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孔巢父不急不忙地说道:“陛下。在微臣看来,这事没什么可思量的。平民百姓尚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圣人常言,男婚女嫁天经地方。更何况,陛下是九五至尊的皇帝。君临天下,万民拱伏。天下万物,皆是陛下私财。纳几个妃嫔而已,何必如此拖泥带水犹豫不决?”

一旁地墨衣听不下去了,清了清嗓子,正色说道:“阁下就是中书侍郎孔巢父、孔弱翁吗?”

孔巢父甚感意外,慌忙站起身来拜礼:“正是微臣。”

“坐着说话吧。”墨衣也是当过女王的人,言谈举指高贵自然。她轻扬了一下手,说道,“本来,我只是陛下的后宫臣妾,不该过问朝廷之事。不过,陛下纳妾,也算是后宫大事,陛下也说了,这是臣妾该管的范围。是么,陛下?”

“是的。淑妃有什么话,就直说吧。”李世民给墨衣递去一个鼓励的眼神。二人心照不宣。

孔巢父倒是不急不忙:“既然如此,微臣愿听淑妃娘娘的高见。”

墨衣面带微笑,慈正庄严的说道:“历来,九五之尊拥有三宫六院百千佳丽,只是情理之中地事情。大唐的皇帝,一后四妃九嫔、婕妤九人、美人九人、才人九人、宝林二十七人、御女二十七人、采女二十七人。按正常的礼制,该有一百二十二个女人充入陛下后宫。另外还有掖庭的宫女,也随时可以侍寝。算起来,达数千人。可是现在,陛下还只有贵妃和臣妾两名妃子,而且从来没有宠幸过哪个宫女。算起来,的确是少了一点。”

孔巢父心中一喜,连忙说道:“淑妃娘娘所言极是。所以,臣等才迫切地希望陛下能广纳后宫。多结子嗣。”

“你错了。孔先生。”墨衣突然话锋一转,说道,“陛下正当青年风流倜傥,就是一个普通的官家子弟,这时候也往往留连花间美色。可是陛下却连着十日不入后宫,每天都孤身一人睡在武德殿。你们这些做臣子地,应该为这样勤政克己的皇帝感到庆幸才是。你却为什么要一力的劝皇帝广纳后宫呢?陛下虽然是真龙天子。可毕竟也是肉体凡躯。百十个女人一起进后宫来,如何招架得住?就算陛下是真金火炼地神体,也少不得会感觉到疲倦劳累。到时候处理起国事来,也会少了一分精气神。目前陛下率领着你们正在进行革新变法。这需要多大的精力和体力,天天操劳国事?就连贵妃和我。也只能压抑住心中的思念,不敢前来叨扰近在咫尺的皇帝陛下。孔巢父,你却极力的往皇帝身边塞女人。你不觉得你这样做,有点不合时宜吗?”

“这、这话从何说起?”孔巢父骇然的跪倒下来,惶恐不安的说道。“陛下、娘娘明鉴。老臣提出这些建议,也是为陛下着想、为大唐江山地千秋万代着想,别无他意呀!”

“好了孔巢父。你别紧张。淑妃也没有责怪你的意思。她只是以后宫之主的身份,说出了一些你们可能没有想到的问题。”李世民说道,“起来吧,你没做错什么。”

“谢陛下……”孔巢父吃力的爬起来坐回了椅子上。一滴冷汗,却从鬓角流了下来。

李世民和墨衣对视一眼,各自会心一笑。

墨衣继续说道:“陛下请怒臣妾无礼……臣妾也是直言快语,不敢干政,也没有指责孔先生地意思。臣妾说的这些。可都是实情,为了陛下的身体着想。再说了,至从陛下登基后,贵妃和臣妾响应陛下的谕旨,在后宫中推行节俭。衣食住行一切从俭。连侍婢宫女都放出了三千人。只为了给大唐节约开支,积累财富。孔巢父。你知道后宫中一名妃嫔要花费多少吗?就以我为便。我是淑妃,位居四妃。陛下没有立后,后宫中就以贵妃和我为长。虽然我极力的节俭了,可是一些必须地礼仪服饰都是必不可少的。当初我晋升为淑妃时,光是礼仪和首饰这些花费,就多达三十万贯。据后宫文书记载,这恐怕是大唐后宫纳妃中,花费最少的一次了。贵妃娘娘虽然花费了一百万贯,可大部份都是娘家花地钱。孔巢父,皇帝纳妃,妃子娘家出钱。这种窝囊事儿,你恐怕想都没有想过吧?陛下忍辱负重这么做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给空虚的大唐国库节省开支?”

孔巢父哑口无言。

墨衣顿了一顿,接着说道:“你劝陛下广纳妃嫔,这本身没有什么错。可是你也该看一看朝廷的国库家底再说。如你所说,如果陛下当真准了你,纳满后宫一百多位妃嫔……这笔钱,你拿得出来么?”

“这……老臣两袖清风,自然是爱莫能助。”孔巢父已然没了什么还手之力。

“那不就结了?”墨衣冷哼了一声,说道,“当臣子的为君王着想,这本是好事。不过,这天下是皇帝的,皇帝也是天下的。朝廷国库如此空虚,陛下卧薪尝胆艰苦奋斗,你却要往他身边塞女人,让他沉迷于声色犬马。这恐怕不是臣子所为吧?最重要的是,眼下宫中好不容易才兴起节俭之风,如果在这时候开始广纳妃嫔,那难免铺张浪费。这与陛下推行的革新变法措施也是背道而驰地。孔巢父,到时候你的一番好心,可就真的会办了坏事了。”

“这、不会有这么严重吧?”孔巢父理屈辞穷,心虚的说道,“再怎么说,现在一个寻常的富翁也是三妻四妾。陛下却……这恐怕,也有些说不过去吧?”

墨衣轻叹了一口气,说道:“陛下,其实孔巢父说得,还是很有道理地。臣妾其实也愿意陛下多娶几个姐妹到后宫,一起服侍陛下。不过眼下实情,的确是皇帝娶不起妃子…………这说出去,恐怕都会让天下人笑话了。孔巢父,你是没有给陛下算过帐没给大唐当过家,不知道这其中地苦处。所以,我也劝你不要再对陛下苦苦相逼了。并非是他不执意不肯,而是现实不让他这样做。陛下,臣妾倒是有个折中的法子,不知道陛下愿不愿意听?”

李世民听墨衣这席话说得头头是道,也来了兴趣:“说来听听?”

“陛下后宫不齐,也倒也是事实。怎么说,四宫皇妃还是要配齐了。”墨衣有些狡黠的看着李世民,坏坏的一笑,说道,“眼下还只有贵妃、淑妃。陛下不如就趁现在这空当儿,把德妃和贤妃也纳进来吧?至于人选呢,臣妾和贵妃娘娘也为陛下物色好了。到时候,就看陛下满不满意。”

“是谁?”李世民和孔巢父异口同声的问道。

“其中一个嘛,就是贵妃的表妹、郭之女郭秋月。此女今年才十六岁,生得姿容美丽知书达理,和贵妃娘娘不相上下。”墨衣侃侃说道,“这另外一个嘛……陛下却是十分相熟。她就是吏部尚书武元衡的妹妹…………武琦云。”

李世民愕然一下睁大了眼睛瞪着墨衣,一句话到了嘴边只差扔了出来…………你怎么当着孔巢父这样信口雌黄?!

孔巢父自然也是傻了眼,张大了嘴,说不出话来。

第三卷 九鼎

第342章 高手出招

墨衣用胳膊肘儿轻轻的捅了皇帝一下,然后正色的看着孔巢父说道:“孔先生,我的这个建议,你以为如何?”

“这个、这个……淑妃娘娘的法子,好是好,只不过嘛……”孔巢父吞吞吐吐。

墨衣凤眼略挑,有些不快的说道:“只不过什么?大男人说话爽利点,怎的比我一个女流还要吞吞吐吐?”

李世民在一旁心中暗笑:这下孔巢父还真是在墨衣面前吃鳖了。墨衣是东女国女王出身,性比男儿一身侠气,让她来对付孔巢父这种人,还真是对症下药。

孔巢父愕然的颤抖了一下,拱手拜道:“回禀娘娘。这法子好是好。只不过微臣这些人举荐的女子,却是一个也没有要。这要是传出去了……微臣这个媒人做不成面上无光倒也罢了。那些仕族豪门的人,对于皇帝的这个举动,也会多少有些不满哪!他们会以为,皇帝是有意疏远他们。本来,陛下是在西川起家,与中原和关内的仕族们,关系并不是太密切。皇权要稳定,可离不开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老臣也是想为皇帝和他们之间拉近距离,才特意举荐了许多仕族门阀的女子给陛下。比如,河东柳家,蓝田杜家……”

“够了!”墨衣突然愠怒的喝道,“孔巢父,莫非你把皇帝的婚娶,也当成是交易的物品了吗?你也太无礼了!皇帝要和这些仕族门阀处理好关系,不是儿女婚姻就是办到的。那靠的是陛下的恩威并济与行王道之法。莫非你以为,皇帝陛下没有能力办到这些事情,非要借着你这些馊主意才能办到?天下有那么多的仕族门阀、拥兵大将和蕃镇节度,难道你想让皇帝陛下把他们的女儿都娶了,来换取天下太平吗?”

“这、这……老臣绝非此意,请陛下、淑妃娘娘明鉴哪!”孔巢父惊慌不已,马上跪了下来连连磕头。

李世民强忍住笑意。严肃的说道:“孔巢父,你也不必如此紧张,起来吧。虽然淑妃说的话有些偏激,但也并非全无道理。朕要和那些仕族门阀处理好关系,光靠婚姻是不解决问题地。而且眼下的实情,是朕的确没钱娶这些女人进门。所以,你们也就不要再逼朕了。朕的后宫。还是让朕的妃子们自己来打理吧。朕自己都忙的焦头烂额没空理会这些事情了,你们也就别操太多心了。眼下推行若干革新与变法,朝廷上的事情多如牛毛,正当用人之际。你现在在中书省主事,要多想想朝廷上地公事、大事、要事。朕的私事嘛……迟早还是可以解决的。何必又急于一时呢?你的好意,朕是心领了。不过纳妃一事,还是先缓上一缓,容朕与贵妃和淑妃,多作思量吧。”

孔巢父哪里还敢多说废话?只得唯唯诺诺的拱手叩拜。

这下墨衣可就有点急了。听皇帝这话地意思。暂时是一个妃子也不想纳了。于是出声说道:“陛下。现在是没必要纳满后宫……可是将四妃纳齐,也是有必要的。一来孔巢父他们是一番好意,陛下一口回绝了。恐怕会有些不近人情吧?二来,四妃一起打理后宫,人手也才齐配,我们也才一起合作呀!虽然我们是陛下的家人,但也是后宫的一品女官。这办起事来人手不足,也是很棘手的呢!”

李世民转过脸来,表情郁闷地看着墨衣,用眼神说道:孔巢父刚刚说服。你倒跟我抬起杠子了?

孔巢父好不容易逮到捞回一丝颜面的机会,马上火上浇油的跟风了:“陛下,老臣也认为,淑妃娘娘地提议,是十分的合理。陛下坐领天下。同时也拥有一个庞大的后宫。宫女宦官杂役仆人,多达数千人。如果后宫不稳。陛下也是难以安心料理国事的。现在整个庞大的后宫只有贵妃和淑妃二位娘娘在主事,这未免也太为难她们了。长此以往,二位娘娘也会操劳过度的。老臣坚持力劝陛下,听取淑妃娘娘的意见,纳取德、贤二妃入主后宫。”

李世民心中一叹:完了!这两拨人,这下统一战线了……罢了罢了,纳两个就纳两个吧。娶两个女人的钱,应该还是拿得出来地。只是这武琦云……

李世民狐疑的看了墨衣几眼,却发现她满脸自信志得意满,猜不透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事情发展到这般境地,李世民也没必要固执下去了,于是说道:“既然如此,朕也做出一些让步。纳德、贤二妃的事情,可以试着办一办。但是,朕这个皇帝,也不喜欢干强人所难的事情。如果女方不同意,此事立马作罢。朕可不想落下一个欺男霸女、荒淫无道地臭名。”

“吾皇英明!”孔巢父和墨衣都一起拜倒下来,各自吁了一口长气。

离开了御书房,孔巢父突然感觉腿脚有些发软,背后也是发凉。细下一感觉,后背居然全湿了,心中也有些后怕惶然。他喃喃的道:这个淑妃,果然是名不虚传地厉害啊!皇帝虽然没有立后,可是这淑妃大有领袖后宫的势头。而且,以她的心智和手腕,想要办到那是一点也不难,毕竟人家曾经统率千军,也当过女王……假如真的是如她所说的那样,皇帝纳进了郭氏和武氏的两名女子为妃。到时候后宫的形势可就明朗了:淑妃与武氏在西川时交情甚厚,二人甚至还一起带兵打过仗,进了后宫肯定是牢牢抱成一团;贵妃和郭氏那就更不用说了,在娘家时是姑表亲啊!这后宫里只要陛下的子嗣一多,眼看着也要形成党派了……

孔巢父走后,李世民差走宫女宦官,只剩下二人独处。

两人是脸对着脸,四目相对。墨衣眉眼含笑有些幸灾乐祸,李世民则是哭笑不得,还有一点恼怒。

“陛下、陛下,你先别生气。臣妾可是帮你打发走了孔巢父,解决了一次棘手的大危机呀!”墨衣故意将那个大字说得特别重。以示自己的功劳,“陛下就不必奖赏臣妾了。咱们是一家人,不用这么见外的。”

“你还真是……朕什么时候说过要奖赏你了?”李世民好气又好笑的说道,“你别岔开话题。刚刚你当着孔巢父说,要朕娶郭氏和武琦云。这郭氏倒也罢了,顺其自然。这武琦云……朕和她之间的事情,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

“哎呀。陛下。说了叫你不要着急么!”墨衣卖起了关子,故意不急不忙的说道,“孔巢父那些人呢,将许多仕族的女子推荐给陛下,无外乎两个理由。一是。他这个做媒人地,将来可是能收获大大的好处。试想,哪家的女子进了皇宫得了圣宠,还不饮水思源想起他孔巢父的好处吗?后宫这地方虽然不能直接过问政事,可也是权力争夺的核心所在呀!哪个当官的或是谁家门阀在皇帝枕边有个人。那还不鸡犬升天无往不利了?二来么,孔巢父也是想出一出风头,讨一点陛下的欢心。现在陛下推行这么多地革新与变法。门下、尚书省的大官儿们都忙坏了。唯有他中书侍郎天天闲得发慌。他要是不干出一点事情来。岂不是表示他可有可无了?所以,陛下也不能全盘否定他的建议,这会冷了做臣子的心的。毕竟,孔巢父也是一代鸿儒,而且心中装着陛下和社稷。陛下说,是这个理不?”

李世民愕然地眨着眼睛看了看墨衣,摇摇头,说道:“这不像是你能说出来的话。你在后宫才呆了几天。能想到这么复杂的东西?告诉朕,是谁教你说的?”

“这?!……”墨衣顿时结舌,结巴的说道,“今天嘛……贵妃和臣妾不是把武琦云请进了后宫叙旧吗?我们就问起她关于群臣上表让陛下纳妃地事情。今天臣妾之所以敢到武德殿来帮陛下解围,还不是多亏了她在背后支招儿?”

“果然是她……”李世民轻叹一声。说道,“她人虽然不在朝廷。可是慧眼独具,看问题比一般的大臣还要看得清楚、看得明白。刚刚你说服孔巢父的时候,句句在理,义正言辞,朕都听得有些佩服了。那些话朕虽然想得到,可是朕这个身份却是不好说出来地。唯有通过你的口说出来,那才有说服力。武琦云……的确是个心思异常缜密,而且聪明过人的女子。”

“看来陛下对她,也是情有独钟念念不忘嘛!”墨衣马上换了一副笑颜,凑到李世民身边说道,“所以,陛下还是赶紧娶了她吧!人家年龄也不小了。就为了等你,一直待字闺中,哪个男人也不正眼瞧一眼。她这么大了还没嫁人,街坊邻里都要取笑了。你就忍心让人家当一辈子的老姑娘不嫁人吗?”

“这话是她自己跟你说的?”李世民惊讶的问道:原来真是如此!

墨衣啧啧的道:“哪个姑娘家,会不知羞地跟别人说这种事情呢?这都是我和贵妃猜出来的。而且,这也很明显嘛!陛下和武琦云认识也有些年头了。从见第一面开始,她就对陛下芳心暗许。从奉天到华原,再追随你这个汉王到了西川,再辗转来到长安。她什么时候有过怨言,什么时候想过离开,又什么时候接触过其他的任何一个男人?现在武元衡都当了三品尚书了,又是你跟前的大红人。要给她找个合适的夫婿还不容易吗?可她偏偏谁也不愿意正眼一看,只是傻傻地将自己关在家里,明知遥遥无期但却毫无怨言的等着你这个负心郎。她可是个聪明绝顶地姑娘,要不是为了自己的情郎,怎么可能干出这么傻的事情来?所以我说呀,这女人一但爱上了男人,再聪明也会变成傻瓜。武家妹子,还真是挺可怜的。”

一番话,还真是把李世民说动了。

武琦云,她的聪明与慧洁可不是一般的女人能比的。而且,她的身上有一股难得一见的灵气和感性。很迷人,很有特质。这几年来,二人在一起单独相处的时间虽然少之又少,可是他自己也清楚的感觉到了,这个女人,对自己的确是情深意重。

“可是,武元衡……”李世民皱起眉,摇了摇头,“他一直反对他妹妹和朕太过接近。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理由,朕都有必要尊重他的意思。”

“武元衡嘛,这个就交给贵妃和臣妾啦!”墨衣欣喜的说道,“只要陛下不反对,贵妃和臣妾就会马上动手…………像对付孔巢父一样,兵不血刃的拿下他这个当哥哥的!”

“你们……”李世民哭笑不得,“真的能行?可别胡来!”

“放心吧,绝对没有问题!”墨衣咯咯的笑了起来,“陛下就等着迎娶佳人吧!”

李世民无奈的笑着摇头:“好吧好吧,这一回,朕这个皇帝,就倒过来任由你们摆布了。郭氏之女,也不能怠慢。首先要问清楚,人家自己愿不愿意。你们可不能乱点鸳鸯谱。”

“臣妾遵旨!臣妾告退,去给陛下办差啦!”墨衣欢快的行过了礼,然后在李世民脸上左右各亲了一口,轻飘如燕的离开了御书房。

李世民独自一人静静的想道:郭家的女儿和武元衡的妹子,娶过来还是不打紧的。不会直接给革新措施带来阻力。那些仕族门阀想借嫁女来为自己支起保护伞,看来是办不到了。墨衣支的这个招儿,还挺高明的。

第三卷 九鼎

第343章 一波三折

现在,让李世民纳闷的事情出现了。

墨衣用来说服孔巢父的说辞,毫无疑问是武琦云帮她设计的。墨衣虽然聪明过人也懂一些上位者的心术,但是她对大唐的制度和现状并不是很了解。她自己,是想不透那婚嫁之中隐含的许多政治奥妙的。奇怪的是……武琦云难道会在贵、淑二妃面前举荐自己,说要嫁给皇帝吗?

这倒是件有趣的事情。

午后,李世民先到了两仪殿,想找吴月琳问问话。吴月琳文弱老实一些,肯定是有问必有答。不料,吴月琳居然不在两仪殿,他扑了个空。摆驾甘露殿,墨衣居然也不在。派人找皇城监门将军问了一问,才知道贵淑二妃,早在一个时辰以前就一起摆驾出宫了,说是要去拜访吏部尚书武元衡!

李世民不由得暗笑起来:这下可好。我的两个夫人,都一起奔忙帮我纳妃了。武元衡,你可以用躲避的方式来应付我,但你能应付得了这两个皇妃主动出击的人情攻势吗?

怀德坊的百姓们,今天可是开了眼界了。一队威武雄壮衣饰华丽的皇城御林骑兵,护卫着一驾鸾凤车驾,浩浩荡荡的开到了这里。排场巨大,闲人回避。见过世面的人爆出了消息:这可是皇帝的妃子出行!

墨衣和吴月琳,各穿着正式的宫服,头戴宫闱薄纱帽走进了武元衡的宅子。到现在,怀德坊的百姓们才知道,原来这一间不显山不露水的小宅子里,住的是当朝三品吏部尚书,皇帝跟前的大红人。

此时,武元衡陪坐在侧旁,大气也不敢出。双手放于膝上,眼睛看着自己的鼻尖。和皇帝在一起的时候。他反倒还没有这样地拘禁。现在是皇妃打着大排场来屈尊拜访,任谁都要受宠若惊。

“伯苍,你不要太拘禁了。我们可都是老熟人了。”吴月琳细声软语的说道,“我们姐妹俩好不容易出来拜访一下故友,你这样紧张,反倒会失去了滋味。倒不如随意一点,就像当年在西川汉王府一样。多好。”

武元衡拱起手来,正色道:“主臣有别,贵贱云泥,微臣不敢无礼。”

墨衣笑了一笑,说道:“贵妃娘娘。还是算了吧。武元衡是个谦谦君子,更是忠臣贤良。我们姐妹俩这样盛服来访,他难免会有些惶惶。这些小事,我们就暂时不必理会了,还是直入正题吧。”

武元衡心中一颤:正题?她们前来。莫非是?……

吴月琳轻启朱唇微微一笑,露出洁白皓齿,徐徐说道:“伯苍。这一次。是我们姐妹俩自己前来的,并没有受陛下的指派。来的目的呢,就是正式的向你武家提亲。”

“提亲?!”武元衡惶然一惊,心中惊道:果然如此!

墨衣接口道:“你妹妹琦云,和你一起跟随陛下多年。 同患难共磨砺,也算知根知底彼此钦慕。琦云地年纪也不少了。武大人,你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为她寻个夫家了?昨日我和贵妃请琦云进宫叙旧。曾聊起过她的私事。她说,至从回到长安以后,你和你的一些同僚仕友,也给她介绍过许多的青年才俊。但她从来都没有正眼去瞧过一眼。你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

“这……微臣不知。”武元衡也不好怎么答话了。

墨衣顺理成章地自问自答:“女人的心事,也只有女人才能明白。我与琦云。在西川时就是闺中好友,无话不谈。她的心事。我最是清楚。早在多年前,她与陛下在奉天第一次见面时,奇 …書∧ 網就已经芳心暗许了。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将这件事情隐藏在心中,从不说起。但同时,她对别的男子也再没有正眼瞧过一眼。少女的心事,就是这样地。一但许给了某个男子,除非能和她走到一起,否则终此一生也是不会开心的。武元衡,你自己妹妹的心事,你当真是一点也不知道吗?”

武元衡倒也还冷静,谦恭地回道:“回淑妃娘娘话,微臣的确是知道一些。但陛下当初是帝室之胄,如今正是九五之尊。我武氏兄妹出身寒微,不敢奢望与陛下结为亲家。因此……”

“武元衡,你这话可就说得有点离谱了。”墨衣说道,“陛下这些年来对你是如何器重与信任的,相信已经不必再说。他什么时候又在乎过你的出身来历?'奇。com书'再说了,我这个淑妃还是异邦小国的人呢,身上还流着一半草原旧族阿使那人的血。虽然算起来也是一国之储君,但在中原仕人的眼中,我也只是个不入流的胡女。照你这么说,陛下也是不该娶我地了?”

“这……微臣绝非此意。娘娘恕罪!”武元衡拜倒请罪。

一旁吴月琳微笑道:“姐姐,你就别唬他了。大家都这么熟了,有什么话就打开天窗了说亮话吧。武元衡,今天我们姐妹俩,可是以皇妃的身份亲自来正式提亲的。你呢,要么就答应,要么就说出一个足够让我们信服的理由。多余的话,也是不必说了,更不用兜什么***。”

武元衡心头一震:这个贵妃娘娘,平时看起来柔弱婉约,原来也有直言快语地时候。她们这两名女子,一个用智一个用巧,倒也还配合得天衣无缝。

墨衣对着吴月琳赞赏的一笑,也算是同意了她地说法。然后,二人一起看向武元衡,看得他如芒在背,坐立不安。

此时此刻,武元衡也再隐瞒不下去了。他酝酿了片刻,徐徐说道:“二位娘娘容禀。其实微臣的心中,的确是有顾虑。所以,才有意的让陛下疏远舍妹。”

“什么顾虑?”二女异口同声的问。

武元衡说道:“二位娘娘细听。我兄妹二人,出身关内武氏。武氏祖上曾出过则天圣后,这是人人皆知的。本来这没什么大不了,相反,这反而显得我们的出身还算高贵了。早年微臣到长安试举,说起家门。还蒙得了几位达官贵人的器重,就是这个原因。可是,假如舍妹嫁人皇族,那就截然不同了。至从武周以后,大唐对于武家地人就比较忌惮,尤其是武家的女人。所以,近百年来。还从来没有一个武家的女人,嫁入皇族李氏。这不是具体针对哪一个人,而是一个潮流似的思想与认识。舍妹聪明过人,智巧百出。曾有人言,舍妹很有先祖则天圣后的遗风。这让微臣惶恐不安。早在西川时。舍妹曾自作主张在陛下面前多次献策,这更让微臣感觉到不妥。至从武周以后,妇人干政就是皇家大忌。舍妹性格活跃,假如她真的到了皇帝身边,肯定不会十分的安份。微臣妹子可以终生不嫁人没有幸福。但陛下身边绝不能多出一个干政地妇人。”

“你这个理由,可是有够牵强的。”墨衣直言不讳的批驳起来,“在我的印象里。对于妇人干政这件事情,陛下与你也曾当面讨论多次了。陛下是千古难得一见的明君,更是一个开明而又胸怀博大地男子。他从来就不会把责任推卸到别人的身上,也不会担心自己会被某些人的片面之辞所蒙敝。你所说的妇人干政,只会出现在黯弱之君的身上,绝对不会出现在当今圣上地身边。就算你妹妹有先祖则天圣后的遗风,到了陛下身边也会变成长孙皇后一类的人,而绝不会变成则天圣后那样地人物。更何况。琦云天性善良。虽然有些活泼好动,但绝不是则天圣后那种权欲熏心的人。我乍一听,你那句话怎么像是针对我呢?陛下身边绝对不能多出一个干政的妇人,那意思就是已经有一个了吗?那一个,是不是我呢?”

“这!……”武元衡骇然拜倒。“微臣绝非此意!”

墨衣掩嘴偷笑,吴月琳则是在一旁用眼神责怪她:好啦。你就别再唬他了。这个时候,吴月琳也就出来打圆场了:“伯苍,淑妃娘娘性比男儿,从来都是直言快语的,你也应该是知道的。所以也别太紧张了,淑妃娘娘也没有责怪你的意思。”

“还是贵妃了解我。”墨衣笑道,“好啦,起来吧武元衡。别动不动就跪啊拜的,我还真是不习惯。你刚刚所说的这个理由,可是站不住脚。你还有别地什么要说的吗?”

“回娘娘话,有。”武元衡坐直了身子,继续说道,“微臣蒙陛下不弃,早年就追随于他,鞍前马后委以重任。现在,已经是朝廷三品尚书,身兼重任,位高权重。微臣为报陛下知遇之恩,时刻自省不敢犯错,唯恐有负陛下重托。可尽管如此,仍有许多外人,说微臣是因为与陛下的私交,而蒙受重用。这些微臣本来并不在乎。可是……假如微臣的妹子再嫁给陛下,那微臣就成了外戚。在朝堂之上的身份,也会发生变化。如此一来,反而会处处掣肘,不能倾尽全力为陛下办事了。因为历来,外戚干政,也是大唐朝廷地大忌。唐初之时的长孙无忌,就是最典型地代表。其实当年,长孙无忌也是胸怀大志的德才之士。他与太宗皇帝的私交,亲同骨肉。可是,长孙皇后的一句外戚不可干政,还不是让长孙无忌回家赋闲了多年么?太宗皇帝归天之后,高宗皇帝重用长孙无忌。结果……长孙一家,就因为长孙无忌的独揽大权,而蒙受了灭顶之灾。外戚干政,最容易形成大权独揽的状况。玄宗皇帝身边的杨国忠,也是这样的一个例子。除非陛下娶了舍妹,就弃用微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