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失落)-第3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反过来想,若是朝廷面对这样的失去,会怎么做,能不能有如此好的局面。

或许这个问题,刘崇三要思考很长的时间,后来出现的一些事实,彻底教育了他,也令他那一份愚忠的思想,慢慢出现改变了。

刘崇三的事情,对杨嗣昌和徐尔一也形成了不小的影响,眼看着鹿善继已经跟着苏天成做事情了,两人所受到的触动还是很大的,这也加速了他们决策的时间了。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自作孽(1)

(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的打赏,感谢长期的支持,谢谢了。)

苏天成在登州又大动作,周延儒也不例外,同样在京城有大动作。

内阁有着自身的特点,内阁大臣实际上就是宰相,虽然说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可之后成立的内阁,慢慢演变成为宰相制度,而且内阁的权力更大了,甚至能够起到欺上瞒下的作用,让皇上整个的蒙在鼓里。在几百年之后,看到这种情况,有些不能够想象,可是在通讯一点都不发达的明朝,这样的情况是完全存在的。

各地的奏折,首先都是进入到内阁,内阁看过这些奏折之后,认为有必要上奏的,才会呈奏给皇上,否则就会直接压下来了,若是所有的奏折,都让皇上来定夺,皇上就是二十四小时不吃不喝,也无法处理这么多的奏折。

内阁里面,最终决定是不是将奏折呈报给皇上,重点在于内阁首辅的意见,诸多的内阁大臣,各自有着分管的一块,牵涉到这一块的事情,将其中重要的奏折会同处理的意见,首先给内阁首辅汇报,简单的事情当时就确定下来了,重大的问题,需要研究的情况下,内阁首辅召集诸多的内阁大臣,甚至有六部的尚书参与,一并来研究,拿出来意见之后,最终呈奏皇上,做出来最后的定夺。

从这个层面来说,内阁首辅的权力是很大的,但因为内阁大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宰相,当初设立内阁的意思,也就是相当于皇帝秘书班子的含义,所以内阁的权力大小,重点还是看皇上是如何授予权力的。皇帝本人懒惰,不爱过问朝政,如此情况下,内阁的权力就很大了,皇上若是很勤奋,掌握朝中一切的事情。内阁就不一定有那么大的权力。

周延儒再次成为了内阁首辅,当然是想着追求最高权力了,与温体仁的交锋,留给了他太深的刺激,虽说温体仁已经过去,而且也是被撤去了内阁首辅的职位,可周延儒实在不甘心,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清理温体仁当年提拔的一些官吏。接下来周延儒还要尽最大努力,维护自身的权力,排除一切可能存在的威胁。

也正是因为在这等心思的指引下,周延儒上任就表现的与众不同。

通过这一次官员的调整,诸多的文武大臣都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周延儒可以决定官员的职位,除开内阁大臣,就算是六部尚书。恐怕也是有可能调整的。至于说内阁诸位大臣,更是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和周延儒比较,不管资历方面,还是经验方面,都是无法匹敌的,所以这也促使周延儒能够更加集中权力。

想要专权,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如何的应对皇上,一方面要得到皇上的信任,另外一方面也要瞒住皇上,不能够什么事情都让皇上知道,那样就不利于专权了。

偏偏周延儒掌握了皇上最大的软肋。那就是喜欢听好话,喜欢被吹捧,喜欢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比唐宗宋祖都要强,都要厉害的。掌握了皇上的这个软肋,周延儒自然有办法应付的,最为明显的事情就是朝廷与后金鞑子的谈判,周延儒总是捡好的说,譬如说什么皇太极特别的敬畏和尊重皇上,异常害怕皇上的睿智,沈阳等地的汉人百姓,时时刻刻都想念皇上的恩典,皇上的威名,不仅仅在辽东传开了,甚至在更远的黑龙江,都是传颂的。

要说皇上完全相信这些话,那是不大可能的,毕竟朱由检不是笨蛋,而且非常的勤勉,但多年来的勤奋和压抑,令朱由检的性格有些怪异了,听见周延儒这样的歌颂,他就是特别的高兴,歌颂的话语听得多了,也就真的以为是那么回事了。

当然这里面还是有些事实的,至少朝廷府库里面存有银子,足够开销的,而且各地的灾情也得到了赈济,没有流寇造反了,大部分的地方,基本平静下来了,后金鞑子也到京城来乖乖的臣服了,多年的努力,让千疮百孔的局面得到了缓解,这也是朱由检高兴的原因。

也正是因为此等的情况,朱由检开始放心让周延儒掌握权力了,他一直都是相信周延儒的,哪怕是周延儒归隐的那段时间。

周延儒着手处理的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后金鞑子的臣服事宜。

其实在内阁之中,也有着不同的看法,陈新甲与后金鞑子打过仗,而且是惨败,对于后金鞑子的骁勇,有着很深的印象,所以在后金鞑子表示臣服的时候,也是重点关注后金鞑子的军队如何的安置,至少要接受朝廷的管制,范景文也是坚持这种意见的。

可惜的是,这个意见,其实是杨嗣昌提出来的,当初杨嗣昌不同意后金鞑子的臣服,正是考虑到了后金鞑子的军队问题,周延儒是持反对意见的,他们都很清楚,若是牵涉到后金鞑子的军队问题,谈判就无法进行了,只不过周延儒的认识更加深刻一些,不让后金鞑子臣服,不符合皇上的要求。

所以周延儒将谈判的事宜,直接捏在了手里。

贾基涵第一次到府邸来拜访的时候,曾经送来了黄金,这些黄金,周延儒悉数都禀报了皇上,缴纳进入了府库,这得到了皇上极大的赞誉,可惜这一切,不过是周延儒想出来的计谋,目的就是要完全左右谈判的进展,掌握所有的决策权。

之后贾基涵又来拜访了周康好几次,这之后送来的礼物,就不能够和第一次比较了,有夜明珠、宝刀、千里马等等,都是价值连城的东西,周康没有拒绝,悉数笑纳,其实也就是周延儒笑纳了。

既然接受了那么多的礼物,谈判的事情,就好说了,周延儒只要求面子上好看,有些事情,双方可以签署协议,至于说是不是执行,那是另外的意思了。

一心想着和谈成功的济尔哈朗,自然明白这里面的意思了,所以在不少的关键问题上面,都做出来了让步,期盼着谈判尽快的结束。

朱由检也是很关心这一次的谈判的,数次的过问,而且亲自看了相关的记录,对于后金鞑子能够接受那么多的条件,是非常的高兴,认为周延儒真的是有能力,譬如说派出军官,进入到满八旗和汉八旗,这等的条件,后金鞑子都答应了,看样子是想着真正的臣服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见到了谈判的记录,朱由检是完全放心了,将谈判的事宜,全部委托给周延儒办理。

朱由检应该明白一个词,画饼充饥,朝廷与后金鞑子之间的谈判,已经有些画饼充饥的味道了,后金鞑子答应的条件是很多的,有些是原则性的条件,以前想来是不可能答应的,可朱由检没有认真的考虑,后金鞑子为什么会答应这些条件,包括朝廷可以派出官吏,进入到沈阳城,包括后金的皇太极每年都要到京城来觐见皇上,本人不能够来,也要派出使者来觐见等等,甚至包括了后金鞑子每年要缴纳一定的黄金白银等等。

朝廷要做到的条件一样很明确,第一是不再对后金鞑子进攻,第二是放在部分的通商口岸,让两边的商贾可以自由的做生意,当然,后金鞑子还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辽东驻守的明军,是不是可以少一些下来,这等原则性的事情,周延儒是不敢答应的,毕竟周延儒内心是清楚的,后金鞑子的臣服,带有太多的问号了。

与后金鞑子的谈判,不到一个月就结束了。

签署了协议之后,济尔哈朗急着回到沈阳去,很多的事情,他需要禀报,而且在京城的这段时间,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情报。从掌握的诸多情报来看,毫无疑问,目前的局势,对于大清国是非常有利的。

周延儒亲自设宴,款待了济尔哈朗,至于说两人谈了一些什么,外人不清楚。

远在登州的苏天成,同样拿到了协议的拓印本。

苏天成看的非常仔细,只不过看到后面之后,脸色早就出现变化了,朱审馨、渠清泽两人站在旁边,暂时没有开口说话。

“笑话啊,真的是笑话,我都不知道皇上是怎么想的,这个谈判的结果真的是太绝了,后金鞑子完全臣服朝廷了,就差直接交出来军队了,原来周延儒大人如此的厉害,我们几十万大军去征伐后金鞑子,尚且达不到这也的目的,周大人几句话就可以摧垮后金鞑子几十万的大军,了不起,真的是了不起。”

苏天成说的自然是反话。

朱审烜跟着开口了。

“看来这个谈判协议,没有丝毫的作用,里面说到的诸多事情,后金鞑子恐怕就没有准备执行的。”

知道这里面情况的渠清泽也开口了。

“后金鞑子的使团之中,有一个人叫做贾基涵,当年挑起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内斗的就是这个贾基涵,若不是大人事先考虑到了,做出来了专门的安排,恐怕这两个部落,已经火拼了,这个贾基涵,到了京城之后,非常的活跃,时常偷偷的出去,来去也很是自由,下官以为,后金鞑子恐怕知道朝廷面临的局面了。”

苏天成的脸色更加的不好看了。

“我还以为周延儒担任内阁首辅之后,会做出来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原来就是这等的应付和糊弄,这叫做自作孽不可活啊。”

第一千一百零六章自作孽(2)

宣州三万大军进入登州的事情,场面很大,这样的事情,完全保密也是不可能的,只不过登州、莱州和青州等地,被控制的很是严密,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根本就不要想着插进来,更不要想着能够安排所谓的暗线,渠清泽本就是锦衣卫暗线出身,知道如何应对。

所以这样的消息,零零碎碎的传出去,情报到了周延儒这里,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

周延儒得到的情报,也不是完全确定的,真真假假都有一些,但这不影响他的判断。

长期处于权力的漩涡之中,真切体会到权力博弈的残酷,周延儒可以做出来判断,驻扎在宣州的三万大军,肯定出现状况了,而且不是一般的状况,事态一定是非常严重的,可惜的是登州等地,被苏天成严格控制了,消息不能够准确的传出来。

依照周延儒的判断,三万大军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是被江宁营剿灭了,或者说解散了,但这样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苏天成没有那样的鲁莽,花费极大的精力,还要付出一定的牺牲,来剿灭三万大军,再说了,厮杀是很严重的事情,不可能完全保密的,总有消息要透露出来的,再说了,三万大军不可能一个人都逃不出来,只要有人进入到北直隶,一切的消息都泄露出来了。

第二种情况是被苏天成完全收编了,这样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也是最为严重的结果,如此一来,苏天成的实力再次的加强了,而且完全控制了复州、宣州和盖州等地。势力范围进一步的扩大,其实周延儒早就想到了,山东也完全是属于苏天成的势力范围了,张溥是苏天成举荐的山东巡抚,杨嗣昌专门写来了信函,建议不要调整山东巡抚人选。也不要调整山东的官吏,这其实是苏天成的意思,苏天成已经将山东纳入了自己的地盘,朝廷若是要动山东,就意味着和苏天成正式撕破脸,剩下的就是动手了。

想当初,张凤翼回到京城之后,周延儒做出来决定,让张凤翼没有能够见到皇上。其实那个时候,张凤翼就应该有察觉了,只是没有见到皇上,故而没有说出来实话,如今问题暴露出来了,若是皇上知道了这个消息,龙颜大怒,追究责任。周延儒也跑不掉了。

如此的情况下,周延儒只能够继续隐瞒。反正卢象升已经到宣州去了,卢象升与苏天成的关系不错,一时半会也是不会回来的,聪明的苏天成,得到了好处,也绝对不会张扬。宣州和山东的一切事情照旧,不会出现多大的变化,再说了,就算是有消息来到京城了,周延儒也会想办法掩盖下来的。暂时不能够让皇上知道,至于说过去一段时间了,事情暴露出来了,那个时候就可以推脱了,甚至将责任推到卢象升的头上去。

想清楚这里面的利害关系之后,周延儒做出来了决定,隐瞒下来这件事情,反正也没有得到确凿的情报,就等于是不知道的。

不过周延儒还是有些不放心,这毕竟不是小事情,要是真的有山东的官吏奏报了,让皇上知晓了,追查下来了,问题就大了,那个时候狡辩都没有机会了。

回到府邸之后,周延儒心事重重,吩咐周康,不管是谁来拜访,都不要见到。

周康察觉到情况不对了,安排好一切之后,来到了书房。

“周康,你来的正好,我遇见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正想着该如何的处理。”

“老爷,小的帮着您参谋一下。”

周延儒点点头,这么多年过去,经历了官场上太多的事情,他几乎没有什么知心朋友,不过周康是例外,既是下人,也是他最为信任的人,不管遇见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

“我得到了消息,驻扎在宣州的三万大军,恐怕出问题了,具体的情况还需要核实,可依照我的判断,苏天成很有可能收编了这三万大军,不过确切的消息还没有得到,我也很是矛盾,不知道该如何的处理啊。”

周康稍微沉吟了一下,周延儒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这件事情是不能够暴露出去的,更不能够让皇上知道,可如今的情况下,这一点很难得到保证,自家的老爷再次担任内阁首辅的时间不长,深的皇上的信任,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够出事情,朝廷里面的调整,张凤翼到京城来的事情,周康都是知道的。

周康想到了办法,但还需要老爷的首肯。

“老爷,小的以为,要解决这件事情,也有办法,只不过需要老爷的首肯啊。”

周延儒看着周康,没有说话。

“老爷,小的到登州去一趟,拜访苏大人,有些话直接和苏大人说清楚,老爷在京城做事情,苏大人在山东做事情,互不干扰,相关的事情相互照应,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小的相信,不会有什么事情的,消息也不可能传到皇宫里面去的。”

周延儒微微眯着眼睛,显然是在思索。

周康说的这个建议,的确是不错的,既然苏天成已经壮大起来了,朝廷也暂时拿苏天成没有办法,索性就挑明了,让周康秘密的到登州去,见到苏天成,相互之间也来一场谈判,只要双方相安无事,一切都好说,而且相互照应的情况下,周延儒在京城能够更好的做事情。

但这里面也存在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苏天成的力量壮大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肯定是要出问题的,也就是说,一切的事情,总是要暴露出来的,恐怕真的到暴露的时候,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周延儒不会想到,周康提出来这个建议的时候,他已经站在了一个非常紧要的关口,他的选择,将决定皇上和朝廷的命运。

很可惜的是,周延儒最终选择了对自身有利的做法,让周康赶赴登州,与苏天成联系,反正这天下又不是他的,朱由检来当皇帝,还是苏天成来当皇帝,都是差不多的,自己既然在这个位置上,就谋取到最大的好处,其余的事情,今后再说。

这是周延儒内心的想法,不可能告诉任何人。

“周康,你到登州去见苏天成,准备说些什么啊。”

周康见到周延儒脸上没有什么表情,本来也是担心的,毕竟提出来这样的建议,本就是大逆不道了,若是老爷发脾气了,他要跪下来谢罪的。可听见老爷这样说,周康放心了,他知道自家老爷做出来选择了。

“老爷,小的也就是告知苏大人,老爷在京城对苏大人还是很关照的,希望苏大人效忠朝廷,忠于皇上,若是有什么紧急的事情,最好事先照会一下的。”

周延儒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看样子周康还是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的。

“很好,周康啊,兹事重大,千万不能够有任何的疏忽,我看你今夜就出发,将府邸里面的所有事情安排好,你要特别注意,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可不简单,不能够被他们发现了,今夜在京城里面找一个地方住下,明日一大早离开京城,速度尽量快一些,否则有些消息传到京城里面来了,可不好应付啊。”

“老爷放心,小的知道如何应对,只是这府邸里面的事情,这些日子小的无法顾及了。”

接下来的交谈,声音很小了,尽管是在书房里面,可如此重大的事情,还是要预防隔墙有耳,这样的事情暴露了,那可是杀头的罪过了。

既然周康明白了一切的事由,周延儒也就不必要过于的遮掩了,周康到登州去与苏天成交谈,这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必须要考虑到各个方面,不能够有丝毫的疏忽,有些话需要说透,但又不能够明说,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了,这样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一直到深夜,书房里面的油灯还亮着。

周康从后面离开了府邸,他走的很是突然,除开周延儒知道,其余人都不知晓,至于说周康的去处,周延儒也想好了,周康接到了家里的来信,有急事回去处理一下,处理完家里的事情,就会回来了。

周康离开之后,周延儒有些心不在焉,暂时不想考虑其他的事情,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将宣州的事情隐瞒下来,或者说周康与苏天成接触之后,是不是会按照他的设想,做出来一些事情,将宣州三万大军的事情,彻底的掩盖下去。

周延儒也知道,苏天成开始动作了,首先是山东的归属,包括收编三万大军,接下来会做什么呢,苏天成不可能睡大觉,不可能占据了山东、复州、宣州、盖州以及台湾等地,就满足了,苏天成的心思,肯定是针对中原大地的,针对整个大明的江山。

周延儒做出来的选择,其实就是自欺欺人,做事情就是这样,一旦首先做出来了错误的选择,后面就要跟着错下去,否则自己就有大麻烦了,周延儒已经走进了这样的一个怪圈,无力拔出来了。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天赐良机(1)

卢象升进入到督师府的时候,突然感觉到有些陌生了,不知道为什么,在京城的那段时间,他时常想到在辽东的日子,可惜圣命难违,圣旨下来之后,他就必须要赶赴宣州,可以在京城耽误一段时间,但不能够回到辽东去了,朝廷如此的安排,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想到朝廷与苏天成之间的对立,卢象升有些不寒而栗,其实他到宣州来,说白了就是与苏天成为敌,必要的时候,还要与苏天成作战,但卢象升非常清楚,朝廷还没有哪一支军队,可以与江宁营匹敌,朝廷也没有哪一个文武大臣,能够有着苏天成那般的睿智与远见,自己若是和苏天成对着干,最终就是死路一条。

大明出现这样的情况,卢象升是非常痛心的,作为一名能文能武的骁将,一名从文臣铸练为武将的读书人,卢象升一直都是效忠朝廷的,也是为着消除朝廷的诸多隐患,四处征伐的,他曾经对决过流寇,后来更是与后金鞑子直接交手,有过胜利,也有过失败,但自从跟随苏天成作战之后,几乎是所向披靡,每一次的战斗都取得重大的胜利。

这样的日子,卢象升是不会忘记的。

但这一次到登州来,卢象升的心情变化了,他不知道自己想些什么,其实朝廷与苏天成之间的矛盾,朝廷里面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都是清楚的,谁也不愿意这个时候到山东去,更不要说到宣州等地了,一旦出现此类的情况,骑墙派还是居多的。

卢象升完全可以拒绝,随便找个理由。就能够不到宣州了,就算是周延儒也不能够勉强,何况张凤翼在宣州好好的,突然调到陕西去做巡抚了,这本来就说不过去的,张凤翼以前是兵部尚书。差一步就进入到内阁了,就算是回到京城,至少也要做尚书大人的,却被派到了陕西去担任巡抚,这等贬斥的做法,谁看不清楚啊,这说明了张凤翼有些事情没有做好,皇上不满意了。

但卢象升还是接受了任命,赶赴宣州。

到宣州之前。必须要到登州去,去拜访苏天成,有关登州等地的情况,卢象升早就听说过了,没有苏天成的命令,寸步难行,恐怕就是拿着圣旨,也没有丝毫作用的。

苏天成在督师府等着卢象升。

这一次他要和卢象升开门见山。有些事情必须要说清楚,对于明朝诸多文武大臣的认识。苏天成总体都不是很好,哪怕成为了他绝对心腹的洪承畴,但对卢象升的认识是很不错的,在明末的诸多将领中,卢象升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他不扰民。不贪污,廉洁自律,坚持原则,从不妥协,而且从这些年实际接触之中。苏天成也确实感受到了,卢象升确实不错,如果能够将卢象升招致麾下,将来一定能够发挥重大的作用的。

可卢象升这样的人,正是因为特殊,想要招募,也不是简单的事情。

对付卢象升这种坚持原则的人,你就必须要真诚,哪怕是招募不能够成功,也不要耍什么阴谋,否则你不仅得不到人才,还会树立一个强硬的对手。

苏天成可不想动手杀掉卢象升。

督师府的断事官苏二童直接将卢象升带到了厢房。

看见苏二童的时候,卢象升心里就咯噔了一下,苏二童与苏天成之间的关系,他很清楚,看见苏二童直接将自己带到了厢房,卢象升更是吃惊,也隐隐感觉到,今日的见面不简单,肯定是有什么大事情要说出来的。不过卢象升还是保持了镇定,不管怎么说,他怀里揣着皇上的圣旨,想必苏天成不会公开抗旨的,至少到目前为止,卢象升还没有听说,苏天成是真正的造反了,只是朝廷与苏天成之间有着很大的矛盾。

看见坐在厢房的苏天成,卢象升连忙抱拳行礼了。

“下官卢象升,特来拜见大人。”

“卢大人客气了,这是准备到宣州去赴任的吗。”

“皇命难违,下官是准备到宣州去赴任的,张大人已经调往陕西去担任巡抚了,下官离开了辽东,赶赴宣州,今日特来拜见大人,恳请得到大人的指点。”

“指点不敢说,不过有个情况,你恐怕还不清楚,就算是你到了宣州,手下也没有一兵一卒了,皇上的圣旨,我也不能够违抗的,但军士自身的选择,我一样不能够阻拦啊。”

卢象升的脸色发白,看着苏天成。

“大人这是何意,下官不明白啊。”

“张大人离开宣州,赶赴京城之后,驻扎在宣州的三万大军,要求进入江宁营,他们的愿望很是强烈,所有军士都乘船来到登州了,半个多月之前,三万大军已经进行了相关的遴选,大部分进入江宁营,还有少部分,等候派往各府州县的巡检司去了。”

卢象升的身体开始微微颤抖,他根本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苏天成说的轻描淡写,但这里面一定有很多的故事的,自己这个兵部尚书,来到了登州,准备向苏天成请教之后,就直接到宣州去统领大军的,至于今后怎么办,那是后话,暂时不考虑,可现在的情况是,自己成为了光杆司令了,到宣州去还有什么意义啊。

很快,卢象升开口说话了。

“大人,下官以为,如此做有些不妥当吧。”

“卢大人说的不错,此举确实有些不妥,不过事已至此,我也不必要隐瞒了,朝中的很多事情,你都是清楚的,我也不想多说,孰是孰非,说来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你在辽东,率领大军护卫关宁锦防线,护卫京城,而且还准备对后金鞑子发起进一步的攻击的,力争彻底剿灭后金鞑子,好生生的却到宣州来,这是何故,张凤翼其实明白宣州三万大军的处境,却自己到京城去了,说是禀报什么大军的事宜,这也罢了,却在禀报事宜之后,留在了京城,接着被派到陕西去了,江宁营十数万大军驻扎在登州等地,这里固若金汤,根本不需要其他的军队来驻扎,这也是实际情况,皇上和朝廷都是知晓的,却做出来这样的安排,你让我怎么做,眼睁睁看着登州等地垮掉吗。”

“大人的这番认识,是不是有些过激了。”

“卢大人,有些话是不用多说的,想必你也是明白其中道理的,若是要我来劝你该怎么做,我认为没有那个必要,其实在辽东的时候,一切就已经发生了,无可挽回了,你我在辽东剿灭后金鞑子,做出来全面的部署,想着彻底摧毁后金鞑子,收复所有的失地,可朝廷却让张凤翼率领三万大军,驻扎在登州,这么做是什么意思,朝廷里面,凡是与我有关联的官吏,不是罢官就是软禁,心意昭然若揭了,若是我还是那样的愚忠,恐怕不要想着剿灭后金鞑子,朝廷就灭掉我了。”

卢象升目瞪口呆,说不出话了,苏天成说出来这些话,意思非常明确了,他也没有什么可说的,需要考虑下一步怎么办了。

“卢大人,你我认识不是一日两日了,我一直都是敬重你的,你为官清廉,作战勇猛,乃是朝廷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我也不想对你怎么样,我给你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暂时留在登州,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若是你想明白了,尽管来找我,对了,杨嗣昌大人和徐尔一大人也在登州,你可以和他们住在一起。”

“第二个选择,你直接回到京城去,禀报这里的情况,我不会阻拦,反而会将你送到北直隶,让你能够安全的回到京城去,不过你做出来这个选择,可要考虑清楚,如此一来,我大明内战将至,不要说剿灭后金鞑子,就连朝廷都不要想着表面的安稳了,老百姓更是会陷入到水深火热之中,辽东、大同等地,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后金鞑子重新崛起的机会也就到来了,当然,我也很自信的说,不管出现那样的局面,我都会饯行诺言,一定会彻底剿灭后金鞑子的。”

“至于说到宣州去的事情,还是没有必要了,宣州没有大军,你就是去了,也很快要回来的。”

“卢大人,这是我给你的建议,何去何从,你自己考虑,我不会勉强你。”

卢象升看着苏天成,好半天才开口说话。

“大人,下官是不会立刻回到京城去的,想必下官到宣州来,京城里面不可能完全不知道这里的情况,下官需要思考,大人说的这些事情,下官一时间接受不了。”

卢象升离开督师府,督师府马上有官吏安排,让卢象升进入到官驿,暂时安定下来。

卢象升离开之后,苏天成的脸上露出了微笑,看来卢象升转变观念,只是时间上的问题,那无所谓,只要卢象升不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一切就好说了。

至于说杨嗣昌、徐尔一和卢象升等人,什么时候能够转变观念,真正跟着自己做事,那也无所谓,自己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考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