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唐朝当皇帝(七月)-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王为什么要我们降李恪,而不是大唐呢?”
一名将领问道。
“因为,大唐的天下最终会成为李恪的——”
“李恪没有继承的权利,大唐的天下的属于太子李承乾!”
“李恪有数十万精锐大军——”
“那我们就降了李恪吧——”
大厅里又开始争吵不休,大家都在怎么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寻找答案。
“大将军,李恪可是扬言要屠城,我们要是降了他的话,会不会——”
刚才问话的那名将领继续问道。
“这正是本将最为担心的问题。所以,想让李将军你出城去唐军大营,跟北王李恪谈判,务必保住白岩城。”
高得柱叹气道。
看着眼前的李英雄,他有种英雄迟暮的感觉。
“大将军放心,微臣领命——”
李英雄朗声答道。
当天晚上,李英雄就来到了唐军答应觐见李恪。
“高丽使者?”
李恪在大帐问道。
“是白岩城的使者,想跟殿下谈判——”
王中长回道。
“高丽人有谈判的资格吗?”
李恪反问道。
王中长没有回答,大帐内的裴行敛和薛仁贵、蓝东和侯虎都没有说话。
“让他进来吧——”
李恪淡淡的说道。
半晌,王中长就领着一名高丽将领走进了大帐。
“高丽使者李英雄见过北王殿下——”
李英雄躬身行礼。
“说吧,你来的目的!”
李恪淡淡的说道。
“殿下,我们大王想跟殿下议和!”
李英雄说道。
“诚意呢?”
李恪继续问道。
“白岩城守军投降殿下——”
李英雄答道。
“你们的条件呢?”
李恪问道。
“殿下不能伤害城中的百姓和高丽的降俘!”
李英雄说道。
李恪没有说话,陷入了沉思之中。
其实,他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只是不想答应的这么痛快而已。半晌,他才说道,“明天清晨,白岩城的高丽守军必须全部出城受降,而本王给你的承诺是唐军不会进白岩城。”
听到李恪的这句话,李英雄的脸色露出了欣喜之色。而一旁的蓝东的脸上也同样露出了一抹诡异的笑容,他顿时清楚了北王为什么会跟他说,让他的突厥精骑进白岩城。
“殿下,那小将就会城中跟大将军商议一番,再给你答复?”
李英雄答道。
“你去吧!”
李恪不予理睬他,语气冰冷的说道。
李英雄退出了大帐。
“你们觉得呢?”
李恪问道。
“殿下,白岩城不会轻投降我们!”
薛仁贵说道。
“殿下,李英雄这次来跟我们谈判,他只是想试探我们——”
裴行敛也开口说道。
“高丽王可能让他们投降本王,但高丽守将是高得柱可不糊涂,他很清楚投降的代价是什么。”
李恪淡淡的说道,“所以,谈判还需要好多天,这件事情交给你们处理吧!”
李恪看了诸将一眼继续说道,“本王不想损失一兵一卒,白岩城投降,城内守军全部出城受降,突厥精骑进驻白岩城。”
李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诺——”
裴行敛和薛仁贵、侯虎、蓝东四人答道。
薛仁贵和裴行敛两人自然清楚李恪话中的意思,蓝东也明白李恪让他的突厥大军进驻白岩城的原因。
四人见李恪有点疲惫便告辞离开。
“殿下——”
王中长见四人离开这才说道。
“什么事情?”
李恪问道。
“刚才长安发来情报,说除了皇上之外,房玄龄也染了疾病!”
王中长回道。
“是吗?”
李恪淡淡的说道,但心里震动很大。
听到这个消息,他心中不解的疑团似乎有了答案。房玄龄病了,这才是李世民班师回朝的真正原因啊!因为,在现在的大唐朝廷,只有房玄龄才能抗衡长孙无忌,除此之外,魏征是降臣,身份难免尴尬,岑文本资历有点浅。
果然,里面大有文章啊!李恪倏然笑道。因为,他的思路清晰了很多,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第六百九十七章 继续
长安城,太子东宫。
李承乾坐在主位上,他两边分别是以长孙无忌和侯君集为首的一众心腹将领。
大殿内的气氛变成异常凝重,大家都不说话,将目光移向了太子党中的首席谋士长孙无忌,都想听听他的见解。因为,太宗的皇帝的大军在洛阳停止不前,这多少让李承乾和他的心腹将领们坐立不安。特别是侯君集,两路大军都是他出面调集的,虽然有太子的手诏,但调兵遣将的人是他。长久跟随在太宗皇帝身边,他清楚李世民对兵权的敏感性。
所以,今天一到大殿,他的脸色就变得很阴沉,闭口一句话都没有。
太子李承乾心里也没有了注意,以往他都听自己舅舅长孙无忌的。这才调动大军,让他下诏书,他也是听从了长孙无忌建议。所以,他现在也将目光移向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自从进入大殿就沉默不语,静静的注视着众人的表情。
“舅舅,你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李承乾终于忍不住问道。
“承乾,你这是什么话呢?”
长孙无忌淡淡的说道,“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办?”
长孙无忌说话的语气跟平常一样,听不出任何的不妥之处。
“中书令,现在可不是说这种话的时候,皇上就在洛阳,我们要像个对策啊!”
说话之人是李承乾东宫六率中的将领,他的李承乾的心腹将领,自然看不惯长孙无忌现在的态度。
“中书令,你不觉得奇怪吗?皇上为什么会停滞在洛阳不前呢?”
侯君集也开口说道。他的眉头紧皱,脸色阴沉。
“侯尚书,皇上停滞在洛阳不前,自然是身体不适,难以继续赶路,想就近在洛阳医治,我们没有什么好担心的问题?”
长孙无忌淡淡的说道,“再说,你们想想,太子监国,我们职责在身,为了防备不测调集了两路大军加强了对长安的防守,我们有什么忧虑的呢?现在皇上回到了洛阳,我们依然职责在身,岂能这般的瞻前顾后,杞人忧天?”
长孙无忌说的轻描淡写,然大家不这么理解。
因为,大家都清楚太宗的皇位是通过政变得来的,他对兵权很看重。这次调集了两路大军,除了西路防守崤关,勒住了西北大军东进的门户,部署在蒲州的大军何尝不知阻挡了太宗南下的道路呢?不然太宗为什么不走太原府通往长安的管道,反而要走幽州走洛阳这条路呢?
但是,大家心里这般想,可谁也不敢第一个说出自己的担忧,只能将目光移向了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感受了众人瞄向自己的目光,再次开口向长孙无忌问道,“舅舅,父皇在洛阳养病,承乾是否要前去探望他的病情呢?”
“殿下,这次你奉命监国,身上责任重大,岂能轻易离开长安城?”
长孙无忌郑重的说道,“皇上在洛阳,洛阳跟长安不远,老夫想亲自去探视一下皇上的病情。”
随即,他又对侯君集说道,“老夫明日便要离开长安,太子和朝廷上的事情就交给侯尚书了,还请侯尚书能够多分太子分担一些政务。”
“中书令放心,老夫会尽力而为——”
侯君集爽快的答应道,他听到长孙无忌要亲自去探视李世民,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他认为这次调集大军,长孙无忌也有份。所以,长孙无忌已经跟他是一条船上的人,他去探视李世民的病情是再好不过了。
“至于你们——”
长孙无忌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你们今后务必要听从侯尚书的命令,知道吗?”
长孙无忌冷冷的说道,双眼之中射出阴冷的寒光。
“诺”众人不敢怒视他的双眼,低头领命道。
第二天,长孙无忌便离开了长安城,将国事交给了魏征和侯君集两人,魏征依然主持政务,侯君集主持军政。
长安距离洛阳的距离不远,洛阳又被称为东都,道路修葺的很好,长孙无忌只花了两天的时间就赶到了洛阳。
到洛阳时,已经是第三天的傍晚时分,长孙无忌匆匆来到洛阳王宫觐见李世民,却被蒙昭拦在了殿外。
“皇上有令,不想见任何人——”
蒙昭冷冷的说道。
“我是中书令长孙无忌,想觐见皇上——”
长孙无忌压住自己心头的怒火,作为李世民的挚友加重臣,他何尝受到过这样的礼遇,被一个小小的千牛卫将军拦在大殿外面。
“中书令,难道没听到末将刚才的话吗?”
蒙昭冷冷的说道,“皇上有令,不想见任何人”他将“任何人”三个字的音读的很重。
长孙无忌看到蒙昭阴沉的脸色,想要发怒,但终究还是忍住了,他大袖一甩,悻悻离开了王宫。
看着长孙无忌离开的身影,蒙昭狠狠的骂道,“老东西——”
便返回去了大殿。
回到大殿,李世民便冷冷的问道,“刚才殿外是否是长孙无忌?”
“是——”
蒙昭回道,“是中书令——”
“他来长安做什么?”
李世民自言自语道,“朕没让他来洛阳啊——”
随即,他又对蒙昭说道,“最近有关于长安的情况吗?”
“回皇上,没有——”
蒙昭答道。
李世民没有说话,蒙昭便小心的退出了大殿。
长孙无忌出了王宫,心里便觉得不对劲,总觉得自己今天被拦在殿外有点蹊跷,这可不想是皇上一向的作风啊!长孙无忌心里这么想着。他改变了注意,向房玄龄的在洛阳的府邸而来。他跟房玄龄虽然同为李世民玄武门政变的功臣,又同为大唐的宰辅。但是,两人之间的关系很平淡,算不上挚友,只能算是同僚。这也是两人之间的位置所决定的,谁都不想屈尊于谁。
长孙无忌来到房玄龄的临时府邸,通过吓人的口中他得知房玄龄重病在身,难以见客。
听到这个消息时,他有点不敢思议。
因为,在长安的时候他也收到了房玄龄染病的消息,但没有想到他会病的这么严重。
长孙无忌没有见到房玄龄,心中不但没有了怨气,反而有了一股喜悦之情。
对他而言,现在的大唐朝堂上能够对抗他的人只有房玄龄。现在房玄龄病危,只要他……那在今后的朝堂上自己不就成了当之无愧的百官之首了吗?
倏然之间,长孙无忌的身体一震。
他的眉头一皱,脸色发红,心里似乎想到了极其重要的问题。
渐渐的,就见他的脸色轻松了很多。
随之便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
第六百九十八章 魔鬼的承诺
经过十天的谈判,白岩城的主将高得柱终于得到了李恪肯定的承诺,开城向李恪投降。
这天,东方的天际早已挂上了火红的太阳,但在身处辽东的白岩城下的将士们依然感觉到一股寒意。特别是高丽守军,当他们扔下武器,缓缓的走出白岩城来到唐军前面的时,他的发现自己的心里感觉到一丝悲凉之感。
李恪没有来到白岩城下接受白岩城诸将的投降,而是将任务交给了裴行敛和薛仁贵,他觉得以两人的能力,绝对能完成自己部署的任务。
薛仁贵和裴行敛也不辜负李恪的期望。薛仁贵负责降俘的接受,将城内的十多万俘虏全部聚集在了大唐专门为他的设下的战俘营,而裴行敛负责接管白岩城。
两人站在白岩城下,目视高丽俘虏一步一步的走进唐军设下的战俘营。
最后,剩下了以高得柱为首的白岩城诸将。
高得柱以为凭自己白岩城大将军的身份会受到李恪的接见,但当他面对裴行敛和薛仁贵两员小将时,他心中愤怒不已,特别的看到两人骑在马上,居高临下的用睨视的表情看向自己时,高得柱的心里差点生出想率领大军回城继续跟唐军作战想法。但看到自己的十多万大军已经进了唐军设下的战俘营,他也就忍住了自己的愤怒,向两人行礼道,“白岩城主将高得柱参见将军——”
他行礼,他身边的高丽诸将也行礼道,“参见将军——”
“高将军,城内还有驻军吗?”
裴行敛笑着问道。
“没有了——”
高得柱简短的答道,他认为眼前的两人侮辱了自己,便开口大声说道,“不知本将军何时能够见到北王殿下?”
“恩?”
薛仁贵冷冷的道,“你见不到北王殿下的——”
“将军什么意思?”
高得柱一惊,心中突然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冷冷的目视着眼前的唐军将领。
“高将军,你是否还记得殿下刚到白岩城时,让蓝东将军传到的话?”
裴行敛笑着问道。
“什么话?”
高得柱有些不解的问道。
“杀俘——屠城——”
薛仁贵一字一句的说道。
“什么?————”
高得柱被震住了,他不敢相信薛仁贵口中的这四个字。而他身边的高丽将领们则是不由的后退,有的人已经开始发抖,身体不由的打颤,他们都将目光聚集在了高得柱身上。
“蓝东将军,你们可以进城了——”
裴行敛向一旁的蓝东命令道。
“诺——”
蓝东冷冷的答道。
随即,他又对突厥精骑命令道,“勇士们,杀进城——屠城——”
“杀——”
说完,他第一个拔刀冲向了白岩城。
“杀——”
两万的突厥精骑兴奋的跟随在他的身后冲进了白岩城。
“你们——你们——北王答应过本将军,会很优待俘虏,会善待城中百姓——”
高得柱气急败坏的说道,“你们,你们尽然擅自做主,我要亲自觐见北王殿下,向他说明情况——”
说完,他就要向唐军的营地走去。
可是,他没走几步,就听说身后的惨叫声此起彼伏。他回头,发现跟随自己出城的诸将不断的倒在了唐军的弓箭之下。
“高将军,我说过你见不到殿下——”
裴行敛淡淡的笑道,缓缓的拔出了自己腰间的佩刀,“我不想动手,将军还是自己来吧——”
说完,将佩刀仍在了高得柱身前,“铛——”
的一声,裴行敛的精钢佩刀插在了高得柱眼前的地上。
“难道——这是北王的意思?”
高得柱缓缓的抬头,目光尽是悲愤和悔恨之意。
他似乎明白了这次投降背后所付出的真正的代价。
裴行敛和薛仁贵都没有说话,显然的默认了高得柱的话。
“果然——哈哈——果然——哈哈——”
高得柱自言自语的大笑道,“魔鬼的承诺——谁会新魔鬼的承诺呢?也罢——就让我跟白岩城共存亡吧——”
说完,拿起裴行敛的战刀,在自己的脖颈处一划,鲜血喷涌而出,身体倒在了地上。
“我要进城了,俘虏就交给你了——”
裴行敛说完,催马冲向了白岩城。
薛仁贵则是缓缓的向战俘营走去。
战俘营里,高丽俘虏已经被集中早了一起。早已用绳子将他们绑住,让他们站在答应的前面,十万人,黑压压的,就像十万棵木桩。
薛仁贵走到门口,向守门的卫兵问道,“准备好了吗?”
“将军,准备妥当——”
守门的卫士说道。
“准备吧——”
薛仁贵说完,离开了骑马离开。
守门的卫士吹响了号角,就见大营四周出现了拿着点燃的火把的数百骑兵,他们将火把扔进了大营。
顿时,营中大火熊熊。
十万高丽俘虏成了火中的羔羊,任由大火将他们吞噬。
战俘营早就放了浸有火油的材火,燃起来的干草火势很旺,高丽守卒只能被活活的烧死。
同样,白岩城里也是喊杀声不断。
有了突厥精骑这样也蛮的屠城机器,白岩城城了修罗场和地狱。
除了斩杀城内的男性之外,女性则成了突厥人的羔羊,任由他们骑在她们的身上发泄自己心中的怒火。不少女子忍受了不少被多人骑而自杀身亡,但多半女子成了突厥精骑除骑马之外的骑物。
他们发泄着自己的愤怒,享受着女孩子惨叫时感觉!
夜幕时分,白岩城的喊杀声才结束。
李恪正在大帐中跟裴行敛和薛仁贵等主将商议接下来的战况。
这时,蓝东大步走进了大帐。
“参见殿下——”
他向李恪施礼道。
“白城清理完毕了吗?”
李恪问道。
“城内人渣全部清理完毕——”
蓝东回答道。
“恩——”
李恪点头道,让蓝东就坐,继续跟众人商议军情。
这时,就听见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断了众人的谈话。
就听见沉重的脚步声响起,大帐的门帘被掀开。一名鹰卫的百夫长大步走进大帐,向李恪汇报道,“殿下,长安急报——”
“说——”
李恪说道,他清楚百夫长的口传,身上根本没有信件。
“太子伙同兵部尚书、东宫六率和少数大臣造反,已经被皇上擒获——”
百夫长冷冷的说道,“皇上病危——”
百夫长继续说道,“病情难以确定——”
“是吗?”
李恪淡淡的说道,似乎这个结果他早就料到一般,便继续问道,“还有其他的消息吗?”
“没有——”
百夫长说完,晕倒在了地上,显然,他是长时间赶路而脱虚,以至于身体支撑不住晕了过去。
李恪命令鹰卫将百夫长抬出大帐。
顿时,帐内的气氛变得窒息。大家怎么也没有想到太子会造反,更为重要的是皇上的病情会这么严重。
所以,诸将的目光都移向了北王李恪,静等他的命令。
因为,他们清楚,这个时候北王该怎么做,该做什么!
第六百九十九章 发兵长安(一)
太子造反,已经被皇上擒获。这个消息在一天之内不胫而走,已经在军中传了个遍。将士们都开始低声的议论,都在议论太子被罢黜之后谁将会被立为太子,大家都认为北王李恪会是唯一的人选。因为,这次白岩城下的一战歼灭了高丽十万大军,白岩城投降时又坑杀了十万高丽俘虏。这二十万大军的损失对高丽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甚至会导致一蹶不振,会被大唐给灭掉。这是多么大的一份功绩啊,只有北王能够做到,北王不做太子,谁又有这个资格呢?淳朴的是士兵们心里都这么想,嘴上也在这么说。特别是毕业于皇家陆军学院的校尉和都尉们,心里就更加的迫切自己的校长能成为大唐的太子,继而成为大唐的皇帝。
然而,李恪却不这么想,他心里很清楚,李承乾的罢黜只会给长孙无忌东山再起的机会。因为,他的手里还有一张牌,这张牌比李承乾更加的好用,更加的优秀,他就是南王李治。
在收到鹰卫的消息时,李恪保持了沉默,没有做出任何的举动。
长安城坐镇的朱童,这次送往辽东的秘信启用真人口述传达,而非平常的信函的方式,可见这份消息的重要性和绝密性,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就必须要更加小心才是。所以,他一直在等待,等待一个适合的机会可以返回长安,但不是现在。因为,李世民病危,这个时候正是他最为疑心的时期,自己要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沉不住气,稍有疑动的话,就会引起他的猜忌甚至的厌恶,到时候肯定不会放过自己。
所以,李恪严令军中诸将不得私议朝政。
等过了十天时间,营州都督刘仁轨终于赶到了白岩城。这次,他除了带来两万精兵之外,还有数十万石的粮食,这是李恪让柴哲威筹集的军粮。
“参见殿下——”
刘仁轨行礼道。
李恪已经住在了白岩城高得柱的大将军府。
“正则,不用多礼——”
李恪笑着说道,“这次你们营州水师攻城拔寨,长了大唐的威风啊!”
“不敢当——全都是殿下的功劳!”
刘仁轨谦虚的回答道。
“正则,你不用客气,谁的功劳本王心里自然很清楚!”
李恪笑着说道,随即,他的表情表的很严肃,“你听说了长安城的情况吗?”
“有所耳闻——”
刘仁轨回答道。
因为,已经过了十天的时间,像李承乾造反这类大事肯定会传开。
“那你是怎么想的?”
李恪问道。
“殿下,现在长安局势显得复杂。然而,对于我们而言,最主要的还是要弄清皇上的病情,只有确定了皇上的病情,我们才能做下一步的打算。”
刘仁轨分析道。
然而,他的这话就透露出了对李恪的忠心。因为,他的话中表明,只要皇上病情严重,殿下你就可以发兵长安城。
“确实是这么个理——”
李恪叹气道。
半晌,他又对刘仁轨问道,“正则,你对大唐跟高丽的战争,有什么看法?”
“殿下,高丽现在已经处于强弩之末,不足为虑——”
刘仁轨说道。
“解释解释——”
李恪道。
“高丽国内因为福寿膏的问题弄得是民怨沸腾,很多人是倾家荡产,兵丁更是常年服用福寿膏而没有了战斗力。”
刘仁轨看了李恪一眼,见李恪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才继续说道,“而且,这次高丽出兵,是举国之力,倾尽国内的所有精兵四十万,沿途跟皇上的大军作战,损失了十分之七八,又被殿下在白岩城下歼灭了二十万,现在高丽国内兵马已经所剩无几。”
“所以,你的意思是高丽人会来求和?”
李恪突然开口说道。
“对——他们肯定会采取求和和纳贡方式换取和平!”
刘仁轨说道。
“和平——”
李恪冷冷的说道,“在本王这里行不通——”
随即,他又道,“这次将你招集到辽东,就是让你统领辽东大军,给本王灭了高丽。”
刘仁轨一愣,随即露出了喜悦之情,躬身道,“末将不负殿下的厚望——”
其实,他心里很清楚,这是北王想送给他一份功劳。
他更加的清楚,只要灭了高丽,北王肯定会像对待苏定方一样待他,会给他封王。因为,他心里清楚,北王绝对不会忘记最早跟随他的人,像苏定方、陈其和自己等。
“那殿下你呢?”
刘仁轨继续问道。
“过不了几天,朝廷肯定会有圣旨到辽东吧!”
李恪叹息道,“到时候本王肯定要回京——”
说到这里便沉默不语。
刘仁轨也清楚,皇上中病的时候,自然不会给北王在外拥兵自重机会,肯定会将他调回长安城。
“好了——你先下去吧!”
李恪对刘仁轨说道。
刘仁轨告辞,离开了李恪的书房。
李恪开始静静的思量,自己究竟该怎么做呢?半晌,他微微的叹息一声,终究还是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因为,他很清楚一点,长安现在还有将近十万的大军,而长孙无忌调往崤关三万大军,又在蒲州设下两万精兵。在没有确定李世民病情的情况下,自己贸然调兵前往长安城,除了兵戎相见之外根本就没有其他的办法。
所以,他在等待时机,等待最佳的时机。
他在等李世民,看他是否要立李治为太子。
真要立李治为太子,那自己只能再次请旨回西北,或者请战灭高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不被架空。因为,这段时间苏定方估计已经跟西域诸国之间有了摩擦,自己整好有请旨的机会,再者高丽还没有灭,而这时李世民病情不严重的情况下。只要发现他的病危很重,那自己也不会坐以待毙,必须要发兵长安,绝对不能让长孙无忌的阴谋得逞。
李恪心里这么胡思乱想,日子有过了十天。
十天过去,长安那边没有任何的消息,倒是高丽派出了使者,向跟大唐议和。
李恪给刘仁轨的命令是灭了高丽,将高丽变成大唐的国土。但是,他也命令刘仁轨虚与委蛇的跟高丽周旋,先不要急于动手,等长安那边有消息了再做行动也不迟。所以,高丽的使者没有见到北王李恪,只能整天跟刘仁轨商议议和之事。
第七百章 发兵长安(二)
高丽要跟大唐议和,这让白岩城的唐军新军欣喜不已。说实话,谁都不愿意打仗,谁都不愿意流血,能议和自然是好事啊!毕竟,新军不像黑衣卫一样是职业军人,更不想突厥骑兵一样喜欢杀戮。
所以,白岩城的气氛比往常轻松了很多。
然而,这天下午,傍晚时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踏破了傍晚的宁静,就见一队百人左右的黑衣精骑冲向了白岩城直奔北王的将军府而来。马上的骑兵衣衫破烂,血迹斑斑,似乎是经历了一场大战。百骑到了将军府,百夫长蹭的一下跳下马背,稳稳的落在将军府门前,大声喊道,“长安六百里密报——”
他话音一落,府外的守卫没有阻拦,百夫长大步走进了将军府。
李恪在书房看书,就听见王中长匆匆而来,脸色显得很沉重,“殿下,长安来了密报。”
“恩——”
看到王中长的脸色,李恪心里一突,说道,“让他将百夫长带进自己的书房说话。”
“诺——”
王中长离开。
须臾,他便领着一身破烂不堪,血迹斑斑的黑衣鹰卫百夫长走进了书房。
“参见殿下——”
百夫长向李恪施礼。
“你们遭遇了伏击?”
李恪看到百夫长的摸样便问道。
“这一路上我们遭遇了三次伏击,阵亡了一百名将士——”
百夫长语气沉重的说道,“殿下,皇上已经立了南王殿下为太子,不日将在太极殿举行登基仪式——”
“什么?”
李恪大惊道,腾的一下从椅子起身问道,“你再说一遍——谁要登基?”
“东王李治已经被册立为太子,五月初五要在太极殿举行登基大典——”
百夫长喘口气继续说道。
“那父皇呢?他怎么样了?现在——他——”
李恪急忙问道,但话到这里,他就不敢再往下继续问道。
“皇上重病在身,现在既不能说话,也不能行动,现在的国政由长孙无忌和魏征、岑文本三人共同处理——”
百夫长继续说道。
“中风?”
李恪倒吸了一口凉气,根据百夫长的描述,他清楚了李世民现在的病情,他绝对是患上了中风,他心里很清楚中风这个疾病的治愈率很低。
“那房玄龄呢?”
李恪再次问道。
“房玄龄也不能下床——”
百夫长继续说道。
“你下去吧——”
李恪淡淡的对百夫长说道。
“诺”百夫长离开了书房。
“王中长——召集诸将到本王书房议事——”
李恪冷冷的说道。
王中长领命离开。
半柱香的时间,诸将已经来到了李恪的书房。
他们分别是刘仁轨、裴行敛、薛仁贵和蓝东、侯虎,还有新军的徐忠。
“父皇身体不适,已经将皇位传给了南王李治,南王将会在五月初五登基——”
李恪缓缓的说道。
“什么——”
诸将大惊。
薛仁贵第一个开口说道,“南王有什么资格做大唐的皇帝?皇位该属于殿下你,请殿下给末将三万精骑,末将必将杀到长安城,活捉南王李治。”
薛仁贵愤怒的大吼,就连平时一贯的校长称呼都没有了,直呼李恪为殿下。
“校长,新军五万将士们必将跟随你杀向长安城!”
徐忠也开口说道。
“啊——皇位不是殿下的?”
蓝东吼道,“殿下,突厥精骑随时待命——杀向长安城——”
裴行敛和刘仁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