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并虎-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外,钟繇对汉室还是保持着基本的敬意的,放着许都朝廷之官不坐,来当丁靖这个心怀不轨的割据势力的官吏,岂非是背汉从偏。
  料想如此,钟繇的脸上却是露出了一丝拒绝之意,就要摇头拒绝丁靖。
  (本章完)


第140章 内实外争
  见到钟繇就要拒绝的样子,丁靖顿时一急,言道:“元常,我丁靖虽然年不加冠,然亦懂知人而用,元常先生德才高广,我丁靖必以厚位大权相待先生,请先生助我一臂之力!”
  钟繇见丁靖如此重视厚待自己,心中亦是感动,然而虽然丁靖是高官重权相给他,可是在钟繇心中,丁靖毕竟只是地方割据,非朝廷正统,无论丁靖如何坦诚相待,他却依旧未改变心中决定,还是想要返回许都朝廷。
  视钟繇依旧不为所动,丁靖更是着急了,他总不可能跪下来求人留下吧?
  所谓男儿膝下有黄金,除父母民族外,跪求之事,他是不会去做的。
  这时候,丁靖心里只有感叹,感叹曹操迎天子入许都的优势,这汉室正统朝廷的影响力,果然太好用了。
  眼看着钟繇就要果断拒绝,荀攸却是突然说道:“元常,就留在并州吧,正好蔡中郎也在太原,如此你们师生二人,有空还能相聚,岂不美哉!”
  为了留住钟繇,荀攸也拿出了奇招,竟然搬出了蔡邕来引诱留下钟繇。
  在荀攸想法中,你钟繇不是为了侍奉蔡邕才来太原的么?
  既然如此,我就搬出蔡邕来,用蔡邕来拉取钟繇留在并州,而我们并州也给你高官厚位,如此你钟繇也就有了理由留在蔡邕周围,也免除了世人非议评论。
  这样的策略,却是有些下作,尤其是以荀攸这等好友身份向钟繇提出来,显得更加阴险损友了。
  然而为了留住钟繇,荀攸也只能不想那么多了,必须出此阴谋,引诱钟繇留在并州。
  钟繇听到荀攸话语,顿时又惊又喜,连忙抚头拍额,兴奋言道:“公达之言,简直令我茅塞顿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如此,我便有理由留在蔡师身侧侍奉尽孝了!”
  荀攸听钟繇并不在意自己的下作计策,胸中也是一阵安心,他还以为钟繇会为此而怨愤自己,断了与自己的友谊。
  “对呀!就留在并州吧!师生共处一地,你行官仕造福一方,蔡中郎担任并州学院讲师,荫泽后人,师生协力共进,蔡中郎也必定会为此高兴的。”丁靖也立即补充说道,争取让钟繇更加坚定。
  被丁靖这么一说,钟繇心中果然更加坚定,连忙向丁靖拜道:“如此,就麻烦安北将军收留了!”
  “诶,元常这就客气见外了!”见钟繇答应留在并州,丁靖顿时高兴万分,说道,“如今你愿留在并州,乃我并州子民的福泽,该靖感谢元常才是!”
  见二人又推来推去的客气不行,荀攸却是又看不下去了,连忙为二人倒满酒盏,言道:“你俩就别再寒噤了,来来来,为元常共事并州,先饮酒一盏才是!”
  “对对对,先饮酒一盏才是!”丁靖也是立即笑道。
  三人对盏豪饮不止,酒案上又顿时其乐融融,虽是三人互酌,却仿若群朋相聚一般自在豪爽。
  ……
  得钟繇投靠并州,丁靖立即兑换了自己的承诺,任用钟繇为自己的主簿,总领自己麾下包括冀州在内的全部民政事务。
  而钟繇的表现也十分出色,将自己的才能和精力都投入在了并州民政事务上,全尽自己应有之责,有钟繇的开达理干,并州的民政事务瞬间清明一片。
  就连初入丁靖治下的冀州三郡,有钟繇亲巡指导,也彻底安稳了下来,许多堆积的民事和地方的不服豪强,皆被钟繇治的心服口服。
  一时间,冀州三郡皆感钟繇之公正通达,对丁靖的统治也更加顺服,不再担心丁靖会剥削强政冀州。
  仅仅一月不到,丁靖治下就瞬间和序稳定,内忧清明,仓禀富足,民心相顺,大有河北最强之势。
  而这一切,几乎全都依仗钟繇的全心投入,将丁靖治下错综复杂的民政势力全部理顺,减少了丁靖治下的内耗。
  丁靖忙着对内的消化提升,其他割据势力却忙着向外扩增,北方最大的战场就是青徐战场了。
  袁绍回到渤海后,立即重整旗鼓,南面联合曹操,共同征讨青州刘备。
  刘备见曹袁两面夹攻而来青州,顿时慌乱无比,自知难以抵抗者两个大势力,却又不肯放弃,只好置信徐州陶谦,将青徐二州的关系诉说,希望能和陶谦联手抵抗曹袁联军。
  陶谦也非等闲之辈,亦是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他本就在兖州曹操治下布下探子,知道曹操早有征讨徐州之地。
  陶谦知道,若青州刘备被曹袁二人吞并,则曹操必定兴兵进攻徐州,曹操兵多将广,徐州虽是富庶兵强,却也不好阻挡。
  因此,陶谦欣然同意了刘备的来信,派徐州陈登引兵驻扎在琅琊郡,又派部将曹豹驻军彭城,西拒曹操,北连刘备,以此互为掎角之势,阻拦曹军侧击青州刘备。
  而有了陶谦接应帮助,刘备只需要面对北来的袁绍军就可,虽然双方依旧实力差距巨大,但是却也并非没有防守之力。
  刘备将自己的军队分为四部,分别交予关羽、张飞和太史慈统领,驻守在博昌、乐安、平寿等三处重镇大城,而刘备自己亦是领军驻扎在临淄为后应,随时准备补充支援前线。
  显然,刘备亦是下了决心,绝不屈服,绝不放出青州。他刘备得青州不易,除北海、济南之外,连黄巾匪首管亥都投靠了他,这青州乃霸业之基,岂能拱手相让。
  刘陶联军对抗曹袁联军,一方有城池地利之便,一方有兵将盛强之锐,双方皆互不相让,各自争战相持,互有胜负。
  如此战争,非短时间能够结束。
  当然,让丁靖关心的不是曹袁攻刘陶,而是幽燕的情况。
  自界桥之败后,公孙瓒撤退回幽州右北平,重新振军旗鼓,不过一月时间,公孙瓒又筹够过万铁骑,立即准备驱马南下冀州,报那界桥之仇。
  袁绍此时正在征讨刘备,听公孙瓒欲再南下后,顿时大急,就要准备撤军回渤海防范。
  (本章完)


第141章 刘虞隙公孙
  比之青州刘备,幽州的公孙瓒显然对袁绍的威胁更大,公孙瓒打算卷土从来,袁绍怎能不急不防。
  此外,袁绍又见曹操军队被徐州陶谦军牵制住,如此袁绍自军一时间也难拿下青州,便打算挥军暂回渤海,稳固后方打败公孙瓒之后,再谋夺青州刘备。
  见袁绍想要退回河北,军师田丰却是大急,连忙阻拦道:“主公,此时退兵,有陷盟友大军之嫌,不但会令曹操厌恶我军,还会影响我军士气,恐日后再讨青州,士卒尽皆心虚难宁!”
  袁绍听完,亦觉得田丰之言有理,立即求计问道:“元皓,可有计策帮我?”
  “主公,可让鞠义将军继续驻守界桥,列下重阵防御,谅公孙瓒必定心有余悸,不敢直接呼啸南下。”田丰连忙出列言计,又说道,“此外,阎志乃右北平之人,其兄阎柔又在刘虞帐下,可让阎志为使去见刘虞,共击公孙瓒于幽州。”
  袁绍听完,虽是觉得田丰想法不错,却依旧有些拿捏不定,言道:“刘虞与公孙瓒虽有间隙,然二人毕竟共事一州多年,轻易间刘虞绝不会对公孙瓒动兵。”
  袁绍的担心很有道理,田丰对此也无话可说,就在此时,一旁的郭图却是献计,道:“主公,可让人秘密将我军与刘虞共击公孙瓒之事,偷偷传达给公孙瓒,如此公孙瓒必定心疑,定有防备刘虞之举。”
  “待二人间隙愈深、猜忌愈重之时,再买通二人帐下将校,引战挑拨一番,则二人必定兵戈相向,如此幽燕之军就无暇顾及冀青,我等也将安然攻伐刘备。”郭图继续补充说道。
  袁绍听完郭图之言,顿时大喜过盛,认为刘虞、公孙瓒必定会因此互相攻伐。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幽燕地小人稀,内战之下岂有完卵,如此必定自顾不暇,他袁绍也可安心继续攻伐青州刘备。
  于是,袁绍立即派遣帐下将校阎志出使刘虞,言称自己希望和刘虞军共同讨伐公孙瓒,还幽州大权于州牧刘虞。
  却说这刘虞,乃汉末汉室少有的宗室才干,曾在朝中任大司马、太傅,为避祸董卓才退至幽州任州牧。
  刘虞来到幽州蓟城后,精简军队,主张仁政,迁徙百万冀青流民安家幽州,还开放了上谷市场,与乌丸、鲜卑等异族互市交易,在幽州的汉异多族中,素有威望贤名。
  而幽州的北平太守公孙瓒,虽然加封中郎将,然而却是刘虞下属,受到刘虞的节度。
  这公孙瓒虽为幽州豪杰,却是粗鲁不已,常常纵容帐下军士袭扰民众,强抢财物,刘虞多次劝阻皆无效,反而被公孙瓒强势驳回咒骂。
  也因此,刘虞与公孙瓒矛盾日重,关系不睦。
  可虽然刘虞与公孙瓒关系不好,又有袁绍使者阎志来说,但是刘虞却忌惮公孙瓒将悍兵强,不甘和公孙瓒轻易开战。
  此外,刘虞对袁绍此人也不敢信任,毕竟袁绍之前谋夺冀州就是诈骗公孙瓒合击的,最后却驱兵相向公孙瓒之军,这一点刘虞可是看得十分清楚。
  刘虞也很害怕袁绍故技重施,陷害自己与公孙瓒开战,到时候他袁绍作壁上观,不管自己死活,他刘虞岂非冤死。
  然而刘虞想不到,就在袁绍使者阎志拜见自己之时,另一面的右北平,袁绍则派人秘密传递消息给公孙瓒,将自己打算与刘虞合击他的事情告诉了公孙瓒。
  果然,公孙瓒得信后,心中大疑,立即派出探马去蓟城和界桥打听情报,正好见到界桥处鞠义的重兵层层不绝,大有北上进攻幽州之态。
  而蓟城处,公孙瓒探子亦是打听到了阎志访使刘虞的消息,得闻如此,公孙瓒顿时大急,连忙派部将引重军屯驻昌黎、泉州二地,严防蓟城刘虞。
  然而公孙瓒想不到,当他派重兵屯军昌黎和泉州二地后,其帐下将校王雄、夏舍竟然已经被袁绍派人秘密收买。在这二人的多次挑唆下,公孙瓒帐下的这帮悍将匪兵常常越过地界,多次前往蓟地劫掠平民百姓。
  一时间刘虞治下民不聊生,徒遭兵匪之祸,苦不堪言。
  刘虞对此勃然大怒,置信呵斥公孙瓒,让公孙瓒注意收敛下帐下军将的行为,言辞激烈愤慨,列数公孙瓒军士的匪行罪迹。
  公孙瓒亦是素知自己帐下军将的本性,这幽燕苦寒,常年要和异族作战,士卒本就每每刀尖舔血却又不易兵出横财,因此为了保持帐下军士的悍勇战力,公孙瓒对帐下军士的匪行基本保持默许态度。
  只是这次让公孙瓒也没料到的就是,他的士兵竟然抢夺到了刘虞的地盘治下,故而让刘虞如此发作愤然。
  本来公孙瓒还想和刘虞致歉的,然而刘虞送来的信里,言辞格外激动,怒斥他公孙瓒不止。公孙瓒本就因败给袁绍而愤怒不已,心里哪里受得了刘虞又来谩骂自己,顿时勃然大怒,回信亦是指责告发刘虞,言称刘虞纵容异族横行幽州,反使我汉族民众生活艰难。
  刘虞得公孙瓒回信,怎受得了公孙瓒这副勾结异族残害同族的帽子,他刘虞虽然与异族互通市场,为异族善分土地,颁布汉胡共处的条令。
  但是在刘虞的心里,只是想保持幽燕安定有序,民众免受战乱之苦罢了,怎会有背弃同族的心思。
  对于公孙瓒的言语诬陷,乱扣帽子,刘虞顿时愤怒难扼,终于按捺不住除掉公孙瓒的心思,立即回见阎志,转而通知渤海袁绍,言称同意共击公孙瓒。
  袁绍得阎志消息,顿时大喜,下令鞠义在界桥佯攻北上,摆出浩荡助威刘虞进兵的样子。
  而刘虞见界桥鞠义大军果然旗鼓严整,并且已经对公孙瓒所辖的边境展开小规模战斗,顿时心中安稳,立即挥军出蓟城,亲自引军两万来攻北平公孙瓒。
  就在刘虞出兵在即,从事程绪却是阻拦劝道,言称说:“公孙瓒勇武好斗,乃幽燕豪杰,冒然引军去攻,难有胜算,请州牧再做谋算,待准备充足再攻北平不迟!”
  刘虞听完程绪话语,却已经箭脱弓弦、不可收手了,他如今军马齐备,就要出城,若就此罢手,不说被幽州各势力耻笑,亦是暴露了自己对公孙瓒的态度。
  若不趁机先下手为强,则公孙瓒必引军再来攻打蓟城,届时他大军失去先手出奇,更别谈胜算了。
  刘虞心意已决,程绪却始终劝阻不停,甚至已经造成了军心扰乱的迹象。
  为了稳定大军战斗之心,刘虞不得不下令,以扰乱军心之罪,处决斩首程绪。
  程绪被斩首,刘虞帐下军卒尽皆肃然,不敢再言罢手休战,尽皆勇胆向前,朝北平进发而去。
  (本章完)


第142章 幽燕乱
  就在刘虞大军才出城池,然尚未出蓟地之时,刘虞帐下官吏公孙纪,就趁夜奔走入北平,将刘虞的军事行动告诉了公孙瓒。
  原来公孙瓒在幽州征战日久,驱逐胡族,立下无数战功,威严无比,幽州军士皆对其侧目敬重。
  这公孙纪就是最佩服公孙瓒的军将之一,还曾经与公孙瓒一起征讨过胡族,在公孙纪心中,一直将公孙瓒实为汉族英雄。
  且公孙纪与公孙瓒乃同姓,公孙瓒对其也厚待有加,二人私底下的关系也十分要好,因此公孙纪虽在刘虞帐下,实际上却常常私下为公孙瓒传递刘虞的动向情报。
  公孙瓒得公孙纪前来通报,顿时愤怒无比,想不到和他共事多年的刘虞竟然真的要对他动手,既然你刘虞不仁,他公孙瓒也只好不义了。
  刘虞引兵杀来,公孙瓒也早就有所准备,立即亲自引军埋伏在土亘,此地乃蓟城至北平的必经之路,于此设伏必有成效。
  果然,刘虞大军为追求速击奇效,一路不停赶路进军,并无前后军相隔防备。
  当刘虞军路过土亘之时,完全没有任何防备之举,只见公孙瓒大军瞬间杀出,刘虞军顿时被杀得大乱,难以阻挡。
  公孙瓒更是亲自领着四千铁骑冲杀向刘虞本阵,驱马持矛在前,一人之力便杀伤刘虞军数十人,刘虞军皆惧公孙瓒之武勇,纷纷奔走,不敢相抗。
  刘虞军瞬间大败溃散,刘虞本人见兵势难回,只好奔走逃命,向居庸城而去。
  公孙瓒岂能放过刘虞,纵虎归山,立即引胜军追击,将居庸城包围猛攻。
  猛攻三日,眼看着居庸城就要被公孙瓒攻破,刘虞立于城头,心中不禁后悔没有听入从事程绪的话,这公孙瓒非急战可败,都怪他未准备充足,太过着急才引此败亡。
  此时刘虞自知自己已是无路可逃,料想公孙瓒必不会放过自己,与其被公孙瓒俘虏折磨羞辱,不如一死明节。
  刘虞见兵败如山,城溃在即,立即抽出佩剑,引颈自刎于城头。
  不久,公孙瓒就攻破了居庸城,士卒将刘虞尸体带至公孙瓒面前,公孙瓒一见刘虞尸体,心中尚是不解气愤,令人将刘虞首级割下,装于盒中,送至渤海袁绍处。
  公孙瓒想用刘虞人头来羞辱袁绍,表达自己不可战胜之威势,可就在刘虞首级送至袁绍处之前,刘虞的故将尾敦截杀半路,将刘虞首级带走安葬。
  说来这尾敦乃胡族乌丸人,如今在上谷乌丸众鲜于辅手下做事,这上谷乌丸众素来受到刘虞招揽亲善,对刘虞很有敬重情义。
  当鲜于辅听闻刘虞兵败而被公孙瓒斩首,顿时在上谷起兵,分兵两路,与自己弟弟鲜于银共同攻伐向公孙瓒军。
  而刘虞在北方很得人心,不仅是乌丸人对于公孙瓒杀了刘虞不满,许多汉家儿郎亦是因此起兵声讨公孙瓒,欲为刘虞报仇雪恨。
  其中最大的势力就是刘虞的旧部残众,刘虞旧部阎柔乃幽州乌桓将军,其立即召集刘虞旧部齐周、魏攸和赵该等人,共同起兵反抗公孙瓒。
  阎柔带着刘虞的旧部,与公孙瓒部将邹丹,大战于潞河之北。
  所谓哀兵必胜,此战阎柔所领大军众志成城,斩杀邹丹士卒四千余人。
  然而此战也彻底激怒了公孙瓒,公孙瓒立即带着主力大军前来清剿刘虞残部,于路县击破阎柔正军大部,迫使阎柔引军退至蓟城。
  为了以绝后患,彻底整合幽州,公孙瓒继续追击,围攻蓟城不退。
  眼看着蓟城危在旦夕,城中的刘虞之子刘和趁夜出城,前往右北平的乌丸众处,向右北平乌丸首领乌延求援,希望乌延能够袭击公孙瓒后军,以解蓟城之围。
  乌延见刘和前来求援,非但没有同意出手援助,反而将刘和斩首送至公孙瓒面前,随军与公孙瓒共讨蓟城。
  原来乌延的右北平乌丸众,因为距离蓟城较远,不被刘虞重视,乌延曾也想要参手上谷市场之中,却被刘虞拒绝。对此乌延一直记恨在心,认为刘虞轻视自己,故而今日斩了刘和,以此为投名状,向公孙瓒谋求合作。
  如此,乌延不但解了心头被刘虞轻视之恨,还能借此与公孙瓒共同进军蓟城、渔阳一带,劫掠这幽州最富庶的几座大城,可谓一举两得。
  公孙瓒得乌延送来的刘和人头,顿时大喜,立即让乌延引军与自己共讨蓟城,只要蓟城城破,可让乌延获得蓟城三成缴获。
  对于公孙瓒授予的承诺,乌延顿时大喜,欣然引兵一齐攻打蓟城。
  一时间蓟城外,兵马浩荡不见尽头,蓟城也是岌岌可危,眼看着就要被公孙瓒与乌延联合攻破。
  此时,蓟城内,一片焦急恐慌的情绪在城内蔓延。
  作为蓟城的暂时领导者,阎柔岂能不知此时形势的危机,立即召集魏攸和赵该前来议事厅,商讨对策。
  “公孙狗贼围兵城外,如今蓟城旦夕不存,我等该当如何?”阎柔直接讲出了目前形势,向二人问计道。
  赵该立即出言道:“阎将军,刘州牧之所以引军攻伐公孙狗贼,不就是收到袁绍的联合进军消息么?如此,我等可派使者趁夜出城,前往界桥以南,向袁绍求援,想必袁绍必会引军前来救援蓟城。”
  赵该话语一出,魏攸却是出列言道:“赵将军,你还看不出么?刘州牧之所以身死公孙瓒军中,就是受袁绍蛊惑欺骗,那袁绍诈骗州牧出军合击公孙瓒,而他袁军自己却假意呐喊、却不实质性出军,就是为了让我幽州自攻内战。”
  “我想,此时袁绍必不会搭理我等求援,定是在等待我幽州内战混乱之时,他袁绍再以浩荡军力雷霆之势北攻幽州,一举夺取我幽州!”魏攸立即说道。
  听闻魏攸话语,赵该也是心中一滞,想不到刘虞之死,其中竟还有袁绍的推波助澜。
  阎柔亦是点头,言道:“魏曹掾不愧为我蓟城重谋,一眼洞穿袁绍心络,若如此,那我等现在又该怎么办?”
  魏攸低头思虑了一番后,却是言道:“我有一见,然而却不知能不能成。”
  “快说!快说!”阎柔立即喊道。
  魏攸深吸了一口气,言道:“袁绍坐山观虎头,等我幽州内战自耗再图,如此我等欲要求得强势外援,只可遣使前往并州,求援安北将军丁靖!”
  “丁并虎?!”
  阎柔、赵该闻言尽皆一叫,绝想不到魏攸竟然会提出这样一个想法,简直有些出乎二人意料。
  (本章完)


第143章 赵该为使
  “对,正是安北将军,号称并州之虎的丁靖。”魏攸点了点头,言道,“这丁靖虽有并虎诨号,然而却也亦有仁义之名,并冀等地的民众,皆称赞其乐善好施,有大德大义。”
  阎柔和赵该听闻魏攸如此夸赞丁靖,心中也有些意动,为今之计,也只有死马当成活马医了。
  不过魏攸依旧有个担心,立即言道:“不过,丁靖能称霸一方,也非善类,求援令其入幽,无疑是引虎入室,难免丁靖来而不走,谋夺我幽州地盘!”
  听到魏攸的这个担心,阎柔、赵该心中亦是犹豫不决,丁靖虎步并州,虽然名声不错,却也绝非淡薄名利之人,这幽州虽然贫瘠到连并州都不如,然而却也不是一文不值,丁靖欲要争霸河北,对抗渤海袁绍,岂有不图幽州之心。
  三人思虑不定,最后还是阎柔拍案下定决心,言道:“好,我们就遣使去并州向丁靖求援,若他能解救我蓟城,打败公孙瓒为刘州牧报仇,这幽州之地就算全部送给他,也未尝不可!”
  见阎柔率先做出了决定,魏攸和赵该也点头跟从,三人尽皆投入最大筹码,同意求援并州,哪怕并州丁靖会借此吞并幽州,也不愿意将幽州落入公孙瓒和袁绍二人手中。
  “不过阎将军、赵将军,我等虽决定求援并州,然而并州却不似渤海般与幽州相近,这并州距离蓟城数百里,要过范阳、代地、中山、雁门、新兴等地,且其中道路多被封堵,快马往返也要一月才够。这么久的时间,我们怎么可能撑过公孙瓒的攻势,等到丁靖引军到来?”魏攸有些低沉的问道。
  听到魏攸话语,阎柔、赵该顿时一骇,蓟城外的公孙瓒大军围攻不停,莫说坚守一月以上,就算能坚持二十天,就已经是奇迹了。
  想到此处,三人顿时面色黯然,仿佛一记重拳打在胸口,令三人胸中沉闷无比,深感时间紧迫不容的残酷。
  就在议事厅中沉默黯然无比之时,赵该却是突然毅然言道:“阎将军、魏曹掾,如今事无他法,唯有一去并州,才可救我蓟城!”
  阎柔闻言也是眉头一舒,尽扫胸中沉闷之气,亦是欣然言道:“赵将军说得对,就算时间来不及又如何,总不能就此放弃吧!因此,我们还是要派人去并州求援的,另一面我们必须坚固蓟城城防,务必坚守到最后一刻,如此就算是没能坚持到并州军来援,也无愧刘州牧之灵了!”
  听阎柔如此一言,堂中三人顿时神色坚定,心中信念愈深,尽量减少了对城破身死的恐惧,反而获生了无数的胜利信念。
  赵该更是直接向阎柔请命,断然言道:“阎将军,我愿杀出城去,前往并州去见丁靖求援,若不能引军来救蓟城,我愿一死而随刘州牧。”
  见赵该如此坚决态度,阎柔心中亦是宽慰,为赵该的义勇而敬佩无比,立即允诺了赵该的请命,言道:“既如此,就劳烦赵将军前去并州了!”
  赵该领命后,立即回家准备战马行头,提枪披甲牵马就要出城。
  待赵该全副武装之后,阎柔立即让人微开城门,赵该亦是挺枪驾马冲出城去,向西南方位而去。
  公孙瓒军见城中冲出一人向西而去,料想必是前去求援之人,于是公孙瓒立即让人追杀赵该,务必截杀带回。
  公孙瓒之子公孙续得父令,就要领军而追,此时公孙纪却是驱马至前,向公孙瓒求道:“刚刚出城向西而去之人,乃刘虞旧部赵该,此人武艺一般,何需大军追去,我一人前去,便可将其拿下!”
  这公孙纪久在刘虞帐下,对于赵该这个刘虞的铁杆忠将,亦是充满了了解,他知道赵该武艺寻常,此时见到赵该独骑突围求援,便有了独自前去拦截,趁机在公孙瓒面前表现一番的想法。
  公孙瓒岂能不知公孙纪心中想要独秀表现的想法,然他对公孙纪信任喜爱有加,竟不顾亲子公孙续的求令,而是准许了公孙纪前去截杀赵该。
  公孙纪得公孙瓒同意,顿时大喜,立即领命一声,驱马提枪朝赵该追赶而去。
  公孙纪追赶了十多里路,凭借马好之利,终于追上了赵该。
  赵该见公孙纪追来,顿时心中又急又怒,他急着脱离追击去并州求援,又怒然想要回头枪挑公孙纪,以此报其通风报信之恨。
  不过赵该亦是知道公孙纪宿为沙场战将,又曾和公孙瓒并肩作战,武力不低,他赵该难是其正面对手,因此赵该心中虽然极度想要手刃公孙纪,却也知事不可为。
  此时,公孙纪见赵该只知奔逃,心中更是戏谑,心讽赵该无胆鼠辈,竟连反抗意志都没有。
  只见公孙纪一边驱马追赶,一边拉弓搭箭,对着赵该后背射去一箭。
  赵该本就时刻提防身后动静,听到弦响箭鸣,立即低身躲避,险险躲开射来的箭矢。
  公孙纪一箭不中赵该,心中一惊,连忙再次驱马靠近,再次张弓搭箭射击。
  可惜,又被赵该躲过。
  这下子,公孙纪是更加愤怒了,立刻再次拍马靠近赵该,二人战马相聚不过三丈,如此之近的距离,他公孙纪就不信还不能射中。
  待公孙纪再次捻弓搭箭,正准备瞄准射击之时,赵该却是突然拉住缰绳,强行控制战马停下,挺枪朝公孙纪面堂刺来。
  公孙纪完全没料到赵该会有如此之举,不及丢下弓箭躲避防御,正被赵该枪头刺中。
  然而赵该武艺马术尽皆一般,如此突如其来的驻马反刺,虽然想法不错,却没有良好的底子作为支持。
  因此,赵该的枪头却没有刺中公孙纪面堂,仅仅刺中公孙纪肩窝,而赵该本人亦是被战马甩至马下。
  公孙纪身中一枪,心中已是又惊又怒,又见赵该落马在地,连忙挺枪朝赵该胸膛刺来,欲速战速决,快点除掉这个后患。
  赵该见公孙纪枪头刺来,心中却无绝望,反而求生欲骤生,抽出腰间短刀,猛然跳起,将公孙纪从马上扑下。
  二人滚地纠缠难分,也不知道来回翻滚了几个来回,公孙纪突然觉得胸口一痛,一股温热喷涌而出。
  公孙纪骇然看向自己胸口,只觉胸中呼吸难受,想不到自己竟然被赵该短刃刺中。
  赵该拔出插在公孙纪胸口的短刃,又补上两刀,彻底断绝公孙纪性命后,赵该毅然上马,并将公孙纪战马也带上,双马而行,疾驰向并州不停。
  (本章完)


第144章 幽燕猛士赵该
  自离开蓟城十二天后。
  赵该终于赶到了太原城,一路上他就没有停下过战马的步伐,两匹战马日夜轮换着骑乘奔行,赵该的一切吃喝拉撒都在马背上渡过。
  为了降低马匹与自己的负重,路途上赵该几乎丢弃掉了一切重物,包括盔甲、枪剑、信物等,只保留了最基本的饮水和干粮在身,如此就是为了减少战马的负担,让战马能跑得更快一些,也更早一点到达太原。
  甚至即便入夜了,赵该依旧策马不停,连闭眼休息的**都不敢产生,唯恐睡着而耽搁了路程。
  当赵该赶到太原城下之时,只觉身体沉重不已,浑身一点力气也难再有,竟是身体支撑不住,直接从马上摔下。
  赵该落马在城门之前,守城士卒尽皆一惊,立即上前探视。
  赵该看向这些守城士卒,嘴上**已经因缺水而干瘪,身体发肤亦是枯败,赵该立即拉住守城士卒的衣角,急切嘶哑言道:“我有要事,求见安北将军!”
  此时,丁靖正在府中与荀攸商议河东事务,以及关中长安的情况,突然有士卒前来报道:“主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