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唐朝当皇帝(七月)-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侯君集忧心的说道。
“侯尚书,你觉得现在的朝堂是李治的朝堂,还是长孙无忌的朝堂?”
李恪冷冷笑道,“长孙无忌一日不除,本王就一日不安宁,我们之间没有回旋的余地。”
侯君集没有说话,他保持了沉默。他心里很清楚李恪说的是实话,李恪跟长孙无忌之间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一个字,死!谁能杀到对方,谁才能赢。
“殿下,你能照顾好若依吗?”
侯君集突然开口说道。
听到这个名字,李恪的身体一震。
半晌,他才说道,“本王辜负了她,只要有机会,本王绝对不会再像之前那好放弃——”
随即,他又狠狠的说道,“没有人能够阻止得了本王——”
“好——有了殿下这句话,老夫也安心了——”
侯君集说道。
李恪知道两人的谈话结束,催马离开了阵前,将战场让给了陈其。
陈其拔出战刀,杀气腾腾的目视对面的唐军,大声吼道,“不敢出战吗?”
大唐第一勇将,陈其的名号是自己杀出来的,是大唐百姓给的,也是他的敌人给的。
所以,他骑马站在两军面前时,对面的唐将都不敢注视他的双眼,这是一种从心底里升起的恐惧。
侯君集见自己一方的军心有点动摇,就目视了自己身边的心腹将领一眼。
这些将领都是跟随他南征百战的老部下,现在看到自己侯君集的眼神,岂能不明白他的意思。虽然自己不是陈其的对手,但侯君集命令一下,他们还是催马冲出,杀向了陈其。
“驾——”
“啪嗒——啪嗒——”
侯君集的命令一下,一共冲出了六名将领杀向了陈其。
“无耻——”
薛仁贵吼道,就要冲出去支援陈其,被李恪拦住,“不用去了——陈其会解决的——”
“诺”薛仁贵勒住战马。
六名将领杀向了陈其,陈其不为所动,只是静静的目视冲向自己的六人。
等到六人距离自己只有十步的时候,陈其突然催动战马,战马一跃而出,速度之快超过了六人的反应。
突然,白光一闪,继而的两声惨叫,鲜血喷涌而出,两具尸体倒下了战马下。
陈其只用了一刀,很简单的一刀就解决了其中的两名敌将。
“杀——”
其余四名将领一眼,也都杀向了陈其。
然而,他们心里本就惧怕陈其,再加上武力跟陈其差的很远。不到三个回合,又有两人被陈其斩下马背。
三人想对而视,看着自己对面的两员唐军将领。
陈其冷冷的说道,“你们回去吧,陈其的战刀不想沾染太多自己人的血——”
他的声音很大,阵前的两军都听在耳中。
李恪在后军听到陈其的话,不由的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觉得陈其确实成熟了。
“将——多谢将军——”
两员唐军不敢相信陈其会放过他们。
但两人听到陈其的话,脸色也露出了痛苦之色。
他们何尝不清楚北王李恪继承皇位会被南王李治强很多,他们何尝想过要跟北王作对。可是身为大唐的将军,他们能够不听从朝廷的命令吗?
是啊,战刀岂能沾染自己人的鲜血。
两人向陈其道谢,挥刀自刎,死在了两军阵前。
陈其就那么冷冷的目视倒下马背的两人,良久不语。两军阵前,寂静的有点让人窒息。
李恪看到今天的效果已经达到,便下令收兵。
第七百零五章 自白
太子东宫,守卫森严。
这里现正成了关押李承乾地方。因为,李承乾造反,李世民镇压了他的反叛,还没有来及处理李承乾,他就被气的得了中风,不理处理朝政。而在这种情况下,长孙无忌扶持了李治,让他坐上了太子的位子,让他登基做了皇帝,而又赶上李恪就发兵长安。所以,李承乾造反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长孙无忌只是将他关押在东宫。至于跟随李承乾造反的一众将领也没有及时处理,像侯君集就被李治重用,率兵抵抗李恪的大军,其他诸将也被赦免,他们成了对抗李恪大军的一员。
这天天色已经昏暗,太子的书房内酒气冲天。自从被监禁在太子府,李承乾知道自己的结果会是什么,所以,他整日出了喝酒就是喝酒,让自己灌得烂醉如泥。昏暗的灯光缓缓的移动到书房门外,“吱呀——”
的一声,书房的们打开,两名侍奉李承乾的内侍走进了书房。
“殿下——该用膳了!”
内侍小声的说道。
“酒——孤王要喝酒,就呢?”
李承乾倒在椅子上醉醺醺的说道。他的眼神失去了光芒,脸色红的吓人。
“殿下——你不能再喝了?”
内侍又小声的劝道。
他们都是李承乾入主东宫时的内侍,跟随李承乾十多年,随的李承乾的老人,才敢这么说。
“混账——你们造反是吗?呵呵——你们,好啊,现在就连你们也不将孤放在眼里了——”
李承乾狂笑着骂道,“你们滚——滚——”
“殿下——北王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你喝这么多会伤身的——”
内侍淡淡的说道,说完便退出了书房。
书房内又陷入了漆黑之中,李承乾怔怔发呆。“是吗?——”
半晌,他才幽幽的叹息道,“李恪,你终于还是来了啊——哈哈,孤就知道迟早会有这一天,只是现在面对你的不是我,而是李治,你岂能是久居人下的人呢?很早很早,孤就知道你迟早会走这条路。因为,我们的同一种人,我理解你心里在想什么。这不——我不也走了这一条路吗?只是,我的运气没有你好,我的能力没有你强,我没做到——”
李承乾突然之前变得冷静,他的声音显得苍白而又凄凉。
黑暗的书房内,就见他的眼睛炯炯有神。那有刚才的醉意,分明是一个睿智的皇太子。
这时,李承乾的清醒的。
其实,他一直的清醒的,只是在长孙无忌面前他装糊涂而已。
因为,他清楚自己,没有李恪的勇武,没有李泰的才学,自己有什么呢?什么都没有。唯一有的就是一个舅舅,看到自己懦弱时高兴不已的舅舅。所以,他便学会装傻,学会了放弃自己的能力,做一个听人摆布的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皇位,自然是皇帝的位置。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他多权势很迷恋,他绝对是一个权臣,只有自己放弃自己的能力,充分的相信和依赖他,他才能帮助自己得到皇位。
李承乾不由的叹息道。
但是,他还是做错了一步,他没有忍住,因为他已经受够了长孙无忌的摆布。
所以,在长孙无忌离开长安后他才会听信诸将和侯君集的建议,想通过他们的手段获得皇位,才会在甘泉宫发动政变,只是没有想到自己的东宫六率太过窝囊,六千人被千牛卫两千人杀的溃败,才会失去了先机,让率兵赶来的李仙重救驾,致使自己计划失败。
然而,李承乾一点都不后悔,他后悔的是自己为什么不自己争取,而是想通过别人的手段获得皇位呢?要是自己争取,何苦会有今天的机会。是啊,自己根本不是一个受人摆布的人啊,不然为什么会在长孙无忌离开长安后计划造反呢?还不是不想因为他而获得皇位受他的摆布吗?
静静的书房内,李承乾在不知不觉双眼留下了热泪。
“李恪——”
李承乾小声道,“你会获得皇位的,但不知道你登基之后会怎么处置长孙无忌呢?”
继而,他又哈哈大笑道,“你肯定不会像孤一样吧——你会杀了他。因为,你的一切都是你自己努力得来的,你不需要任何——”
大笑之后,李承乾爬在桌子上,沉沉的睡了过去。
这时,书房外突然一个黑影闪过。
在昏黄的回廊的灯光之下,依稀可以看出,他就是刚才劝道李承乾的那名太监。
就见他匆匆出了东宫,向两仪殿而来。
两仪殿,这时李世民时常处理政务的工作。
但现在,由于李恪大军就在城外,长孙无忌又将权利集于一身,李治成了溃败皇帝。所以,现在的两仪殿成了他和诸大臣们商议军务的地方。天色已经很黑了,可长孙无忌依然没有离开,静静的端坐在李世民以往做的椅子上。他的脸色很难看,眉头紧皱,心里似乎很焦虑。
确实,就在刚才,他听到有人禀报了一个可怕的消息给他,那就是侯君集在自己的府上自刭了。侯君集在自刭时什么都没说,只是给他的女儿候若依留下了一份信。长孙无忌不关心那份信上写什么,他关心的是侯君集死后谁能统领城外的十五万大军呢?长孙无忌很清楚,侯君集活着的时候,以他的军事才能和军中的资历,他的唯一一个能够统兵对抗李恪的人。现在,他死了,满朝文武谁还有能力对抗李恪呢?其实,还有两个人,李孝恭和李道宗,但长孙无忌根本就不相信这两个人。特别是李道宗,以他儿子跟李恪的关系,以他跟李恪的关系,长孙无忌别说不敢将军权交给他,现在都在派人暗中监视他,免得他生出什么事端。
久久的,长孙无忌发现朝中根本就没有可以对抗的大将,不是太老,就是太鲁莽。一时之间,他发现自己似乎走错了一步棋,不该扶持李治登基。但是,不该扶持李治登基,又该扶持谁呢?李泰吗?以李泰跟自己的关系,自己扶持他登基,自己还有活路吗?再说,即便李泰登基,难道李恪就不造反吗?不能,李恪绝对会造反,大唐除了太宗皇帝之外,李恪还会怕谁呢?谁都不会怕。所以,自己只能走这一步,不走的话只能等死。
倏然之间,长孙无忌发现自己很聪明。其实,到现在才发现自己很笨,自己早就进入了李恪的陷阱之中,只是自己没有发现而已。
虽然,自己在朝堂上赢了他,但在天下人面前,自己输了!
“站住——”
突然有声音喊道,“你是什么人?”
门外守卫的声音打断了长孙无忌的思绪。
“我是东宫的张大,前来跟长孙司空汇报情况——”
门外有太监喊道。
“让他进来吧——”
长孙无忌冷冷的说道。
“诺——”
门外的守卫喊道。
灯光之下,就见一名内侍小步走进了两仪殿。
“说吧——到底什么事情,让你大半夜的来找老夫——”
长孙无忌不耐烦的问道,要不是东宫的太监,其他的人他估计就不搭理了。但东宫的内侍不一样,特别的张大这个人,他是东宫自己布下的眼线,是自己安排在李承乾身边的眼线。只要他找自己,李承乾那边肯定会有什么情况。而这次也正是因为这个太监消息,自己才会知晓李承乾和侯君集的谋反计划,自己才会躲过一劫。
张大见了长孙无忌,将自己在书房外听到的一切都告诉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听完之后脸色没有任何的变化,他对张大说道,“你回去吧,继续监视——”
“诺”张大离开。
看到张大的身影消失在两仪殿,长孙无忌这才冷冷的笑道,“果然——老夫还是看走了眼,皇上——长孙无忌佩服你啊,你确实厉害,原来你早就清楚儿子的能力,才会册立他为太子吧?——”
长孙无忌淡淡的叹息道,“只是,李承乾心急城府够深,终究是遇到了另一个更像你的李恪——他才会被逼反,难得这就是命吗?”
长孙无忌说完,看了杨妃的千秋殿一眼,继续说道,“呵呵,稚奴何尝不精明呢?——”
第七百零六章 李治和杨妃
千秋殿,杨皇后正在跟李治闲聊。
自从李世民得了中风,言语不便,行动不便,杨妃就一直陪在他的身边照顾她。对于朝政她一概不闻不问,即便李治登基为皇帝,她也没有出席,反倒是李治隔三差五的会到千秋殿看望她。因为,在长孙皇后病逝之后,杨妃照顾过他一段时间,也是在杨妃的照顾下李治再能走出生母去世的阴影。所以,在李治的心里除了自己的生母长孙皇后之外,杨妃是唯一给过他母爱的女人,他打心眼里也敬重杨妃。
虽然,杨妃不理朝中大事,但对于长安城发生的一切她心知肚明。
但是,李治不像她说,她绝对不会问。
“母后——”
李治开口说道,“你最近身体怎么样?”
“稚奴——本宫的身体还行,你怎么过来呢?”
杨妃一脸慈祥的问道。
对于李治,跟她没任何的血缘关系。
但是,李治的淳厚、孝道使得非常的喜欢这个孩子。
再者,他发现李恪也比较喜欢李治,时常会教导李治一些东西,送一些玩具给他。
所以,杨妃对李治也很疼爱。
“母后,儿臣睡不着,就想过来跟母后说说话——”
李治做到杨妃身体小声的说道。这时,他哪里有一点皇帝的样子,根本就是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
“稚奴,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想跟母妃说?”
杨妃一眼就看出了李治的心思。
“母后——”
李治欲言又止。
“是不是你三哥的事情?”
杨妃主动开口道,她清楚李治难以开口。
“母后,稚奴这段时间非常想三哥。稚奴不想当皇帝的,是舅舅——是长孙无忌逼迫我的。”
李治委屈的说道,“稚奴很喜欢绘画和书房,稚奴还想去太原的汉学院,哪里有很多的老师,他们可以教稚奴很多东西——”
“稚奴,母妃知道你心里非常害怕,你放心,你三哥很疼爱你,你们是兄弟——他不会对你做什么呢。”
杨妃安慰道,作为李恪的生母,她很清楚李恪的性格,李恪发兵长安城,就说明他有把握。
只是,作为大唐的皇后,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她的内心深处还是不想李恪用这样的手段获得皇位,这会对他的声誉产生极大的影响。就像她的父皇隋炀帝,部分人都说他是弑父夺位。但杨妃心里很清楚,他的父皇根本就没有弑父,这是当时为了灭掉大隋,各路叛军造谣的。
当前的局面她分析的也很清楚,长孙无忌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因为,除了太宗皇帝李世民之外,没有人能够对抗的了李恪。其实,对于李世民的病情,她心里很清楚。
当初,李世民在剿灭了李承乾的叛乱,在大殿上叱问他的时候,李承乾主动的承认了自己的谋反罪名。这让一向溺爱李承乾的李世民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再加上他本身染了风寒,身体就很虚弱,这样的打击才造成了他现在的病情。当时,皇帝病危,在言语还没有受到障碍的时候,长孙无忌是最后一个见过见过皇帝的人。所以,在皇帝不能言语的时候,他就说出了皇帝的遗诏,册立南王李治为太子。长孙无忌的大唐的元老,是太宗皇帝的左膀右臂,朝中除了房玄龄之外没有人能抗衡他,即便魏征也不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说出皇帝的遗诏,谁又不信呢?所以,李治就这样被册立成为了皇太子,继而成为了皇帝。
但是,杨妃心里很清楚,长孙无忌这是矫诏,太宗皇帝肯定没有想过让李治登基为帝。
只是,她不想去招惹是非。
因为,她清楚自己儿子跟长孙无忌之间的矛盾。长期生活与宫廷的她很清楚,两人之间不是你是必是我亡。所以,她也没有参加李治的登基仪式。因为,不想让自己的儿子李恪分心。虽然,她清楚自己的大唐的皇后,只要长孙无忌造反,不做大唐的逆臣,他就不能对皇后做出什么不妥的举动。但是,即便这样,她也表现的非常谨慎,除了照顾太宗皇帝,就只在千秋殿为自己的儿子李恪诵经祈福。
“母后,你说三哥攻下长安城,他会杀了稚奴呢?”
李治怯生生的问道。
“稚奴,三哥那么疼你,他怎么会杀你呢?再说,你三哥知道你做皇帝的迫不得已,他还会像以前那样对待你的——”
杨妃语重心长的说道。
“母后——其实,稚奴也想让三哥坐上皇位呢——”
李治憨憨的说道。
杨妃看着眼前憨厚摸样的李治,慈祥的笑道,“稚奴,你要相信你三哥,他做什么都不会伤害你——”
“恩,母后,我相信三哥——”
李治说道。
随即,李治和杨妃又说了很多的话,见天色已深,杨妃脸上出现了倦意,李治这才告辞离开。
出了杨妃的千秋殿,李治来到了甘泉宫的书房。
现在的书房已经不是李世民时的书房,李治住进甘泉宫,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天时间,但长孙无忌对这里还是做了一番布置。
所以,书房中少了一份威严之态,多了几分祥和。
李治坐在案几前,静静的目视眼前的一堆小巧的玩具怔怔发呆。
因为,这些玩具是他小的时候,李恪送给他的。虽然,那个是李恪还在太原,不能回长安,但他总会派人捎给李治一些小玩具。李治还是记得小的时候,他最喜欢的就是过年。因为,到了过年的时候他就能够受到三哥的玩具。等到长大了,他才了解了自己的三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此,他的心里就将自己的三哥李恪当做偶像,心里想着自己有一天也像他一样,为大唐开疆扩土。可是,到了后来自己的母后病逝,自己被杨妃抚养,亲自见到了自己的三哥。李治才觉得三哥最厉害的是武艺,不是统兵打仗,而是他的书房和绘画。李治清楚记得,他第一次看到三哥写的字,三哥画的画时被迷住了。当时,他心里就在想,自己一定要学习书房,一定要学习绘画。再后来自己到了太原,三哥亲自教导自己,李治觉得那段时间是他最为开心的时候。
慢慢的李治的思绪回到了自己被册立为太子的那天。
在太极殿上,自己站在大殿上,长孙无忌念出了自己的名字,说自己的父皇手诏中所立的太子,自己迷迷糊糊的就站在了龙椅前面。但他看的很清楚,自己的四个李泰跟长孙无忌争吵的样子,愤怒的离开时狰狞的表情,他还看到了三哥的心腹臣子们一脸惋惜和失望的表情。
“三哥——稚奴不想坐这张龙椅,很小的时候稚奴就知道这张椅子不属于稚奴——”
李治暗暗自语道。
良久良久,李治才从自己的思绪中醒过来。突然之间他发现自己流泪了,自己尽然哭了。他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被给谁感动了,自己到底是对谁这么伤心呢?
第七百零七章 北王万岁
侯君集自刭,统领城外十五万大军跟李恪作战的重担落在了长孙顺德的身上。因为,长孙顺德也是沙场老将,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过汗马功劳,更为重要的是,他跟长孙无忌之间的关系注定了他会顽抗到底。
诸将自刎,临阵换将,这绝对的兵家大忌。
所以,长孙顺德赶到军营结果大将军印的时候,营中士兵们早已人心浮动,没有了战斗意志。再加上李绩被斩杀在阵前,给士卒们的冲击很大。这使得长孙顺德在接管大军时,军队的士气很低落。帅账内,看着眼前的这三十名将领一个个沉默不严,目光游离的样子,长孙顺德不由的就来气。但是,长孙顺德强自忍住了自己的怒气,低声说道,“你们说说,这仗该怎么打?”
其实,他心里也没底。毕竟,北王李恪的战绩摆在那里,剿灭了突厥,灭了吐谷浑和吐蕃这一等一的三个强国,就凭这份能力,不是眼前他们所能阻挡的。并且,自己面对的可是屠杀过突厥精骑和吐谷浑精骑、吐蕃精骑的黑衣卫大军。所以,长孙顺德也理解诸将的心情。
“将军,将士们士气很低落,唯有一战,才能挽回现在的败局!”
其中一名将领说道。
他的长孙无忌的心腹,自然不会让长孙顺德冷场,这才开口说道。
“怎么个战法?”
长孙顺德问道。
“北王只有七万大军,我们在兵力方面占绝对优势,只要集中兵力猛攻一侧,他的防线就会不攻自破,到时候我们十五万大军难道还不是他七万精兵的敌手吗?”
这名将领继续说道。
“你是?”
长孙顺德问道,他也清楚眼前这名将领到底是谁,怎么称呼。
“末将——长孙奴——”
长孙奴回答道。
“恩——”
长孙顺德轻声道,心里却在思付道,难怪会向着自己,原来是一家人啊。
“你们的意见呢?”
长孙顺德继续问道。
“大将军,在我们士气没有得到提升的情况下,贸然出战,只怕会被北王击溃,而不是击溃北王的精骑——”
这时,一员老将出列说道。
“那你的意见呢?”
长孙顺德问道。
“集中营内的骑兵,跟北王的骑兵一战,只要我们胜了,士气自然会得到提升,到时候在集中兵力猛攻也不迟啊!”
老将军继续说道。
“可能吗?”
长孙顺德自语的问道。
用自己一方的骑兵跟李恪的精骑对攻,还要战胜李恪的黑衣卫精骑,这可能吗?别说是长孙顺德不信,就是在场的诸将也觉得不可能。然而,看到老将军成竹在胸的样子,长孙顺德也不好意思说不行。
半晌,见诸将都没有异议,长孙顺德便继续开口问道,“老将军,我们有几成的胜算?”
“不到一成——”
老将回答。
“什么?”
长孙顺德怒道,不到一成的胜算,你这不是在消遣我吗?
“大将军,除此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老将看到长孙顺德愤怒的表情,及时的补充道。
果然,长孙顺德听到这句话,怒气消了一半。
确实。就连侯君集对李恪也束手无策,最后的结局的自杀身亡,更何况是自己呢?最起码眼前的方案还有一成的胜算,要是在继续这样下去,大军士气没了,岂不占而溃?
想了片刻,长孙顺德终于做出了决定。
“命令,全营集中所有骑兵,明天出营跟本王一战——”
长孙顺德命令道。
“诺——”
诸将领命。
第二天,两军阵前枪戟林立,杀气腾腾。
今日,长孙顺德聚集了军中六万精骑,李恪这边只有两万的黑骑军和两万的重骑营。
两军就这样的久久的对视。
看到对方的主将是长孙顺德,李恪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他对身边的陈其说道,“让火炮集中长孙顺德,给本王给灭了他——”
“诺”陈其领命。
这时,两军阵前,李恪的十门火炮已经摆开,黑洞洞的炮管对着长孙顺德和他身边的六万精骑。
长孙顺德不清楚这是什么东西。
因为,李恪只在蒲州一役用过火炮,到长安之后今天才是第一次用火炮。而且,蒲州被李恪攻克之后,没有一个人能够逃回长安城,火炮的秘密长孙无忌等自然也不清楚。
但是,长孙顺德虽然不清楚这是些什么东西。
可他在面对这是个黑洞洞的东西时,心底里升起了一股悲凉之意。
“为什么会这样呢?”
长孙顺德自付道。
这时,十门火炮已经调准了射击角度,开始填装弹药。
李恪的炮手在陆军学院的时候就接受这方面的训练,再加上蒲州一役的实战经验。
所以,这次火炮兵是第二次作战,但他们的技术已经很娴熟。
“开始——”
总旗举起了小黑旗,“开炮——”
小黑旗落下。
“混隆隆——”
炮声响起。
战马嘶鸣,六万精骑的阵前人仰马翻,顿时乱成一团。
“大将军——”
“大军将——”
长孙顺德的亲兵喊道,炮声过后才发现长孙顺德胸口出现了一个头颅大的空洞,他的人已经被甩出了十多米远。
“混隆隆——”
火炮继续扬威。
刘万精骑的战马受到恐吓,顿时不受控制。
而六万精骑之前又没有见过火炮是什么东西,现在感受到火炮的强大威力,已经的心惊胆战,再加上主将长孙顺德战死,大家已经失去了战意,没有了斗志。
就在这时,陈其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重骑营突然发起了冲锋。
两万重骑营分成了五千人的四个方队,依次向对面的敌人发起了攻击。他们的身边,则是两万的黑骑军轻骑兵做策应。
“啪嗒——啪嗒——”
重骑营的马蹄声铿锵有力,敲击在大地上,敲击早混乱中的六万精骑的心上。
长槊平举。
重骑兵的长槊刺穿了对面的敌人,但战马没有停止,依旧继续冲击,马头哼哼的撞在了对面的骑兵的战马上。一声悲凉的嘶鸣之声,士兵被甩下战马,战马倒地。这就是重骑营的战斗力,长槊,战马都是他们的武器。面对轻骑兵,重骑营绝对是他们的克星。只是两个冲击,六万精骑不占而溃,全部投向了李恪。
“下令——”
李恪命令道,“大军杀向了敌营——”
“诺——”
裴行敛领命。
令旗一下,李恪身后不远处观战的鬼面骑和狼骑营杀向了长安军的大营。
六万精骑投降,大营里的士兵自然也不再反抗。所以,三万精骑竟然攻破了九万大军的营盘,九万大军全部投降。这过程中也有不少将领反抗,但不是被自己的部下所杀,就是被鬼面骑和狼骑营所杀。
等到李恪来到投降的大军面前时,十五万大军默默的低下了自己的头,不敢正视骑在战马上的李恪。
“你们羞愧吗?”
李恪大声吼道,“为什么低下自己的头?”
“呵呵——你们自然要羞愧,大唐攻打突厥的时候你们在那里?大唐攻打吐谷浑的时候你们又在哪里?大唐攻打吐蕃的时候你们又在哪里呢?”
李恪大声吼道,“你们都不在,你们都在军营里吃喝玩乐。然而,今天呢?你们却出现在这里——想跟包围大唐,开疆扩土的将士们自相残杀,你们不羞愧才怪呢——你们该羞愧——”
十万大军静静的不语,没有一个人敢出声。
“看看我身边的这些精骑,再看看你们——你们还配是大唐的军人吗?”
李恪继续说道,“你们还有一点军人的样子吗?”
“但是,你们放心——本王答应你,你们的大唐的铁卫,今后你们也会像他们一样穿上黑衣,配上战刀,为大唐而战——”
李恪抛出了自己的诱饵。
因为,黑衣卫的待遇是什么样的,整个大唐当兵的没有一个不清楚的。现在,李恪承诺黑衣卫的待遇也会给他们,十五万将士齐刷刷的抬起了头目视李恪。
“你们相信本王吗?”
李恪继续问道。
“信——信——我们信——”
十五万大军吼道。
这十五万大军中,多少人日夜盼望着自己能够身穿黑衣呢,因为这样的话就可以拿着军饷,就可以养家糊口呢,不用自己当兵饿死家人,也不用担心自己伤残或者阵亡自己妻儿的生活没人照料。
今日,本王李恪亲自答应给他们这样的待遇,大家岂能不高兴。
突然,就听见有人喊道,“北王万岁——”
这一声像晴天霹雳,触动了十五万大军。
顿时,十五万大军齐声喊道,“北王万岁——”
然后,哗啦的一声,全体跪在了李恪面前。
“北王万岁——”
“北王万岁——”
随即,便是黑衣卫精骑大声吼道。他们拔出了自己的战刀,仰天怒吼。
第七百零八章 攻克长安城
“北王万岁——”
的口号传到长安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