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唐朝当皇帝(七月)-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等想通了这点,李恪自然也就理解了李世民心中的无奈。
因为,他猜测到李世民也很想收回黑衣卫的统领权。可是,他没有这个能力。因为,黑衣卫施行的是职业军人制度,但凡参军入伍者,都会根据职位的不同发放钱财,让他们可以以供自己的妻儿老母,这就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还有就是,战场上一旦伤残,便会有够一生使用的抚恤银两。甚至到四十五岁的年龄,退出行武的老武卒,他们也会领导一笔可供度过后半生的银钱。
而这需要庞大银钱才能支撑,可大唐财政吃惊,国库不充裕,根本就拿不出这么多钱养这十数万大军。还有,即便的有钱能养,但大唐有那么多军队,不管只有黑衣卫,李世民只要养了黑衣卫,就要对其他的军队一视同仁。这样花费多少钱财呢?这绝对不是大唐国库所能承受的。
所以,李恪认为,就是这个原因,才使得李世民到现在一直不敢收回黑衣卫的领导权。
因此,李恪还分析出了黑衣卫跟其他军队战斗力的问题。
为什么黑衣卫的战斗力就那么强悍,其他军队的战斗力就不行?
李恪认为,这第一是训练问题,第二便是心态问题。
黑衣卫的训练强度自不必说,那是强于大唐任何一支军队的训练力度,试想这样高强度下训练出来的士兵,再加上兵器方面的优势,战斗力能不比其他军队强吗?
在一个心态问题。
其他军队还府兵制度下的士卒,他们之中除了大唐十二卫和极个别边军的装备是朝廷解决外,很多士卒都是自己带装备。其次,他们都是在服兵役,是大唐征调的青壮,而不像黑衣卫的职业军人,是没有银钱可拿的,这样他们的心里难免会有牵绊,作战的时候自然不必心无旁骛的黑衣卫士卒要逊色很多。
李恪知道人性是自私的!大唐要是没有服兵役这项征兵制度,不会有那么多人自己带着装备去送死而丢下妻儿寡母。
所以,这各方面的因素集合在一起,黑衣卫的战斗力强悍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殿下,皇上只调三万并州精骑护送粮队的安全,可见他还是不想动用黑衣卫大军!”
狄知逊淡淡的说道,“就这三万大军的调动也可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做的决定啊!”
“哎——辽东之战危也!”
李恪叹息一声便不在言语。
苏定方和狄知逊两人也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听得懂李恪话中的意思,皇上亲征和派大将北征这是两个概念。要是换做派大将北征,只要攻下一座城池,全城粮食全部征用,百姓精壮便成民夫,负责运送辎重粮饷。而王师北征,关于到皇帝的声誉问题,不能像一般的武将一样蛮横,要将仁义,将德行,不断不抢百姓粮食,还要发放官粮给贫困的百姓,这便自己陷入了当前的困境之中。
再说,既然高丽人早有了这个计划的部署,那他们驻守的城池和放弃的城池里面也不会有多少存粮可用。
“哎——这长打的!”
苏定方也叹气道,但话说到这里,他却又道,“真是憋屈啊!”
“其实,不止是父皇,即便是本王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也没有什么稳妥的办法,只能兵行险招的派遣大军急功高丽城池,务必在断粮之前攻下他数座城池,补充自己的粮草辎重。”
李恪淡淡的说道。
但随即又补充道,“当然,本王的大军可没有父皇的军队那么仁义——”
苏定方和狄知逊一听,顿时乐了!
因为,李恪说的是事实。
要是让黑衣卫北征高丽,估计现在的辽东已经血流成河,也有可能幽州到长安的官道已经有高丽苦力去修葺了呢!
但两人又是微微叹息。
因为,现实中是,这次北征高丽的不是黑衣卫,而是王师,是皇帝御驾亲征。
“还是支持自己的人少啊!”
半晌,李恪这才吐出这么一句话,让苏定方和狄知逊听的慕名奇妙,半晌不知道要说什么。
第六百八十五章 长安城的诡异
长安城,太子李承乾监国,中书令长孙无忌和侍中魏征辅佐,这样的安排足以应付出现的任何朝政危局。由此可以想到,李世民对于自己北征辽东是做了一番考虑,才会对留在长安城的人员作出这样的安排,以确定他能够安心的北征辽东。
然而,当的辽东战役陷入了绝境时,长安城内没有像李世民所预料的那样会给他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反而透露出反常的气氛。那就是安静,太安静了。以往大唐出师,战败或者战胜,长安城的百姓都会哭泣难过,或者兴奋的庆祝。可这次没有,辽东战局陷入僵持阶段,前线大军粮草堪忧,这样的消息也没有激起长安百姓门的兴趣。
东王府,李泰在书房里独自沉思。王珪已经病逝,岑文本成了他的首席谋士。然而,此刻他在李泰辽东,监管粮草,不在李泰的身边。
李泰想想最近长安城分外的安静,他都察觉出了其中的诡异。
然而,他对眼前的诡异气氛也束手无策,他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探个究竟。
虽然,李世民带走了戍卫长安城的大军只留下了两卫的守军。然而,李泰很清楚的知道,现在的长安城已经是太子李承乾的天下,留下的两卫卫军中的将领都是他的人,皇宫还有太子的东宫六率守卫。
李泰突然间觉得很累,以前父皇在的时候,他觉得只要在朝堂上站稳脚跟,他足以抗衡李承乾和李泰。现在,父皇离开长安城北征高丽,他才觉得没有军队作为依靠,他就像案板上的鱼肉,只能任人宰割。
倏然之间,他想到了自己的三哥李恪为什么会在父皇北征高丽的时候突然想巡视西北。原来他早已料到了眼前的长安的危局啊!
怎么该怎么办呢?
要这个时候离开,没有一个合理的借口是不行,再说李承乾未必会同意。自己要一意孤行,恐怕还会出现更为可怕的结果。
李泰有点茫然了。第一次,他感觉到了自己的力不从心。第一次,他发现自己在这个庞大的都城,他显得的是多么的渺小。
“殿下——你找我们?”
苏勖,杜楚客两人打断了李泰的沉思。
苏勖是王府的司马,杜楚客是王府长史,两人可谓是李泰的左膀右臂。
所以,在自己的心腹大臣们都不在身边的时候,李泰长会找两人商量对策。
“你们察觉出什么了没有?”
李泰淡淡的问道。
“长安城太过安静了!”
苏勖开口说道,“寂静的有点可怕,就像在酝酿一场暴风雨一样。”
“最近长安城的防卫增强了很多,部分城门已经移交到了东宫六率手上!”
杜楚客开口说道,话中含义不言而喻。
东宫六率的太子亲卫,每一率满员的话有将近三千人,六率便是一万八千人。
但是,李承乾的六率只有一半人,那也是将近九千的多人。九千多人,再加上两卫四万多人的话,想要控制长安城,那绝对绰绰有余。
“魏征哪里什么情况啊?”
李泰继续问道。
东王府里面,司马杜楚客负责消息的打探。
“魏征现在忙的很啊,长孙无忌将朝政全部推给了魏征,他亲自负责北征大军粮草筹备情况。”
杜楚客继续回答道。
“这只老狐狸——”
李泰骂道,“我总觉得有些不安啊,你们说说,这是为什么呢?”
“殿下,长安现场的情形,别说是你了,就是文武百官都很不安,长安城的百姓们都不安。”
杜楚客继续说道,“就因为这样,长安城才会变得这么安静。”
“那本该该怎么办?”
李泰问道。
“闭门不出,静等皇上班师回朝!”
苏勖突然开口说道,“长安城诸人的不安多半的因为皇上的离开,让长安城失去了支撑他庞大威严的勇气,等皇上回朝,这股子不安就会去驱散走。”
“能等得到吗?”
李泰暗暗自语的问道,“父皇可是发过誓,说不灭了高丽,誓不回朝,可现在兵阻白岩城下,难以前进,粮草又不济——”
苏勖和杜楚客两人都没有说话,他们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出谋划策,只能保持缄默。
“北王府可有什么动静吗?”
李泰突然问道。
“回殿下,北王府没什么动静——”
杜楚客说道,“只是——”
“只是什么?”
李泰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北王府看似平静如常,可里面隐隐的露出了杀伐之气——”
杜楚客在小心的措辞。
“你的意思是?”
李泰冷冷的问道。
“殿下,北王殿下回长安的时候身边可有不少狼骑,可他这次走的时候可没带多少人离开,将他们留在了王府。”
杜楚客小心的说道,“以狼骑营的战斗力而言,只要人数上百,没你足够的大军阻拦的话,他们想冲出长安城不难。”
李泰没有说话,但他眼中露出了寒光则表示了他的愤怒。
“还有,长安城也出现了不少陌生的面孔!”
杜楚客继续说道。
“殿下,关于北王的传言,微臣还知道一点。”
苏勖突然开口说道。
“什么?”
李泰惊讶的问道。
“听说,微臣只是听说,北王手里还有一支秘密组织!”
苏勖小心的说道。
“这些你是从什么地方听说的?”
李泰冷声问道。
“几天在长安城的酒馆有不少人都在谈论这个问题!”
苏勖说道,“似乎,这个消息似乎就是这两天才再长安城传开的。”
书房里很安静!
半晌,李泰突然说道,“这是他们在造势。正所谓黑云压城城欲摧,没有这股子黑云,怎么能出现暴风雨呢?”
继而,李泰露出了淡淡的冷笑。“你去命令府中的下人们,精良少出门,少惹是非——”
李泰继续说道,“权力游戏才真正的开始,本王倒是想看看,谁才是游戏的主角,谁是游戏里的玩偶。”
“诺”苏勖躬身答道。
随即,他和杜楚客两人出了书房。
书房内就剩下了李泰一个人。
突然,李泰淡淡的自语道,“我无法选择命运,但必须履行职责。你们要玩权利游戏,怎么会缺少我李泰呢?这样岂不沉闷很多吗?”
第六百八十六章 承乾之意
对于李承乾而言,这段时间他过的很惬意。
虽然还没有坐上龙椅成为大唐九五之尊的皇帝。但是,每天都能够在两仪殿接受朝臣的参拜,这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他虚荣心。唯一不满的一点就是,他的舅舅长孙无忌和魏征两人把持了朝政,他几乎没都有决策权,对于他们做出的决策他只能顺从的答应。
然而,即便是这样,他也觉得舒心了不少。特别的李恪远走西北,李泰闭门不出的情况下,他心里没有了压力,精神上得到了慰藉。
然而,当李世民辽东战役的战报送到长安的时候,李承乾的梦破碎了。他忽然间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替代品,替代自己的父皇而已,等到他凯旋而归,自己一切什么都没有,依旧会受到李恪和李泰两人的打压。
“不——绝对不能这样!”
李承乾厉声吼道,他不想在回到原来的生活轨迹之中去,他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被朝臣恭维和朝拜,被宫内的太监和侍女奉承。
怎么办?
李承乾苦恼到,怎么才能保住眼前的这一切呢?
倏然之间,他的眼中闪过一丝阴霾之光。随即,他又胆怯的喃喃自语,“不可以,绝对不可以,不能这样做!”
“承乾,你到底在说什么?”
说话的人是长孙无忌,李世民御驾亲征,李承乾摄政,皇宫大内现在就像他家的后院一样,不需要通报,他就可以自由的出入。
“舅舅,你说父皇什么时候回长安啊?”
李承乾满怀期待的问道。
“皇上北征高丽,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长孙无忌说道,“以皇上的性格,估计短时间不可能回长安。”
“真的?”
李承乾喜道。
“什么真的?”
长孙无忌不悦道,“承乾,你到底在想什么呢?”
“舅舅——”
李承乾不敢正视长孙无忌,低声说道,“我什么都没有想——我只是,我父皇回长安,那我就——”
他话说到这里,便戛然而止。
长孙无忌也没有说话,只是冷冷的注视着李承乾。
“承乾,你什么都不用想,这不还有舅舅吗?”
长孙无忌看到自己外甥胆怯自己的墨阳,小声安慰道,“皇上不在长安的这段时间你要跟舅舅学着处理好国政,等到皇上班师回朝看到你的能力,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多谢舅舅!”
李承乾唯唯诺诺的说道。
“还有,政务上你可以先去慢慢熟悉,看看各地的奏章和六部对奏章的答复,军务方面你还是要亲自去军营多跟领兵将领们接触,要跟他们建立好关系,特别的现任的兵部尚书侯君集,他虽然不统兵,但他的手下多在军中任职,你千万不能忽视他的能力。”
长孙无忌严厉的说道。
“舅舅放心,承乾明白!”
李承乾答应道。
“恩——”
长孙无忌满意的离开李承乾,大步出了两仪殿。
然而,漫步的皇家林园,他再次回忆起了李承乾刚才说过的话,我什么都没有想——我只是,我父皇回长安,那我就——对于自己的这个外甥,长孙无忌很了解,他刚才的这句话什么意思,长孙无忌也明白。
然而,长孙无忌自始至终都么没有想过哪方面,他不敢想,他也不能想。
可是,今天李承乾给他的冲击太多震撼。想到他刚才唯唯诺诺的样子,想到他对自己言听计从的样子,长孙无忌的心里突然产生了一样的想法,他不由的心头怦怦大动起来。
要不是数十余年在权力风暴中心磨炼出的异常定力,长孙无忌很可能会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李世民这次的御驾亲征的他出的注意,是他给李世民分析了当下的形式,又分析了李恪势力庞大的根源以及解决的办法,才说动了李世民御驾亲征高丽。他这么做的目的是想通过这次北征,让李恪跟李世民之间的关系产生裂痕,自己再从中加以利用,将李恪踢出大唐的权利中心,解决他的黑衣卫大军。
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李世民这次的北征高丽会这么的不顺利。他清楚李世民的性格,既然他发誓了要灭高丽才会回长安,那以现在的战况而言,他的段时间不能回长安。
难道,这不是一个机会吗?
长孙无忌想到这里,他便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短短的回府路程,他几乎要散架了。晚上更是夜不能安卧,白天也是日不能止步,除了八方奔走应对种种急务,他便整日思考这个问题。旬日之间,一个丰神劲健的长孙无忌倏忽变成了一个须发虬结形容枯槁的精瘦人干,每日挑着宽大的衣衫空荡荡水桶般在行营车马中奔走,引来将士大臣们的一片感慨与称赞。
不知多少次,心力交瘁的长孙无忌都要放在心底的这般奇异的想法。可是,每每当他闪现出这个念头时,总会想到李承乾对自己唯唯诺诺的样子,这是他心底掠过一阵惊喜,心头又是勃勃生机。
随即,长孙无忌开始频繁的调动大军,加强了对长安城的城防。
对于长安城剩下的两卫四万多大军,长孙无忌有绝对的权利可以调动他们。因为,长孙顺德就是其中一卫的大将军,而另一卫的大将军则由他兼领。再者,李承乾是名义上的东宫六率的统帅,可实际上他才是真正统帅东宫六率的人。
所以,经过几次调防,他彻底的掌控了整个长安城的将近五万的大军。
而且,这段时间因为他心力交瘁的,魏征主动的分担了他的压力,使得魏征整天忙的团团转,尽然连长安城数次的城防调换都没有察觉。
所以,长孙无忌隐隐的心里有了不安分的情绪。
他开始认真思量当前的局势,开始了针对各方势力的部署。
首先,他想到的远在西北的北王李恪,在长孙无忌的眼中,他才是自己真正的大敌,不除掉北王李恪,他做什么心里都不会安宁。第二个让他不安的便是东王李泰,即便李泰在军中没有多少势力可言,但在朝堂上的影响力,长孙无忌也不敢嘀咕。第三……长孙无忌看了一眼北方的天际,沉默不语,他的眼中似乎有挣扎之色,但瞬间便清澈如水,眼中闪耀这炙热的光芒。
第六百八十七章 坍塌的城防
北风呼啸,青唐城早已进入了严寒的冬天,李恪整天只能在书房待着,偶尔也会出去散散心,但次数越来越少。眼前快要到年关了,辽东战役还没有气色,李恪心里也是揪心不已。但既然李世民的意思是不让他插手辽东战事,他也不再去纠结徒增自己的烦恼,将自己的心思放在了今年的春节。他收到了长安城的武媚娘的来信,信中告诉他长安最近的气氛很异常,到处充满了诡异之处,让他春节的时候不要回长安,长安城她有在,就不会出什么大事。
李恪看完信件默然不语。
对于武媚娘的铁腕政治手段和在政治方面的敏锐力,他很的信服。再说,长安城的北王府还有数百的鹰卫,而且,他会将七杀交个了武媚娘。王府有这样一支力量,自保绝对没有问题。所以,他也不在揪心这个问题。
但是,信中说长安城的气氛异常的诡异,这让李恪陷入了迷茫之中。
李承乾到底在做什么,长孙无忌到底在想什么呢?
有了长孙无忌和魏征两人辅政,李承乾还会像历史上那样造反吗?李可心里也没有底。毕竟,这个时候长孙无忌还没有放弃李承乾,还在全力支持他。
然而,没过几天的时间,辽东传来的密保让李恪吃惊不已。
密保上说,太宗李世民因适应不了辽东的苦寒天气生了病。虽然,病情已经被控制住,但他的身体很虚弱,再加上辽东的天气情况,他的病情还在不断的加重。
密保的字数很少,具体的详情自然不会记录在上面。
李恪看完这简单的一段内容,有点茫然了。
李世民怎么会病危呢?
要是这个消息传到长安城,长安城的李承乾和长孙无忌会做出什么的举动呢?
自己究竟该怎么办呢?
李恪想了很多很多的问题。
这日,他将狄知逊和苏定方两人召集到书房,将密报递给两人,两人看完,脸色显得非常凝重。
“殿下,这是一个不好的预兆啊!”
狄知逊开口说道。
“殿下,我们是否要提前做一番准备?”
苏定方问道。
“父皇病危,这是鹰卫传来的消息。”
李恪冷静的分析道,“但是,父皇再外统兵打仗,他的病情会直接影响到大唐当前的局势。父皇会想到这一点,他身边的房玄龄和岑文本等都会想到这一点。难道他们会任由消息传播出去,给朝局造成混乱吗?”
“所以,殿下的意思是这份密保不可信?”
狄知逊问道。
“不是不可信,是我们还不能仅仅因为这份密保就想从中判断出什么,也不能因此而做出什么不妥的举动,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越要小心谨慎才行。”
李恪冷静的说道,“但是,我们也不能无动于衷,以免到时措手不及。”
继而,李恪又开口说道,“这样吧,再过几天就是除夕。定方,你就以西北行辕的名义将西北各驻地的将领召集到青唐城,到时候我们再商量一下具体该怎么准备吧!”
“诺”苏定方领命。……
同样的消息也传到了长孙无忌的耳中。
他在听说道皇上在辽东染了风寒,现在身体很虚弱的时候,他自己也吓了一跳。随即,他又稳定了自己的情绪,细细的一番思量,他的眼中闪过一抹阴霾之光。
难道这不是一个好机会吗?
长孙无忌的心狂跳不已,甚至在倾轧了权利场数十年后的今天,他依旧难以掩饰自己的脸上的激动情绪。
“备车——老夫要进宫面见太子!”
长孙无忌开口说道。
半晌,就见一辆豪华的大车缓缓的试想朱雀门。
李承乾早已入睡,听说长孙无忌面见他,他很不情愿的起身来到前殿。
“舅舅,你这是?到底出了什么大事?”
李承乾故作惊慌的问道。
“承乾,皇上染了风寒,在辽东病倒了!”
长孙无忌开口说道。
“父皇——”
李承乾愣住了,半晌这才说道,“父皇——父皇他怎么会生病呢?他——他要回长安了吗?”
“估计很快就会班师回朝!”
长孙无忌肯定的说道。
“噢——”
李承乾答应了一声,脸色变色煞白。
长孙无忌没有说话,他静静的注视着李承乾。
“舅舅,那承乾该怎么办呢?”
李承乾开口问道。
“承乾,皇上这一病,朝堂恐会生变啊!”
长孙无忌忧心的说道。
“那该怎么办?”
李承乾此时已经是六神无主,茫然的注视着长孙无忌。
“为今之计,就是调集大军戍卫长安城以防不测!”
长孙无忌冷冷的说道。
“可是——”
李承乾犹豫道,“谁有这个能力呢?舅舅不是想防备——李恪——”
“既然舅舅已经知道了皇上生病的事情,那李恪岂能不知?”
长孙无忌说道,“现在李恪虽然身在西北,可他在太原府部署了将近十万的精兵,除了三万精骑去了辽东,还剩下七万大军,这七万大军可都是精骑,日夜兼程的话,他们只需要四天的时间就能到达长安城下。所以,我们不能不防。”
见李承乾陷入了沉思之中,长孙无忌继续说道,“至于,统兵之人,我认为侯君集很不错。”
“他——”
李承乾惊讶道,“他合适吗?”
“你现在是代替皇上监国理政,只要你下一道旨意,我再去找他,侯君集肯定不会拒绝,他会看清眼前的形式,会把握住这次的机会。”
长孙无忌冷冷的说道。
“恩,承乾这就草拟调兵!”
李承乾说道,“但是,舅舅,我们想调哪里的军队呢?”
“调集洛阳三万精兵到长安城以西的地方驻防,防止李恪的西北大军;调集齐州两万精兵到蒲州驻防,防止太原府大军南下;只要守住这两处通往长安城的门口,在加上城内的五万精兵,长安城自保绝对不成问题。”
长孙无忌说道。
李承乾写完调令,盖上了自己的太子大印,将调令交给了长孙无忌。
“舅舅,那东王李泰呢?还有北王府的家眷该怎么处理?”
他继续问道。
“派人监视他们,在皇上没有回长安之前,我们暂时还不能有所行动!”
长孙无忌沉声说道。
“承乾知道了!”
李承乾极力稳定自己的心神说道。
随即,长孙无忌又跟李承乾聊了很多,直到午夜时分,他才匆匆出了皇宫,直奔兵书尚书侯君集的府邸。
第六百八十八章 将相谋
夜已很深,除了打更的声音之外,长安城安静的就像地狱的第十九层。
长孙无忌的车架缓缓的长安城的街道上穿行,向兵部尚书侯君集的府邸而来。车内长孙无忌眉头紧皱,一脸的严肃。
其实,这次他去见侯君集,自己也没有把握是否能够说得动侯君集出面解决眼前的危局。毕竟,太宗皇帝不在长安城,太子虽然在监国,但这次调动大军人数达到了五万之多,还是从两个不同的地方调兵,自己这是在走一招险棋,走的好全盘皆活,走的不好,满盘皆输。
长孙无忌开始回忆跟侯君集的第一次密谈,那还是十年前的事了。当初北王李恪出使突厥,就会他去见的侯君集,让他答应将女儿嫁给太子李承乾。而当时侯君集开除的条件不小,他要入主兵部。所以,长孙无忌这次才会再次想到他,长孙无忌知道侯君集的功利心很重,对权力和地位的欲望很强烈。这样的人只要给予丰厚的条件,他就不会不动心。然而,让长孙无忌纠结的问题还在于侯君集的女儿候若依。当年将候若依嫁给太子李承乾,这是他走的最妙的一招,这样就可以将侯君集收为己用,还能在军中扩充太子的势力。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候若依会生病,耽搁了跟李承乾的婚事。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他跟侯君集的关系变得冷淡,两人之间再也没有过交集。
这次,长孙无忌去侯君集的府上,他认为是否能够说服侯君集,问题出在候若依的身上,候若依的事情是横在他跟侯君集之间的一条沟壑。
“老爷,到了尚书府!”
车外的仆人喊道。
“我们走后门,别让人发现,你去敲门吧!”
长孙无忌淡淡的说道。
半晌,侯府后门打开,长孙无忌的车架驶进了侯府。
侯君集身在军旅的时候就养成了晚睡的习惯。现在,即便是入朝做了兵部尚书,不再外面统兵,他的这个习惯也没有改。而最近长安城的诡异气氛是他觉得有点不安,是以晚睡他依旧坐在书房沉思。
当仆人走进书房告诉他,中书令长孙无忌拜访时,他先是一愣,随即吩咐仆人让他将长孙无忌带到自己的书房。
“侯尚书,长孙无忌打扰你了!”
长孙无忌走进书房就客气的说道。
“中书令能够光临寒舍,这是君集的荣幸啊!”
侯君集也客气的说道。
两人落座,仆人奉上茶水,识趣了走出书房关上了门。
“中书令来老夫府上不是为了叙旧的吧?”
侯君集开口说道,“请喝茶——”
长孙无忌浅浅的饮了一口茶水,这才说道,“深夜造访,确实有些冒昧,但事关紧急军务,老夫也不能不跟侯尚书商议!”
“到底是什么大事?”
侯君集问道。
“皇上病了!”
长孙无忌说道。
“噢——什么?”
侯君集大惊道,“皇上病了?病情严重吗?中书令是怎么得到消息的?”
平常时候李世民病危,身为兵部尚书的侯君集的朝廷重臣,他自然会在第一时间便知晓。但显然这次他还没有收到类似的消息,但见长孙无忌的表情很严肃,他也不再怀疑长孙无忌说说谎骗他。
“老夫自然有渠道——”
长孙无忌停顿一下说道,“其实,皇上已经发出了密诏,但因辽东距离长安太原,是以信使还没有赶到,皇上病危的消息还需等过几天。”
“那中书令找老夫是为了什么?”
侯君集冷冷的问道。
谈到严肃的话题,涉及到政务方面,他便露出了平时一贯的作风。
“皇上病危,太子监国,主少国疑,又外有强兵,我们身为老臣,岂能眼看朝局混乱,事态扩大到难以收拾的地步?”
长孙无忌反问道。
“就请中书令直言吧!”
侯君集不悦的道。
“太子的意思是,让你负责长安城及其附近关口要塞的防御。”
长孙无忌淡淡的说道。
侯君集极力的稳定自己的情绪,但他脸色的神情还是出卖了他内心的想法。
“我的建议是调集洛阳的三万精兵驻防到长安以西的崤关,防止西北大军;调集齐州的两万精兵驻防蒲州,防止并州大军。”
长孙无忌继续说道,“至于长安城,有两卫和东宫六率五万人马足也。”
“哈哈哈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