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唐朝当皇帝(七月)-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校长,新军五万将士们必将跟随你杀向长安城!”

徐忠也开口说道。

“啊——皇位不是殿下的?”

蓝东吼道,“殿下,突厥精骑随时待命——杀向长安城——”

裴行敛和刘仁轨也是义愤填膺的样子,侯虎已经快要拔出自己的战刀了。

书房内的气氛顿时变得暴躁。

李恪静静的目视大家一眼,这才说道,“本王必须要回长安——”

看到大家在认真的倾听,李恪又继续道,“但也要做一番谋划——”

大家沉默不语,静待李恪的命令。

“正则,辽东就交给你了,务必给本王灭了高丽!”

李恪命令道。

“诺”刘仁轨领命。

“徐忠,蓝东,你们的精骑留在辽东协助正则——”

李恪继续向蓝东和徐忠说道。

“殿下——”

蓝东和徐忠两人还想开口,却被李恪阻止道,“蓝东,高丽城池太多,屠城的任务还将由你突厥大军完成。徐忠,新军的任务是灭高丽,而不是回长安多皇位——”

“诺——”

见李恪说的这么严肃,两人也不在争辩。

“裴行敛、薛礼、侯虎——”

李恪命令道,“准备兵马,今晚出发——”

“诺——”

裴行敛、薛礼、侯虎三人领命,大步离开了书房。

随即,李恪又跟刘仁轨和蓝东、徐忠三人商议了一番对高丽的作战计划,这才让他们离开。

之后,李恪又让鹰卫给太原的陈其传令,让他开始集结大军,又给西北的苏定方传令,让他镇守西域,不要轻易调兵回长安。等办完这些,大军已经准备妥当。

李恪随王中长出了将军府。

将军府外,两万鹰卫整装待发。

李恪骑马出了白岩城,城外早有三万黑骑军和一万狼骑营静静等到。

看到李恪出城,裴行敛和薛仁贵、侯虎三人上前跟随在李恪身边,鹰卫在中间,狼骑营充当前锋,三万黑骑军紧紧相随,三支精骑将李恪围在了中间,在暮色之中向南方的天空而去。

这一路上,李恪的行程的走幽北草原入云州,再走太原这条路。

因为,幽州大都督是程知节,不是他的人,他生怕自己过不了幽州这关。到时候非要强攻的话得不偿失,还会浪费时间。而云州属于代州都督治下,代州都督李孟尝是自己的心腹将领,这条路可以畅通无阻的到太原。

所以,李恪就选择了这条路。

其实,他本不想带走这三万黑骑军。但是,他一想到太原的重要性,自己要是调集太多的大军去长安,太原守卫空虚,到时候被敌人有机可乘,那会让他很被动。

李恪只用了八天的时间就到了云州,到了云州时他才发现代州都督李孟尝已经在云州等他,两人见面,寒暄了一阵,李恪在云州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便继续赶路,花了将近五天的时间,他便赶到了太原。

太原城早已进入了备战之期。

特别的皇家陆军学院,学员们在听到南王李治被立为太子时非常的气氛,义愤填膺的主动请战。因为,这些学员已经李恪的殖民和侵略思想所毒害,对于这些鹰派好战分子而言,懦弱的南王做了大唐的皇帝,他们将失去建功立业,开疆拓土,封王拜相的机会。而只有好战的北王李恪,喜欢打仗的北王继承了皇位,才能有他们的用武之地。

李恪回到太原时,没有太过伸张,而是将自己的心腹请到了王府的书房议事。

这次,李靖没有来跟李恪商议,而是给捎来了一份信。李恪拆开信封,信上只有六个字,勿要生灵涂炭。李恪清楚李靖的心思,也就不再勉强他。

第七百零一章 发兵长安城(三)

第二天,李恪从太原出发,率领万黑骑军、两万鬼面骑和一万狼骑营两万黑骑军,七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向了长安城。

因为,太原是李恪的发家之地,对李恪而言特别重要。

所以,这次出兵长安,李恪将一万黑骑军镇守太原城,让任虎负责统领。自己则是率领陈其、裴行敛和薛仁贵、哲羽、侯虎等大将缓缓向杀向了长安城。

李恪很清楚,这支发兵长安是他的生死之战,陈其是他的头号战将,绝对不能将他留在太原城。

但是,这支全副武装的精骑行进的速度非常的慢。

因为,在大军的身后,由两匹健壮的战马拉着的十辆大车缓缓在移动,车轮深深的陷入了大道的泥土中,车上用雨布盖住,里面是对面东西,谁也不清楚。

而且,在这次发兵长安城,李恪还是特意带上了皇家陆军学院的部分学员,他他们一共有一百名。全都传神笔挺的黑衣卫军服,骑马走在十辆大车的身边。

北王发兵长安城,这个消息不胫而走。

没用几天就传遍了大唐的北王重镇。

是以,出了太原府,沿途的个州县都不敢阻拦这支精骑,任由他们通过。

其一,这些地方属于并州大都督治下,都是李恪统治了十多年的地方,官吏都是李恪的心腹。其二,北王李恪的赫赫威名还有他身边的黑衣精骑,让守城的将士们不敢与他对抗。

所以,大军虽然行走的非常缓慢,但一路上没有受到阻拦。

但是,李恪并没有眼前自己的有利局面而沾沾自喜,反而忧心忡忡。

因为,他知道长孙无忌身边有不少军中老将,长孙无忌又不笨,他们自然知道在并州腹地阻拦自己,那是没人任何胜算的。所以,他们会将主要的战场设在蒲州以及长安一线。李恪还是非常清楚长孙无忌的个性,以现在李治的太子之尊,再加上李世民重病不理朝政,他可以任意调动全国的大军,除了西北的精兵和扬州以及益州两路的大军。

所以,李恪知道自己面对的压力有多大。

他的拿自己黑衣卫的七万大军在对抗长孙无忌和李治的数十万精兵。

所以,李恪一路上的心情非常沉重。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会走到今天的地步,会跟长孙无忌兵戎相见。然而,自己不这样做,又能怎么样呢?李世民现在中风,已经失去了语言和行动能力,让李治登基的话,朝堂上还不是长孙无忌说了算。而以自己跟长孙无忌之间的仇恨,自己还有活路吗?与其今后被他逼反,还不如现在就发兵长安城。胜了的话自己就是大唐的皇帝,败了话就败走西北。以自己在西北的经营,绝对能够达到自保。

李恪大军一行走了将近八天的时间,这才到了蒲州城下。

蒲州城城门紧闭,城头上锦旗招展,枪戟林立。

其中,城墙的最中间的位置一面帅旗迎风飘扬,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李”字。

李恪清楚,这肯定是李绩的帅旗,李恪肯定在蒲州城。

果然,城头上出现了一众人,为首的大将便是李绩。

李绩今天穿着厚重的盔甲,威严的目视城下的李恪,静静的不说话。

李恪也就这么静静的目视李绩,两人的目光相撞,李绩只觉得自己的眼睛被李恪的寒光刺疼,收回了自己的目光。

“李恪,你发兵长安城,想要造反吗?”

李绩吼道。

“李绩?——”

李恪冷冷笑道,“西征吐蕃,你葬送了大唐十万健儿的性命,今天还有脸出来统兵?”

李恪也不客气的回敬。

“李恪,蒲州城有我一天,你就休想攻下他——”

李绩狠狠的说道,“乱国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就让李绩在蒲州城下为大唐铲除了这个祸害——”

“哈哈——哈哈——”

李恪笑道,他很清楚李绩为什么敢这么大言不惭。

因为,大唐谁都清楚,黑衣卫大军的优点和缺点,优点就是战斗力强悍,都是清一色的骑兵,适合于野外作战,缺点就是骑兵在攻城的时候战斗力低下,攻城战是李恪黑衣卫的软肋。

所以,看到李恪清一色的骑兵,李绩才会觉得骑兵攻城,他绝对能够守得住,还会借此会杀李恪一个措手不及。

“哈哈——”

李恪继续笑道,“李绩,本王不想侮辱你的能力,但是,本王自从统兵打仗以来就没败过一仗,没有攻不下的城池,即便蒲州城由你把守也一样。今天,你要是出城,本王会给你一个体面的葬礼,让你死在本王的剑下,你要一意孤行,那你的头颅将会插在蒲州城的城楼上——哼!”

“李恪,你休得张狂——乱国贼子,你有什么资格跟老夫说话——”

李绩大怒道,“让我看看你是怎么攻下蒲州城,怎么斩杀了老夫的头颅——”

李绩很嚣张。

因为,蒲州原有守军两万,再加上齐州的两万守军,总共是四万大军。前几天,长孙无忌又调集了两万精兵给他,现在他的手中一共有六万精兵,而李恪也只有七万骑兵。自己处于守城的一方,占尽了地理优势,在兵力上也比李恪差。

所以,他才会这么嚣张。

还有一点,那就是李绩不想被李恪的气势压下去,这对城内守军的不利的。

因为,李恪的战绩太过辉煌,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只要是大军的士卒,多少对他有点惧怕!

“哈哈——”

李恪冷冷的笑道,他没有说话,返回了自己的阵营。

这是傍晚时分,李恪没有下令在蒲州城下安营扎寨,而是选择了立即攻城。

他的命令下达,狼骑营将他围在中间,鬼面骑在他两边,重骑营在最后的位置,两万黑骑军出现在了最前面。

但是,城楼上的李绩感到疑惑的是,李恪的骑兵没有做出攻城的样子,而是在最前方出现了十辆双马拉乘的大车。大车缓缓的到了距离城墙三百步的距离,马匹被卸下,大车上的雨布被揭开。李绩发现车上安装了十根黑漆漆圆木,木头是空心的,它的口子朝着蒲州城。

其实,李绩不清楚这是什么东西。

但李恪嘴角却是露出了淡淡笑容。

因为,这就是他让许敬宗负责研制的火炮,黑漆漆的炮管的黑铁打造,锻造工艺精良,绝对不会出现炸膛的现象。

李恪这次敢发兵长安,主要是因为有这十门火炮。

因为,火炮对铁的要求太高,到现在也只能造出像眼前这个的十门火炮。

但是,李恪也很知足,十门火炮足够了。在这个冷兵器的年代,火炮的威慑力要远远大于他的效果。

第七百零二章 发兵长安城(四)

火炮,这就是火炮,架在马车上,黑漆漆的炮管,就像阴森的獠牙,邪恶的目视着对面的蒲州城。李恪从陆军学院带出的一百名熟悉火炮的陆军学院的学员战列在了火炮的旁边,开始对准蒲州城,开始调整射击的角度。

李绩就那么怔怔的注视这眼前的十支黑木头,他心里产生了一股莫名的悲伤之感。

倏然之间,他发现自己的内心颤抖不已,他对眼前的这辆车上所架起的东西产生的恐惧。然而,三百步的距离已经超出了弓箭的射程,蒲州城有没有安置大型的床弩。所以,一百名黑衣炮兵开始漫条斯理的调整射击角度。

“装弹——”

炮兵的总旗喊道。

两名士兵开始将火药倒入炮筒,又将一颗实心的踢球塞入了炮管。

“开始——”

总旗继续喊道。

两名士兵后退,一名士兵拿着火把,站在了火炮的旁边。

“发射——”

总旗吼道,挥动下一方小黑旗。

“砰——”

的一声,就见火炮开始颤抖和怒吼,蒲州城的轻墙发颤,有三个命中城墙,在城墙上砸下了三个大坑,有一个砸在了城楼上,砸榻了城楼的一角。其余四个射偏,没有集中目标。

有了这次试射,炮兵继续开始调整角度。

然而,蒲州城上的守军已经吓傻了。

他们根本就不清楚刚才发生了什么,只听见一声怒吼,城墙不住的颤抖,城楼的一角开始坍塌。

难道是神灵在怒吼,他都反对我们跟北王作对吗?不少士兵的心里这么想,胆怯开始慢慢的涌上了他的心间。

最为惊讶的还是李绩,他怎么也没想到,李恪摆出的这东西威力会这么大。数十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变得处事不惊,也不相信神鬼之说,他清楚这肯定是李恪研究出的一种攻城器械。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中攻城器械的威力会这么大,特别是他的威慑力。

李绩已经从守城士卒的脸上看到一丝的恐惧。

怎么办?他心里焦急的想到,必须要解决眼前的局面才行啊!

然而,他没有想到具体的办法,就见听完火炮开始怒吼,城墙开始颤抖,摇晃,城楼开始坍塌。

顿时,不少士兵被实心铁球击中,砸在了后面的城楼石墙上,显得异常恐怕。

火炮持续不断的发射,火炮声,守城士卒的不吼声和惨叫声交织在一起,编制成了黄昏时分最美丽的乐章。

确实,火炮的威慑力远远要大于他本身的效果。

炮声持续了将近半柱香的瞬间,就发现城头上的守卒被吓傻了,没傻的人也跑了一般。而经不起火炮的连番攻击,城墙的东南方向出现了一口豁口。

在队伍最前的是两万黑骑军,由裴行敛和薛仁贵两天统领来。两人发现时机成熟,便趁机发动的攻击,两万黑骑军在他的率领下冲向了蒲州城。蒲州城的守卒已经被火炮吓傻了,火炮的声音有很大,将李绩调度的声音给淹没了。所以,薛仁贵和裴行敛的大军杀入了蒲州东南方向的豁口时,城上的守卒也没有发现。等到大股骑兵杀进了蒲州城,城上的守卒才恍然醒悟。

然是,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李绩和他身边的两万齐州守军之外,其余的四万大军开始投降。因为,他们觉得投降北王李恪也不是什么丢人事情。

“混账——不能投降,给本将杀——顶住敌人——”

李绩吼道。

但无济于事,士兵们根本不听他的命令。

即便他当场砍死了数十名投降的士卒,大家依然不理会他的命令。

“齐州将士们,随本将杀啊——”

李绩大吼一声,提起战刀杀向了城内的黑骑军。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今天破城,他必将一死,李恪绝对不会放过自己。

然而,老远的薛仁贵和裴行敛两人早就盯上了李绩,看到他杀向了自己,两人同时催马杀向了李绩。

“薛礼,别跟我抢这老滚蛋——”

裴行敛不乐意的吼道。

“跟你抢了怎么样?”

薛仁贵根本不理会裴行敛,“殿下很乐意看到这老混蛋跪在他面前摸样,我要抓活的!”

说完,狠狠的抽打自己的战马,企图超过裴行敛。

“哼——”

裴行敛冷哼一声,也不甘居后,大声道,“那咱们就看看,谁能擒获这老混蛋——”

说完,也抽打战马,杀向了李绩。

李绩身边的亲卫都是齐州徐氏子弟,是李绩的本家子弟。看到唐军两员年轻将领杀向了自己的主帅,也都举刀迎上了薛仁贵和裴行敛。然而,他们哪能知道薛仁贵方天画戟的厉害,但凡沾到画戟的士卒,不死便伤,纷纷落下战马。裴行敛的战刀虽然没有薛仁贵这般的有杀伤力,但他一刀挥出,眼前阻挡他的齐州士卒也都摔下马背。

李绩看到裴行敛和薛仁贵两人这么勇武,不但没有后退,反而举动迎上了两人。

“铛——”

清脆的撞击声,裴行敛的战刀迎上了李绩手中的长刀,两人的身体都慌了几慌。而这时,薛仁贵的方天画戟狠狠的砸在了李绩的胸前。李绩惨叫一声,口吐鲜血,摔下了战马。

“哼——”

薛仁贵冷哼道。

“哼——”

裴行敛也冷哼道。

两人同时抓起了李绩没有生机的尸体。

李绩战败,被擒获,黑骑军又很强悍,齐州守军没有做多久的反抗就被全歼。

剩下的四万大军向李恪投降。

没用两个时辰的时间,李恪就攻克了长孙无忌寄予厚望的蒲州城。

将六万大军交给陈其,让他统领继续杀向长安城。

李恪身边只留下了一万狼骑营,坐在蒲州的将军府,目视着满身是血的李绩。

李绩被押解到将军府的大厅时,脸色铁青,正眼都不瞧李恪一眼。但他身后的裴行敛和薛仁贵两人不干了,狠狠的踩在他的小腿上,李绩惨叫一声,生生的跪在了李恪面前。李恪没有阻止薛仁贵和裴行敛两人的举动,只是冷冷的目视着跪在自己面前的李绩。

“李将军——本王说过没有攻不下的城池——”

李恪突然笑道,“你终究会败在我的手中——这就是你的命啊——”

“李恪,要杀要刮随便你——别废话——”

李绩被薛仁贵和裴行敛两人按住,只能生生的跪着,他的膝盖疼的让他额头渗出了汗水。

“哈哈——杀是要杀的,就看怎么个沙法了——”

李恪笑道,“将你在长安城的三军面前斩首,效果会更好吧?”

李恪说完,又是一声大笑,命令薛仁贵和裴行敛两人将李靖压下去严加看管。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七百零三章 发兵长安城(五)

陈其率领六万大军杀向长安城,他这一路没有遇到什么想要的抵抗,大军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到了渭水边上。

渭水边上早已锦旗招展,侯君集已经在这里结集了将近十五万的大军准备对付李恪。

陈其大军到了渭水边上,开始安营扎寨。因为,他自己心里也很清楚,侯君集是大唐名相,不是自己一战就能够击溃的。看到六万黑衣卫精骑,特别是两万重骑营精锐,侯君集的心情非常浓重。久在军旅的他很清楚,重骑营在面对轻骑兵和步兵时多能展现出的杀伤力有多大。再加上眼前的这支重骑营是参加过突厥、吐谷浑和吐蕃的大战,跟轻骑兵的配合很默契。所以,当李恪有了这样一支精骑绝时,他绝对已经可以傲视天下了。

其实,刚开始听到李恪发兵长安城,侯君集就隐隐觉得长孙无忌肯定会败。

因为,他很清楚李恪绝对不会打没有把握的仗,既然他敢发兵长安,他就已经确定了自己会立于不败之地。只是,即便自己知道了结果,又能怎么样呢?侯君集淡淡叹息道,在他的心里也认为李恪比李治、李承乾等更适合当皇帝。然而,他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他也没有后退的路。再说高宗皇帝不是对自己很信赖和器重吗?不然,以自己的谋反罪名,早就被砍了灭九族,还能让自己统兵?

只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会失败,会败的这么彻底。

当初,看着长孙无忌离开,他见李承乾孤立无助的时候趁机说动他造反,他已经谋划好了一切。只是,到了最后自己还是败了。想想当时的场景,李世民身边的千牛卫面对数倍于自己的东宫六率,所表现出来的捍卫不死的强悍战斗力,他们将数倍于自己的东宫六率杀的难以进入宫门一步,直到李仙重的大军赶到。

侯君集想到,这就是命啊。当时率领千牛卫的将领不就是李恪的学生蒙昭吗?当时的千牛卫之中不是有不少陆军学院毕业的学员吗?当时及时出现的李仙重不也是李恪的心腹将领吗?

所以,侯君集觉得自己没有败给李世民,他是败给了李恪,败给了自己的命运。

所以,侯君集就想好好的跟李恪打一场。他遗憾的是没有让李恪娶到自己的女儿,耽误了自己的女人的一生。

然而,让人奇怪的时,陈其的大军到了渭水河畔,根本就没有出击的想法,侯君集也没有主动出击。两边就这样静静的对持,谁都没有故意挑衅谁,谁都保持了观望态度。陈其是在等待李恪,侯君集也是在等待李恪。

长安城,长孙无忌和魏征把持了国政。这次,魏征听到李恪出兵长安城时,他主动的和长孙无忌站到了一条战线上。同时,因为岑文本跟李泰的关系,长孙无忌现在还不想跟李泰正面面对。所以,岑文本也得到了李治的重用。然而,谁的看得出来李泰已经失去了他的优势,他身边的一部分人已经倒向了李治和长孙无忌。同时,李恪一系的人全部被囚禁在自己的府邸,包括北王府也被大军所包围。

大殿上现在寂静的没有一点点的声音。

长孙无忌率领百官站在最前面。

“舅舅——三哥到了长安吗?”

李治怯生生的问道。

对于自己的这个舅舅,李治也非常害怕。

当初,自己的大哥被罢黜太子之位,父皇病危的时候,他愣是让自己做了太子,不管自己怎么拒绝都于事无补。而现在的朝堂已经被长孙无忌所控制,李治更加不敢违逆他的意思。但是,李治更加怕他的三哥北王李恪,跟随李恪出征过,他很清楚自己的三哥在处置敌人的手段,绝对是冷血无情。

李治就这样局促的坐在太极殿的龙椅上,静等长孙无忌或者众位大臣的回答。

然而,长孙无忌不开口,李治有称呼李恪为三哥而不是逆贼,大臣们都不敢开口应答。这时,坐在龙椅上的李治的脸色就变得非常难堪。

满朝的文武都不说话,即便是被李治升为尚书右仆射的侯君集和已经做了兵部尚书的长孙顺德等老将,对眼前的战局也很焦虑,已经被升为中书令的岑文本更加沉默不语。

等了很久,侍中魏征出列说道,“皇上,尊卑有序,但北王李恪谋逆造反,皇上不能再以兄弟称之——”

“恩——”

李治微微点头。

魏征继续说道,“皇上,长安城内有六万大军,城外有十五万大军,北王只有七万兵马,还全都是的骑兵,在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他想要攻城长安城绝非易事,我们只要坚持住半个月,等到各地的援兵一到,北王必败。”

“是啊——”

长孙顺德也开口说道,“李恪的七万大军要想攻下长安城,那是痴人说梦话。等到他大军疲惫的时候,我们在会同幽州、扬州、益州等各地的大军,肯定能将他一举歼灭。”

侯君集没有说话,他清楚当前的局势。

幽州大军是否出动还另说,至于扬州和益州两地的大军,肯定会做观望状态,他们会在最佳时候选择参战,也就是支持最终会赢的那一边。再说,眼下长安城的十五万大军聚集在一起,在这么短时间内,这已经的极限了。长安附近的府兵已经抽调完了,再远的地方的府兵一时半会也赶不到长安城。

侯君集心里想着,越加的悲愤于眼前的战事。

“恩——”

李治不断的点头,但他心思不在这上面,他心里想的是,自己的三哥在攻破长安城的时候会怎么处置自己呢?

这时,长孙无忌突然开口说道,“任城王,你有什么建议?”

李道宗一愣,他没有想到长孙无忌会当着李治的面点自己的名。

但他依旧很恭敬的出列,向李治一躬身,这才说道,“微臣赞同兵部尚书的意见,李恪七万大军不足为虑,消灭他只是时间问题。”

说完,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朝堂上的诸臣心里都清楚,李道宗这是在敷衍长孙无忌,但长孙无忌就像没发现一般。因为,他现在非常清楚,对于像李道宗这样的宗室重臣,现在只能拉拢而不是打压。

顿时,朝堂上不少拍虚遛马的官员开始迎奉李治,说了一大推冠冕堂皇的话,早朝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其实,长孙无忌心里也清楚,早朝讨论不出什么问题,只是一种形式。

所以,下了朝,他将自己的心腹将领召集到两仪殿,跟李治一同开始商议对策。

第七百零四章 发兵长安城(六)

李恪在一万狼骑营的护卫下缓缓的向长安城而来。自离开蒲州,他的行程就非常缓慢,根本不担心长安城外的大战。他相信以陈其的能力,再加上他身边是自己最为精锐的骑兵,足够牵制得住侯君集的十五万大军。

而他的行进速度这么慢,这也是他的一个策略。他是想让大军停止在长安城外,给大唐朝廷造成沉重的压力,同时也想看看各地的刺史和将军们的举动,看他们的心到底在向着谁?是否真心的拥护和支持李治以及长孙无忌。

直到李恪花了十天的时间来到渭水边的大营时,各地的援兵也没有赶到长安城。

李恪很清楚,长孙无忌和李治已经强弩之末,他们期盼的援兵根本不会到长安城下。

因为,幽州大都督是程知节,自辽东一战,幽州已经没有多少兵力可用,最多只能腾出一万人马。扬州和李泰的根基之地,李泰已经在朝堂上失势,致使扬州大军会阴奉阳唯,不会听从长孙无忌和李治的命令,益州大都督的程名振,他是李泰的心腹大将,但也跟随过李恪参与了针对突厥、吐谷浑和吐蕃的大战,他能做到益州大都督的位置基本是靠了李恪器重,他也自然不会听从长孙无忌和李治的军令。

所以,李恪赶到渭水边的大营时,虽然只有七万大军面对侯君集的十五万大军。但营中的将士们战斗意志高昂,士气很旺盛。因为,他们吃的李恪的饭,拿的李恪的钱,现在李恪要做皇帝,他自然卖命的支持。反观对面的大营,面对大唐的擎天柱北王李恪,面对大唐最为精锐的黑衣卫精骑,士兵们早已没有了一战的信心。他们最为清楚黑衣卫的待遇,很是羡慕这些黑衣黑甲的骑兵,心里也盼望着自己那天能够加入这支队伍。所以,在他们的心里,也不想跟李恪的大军作战。

帅账内,李恪端坐在诸位上,陈其和薛仁贵、裴行敛、侯虎、哲羽等主将分列两旁。

“殿下,这段时间侯君集大军的士气很低落,我们是否趁机进攻,一举歼灭这十五万大军呢?”

陈其很兴奋的说道。

要说李恪当皇帝谁最高兴,陈其无疑的其中的一个。

“不急——陈其,我们在等等也不迟,长孙无忌不是要援兵吗?他等到的援兵不会到。到时候他的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李恪淡淡的笑道,“这样岂不更好吗?”

“诺——”

陈其领命。

李恪又道,“但是,我们也不能这样耗着,不能让他们轻松,明天你率领两万黑骑军出去试探一下他们的军力。”

“诺——”

陈其领命。

李恪给陈其下达命令,裴行敛和薛仁贵两人虽然也很想请战,但也不敢跟陈其争。

“你们——”

李恪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明天我们大家都去看看吧——你们不要想着攻打长安城有多难,只要朝堂上缺少了父皇,长安城即便有百万雄兵,本王也能攻得下。”

李恪说的很霸气,但在座的大家都怀疑他的话。

确实,在大唐能够抗衡的李恪的人,现在只有李世民一个人。

除此,没有人能够跟他想抗衡。

长孙无忌不能,即便是已经做了皇帝的李治也不能。

第二天,两军阵前战鼓擂擂。

李恪骑着小白马,在陈其和裴行敛、薛仁贵、侯虎、哲羽等心腹大将的拥簇下来到了侯君集的对面。

“参见殿下——”

侯君集向李恪施礼,他没有像长孙无忌的心腹将领那样称呼李恪为逆贼。

“侯尚书,几日不见你都做到了尚书右仆射——让本王羡慕啊——”

李恪淡淡的笑道。

“殿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

侯君集忧心的说道。

“侯尚书,你觉得现在的朝堂是李治的朝堂,还是长孙无忌的朝堂?”

李恪冷冷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