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并虎-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丁靖正在府中与荀攸商议河东事务,以及关中长安的情况,突然有士卒前来报道:“主公,城外有一骑求见,听口音乃幽燕人士。”
丁靖、荀攸二人听到士卒来报,心中亦是疑惑不已,丁靖不禁言道:“我等与幽州并无瓜葛,此人所来为何?”
荀攸亦是猜不透,便向那士卒询问道:“可知城外来者,是幽州何人?”
传来士卒摇了摇头,回禀道:“那人似乎连日奔波不止,身上衣甲尽弃,连战马到城下后也就立即跑死,我观那人此时状况,呈气虚力竭之态,恐也难撑过今日!”
听了士卒回答,丁靖、荀攸更是惊骇,想不到城外幽州来人竟然彪悍如斯,如此急迫不停来太原要见他丁靖,想必定有要事。
就算不论此人所谓何事,就凭此人意志行为,他丁靖也必须前去见一见。
丁靖立即赶至城外来见赵该,正见到赵该平躺于地,身上风程仆仆,胸口大起大伏,双眼溃散迷离,身体旁边就是口吐白沫的累死之马。
见赵该这幅精疲力竭的残怖样子,丁靖心中也不由恻隐,立即蹲在赵该身侧,握住赵该手掌,看着赵该眼睛,言道:“壮士,我就是丁靖!”
此时,赵该显然已经是强弩之末,就要命尽身死,当听到丁靖话语,赵该眼眶中突生精光,似乎回光返照般来了力气。
赵该侧首看向丁靖,口齿因为脱水而溃烂,却是依旧不计疼痛,喉结上下微动,用只有咫尺才能听清的声音,言道:“我……幽州……赵……该……刘州……死……公孙……,蓟城……
请……援……”
然而赵该实在太虚弱了,口中话语难以连续清晰表达,即便丁靖贴耳靠近,也只听了残缺的几个字眼而已。还没等赵该话语说完,赵该只感觉胸中气息一滞,脑海中的思绪也彻底涣散,竟是气绝而亡。
丁靖看着赵该,见其眼眶瞠睁,手脚已经渐渐冰冷,心中不禁一痛,缓缓用手将其双目闭上,起身言道:“真猛士也!来人,将其厚葬吧!”
丁靖下令让人将赵该抬走厚葬,一旁的荀攸也对赵该勇魄所动,心中亦是恻隐,然他却也保持着基本的思绪,料想赵该舍命而来,必有要事相求。
“主公,此人遗言是何?”荀攸向丁靖问道。
丁靖微微一叹,言道:“公达,此人早就油尽灯枯,能赶到太原已是信念支撑才成,他刚才对我而说的遗言,口齿不清,段落不续,不过他提到‘刘州’‘死’“公孙瓒”‘蓟城’‘援’等几个字眼。”
“会不会是幽州变故,刘虞与公孙瓒火拼,刘虞败亡在即,特来求援我并州,求我军救援蓟城?”荀攸立即猜测道。
丁靖闻言低头沉思,点了点头,言道:“有这个可能,不过也不能下定论!不过我们至少可以确定一点,幽州出了大事,不是刘虞和公孙瓒内战,就是胡族南下了。”
荀攸闻言也是一惊,又想到最近冀州传来的情报,立即说道:“冀州传来消息,言称前半月时间,袁绍令鞠义大军行动于界桥,有北攻幽州之象。可现在袁绍大军主力都在青州,显然不是真的准备北攻幽州,只是做做样子罢了。”
丁靖也认同的点了点头,做出了最后推测,言道:“如此,幽州出的大事,必和袁绍有关!”
“那我等现在该当如何?”荀攸看向丁靖急切问道。
丁靖低头思虑片刻,言道:“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去幽州看看,若幽州可趁势图谋,就将其彻底拿下,若不能从中取利,再撤退也不迟!”
荀攸闻言点了点头,觉得丁靖的话十分稳妥,立即言道:“如此,我立刻派斥候去幽州,打听打听情况!”
“不行!”丁靖却是摆手阻拦,言道,“现在才派斥候去幽州,已经来不及了,蓟城到太原的距离,快马加鞭也要半月以上,若等摸清幽州情况后再做决断,恐错失良机!”
“如此,就必须立刻出动快骑前往幽州了,否则幽州局势将时不我待。”荀攸立即言道,虽然还不知道幽州到底发生了什么,不过从赵该的不要命的快马加鞭来太原求援,想必蓟城已经是存亡之际了。
丁靖点了点头,立即回府收拾兵甲战马,同时令人去召集张绣来见自己。
“拜见主公!”张绣立即来见丁靖,却见丁靖披甲整装,顿时一惊,随即求战大喜,言道,“主公披挂完备,可是有战事?”
丁靖见张绣到来,立即下令张绣,道:“佑维,速速在你帐下羌骑中挑选三千快骑出来,随我立即出发前往幽州。”
“幽州?”张绣闻言一惊,想不到丁靖竟然准备出兵遥远的幽州,整个人都有些始料未及。
不过这些事情不该他张绣考虑,他身为战将,只需听从主公命令就行,不过张绣心中却有一个请求,立即向丁靖言道:“主公,我叔父身体日渐恢复,如今孔武有力不减曾经,叔父每日在家闲闷痛苦,尚想随军征伐,请主公成全!”
“张济?”丁靖闻张绣言语,顿时一愣,想不到张绣突然提出如此请求。
(本章完)
第145章 出兵幽州
听到张绣述说,丁靖也想起了张济此人,自张济重伤垂死救回后,每日就在家中养病,若不是张绣此时提起,丁靖甚至已经淡忘此人。
重新想起张济后,丁靖的脑海里也出现了张济的形象和事迹,张济此人四十岁不到,非但能上马征战,而且武力还十分不错,这是西凉人惯有的特性。
并且,张济十多岁就上战场杀人,能走到西凉大将之位,乃是完全的真实战功累积上去的。
这样的家伙都十分恐怖,有绝对的真材实料,若非昔日丁靖取巧,借其念侄之心而伏击张济,恐张济不会因此被丁靖击破俘虏。
如今董卓已死,张绣又在丁靖麾下身为大将,这张济会想着投靠丁靖,继续重返征战沙场,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既然这张济有勇善兵,而且有心为丁靖效力,他丁靖岂有拒绝之意,自然是门第大开,广纳一切来投之才。
“佑维,你叔父勇武善兵,他能心甘而来投我,我岂有不容之理?”丁靖笑着对张绣言道。
张绣闻言,脸上立即喜笑一片,连忙向丁靖拜谢道:“多谢主公成全!我这就让叔父来军中,随大军一起去幽州,想必叔父得到这个消息后,一定会欣喜若狂!”
丁靖却是摇了摇头,言道:“无需让你叔父现在就跟我们随军,我与你只带三千快马羌骑,作为前军先锋去幽州暂时立足试探,并非一定要有大战。”
“不过我也做了两手准备”丁靖继续说道,“当我军疾行前往幽州的同时,我已派赵云和副军师引军驻扎灵丘,其中骑军更是有五千,等到粮草辎重准备妥当后,我并州军主力就可出灵丘而入代地,经略幽州!”
“如此,我打算让你叔父张济前往灵丘,听从副军师荀攸的安排,这样可好?”丁靖向张绣问道。
张绣怎会拒绝,欣喜无比,言道:“一切听主公安排调遣!”
只一日不到,张绣就挑出最精锐、御马最快的三千羌骑,整军待发后,立即与丁靖向幽州而去。
在丁靖领张绣和三千羌骑前锋先去的同时,荀攸却是总领后军事务,立即调集并州可用之军汇集灵丘城,并将一切粮草、辎重向灵丘送去,显然是在为一场大战作准备。
毫无疑问,这次丁靖也下了决心,自邺城战袁绍后,并州已经修养近半年了,天下各地诸侯都在扩充地盘,他丁靖也是手痒无比。
这次出兵,就算幽州没有大事发生,他也要攻伐一下,至少要拿下代郡,将势力扩充到幽州境内,在幽州钉下一颗要点前堡,为日后的彻底谋夺做出准备。
……
就在丁靖出兵幽州之时,关中长安的局势也发生了巨变。
吕布在长安与马腾、韩遂的西凉军交战数月,双方互有胜负,谁都难占谁的便宜。
而且又有汉帝带百官东逃,这整个长安城里,吕布已是一人独大,无人能忤逆其意志。
虽然吕布在战场上常胜少败,虓虎之姿尽显,但是马韩二人的西凉军也不是好啃的,二人帐下猛将无数,如群狼一般残暴悍勇,亦是打得吕布这只猛虎无力终胜。
野地对战,吕布难得马韩二军的上风,只好困守长安,凭借长安的城坚粮足,计划拖垮马韩二人之军。
马腾、韩遂二人见吕布坚守长安不出,却是也没傻到去强攻城池,他们的西凉军骑战冠绝天下,但这步战攻城却是一般。
二人拿这长安城内坚守的吕布没有办法,于是二人便分兵行动,马腾之军继续包围长安,韩遂则引军攻略京兆、扶风等地,趁机鲸吞关中城池,大有久住雍州之意。
这下子吕布却有些急了,如今他只有长安一座大城,若让关中其他城池被马韩二人夺取统治,则他吕布空有长安,也将面临孤立之境。
若时日过久,则长安城内必定人心混乱,士卒斗志黯淡,届时他吕布也将无路可退,最终必定彻底败亡。
此时他吕布出城野战不是,坚守城池也不是。
就在吕布一筹莫展,犹豫不决之时,陈宫却是找向了吕布。
原来陈宫来到关中长安已经多时,虽没有立即投靠吕布,却是私底下常常关注吕布与马韩二人的战事。陈宫发现,吕布的武力和军战,皆是当世第一,唯一的缺憾就是大局观不够,目光短浅,只知眼前,却未深谋预料长远。
也因此,吕布虽然胜利多于失败,却难有稳步提升,常常一场关键性战斗失败,而导致战局的彻底不利。
对于这个中牟放曹操的陈宫,吕布也算听过,是昔日董卓必杀榜上的前列人物,如今陈宫来投靠他吕布,吕布怎有不见之礼。
陈宫见到吕布之后,立即提议吕布趁着马韩二人分兵之时,领军出城击破马腾军。
吕布却觉得陈宫的想法有些想当然,断然言道:“马腾、韩遂豺狼也,虽二人分开,然豺狼利牙尚在,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我虽能击破马腾军,必定亦大有损失,若韩遂引军又回,我该如何?”
陈宫却是不以为然,言道:“温侯之见谬矣!马腾、韩遂虽为豺狼,却非一窝,二人互为结拜兄弟,然却貌合神离,若一方势弱,则另一方必定谋夺弱势一方。”
“温侯若击破马腾,大损其军,则韩遂必定军重而轻马腾,二人必生矛盾,自生事端也!”陈宫笑道。
吕布却是依旧不信,马腾、韩遂乃结拜兄弟,怎么可能就因此反目相攻,却是对陈宫言道:“若二人没有因此自相矛盾,反而更加坚定围攻我长安,那该如何?”
听到吕布担忧,陈宫虽是对自己的见解很坚定,却也只好拿出第二套预备方案,言道:“如此,温侯可让一军出兵夺取武功,对韩遂之军呈包围之态,将韩遂困在京兆境内。”
“马腾、韩遂的西凉军,根基在陇右,若其见自军有被困关中之态,必定惊慌不能自已,其军自撤。”陈宫继续说道。
吕布听完,觉得这第二套方案反而更有效果,占据武功城后,可让他吕布之军的形势连接长安和扶风二地,将马韩二人之军围堵在京兆,令他吕布之军,在这关中之地内立刻转守为攻。
吕布立即采取了陈宫的建议,亲自统领一万骑军突袭而出,杀向城外的马腾军阵。
马腾虽然已经布下防御之势,然而吕布之军实在勇猛难挡,没有韩遂军协防共御,他马腾一人之军,怎能挡得住吕布攻势。
这一次,吕布也下了狠手,并不是只求击退马腾之军,而是要将马腾军大损。
在马腾军准备撤退之时,吕布依旧不依不饶,追击不停。
马腾见吕布要与自己拼命,作为沙场宿将的他,马腾知道自己若是意味撤退的话,只会被吕布全歼怠命。
所谓绝路求生,既然吕布不愿意放过他,他马腾也自然不会等死不抗。
马腾立即召集全体部将,转身与吕布军正面硬战,非战伤过半,则部队不退。
西凉军之狠戾,马腾军尤甚!
虽然吕布大军骁勇无比,却也被马腾军损伤无数,当战斗结束时,马腾帐下军士折损过七成,而吕布军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亦是伤亡近半,兵锐顿挫。
如此,可谓两败俱伤。
击残马腾军后,吕布立即令张辽又带数千步卒,连夜奔袭至扶风郡武功城。
然而当张辽到达武功城后,却发现这武功城并非那么容易攻取,这武功城尚有士卒三千,城池上更是工事严整,枪戈如林,俨然早有防备,呈固若金汤的坚守之态。
只因为这武功城的城守,在得知董卓被谋诛之后,就立即猜到关中必定因此大乱,为了保全自家与武功城内百姓,武功城守这才作下提前准备,紧守武功城池,只待关中局势稳定后,再作打算。
却说这武功城守是谁?
正是大汉扬武将军,安定人,皇甫坚。
(本章完)
第146章 关中局势
这皇甫坚虽是官至扬武将军,却是一个杂号将军的头衔,虽兼任武功城守,然手下兵士还不过三千。
不过皇甫坚的家族背景却是极大,皇甫坚乃皇甫嵩之子,其自身也年少健勇,有信知军。
昔日董卓****,迁都长安,目无朝廷,皇甫嵩当时统兵于扶风郡,与朝中议郎盖勋密谋,直抒董卓罪行,上奏汉帝,请汉帝处决董卓。
董卓因此埋怨皇甫嵩,将皇甫嵩调遣至长安任为城门校尉,想寻找机会干掉他。
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听闻此事,知晓董卓必要谋取其父,顿时大急,亲身前往雎阳求见董卓,扣头落泪请饶,并声称自己愿意投靠董卓。
董卓深感皇甫坚孝义,便放过皇甫嵩,将皇甫嵩贬为庶民,至今任困居在北地。
当王允、吕布联合马腾、韩遂谋攻董卓等西凉军之时,皇甫坚却未出军救援董卓,而是自守武功城不出,静待局势稳定后,再做打算。
此时,皇甫坚立于武功城头,正见到城外张辽数千士卒,列阵于城外,一副准备攻城的态势。
然而皇甫嵩却是全然不惧,张辽手下兵卒只有五千,而这武功城虽然城小墙矮,但是却有守军三千,两年钱粮使用,根本无需惧怕张辽攻城。
虽然皇甫嵩对守住城池自信十足,不过他想不到吕布军竟会来攻武功城,心中对吕布的行为有了一丝惊诧。
皇甫坚虽然自守武功城,然而对关中的局势却一直都在关注,吕布军和马韩二军的争夺战斗,他也始终在关注。
皇甫坚知道吕布虽猛,然而兵卒却少,自守有余,但是进攻不稳,野外战斗的话,迟早被马韩二军消磨吞灭。
因此,皇甫坚以为吕布必会困守长安,拖延时间,等待马韩二军自退回西凉。
而今天张辽军的到来,却立即打破了皇甫坚对吕布的看法,他看得出,若吕布能夺下武功城,就可以做到将扶风与长安相连,如此就呈连城包围之态,只需坚守压制,就可令马韩二军处于被动。
看着城下蠢蠢欲动的张辽军,皇甫坚却是叫来士卒,言道:“打开城门,持符投降。”
“什么?!”士卒顿时一惊,赫然大叫道,以为自己听错了。这武功城坚防稳固,就凭张辽那点军队,根本不可能攻下,这士卒实在不懂,主将为何守都不守就投降了。
皇甫坚瞪了一眼士卒,微微言道:“你要抗命?”
“不敢,不敢。”士卒连忙低声言道,立即转身按令行事。
此时,武功城外,张辽虽然让士卒摆出凶悍的攻城态势,然而他自己的心中却是七上八下。
武功城上士卒序立,枪箭森然,俨然充足防备的样子。
张辽根本没有想到武功城会有如此态势,又怎敢下令领兵攻城,那岂非是以卵击石?
他张辽之所以令大军摆出攻城态势,就是为了胁迫武功城,让武功城恐惧万分,届时他再派人劝降武功城,希望能借此令武功城自己投降。
如此不战而降的想法固然不错,然而成功率却几乎不可能,张辽也只是抱着试一试运气的态度而已,若武功城不屈难攻,他也就只能领军回长安复命了。
可让张辽想不到的是,还没等他下令攻城,武功城却是自己打开了城门,数十人卸甲弃剑、拖旗捧符而出,呈出城请降之态。
此时,皇甫坚捧着军令符节,缓缓行至张辽军阵前,大声喊道:“我乃武功城使者,特来见你家主将,请通报下!”
在皇甫坚出城的时候,张辽就看到了,心中亦是惊疑,已是在军前等待观察。
听皇甫坚大喊求见,张辽驱马至其面前,赫然言道:“我便是此军大将,乃温侯吕布帐下,你是何人?”
“我乃武功城守,扬武将军,皇甫坚。”皇甫坚笑着自荐,随即又肃然言道,“将军何故来犯我武功?”
听皇甫坚问话,张辽却是哈哈一笑,言道:“温侯仪比三司,持节雍州,我为温侯军将,来这武功屯扎乃上令,何言犯境?”
皇甫坚见张辽回答肃然自信,条理清晰,心中顿时一惊,不料吕布帐下竟还有如此通明之人。
“温侯来取武功,可是为了围剿马韩二军?堵住马韩二军归路?”皇甫坚继续问道。
张辽闻皇甫坚之言,却是一惊,想不到面前之人竟如此通明,一下子就察悉自军夺取武功城的目的。
张辽面色却是依旧保持镇定,狐疑的看着皇甫坚,最后点了点头,言道:“正是如此!马韩二贼纵军驰骋京兆,霍乱百姓,唯有如此,温侯才能歼灭这二贼。”
听张辽承认了自己的猜测,皇甫坚舒了口气。
虽然他出城就是做出了投降的决定,然而此时获悉吕布如此目的,更是坚定了他投降的念头,因为他知道,吕布就要赢了,马韩二军必败无疑。
皇甫坚闻言后,立即奉上军令符节,交予张辽面前,言道:“武功城,愿迎温侯大军!”
张辽接过符节,心中惊疑不定,全然不敢相信武功城就这样投降了,简直就跟做梦一样。
张辽不敢全信皇甫坚,立即让小部队人马进入城中,待掌握城中各处要隘后,这才相信皇甫坚是真的投降。
张辽尽领武功城后,立即回信吕布,吕布得信后,立即让陈宫领军扎营在长安与武功城之间,三点交叉互立,呈掎角包围之势。
……
果然,韩遂得知马腾大败,军士十不存三后,顿时大急,为了防备吕布袭击自军,立即引军回长安正面扎营对抗。
然而此后,韩遂、马腾又得知武功城投入吕布麾下,吕布已将自军包围在京兆,二人尽皆大骇。
此时马腾军大残,战斗力几乎丧失,只凭借韩遂一军之力,难以抗击吕布这包围之势。
于是,韩遂就想退兵回西凉了,可马腾却不甘心,认为自己帐下儿郎被吕布杀伤那么多,他不找回点利息报仇,实在有违西凉军的威风。
韩遂却是不以为然,马腾的想法很血性,然而却是用他韩遂军的儿郎,来为他马腾报仇。
这就让韩遂有些舍不得了。
于是乎,韩遂并没有搭理自己这个结拜大哥马腾的要求,不再引军与吕布继续攻伐对抗,而是趁着吕布军包围之势尚未成型之时,连夜引军退走向西北,朝陇右西凉而去。
马腾见韩遂独自退走,心中气愤不已,对韩遂有了一丝异样的认识。
没有了韩遂军的存在,马腾现在想打败吕布,已经是没有可能,事之无奈下,马腾也只好撤退而走。
……
自此,关中的马韩二军彻底肃清,整个雍州只为吕布一家独大,而有陈宫和皇甫坚的投靠后,吕布的威势更盛,仅次于昔日董卓在时。
在陈宫的谋划下,吕布自领征西将军,任命陈宫为军师,皇甫坚为大将,趁势收服冯翎、新平、北地三郡,将整个雍州收入自己的统领之下。
在整领雍州全境之后,吕布的威势更是冠绝关中,大有驭领昔日秦地之态。
(本章完)
第147章 蓟城
幽州,蓟城。
即便有赵该前往并州求援,阎柔却依旧还是不放心,毕竟并州距离幽州蓟城距离较远,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阎柔可不敢把所有筹码都放在只等丁靖这一方支援上。
在并州救援到来之前,阎柔必须再做出一些其他的共下举措,务必保证蓟城在并州援救到来前不失。
阎柔跟随刘虞日久,知晓上谷乌丸众对刘虞的恩义十分感激,在刘虞死后,上谷乌丸众也是最先起兵抗击公孙瓒,以此为刘虞复仇的势力。
然而上谷乌丸众虽有数万族人,但他们的控弦之士,却只有四五千人,而且并未经过系统的整军训练,还属于一支呼啸而聚的乌合之众,战斗力实在偏弱。
因此,上谷乌丸众虽然最早攻伐抗击公孙瓒,却没能对公孙瓒军有效的造成多大损伤,反而被公孙瓒部下将领单经击败数次,损失折损过千人,望风而逃常常。
虽然上谷乌丸众被单经击败,然其首领鲜于辅、鲜于银两兄弟,却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知晓自军无法正面相抗公孙瓒军,便转入游击之中,伺机攻伐袭扰公孙瓒军。
如此举动,虽不能大损公孙瓒军,却也让公孙瓒军疲乏叫苦。
此时,敢明面上与公孙瓒作对的,除了蓟城阎柔为首的刘虞残部之外,也就只剩下这上谷乌丸的鲜于兄弟俩了。
因此,阎柔立即修书一封传递到鲜于辅军中,请求鲜于辅能够领军来蓟城,协作防守城池。
然而鲜于辅得到阎柔信件后,却有些犹豫不决,他手下骑士虽然马术精湛,然而却不习阵战,更不懂守城之要,若是进入蓟城协防,不但恐怕难有作为,反而会自陷其军于蓟城之中。
对于公孙瓒的大军,鲜于辅虽然令部下游击袭扰不止,然而却也真正认识到了公孙瓒军的实力强大,因此他才不敢真的去蓟城死守,那样若是蓟城被破,他连逃跑的机会也就没有了。
在鲜于辅的心中,他认为蓟城根本防不住公孙瓒军,公孙瓒军不月便可攻破残兵破城所守的蓟城,那时候城中的一切抵抗之力,必遭公孙瓒大军的雷霆粉碎。
当然,鲜于辅不可能直言回信阎柔,言称自己恐惧公孙瓒攻破蓟城后性命难存,故而不愿入蓟城协防,却只好回信称大军折损严重,恐难有力守城。
不过鲜于辅与阎柔关系熟络,又曾经共同在刘虞麾下,共受刘虞恩惠信任,因此鲜于辅也不可能放弃阎柔的求援信不管。
亲自引领部下骑士在蓟城外围游击公孙瓒军,借此为蓟城防守减少一些压力,虽然所尽之责微渺,却也竭尽全力,尽了二人间的情义了。
……
没有鲜于辅引军入蓟城协防,蓟城内只有阎柔的三千余残兵,加上强征的城内精壮平民,也只有万人不到,且战斗力和士气还都十分低下。
阎柔无奈,只好令守城军民加固城防,将城中房屋尽数推倒,凑来石块、重木等,作为守城之用。
阎柔的守城准备,不可谓不充足,只可惜蓟城虽然已经是幽州数一数二的大城,然而辎重却是稀少,连守城火油都凑不出一桶。
没等蓟城喘息一日。
公孙瓒立即下令全军攻城,顿时无数士卒呼啸冲向蓟城,对付蓟城这不过两丈的城墙,只需随便伐造一些云梯就足够了。
阎柔立即亲上城头,指挥士卒防御公孙瓒军的进攻,绝不能让公孙瓒军轻易登上城头,夺取城头,夺取蓟城。
蓟城虽小。
城墙虽低。
军械虽旧。
守城士卒虽然不多。
守城军民虽然战斗力低弱。
然而蓟城上下,从主将阎柔到战卒甲,从平民乙到曹掾魏攸,蓟城内的每一个人都众志成城,都同仇敌忾。
刘虞在蓟城经营多年,令蓟城发展迅猛,城中军民商贾皆感其恩惠,此时公孙瓒领军攻来,全城的所有人都感到发自内心的愤怒与激动,每一个人都恨不得手刃公孙瓒,以此来为刘虞报仇。
除了为刘虞报仇,这个精神上的抗击意志之外,蓟城军民最大的反抗意志,还是对公孙瓒手下军士的残暴的恐惧之心。
公孙瓒虽悍猛有威望,然而却也压不住其帐下军卒的匪气。
这也难怪,边塞之军本就残暴,其中幽州军、西凉军、并州军三军最甚。
西凉军的残暴狠戾,从董卓一军就可看出,进军洛阳,威压朝廷,劫掠司雍,据关险而与关东叫板,可见其悍勇暴戾如此。
并州军一开始也差不多,从吕布这等敢谋杀上官丁原就可看出,并州军也是一帮桀骜不驯的家伙,若非丁靖后续接连胜利,以此压住并州军威势,否则这若狂的并州军岂会服从他这十几岁的小儿。
幽州军更不例外,他们都是常年和异族作战的悍卒,每日刀口舔血如家常便饭,早就将各自生死看淡,但逢生死大战之后,只求及时行乐的畅快释放。
蓟城富庶幽州之冠,比昔日北平还要繁华。
虽还不如冀州、中原的一些中型城市,却也是幽州数一数二的好地方。
因此,当公孙瓒军击破蓟城城防,杀入城内后,必是一番持续数日的残暴场景,抢劫、强奸、屠杀、纵火,……,必是难以避免。
这一点不用谁解释,蓟城内的民众也都明白,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对于这帮刀口舔血的边军,有机会攻破大城,岂有君子不动之礼?蓟城大破之时,必是人人眼红,血杀狠掠不停。
为了保证自己与亲人的性命与财产,蓟城中的所有人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唯有众志协作,保证城防不失,如此才能活命留财。
正是这种每个人都拼死反抗的意志,让这小小的蓟城,在面对公孙瓒大军悍勇攻城之势下,竟是保持住了高强的防御态势。
人人敢战!
人人不退!
人人忘死!
然而即便蓟城意志坚定,但是却跨不过本质上的不足,蓟城的实力差距公孙瓒军实在太远了,公孙瓒只用两日时间,就让蓟城尝到了反抗他的下场。
(本章完)
第148章 公孙瓒VS阎柔
只两日时间,蓟城的正规守军就折损了过千人,受伤者更是无数,而强征的、自愿登墙作战的城内平民,更是死伤无数。
而公孙瓒一方,仅仅折损了千余人而已,作为攻城方的损失竟然尚小于守城方甚多。
如此态势,世间罕见,一切原因只怪公孙瓒军太精勇,而蓟城内的军民却太羸弱。
作为公孙瓒手底下的老兵,几乎都是大小生死战三场以上的幸存者,每个人都悍勇无比,并且还十分精明。
那些不会观察战局,不会趋吉避凶的士卒,根本难在边关军中幸存。
再沸腾的热血。
再不屈的斗志。
再团结的力量。
在绝对的力量差距下,在致命的刀箭下,一切抵抗意志,都会被碾成齑粉。
蓟城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