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政客(失落)-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照属下的想法,皇上下旨了,苏大人肯定是按照旨意来办理的。”
“你说的有些道理,可若是苏大人不准大军离开,又该如何啊。”
“大人说到这里了,属下也就斗胆了,若是苏大人不奉旨,大人就算守候在宣州,也没有作用的,时间长了,将士们的心稳不住了,还有可能出现更大的问题,大人曾经给朝廷禀报了诸多的情况,可朝廷一直都没有敕书,如此的情况下,属下建议,大人还是直接回到京城去,直接向皇上禀报这里的情况,或许事情还有转机的。”
吴三桂的意思很明确了,若是苏天成要造反,三万大军没有其他的出路,张凤翼等在宣州,也是自寻死路,若是苏天成顾忌到其他的方面,说不定三万大军,还有一线生机,可不管怎么说,张凤翼离开了宣州,就算是安全了,有些责任,也算不到他张凤翼的头上。
这样的建议,的确是肺腑之言了。
张凤翼点点头。
“吴将军说的有些道理,本官思索一下,好了,你先去忙吧。”
离开屋子的吴三桂,脸上出现了诡异的笑容,他迅速回到了房间里面,关上了房门,拿出了笔墨纸砚,准备写信了,吴三桂读书不是很多,但自小就很聪明,懂得察言观色,更会在关键时刻把握自身的命运。
吴三桂准备直接给苏天成写信了,将三万大军的情况,悉数禀报苏天成,建议张凤翼离开宣州,前往朝廷去禀报,其实就是支开张凤翼,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鼓动大军直接投靠苏天成,争取加入到江宁营的队伍之中,相信绝大部分的将士,都是心甘情愿的,寻常的军士可不会考虑那么多的政治问题,人家看到的是自身的待遇问题。
张凤翼决定采纳吴三桂提出来的建议,带着几个心腹军官,到京城去,直接禀报情况,目前看来只有这个办法了,总是在宣州等待,没有多大的出路,万一苏天成和朝廷闹翻了,自己可能连圣旨都得不到了,到那个时候,一切都晚了。
张凤翼绝对想不到,吴三桂有着其他的想法,不过就算是知道了,张凤翼也没有其他的选择,唯有首先到京城去,再来想其他的办法。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用人所长
(感谢疯子沙漠、游戏菜单5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的打赏,谢谢了。)
接到了吴三桂的来信,苏天成哈哈大笑。
朱审烜、洪承畴、渠清泽等人,从来没有看见苏天成如此的大笑,不过他们看了吴三桂的来信之后,也是喜形于色的,一直担心驻扎在宣州的三万大军,想不到问题能够如此容易的解决,不需要兵戎相见,三万大军瞬间就能够归江宁营所有。
但任何的事情,都是有意外的,特别是在重大的事情上面。
朱审烜对吴三桂不是特别的熟悉,不好开口评论,但洪承畴和渠清泽是了解吴三桂的,正是因为了解,所以他们有些担忧。
洪承畴首先开口了。
“大人,下官还是有些担心的,这个吴三桂,下官还是有些了解的,打战确实不错,但在品质方面,不是很好啊,因为在登州没有得到重用,故而投靠张凤翼,如今局势不对了,又想着投靠大人,这简直是小人之举啊。”
洪承畴说完之后,渠清泽跟着开口了。
“下官同意洪大人的意见,下官觉得,这个吴三桂,有些反复无常,不值得信任啊,虽说吴三桂在大军之中做了一些事情,但究竟是什么想法,有些拿捏不准啊。”
洪承畴和渠清泽如此说之后,朱审烜的脸也沉下来了。
“原来吴三桂是这等人啊,大人,的确要注意啊。”
苏天成轻轻摇摇头。
“我知道你们的担心,要说吴三桂的所作所为,的确是不入流的,为正人君子所不齿。可你们也不要忽略了,吴三桂这个人,很能够审时度势,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做出来此等的选择,说明他看清楚了。知道该做什么样的选择,一般人是作不出来这等选择的,既然已经背叛了,那就背叛到底,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们用人不要过于的苛刻,面对吴三桂这种人,你只要能够控制他。让他时时刻刻感觉到威胁,他会尽心竭力做事情的。”
所有人都感觉到吃惊,尽管他们觉得吴三桂做出来的这件事情,对于稳固登州的局面是非常有利的,但他们也觉得,吴三桂这样的人是不能够重用的,就算是吴三桂立下了功劳,回到登州之后。还是要继续闲置的,可苏天成的意思。显然是要重用吴三桂的。
看着众人的神情,苏天成没有继续开口,有些话不能够说透了,吴三桂既然想到了鼓动军官和军士投靠江宁营,那么在三万大军之中,就是有着一定威信的。三万大军投靠江宁营之后,也会感激吴三桂的,若是转过身来,吴三桂就被冷落了,诸多的军官军士。内心一定是有看法的。
苏天成可不会小看吴三桂,不管怎么说,历史上的吴三桂,都是赫赫有名的,不管名声时好时坏,从这个方面来说,吴三桂也是有着真正本事的。
吴三桂投奔张凤翼的时候,没有带走一兵一卒,在大军之中的时间不长,却能够鼓动诸多的军士向往江宁营,这就是能力,这就是本事。
当然,决定重用吴三桂,也是苏天成有着绝对的信心,完全能够掌控的,有了这样自信心,也是苏天成逐渐成熟和实力的表现。
五天之后,张凤翼来到了登州。
张凤翼是乘坐战船来到登州的,跟随的还有一些军官和亲兵。
苏天成亲自接待了张凤翼。
其实在张凤翼出发的时候,渠清泽已经秘密前往宣州了,瓦解三万大军的事情,宜早不宜迟,内部是绝对不能够乱的,张凤翼将亲兵和心腹军官都带到了登州,这就是最好的机会,至于说张凤翼留下的心腹军官,那就对不起了,要么投靠江宁营,要么就丢掉性命。
督师府的厢房,只有苏天成与张凤翼两人在里面。
“辽东一别,好长时间没有见到了张大人了。”
“不敢不敢,下官是来拜见督师大人的,大人率领大军,在盖州和辽东取得了大捷,剿灭了十数万的后金鞑子,这份功劳,前无古人啊。”
“张大人过奖了,这都是将士拼命杀敌的结果,对了,张大人突然到登州来,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情啊。”
“下官正要禀报的,下官率领三万大军,驻扎在宣州,过去这么多时日了,一方面给大人禀报一下大军的情况,一方面也想着回到京城去,详细禀报大军的情况。”
苏天成笑着摆手了。
“张大人客气了,张大人统领的大军,可不是本官所能够节制的,张大人是直接听命朝廷的,万万不要给本官禀报什么情况,本官可不敢当啊,本官想着关心一下,张大人突然想到给朝廷禀报大军的情况,是不是遇见什么麻烦了啊,若是在宣州遇见麻烦了,本官有义务解决的,张大人千万不要客气啊。”
张凤翼心里咯噔了一下,若是苏天成不允许他离开登州,那就没有办法到京城去了,自己带领的亲兵,包括诸多的军官,可不敢在登州撒野。
“大人言重了,大军驻扎在宣州,一切安好,没有任何的问题,只是下官从平壤回来之后,已经有些时日了,一直都没有能够向朝廷禀报情况,时间长了,朝廷不了解情况,这也是下官的失职啊。”
“张大人说的是啊,三万大军,可不是小数目啊,朝廷这么长时间不知道情况,肯定是担忧的,有些事情,书信是说不清楚的,何况张大人也清楚啊,有些奏折,皇上不一定能够亲自看到的。”
张凤翼松了一口气,苏天成总算是不阻拦他到京城去了。
“下官也就是到京城去禀报一下大军的情况,不长时间,就要返回宣州的,大军叨扰之处,还请大人多多谅解啊。”
“张大人说什么话啊,都是朝廷的军队,本官岂会格外的,张大人尽管放心,本官一定会关照的,决不让三万将士为难啊。”
张凤翼顿了一下,脸上依旧带着笑容。
“大人如此说了,下官就放心了,下官的时间很紧,想着今日就离开登州,赶赴京城。”
“这没有问题,本官派出将士,专门护送张大人一行前往京城去,不过这一路上也很是平安,没有什么问题的。”
“感谢大人的关怀了,下官还是不麻烦了,下官带着亲兵,一路上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那好,本官也就不多留张大人了,午宴已经安排好了,张大人要赶路,酒宴就不要多喝酒了,免得耽误了时间,下官在登州等候张大人回来啊。”
吃饭的时候,苏天成说到做到,就是给张凤翼敬了一杯酒,接下来就没有继续喝酒了。
吃饭之后,张凤翼没有歇息,立马告辞了,苏天成坚持派出将士送张凤翼,不过就是送出登州,就不再送了。
张凤翼离开之后,朱审烜立即来到了厢房。
朱审烜最为担心的就是驻扎在宣州的三万大军,他认为这是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牵涉到复州、宣州、盖州以及登州等地的安全,这里是大本营,绝不能够遭遇到任何的威胁,就好比是大明的京城一样,需要用尽一切办法来消除隐患。
“坤元,渠清泽已经到宣州去了,我看是不是我也去看看,一定要保证三万大军顺利的加入到江宁营的序列啊。”
“不用担心,我可以放心的说,张凤翼离开了宣州之后,吴三桂肯定就开始行动了,既然吴三桂给我写信了,就想着能够办好这件事情,他会不遗余力的,吴三桂要是没有这样的能力,怎么可能在山海关带领十余万的大军啊。”
“什么,吴三桂还有这等的本事啊。”
“那是当然了,当年我到辽东的时候,吴三桂在辽东的势力是最大的,辽东的诸多总兵之间,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远不是现在的情况啊。”
听见苏天成这样说,朱审烜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当年吴三桂那么大的势力,你都能够轻而易举的除掉,现在就更不用说了,这两天我还一直担心,吴三桂这样的人,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成为负担,甚至是危险,看来吴三桂在你的面前,是不敢怎么样的。”
苏天成笑了笑,没有说话,其实吴三桂这样的人,你是难以彻底降服他的,这世上就有这样的一批人,他们的野心是很大的,随着时局的变化,会冒出来各种各样的想法,放在几百年之后,人人都追求自由的思想,这也算不上是大逆不道,可现在这个世道还是不行的。为什么历史上的吴三桂,反了明朝,投靠了大清,后来又反了大清,自己做皇帝了,这其实是性格使然,苏天成要是不知道这段历史,或许会在吴三桂的身上跌跟头的。
这也是苏天成一直都不重用吴三桂的根本原因,设身处地的想想,任何的一个统治者,都不愿意身边存在那种有反骨的人,但苏天成的见识毕竟不同了,很快就能够明白里面的蹊跷,吴三桂之所以做出来那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也是因为环境使然,若是从根子上断掉了这样的可能,吴三桂就必须要压抑和断绝所有的非分之想。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兵不血刃
张凤翼刚刚离开宣州,吴三桂马上就开始行动了,在抓住机会方面,他是异常敏锐的,这是难得的机会,要是失去了,太可惜了。吴三桂很清楚,张凤翼离开宣州的同时,苏天成会派人到宣州来,最大的可能性是渠清泽,若是渠清泽到宣州来了,三万大军还是照旧,没有什么变化,还需要渠清泽来做工作,那自己前面的努力就白费了。
吴三桂从内心里面有些畏惧苏天成了,他摒弃了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只要跟着苏天成好好干,说不定有一天,苏天成成为了皇上,那自己也是能够得到荣华富贵的。
也正是在这样的信念的支撑下,吴三桂开始频繁的和诸多的军官接触了,说到了更多江宁营的事情,大力赞誉江宁营的待遇和骁勇,其实这些话,吴三桂就是不说,诸多的军官都是知晓的,但这个时候,吴三桂的动作很是明显了,没有什么避讳了。
暂时负责三万大军事宜的,是一名参将,也是张凤翼的心腹,张凤翼离开宣州,肯定是要指派自己信任的心腹掌管大军的,张凤翼预料到了危险,但也是出于无奈,才争取回到京城去的,要是他不争取回到京城,真正等到苏天成动手的时候,恐怕自己也搭上了。
这名参将是不会知道那么多情况的,突然负责三万大军的指挥,肯定是高兴的,只要能够管好了三万大军,张大人回来的时候,他肯定会得到提拔的。
吴三桂的动作,参将很快发现了。
参将也清楚江宁营的骁勇,内心里面也是羡慕的,但如今的情况不同了。张凤翼临走的时候,专门强调过了,必须要牢牢把握军队,不允许出现任何异常的声音,吴三桂这样的做法,明显就是扰乱军心的。
参将可没有张凤翼那样的头脑。看见吴三桂如此的动作,他非常的生气,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动手了,命令军士将吴三桂抓起来。
可是参将没有想到,就算是下面的军士,也慢慢出现了变化,他的这个命令,刚刚发布的时候,吴三桂很快就知道了。
吴三桂在大军里面。本来是没有什么力量的,毕竟到张凤翼身边的时间不长,也没有受到什么重用,身边肯定是没有忠心之人的,但吴三桂自小就在军队里面,深谙军士的心理,他通过鼓与呼,让很多的军官和军士。知道了江宁营的骁勇,知道能够进入江宁营。将是一生的荣耀,更让这些军官和军士明白,有了自己的介绍和努力,众人一定能够进入江宁营。
江宁营招募军士的要求是很高的,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够进去的,这一点诸多的军官和军士都是清楚的。毕竟江宁营的军饷是很高的,要是什么人都能够拿到这么多的银子,那江宁营早就无法支撑了,至于说江宁营在战场上面临诸多的厮杀,众人是无所谓的。作为军人,就是要在战场上厮杀。
也正是抓住了军官军士的这种心理,吴三桂笼络了一大批的军官和军士。
知道参将的命令之后,吴三桂豁出去了,富贵险中求,逃走是不可能的,那样前面所有的努力,还是白费了,而且大军会出现什么样的异动,谁也说不清楚,要是因为自己的鼓动和逃走,令大军哗变了,那就不要想着在任何地方立足了。
吴三桂迅速离开了自己的房间,找到了一部分的军官,这些都是基层的军官,绝大部分都是百户,这些人性格直爽,没有什么拐弯抹角的想法,吴三桂很聪明,知道游击以上的军官,大都是难以笼络的,人家就是心里想到了投靠江宁营,大趋势不明确的情况下,也是不会表态的。
这些军官得知吴三桂要被暂时负责的参将抓去之后,都有些吃惊,他们一直都想着进入到江宁营,吴三桂是他们最大的希望,要是吴三桂被抓走了,因为这件事情,得罪了江宁营,后果不堪设想,他们这些低级军官,和普通军士一样,不要想着有什么好的结果。
不过这些低级军官,也是不敢乱动的,毕竟下级服从上级,一般情况下,他们可不敢违背上级的指令,可惜他们遇见的是吴三桂,巧舌如簧,几句话的激将,就鼓动起来他们了。
一帮军官跟着吴三桂,快速赶到了参将所在的营房。
参将还在营房里面等着被抓来的吴三桂,想不到吴三桂自己来了,还带来了不少的军官。
参将气的脸色都变了,神色严厉的训斥吴三桂,准备招呼外面的军士,抓住吴三桂,可惜这位参将想不到,吴三桂早就做好准备了,趁着参将还在开口说话的时候,靠上前去,一刀结果了参将的性命。
屋里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看着身上溅满鲜血的吴三桂。
吴三桂告诉所有进来的军官,事已至此,只有跟着他干了,效忠江宁营,稳住所有的将士,驻守在营房里面,自己马上写信,请苏天成大人派人来,让众人进入江宁营。
众人被吴三桂震住了。
随后赶来的参将、游击和守备等军官,看见这一幕,没有多说什么。
江宁营的威名太大了,众人很清楚,这个时候,杀掉了吴三桂,就等于是和江宁营对着干,最终的结果是什么,这是很明显的,想想江宁营能够在盖州和辽东,剿灭十余万的后金鞑子,现在的三万大军,算什么啊。
局面出乎预料的平稳,众人默认了吴三桂的指挥权。
吴三桂的一颗心终于放下来了,他是剑走偏锋,稍有不慎,小命就保不住了,不过这也依赖江宁营的威名,依赖苏天成的威名,几乎所有的军官,都知道他吴三桂与苏天成是结拜过兄弟的。
暂时负责三万大军的所有事宜之后,吴三桂迅速颁布了决定,所有将士都要做好准备,加入到江宁营,若是有不愿意进入江宁营的,可以选择离开。
吴三桂的话等于没有说,不管是谁,包括那些高级军官,离开了大营,怎么活下去,必须要乘船才能够到登州去,这个时候离开了大营,等同于死路一条。
两天后,渠清泽带着江宁营的五千将士,赶到了宣州。
渠清泽还是有些紧张的,他肩负的职责很重,毕竟是三万大军,苏天成的要求是明确的,尽量不要出现自相残杀的局面,这种敏感的士气,明军自相残杀了,传出去影响很不好,虽然控制舆论的苏天成可以捏出来多钟理由,让朝廷没有话说。
渠清泽万万想不到,吴三桂带着诸多军官赶赴宣州城,专门来拜访了。
其实吴三桂掌管军营之后,马上派出了军士,观察宣州城的动静,看看是不是有大军进驻宣州,他知道苏天成派来的人,很快就要到了。
见到渠清泽之后,吴三桂非常的谦逊,单膝跪地行军礼。
看见吴三桂带着诸多的军官前来,渠清泽已经明白了一切,他暗暗佩服苏天成的预料,临走的时候,苏天成专门说了,既然吴三桂写来了信函,在张凤翼离开大军之后,肯定会有动作的,最好的情况,就是吴三桂已经说服了各级军官。
现在果然是这样的情况。
渠清泽也佩服吴三桂的能力,三万大军啊,不少了,众人吐口唾沫,都能够淹死吴三桂,这样的情况下,吴三桂居然能够掌握主动。
渠清泽很是高兴,和吴三桂商议了安置大军的事宜。
苏天成的意思,三万大军归属江宁营,必须要全部分散,不能够集中在一起了,三万人全部回到登州,安置在登州、青州、莱州以及蓬莱城等地,让他们清楚江宁营的军规,至于说军官,悉数集中起来,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也就是洗脑,能够适应的,转变快的,留下来进入到江宁营,成为基层的军官,不能够适应的,脑子里还想着朝廷的,一律送走,随他们去什么地方,不要留在登州、莱州和青州就可以了。
宣州驻守的军士,还是原来的一千余人,不需要更多的人了。
三万大军进入登州等地,驻扎在登州的江宁营将士,一部分转移到复州和盖州等地,一部分乘坐战船,秘密进入泉州,执行特殊的命令。
收编过程异常的顺利,诸多的军官军士知道要进入江宁营之后,非常的高兴,在这期间,支持吴三桂的那些底层军官,也得到了重视,他们的名字被一一记录下来了,不需要经过培训了,可以直接担任底层的军官。
渠清泽仅仅在宣州呆了两天的时间,就搞定了一切,其实不能够说是渠清泽搞定的,而是吴三桂早就做好一切的准备了。
渠清泽没有给吴三桂许愿,只是告诉了吴三桂,苏大人在督师府等着自己会如实禀报宣州发生的事情,至于说今后如何的安排,那是需要苏大人定夺的事情。
吴三桂非常的低调,说是最大的功劳还是渠大人的,其实吴三桂内心是非常高兴的,自己的预料是非常准确的,果然是渠清泽来到宣州,渠清泽在苏天成心目中的位置,在江宁营之中的地位,都是非常显赫的,自己今日的谦虚,预示着来日的飞黄腾达。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口服心服(1)
杨嗣昌终于来到了登州,跟随他一起到登州来的,还有鹿善继和徐尔一。
这三人能够走到一起,显得很是怪异,幸好新任的内阁首辅周延儒,一心想道巩固权力去了,没有特别关注他们,皇上也同样想到的是大事情,锦衣卫和东厂也放松了对三人的监视,更加重要的是,锦衣卫暗线的负责人董昌,在这件事情上面,态度有些含糊,要不然三人是不可能离开京城的。
杨嗣昌一行的行踪,苏天成了若指掌。
这三人之中,鹿善继是不需要担心的,苏天成也准备委以重任,让鹿善继协助洪承畴,负责江宁营的诸多事宜,可杨嗣昌和徐尔一就说不清楚了,特别是徐尔一。
不要看徐尔一是苏天成的恩师,可这个老头子太倔强了,满脑子都是迂腐的思想,一切都要依照正统的观念来,如同苏天成这等造反的做法,在徐尔一看来,肯定是大逆不道的。至于说杨嗣昌,可能稍微好一些。
所以苏天成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能够留下杨嗣昌和徐尔一,那是好事情,就算是留不住,也暂时不要勉强。
一路上,杨嗣昌等人看的非常仔细,离开北直隶,进入到山东的济南府,感觉就有些异样了,情况和北直隶好像不太一样,老百姓的生活普遍富足一些,而且繁华的程度,也远远强于北直隶,进入到青州之后,三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看到的是官府有效的管理,老百姓真正做到了丰衣足食,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可能有些过分,但看到的老百姓。脸上都是笑容,甚至都是红光满面的,这与北直隶的情况完全不同了,也远远强于济南府。
进入青州府城,繁华热闹的气氛,完全感染了三人。他们再次清楚了苏天成的能力。
进入登州府城,杨嗣昌等人的感觉,只能够用震惊来说了,这里的繁华程度,已经超过了京城,就算是南方的扬州、苏州等地,也无法与这里比较的。
更加令众人惊奇的是,这里有很多的洋夷,包括黑奴。在大街上来来往往,甚至在作坊里面做事情,老百姓一点都不感觉到吃惊,习以为常了。
这等的情况,要是出现在京城,肯定是引发众人围观的,北直隶其他的地方,根本就看不见什么洋夷和黑奴。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见到了这些情况,本来是一肚子气的杨嗣昌与徐尔一。慢慢的沉默下来了,他们拼命读书,参加科举开始,进入朝廷为官,虽然有着光宗耀祖的想法,但还是想着能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在官场上多年,什么样的情况都是见过的,大明的百姓,日子还是过得很苦的,就算是相对富庶的南方。老百姓的生活也不怎样,更不要说北方了,在青州和登州见到的情况,可以肯定的说,其他任何地方都看不见。
杨嗣昌和徐尔一开始也是不相信的,他们甚至在青州的村镇和登州的村镇分别歇息一个晚上,在周围走走看看,可他们看见的情形,确实是丰衣足食、百姓怡乐的情形。而且这些地方的人口密集程度,也是他们想象不到的,随便的一个村镇,人口几乎超过千人了,这样的情况,就是在京城附近,都是很少见的。
在登州和青州,他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同之处,那就是商贸特别的兴旺,到处都是店铺,甚至在村镇,也有不少的店铺,登州和青州城有很大大型的作坊,作坊里面做事情的人很多,加工丝绸、食品、服饰、药材等等,甚至是珠宝、黄金白银的,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人家做不到的。
杨嗣昌等人不会明白,这是最好的洗脑方式,他们的想法不管是多么的顽固,面对事实的时候,只要是有良知的人,都会受到最大的触动的。
所以说,来到登州,进入到督师府之前,杨嗣昌和徐尔一早就开始思考了,为什么苏天成能够让登州、青州和莱州如此迅速的发展,要知道这里曾经是一片的疮痍,多尔衮将这里完全毁掉了,这才几年的时间,若是让苏天成来治理大明,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
至于说鹿善继,是最为高兴的,他早就下定决定了,跟随苏天成干,而且他还给孙铨等人写信了,要求他们也到登州来。
苏天成在督师府府门迎接杨嗣昌等人。
虽然杨嗣昌、徐尔一和鹿善继等人,都没有官职了,但苏天成还是向三人稽首行礼。
杨嗣昌首先开口了。
“苏大人如此的礼遇,在下可不敢当啊,徐尔一是苏大人的恩师,当得这个礼,鹿善继也是苏大人的至交。”
苏天成的脸上带着笑容。
“君子之交理应如此,杨大人就不要客气了。”
酒宴早就准备好了,菜肴很是精致,但数量不是很多,陪着三人吃饭的,有朱审烜和洪承畴,这是最高的礼遇的。
杨嗣昌顾不得赞誉登州和青州的情形,指着桌上的酒菜开口了。
“苏大人,一路上我们见到登州和青州如此的富足,难道菜肴就如此的简单吗。”
苏天成笑着开口了。
“诸位大人,我这可不是做出来的样子,若不是诸位大人来到督师府,菜肴还不可能有这么多的,不管怎么说,督师府的诸多官吏,吃的都是老百姓挣来的赋税,绝对不能够浪费的,我不反对官吏吃饱吃好,也要求官吏和将士吃饱吃好,包括他们的家人,可若是出现浪费的情形,那是要受到责罚的。”
其实这种反对浪费的风气,并非是苏天成刻意要求的,只不过他有着那样的生活习惯,穿越之前,生活水平一般,也没有怎么浪费过,穿越之后,亲手创建了江宁营,随着江宁营的壮大,需要的银子也是越来越多的,若是从上至下都形成了奢靡浪费的习惯,那是很难维持的,加之登州、莱州和青州一带,商贾很多,绝大部分的商贾都是比较节约的,不习惯于浪费,故而官府推行的节约的习惯,很快就传开了。
苏天成可不会知道,他的这个无心之举,给众人形成的震撼是不小的,谁都知道崇祯年间的社会风气,尽管是说老百姓很长时间都是在死亡线上挣扎,尽管说朱由检本人节衣缩食,可下面的奢侈浪费之风还是盛行的,真正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吏是很少的,可苏天成在登州等地异常富足的情况下,还是要求节约,反对奢侈浪费,这就不简单了。
杨嗣昌有些不相信,笑着再次开口了。
“不知道督师府平日里的菜肴是如何安排的啊。”
苏天成没有直接回答,看着朱审烜,督师府的日常事务,都是朱审烜直接负责的,这个问题,最好是朱审烜来回答。
朱审烜当然明白意思,笑着开口了。
“杨大人关心督师府的菜肴,这很简单,这两日就可以看看,督师府诸多官吏的生活情况如何,我可是感同身受啊,今日是因为诸位大人来了,故而专门做出来了准备,平日里是没有这等生活的。”
“晋王殿下都能够如此说,那我是相信了。”
吃饭的速度很快,众人都没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