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晟和马燧都欣然道:“愿随陛下驱驰!”

一直搭不上什么话的门下侍郎、大儒孔巢父,这时候才抽空儿出来说了句话:“陛下推行这若干变法与革新,确实是大唐近百年来最大的手笔。微臣建议,陛下不妨来取个名字…………就叫景兴革新如何?”

“也好。”李世民笑道,“就让我们有个顺口的东西可以念,天下读书人议论起来,也好有个正式的命题。今天我们所议的,都是一些大体的政策与方略。真正的落实的实处,任何一件细小的事情都会很棘手,也很麻烦。在座的诸位,今后几年里可都会异常辛苦了。朕今日在此,很多谢有劳诸位了!”说罢,李世民站起身来,拱手对群臣拱手拜了一礼。

群臣慌忙拜倒回礼:“愿受陛下驱策,万死不辞!”

大唐的天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与革新,从太极宫弘文馆里,就此拉开了序幕。

第三卷 九鼎

第339章 纳妃的烦恼

两天以后的大朝会,注定了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而且这一天…………大唐景兴元年五月十四,注定了将载入史册。

这两天的御前会议所商议的事情,全都拿到朝堂之上当众宣布。裁军、裁吏、土地重组。这三件大事,同时进行。其中任何一件,都足以让大唐的江山来一次巨大的震动。三件事情一起办,无异于是闹了个天翻地覆。

朝堂之上,自然是哗然一片。

不过,没有什么人敢提出过多的反对意见。皇帝已经先召开了御前会议,朝堂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那里,都是先通了气了。剩下一些职低位轻的人,自然不敢再造次。

一天的时间之内,六十余道圣旨从皇城的弘文馆发了出去,传遍天下。这些圣旨,就如同是炸药包的导火索,燃到哪里,都引发一场爆炸般的轰动。

就说长安。世袭汾阳郡王的郭家,当天就宣布主动退让郡王头衔,并让出所有分封的土地,接受朝廷重组。吴仲孺身为三品端王傅,虽然是个虚职,但也是受了一些田产的。他也第一时间捐了出来。并且,将私养的许多马匹和奴仆,都交给了朝廷,任由处置。除此之外,吴仲孺为了表示迎合皇帝的这些举措,还提出主动放弃官盐的代卖权。不过,李世民自然也不能太亏了自己这个好岳丈,仍然将大唐的官盐专卖权,交给了他。吴仲孺感激涕零,主动表示,每卖出一斗盐,就给朝廷府库捐献一分钱的利润。

可别小看了这一文钱。本来吴仲孺代卖官盐,利润就十分低微。每斗盐所赚的也不过是两三文钱。另外还要车马人力的开销和支出。这一算起来,他捐一文钱的利润,就等于是捐出了一半的收入来。

长安城里。有了郭家和吴家带头响应,再加上之前的朱雀门暴乱地教训,和削王平爵的事情摆在眼前,其他的仕族门阀自然不敢怠慢。他们纷纷主动的响应朝廷推行的这些新政策。不管是违心也好,乐意也罢。反正,短短的七天之内,长安乃至京畿的所有田产。都划归于了大唐户部。再由户部严格按照均田法,重新划分给长安地皇亲国戚和官员们。剩出的其他大部份土地,将分发给长安的普通农民、退役的士兵和放回的奴仆们。

一时间,长安城里悲喜两重天。那些被夺去了土地地豪绅们,自然是关起门来哀声叹气痛哭流涕或是拧拳头骂娘。重新得到了土地的平民百姓。则是喜极而泣拍额相庆,望北而拜三跪九叩。

长安,就像是一副牌。现在全被打乱了大洗一番,然后给所有人重新发了一套牌在手上。所有的一切,看来都是新的。连长安天空的空气。也似乎换了一种味道。有着三百万人口地帝都,每时每刻仿佛都在沸腾。

有了长安作为典范,关内其他的地方。一路看文学网自然也不敢罗唣。雍州、洛阳这些地方,可是早就见识过皇帝的威力了。圣旨一到,包括以前地老王爷们,都心惊胆颤的极力配合,乖巧而温顺得就像是反过来给皇帝做侄孙了。

这一场让天地变色的狂风骤雨,以长安为中心,开始向大唐关内四地袭卷而去。皇帝登高振臂,得力的臣子陆贽、李晟、武元衡等人统率百官竭辅助。这一场霸道得近乎逆天的革新。居然扫除了一切障碍,畅行无阻!

全天下人都在惊呼:当今皇帝的胆魄和才识,真是古今罕有,旷世难得一见!

其实外人再如何惊叹皇帝的勇敢和霸道,李世民唯独骗不了自己。他知道。推行这一场能带来剧变的革新,要么就是让天下焕然一新。要么……就是彻底地崩塌,神形俱灭!

这是一局生死棋。执一方棋子的,是皇帝和身边的这些肝胆忠臣;执另一方棋子的,则是天下豪绅门阀与一切旧有势力。谁胜谁负,孰难预料。

武德殿里,李世民对着玉玺哈了一口气,然后郑重的按在了一面圣旨上。他卷起金黄色地圣旨递给俱文珍,说道:“将这封朕亲自起草的圣旨交到门下省,让陆贽亲自审核。如果没有问题,就让他即刻下发。”

“小人遵旨。”俱文珍哈着腰接过了圣旨,正要快步离开。李世民又突然出声唤道:“等一下。”

“陛下还有保吩咐。”

李世民犹豫了一下,皱着眉头说道:“你把圣旨放下。先去武元衡家里,把武元衡给朕叫来。记着,亲自去。”

“小人明白了。”俱文珍眨巴了一下眼睛,说道,“陛下。武大人这些日子以来,每天都是子时才从尚书省离开。这时候估计还在尚书省呢。小人是不是先去尚书省找找?”

“这是你地事情,快去吧。朕只要快点见到他就行了。”俱文珍走后,李世民长长的吁了一口气,站起来活动了一下有些酸麻的手脚,暗自道:这七八天以来,每天都忙得焦头乱额。我的那些大臣们,也是个个超负荷的劳累。像武元衡这样的人,现在都夜半亥时了,居然还在尚书省办事……有这样的一群大臣辅佐,何愁大事不成啊?

“来人,摆驾御花园。备上一桌简单的酒宴,朕要与武元衡小酌几杯。”李世民一边对身边的近侍下令,一边打着哈欠踢着酸麻的脚,朝御花园而去。

花园里,一片静谧。正值初夏,啾啾虫鸣淡淡花香。潺潺的流水声中,偶尔有几尾鱼儿跃出水面发出脆响。李世民走到凉亭之中,唤人取来了一面古筝,独自坐下轻轻弹奏起来。

许久不曾弹琴了,这一动手居然就入了迷,对身边的事情浑然不觉。待他一曲奏完,就像是魂游太虚之后元神归了窍。感觉身后有人,回头一看,淑妃墨衣和武元衡。居然都站在那里对着自己微笑。

“陛下!”二人一起行礼。

“哦,都免了吧。”李世民笑了一笑,说道,“今天这里没有外人,来,都和朕坐到一起,小酌几杯。墨衣。你不是在甘露殿吗?怎么这时候来武德殿了。”

二人都依言走了上来,坐到皇帝侧旁的矮几边。墨衣笑了一笑,颌首说道:“臣妾连着七八天没有见着陛下了。去两仪殿找贵妃聊天,她也说是有这么长一段日子没见陛下了。妾臣思念陛下,于是就到武德殿来走走。但又不敢进来打扰。刚刚臣妾在花园墙外听到陛下弹奏的这曲《高山流水》,这才斗胆走了进来,还巧遇了武大人。”

听到墨衣说起《高山流水》,李世民也不由得微笑起来。这首曲子,一直在二人之间占据着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就像是媒人一样。想起有这么长的日子没有去看一眼自己的妻儿了,李世民也不免有些愧疚。他说道:“近些日子,朝廷上的事情实在是太忙太乱。朕早上上朝。下午在弘文馆,晚上还要在武德殿办事。累了就睡在了这里。冷落了你们,可要见谅呀!”

武元衡在一旁不吭声。墨衣见有外人在场,也不好和皇帝说起太多地家事,于是站起身来微微笑了一笑,说道:“陛下如此繁忙,臣妾也不敢打扰了。只望陛下繁忙之余,一定要保重龙体。臣妾告退……”李世民微笑的点了点头。墨衣就飘然而去。临转过园门时还回头看了一眼,极为不舍的离去了。

李世民心中暗道:墨衣不是那种没事找事的人。她今天特意来找我,是有事情吧?改天去问问……

皇妃走后,武元衡才拜道:“陛下唤微臣来,所为何事?”

“哦。伯苍啊。你坐过来,和朕坐到一张桌儿上。这也好说话一点。”李世民伸手召他。

“微臣岂敢?!”武元衡自然是不敢。无奈皇帝坚持。武元衡也只得照办。

李世民亲自拿起酒壶给武元衡倒了一杯,然后拿起酒杯说道:“来伯苍。我们有些日子没这样安安静静的喝一杯酒了。你今天只管喝,要是醉了,朕派御林军送你回去。”武元衡笑了一笑,一饮而尽。

“陛下有心事?”没有旁人,武元衡也就有话直说了。

“嗯。”李世民也不否认,说道,“中书省的大儒孔巢父,联合了翰林院的许多大学士和一些知名地仕子,给朕上了一份联合署名的奏疏。让朕早立太子,以正国储。在此之前,他们更要求朕广纳后宫,至少要先将四妃九嫔给凑齐了。这件事情,朕着实头疼。”

“陛下广纳后宫多结子嗣,的确是天下大事,也是好事。敢问陛下,这有何头疼的?”武元衡不解的问道。

李世民苦笑了一声,说道:“男人,哪里有不喜欢女人地道理?朕也是个俗人,不会自命清高的说什么不好女色。只不过,朕现在正在推行一系列的革新措施,精兵简政节省开支,连宫女都放出了大半。现在却又自纳宫妃,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再说了,孔巢父等人给朕罗列出了近百名女子的名单和画像。容貌品行姑且不说。这些人地来路,可都是复杂得紧。”

“微臣明白了……”武元衡恍然大悟道,“孔巢父等人,必然是给陛下举荐的一些达官贵人或是仕族门阀的女子?”

“哎,可不是么!”李世民头疼地说道,“有当朝大员的女儿,也有拥兵大将的,更有仕族门阀的。按理说,这些女子出身倒是高贵,也配得上嫁入宫门。可是现在是一个敏感时期,朕正在对那些门阀仕族们进行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让他们交土地、献奴仆、削爵位。但是,朕要是在这时候娶了谁家的女儿,那他可就是皇戚了。革新措施到了他们那里,还不遇到巨大的阻力吗?而这个阻力,就是间接的来自朕本身。因此,朕现在是谁也不敢娶。可是偏偏孔巢父等人又用圣人之言、祖宗训诫来教训朕,说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也不容朕不多多思量哪!”

“说来……这都是因为东宫未定所引起地。”武元衡说道,“历来,后宫就是权利争夺的核心地带。再加上现在东宫未定……那些仕族豪门,可都是眼睁睁的盯着这个地方。试想,要是谁家的女儿嫁入皇城,又给陛下生上个一男半女。将来可是能有机会争夺这个国储之位的。到时候,那可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有如此巨大地利益在诱惑,谁不动心?陛下遇到这样的烦恼,也就可想而知了。”

“哎,朕何尝不知道这样地道理。历来皇族之中,争权夺利的事情就从不少见。”李世民说道,“朕,也是最反感而且最忌惮子孙相争的事情的。可是现在,朕的唯一的儿子,连路都走不稳,又如何能立他当储君?皇帝注定了是要拥有三宫六院的,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所以,朕才会特别的烦恼。以至于刚刚都写下圣旨了,又让俱文珍转身拿了回来。就是这个,你看看吧。”

武元衡犹豫了一下,翻开圣旨看了一看,不由得笑道:“陛下,你这样做也会有点欠妥呀!让那些女子们在闺中待字三年,等这一场革新成功之后再论婚嫁。可是,万一她们在这几年里又和谁家男儿生出情愫想要谈婚论嫁了,陛下岂不是无端的做了恶人,让他们不敢全了人伦之情?”

“所有朕才将圣旨又追了回来么!”李世民无奈的说道,“这种家务事,还真是难办!”

第三卷 九鼎

第340章 一龙二凤

“臣倒是有个建议。”武元衡微笑道,“后宫之中,以贵妃和淑妃主事。陛下不如,去问问她们的意见。”

“呵,你倒好。朕特意把你找来,就是请你出主意的。你却又将这个烂事儿推给别人。”李世民郁闷的说道,“伯苍,凭咱们之间的交情,你就不给出个主意?”

武元衡笑道:“陛下,微臣已经出了主意了啊!微臣的主意就是,让贵妃和淑妃都帮着定夺。女人的事情,女人好办嘛!再说了,这些事情虽然算起来也是国事,但毕竟首先是陛下的家事。家事,自然是家人先商量了再办了。”

“伯苍,我们之间亲如兄弟。朕的家事,也不就是你的事情吗?”李世民郁闷的喝下了一杯,长吁一口气说道,“孔巢父那些酸儒们,眼看着朕和你们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却无事可做。于是就闲不住了,非要这时候跳出来找点事做。仿佛不做点什么,就显示不了他们的存在一样。搞的这些事情,真是让朕头疼。添乱,添乱哪!”

“孔巢父等人,也是一番好意,立足于社稷。”武元衡不痛不痒的说道。

“这个朕倒是知道。所以,朕也没怎么怪他们。只是觉得,他们这时候提出这种事情来,有点不合时宜。”李世民说道,“朕虽然有足够的理由回绝他们,可是他们只要一条理由就足以把朕批倒了………皇帝纳妃,天经地义。这群读书人,朕真是怕了他们了。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说起歪理,朕还真是说不过他们。”

武元衡忍悛不禁的哈哈笑了起来:“想不到,叱咤风云笑傲天下的皇帝陛下,也有为这种事情棘手头疼的时候。陛下,相信微臣。去问一问贵妃和淑妃的态度吧。她们。肯定能帮陛下出个好主意。”

“好吧,你执意不肯说,朕也不逼你了。”李世民饮下了一杯,轻吁了一口气,说道,“伯苍,最近真是辛苦你了。朕听俱文珍说。你每天都是子时才从尚书省离开。你虽然年轻,也要多多注意身体才是。朕的身边,可是少不了你。”

“多谢陛下关心。微臣自己会注意的。”武元衡拱手拜了一拜,微笑道,“各项革新措施推行开来。事务异常的繁忙。人员调度与官员地任废,都很费工夫。微臣是笨鸟先飞,只能多花点时间来做事了。陛下常说,治民先治吏。微臣只能竭尽全力管好吏制,才能为陛下的各项革新措施服务。”

“要是天下臣子官员都像武伯苍这样。大唐何愁不能复兴?”李世民叹道,“在你面前,朕也才敢说两句实话。其实。这一次的革新,朕也是有些心惊胆战的。说得不好听一点,成功则好,不成的话……不仅是朕这个皇帝在诸多压力和麻烦的合攻之下要下台,怕是大唐的江山都要乱成一锅粥,从此不可收拾,无可避免地走向崩溃和毁灭。朕当着别人的面,是从来不会说这些话的。因为朕要表现得信心百倍。才会让那些大臣们也充分相信这一场革新一定会成功。可是,每当朕一静下来,就感觉现在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这的确是险棋。就如同陛下以前几次用兵一样,兵行险着。豪赌一把。”武元衡说道,“不过微臣也相信。陛下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虽然有风险,但成功还是很有盼头的。而且,往往越大地风险,就意味着越大的好处。其实近年来,前几任皇帝和他们的大臣们,难道就没有看出大唐的弊病所在吗?他们只是没有陛下的这种胆魄和雄心,下定决心来办这些事情。天赐陛下给大唐社稷,这也就注定了大唐要在陛下地手中开始走上复兴繁荣之路。虽然现在困难重重压力巨大,可今后的收成却一定是喜人的。农夫们春夏地劳累之后,秋天收获果实时才会更加的开心。相信到了真正成功的那一天,陛下一定会倍感欣慰。”

“呵呵!”李世民笑了起来,“朕就知道。找你喝喝酒,聊聊天,总是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听你说了这些话,朕当真是感觉浑身又来了劲儿。那些压力,就让它压着吧。压得越重,朕这副身子骨反倒会挑得越有劲。男人么,生来就是要承担压力了。朕既然坐领了大唐的江山,享受了别人无法享受到的一切,也就该肩挑起旁人无法承担的担子。来,伯苍。我们今天一定要好好痛饮一番,不醉不归。”

“微臣不敢!”武元衡却是不敢拿杯,拱手拜道,“陛下今天可不能醉了。幽宫之中,尚有佳人玉枕相待。”

“哦?你这个武元衡,哈哈!”李世民大笑起来,“也罢,喝下这杯,朕也是该回去陪一陪朕的妃子了。好吧,今天就放过你。改天,朕一定要找你痛饮一番。”

武元衡站起身来:“陛下,微臣告退。”

李世民也就和他一起,踱着步子从御花园里走了出来。喝了小酒闲聊片刻,李世民感觉放松了许多。连日案牍劳累地那种头昏脑胀,已经一扫而空。

近日忙碌,也的确是有些日子没有近女色了。李世民想起墨衣和身姿,也不禁有些心中悸动。于是摆起驾来,往甘露殿而去。到了殿里,却发现墨衣不在宫中。问了侍婢才知道,原来淑妃娘娘刚刚回来了一次,又去了两仪殿。

“这么大半夜了,两个女人凑在一起干什么?”李世民纳闷了一阵,转头又赶到了两仪殿。

御驾驾到后,贵妃却没有马上出来迎接。李世民径直走到了寝宫里,发现吴月琳和墨衣都在匆忙的往身上套着衣服。天气微热,两女子身上都只穿了薄纱丝缕,春光大盛。

李世民掠开门纱走了进去,呵呵的笑道:“你们倒是快活。都不等朕,凑到一起睡着了。”细下一看,二女果然都已经卸了妆。看来刚刚都是从床上爬起来的。

墨衣和吴月琳,自然是仓皇地上前来拜礼,李世民让她们都站了起来。左右各抱着她们的香肩,一起坐到了松软地床榻上。

“墨衣,你刚刚去找朕,有事吗?”李世民问道。手中不停,轻抚着她的香肩。

墨衣扑哧一笑。说道:“我们不去找你,你倒是不都肯回家了。空留我们二姐妹独守闺房。我耐不住寂寞,就跑来找贵妃聊天了。聊着聊着,就想睡觉,于是就在这里搭了个铺。要是碍了眼。臣妾就这回甘露殿去。”

吴月琳地脸顿时一片扉红,娇羞的说道:“姐姐尽知道取笑人!”

李世民笑道:“墨衣,你也别吃味了。朕见你来找过朕,刚刚就去了你的寝宫。发现你不在,才到两仪殿来找你的。有什么事情。再在说吧?”

“陛下,你可真是不会说话。你这么说,就不怕贵妃又吃味了吗?”墨衣咯咯的笑了几声。说道,“臣妾去找陛下,的确是有些小事。这些日子以来,陛下操心国事夜不归宿。臣妾和贵妃看在眼里,忧在心头。我们担心,是不是我们人老珠黄,陛下对我们不感兴趣了,这才不敢夜宿后宫?于是我们建议陛下。早早纳妃,多来几个姐妹伺候陛下才好。陛下正当壮年,如果……房事不继,那可是我们的罪过呀!”

“哎呀,看你扯到哪里去了!朕是实在太忙。近些日子才没有来看你们。”李世民回头一想,郁闷地说道。“怎么你们……也劝朕纳后妃?!”

墨衣和吴月琳疑惑的对视一眼,说道:“是呀!这有什么不对吗?”

李世民闷哼了几声,将刚才和武元衡讨论的事情,和她们说了一遍。

吴月琳愕然道:“原来现在……陛下纳妃也有这么多的顾虑的麻烦啊?这纳也不是,不纳也不是,该如何是好呢?”

李世民郁闷地道:“朕这不是在问你们的意见么?”

“这……”墨衣秀眉微颦思索了一阵,摇摇头,说道,“臣妾,也想不出什么好的法子。臣妾出身于番邦,对大唐的各种礼节和风俗本来就不是太熟悉。这种事情,还是问贵妃娘娘吧。”

“我能有什么法子呀……”吴月琳困窘的说道。

“完了。武元衡将事儿推给你们。你们却是一问三不知。”李世民拍着额头,郁闷地嚷了起来。

墨衣和吴月琳一起惭愧的低下头来:“臣妾无能,陛下恕罪!”

李世民笑了一笑,和颜悦色的说道:“罢了。这种事情,朕都感觉异常地棘手,你们拿不出什么主意也怪不得你们。”

吴月琳突然心头一亮,说道:“陛下,臣妾虽然不知道该怎么办。可是有一个人,一定有法子解决这件事情。”

“谁?”李世民如获至宝,急忙追问。

“那就是武元衡的妹子,武琦云呀!”吴月琳说道,“这个妹子,聪明过人奇思妙想极多。尤其是对于这种情感婚姻上的事情,她最是在行了。陛下何不去问一问她呢?”

“你们怎么都把这件事情,当成烫手的山竽扔来扔去呢?”李世民苦笑道,“朕问武元衡,他说这是朕的家事,不肯说,让朕来问你们。你们倒好,又让朕去问那个武琦云……你们莫非不知道么?武元衡有意让他妹妹离朕远一点。朕怎么好拿这种事情去问她呢?”

吴月琳微微皱了皱眉头,说道:“其实臣妾也一直想不通,武元衡为什么不让她妹子接近陛下。其实……陛下和武琦云是何等的般配,彼此又有好感,也很了解。后宫中如果有了这样一个智囊,相信也能为陛下出不少的力呀。明天,臣妾就派人把武琦云接近宫来叙叙旧。顺道儿,帮陛下问一问她的主意。陛下以为如何?”

“如此甚好。那就拜托你了。”李世民吁了一口气,说道,“不过……武元衡那样做,自然有他地道理。为了尊重武元衡,不该问的话,你们就不要问了。”

“臣妾遵旨。”

李世民微微用力,将两个女人抱得紧了一些都靠在了自己身上,笑道:“墨衣,这么晚了,你今天也别回去了。看一看,朕这张龙床多大。别说是三人,就是七八个人也睡得下。你今天就和月琳一起来侍寝吧!”

“啊?!”吴月琳愕然一惊,脸都红到脖子根儿了,连连摆手道,“陛下,要不……臣妾回避、回避!”

墨衣却只是掩着嘴儿吃吃的笑,也不说话。看她脸上,也是红云一片。

李世民嘿嘿一笑:“回避什么!三人同床,何等欢娱?你们刚刚不是还睡在一起吗?多朕一个,有什么打紧?”

“那、那个不同嘛!”吴月琳一边说,一边羞得低下了头,想笑,又不好意思笑。

“别说了,来吧!”李世民大声一笑,拉着两个女人就一起倒在了软榻上,“一龙二凤,天作之合呀!”

墨衣卧在李世民的臂弯里,拿手指头轻轻抹着他的鼻尖说道:“陛下是九五至尊地皇帝,享受一龙二凤的齐人之福,也是情理之中地。臣妾也甘心侍寝。臣妾只是担心呀……”

“担心什么?”

墨衣掩着嘴吃吃的笑道:“臣妾和贵妃,都是渴了许久的甘柴了。陛下能够把我们一起滋润得透吗?”

“鬼扯!”李世民大声说道,“朕今天就让你们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天子雄风!”

话未落音,他已经被两个女人一起吻住了。唇间的温度,异常的湿热。

第三卷 九鼎

第341章 淑妃凶猛

今日第四更爆发。求票么票都收。谢谢!

第二天的早朝上,孔巢父又出来说事了。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一次他是公开的提出,要皇帝开始广纳妃嫔。朝堂之上,其他的人也不好提什么意见。因为这毕竟是关系到皇帝的私事。九五之尊的一个男人,多要几个女人在身边是太正常不过了,这谁也管不着。

李世民心中还没有拿定主意,只得用六个字先将他打发了:“容朕再作思量。”

武元衡却只在一旁暗笑,也不出来支招。李世民一眼瞟到了,心中不禁有些恼火。下了朝会,直接将武元衡叫到了武德殿御书房。

“伯苍,眼看着孔巢父带着那些人,当着满朝臣工的面将朕的军,你也不出来支一下招。”李世民气闷的说道,“咱们这些年的交情,都算是白搭了。”

武元衡呵呵的笑道:“陛下息怒。在微臣看来,陛下纳妃,这本来就是成人之美的好事。只是迟早的问题。陛下自己想想法子,能拖就拖着。万一实在拖不了,就准了孔巢父吧。美人在怀,英雄所爱。陛下是天下英雄,身边多几个美人也是无可厚非的。”

“你!……真是气死朕了!”李世民又好气又好笑,笑骂道,“你居然还学会了落井下石!现在纳妃,弊端甚多,朕不是跟你讲过吗?你居然还帮着孔巢父等人说话。”其实他心里清楚,任何一名大臣,在这件事情上都是不好唱反调的。皇帝要享受美色,大臣谁敢出来阻拦?就算皇帝当面不发作,难免心中会有些怨怒。武元衡说成人之美,就是这个意思。更何况,这个人还不是普通人,而是当今皇帝。所以也就难怪没有任何人提出别的反对意见了。

就在这时。俱文珍碎着步子进了书房,说道:“陛下,中书侍郎孔巢父求见。”

“呶,又来了。”李世民郁闷的一挥手,“俱文珍,将他挡回去。就说朕……忙得很,非常忙。现在谁也不见。”

“陛下这么躲着也不是办法。还是让他进来吧。”武元衡笑道,“见招拆招,可是陛下的强项。还会怕了孔巢父吗?”

话未落音,门外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陛下,臣妾独孤淑妃求见。”

“咦。快进来!”李世民顿时喜笑颜开,低声对武元衡说道,“看来不用朕见招拆招。对付孔巢父的高人,来了。”

墨衣款款的走了进来,拜见皇帝。李世民收到了墨衣递来地眼神。心中一喜:看来,她还真是有了法子。今天上午她和吴月琳一起把武琦云请进了宫里,想必是问到了好主意了。

“陛下。微臣就请回避。”武元衡识趣的先退了下去。李世民就叫请孔巢父进来。

孔巢父身为孔子后代,也是现今的一代鸿儒,文坛泰斗,在仕子文人之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当年,他的地位就仅次于颜真卿。李世民也正是因此,才任命他在中书省谋事。中书令李勉过世以后,中书省以孔巢父为长。皇帝要起草什么诏书,全是他们的事情。同时。中书省还要负责向皇帝出谋划策举荐人才。这一次,孔巢父就向皇帝一次性举荐了一百多个人才。而且,全是女的,正当妙龄地美丽女子。

白发苍苍的孔巢父一丝不苟的拜过了皇帝和皇妃,然后坐在了赐予的座椅上。

“弱翁公来见朕。有什么事情?”对待孔巢父这样的人,李世民一向还是很客气地。一般都是称他的表字。而且尊之为公。

“陛下,淑妃娘娘。”孔巢父拱手拜了两拜,说道,“老臣此来,不为别的事情,还是想劝陛下下定主意,广纳妃嫔多结子嗣,早立东宫以正国储。”

“此事不是说过多次了吗?”李世民平静的说道,“朕说过了,容朕多作思量。你为何要步步紧逼,就不肯让朕喘一口气儿呢?”说罢,拿手肘轻轻的捅了一下墨衣。墨衣端端正正坐在旁边纹丝不动,心中却是已经会意。

孔巢父不急不忙地说道:“陛下。在微臣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