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道-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通“石”,因此“千料”也可以理解为“千石”,也即是说一艘千料大船的载重平均约在五十五吨(宋一石约等后世五十五公斤)左右。以福船为例,如果是民料一千料的船,大约长五丈六(十七米),宽两丈二(六米五),船高两丈六(八米),其排水量约在二百五十吨左右。
可如果是“官料”的千料船,则大约体长九丈(二十七米),宽两丈七(八米),高三丈(九米),轻排水量在五百至八百吨左右。
可能会有人觉得,这等大小和排水量的船搁在后世也就是个渔船的体量,比起后世的远洋货柜轮、油轮甚至航空母舰根本不够看,这话倒也没错,却别忘了此时的金国别说水师了,就算他们打下了辽东湾差不多一半的滨海,也没得到几条小舢板。
呵呵!当然这也是因为辽国人也不擅长下海捕鱼!
所以这总数差不多接近五千(没算错帐,还有自发来拥军的山东渔民,虽然船都只有几百料,但也是有一艘算一艏),用来运送黄杰的大军总计十五万人也不过就是三天时间跑了两个批次,接着运送各种辎重和铁筋混凝土构件又不担心风浪大了引起乘客不适,速度更是迅捷。
从清州的李家港(约在今天津市滨海新区驴驹河乡海滨)出发,横跨渤海湾、辽东湾抵达耀州的直线距离也不过一千一百余里。从清州出发时,借助呼啸凛冽的强劲北风走一个单边只要十四个时辰,若是从耀州返回,一路顺风加空载则速度更快,都用不了五个时辰就能返回(呵呵!千里江陵一日还!)。
(PS:再多说一句,用中式硬帆顺风能走一百的话,逆风也能走八十!)
言归正传,说明了如今在耀州大本营的军力配置之后,便来说说刚刚抢修完成的汤池堡,此时堡中有受命进驻汤池堡的正军一千五百名,皆是在河北专门接受过系统的菱堡防御作战诸科目训练的新军,另外有负责协同保卫汤池堡修建期间安全的重甲步兵五千,神臂弓射手三千,以及隶属于黄州建设的五百名工匠。
由于此时后续登陆部队尚且还在耀州集结,所以在抢修菱堡的时候并没有派出什么大部队协防,而宗望的大军也来得太快,也就在汤池堡刚刚完成了整体结构的外组装,并恰好运进了首批用来防御的战斗物资,也就瞧见金军突然就来到了眼前,且还在距离汤池堡不足十里的地方就地扎营。
旋即,受命守卫汤池堡的守军主将便下令全军入堡据守,虽然此时整个汤池堡也就才刚刚完成外组装,还未进行内部装修,可本就中空的墙体不但能随便住人,还能御寒,而菱堡中心的五角区域(也即是五角星的中心部位)本来设计的也是个大校场,因此倒也能装下这差不多一万来人。
所以,也就在金军计划着明日一早来佯攻的时候,汤池堡的守军们也在大校场的军帐里开着同样的会议。
此时,军帐之内灯火通明,满满当当坐了一帐子的人,只是这军帐摆出的虽然是宋军标准帅帐的规制,但列席之人都无桌无案,每人身下仅是一个马扎而已。而瞧那居主位之人的头盔和制甲形制,却是一个裨将(中下级军官,约等于后世尉级军官),而济济一堂的众人之中,官阶最低者便是队将(五十人的小队长)都有。
却也说,此时军帐之中,正有一个面色红润,长髯稀松,却身穿一身黑衣黑裤,还用黑布包头的老者,正在侃侃而谈:“诸位莫要忧心,老汉在河北亲手拆建了不下十座菱堡,当真是建了拆,拆了又建,所为之事便是看它何处不结实,何处有可能为敌人攻破。所以今日老汉敢与诸位打了保票,如非大王用雷神来破,否则这菱堡绝无可能被人攻破!”
第九百五五章 【军议】
老者这话说来,顿时引发一场哄笑,便听人道:“阿貂长老说的甚话,我等亦随着长老在河北受训,如何不知道这菱堡的战力如何!只是如今所议之事,却不是怕敌人来攻啊!”
这话说来,众人都是出声附和,却见这阿貂长老却是将眼一等道:“既然不是担心敌人来攻,那还议个甚来?孙五哥孙经理,你却是说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被阿貂长老唤作孙五哥的,正是孙家的孙固孙五郎,如今见他身穿一件中排布扣的葛色棉袄、棉裤棉鞋,棉袄的左心位置上还有刺绣作的“黄州建设”四个小字。如今的孙固孙五郎也是人近中年,唇下蓄了半尺长的山羊胡子,面相比起当年却是沉稳太多,听的阿貂长老来寻自己评理,作为如今汤池堡中黄州建设五百工匠的最大领导,孙固却是点头笑道:“阿貂长老说得是!便是孙某也觉得无甚可议的,只管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便是。”
只是孙固说完,就听那坐在诸位,着裨将制甲的守将便也笑道:“咦呀!孙经理如何说话,俺老韩召集大家议事,哪是怕了外面的女真?这般说话,不是在骂某韩世忠是个贪生怕死之辈么?”
孙固便也捋须道:“自然知道你韩某人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如此还有什么可议的?只管照着操典杀敌便成了,难不成还指望孙某领着工匠们为大军击鼓助威?可这汤池堡里什么都不缺,却独独缺了制鼓的材料啊!”
那韩世忠本是西军一名牙将(能管上百人的中队或大队),原本在陕西宣抚司都统制刘光世手下当差,据说乃是宣和年间入伍,一直在西北驻戍,一路积功至此。
按说起来,此人军龄不短,又在西北边戍,早也应该升个副将、制统之内的高级军衔,只是听说此人脾性散漫,常因为恶了上官而不得提拔,一直在军中打混。如今之所以能来这汤池堡当个守将,还是因为他当初跟对了人抱对了大腿,跟着刘光世起兵勤王投了种师道。
听得孙固话中调侃,韩世忠倒也不以为意,便也捋着下颌寸许短须道:“韩某正经说来,明日一战,到底如何来使操典,当真需要好好议上一议。以韩某在河北集训所见来看,若真是明日按照元帅军中操典来战,只怕女真人攻上一场,便要打起退堂鼓,怕不能多多杀敌啊!”
韩世忠这话说来,军帐之中的哄笑之声立时消停,大家也都跟着正经起来,便有人道:“将主所忧之事,某也认为的确难办,可若是故意示弱,只怕碍了军令,再说……”
“示什么弱?”阿貂长老突然一声低喝,便也打断了话语,怒目而视道:“莫不是要让外面的女真以为俺们这菱堡强攻可破?老汉却来问你们,当日在河北搜寻之事,大王是如何训斥尔等的?”
众人听来都是一愣,有人小声道:“当初元帅训斥得多了,却不知道说的是何事……”
阿貂长老也不等众人脑洞自开,便也道:“大王那时训斥,菱堡意在圈地,不在杀敌,若是能用菱堡扼守住我军补给通道,钳制敌军交通,便是大功一件。敌人来攻来扰,远则烽烟传警,近则就地击退,只要保证菱堡完整、我军无所伤亡便是尽责,岂在多杀敌人?”
这里要说一句,僰人自从跟了黄杰以后,一开始倒也跟着宋人喊主家称少爷,可是后来黄杰受封淮南郡王之后,僰人们便不管不顾的言必称大王,旁人念着他们僰人的身份,也不敢多说什么。
却说阿貂长老如此搬出黄杰的话来,顿时就是叫帐内一静,因为这话的确是黄杰屡次拿来耳提面命交代与当时集训的守卫部队众将官。而且这话也没错,菱堡的功用就是用来保卫补给线或攻击线,堡垒扎在地上也不会跑,敌人来了好好守着,敌人跑了就好好看着,总不能你还打开堡门追出去吧?
要知道,这菱堡的守卫部队里,虽然也安排了一百骑军,但这些守卫骑军的主要工作一是巡视警戒菱堡周围,二是作为通讯兵和驿站来为大军传递消息和驿送少量物资,也不是让他们去追击残敌的。
所以阿貂长老拿这话来训斥想要在明日之战中多劳些战功的大伙儿,还真是没什么毛病。
却说阿貂长老拿着黄杰的原话训斥了众人后,将大伙面色都有些挂不住,便也不留情面的耻笑道:“莫非你们还敢贪图那两贯钱一颗的女真首级?却是莫要忘了,我军战死一人,大王可就要赔上一百贯钱!”
这话一说,众人顿时皆面红耳赤,顿时便是大气都没人敢出了。
宋军规制严整,自然有对阵亡将士的抚恤条例。简单来说,如今行使的于元丰元年(1078年)制定抚恤条例便规定,除掉什么封号、抚孤、减免、赙赠这些标准项目外,阵亡的直接抚恤是“指挥使七万(钱)、副指挥使六万、军使、都头、副兵马使、副都头五万,兵卒并役夫两万”,并且还规定了“阵胜将、校三十匹(绢),不胜,各减半”。
按照如今大宋的货币兑率,一贯约等于七百八十至八百钱左右(官兑是一千),便是一个指挥使阵亡也不过能够获得大约八十多贯,而普通的兵卒或者役夫,所能得到的抚恤金就只有区区的两万钱,若按七百七十一贯来算,也就二十五贯左右。
当然,以如今大宋的购买力计算,二十五贯也不算少了,便是如今东京城里一个成年普工,一个月也就能挣个两三贯钱,二十五贯约等于一个成年人一年的工资总和。而二十五贯钱在小县城里,买个宅院加几亩地,再雇请两个老妈子和两个使唤丫头过上几年逍遥日子也都足够了。
只是,问题的关键是,家属能不能足额拿到先别去说,兵部乃至士兵直接服役的军队认不认定你是阵亡才是最重要的。
有时候,明明打了败仗,却报了个胜仗,然后军使的墨笔一勾,说不定你的脑袋就被划分去了斩获的敌军首级那一堆里,然后还给你挂个逃兵、逃逸的罪名。
至于说阿貂长老说黄杰赔钱这个事情,是因为黄杰在训练这支守城部队的时候说过,在接受了专门的菱堡防御训练后,这支守卫部队已经不是普通的宋军了,所以自然要与御车军、神武军和敢战士这些部队一样提高待遇,尤其是抚恤,得与大宋最强的部队看齐才行。
第九百五六章 【谋划】
纵观大宋(北宋),弊病虽然数来也多,但后世之人多总结为冗官、冗兵、冗费,三座大山。
而有关宋军的粮饷并定饷的机制,前文已有详描,此处自然不在多言,只是来说这支因黄杰制定的新战术而组建的菱堡守卫部队,不但是新军并且一无战功,二未出战,因此在待遇方面当然不能越级,所以只能先以普通的厢军部队标准来勒定,毕竟大宋的兵部也不是黄杰自己家办的,总得讲究规矩和流程。
不过嘛!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黄杰在不跟兵部唱对台戏的情况下,私下许诺除厢军标定的各项粮响、补助和抚恤之外,每斩首一级,他便自掏腰包赏钱两贯,若是战死则多抚恤一百贯。
先不说这多抚恤的一百贯高是不高,只说斩首的格赏比起军中例赏就要高出太多,要知道即便到了此时,普通军阵斩获的首级赏赐也不过就是“千金”,也即是一千文铜钱,换算成贯这个单位也就一贯多些。
并且军中还有成例,赏金先是要与各级长官分润一下,还要拿出一部分来分摊给阵亡的同袍,最终落得手中也不过几百钱而已。
而黄杰许的这“两贯”,可不是按照七百七十文一贯来算,而是“两千金”,也即是两千文铜钱,折算下来可就差不多是近三贯钱了。
当然,格外赏赐的这笔钱肯定也要如成例一般,与长官和同袍分润,但最终落在个人手中的数目,自然要多了许多。
而对于这等私赏,黄杰也是打得好算盘,这一颗女真人头两贯钱虽然有点不便宜,若是斩获一万颗人头,也不才仅仅是两万贯!
若是十万颗人头,也就才二十万贯而已,比起他吞金食银的雷神火炮部队随便放一炮就得五、六贯钱,又或者动辄一架便值五、六千贯钱的战车来,若是能纯粹用钱来买女真人头的话,他倒是真是愿意倾家荡产、砸锅卖铁把这事情办了。
以如今黄杰的身家,估计买他个二、三十万级女真首级也应该是负担得起吧!
闲话少叙,还说正事。听得阿貂长老居然拿这事来说,当即也真是羞臊得大伙都抬不起头来,便是韩世忠也面皮一红,硬着头皮道:“长老哪里话!俺老韩岂能如此没了面皮,要说贪图女真人的斩首赏钱倒也像话,却怎能说俺觊觎元帅的优抚,叫弟兄们作出那龌蹉之事来?”
在场众人之中,虽然阿貂长老不是跟随黄杰最久的老人,但却是跟随黄杰的人中资格最老的老年人,加上平时僰人们又将黄杰真当做自家土王一般来尊敬,所以阿貂长老在军中的威望也是不低,听得他这般训斥,还真没有谁敢与他使脸置气。
不过瞧着气氛有转坏的趋向,孙固倒也有些眼色,忙也来打圆场道:“长老自然教训得是!不过韩将主本意也是如何更好的退敌,倒也不用如此苛责。话说起来,孙某也发现明日一战,还当真要好好商议一下。孙某以为,此战倒也当真是宜缓不宜急,虽然在河北时多有演练,但毕竟也就是演个大致,演练双方还不至于当真生死相搏,如今真与女真人作战,当真还要多多谋划才是。”
听得孙固出来圆场,众人都松了一口气,阿貂长老倒也不是真要闹事,便一拍大腿道:“五郎可有什么谋划?”
孙固慢慢捋须道:“孙某想来,倒有两事。一个是斜顶上的油脂,虽然此时屋外严寒,可兵卒居于墙体之内,多少都会产些热来,早早抹上去,只怕到时化得多了,所以俺以为还是待到敌军突进至百步之内时再行涂抹。”
当下便有人发声道:“架火组的,你等涂抹油脂需时多久?可来得及?”
便有人答道:“虽然天冷猪汁易冻,不过若是敌军都已突进至百步之内,自然早化开成了滚油,使人架梯上了斜顶,以木桶盛了泼洒,要得几息功夫?”
这架火组乃是守城部队中专门负责抵近防卫的战斗小组,任务是对攀附城墙的敌军使用抛砸檑木、礌石以及滚油、金汁(粪水)和火药兵器来作战。
大伙儿顺着思路一想,也都是点头,韩世忠忙也道:“不错!五郎此策还不速速记录在案!”
孙固便又接着道:“还有一事,也是之前得了阿貂长老提醒。午间设置陷坑时,长老便与孙某言说,称若不是如今天寒冻结,陷坑的深度只怕还要再挖几尺,却若是明日女真人疯魔一般来填,杀伤多少不算,就怕下来的多了,却把陷坑填满了!”
众人听了,先是一愣,待自行脑补了女真人用人肉把陷坑都给填满的景象后,不由同时大乐起来,甚至有人喊道:“是也!是也!长老所虑甚是,当初在河北时,俺也如此想过。”
这所谓陷坑,乃是设置菱堡的五个角上。菱堡外形乃是一个方正的☆形,外凸的五个角的三角内部并不建设什么房舍仓库,而是全部设置为陷坑,其中还插有大量装有枪头的尖刺。
这般设置的目的,便是一旦敌人如果抵近菱堡脚下,并通过云梯或楼车一类的战具登上了城墙顶部,便会十有八九难逃滑倒堕落的命运,虽然城墙高度差不多已有三丈,便是平地跌下去不死也难逃重伤,但多一重保障也不费事,所以在建堡时把五个角内的泥土挖出来填埋在预制构件里充填的同时,也就顺便将之设置为陷坑了。
而如今汤池堡的陷坑因为天寒地冻的缘故也没能挖的太深,也就五尺多些,一人来高,加上两丈七的城墙高度,使得整个高度达到了三丈二三,也即是后世差不多十米或四层楼的高度。
如今一想,这一个两个要说从城墙顶上滑倒跌落,就算不被尖刺活活插死,跌在冻得如石头一般坚硬的地面上摔也得摔死,而且守卫部队里的远射组也是要补刀(箭)的,可架不住若是掉下来的人多了,那么前面掉下来的人只怕会成为后面人的肉垫子,一人来高的陷坑装个几百上千人或许不是问题,可要说女真人发了狂不断来填的话,几千上万人填进去或许还真能填满也说不定。
第九百五七章 【开怼】
当下,大伙也就纷纷打开脑洞,研究了应对办法。
首先有人提出,组织一支小队,趁着间隙下去拖尸便是,可拖出来的尸体如何处置就不好说了。再有人说不行的话,干脆浇了油脂烧他娘的,结果阿貂长老便问,不说大伙忍不忍得烧出的臭味,若是火势太大把墙体烧裂、或把地基烧软了怎么办?
结果研究来研究去,还真是难以找出一条好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毕竟一旦打起仗来,女真人若是下饺子一般前仆后继的往陷坑里填,还真说不准得了肉垫缓冲能叫女真人在陷坑里立足脚跟,最终给大伙惹了麻烦。
此外论着论着,还多引出了一个问题来,那就是如果尖刺上串的人多咯……又该怎么办?(别怪老黄,不许过分联想!)
反正研究来研究去,最后只能将此事先搁置,待到明日开战之后,现场视情况再来随机应变就是。
最后韩世忠便也对守卫部队分属的近战、远射和架火、消防等小组勉励一番,又与协助建堡的客军商议好协防替守之事,便也才结束了这次军议。
待得会议解散,韩世忠便也登上城墙来到了面朝金军行营的一面尖角之上,透过观察口望向了灯火摇曳的金营,也不知在心中盘算着什么。
一夜无话,却也说金军果然四更便敲着刁斗起来造饭,五更就食,莫约辰时初刻便着了甲、抬着连夜赶制出来,甚至未曾脱去树皮、嫩枝的树木制成的攻城长梯便在鼓号声中慢慢往汤池堡行来。
因为汤池堡的作用是扼守官道并纾解交通、通驿,自然不可能修什么护城河(官道旁边也不可能有什么河流引水),再说如今的汤池堡就修在官道的正西面,大门口距离通往耀州官道也不过五十步,也不可能围着堡垒修什么反骑兵战壕,所以金军来得当真平坦。
瞧着日晷刻度,莫约就在辰时三刻前后,也就瞧着怕是有五万金军列成了四十多个方阵,整整齐齐的将汤池堡的西、北、东三面团团围住。
韩世忠登上位于汤池堡中心,高达六丈的塔楼(位于☆中心点),用望远镜转着圈瞧了一眼后,便也沉声道:“信号员听令:升起狼烟警讯!我汤池堡遭金军围困,敌军预计约有兵马五万,我堡储备充足,食水预计可维持三十日,依军令坚守待援,大宋万胜!”
随着韩世忠令下,专职驻守塔楼的信号员便也使发火物引燃了塔楼中心的一具大烟囱,眼瞧着烟囱里迅速就有一股子浓密黑烟升腾而起,而后便也瞧见位于汤池堡西南方远处的地平线上,同样有一道黑烟升腾起来。
随后,便也瞧见信号员拉动起烟囱上的机关,就见得升腾而起的狼烟便被机关隔断成了一朵朵的黑云,不久便也瞧见西南方名为青石堡(位于今盖州市青石岭镇)上升起的狼烟也变成了一朵朵的黑云。
此时的耀州城坐落在后世的大石桥市大石桥乡岳州村内,而宋军的登陆大本营则位于盖州市的连云岛(西海街道连云岛村,盖州市为营口市的下辖市),黄杰在登陆并打破耀州后,并未将大本营设在耀州城内,所以金军才会越过耀州城来攻汤池堡。
不久,便也见信号员扳动阀门熄灭了狼烟,取了望远镜仔细瞧看青石堡上的黑云,并动笔记录起来,很快便呈与韩世忠道:“大本营回令:悉知!援军已发出!祝万胜!”
此时汤池堡发出的信息经青石堡传递至大本营后,又将大本营的回令反馈回来,前后整四十里的路程竟没都没用一刻时辰,也就知道这种经过概念的狼烟信号是如何便捷了,当然千里镜的出现也是功不可没。
当然这里也要多说一句,狼烟信号的规制十分简单,也即是长烟为一、短烟为零,将《说文解字》上的九百九十九个常用字进行编码后,以狼烟信号编发和解码,而黄杰也依旧无耻的把这种狼烟信号命名为“黄杰码”。
却说也就在汤池堡发出狼烟的同时,金军也完成了战前动员,也就瞧见位于汤池堡正北面的二十个方阵再次缓缓移动,迅速逼近至一千五百步距离之内。
这二十个方阵细看起来,乃是八、六、六的布局,最前面八个千人方阵全是手持盾牌或带有攻城梯的着甲步卒,中间六个千人方阵清一色的手持强弓并有少量重弩,后面压阵的六个千人方阵则是清一色的骑兵了。
莫约就在辰时末刻将过未过之时,也就见着金军阵中一杆大纛战旗微微向着汤池堡倾斜了少许,便听鼓声轰隆而鸣,八千人的步卒方阵在齐齐发出一声呐喊后,也就瞧着其中两个方阵越众而出,以盾牌遮顶结成盾阵,缓步往城前行来。
由于菱堡的外形是标准是五角星(就是这个→★),所以金军主攻的方向当然不能是任何一个尖角,只能是尖角两边的侧面和两边对角的正面,所以这第一泼试探性的攻击,便也仅是派出了两个千人队,对汤池堡的金、火两面城墙发动进攻。
(五角星菱堡的五个尖角分别为正上为水、左上为金、右上为木、左下为土、右下为火。)
金宋如今是死敌,再说汤池堡中也没什么德高望重的正将,所以双方干脆免除了开战之前的劝降或阵前对话这个环节,直接就进入攻城环节开怼。
也就说金军两个千人队踏着整齐的步子,将手中的盾牌顶在头上遮得严严实实缓缓行来,很快就跨过了五百步的距离,进入到了千步之内。虽然在迈进了千步之内后,金军的队形变得更为严密,步子速度也稍微放慢,可原本在金军预料中该要开始射击的宋军床弩却没发声。
瞧着两队金军慢慢越过千步线,又越过九百……八百……七百步的标线,金军方面便也耐不住了,不少人不由暗暗惊讶道莫非这石堡里的宋军睡着了?不是说宋军的八牛床弩能射一千步的么?还是说里面的宋军早已吓尿,手已抖得无法发射床弩了?
虽然带着狐疑,但两队奉命佯攻的金军在慢悠悠终于踏过五百步的标线后,终于听见身后传来了凄厉的号角之声,顿时一个个便也瞬间赤红了双眼,嗷嗷叫着加快了步伐,往眼前的汤池堡冲去!
第九百五八章 【无所不用】
“远射组听令!弩上弦!”
也就在金军踏过五百步标线的同时,汤池堡内,金、火两面城墙内部,方才听见一声声呼喝次第响起。也就见得藏于城墙内部甬道中的守卫士兵们纷纷依令给手中的武器上弦。
菱堡防御中的远程部分,只要由三种武器构成,第一种便是如今战车部队已经在使用的竖立式床弩,采用复合弓臂和多种配套箭矢,杀伤范围在一百至一千步距离之内,至于精准程度当然是越近越精确,远距离抛射的话就得看射手的个人经验和运气了。
第二种武器便是标配版的神臂弓,射程在二十步至二百步之间,虽然神臂弓最远能抛射三百五十步前后,但在河北集训的时候黄杰别立下了规矩,因为守城时每一支箭矢都极为,所以神臂弓最远只能打击二百步以内的目标,甚至最好就平射五十至一百五十步内的目标,没必要去浪费。
至于第三种武器,则是薛献研究出来的“火箭”,这种“火箭”可不是什么用布裹了在粘上油脂的那种发火箭,而是装填有火药或油脂的爆炸式“火箭”。
自打当年黄杰确定了凌家父子主攻雷神炮系,而薛献着专攻“火箭”、“手雷”、“地雷”等辅助兵器的研究后,薛献的成果也是不俗,而这种火箭便是薛献的一大发明。
薛献的“火箭”根据惯例被命名为薛氏一型和二型,一型别名为“金环蛇火箭”,选用金环蛇为代号,是因为这种火箭施放的时候尾部喷出的火焰看起来如同金环一般,十分的美丽耀眼,至于二型火箭的战斗部装填的主要是用于发火的猛火油,因此也叫“火龙箭”。
当然这里要说明一下,由于黄杰不但在奇梦里看得明明白白,并且还无师自通的搞明白了所谓的“管式火箭弹”的发射远离,所以薛献的火箭并不是用床弩来发射,而是直接放在发射管中发射。
由于还是第一代的产品,所以两个型号的薛氏火箭都是标准尺寸,为长八尺、管径四寸的圆柱体,头部和尾部各有一对反折式的平衡翼,金环蛇的战斗部装填了十斤高爆火药,以壁厚二分(六毫米)的预制破片构件装载,不但头部装有撞发式引信,后部连同发射药舱的地方也装有硬柱式火药引信,确保每发火箭都能引爆。
而火龙箭就更为复杂一些,战斗部的重量也还是十斤,不过其中却是九斤半猛火油,半斤为硬柱式的火药,猛火油以一分厚(三毫米)的中凹式柱体装填,凹槽里再安放了一根火药柱作为起爆器,同样也可以通过头部的撞击引信和尾部的引火信来引爆。
特别多说一句,由于这种火箭的安全系数此时来看并不算高,所以黄杰在深思熟虑后,决定还是将它用于守城战斗方面。毕竟在长距离行军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什么磕磕碰碰,万一搞出什么意外来可就不好玩了,所以他也就把这种尚未在实战中检验过的新式火器先部署在菱堡中看看效果如何。
当然了,便是用在菱堡上,平时的储存也是将火箭完全的分拆成零件各自保管,只有在战时才会组装出来。并且这种火箭也不是用来虐杀杂兵的,只有在敌军使用大型工程武器对菱堡发动进攻时,才可以用这种来炸毁和焚毁敌军的战具。
而菱堡的近战功能相对来说就比较弱了,由于是封闭式设计,既没有可供敌人登入的开放式平台,也没有能容敌人钻入或者说是足够敌人钻进来孔洞,所以菱堡的守军理论上是完全不需要跟敌军发生肉搏。
但即便如此,也架不住黄杰无所不用其极的非要把战车的近战利器“如意棍”用在菱堡的防御上。前文有述,所谓的“如意棍”,也就是一根架在战车底部套杆上的长矛,战时藏于车腹,待得敌军逼近至战车脚下,意欲攀爬或攻击时,便将长矛突然推出将敌人捅他娘的一个透心凉。
根据御车军多次实战之后统计的数据,在敌军逼之战车脚下后,如意棍的斩获要比车头守卫的士兵用刀砍斧劈创造的效益要大得多了。甚至在最近一次的临清阻截战中,便有车组创下了车顶守军兵不血刃,来犯敌军全数被如意棍捅死在车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