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唐朝当皇帝(七月)-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孙无忌继续说道,“至于长安城,有两卫和东宫六率五万人马足也。”
“哈哈哈哈——”
侯君集大笑不已。
半晌,他才说道,“中书令调集这两地的大军,其中恐怕另有深意吧?”
“深意?”
长孙无忌一愣,淡淡一笑,“侯尚书你说呢?”
“洛阳三万精兵之中有不少是老夫的部下,齐州兵之中有不少人是李绩的同乡啊!”
侯君集淡淡的说道,“难道太子敢违逆皇上的意思启用李绩?”
“这不是违逆,只是征调而已。”
长孙无忌笑道,“李绩现在还军中,只要兵部一纸文书,就可以征调他为国效力,他的能力我们都不容置疑。”
“哈哈——”
侯君集再次笑道,“这可是太子的意思?”
“老夫的意思。”
长孙无忌道。
“太子尽然不知道?”
侯君集惊讶道。
“老夫说的话,太子能有反驳的余地吗?”
长孙无忌笑道。他敢于这么说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就是想让侯君集知道自己的诚意,同时想将自己的把柄留给侯君集,让侯君集放心同自己合作而已。
“中书令直言不讳啊!”
侯君集笑道。
“侯尚书难道不喜欢吗?”
长孙无忌道。
“哈哈——”
侯君集笑道,“李绩现在还不知道你的用意吧!”
“我这也是想征询你的意见,你要是觉得不用李绩,那老夫也不强求!”
长孙无忌叹道,“只是,蒲州要是没有李绩镇守,就一万蒲州府兵和两万齐州精兵,他们能防得住太原府的七万铁骑吗?”
“听中书令的部署,好像针对的是北王李恪啊——”
侯君集再次问道。
“当下能威胁到长安城,能影响到朝局的还有谁呢?”
长孙无忌忧心的说道。
侯君集没有说话,他沉默了!
半晌,他又道,“我们这么做的话,恐怕皇上那边?”
“皇上病危,难道他也不清楚北王的威胁吗?我们这样做只是未雨绸缪而已,等到皇上到了长安城,他肯定会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
长孙无忌说道。
“……”
侯君集没有说话。
“这次北征辽东不利,南衙大都督薛万彻责任重大,不能不予以追究,到时候南衙大都督……”
长孙无忌没有继续说道,但他清楚侯君集会明白他的意思。
“确实——”
侯君集说道。
“这是太子的诏书!”
长孙无忌将东西递给侯君集。
“咦——”
侯君集也不由的倒吸了一口凉气,“让我全权统领长安城和附近关口的大军?”
“太子对你一向都很信任!”
长孙无忌说道。
“太子——他——”
侯君集不知该如何说道。
“侯尚书,我们可不要辜负了太子期望啊!”
长孙无忌再次劝道。
“好——等我明天面见太子,我自会向他答复!”
侯君集干脆的说道。
“好——那老夫就先告辞!”
长孙无忌告辞离开。
侯君集将他送到门外,径直回到书房,又看了一遍太子手诏,顿时陷入了沉思之中。
第六百八十九章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当晚,长孙无忌没有回自己的府邸,而是连夜进宫面见太子李承乾。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他能做的都已经做了,要想让侯君集出力,现在就要看李承乾的表现了。只要李承乾拿出足够的诚意,能够说动侯君集,那事情就好办了。在长孙无忌的心里,他的计划并没有被动防守这么简单。既然,自己一方已经开始调兵遣将,他必须就要做出一点成绩。
第二天,侯君集面见太子李承乾,让侯君集疑惑不解的是,他面见李承乾的地方不是在两仪殿,而是在太子的东宫。
在东宫见到李承乾时,他身边除了长孙无忌之外,还有长孙顺德和东宫六率的将帅们。
“参见太子殿下——”
侯君集向李承乾施礼道。
“侯尚书免礼!”
李承乾上前扶起侯君集说道,“今日将尚书召集到东宫而不是两仪殿,还请侯尚书见谅。”
“臣不敢——”
侯君集回答道。
“侯尚书请随孤到书房谈话!”
李承乾说道。
两天一前一后离开了大殿向书房走去。
长孙无忌和其他人都没有说话,而是默默的注视着侯君集和李承乾消失在他们的视线中。
半晌,李承乾和侯君集两人来到了大殿。
两人之前谈话的气氛很好,侯君集和李承乾脸上都挂着笑容。
“舅舅,侯尚书已经答应了!”
李承乾向长孙无忌说道。
“哈哈——”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向侯君集说道,“老夫就相信侯兄会答应的!”
侯君集也是微微一笑。
随即,众人开始商议怎么部署城防。
长安成另一所府邸,李泰的东王府内,气氛也异常的紧张。
书房里只有李泰、杜楚客和苏勖三人,但三人都沉默不语,书房内的气氛显得沉闷,甚至有点压抑。
“你们觉得这个消息是谁送来的?”
李泰拿起手中的一份信函,递给苏勖和杜楚客问道。
“殿下,难道没有其他的线索吗?”
苏勖谨慎的问道。
李泰默然不语。
刚才,他走进书房的时候,就发现书案上出现了这样一封信件。
李泰以为是平常的信件,看也没看封面就拆开了信。然而,当他看完里面的内容的时候,他吓到半晌没有说话。信的内容太震撼了,要真是这样的话,那自己身处的地方就非常危险啊!
所以,他立即将两人召集到了书房询问。
“信中内容是否能够当真呢?”
杜楚客小心的问道。
对于信上所说的内容,他自己也不敢相信。
“不管送信人的目的是什么,但我们知道他没有恶意!”
李泰说道,将信扔进了旁边的火炉之中。
“殿下,那我们该怎么办?”
苏勖问道。
遇到大事的时候,他就有点沉不住气。
“信中的内容本王也不敢肯它定是否是真的——”
李泰认真的说道,“但是,我们不得不防,这几天长安城兵力调动频繁,这是不好的预兆,等晚上本王去试探一下魏征的口气,看看他是否知晓信中的内容。”
“魏征?”
杜楚客疑问道,“殿下的意思是?”
“要是信中内容是真实的话,长安城的风暴必将不小,我们也不可能置身事外,还可能会遇到麻烦。所以,对我们而言,唯一的办法就将当前的局面搞乱,搞的越乱越好,而魏征恰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李泰狡黠的说道,“只要有魏征在,长孙无忌还不敢做的太过嚣张。”
“殿下为什么这么相信魏征呢?”
苏勖问道。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李泰淡淡的说道,“魏征的可怜之处就在于他想做个谏臣,想名留青史,而这样的人在权臣眼中却是最为可恨的人。别看平常的时候长孙无忌跟魏征关系不错,但只要涉及到自身的利益,长孙无忌绝对不像表面上那么和蔼。他可是一只狡猾的老狐狸啊!”
苏勖和杜楚客两人没有说话,默默的消化着李泰的这一番话,等到他们醒悟的时候发现李泰早已离开了书房。
李泰出了书房,便来到了王府的后花园。
长安城已经进入了冬天,王府的后院了有几朵梅花点缀在白茫茫的雪迹之中。
李泰静静的注视着梅花沉默不语。
其实,他在书房里还没有将自己心里的猜测说完,他知道这份信到底的谁送来的。就以这份信内容来判断,当今天下出了北王李恪之外,谁还能够做得到呢?然而,这也恰恰的李泰最为迷惑的地方,李恪人在西北,他怎么会将这么一份信送给自己呢?他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通过信上的内容,他觉得从西北到长安的路途不远,这中间的时间又对不上号啊?
难道是北王府的人送来的吗?这北王李恪不在长安城,北王府之中谁还有这样的魄力能够做出这一番决定呢?
要是这封信真是出自北王府,那北王府肯定有高人在。因为,那个人太了解自己了,只要这份信让自己知晓,自己就绝对不会袖手旁观,肯定会做出一番举动,这是赤裸裸的逼自己淌长安城这趟浑水啊!
李泰这般思考,便已经走进了后院池塘中的亭子。
望着这湖水结冰的池塘,他怔怔的出神。
半晌,突然身体一震,似乎想到了什么。
“当初——”
李泰思付道,“三哥从西北凯旋而归,全长安城都在庆贺西北大胜,唯独北王府刻意保持了低调,显得安静而祥和,难道会是她吗?”
李泰止口不语。
半晌又道,“看来本王还是有必要去趟北王府,只是三哥不在府中,我该找个什么样的理由呢?”
在亭子里,李泰待了很久很久。
直到苏勖找了他半天,发现他在后院,这才打断了李泰的思绪。
“殿下,听说侯君集今天去面见太子了!”
苏勖说道。
“侯君集面见太子有什么惊奇的啊?”
李泰不解的问道。
“他不是在两仪殿见的太子,而是在太子的东宫。”
苏勖说道,“殿下,太子监国,国中大事皆可在两仪殿处理,太子也一向待在两仪殿,为何这次侯君集面见他,他要将地方选在东宫呢?”
“那你的意思呢?”
李泰继续问道。
“侯君集身为兵部尚书,又是军旅出身的悍将,在这种情况下太子在东宫跟他会面,里面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苏勖分析道。
李泰没有说话。
半晌,他才“哈哈——”
大笑道,“有意思啊!真的太有意思了!”
“殿下——”
苏勖不解。
“游戏已经开始了——”
李泰扔下这么一句话,便离开了亭子,留下了一脸迷惑的苏勖沉思了半晌都没有搞清楚李泰这句话里的意思。
第六百九十章 诸将的心迹
李恪身在西北,但对于长安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了如指掌,像长孙无忌开始调动兵马部署城防,侯君集和太子李承乾之间的会面,长孙无忌准备调集洛阳和齐州的精兵等,这些都已经被长安的暗卫用密件的形式放在了李恪的案头。
看到案头上的情报,他陷入了沉思之中。
其实,依照当前的形势,李世民真要是重病的话,他肯定会对即将面临的危局做出最为恰当的部署,但根本轮不到身在长安的长孙无忌来操心。然而,皇帝的手诏还没有到长安城,长孙无忌就跟李承乾擅自行动,调集大量的军队。李世民知道后难道就会无动于衷吗?不可能!所以,李恪认为,既然长孙无忌和李承乾两人想主动出击,那自己何不伺机而动呢?
所以,对于长安的长孙无忌的和李承乾的部署,李恪采取了冷眼旁观的态度。他认为李承乾以太子身份大规模调兵,这绝对会受到李世民的猜忌。自己又何必牵涉其中呢?但即便如此,他依然给陈其写了一份信,信上的内容是让陈其不要理会周围大军的调兵,统领好自己的黑衣卫精骑就行。还有给主管陆军学院的房遗爱去了一份信,告诉他务必要保证陆军学院的学生要在这次事件中保持克制情绪,不要出现什么暴乱等的现象。
等李恪处理完这些琐碎的事情,时间也到了年三十。
这天,隶属西北行辕青海王苏定的手下的将领依次来到了青唐城,分别的郭侍封,薛崇、宇文过、扎德勒、孙贰朗、吐延等。都是忠于北王李恪的一系的将领,除此还有李愔和李宗和柴哲威三兄弟,再加上苏定方和狄知逊两人,青唐城的将军厅里成了北王一系汇聚地。
“参见殿下——”
诸将见李恪和苏定方、狄知逊三人走进大厅,便起身行礼道。
即便是封了王爵,成了西北大军的统帅,苏定方依然很低调,跟李恪走进大厅的时候落后于李恪一步。
“诸位请坐!”
李恪走上帅位,目视众人一眼说道。
“多谢殿下——”
看到李恪和苏定方、狄知逊三人坐下,诸将这才落座。
“今天,将大家召集到青唐城,没什么要紧的大事,就是想好好的过一个年!”
李恪淡淡的一笑说道。
他的话说的平淡,可诸将的脸上显得很严肃,大家表现的都很严肃。
皇帝御驾亲征高丽,北征的大军唯独没有黑衣卫,更加没有被成为大唐军方基石的北王李恪。这就明显的告诉了诸将一个信号,皇上现在对北王的态度。然而,大唐对高丽的战争迟迟没有结果,大军被围困在白岩城,不能前进一步。诸将们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愤慨不已,都认为只要让黑衣卫去攻打高丽,现在高丽早已被攻破了,这也是诸将跟随李恪百战百胜之后的骄傲和自大。
所以,对诸将而言,他们的心里现在只有北王李恪,而没有朝廷。特别的留在西北的这些将领,像扎德勒是突厥人,他效忠的突利,而阿史那云又是突厥公主,李恪又娶了阿史那云。所以,他效忠的人是李恪。像吐延,他们本是吐谷浑人,投降了李恪之后就一直待在西北,对大唐朝廷自然没有好感。其他的将宇文过和薛崇两人出自陆军学院,对李恪的忠心自不必说,孙贰朗和苏定方的李恪手下的十几天的老心腹。
所以,诸将心里很清楚,皇帝北征高丽,北王远处西北巡视,将长安拱手让给了自己的大敌太子李承乾和长孙无忌。而今天特意相邀自己等人,肯定不会只是过年这么简单。
“殿下,皇上北征高丽不顺,是该我们西北军请战的时候了!”
孙贰朗第一个开口说道,“高丽人没一个好东西,他们必须得死。当年,大隋三征高丽,死了多少将士,这是我们的耻辱,不能不报。”
其实,他不清楚李世民现在病危的消息。
在场的诸将之中除了苏定方和狄知逊两人,其他人也不清楚。
“校长,学生已经做好了准备,手下三万精骑随时待命!”
宇文过开口说道,他自称学生,对李恪称呼校长,刻意的表现出了自己对李恪的忠心。
“我三万突厥儿郎随殿下驱使!”
扎德勒朗声说道。
“吐延必将追随殿下左右!”
吐延也开口说道。
“末将必将身先士卒!”
郭侍封也开口说道。
李恪没有开口说话,他的目光冷冷的扫过每一个人的脸。
大家看到李恪突然之间变得严肃的面容,都不敢说话。
“诸位,长孙无忌调集了洛阳的三万精兵,让他镇守崤关,又调集了两万精兵驻防蒲州,你们分析分析他这是想干什么?”
李恪开口说道。
静!
大厅里很静!
诸将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半晌,薛崇开口说道,“殿下,崤关是我西北大军通向长安的必经之路,蒲州的太原通往长安的必经之路。长孙无忌这两路的部署,其实针对的就是我西北大军和并州精骑。”
“哼——长孙无忌这个老贼枭!”
孙贰朗哼哼的骂道。
“三哥,父皇还在白岩城,长孙无忌私自调兵,他肯定没安什么好心,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李宗开口说道。
“三哥,要我说,直接杀到长安城去活刮了他——”
李愔狠狠的说道,他一脸的煞气,甚是凶狠。
“打到长安城——”
“砍了长孙无忌——”
下面不断传来谩骂声。
通过这些话语就可以肯定,这些将领眼中只有李恪。
特别是在经历了西北大战,黑衣卫大军打败了吐谷浑和吐蕃两个强国之后,黑衣卫的将领就更加无法无天了。
李恪没有阻止大家的谩骂,就那么静静不语。
苏定方看了一眼李恪,明白了他的意思,便开口说道,“吵什么吵——都给本王闭嘴——”
突然,大厅里鸦雀无声,大家都低头不敢目视苏定方。
自从苏定方平定了吐蕃,再加上他是大唐唯一的异性王,又是李恪的绝对心腹,在黑衣卫中除了李恪,苏定方和陈其两个人说话是最有分量的。
“皇上北征高丽,大军就困在了白岩城,外敌在前,你们难道分不清轻重缓急吗?眼前我们西北大军最主要的就是待命,做好作战的准备,只要殿下一声令下,我们就必须要杀到辽东,灭了高丽。”
苏定方冷冷的说道。
但他的说话很有技巧,他只是说殿下一声令下,而没有说朝廷的命令,这就足以表明他的心迹。
第六百九十一章 北王的意图
大厅里的诸将听苏定方这么说,将目光移向了李恪,想看看他的态度。
“今天,本王只想告诉你们,我们西北大军的目的不是杀回长安或者北征高丽,而是为大唐镇守西北。再说远里说,就是要打下西域诸国,让西域成为大唐的国土,让诸位都能封王封侯。”
李恪的话颇具煽动性,他一下子就给诸将许下了封王的诺言,但诸将一点都不怀疑李恪的话。因为,苏定方的封王就证明了李恪不是一个将爵位守得很紧的而,恰恰倒是反映出他对待功臣,对待自己心腹将领的诚意。
所以,诸将听到这里的时候,目光中闪过一丝精光,等在期待着下文。
李恪很满意自己刚才的这一番话,继续说道,“但是,你们想过没有,我们现在是否有能力打下广袤的西域诸国?我们在打下西域诸国之后该怎么统治他们?那里没有大唐的子民,我们难道要置身在外去做西域异邦人的王吗?不能——绝对不能!所以,我们要等到朝廷平定了高丽,长安局势稳定,大唐有足够的财力和可以向西域迁徙的百姓,我们才能挥师西进!”
“然而——现在,你们最主要的就是练好自己手中的精兵,等到大唐对西域开战,封侯还是封王,要看你们的战功,而不是你们的资历!”
李恪大声说道。
“诺”诸将应声道。
看到诸将高昂的情绪,李恪脸色一沉道,“但是,我们西北大军也面临着威胁和考验——长孙无忌和太子李承乾虎视眈眈,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你们要记住,只要为了大唐的和平,我们西北军绝对要以荣誉去捍卫它——”
李恪的话说的很隐晦,可诸将心里都清楚了北王想表达的意思,大家都起身领命。
严肃的对话结束,酒宴便开始了!
因为,李恪不缺钱,柴哲威又专程来到了青唐城,宴会的规模很大。
大家都是好久没见了,酒桌上见面,自然是喝的难解难分。
等到深夜时分,诸将准备离开时,李恪又吩咐鹰卫抬出了五个大箱子。
“诸位,你们跟随我李恪东征西讨,本王岂能忘了你们功劳和苦劳,还有你们的忠心?”
李恪语气缓和的说道,“这点钱就当是本王给你们的奖励吧——”
李恪话音一落,五个大箱子打开,里面全是码的整整齐齐纸钞。是北府银行发行,面值是一百贯的纸钞。
“发给大家——”
李恪命令道。
王中长领命,将一踏踏纸钞放到了诸将面前。
一沓是一百张,就是万百贯,大家的前面至少有五沓,足足五万贯。
诸将愣住了,他们知道北王有钱,整个黑衣卫大军都的北王自己花钱养的。而他们拿的军饷也都的北王自己的钱,没想到今天北王还会给自己等这么多钱。
=文=“怎么,你们嫌少啊?”
=人=李恪见诸将都愣着不语,便开口笑道。
=书=“没有——校长,学生真缺钱呢!”
=屋=宇文过嘿嘿一笑,速度抓起了钱。
诸将看到他的样子也都哄堂大笑,收起了各自的钱。
诸将离开,李恪的书房中就剩下了李愔、李宗、柴哲威和苏定方、狄知逊。
李恪将李世民生病的事情告诉了李愔、李宗和柴哲威三人。
“三哥,皇上病情是否严重有待于细查,但长孙无忌这般的调兵,肯定另有想法!”
李宗说道。
“皇上病危,长孙无忌调兵,他还能有什么想法——”
柴哲威狠狠的说道,“还是三哥有先见之明啊,早做了准备,在华州存储了足够多的粮草!”
“殿下,虽说崤关驻本不多,即便加上三万洛阳精兵,大军总共也不到五万人。但是,崤关险峻,西北精兵大多是骑兵,不善于攻城,只怕是短时间内难以攻破啊——”
苏定方忧心的说道。
“还有,长孙无忌调防蒲州的是齐州军,而齐州军驻防蒲州,长孙无忌肯定会让李绩领兵,有李绩防守蒲州,陈其大军恐怕是很难攻下蒲州城啊!”
狄知逊也忧心的说道。
“其实,本王没想过动用西北大军——”
李恪开口说道,“西北大军的目的是西域,而不是长安城,不是平定国内的动乱。”
李恪话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继续道,“并州有十万精骑,黑骑军三万北上了辽东,但还有两万鬼面骑、两万重骑和一万狼骑营。这三支精骑,任何一支都可以踏平长安城,何须数万大军呢?”
“至于——李绩吗?”
李恪冷冷的一笑,“这次他敢去蒲州城领兵驻防,本王也就不会对他客气——就让他最后再再一次吧!”
看到李恪说的这么自信满满,狄知逊微微笑道,“看来殿下有良策啊——”
苏定方也将询问的目光移向了李恪。
李恪淡淡一笑道,“长孙无忌不是调走了洛阳的三万精兵吗?洛阳兵驻军五万,调走了三万,只剩下了老弱两万人不到,城内兵力空虚,这就是本王的关键所在。”
李恪微微笑道。
“殿下,太原大军想绕道幽州再下洛阳,入长安的话,这一路的路程太过遥远,目标也很明显,要是让长孙无忌发现了你的意图,肯定会调集重兵防守洛阳——”
苏定方质疑道。
“定方啊——本王是不会给他机会,本王的目的是蒲州,是李绩——”
李恪冷冷道,“洛阳城,自会有人攻陷的——”
李恪很自信的说道,“只要洛阳城破,长安城还能守得住吗?他长孙无忌怎么也不会想到,恰好是他最不防备的东都洛阳才是长安城的克星——”
随即,又道,“定方,眼前国内局势不明,所以西北大军绝对不能动,我们已经灭了吐谷浑和吐蕃,又扶持了一个新吐蕃,这使得西域诸国对大唐很警惕,他们已经开始忌惮大唐,开始防着大唐。所以,这段时间内国内一乱的话,难免不会出现他们乘火打劫的情况。所以,西北大军的主要目标还是西域,你只要发现西域诸国有什么异动,就立马出兵,给本王一战扬威,打出大唐的国威——等到国乱局一过,本王会下令让你灭了西域诸国。”
“殿下放心,苏烈晓得——”
苏定方稳重的答道。
“恩——”
李恪点头,又对狄知逊说道,“同怀,西北的政务就交给你了,你可要稳定住局面啊——”
“殿下放心,微臣必将全力以赴——”
狄知逊也开口说道。
“你们两个——”
李恪想了片刻这才开口说道,“你们两人还是跟随本王吧——”
又对柴哲威道,“哲威,这段时间你就留在青唐城——我会有任务交给你!”
“诺——”
李宗、李愔和柴哲威三人应声道。
做完这一番部署,李恪这才让五人离开书房!而他则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因为,他现在也很难确定李世民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他发现长孙无忌擅自调兵会采取什么手段,是想让自己平叛呢?还是自己亲自回长安——但是,不管那种情况,而李恪而言,都不是坏事,李恪想的怎么才能从中取得更大的利益。
第六百九十二章 北上
节日的气氛没有冲淡西北的备战的紧张气氛,西北大军早已在严寒之际进入了备战状态。
李恪这段时间也没闲着,开始跟苏定方和狄知逊等将领商议大唐将乱之际西北会出现的诸多可能情况。还有研究当下的兵种,是否及时的组建一支攻城部队。李恪认为自己手上有重骑兵,轻骑兵,还有重装步兵,现在缺少的就是攻城步卒。不管攻打西域还是高丽,都会遇到攻城战,没有攻城步卒,让骑兵充当步兵攻城,这是非常愚蠢的举动,当年的吐蕃人教训就在眼前。
然而,这天李恪正在将军厅和诸将推演沙盘,就见王中长匆匆而来。
“殿下,皇上派遣的使者到了门口——”
王中长说道。
“使者?”
李恪惊讶道,不清楚这个时候李世民怎么会派遣使者到西北,“请——”
“诺——”
王中长领命道。
少卿,就见八名千牛卫护卫着一名内侍走进了将军厅。
“参见殿下——”
这名内侍向李恪行礼,“皇上手诏,请殿下过目——”
李恪接过李世民的手诏,向内侍说道,“本王知道了——你下去吧!”
他冷冷的说道,以他现在的权势和地位真没必要对一个内侍客客气气的。
等内侍和千牛卫离开,李恪将诏书递给了苏定方和狄知逊两人。
两人快速看完。
“殿下,皇上让你北上辽东主持大局?”
狄知逊疑惑道,“皇上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他准备回长安?”
“看来父皇的病情很严重啊,不然他怎么会离开辽东呢?”
李恪忧心忡忡的说道。
因为,李世民发过誓言要灭了高丽才还朝。然而这次他没有誓言诺言就急急回长安,肯定是因为病情很严重,到了不能支撑他在辽东继续指挥作战的境地。
然则,李恪最为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他的想法时,只要李世民一回到长安,他也准备回长安,伺机而动。但现在李世民让他北上辽东,他在中枢又没有亲信大臣,这会让他的势力在朝堂上很被动。
李世民病危,这可是各方各派权利角逐最为厉害的时候,他怎么可能离开长安呢?
但是,他能拒绝吗?
这又何尝不是李世民的一种策略呢?将自己调到偏远的辽东。自己要北上辽东,肯定会需要黑衣卫大军随行,而从并州调兵,并州驻军减少就能减轻对长安城的压力和威胁。果然,这个调令还是在针对自己啊!
李恪微微叹息一声。
“殿下,西北军——”
苏定方话还没有说完,李恪便开口道,“定方,西北大军不要动,本王这次北上也不会调集并州大军,只需要裴行敛的三万黑骑军和一万狼骑营就足够,将两万鬼面骑和两万重骑营留给陈其,太原不能没有黑衣卫大军驻守。”
“殿下,带兵太少的话,恐怕不利于对高丽的大战啊!”
苏定方劝解道。
他很清楚辽东的环境和气候,更加清楚辽东的地域,知道高丽人的战术。
“定方,本王北上不是想剿灭高丽,而是想将观其变——”
李恪淡淡的说道,“长安乱局不结束,大军岂能贸然的跟高丽作战?”
“殿下说的是,皇上调殿下北上辽东,目的也不像是的只对高丽作战这么简单——”
狄知逊开口说道,“对高丽开战,殿下还需要慎重——”
“王中长,给同州大都督突利去信,让他给调集两万突厥精骑北上,到白岩城待命;给陈其去信,让狼骑营做好准证的准备——”
李恪命令道。
“诺”王中长领命离开。
李恪没有消减突厥过多的大军。
所以,突利手中的突厥精骑达到了十万之众。
因此,李恪才会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