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道-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为金国的主体民族,女真人其实并没有多少,虽说之前完颜希尹对黄杰吹出一个五十万男丁的牛逼,实际上如今就算把完颜、铁骊、东海、白山等部的人口全部加起来,也不过百人口而已。只不过相对与同时代的其他民族和社会构成而言,女真民族的人口构成更有活力,年青人和壮年人更多而已。

    实际上,在阿骨打起兵之前,不论是他爹还是他爷爷就已经深刻意识到人口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阿骨打之父劾里钵继位为酋长后,一方面打量派出聪慧之人去契丹取经,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与女真各部的贸易、通商及通婚来往,为阿骨打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阿骨打起兵攻辽时,他也几乎是无师自通的懂得了想要将女真各部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就必须利益均沾的道理,这才能从初起兵时不过数百人马,越打人越多,越打军力越强,以至于最后竟是活生生以不足十万人的军队,把屯兵至少百万的辽国给打得倾家荡产,不得不北遁外域求存。

    而利益均沾的好处虽然显而易见,至于坏处也是很明显的,就拿一句如今在金国流传甚广的一句话来说,从会宁府不管往东南西北出发,哪怕行上一千里地,放眼一瞧都是女真人的土地。

    这句话在明面上看来似乎是在描述金国的崛起和强大,可暗地里也在阐述一个问题,那就是放眼望去,四周都已经是“自己”的土地,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可以去抢了!

    而这时,大宋这个已经被辽国抢了上百年的软柿子也就豁然出现在了金国的眼前,金国人自然会想,这契丹人都能抢了你大宋上百年,如今换成我们女真人来继续抢也没什么不应该啊!?

    这不……契丹人可是都被我们干死了!

    所以,如今攻宋是金国的国策,这一点不论是上层的宗望,还是下层的普通女真百姓,都是这么认为的。

    因此,听得黄杰所言,宗望在哑口无言的同时,也才不得不苦笑一声,他笑得自然不是什么息止兵戈、化敌为友的说法,而是金国做了初一,的确就怪不得大宋来做十五了。

    便也说宗望虽然一时哑口,但也不能真的无言,也就听他道:“黄杰安达,这两国兵事,不过是各为其主罢了!还望安达能善待我兄兀舍,你我二人只管在战场上见个高下如何?”

    黄杰点头一笑道:“我久仰兀舍先生大才,自然会以礼相待,安达只管放心就是!至于战场上见高下……我会在辽阳府等候安达三日,三日之后便将发兵往北,我劝安达切莫自误,白白送了麾下女真儿郎的大好性命!”

    宗望这次自己领一千人马至辽阳城前,当然只为交涉,而大部队五万转向去往耀州,显然是想抄了黄杰的后路,却不知道在耀州早有十万大军在等着他自投罗网,如今提前打个招呼,也算是卖了宗望一个交情。

    只是宗望明显不认为黄杰的这句话有什么别的意义,虽然不解为什么黄杰在明知道他已经将大部队调去抄宋军后路的情况下,还说什么“等候三日”的话,但发兵往北的话还是触怒了宗望,他身为南征大元帅,这都来到辽阳城下了,岂能还让你宋军继续往北去威胁金国腹地?

    当即宗望便以拳击胸,道一句“战场再见”,便也领军转身而去。

    黄杰还礼之后也不转回,只是静静在栈桥边瞧着宗望等人慢慢走远,这才长叹一声欲策骑转回。

    此时,跟随在身后的黄大龙突然嬉笑一声,与他的娘子玉娘低声道:“少主刚才那一声长叹,怕是觉得会对不起兀鲁夫人吧?”

    黄玉娘看着转身远去的黄杰,便也白了黄大龙一眼道:“就你聪明?予可没听过少主应承夫人什么,再说如今可是国战,该杀不也得杀么?”

    黄大龙吃了一记白眼,倒也不敢跟娘子顶嘴,也就转头与石头、犁头等人对眼儿道:“你等可觉得哥哥说得不错?”

    哪知道几人刚想要搭话,却都吃了一记自家媳妇儿的白眼,便也齐声声答道:“还是嫂子说得是!”

    黄大龙顿时生无可恋,便也气得打马一鞭,结果胯下马儿吃了惊,便也快跑两步赶上了黄杰。

    正在伤春悲秋的黄杰瞧着黄大龙突然抢了上来,也是一愣道:“如何?”

    黄大龙便也悻悻道:“主上当真等他三日?这耀州距离辽阳府怎也说有个二百来里,来回便是四百里有多,三日之内单人跑个来回也都够呛,何况是五万大军?”

    黄杰听来却是也白了黄大龙一眼,冷笑一声道:“好哇!今早可是你当值,却是不看耀州送来的战报?你可知道该当何罪?”

    黄大龙顿时眼眉一跳,愕然道:“战报?何来战报?今早明明只有例行的公事(公文),主上莫要诳俺!”

    听得黄杰张口便给黄大龙扣帽子,黄玉娘当然见不得自家官人吃亏,便也大马上来,先是伸手一拳敲在黄大龙的软肋之下,才也恨恨道:“便是公事也不能怠慢,若是犯下大错,只管叫少主摘了你的头去!”

    黄大龙吃了一拳,倒也不敢叫疼,只能苦脸道:“怪只怪那兀舍,少主非要与他在城门楼吃酒,俺这不是忙着布置去了……对也!今早公事到底说了些啥?”

    黄玉娘狠狠盯了黄大龙一眼,便也骂道:“还能说些甚事?也就是把菱堡修到了汤池(今辽宁大石桥市东南汤池镇)。也好!就你这般懒散德行,干脆多多犯错,让少主早些摘了你的脑袋,我娘俩儿也好早些抽身,好好寻个能够依靠之人……”

    黄大龙顿时被骂了个狗血淋头一般,只能耷拉着脑袋应和:“哦哟!不过就是菱堡修到了汤池,金人跑个来回便要少走个百十里路而已……而已……咦?娘子你说甚?什么娘俩儿?”

    愕然醒悟过来的黄大龙,也顾不得就在黄杰眼皮子底下,便也急忙在马上伸手一抚,便探在了黄玉娘的小腹之上。虽说黄大龙跟在黄杰身边,虽然也学了三猫俩爪的医术,但也还没达到妇科圣手的水平,叫他抚了几抚也没探出个所以然来。

    这时才听黄杰笑道:“还不把爪子收回来,军前重地,成何体统?是喜脉没错,本少主亲自切的喜脉,你要当爹了!”




第九百五一章 【菱堡战术】

    算起来,黄大龙他们一伙自打跟随黄杰到如今,差不多快有二十载了。

    看着得知喜讯快要发疯的黄大龙,和一脸羞涩的黄玉娘,黄杰眼前不由一阵闪烁,似乎回到了当年黄州城中,还是小乞儿的大龙和玉娘他们,蓬头垢面的围坐在偏巷中的一幕,想起了在黄家老店门口,黄大龙推金山倒玉柱一般的跪下来,梗着脖子道:“若真能给俺们弟兄姐妹一口饱饭吃,俺叶大龙便给你做牛做马!”

    说实话,黄杰自己当爹的时候还真没什么太多感慨,最多也就是个:“啊哟!我当爹了哟!”

    可当这一刻,看到黄大龙得知自己当爹的喜悦,他却当真感慨良多。

    也不说黄大龙欢喜得疯了,又疯到了什么程度,却也说入城之后,黄杰点了三军一番交代后,便也回了大帐休息。只是躺下不久,又披衣而起,寻了地图细细瞧看起来。

    如今黄杰看的地图,可不是什么山水画一般的抽象之物,而是精细无比,沟壑可见的新式地图,但见图上耀州之辽阳一线,沿着官道画了上了五个五角星形的图案,这些图案也即是之前提到了菱堡。

    所谓菱堡,也即是一种防御的堡垒,由于整个堡垒形似五角星的形状,便也称之为菱形堡垒。这种堡垒的设计,早在当年黄杰忽悠赵佶翻修东京城墙时就已经提出,又经过这些年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虽然这会是第一次修建,算是第一代菱堡,但它的设计基本上已经完善道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首先,黄杰的菱堡可不是什么土木工程,而是直接以铁筋混凝土构件来进行组装,可以快拆快建快迁的活动试堡垒。

    早在开战以前,黄杰主导整合河北诸路勤王大军,并修建清州军港之时,就在军港之侧组建了一个规模达到了三万人规模的铁筋混凝土构件预制工场,采用铁筋骨架和混凝三合土直接预制出搭建菱堡所需要的各种部件。

    而且这样的工作可不是就干了几个月,可是足足两年多,积累下来的各种预制构件按照黄杰新制定体量单位“立方”来计算的话,差不多硬是弄出了十万多个立方来,足够搭建一百五十多个标准菱堡。

    而菱堡所需的预制件其实也不复杂,主要分为板、柱、条和砖块,各有若干标号。而修建菱堡时,都不用不挖什么地基,现在地面上划好基线,然后在承重点扎入预制柱部件,再把预制板进行堆砌,用预制条勾连各部件,最后再将超大块的预制砖块在预制板外墙上再包上一圈,便也成了。

    以一个五百人规模的工程队的工作量来计算的话,不算运输预制件的时间,光是搭建菱堡,三天就可以完成一座。

    而菱堡的大小和宽度、长度、高度也没有固定的要求,完全可以视现场的情况而定,就如现在,从耀州往辽阳抢修的菱堡就是以每隔二十里一座来修建的,每座的直径为二里(也即是圆周长六里),堡墙高度为两丈六,厚度为一丈二。

    菱堡的五个角都是以反斜面的方式来修建,也即是上缘外伸,墙角内缩,这样的好处就是如果敌军想要攀爬,必须要有长度达两丈六尺以上长梯,而不能徒手攀爬。况且在墙体的中段和上部还是中空的,留有碗口大小的射击口,既可以用来往外射箭,也可以直接用长矛来捅。

    而菱堡顶部也并不是开放式的城墙,而又是一个朝着内部倾斜的斜面,并在斜面上铺设了进行过抛光的石板,战时还要在上面浇上猪油。作战时,就算敌军突破了菱堡墙体中上层的弓箭射击和长矛穿刺的攻击,让他侥幸爬上了城墙顶部,也有非常大的概率从斜面上滑倒掉下,要知道堡墙高度为两丈六,也即是接近八米的高度,不管是什么跑酷高手还是体操达人,从这个高度摔下去,不管是屁股着地还是肚皮着地,都绝难完好无损,更何况战时在内城墙脚下还会埋地的尖刺和陷坑等着他们。

    至于黄杰用来直捣黄龙的战术其实很简单,就是从耀州起,以每隔二十里一座的间距,顺着官道一直给他修道黄龙府脚下去,而从耀州去往黄龙府一路也不过接近千里(直线距离差不多四百五十公里),也即是五、六十座菱堡的距离而已,而黄杰如今光是在清州的预制场里可是屯了不下一百五十座菱堡的构件。

    就说如今,他在耀州登陆也不过短短十日不到,就已经顺着耀州通往辽阳的官道修建好了第二座菱堡,算起来这还是因为天寒地冻,土工作业和材料运输颇有些复杂起来,若是什么春夏之交,天晴日丽的时候,三天搭建一座菱堡的速度怕都会被黄杰嫌弃太慢。

    毕竟,如今搭建菱堡,一不用挖什么地基、二不用搞什么砌墙、砌砖、三不等天晴天雨,只要用四轮的马车把各种部件运到现场,然后配合各种型号的人力起重机将部件好似搭建积木一样组合在一起,再把榫头和插销敲紧,一座菱堡便也建成了。

    而二十里的间距,也是恰好能让每一个菱堡都能互相用目视观察对方以及周边有没敌军,甚至直接用狼烟和光信号(镜子)来传递消息,因为在辽东在这等地势平坦的北方,二十里的距离正好是人的目视极限,也即是地平线的边缘所在。

    不过,这里强调的可是目视,而黄杰的军队早就在普及了千里镜,金国的骑兵速度再快也不会飞,所以这个距离对于各菱堡之间协同防卫,物资集散和转运都是刚刚好。

    此外还要说一说,按照黄杰的设计,每个菱堡的驻军标准是一千人,战时最高可容纳五千,再多也就只能在堡外扎营了。而想要攻破菱堡,除非从内部发动攻击,否则一座千人驻守的菱堡,至少得上万敌军才能将之摧毁,而一个忙编五千的菱堡,怎么说也得五万人才有可能踏平。

    至于说困守的话,这个就没准了,因此黄杰也没多去计较。

    却也说黄杰看着地图久久不语,待得外面敲起巡夜的刁斗时,才也见黄杰合上地图,负手来望窗外,见月色暗淡无光,便也叹道:“战场再见……再见便是生死相见啊!”




第九百五二章 【得胜关】

    不知道为什么,自打踏入了金国的地界,黄杰伤春悲秋的感慨便多了起来,甚至渐渐取代了对金作战应有的警惕、忧虑和担心。

    论说起来,该也是他从心底里知道,这次攻金绝不可能议和,所以能够预计的未来不外也就是两条路:一条是数十万北伐大军全军覆没,大宋从此一蹶不振,走向灭亡;另外一条,就是把金国和女真人通通灭绝,绝不媾和!

    所以黄杰十分自信,在得了如此多黑科技的大宋绝无可能战败,那么也就等于是说女真人这次是真的死定了!

    正因为黄杰心中的这个信念十分牢固,所以也就开始时不时想起了当年自己身为迎亲使赴金迎亲,与阿骨打和乌朱等人相识相交的一幕幕。那时的金国尚以辽国为死敌,对大宋和大宋的使者自然表达了足够的真诚和善意,也就自然跟黄杰把交情给培养了出来,所以如今黄杰一想到这一战打到最后,势必定要如他所言那般将差不多所有的女真男子都屠灭干净,将一个民族活活抹杀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自然也就觉得心有凄凄凉了。

    也不说黄杰的伤春悲秋到底可笑不可笑,他倒也当真做好了在辽阳府等宗望大军三日的准备。而宗望去了耀州的翌日,便也先从渝关走海陆传来了好消息,在种师道亲临前线督战的情况下,由他率领的六万河北路正军(合编军)只用了四个时辰便攻下了渝关。

    此时的渝关实际上仅有六千守军,并且其中女真正军不足一千,其余都是发签强征来的壮丁,守关的战力和意志也根本就不足,所以种师道拿下渝关倒也当真是轻轻巧巧。

    当然,能够这般容易得手,也还有里外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一个就是完颜希尹作的一手好计策,他为了防止宋军探得金军即将南下征战的消息,故意把宗望的五万精锐金军放在了锦州,而宗望在得知了完颜希尹镇守的辽阳被围后,又违抗了一早与他下达的固守渝关,寻机南下的军令,反倒是转身来救辽阳。

    再一个就是这几年,宋军经过别有目的的大量渗透,并借着修缮燕京城池的便利,把沿燕京往南直抵河北的道路全都修成了可通四车的高速路。所以当宋军发动之后,便通过高速路以极快的速度把大军直接输送到了燕云腹地,再以燕京为中线,兵分两路,一路由种师道领着向东北直扑渝关,一路由西北宿将姚古之子,熙河领兵姚仲平与陕西宣抚司都统制刘光世率领,领五万熙河军和陕西军直扑古北口。

    而折可适的兄长折可求,也领着驻守代州的三万折家军(步卒部队),协同宁化军、保德军、府州、丰州计五万余的边军构筑防御线,死守大同府往南入关的通道以及雁门关。

    最后加上种师中在秦州统帅用来牵制西夏的部队,总的算起来这一次北伐大宋总动员的兵力已近四十万人,而黄杰亲自率领的两万人,正是这四十万大军精华之中的精华。

    不过,在看到种师道发来的战报,了解到他打下渝关所花的四个时辰里,有一个半时辰是浪费在派了使者劝降渝关守将,还有一个时辰是派兵沿着渝关城墙强攻死守烽火台的女真残兵,真正用来打下关口只不过一个半时辰,但却打掉了整整三个基数的火炮弹药,并且还是六十门重型火炮的弹药后,黄杰根本无法想象种师道打下来的渝关将会是怎样的一座残垣断壁。

    要知道按黄州雷神学院的规制,一门火炮的标准基数弹药可是三十六发(别问为什么不是一百发或更多,因为这个时代的人都喜欢什么天罡地煞之数),也即是就这短短一个半时辰内,种师道就对着渝关开了六千四百八十炮,如此多的炮弹,只怕说是把渝关打成了筛子也毫不夸张吧?

    黄杰也是被吓了一跳,当初他和种师道研究如何攻打渝关的计划时,虽然是一再强调了火炮的威力和战法,可当真没叫种师道活活去把这座对于大宋而言至关重要的关隘给打塌掉啊。

    不过种师道身为老帅,自然也是老辣,他竟然在发兵出击的同时,早就调拨了上百艘平低沙船运了大量修建菱堡的预制构件停在渝关的外海,因此在他活活轰垮了渝关的城墙,将六千守军团灭之后,便也忙命沙船不计损失的在渝关脚下抢滩登陆,然后就用各种预制构件把渝关又重修建了起来,并且还在发来的文书里提议将渝关更名为得胜关,问黄杰的意见。

    说实话,若要让黄杰来重新命名的话,他更趋向于将渝关这个绕口的名字改成后世朗朗上口的山海关,不过想到尚未发生的吴三桂引清兵入山海关,最终灭了大明江山的“未来之事”后,干脆也就卖了种师道一个面子,支持他将渝关更名为得胜关。

    而且黄杰还计划,待到种师道故去后,定要在得胜关前山海相接之处勒石为记,并为种师道竖立一座至少得有五丈高的塑像,将他的功绩永世流传。至于为什么要把这事放在种师道过世后,至少想来若是种师道在世之时要做这事,只怕老帅会直接活活气死给黄杰来看。

    因为自春秋以来,国人就视塑像为大忌,就如孔子云: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因为在孔子所生活的年代(春秋末期),还有许多野蛮的国家(如秦国)在贵族或者国君这一类的牛逼人物挂掉之后,会打量屠杀奴隶、战俘甚至妻妾、婢女、奴仆来殉葬,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主张“束草为人”或制成陶俑来陪葬,不赞成用活人来殉葬,也即是从那时起国人视人像俑或雕塑为殉葬之物。

    当然也有例外,如宋初时若是将大臣、将军的塑像安放在赵匡胤的墓前,那便是光宗耀祖的殊荣一件。不过种师道身为四朝老臣(神宗、哲宗、徽宗赵佶和钦宗赵桓),你让他选在哪一个皇帝坟前当石人陪葬的话,只怕谁他都不会选。




第九百五三章 【佯攻】

    也不说黄杰已经在算计着给种师道塑一座至少五丈高大雕像的事情,也就是种师道送来喜报的前后脚功夫,高丽方面也送来了紧急求援的文书,却是告知黄杰,刚刚才被宋军打破过没多久的高丽西京平壤也叫金军给攻破了,而且也是没用足一天就攻破了。

    虽说在一早得知藏在白山三十部女真联军背后发号施令搞事情的是宗弼后,黄杰也就推测过在“闪电战”上吃到了大甜头的宗弼,或许会在这次出击高丽时来个故技重施,却没想到高丽人的防御也实在太差了,堂堂的西京,而且还是在刚刚才被攻破过一次的情况下,居然还是叫宗弼给再次攻破了。

    有句话怎么说,如果别人第一次就轻而易举的把你大败,或许并不是因为你若,而是对方牛逼,可如果连着两个人都能轻而易举把你大败,这问题的关键就一定是你真的是很弱了。

    对于宗弼打破平壤这事,此时的黄杰还真是鞭长莫及,爱莫能助,也只能叮嘱高丽人要死命守住开京,如果实在是守不住……不妨上船先逃到白翎岛再说,岛上还有三千神武军驻守不说,更有大宋水师拱卫,应该能够保护高丽人从白翎岛撤离大宋去。

    因为这一次,黄杰的战术就是不管不顾,一条道往黑里走,直接打到黄龙府去(最终要是能打到会宁府就更好了),所以就算宗弼把高丽人打成了豆浆他也不会撤军回去救援的。

    与此同时,在距离辽阳以南百六十里,里耀州城约四十里的一处与官道交错的一座小丘上,宗望的五万大军很是无奈的在此处停下了脚步。

    是日,已经是腊月二十四的下午,五万南征军环着小丘团团扎了个行营,就听见人喊马嘶声中,到有不少操着宋言叫骂之人。

    “入他个直娘贼的!怎么才几日不见,宋人就跟变戏法一般弄出个凭大个石堡来?”小丘下方,约有十几骑人马正在远远眺望地平线上的一座看起来十分突兀的建筑,由于离的太远倒也不能瞧清这建筑的全貌,但凭着眼力大伙还是能瞧看明白这应该是一座堡垒。

    此时,金国南征大军的附军(附庸军)主帅郭药师已经解去了一身的戎装,仅是穿着一件织锦缎面儿,内里充填了大量裘毛的冬衣,正在小步溜着自己的战马,而方才的言语且是他身边的一个莽撞大汉张嘴道出,便也见郭药师道:“五臣,你方才当真探清楚了,宋军沿着官道,已经修好了两座这等的石堡?”

    那大汉应该就是郭药师的心腹甄五臣,便听他道:“错不了,我等也不过才逼近到了五百步之外,石堡上便也射出箭来,瞧得出守卫很是警醒。子衿使人仔细测量了距离,不多不少,整整二十里便是一座,好似见了鬼般。”

    郭药师听来倒也不知可否,只是尽量聚集目力远眺那石堡,想要瞧出什么端倪来。

    不久,便也见得又是十几骑人马迅捷而来,待在郭药师面前停下后,也就见着郭药师的儿子郭大郎郭安国急匆匆从马上跳下,还顺手从马背上扯了一个人下来,便也丢在郭药师面前道:“爹,探问清楚了,说是宋人建那石堡只用了区区五日。”

    这郭安国从马上拽下来的,看服色应该是个契丹贱民,当即郭药师便也用契丹话细细来问,也才得知建筑石堡的宋军是五天前开到了此处,然后附近牧人也就见得宋人好似使了法术一般,短短五天时间就在平地之上建起了偌大一座石堡。

    至于说到底是怎么建的,被寻来问话的契丹贱民便也只能摇头说不知了,因为宋军开始建造石堡后,便也派人驱散起了周围的农人、牧人,所以他们也自然不可能得见过程。

    命人将那贱民带走后,郭药师也不遛马了,便自招呼一声就上马往中营赶去,才入得大帐也就听得有人用女真语咆哮道:“元帅明日一早就到,传令各军,明日四更做饭、五更就食、辰时攻城,争取在元帅抵达之前,拿下前面那座宋人的石堡!”

    郭药师听闻,急忙报名入帐,便也行礼与如今高坐主帅之位之人道:“副帅,明日一早就发动进攻,是不是太仓促了?再说我军乃是急行军赶来,根本未曾备有攻城的器具,郭某瞧那石堡的城墙,少说也有两丈三、四,便是不使楼车、云梯,至少也得备些长梯才是。”

    郭药师这话说来,顿时得到了帐内列席的许多女真将领的支持,更有女真将领附和道:“蒲鲁虎,郭猛安说的不错,可别小看了眼前那座石堡,我叫儿郎跑马量了一量,少说也有二里来长,而且城墙的形制也有些怪异,若是不做足了准备,便叫儿郎前去攻城,若是攻不下来如何向元帅交代?”

    那副帅名唤蒲鲁虎,自然不是别人,正是如今大金国主完颜吴乞买的嫡长子完颜宗磐。不过,虽然他是吴乞买的嫡长子,论说是太子一般的人物,但此时的金国却还没搞出那么多花花肠子,带兵打仗还是以个人的武力和谋略及战功来论高下,所以这次南征的主帅是完颜宗望,而他完颜宗磐只能是副帅。

    却也说,那将领毫不留情的对完颜宗磐开怼之后,其他将领自然也是齐声附和,而完颜宗磐除了脸色气得微红,还真无法反驳,只能道:“攻城的器具,我自会让人连夜赶制,瞧那石堡虽然看似不错,可未必结实,不若明早我等抢在元帅来之前攻他一次,若是侥幸打下,也是大功一件。”

    听着完颜宗磐此时说话的语气一变,几乎变成了哀求一般,帐中诸多的女真将领都是哑了口,也在这时却听郭药师道:“副帅所言甚是!郭某以为明日一早便是做做佯攻,也无不可!”

    听得郭药师此时又来捧了完颜宗磐的马屁股,完颜宗磐到时给出感激的眼神,可众女真将领却是齐齐对两人露出了鄙视的目光。

    当然了,完颜宗磐身为大金未来的大太子,面子大家还是要给的,便也很快议定明日一早便佯攻那石堡一场看看!




第九百五四章 【汤池堡】

    也就在金军研究着明日来攻之事时,已经被命名为汤池堡的石堡之内,同样的军事会议也在召开。

    先来说说此时以耀州为大本营的宋军配置,大本营的主副将为河东经略使折可存和熙河经略使姚古,其中折可存为正将,姚古为副将。

    折家一门,当世领军一代可谓是三将一文臣,长兄折可大原是府州知州(文臣),政和年间因故病逝,二兄折可求继任府州知州并河东宣抚使,如今正在府城的折家军老巢坐镇,协同守卫雁门关至丰州一线。

    至于三兄,便是这位折可存了,字嗣长。官制河东经略使,而他的经略使本来与折可求的宣抚使是配对的,大致是一个专门负责搞后勤、武备、训练、协调和驻守的座将,另外一个则负责领兵出战,“宣抚”不从之人。

    所以当初黄杰在做“直捣黄龙”计划时,便请种师道推荐一个沉稳可控制大局之人来坐守耀州的前线大本营,种师道思来想去最后才推荐了折可存,因为种师道对这老兄的评价就一个字:稳!

    再来说如今耀州的宋军配置,兵员总计十万八千余,其中六万为种师道在河北招募的新军,不过采用的是黄杰训练黄州卫的科目,所以战斗力自然比宋军厢、边各军更强,比禁军稍有不如,禁军多为世系传承或各地挑选的人样子,因此多半都有一身好武艺,还有林冲这等八十万禁军教头传授武艺,自然就眼下来说还是最强的军队。

    其余四万余便是当初种师道起兵勤王后,各路赶来加入勤王之师并最终整合出来的精锐之师。当然了,要说精锐,他们的序列肯定要排在了黄杰如今亲自统帅在辽阳的两万人之后,不过这些人全是战场老兵,也都有个人武艺,加上也接受了黄州卫的科目训练,所以战斗力自然毋庸赘言。

    前文有叙,黄杰在建设清州军港李家港时,并没有在李家港建造什么船厂,而是从江南杭州调的船,之前派遣大军登陆高丽也是用的南船,目的就是为不使金国对此有所警惕,也是这次处心积虑的登陆作战得以成功的重大原因。

    此战,黄杰一共调集了千料以上的平底沙船超过三千艏,护航的各类千料以下水师战船亦有五百余艏之多。“料”这种单位也通“石”,因此“千料”也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