南道:“克明,为什么不是这里在呢?”
    姜松顺得虛世南的手指看了看,发现大书法家所指的地方是苏门答腊岛,那是大岛屿,直要是拿下来的话,基面积有数个琉球主岛大。
    李靖呵呵一笑道:“这二地方都不错,离星岛都很近。如果真的是拿到手的话,其疆域面积是非常巨大的。”
    房玄龄调侃道:“你们别做梦了,想要拿下那些地方,没有数万兵马行吗?想凭此时手中的千多名士兵,你们觉得可能吗?”
    呵呵!
    “大家不要急,这事随后咱们慢慢的研究,总有一天会成为现实的。等回到洛阳后再具体的研究,咱们先拿下的不是这二个地方,而是这里。”
    说到这里姜松手指落到了大小吕宋岛的上面。这里才是姜松首先要拿下来的地方。省得以后再有什么南海、西沙的争议,乘现在岛屿上没有多少人,直接征伐下来就成了。再说了,那些地方确实是资源丰富,是好地方。
    “啊!”
    李靖稍加思考后道:“老弟,你说的对,要拿就应该先是这里,这里离琉球岛很近,便于管理,能和琉球诸岛相呼应。”
    杜淹调侃道:“你们真的象玄龄说的是做白日梦。关键是朝廷、皇帝会同意吗?没有朝廷、皇帝的同意咱们那里来的实力,靠手上那一点点海关巡逻队能行吗?”
    海关巡逻队此时没有多少人,就二千名左右。按姜松的计划,如果顺利实施的话,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增加到五千名以上。如果真有五千名巡逻队士兵,只要加强训练,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好了!大家商量一下,咱们海关总署的补给基地是建立在吕宋岛上好呢?还是建立在尼浡岛上。这二个地方都不错,都具有很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咱们目前手中没有足够的力量驻扎二处,只能选择一处建立补给基地,名誉还是海关总署巡逻队的补给基地。”
    “吕宋岛!”
    “大小吕宋岛!”
    “这里!”
    姜松眼睛一看,全都指向吕宋岛,看来意见一致。姜松自己肯定是倾向于吕宋岛。姜松在吕宋岛上建立补给基地的目的就是先有一个立足点,为以后的征伐做准备。
    “老大,在吕宋岛上建立补给基地是肯定的,只是咱们用什么方法获得码头呢?”
    “克明,码头只能靠咱们自己修建,别想着再抢占的事。凭咱们目前手中的兵力还不可能从吕宋岛上的土著人手中硬抢过来。咱们只能是先采取租借的形式,等机会成熟时再展开大的军事行动。”
    李靖道:“如果是租借的话,在地址选择上要慎重考虑,必须找一个宽大更好,那样更方便今后行事。”
    “老大,咱们不会象修建星岛码头那样大兴土木吧!”
    “克明,吕宋岛上的补给基地不用太大,只要能驻守就好,没有必要大兴土木。到大兴土木的时候,还有一段时间,咱们不急,慢慢来运作。”
    “老大,琉球岛咱们需要补给基地吗?那里也是好地方,应该掌控在手中。”
    姜松苦笑,心里当然明白琉球岛是好地方。应该是班级球系列岛屿都是好地方。目前想占有琉球岛困难太大,搞不好会惹火烧身。
    “克明,琉球系列岛屿是隋朝的疆域,刚刚被除数刘芳将军拿下来,咱们不能在隋朝境内兴建补给基地。那样会让朝中的官员有话说,甚至是弹劾咱们呢?”
    

第281章 有点血腥味
    重要的原因是姜松不想把巡逻队的实力暴露在阳光下,如果是在琉球岛上建立补给基地,朝廷、皇帝马上就会清楚巡逻队的实力所在。那样的话,巡逻队马上就会被朝廷、皇帝收回手中。任何皇帝都不会允许管辖区内有不受控制的武装力量存在,这是皇帝最忌讳的事,也是朝朝廷、皇帝一直高度重视的事。
    姜松当然不会傻到暴露自己手中掌控的实力,表面上是报效朝廷、皇帝,其实真实的情况朝廷、皇帝都不清楚,只有姜松身边的有限几人知道,连杜淹和韦福嗣二人都不清楚。
    海上巡逻队是姜松准备用来暗中对吕宋岛及其他海外岛屿征伐用的,基本不会在中原的辖区内作战。是姜松对外征战的最要力量,也算是为自己留下一点后手。
    星岛上的事宜安排妥当后,姜松一行随即再次启航。这次少了一条五牙战船,剩下的二条五牙战船分别放在前后二个位置上护卫商船的航行。
    此时的商队在安全上不用太担心,商家的随行护卫经过一年多的远航和锻炼,其能力有了大的提升,就算是海上遇到海盗应该有抵抗的能力。这一点从在星岛上的行动就能看出来。
    航行一个月后,最前面的李靖用旗语传来话说碰到一个无人的大岛屿,可以做为海关巡逻队的补给基地。姜松听后有点迷惑不解,不是说好了在吕宋岛上租借地方吗?怎么想起来占领无人岛屿呢?
    姜松立刻打开地图,拿来六分仪察看目前所处的地理位置,研究一翻后姜松得出结论是中沙附近靠吕宋岛一侧。姜松只知道吕宋岛附近有数千岛屿,至于是些什么岛根本就无法明白,也无法判断,毕竟岛屿太多,谁也不可能全搞明白。
    等到姜松赶到前面时,见李靖等人早就上岸察看起来了。姜松上岸后,对四周观察一翻,地理位置挺好,是个非常不错的天然码头,只需要简单人整修一翻就能使用。
    “老弟,这地方非常的好,咱们把巡逻队的补给基地设在此地不错。”
    “大哥,这一带无人岛屿非常的多,如果岛上真的啥人都没有的话,咱们士兵的日常补给挺麻烦的,关键是这岛上是否有淡水。这一带的岛屿很多都没有淡水,要派士兵深入里面查检一下。”
    “老弟,放心吧!我们刚航行到这里的时候,岸上能看到人影,估计是见到咱们到来后吓跑了,我这就派士兵对岛上进行搜索。”
    姜松点点头,见岛上一望无际,不知道有多大。不过看到满山遍野的热带丛林,姜松感觉这岛应该有人居住,只是不知道有多少。
    只是片刻时间,士兵返回来报告,岛上淡水非常的丰富,各种林树密不透风。岛上有人居住,只是目前不能确实具体的数字。
    姜松和李靖简单的交流后,李靖立刻带着士兵对岛上进行详细的搜索。既然有人住,淡水还丰富,那就把巡逻队的补给基地设在这里也不错。反正此时南洋一带很多岛屿都是无人岛,岛上生活的人很少,更没有什么国家的概念,也不是其他国家的疆域,算是无人岛。
    姜松想的没错,此时的南洋一带很多岛屿都是属于无人岛。真正有国家或部落组织的岛屿都是属于超大型一类,象这样的岛屿太多,根本没有谁会在意。那些大型岛屿上的势力也懒得管其他小岛上的情况,更不会考虑抢占,毕竟附近太多的岛,想要的话有大把呢?
    二个时辰后李靖返回来呵呵一笑道:“老弟,这岛的面积比星岛还要大,我跑到高处察看一下,根本找不到边缘。如果要全盘接收的话有点困难,岛上丛林密布,行走都困难。我只能对岛上的情况做简单的侦察,详细的没法进行。”
    接下来,姜松把身边的人全都集中起来研究,经过一翻辩论,最终还是决定把这里修建成巡逻队的补给基地。反正这里离中原一带远了好多,有什么事也容易联系。
    “大家既然都同意,那就把这岛当成咱们巡逻队的补给基地来修建,只是得为该岛取个名字。”
    房玄龄微笑道:“你们大家注意没有,咱们停泊的地方是个天然的码头,形状象一个月牙。从牙口进来后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挺大的。不如就叫月牙岛如何?”
    房玄龄的话引起大家的注意,纷纷对地理位置进行细细的察看,确实如房玄龄所言。这地方的地理很好,只要在月牙口部建立起强大的防御工事,就能阻挡住一切想进入码头的船只。
    把这个天然的码头修建后,只要驻扎上部分士兵,就能确保码头的安全,真的是个好地方。李靖的眼光真的牛,能一眼就看明白其中的关键。姜松要不是大家提醒的话,没有不会往这方面考虑呢?
    “好!”
    “就叫月牙岛。”
    “月牙岛?好!”
    “既然大家都觉得这名字不错,那咱们就正式命名此岛为月牙岛。咱们在此地停留几天,把这里的码头、防御工事、基础设施修建完成后再航行不迟。”
    李靖道:“老弟,既然决定这里是巡逻队的补给基地,那咱们对岛上的搜索还是要进行的。如果不详细的侦察,不把情况弄明白的话,万一有什么意外发生,那时候咱们都不在,岛上会出大麻烦的。”
    “大哥,那你就安排吧!码头修建之类的事你不用管。”
    正当姜松、李靖、房玄龄等人商量研究月牙岛上事务时,士兵撞进来报告道:“姜大人、李将军,我们发现一条通往岛中心的一条小路,此时我们正在深入侦察,让我返回来通报。”
    李靖听后仅仅思考了片刻,马上下令调五名士兵全付武装紧随侦察小队深入岛中心。在刘宏基的强烈要求下,这次的作战由刘宏基率领士兵前往作战。李靖没意见,姜松更不会有意见,这下让刘宏基兴奋不已。让旁边的五二牛、程咬金二人羡慕得要死。
    “刘公子,作战中遇到抵抗时一定要下狠手,别心慈手软,那样的话会出大问题。”
    “老大,你们放心吧!”
    在月牙岛上修建码头、防御工事、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人手,只是姜松无法找到。最后还是依靠随行的商队手中的人力资源,随行商家的护卫成了做苦力的主力军,在数百名工匠的带领下干活。
    半天后,刘宏基派传令兵回来报告说遇到强烈抵抗,需要增后人。这下不仅是李靖惊讶,姜松也感觉太不可思忖。这原始的岛屿上居然会遇到强烈抵抗,这说出去都无人相信。
    随后姜松寻问了一下传令兵,得知刘宏基率领的部队遇到了数千人的部落正在顽强抵抗。部落的人虽然很多,手里的兵器却仅仅是些木棒、锄头之类的东西,真正的刀剑之类的很少。
    姜松听后暴怒道:“你们手里的刀枪是烧火棍吗?”
    传令兵不敢啃气。姜松也感觉自己失态,对一名小兵发什么火。问题的关键还是出在刘宏基身上,这小子首次带兵作战,没有经验,估计见到对方人多势众就慌了神,忘记自己手中的士兵都是强悍无比的精锐之师。
    “老弟,我带兵马赶去增援好了。”
    姜松想了想后道:“大哥,我随你去。看来这里的部落有点扎手,咱们得下狠手,威慑一下才行。”
    姜松跟随李靖,带着数百名士兵急行军,二个时辰后终于赶到前线。姜松看到情况不是很糟糕,此时的刘宏基正指挥士兵进行攻击呢?怎么看不出有不力的现象,战斗虽然有点阻挡,却并没有什么强硬的抵抗,士兵的攻击算是顺利。
    “大哥,这怎么回事?”
    “老弟,你问我也不清楚,估计是刘宏基那小子经过短暂的慌乱后调整过来了。咱们手上的士兵都是精锐之师,就算是碰上十倍以上的敌人也不会惊慌失措。看来问题真的出现在刘宏基的身上。”
    姜松点点头,知道首次带兵都有个过程,都会忐忑不安,这很正常,别期待太高。姜松自己第一见血时同样吓得六神无主,经历过几次实战后才慢慢的适应过来。
    再看一下正在抵抗中的对方,都是些什么人,那里是什么兵,充其量就是一群身体强壮的农夫。手里的箭更是让姜松惊讶,全都是木质、竹质的稍,不是什么铁质箭头。手中的弓更是五花八门,基本都是自制的土弓。
    “让通译大声喊话,投降不杀!否则全部歼灭。”
    传令兵听到后立刻让几名随军通译用当地的土话大声叫喊起来。喊话的很有效果,加上姜松手下士兵的强大火力,一些敌人开始丢下手中的木棒、锄头和弓箭,听从指令在一旁蹲下等候处置。
    士兵们没有对投降的敌人下手,直接向前挺进,途中只要遇上胆敢抵抗的马上用手中的弓箭侍候或马刀砍杀,不会给任何活命的机会,谁让你要抵抗,这就是下场。
    很快战斗结束,俘虏、投降的有差不多五百多人,其他大部分都逃进了丛林。不过好在部落的首领被俘虏,甚至全家都逮到了。
    逮到部落首领就好办,只要将其镇压后,这地方的普通人根本就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通过一翻的寻问,姜松有点傻眼,这里基本算是奴隶制。部落的首领叫巴渣,是从吕宋岛上迁移过来的原当地土著族。
    

第282章 再占一个岛
    巴渣的祖先由于逃避部落首领的欺压,带着一家人逃到了这无名岛屿上,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在这里算是真正的老大。数百年只要是有上岛的人基本不是被巴渣的先人给斩杀,就是被俘虏,最后沦落为奴隶。
    数十年后,巴渣的先祖俘虏到的人越来越多,手中拥有的奴隶也越来越多,就这样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现在岛上已经发展到差不多有近万名奴隶的大部落,这样的规模算是很大的,不是一般的人能碰。就算是上来数百名,在地理地貌不熟悉的情况下,很容易吃亏,这一点就象刘宏基的情况,会受到突然袭击。
    姜松了解完情况后,下令让士兵对巴渣家族的所有成员进行搜索,一定要逮捕回来。要想彻底掌控月牙岛,现在巴渣家族的成员非常关键,只要控制住了巴渣家族所有的人,岛上的奴隶容易安置,无外乎就是打土豪分田地。
    奴隶们听了姜松手下宣传人员的介绍,知道姜松手下的大军是来解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仁义之师,心里非常的兴奋。毕竟原来这些人都不是奴隶,是俘虏后才成为奴隶,没有人天生喜欢当奴隶,除非是脑残或进水。
    奴隶们随后听到免除农业税,每人还能分到二十亩土地、百亩林地后,整个部落里的奴隶们沸腾了。那是一种开心的笑,是一种激动人心的笑容。此时的奴隶们对姜松一行更是敬为天人。
    当听说要逮捕巴渣家族的成叫后,不少奴隶纷纷主动带路寻找隐藏之地。毕竟这些奴隶对此地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更熟悉,甚至是比巴渣本人还熟悉。
    通过几天的紧张追逮,在奴隶们的密切配合下,巴渣家族的所有成员三百多人全部逮捕归案。岛上所有奴隶都得到了解放,经过统计,共有奴隶八千多人。其中还不包括在战斗中被斩杀近二千名奴隶,这一统计的结果让姜松惊世骇俗,根本没有想到岛上会有如此强大的部落。
    上万名奴隶的大部落,如果是武器装备好,指挥得当的话,姜松要想拿下的话,真的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不可能轻松拿下来。这下姜松明白刘宏基为什么会惊慌失措了,估计是看到成千上万的敌人涌来,一下子吓傻了。
    “老大,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咱们解救了六十二名中原人。”
    “啊!”
    “克明,你说这些奴隶中有六十二名是中原人?”
    “老大,是真的,这六十二名中原人都是从岭南一带过来的,原本是想到岛上来看一下是否可以生存,谁知一岛上就被巴渣的人俘虏了。不过这六十二名中原人不是一起被俘虏的,是好几批上岛的中原人,有的在这里都生活好几代人,不过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原人,还会说中原话。”
    姜松点点头,知道古代岭南一带的中原人不时会出海到南洋一带生活,有的是海商,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