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容易形成大权独揽的状况。玄宗皇帝身边的杨国忠,也是这样的一个例子。除非陛下娶了舍妹,就弃用微臣。否则,微臣自己也没有把握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这不是谁的意念就可以控制的,而是历来时局如此。”
墨衣眉头微拧,有些不快的说道:“武元衡,你这是在威胁陛下和我们了?好好的一门亲事,你干嘛牵扯到那么多的事情?陛下既不是高宗也不是玄宗,你武元衡也不是长孙无忌和杨国忠。你们这些读书人,书读得太多了反而变得畏首畏尾。仿佛这天下大事,都要你武元衡一个人盘算得清楚明白才善罢甘休。你终究累不累呢?我怎么觉得,你有那么一点自私呢?”
武元衡拜了一拜,说道:“为了陛下身边的清静和朝廷今后的安稳,以及武氏一族今后百年的存亡,微臣不惜自私的牺牲舍妹。就如淑妃娘娘所说,微臣的确是自私的。”
这下连吴月琳都有些生气了:“武元衡,你也太过份了一点。你妹妹聪明可人善良纯真,他究竟做错了什么,你怎么能这样对她?如果她只是寻常女子,我们倒也还罢了。可她对皇帝陛下情根深种非他不嫁,你莫非就真的愿意让你的宝贝妹子,孤苦一生吗?你这个当哥哥的,当真是迂腐得可以。”
武元衡无言以对,只得拜倒下来,一声不吭。
正要冷场的时候,旁边传来一个清脆细小的声音:“贵妃,淑妃二位娘娘,你们别再骂我哥哥了。”
武琦云一身素衣淡妆的走了出来,语音平静的说道:“是我自己,不愿意嫁给陛下的。”
“什么?”众人一起惊呼。
武琦云碎步走到二位皇妃面前拜倒,细声说道:“的确是我自己,不愿意嫁给皇帝陛下。你们不要再为难我哥哥了。他已经够可怜的了。”
墨衣眉头皱起,不悦的说道:“你这傻妹子,这是说的什么胡话?我们可都是在帮你促成这段良缘,你怎么反过来自己要放弃呢?”
第三卷 九鼎
第344章 淮西乱
武琦云抬起头来,表情有些凄婉,摇了摇头说道:“算了。有些东西不得到,也许比得到了更美好。我宁愿将思念和爱慕在心里藏一辈子,也不要给陛下和大唐带来不快。哥哥不是自私,他是比我们都更加的冷静和睿智。他其实最疼我了,从小都是。他从来都是宁愿自己受累受饿,也一定要把我照顾好,从来没有想过要伤害我。所以不管他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都会照着他说的去做。这世上,我也只有哥哥这一个亲人了,他也一直都是我最尊敬的人。他说的话,我听。”
武元衡愕然的看着自己的妹妹,突然感觉心中如同刀绞一般的疼,喃喃的道:“云儿……”
“我说你们这是……有必要这样吗?!”墨衣真是又急又怒了,“多好的一门亲事呀!皇帝和武元衡,本来就是亲如兄弟。现在你嫁给皇帝,不是亲上加亲么?什么外戚干政,什么武氏的女人不能再嫁入皇族,在我看来全是一些碌碌庸俗之辈的杞人忧天!大好的江南巍巍的王朝,兴衰胜负自有凭,岂是一个女人所能左右的?武琦云,现在的你,不是我所熟悉的你。当初在西川时你曾亲口说过,像陛下那样的英主,才不会担心什么女流干政、红颜祸水这种事情。大凡喜欢将这种论调挂在口边的人,都是喜欢推诿责任的软弱无能之辈。当时的你,多么的聪颖英气,真是让我佩服。可你看看如今的你?你不就是一个要苦苦追寻自己幸福的小女子吗?女人要和她爱的男人到一起,就非得要牵扯到那许多的政治和时局吗?也许是我出身蛮邦不懂得你们中原人那么复杂的心理。在我看来,爱一个人,就和他在一起。就是这样简单。这是最基本地人性和天性。天下千千万万人,有几个人真正遇到了一生所爱?武元衡,你这个残忍的懦夫。你为了莫须有的担忧,就这样忍心毁灭妹妹的幸福和人生…………站在女人的立场上,我还真是有些看不起你了!”
武琦云顿时泪流满面,不停的磕起头来:“淑妃娘娘,你就别说了、别再说了!我不嫁,………不嫁!”说完,她突然站起身来就朝外跑去。嘤嘤的哭声。勾动了所有人地心弦。
吴月琳也是叹息的摇头:“可怜的云儿,太无辜了……”
一向冷静潇洒的武元衡,这时候居然也是呆若木鸡,惶然不知所措。还从来没有人这样当着面骂他,骂他是个残忍的懦夫这几个字。就如同一道道鞭怠,打在了他地心头。
“难道……我真的是错了吗?”武元衡恍然如痴,自言自语。“错了。错得很厉害。”吴月琳接口说道,“伯苍,你是知道的。我从不骂人。也不损人。但是这一次,我却非常同意淑妃娘娘骂你。只可惜我没有她那个口才,不然肯定和她一起骂了。云儿实在是太无辜了。如果她是在陛下登基之后才开始仰幕陛下。我们反倒不会这样坚持。当初他认识陛下时,陛下可是落魄得紧。从那时候起,几年的时间了,她一直对陛下情有独钟不离不弃。患难之情犹可贵啊!武元衡,你只顾念着你和皇帝之间的交情,只顾念着江山社稷,什么时候也顾念一下武琦云这个可怜女子地人生呢?这一切,本来是不矛盾的。陛下是英主。是圣君。你所担扰的事情,不会发生在他地身边。更何况,这一切都已经说破了,就会被杜绝,更不会发生了。你是一个学富五车才识渊博的人。淡古论今说起大道理,我们是肯定说不过你的。但我们是女人。就明白女人的心性。如果不能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就算给她金山银山,她也是不会开心的。武元衡,你不要再固执了。”
墨衣只是点了点头,表示认可。狂风骤雨之后,温言细语或许更能发挥功效了。她们二人之间,还是很有默契的。武元衡微微的摇了摇头,低下头来闭上了眼睛,喃喃地说道:“看来……我的确是错了。我对不起云儿。”
“其实,你也对不起皇帝。”墨衣说道,“你的这些担忧,就是出自于对皇帝的不信任。你怕他心里有顾忌,怕他将来真的让那些不愉快地事情发生。你这是对他的心胸和能力地怀疑,知道吗?你不应该这样的,武元衡。虽然你有你善良的出发点,可是你更应该充分的相信陛下。他的英明和智慧,会让你的担心变成多余的。”
武元衡恍然一怔,浑身都震动了一下。他突然抬起头来看向墨衣,痴了一样的说道:“对呀!听淑妃娘娘这席话,真是让微臣茅塞顿开!我为什么要把当今陛下,和古往皇帝相提并论呢?我真愚昧、愚昧啊!”
“这么说,你是答应啦?”吴月琳欢喜的问道。
武元衡长吸了一口气拜倒下来:“圣恩降临,微臣还有何话讲?承蒙二位娘娘不弃,微臣愿意将舍妹嫁入宫门,伺候陛下!”
“太好了!”墨衣的脸上顿时如同绽开了霞云,满面红光开心的说道,“武元衡,你总算是开窍了!不过,你要是先不把你妹妹给追回来,到时候皇帝找你要人,你交谁呀?”
“哦?哦!”武元衡顿时哈哈大笑站起身来,“二位娘娘请恕罪,微臣马上去将舍妹找回家来!”
“快去、快去!”墨衣连连挥手,喜不自胜。
武元衡快步离去,二女同时吁了一口气。吴月琳笑道:“姐姐,还是你厉害。端的是巧舌如簧呀,连武元衡这样的大才子都说不过你。这下可好,云儿妹妹终于可以我们在一起了。”
墨衣嘿嘿的笑了一笑,轻声说道:“对付武元衡这样的谦谦君子嘛,你可别跟他说大道理,那肯定是说不过的。专用人情世故这一人性的弱点来对付他,那准成。多好的一门婚事呀,有必要扯到那么多的世俗政见吗?做女人就简单一点地好。我们才不会干政争权呢,朝廷里的事情想想都头大,多累。偶尔争一争枕头,那才是我们的正事。”
“嘻嘻!”两个女子,都低声的笑了起来。
这个时候,皇宫里的李世民,自然不知道在武元衡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眼见到了黄昏。两个妃子却都还没有回宫,不免有些无聊,于是重回武德殿。
就在殿门边,正遇到快步而来的李晟。
“陛下,大事!”李晟神色严峻。手中拿着一份边关急报。
李世民眉头一皱,扬起手来:“进殿说话。”
进了武德殿御书房,李晟将边关急报递给皇帝,说道:“陛下。淮西那边,终于发生大事了。李希烈在汴州一败后。退回蔡州向朝廷称臣。他内部的两派人马,终于开始了明目张胆地内斗。亲皇派大将陈仙奇,毒杀了李希烈。控制了大部分的淮西兵力。”
“李希烈死了?!”李世民愕然一惊,急忙展开了急报来看。那是汴州刺史伊慎送来的快报,说是潜在淮西的细作送出的消息。
“消息准确吗?”李世民有点难以置信。
“千真万确。”李晟十分肯定地说道,“李希烈,当真是死了。淮西大乱,大将陈仙奇毒杀了李希烈,准备率众向朝廷称降。陈仙奇一直是淮西军阀中的亲皇派,历来还是想向朝廷靠拢。只不过。由于主帅李希烈的缘故,他也一直无能为力。现在李希烈死了,淮西要重归大唐治下,看来指日可待啊!”
李世民剑眉紧锁的看了李晟几眼,缓缓的摇了摇头:“在朕看来。恐怕不会这么容易。李希烈固然是魁首,可是淮西内部。就人人想投靠朝廷了吗?淮西是一块富庶之地,守着这一场好地方自立王国逍遥自在,那是人人羡慕地事情。陈仙奇虽然杀了李希烈,可是谁也不敢保证他能不能全盘镇住淮西。群龙无首,看来淮西要乱起来了。”
李晟正当兴头被泼了一盆凉水,倒也马上冷静了下来。他思索了片刻,点了点头说道:“陛下的担忧,很有道理。历来,淮西除了匪帅李希烈,内部就分为两派。一派是以陈仙奇为首的亲皇派,另一派,则是以大将吴少诚为首地顽固派。吴少诚跟随李希烈多年,一直统领大军冲锋陷阵。微臣与他交过几次手,这人用兵倒没有什么特别出色之处。但为人贪婪奸险,极善使诈。李希烈一死,他吴少诚自然也是不肯屈居于人下的,估计也不会心甘情愿的任由陈仙奇摆布。正如陛下所言,淮西要大乱了。陛下,这可是朝廷收复淮西的大好时机!我们是不是点兵派将,一股作气杀过去削平淮西以除后患呢?”
李世民心头微微一震,并没有马上表态。他手拿边关急报,站起身来缓缓的踱起了步子。半晌以后,他才干脆利落的吐出了一个字:“不。”
李晟自然是不解:“为什么?”
“理由很简单。”李世民说道,“陈仙奇,对朕和这个新朝廷并不了解,他虽然是亲皇派,可毕竟也是人,也是怕死和想着前途的。他的心态,也许并不是太坚定,随时可能变卦。假如我们现在对淮西用兵,陈仙奇就会马上和吴少诚联合对抗,先保住淮西就至少有了和朝廷叫板、向朕提条件地资本。相反,假如朕这时候按兵不动,只是对陈仙奇表示恩荣,那么,就能让他看清朕的态度,坚定陈仙奇的立场。淮西的内部,不会平静的。但是朝廷却不能插手。只要我们一插手,他们内部又会马上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这是毫无疑问地。朕要做的,就是坐山观虎斗。让他陈仙奇和吴少诚,自己关起门来先分个高低再说。朕又何苦这时候大举兴兵去跟他们拼命呢,这岂不是吃力不讨好?再说了。现在正是偃武修文地重要时候,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言战。”
“原来如此!还是陛下英明!”李晟恍然大悟,连连拜伏。
李世民笑了一笑,说道:“不管怎么说,李希烈死了,就是个好消息。只是可惜,便宜了这个小人,就这么死。让中书省拟旨,朕要封陈仙奇为淮西节度使、越国公。让他把李希烈的人头送来,传首京师。”
“微臣马上去办。”李晟拱手领诺。
李世民坐了下来,和颜悦色如拉家常的说道:“良器,李到长安了吗?他母亲的病又如何了?”
“回陛下,犬子还没有到,估计还要两三天。高固将军估计才到泾原不久,交接军务要点时间。”李晟说道,“说来也怪。拙荆听说犬子要回家后,病就好了一大半。现在已经没有大碍了。”
“没事就好。”李世民笑容可掬的说道,“李是我大唐这年轻一代中,最出色的将帅,朕非常的看好他。再过几天等他到了长安以后,朕要把他叫进皇宫来,为他接风洗尘。等他回京以后,兵制改革也要进行得有眉目了。朕打算让他在朕身边当年御林军大将军,你看怎么样?”
李晟自然是欢喜,拱手拜道:“微臣多谢陛下圣恩!只是犬子年幼,恐难堪其职。”
“这可就太谦虚了。”李世民笑道:“李今年都还只有十六岁吧?就已经带兵打仗二三年了,而且独挡一面这么长时间,难能可贵。这小子是块好材料,将来要当顶梁大柱的。还有你那徒儿房慈,和新近一起拜入你师门的徐战,都不错。良器,你可要悉心教导,别让朕失望啊!”
第三卷 九鼎
第345章 大唐王师(一)
当天晚上,两仪殿里可就热闹了。
墨衣和吴月琳,将武元衡同意嫁妹的事情,告知了皇帝。两个女子就像燕雀一样的围在皇帝身边叽叽喳喳个不停,全没了白天时的那种雍荣和端庄。
李世民听她们七嘴八舌的把事情经过说完,呵呵的笑道:“朕真是搞不懂你们。眼看着就要多两个人来跟你们争宠抢枕头了,你们却还这么开心?”
墨衣笑道:“你都当了皇帝了。当皇帝的人,注定了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这是迟早的事情。与其让其他的女人进来,还不如将我们的好姐妹拉进来呢!”
“就是。”一向不苟言辞的吴月琳也笑道,“当年我们在西川时,就情同姐妹了。现在眼看着就能天天在一起,岂不快活?说起来,我还真是想念苏菲儿呢!她去了徐州这么久了,一点消息也没有,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说起苏菲儿,李世民也一下就想到了这个小姑娘。他说道:“朕派了四大侍卫送她去徐州,已经回来报了信了,一路平安没有什么事情。只是,苏菲儿生性极孝,非要在家守孝三年。你想念她,到时候朕派人去把她接来就是了。朕也有些想念她呀,至从她走后,身边就没有哪个侍婢称了朕的心意。”
墨衣笑嘻嘻的说道:“你现在都是皇帝了,一道圣旨下去,那徐州还不马上派人车马伺候的把苏菲儿送来?要不陛下把她也纳入后宫吧,多好的一个小姑娘呀!当个才人、美人什么的,可是一点也不过分。”
李世民微微怔了一怔,说道:“苏菲儿的事情,朕是要尊重她自己的意愿,不能强求。纳人进后宫,可不是看准了谁就能纳的。大唐皇室的规矩。很严。这种事情,以事不可随便提及。”
“噢……”墨衣碰了个钉子,暗自吐了一下舌头不再多话了。
“月琳,你表妹那边,没有问题吧?”李世民岔开道题问道。
“没有呢!”吴月琳乐不可吱地说道,“舅舅和舅母听说皇帝要纳表妹秋月为妃,高兴得不得了。秋月自己也是很乐意进宫侍奉陛下呢。到时候。只等陛下派朝廷官员上门礼聘,就一切可成了。”
“嗯……既然武元衡那边也没问题了。朕就派礼部尚书韦执宜,代朕上门下聘。”李世民吁了一口气,说道,“筹备婚礼的事情。务必从简,不要铺张浪费。你们这一回……怎么说呢,也算是立下了功劳吧。注意,朕所指的功劳,可不是你们往朕身边塞进了两个女人。而是帮朕解决了孔巢父等人的围攻。说吧,要什么赏赐。”
墨衣和吴月琳都吃吃的笑了起来,纷纷说道:“金银珠宝皇宫里已经够多了。我们都不稀罕;高官厚禄对我们更是没有意义…………陛下要赏赐我们,就多陪陪我们吧!”
“好啊!”李世民哈哈大笑起来,“朕就我花点时间来陪你们。让你们替朕多生几个皇
一场闹剧似的纳妃风波,终于就此尘埃落定。结果,是孔巢父完败给了墨衣领衔的后宫军团,皇帝还收获了两个美人进入后宫。这怎么算起来,可都是皇帝赚了。所以,李世民很是有点开心。当晚。三人同眠,其乐融融。
几天以后,李回到了长安。李世民得知消息以后,当真将他请进了皇宫,在望仙台设宴招待这个少年将军。李地同门师兄弟房慈和徐战。自然也是一起出席了。另外,李世民将薛平也叫到了一起。这四个年轻人。就是李世民现在着重赔养的将才。今后的几十年里,大唐的军队中,肯定会留下许多他们骁勇飘洒的身姿。
“李,这一年多没见,你更加壮实了。”李世民笑道,“十六岁,已经是成人了。娶亲没有?”
众人一起哈哈大笑,李脸都红了,呐呐地道:“回陛下……还、还没有李世民对一旁李晟笑道:“李晟,你这儿子都这么大了,你这当爹的也不给他相门亲事,成何体统?”
李晟笑答道:“陛下明鉴。犬子是在军中大长大的,这几年来几乎就没有离开过军中。这军队里连马也是公的多,哪里可见女子?现今回了长安,微臣就让他凭着自己的本事去物色自己钟意地女子了。”
李世民哈哈的笑了起来:“李,那你可要多加努力了。眼看着就要当大将军的人,却连家都没有成,说出去不怕人笑话吗?”
“大将军?!”众人一起发出一声惊咦。
李世民倒也不否认,肯定地说道:“是啊,大将军。朕,打算任命李为左羽林卫大将
“左羽林卫?”李晟轻咦了一声,心中暗道:那不就是个虚职了?羽林卫现在,根本就不存在了……
李世民何尝不知道李晟在想什么,他笑了一笑说道:“良器,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样。这些军国大事,不宜在酒宴上商谈。咱们明白再详叙吧!”
“微臣明白。”李晟拱手拜了一拜,心中暗道:难道皇帝有意重组军队建制、重修番号?
得知李要被任命为大将军了,在座的众人心中都不免惊愕:李年仅十六岁,就被任命为三品衔的大将军,这可真是古今罕有!当今圣上,还真是胆魄过人,敢于用人!
“房慈,徐战。”李世民对他们说道,“你们和李,都是同门师兄弟。大师兄要当大将军了,你们也要多加努力才是。他日李当大将军,你们就在他手下当个将军,也要磨练磨练。这当将军,不是凭着武力血勇就可以办到的,这其中要学的东西,可是很多很多。你们今后,可要用心着点。”
“是!”房慈和徐战欢喜领命。回到座位上。三个小子的手都握到了一起,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酒宴散后,李世民将李晟单独留了下来,进了武德殿御书房。
“良器,有一件事情在朕的心中已经酝酿很久了。”李世民说道,“朕也知道,你心中有一些疑问。不要着急。朕给你看一件东西。看完后,你就明白一切了。”
“是什么?”李晟看着皇帝拿出地一个盖着黄布的托盘,好奇心大起。
李世民笑了一笑,揭开托盘上的黄布。一排金黄澄亮地鱼型兵符,跃入眼帘。
“兵符?!”带兵一生的李晟。自然认得这是什么东西。
“不错,兵符。”李世民微笑道,“一骑六率八卫地新兵符。”一骑六率八卫?这……”李晟愕然不解。
李世民呵呵的笑了一笑,说道:“兵制改革,绝对不是裁去老弱病残这么简单。大唐朝廷现在能够掌控地近五十万大军。朕打算将它们重新规划编制,冠以新的番号。那就是朕说的一骑六率八卫。”
“微臣愿闻其详!”李晟急忙追问。
李世民不急不徐地说道:“这一骑,就是朕从西川带来的飞龙骑。早些年的时候。大唐不是有万骑吗?专司保卫皇宫的。飞龙骑现在的作用,就跟当年地万骑很相似。只不过,飞龙骑明显比万骑的战斗力要彪悍得多。可以毫不讳言的说,飞龙骑就是眼下大唐的第一战力。所以,朕的飞龙骑,不仅仅是负责保卫皇城地御林军,必要的时候,随时可以投入到野战。冲锋厮杀在战场的最前。从今往后,飞龙骑还要不断地完善和壮大。兵丁的来源,就是其他军队中的精英和翘楚。这样一来,也可以在大唐的军队里竖立榜样。它将成为士兵最强实力的向征,和荣誉的殿堂。”
李晟略有点激动的点头:“好。微臣以为,这样做很有好处。这样一来。很一个当兵的人都有了奋斗地目标。到时候,他们都会为加入飞龙骑为荣!那么,这六率八卫,又从何说起?”
“六率,就是原有的东宫六率。”李世民说道,“虽然朕现在还没有册立储君,但六率也是有必要及早组建的。他们将不参预野战,是纯粹的御林军,专门负责保卫太子和皇宫。每一率的人数不会太多,总计大约二千人左右。这些兵马,到时就是皇太子地私家卫队。”
李晟点了点头:“这个,的确是有必要。不管是礼仪还是戍卫,东宫六率都不能废。这么多年来,大唐地府兵制完全被破坏,十二卫已经形同虚设,但六率还是很好的保留了下来。”
李世民接着说道:“这八卫嘛,说起来就复杂一些了。现在大唐仍是佣兵制,不能像当初府兵制时那样,明确的划分出十二卫来。朕针对这个现状,将大唐现今的绝大多数兵马,划分成了八卫。分别是:左右神策卫、左右羽林卫、左右金吾卫,以及左右龙骧卫。羽林卫与金吾卫,这个想必不用朕多作解释。羽林卫是皇城御林军,现在更兼并了以前左右监门卫的职责,守卫皇城和帝都的大门。左右金吾卫,按传统来说就是皇家仪仗队。个个要光鲜漂亮,马匹也尽选皇城禁苑里的上等良驹,专门用在朝廷的重大礼仪和节庆之时。除此之外,左右金吾卫,也是属于朕的私人贴身卫队,就从飞龙骑里面挑选人手。不用太多,各设五百、总数一千人就行,关键是要忠心能干,这有点包含了当年的千牛卫的职责在里面。而左右羽林卫,则是拱卫皇城的重要力量。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离开皇城参加野战的,这是他与飞龙骑最大的区别所在。这四支部队,朕都打算从飞龙骑里挑人手。飞龙骑在裁军之后还有二万五千人。朕打算抽调出五千人来,组成左右羽林卫和左右金吾卫。你看怎么样?”
“这些,应该是可行的。飞龙骑本来就是陛下的嫡系部队,对陛下最为忠心。让他们来拱卫皇城,万无一失。”李晟说道,“可是,这神策卫与龙骧卫,又是何意?”
“神策卫,就是眼下这长安城之外,我大唐朝廷所能掌握的所有野战兵马的一个统称。”李世民说道,“在佣兵制下,是不可能用府兵的形式,规范所有部队的蕃号的。因此,朕就给大唐天下的所有野战军,取了这样一个相同的名号。左右神策卫,各置一名大将军。而这两名大将军,必然就是皇帝最为亲信、在大唐拥有无上军威的一代名将。当前,朕的身边敢当这两卫大将军的人,除了你和马燧,再无他人。而且,我大唐现在的大部分兵马,都集中在关内、西北和河北三个地方。李晟,你在西北一带声威卓著,马燧在河北也是大名鼎鼎。让你们二人来担任左右神策卫的大将军,相信任何人都不会有疑义。”
“可是……”李晟疑惑道,“我们二人,现在实际都在朝廷为官,对军队并没有实际的掌控权。”
“会有的。而且,左右神策卫的大将军,一般都只在朝廷里为官,在幕后主持大局,没必要亲历战场去厮杀。”李世民说道,“具体说来,朕是这样设计的。以长安为轴,长安以西的军队,都隶属左神策卫;往东而去,则是右神策卫。具体到了地方,再设立行军道大总管和都督,分阶公层实际掌握兵权,与地方刺史和朝廷派出的钦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而那些地方的总管都督们,都是必须要听命于你和马燧的调动的。也就是说,朕将天下兵马的指挥权,都交给了你和马燧。”
第三卷 九鼎
第346章 大唐王师(二)
听完皇帝这番话,李晟算是幡然醒悟了。这所谓的左右神策卫,实际上就是将大唐天下的大部分兵马调度权,都高度的集中了起来。指挥权隶属于左右神策卫的大将军,而大将军又是在皇帝身边、在朝廷里供职,而且是皇帝最为亲信的人来担任。这样一来,就最有利于避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事情发生。说穿了,左右神策卫的大将军,名义上拥有天下兵马的调动权,可他们又没理由敢不听皇帝的指令行事。因此,整个大唐天下的兵权,实际上都落到了皇帝的手中。而且,对于地方行军道大总管和各州各府的都督,皇帝也可以通过大将军的手,严加控制。整个大唐的国家军队,就如同是一颗大树。大将军是大树的树干,那些行军道大总管和都督们,则是树杆的各个分叉。而实际上,皇帝才是这颗大树的根,掌握着所有军队的动向和命运。
如果这样的措施能够施行下去,那军权将向皇帝手中高度的集中。整个大唐的天下,实际上是被划分成了两个军区集团军。两名大将军,拥有统一的指挥调度权,但是绝对的听命于皇帝。
李晟心中暗道:好高明强悍的手腕!这样一来,天下兵权都要被皇帝牢牢掌握在手中了!
李世民给了李晟一段思考和消化的时间,然后接着说道:“现在朕想出的这个兵制改革,只是初时的草案。将来实际推行以后,肯定还会做出变动。比如说,这左右神策卫就涵括了天下兵马,不免有些笼统。到时候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多划分出几个卫来,多任命几名大将军。这样,分批分片的有专人负责调度兵马。责任鲜明分工明确,也有利于彼此的监督和配合。良器,朕的这个思路,你认为可行吗?”
李晟思索了片刻,点头道:“可行。这兵制,就如同官制一样的设立了。在朝廷上,陛下居于顶端。然后是阁部宰相和六部尚书总领事务,层层下递,每个人地责任都十分的分明。这样不仅有利于精兵简政提高效率,而且有利于相互监督、相互督促。陛下的想法,端的是高明。是个创举。”
李世民笑了一笑,说道:“其实朕这也算不是什么创举。朕不过是结合了唐初时的府兵制度,结合当前的现状做出了一些变革。近些年来,朝廷习惯任命天下兵马大元帅这样的职务。你和马燧,实际上也就相当是现在地天下兵马大元帅。朕。也是想先将大唐天下的兵马规划理清个大概的头绪出来。到时候时间发展下来,肯定会不断完善的“嗯。事实是最好的检验,到时候做出一些革新和变动。是必不可少地。”李晟说道,“可是陛下,左右神策卫已经囊括了天下兵马。这龙骧卫又是做什么用的?”
李世民呵呵的笑了一笑,说道:“要说创举,这龙骧卫倒是配得上。算起来,龙骧卫现在是一个兵也没有。”
“哦?”这下李晟可就弄不明白了,“这……是什么意思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