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暗黑大宋-第3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问奔湮揖陀氡菹滤倒淇此埔兴救酶喟傩崭辉#⒚挥写痈瓷现浦蛊陡环只C癫换脊讯疾痪馐俏蠢次页畲蟮囊肌5挝颐挥兄浦梗闭婷话旆ㄖ浦梗饕ε伦龅锰そ贾路炊陨羟苛遥炊α舜笏巍!

“如果我真的想做一个海外王,又为何顾虑这么多。还有,如果我想做一个海外王,为何这几年诱劝彼岸商贾捐助这么多金银。朝廷已经派出官员去海外管理,也知道海外的情况,就那么一点人口,除了地广人稀之外,更不是到处充满了金银之地,相反,许多地区生活环境十分地恶劣。”

绕过来了……

其实司马光这个问题看似是杀着,但不是。

即便司马光不问,赵顼与一些有想法的大臣,也想到了许多,但他们不便问,不问,王巨就不好解释。

司马光问了,王巨反而借机便于解释了。

人口的多少,彼岸是一团谜雾,不过第一批官员回来了。

并且王巨让赵顼释疑,又让彼岸将棉州、香州、丽州与朱州一起交给朝廷。

不管安焘他们三人贬放海外有什么用意吧,交出来了,那就交出去吧,同时还搭了一个朱州。

而且这十州官员前去彼岸时,王巨将他们带到延和殿,当着赵顼与诸相公的面,一再嘱咐,不得多事,此外认真的观察彼岸制度有何长有何短,以便完善朝廷各种制度,让大宋长存不朽。

这话说得多中听哪。

王巨确实是想让他们观察,以便将彼岸的一些先进管理模式传播到宋朝。

今年春天,彼岸十几个官员也回来了。

他们带来了更多彼岸的消息,王巨也不问,他们看到的只是一部分,并不是真正的彼岸。

彼岸有许多好的地方,不过真论环境,确实大多数地区远不及中原。

不过中原也不是真的那么好,那是历朝历代祖先慢慢完善的。

所以在环境上,看上去彼岸比中原恶劣多了。

因此王巨又说道:“一亿多贯哪,如果不捐助我朝,而用来惠及彼岸百姓,一户人家得分几百贯钱帛。我想去彼岸做海外王,却将这一亿多贯,捐助给我朝,我傻了不成?”

这句话真管用的,赵顼立即色霁,走下龙椅,拉住王巨的手,不知道说什么好。

“司马公,我知道你想法,想尊卑有序,我也不否决尊卑有序,就象陛下,是大宋的陛下,也是彼岸的陛下。但为何祖宗说齐人,实际任何制度,是不可能做到真正的齐人。但请将贫困百姓也当成人,他们同样是陛下的子民。如果不将他们当成人,他们同样不会将我们当成人。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同样是一万年都改变不了的。”

“就是尊卑有序,司马公,你也没有做到,陛下都呼我王卿,别人呼我太保,或子安,为何独是你一再呼我王巨?”

司马光气得脸色发白。

但王巨心想,这些老家伙不拆散真不行哪。

看看,他们消息多灵通。

然而问题是,司马光献书,不管怎么说,对宋朝来说都是一件大功,尽管这本新资治私货远比史上那本多(指大段的臣光曰)。这种时候,拆散这群耆老们,显然也不是一个时机。

其实司马光还是低估了王巨。

他得罪王安石真没多大关系,王安石变法中确实有很多缺陷,但王安石本人的操守是无可挑剔的,做事也不黑暗。

可王巨不同。

也不是他做事黑暗,而是他做事不择手段。然而却不能否认王巨,比起用心良苦,连王安石也不及之了。或者说,王巨是用黑暗之心持光明之剑……

…………

王巨又在策划着更黑暗的反击。

但年底引起轰动的不是他的反击,这个反击要到明年春天了,也不是这次朝堂的辨论。

虽然这次辨论,引起一部分人再度弹劾王巨。

不过这些弹劾声音很快消失,无他,弹劾没关系,立即等着贬官吧。不要怪王巨强势,因为王巨这么做,宋朝确实在大踏步地变好着。

种种惠民政策、三千万大采购、三千一百万贯的全国大基建……

如果这样,百姓生活还没有变好,那么只能说各州县的地方官员太无能了。‘

况且还有呢。

不仅是银行司带来的商业繁荣,还有杂粮同样开始让一部分百姓受益,当然,它还在推广中,想要推广到全国,得要明年后年了。

从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来,那就是移民。

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各州县移民数量急剧地减少。

有的吃,不会饿死人了,谁乐意去遥远的彼岸,或者酷热的交趾?

可能这种变化赵顼看不到,不过许多有良心的官员,在奏章里将各州县的变化一五一十地写了出来。

其实也不用他们写奏章,在京城就能看到这些政策的变化,而采办商货的太监们就能将这些变化传回内宫。

所以在这种大势下,司马光同样无可奈何了。

要么未来高滔滔继续神经病发作,但真的不大好说啊……并且因为担心这一条,王巨继续对高家表达着善意,以免他们在高滔滔耳朵边嚼舌头。

引起轰动的,而是大家想不到的地方,那就是西北。

…………

西北情况很不错,不仅是泾原路,比如兰州,李宪经营南会州,为何经营南会州,等于将兰州与德顺军联系在一起,若大的西使城一下子变成了大后方。

这一点同样很重要的,宋朝伐夏失败,梁氏迫于国内压力,重新将李秉常释放出来。

然后又暗中派人劝降禹藏花麻重新归降西夏,在西夏反复暗中招降下,禹藏花麻正在首鼠两端。

南会州各堡砦筑起后,西使城成了大后方,禹藏花麻傻眼了。

等于一个大隐患,一下子消除了。

同时延州那边暗中与山界的许多羌部联系着,暂时不会向北经营东横山,但有了这些羌部与宋朝眉来眼去,未来伐夏就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不过致命的杀着还没有释放呢,或者只释放了一步,那就是平夏城之战。

现在到了释放第二步的时候。

司马光进京献书之时,正是泾原路大军行动之时。

…………

一把大雪飘落着。

天地间静寥一片。

李忠杰搓了搓手说:“大母的,真冷啊。”

章楶道:“正因为天气冷,所以某才策划了这次奇袭。”

“风雪平蔡州?”折可适说。

没烟峡之失误真相,章楶最终查了出来,不过曲珍在平夏城之战中表现出色,章楶也就没有追究了,只是暗中写了一封信给王巨。

平夏城之战动用了几十员虎将,不仅是为了增加胜利的机率,也是一种磨砺,这些将领的最终表现,也决定了在未来伐夏战争中,是否重用。

但看上去,这件事烟消云散了。

顶多折可适得到更多的重用罢了。

章楶点了点头,地形不同,但道理差不多吧。

正是这种恶劣的天气,所以敌人才不易想到宋朝会出兵。他又看着郭成、折可适、王恩、李忠杰、刘法五将说道:“此役就是快。”

“喏。”五将齐声答道。

“去吧,”章楶说,该说的也早说了,也没有其他吩咐了。

五将带着一万多名骑兵离开通峡砦,不是他们手下各营都是骑兵营,有的则提前数月从其他营地抽调过来的骑兵营,以保持这五将官兵是清一色的骑兵。

但泾原路的大半骑兵几乎就在这里了。

然为何从通峡寨出发,因为通峡砦相对来说,位于后面,布置兵马敌人不易察觉,如果放在荡羌寨,这么多骑兵集结,就容易被西夏斥候看到,失去奇袭之功。

天真的很冷,在呼啸的西北风中,通峡砦城头上的旌旗仿佛要被吹烈一般。

但是这一万多名骑兵眼中的神情,皆闪着兴奋的光芒。

一是平夏城之战带来的信心,二就是朝廷丰厚的赏赐。

不要不说钱哪,没有钱能成吗?

或者大捷后朝廷几乎没有任何赏赐,看一看这些战士会不会乐意在这个苦逼的天气里,冒着巨大的危险出击天都山?

为了隐蔽,所有战马都裹上马布,减少马蹄声,同时嘴中还塞着马嚼。但与以前不同的是,所有战马上都裹上一层毛料布,不是当马甲用的,尽管西夏有铁鹞子,宋朝很早就出了重甲骑兵静边军,然而王巨与章楶对此皆不感兴趣,速度才是王道!

这些毛披,主要就是御寒用的,这种天气,一旦钻到了没烟峡,想一想会有多冷吧。

不仅是马,所有战士都分发了一件毛料衫裤,也就是羊毛衫羊毛裤,或者说保暖**。

它们都是王巨提前安排的,再调运到渭州前线。

尽管做了这些措施,一行人进入峡谷中,鬼哭狼嚎般的峡风鼓荡着,所有战士都不由地缩起脑袋,就连战马也不安地喘着粗气。

郭成大声下着命令:“天色马上就要黑了,峡谷地形复杂,一个个跟上,不要丢失了。”

这个天气西夏人是想不到了,可太过恶劣,几乎呵气成冰,不夸张的,反正郭成喷出一口热气,马上他前面就出现一丝淡淡的冰雾,而且猛烈的峡风鼓荡着积雪翻舞,连几十步外的事物都看不清楚。

通峡砦到荡羌砦不是很远,但就是这段路,整到天黑大伙才到达。

荡羌寨主是贾岩,他不参与这次奇袭,但也很重要,奇袭过后就要侧应了,还有以防万一,准备随时救援。因此章楶将这名得力大将放在荡羌寨。

贾岩拍着刘法的肩膀说:“小子,又能逞能了。”

赤裸裸嫉妒啊。

这同样也是一种信心……如果放在永乐城之战时,不要说嫉妒了,恐怕都没有多少人愿意前去天都山。

刘法嘿然一乐。

事实在平夏城之战前,许多人都以为刘法走了狗屎运,他不象折可适、郭景修等将领,不管大战或小战,总是打出来的。而刘法几乎就没有参加过什么战役,但就莫明其妙地提拨成一将大将,又莫明其妙地派到平夏城担任一名主将。

不过知道真相的人也不得不佩服王巨的识人之能,虽然此子年龄不大,但真的能打啊。

贾岩说笑了几句,将这一行人放进砦中,立即送来烧酒,姜汤,能吃酒的人吃上一两杯烧酒,不能吃酒的人则喝上一碗姜汤,用之暖暖身体。同时又让士兵将玉米面与鸡子搅和着,当成马饲料,给所有战马吃。

另外贾岩又派出斥候,准备尾随着大军潜行,得知道后面的战况,好做安排。

耽搁的时间并不长,一万多大军再次离开荡羌寨,进入没烟后峡。

风雪更大了,有体质稍弱的士兵几乎都感到自己身体即将被冻僵。

要知道这些士兵个个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同时里面着毛料衣服,外面又着皮袄,但还有人感到吃不消,整冷到这份上……

夜色越来越深。

虽然都是骑兵,在这种天气下,这种地形下,这行人的速度并不快,一个时辰行军速度勉强只有三四十里。

但因为宋朝用荡羌寨扼守住没烟后峡,离天都山也不算太远,四更时分,就渐渐到达天都山了。

其实这一行还是有很大危险性的。

天都山不止被宋朝攻破过一回,王巨庆州之战时,被蔡挺攻破过一回,一把火将天都行宫烧得尽光。

但天都山位置极其重要,直接关系到兴庆府到河西走廊的通道安危,而且又是西夏佛教圣地所在,因此不久后,西夏再度修砌了天都寨与天都行宫。

然而李宪又来了,攻破天都山后,掳掠了一把,再将将行宫与大寨烧个尽光。

西夏只好苦逼地再建。

而且因为宋朝占据了平夏城,仁多零丁只好发动百姓将天都寨再度加高加厚,同时在周边地区修建了许多中小型堡砦,扼守各条道路。梁氏同样也担心天都山安危,调派了一些援兵过来驻扎。

此时天都山的兵力接近了五万兵马,但与平夏城不同,它还有险要的地势可以利用。

也就是如果这一行不顺利,说不定一万多骑兵会遭遇前所未有的惨败。

“哪里就是狐突砦,”折可适说道。

自从仁多零丁将防御加强后,宋朝也没有派游骑来游曳了。不过因为以前的游曳,宋朝对天都山与萧关的地形十分熟悉。但在这之前,折可适就担任过历次游骑的主将。

“孟指使,那边有一个比较避风的峡谷,你带着手下,将战马牵过去,听候前方号令,余下人等,立即下马,从那个山岗翻过去,绕过狐突砦,潜行天都寨。”这一行主将是郭成,副将是折可适,但因为折可适对这一带比较熟悉,因此代替郭成发号着命令。

孟矸带着手下将战马,牵上不远处那个峡谷。

实际尽管哪个峡谷比较避风,依然很冷,不过由于狐突砦挡着了道路,不得不如此了。

余下将士则踩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向山上爬去。

风搅着大雪,山道上还有着积冰,尽管只翻过这一道山岗,大家还感觉似乎攀登了一座险峰一般。

“喝一口酒,暖暖身体,然后扔掉酒囊!”郭成道。

大伙又喝了一大口烧酒,随着将酒囊丢在地上,在郭成与折可适带领下,向天都寨摸去……

第799章不敢碰

“陛下春秋正盛,皇子又年幼,怎能订亲呢?”范纯仁急切地说道。

不但他,蔡确他们也不同意。

有的大臣就差一点说,太荒谬了。

王巨心想,春秋正盛,如果春秋正盛,我都不会那么着急了。

他站了出来说:“诸公,此议乃是出自我手。夏天时,王公病重,臣前来禀报陛下,那天说了很多事,陛下不欲臣以后功成身退,但臣没有同意。陛下又欲以联亲方式挽留臣,臣还是没有同意。为何,一旦平定西夏,国家最少得休生养息数年,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几年,制度已经完善。能碰的臣早就碰了,不敢碰的,相信以后还是不敢碰。”

“要么燕云,但辽国真的不可小视,如果他们攻入我境,天时地利人和在我,双方互有胜负,甚至我朝胜率远大于败率。但我朝想攻入辽国,败率则无限地放大。为何?我朝精税军队乃是西军,让他们在西北交战,对天气气候十分熟悉,但放到河北河东,则不易发挥其战斗力了。因此虽然辽国越来越腐败,但在这十几年内,皆不是收复燕云之时机。并且想要收复燕云,必须于河北河东重新集训大量新的边军,当然,那时西北早就安定下去,即便将力量向河北河东转移,国家支出总体而言是不增反减的。”

“然而这个漫长的时间内,臣留在国内,作用已经不大了。因此想功成身退,也回绝了陛下的好意。不过当时臣忽然想到了仁宗之时(指郭皇后引起的争议),皇子从小就要接受精英培养的,皇子妃同样需要培养,然而皇子妃是谁都不知道,如何培养?所以臣当时推荐了狄家小娘子,当然,臣不知道狄家小娘子,只是听我的小妾提及过这个小娘子,首先是武将功勋之后,我朝皇室向来与武将功勋联亲,已是传统。其次这个小娘子身世有些复杂(指可怜),因此注定了性格不会傲娇泼辣。最后是这个小娘子长相貌美,陛下当时就担心了,臣说贾皇后丑吧,但品性可否温矛端庄?长孙皇后貌美如花吧,算不算上千古贤后。性格未必与相貌有关,它主要是遗传、后天的遭遇以及其教导。如果真的皇子妃丑陋过人,夫妻之间如何琴瑟友好?”

“当然,臣只是一个提议,之所以拖到这么久,陛下才提出来,想来是陛下派人考察了许久,确实其品德吸引了陛下,所以陛下才最终决定议这门亲事。”

赵顼额首。

这可不是小事,而且王巨与狄家也无什么来往,大约是道听途说罢了。

因此他确实派了人暗中观察了许久,可能这个小姑娘受了狄咏正妻的气,到了大伯家后,仍是小心翼翼的,乖巧过人,楚楚可怜,就连暗中观察的皇城司密探,也不由地叹息万分。

什么都有了,况且只是订亲,那还用拖什么?

但这个真不行哪,一是宋朝没有这样的惯例,二是订了亲,狄家小娘子即便几年内不会进宫,但呆在狄家算什么?

范纯仁想说话,却被李清臣在暗中拉住了衣袖。

狄家就狄家吧,订亲就订亲吧,总比让王巨做国丈好吧。

想一想皇上的身体,再想一想王巨的身体,万一皇上有恙,王巨做为国丈,以他的威望,如果想犯混,想做王莽与杨坚,谁能控制住?尽管王巨现在确实没有这个心思,但人是会变的,到了那时,万一有了这个心思怎么办?

说不定提前订下这门亲事,还有利于大宋呢。

不但他这样想,有不少大臣也这样想。

尽管他们有人十分敬重王巨,但敬重的是做大臣的王巨,不是皇袍加身的王巨。

所以王巨目标也达到了,相信有了狄小娘子,赵煦的后宫再也不会乌七八糟了。只要赵煦身体健康,那怕多熬上那么两三年,将向氏火拼下去,再也不会轮到赵佶做皇帝了。

但还有事要做。

大臣这一关过去了,还有宫中两个女子那一关呢。

因此下值后,必须派人暗中前往狄家,先是嘱咐狄家一再谢拒。那怕乐疯了,也得一拒再拒,不拒上三四回,切莫答应。

怎么办呢,谁让宋朝流行这种虚伪的风气。

其次教导这个狄小娘子,一旦宫中也有了念头,最少会让小姑娘进宫,让高滔滔看一看。因此必须提前教导小姑娘,看到高滔滔,得万分地尊敬,最好能说几句讨喜的话,让高滔滔欢喜,那么未来才能顺利地成为大宋母仪天下的皇后。

事情还有很多,这仅是订亲,而不是成亲,想一想会遭到多少人眼红,因此狄家越往后越得低调,这样才会不遭人恨。

还有一旦进了宫,那怕就是成了皇后,得对宫中两个强势的女人万分地尊重,特别是高滔滔,当然,这最后一句,暂时不用说了,那得到自己临去彼岸时,才进行最后的吩咐。

大伙徐徐退出垂拱殿,章惇追了上来问:“子安,难道平定西夏后,你真的去彼岸吗?”

不少人停了下来,可不仅是去彼岸的。

王巨停了下来说:“我非是介甫公笔下的仲永,天赋过人,对于几岁时的事,我记得不大清楚了。真正授学的恩师,只是我恩师一人,因此一直铭记着他的教导,保护陕西这一方百姓。再加上先父为西夏人杀害,所以平灭西夏成了我一生最大的梦想。”

“平灭西夏后,且不说我对宋朝意义不大了,我本身也感到很累,很想休息。司马光曾嘲讽我去彼岸做海外王,这简直是一个笑话,平灭西夏,陕西一方百姓得以保护,我也想休息了。”

其实不管去不去彼岸,王巨都是海外王。

不过在他一生当中,那怕去了彼岸,也是不可能做海外王的。

但刻意说出来,也是释去大家的疑心。

“既然休息了,就要好好休息,何必似断非断,那不叫似断非断,而是叫虚伪。我这一生,有人骂我狠辣,有人说我果决,但没有一人说我虚伪。虚伪的事,我也不屑为之。”

怎可能不虚伪,不虚伪在宋朝政坛上就无法生存了,只不过同样一个虚伪,有的做得更高明,有人做得不高明。

但章惇却是无条件的相信,而且他也听出来了,一旦王巨平灭西夏,那时候功劳会大到什么地步?

不说军功,关健王巨不止是军功。

如果朝廷还需要王巨,并且迫切需要王巨,王巨呆在宋朝没关系。关健平灭西夏后,到了休生养息之时,就是需要王巨也没有那么迫切了,那时候王巨就恶心了。

但皇上当真是那种人吗?

赵顼虽然疑心病重,但不是兔死狐悲之人,关健不是赵顼,而是高滔滔,章惇哪里能想得到。

各个官员回到了各个部司。

可只是一会儿,赵顼又将各个大佬召到了延和殿。

西北捷报来了。

章楶用计,风雪定天都。

这一战成功因素很多,不仅是郭成他们所想的那样,恶劣的天气不设防,平夏城大捷所带来的双方士气变化,实际还有一个致命的因素。

宋朝以前是被动的防御,直到范仲淹才首倡浅攻,但也是被动式的浅攻,前线活动范围不能太大,忠于或者投降宋朝的部族拉拢,顽固派的村寨剿灭,这样才有一个群众基础,那么一步步将堡砦往前推移,只要将整个横山地区用这种被动式的浅攻战术拿下,西夏不足为害了。

抛开王巨与章楶关于浅攻战术的交流……实际李宪与种谔所提出来的,也是范仲淹这种被动式的浅攻战术扩大版,不是种谔不及李宪,主要是徐禧不当选择永乐城。

平夏城之战实际是这种被动式浅攻战术的扩大版,并且是成功版。

但实际真正的浅攻,不仅是先在边境外先筑一城,倚据这一城,与西夏交战,真正的浅攻,还能倚据这一城,对西夏各驻军地发起进攻。

然而这个距离不能太远,最好在一百里地之内。

好了,且看荡羌砦离天都寨的距离,或者胜羌寨到萧关的距离。

然而仁多零丁哪里能想到?

况且随着天都寨周边地区防御的加强,宋朝除了在已筑诸堡砦之外,再也没有拓展新的堡砦了,又是这种恶劣的天气,天都寨几乎处于不设防的状态。

一万多宋军突然摸了上去,此役,不仅击毙了三千多名反抗的夏军,还俘虏了六千多名夏军,包括仁多零丁也被生擒活捉了,天都山不仅是西夏的重要咽喉要道,也是行宫所在,冬暖夏凉,虽然这个行宫规模越来越小,还有许多贵族来此过冬,同样一举被郭成与折可适一一抓获。

天都山周边诸堡砦还有许多夏军,但这么多重要的人质被宋军捉住,甚至主将仁多零丁都被抓住了,群龙无首,一个个只好做壁上观了。

因此又让郭成与折可适掳掠了大量财富与牲畜,包括战马,两次大捷下来,前前后后共缴获了近三万匹西夏良马!至于牛羊更数不胜数。

赵顼激动地身体发抖,仁多零丁与仁多保忠父子,仁多保忠那就算了,可这个仁多零丁,在伐夏之战中,可将宋军害苦了。

“陛下,其实真的无所谓,我朝军事才能不亚于仁多零丁或者胜于仁多零丁的大将有许多,臣随便举几个人,并且是活着的人,不说章质夫了,李宪、刘昌祚、苗授这几人皆在仁多零丁之上,与之相仿佛或者不差多的人将领更多,姚氏兄弟,以及姚兕之子姚雄,苗履、郭成、折可适、王文郁等将,即便诸小将,如刘法成长起来,也不会亚于仁多零丁。”

这段时间宋朝名将如云,关健是宋朝没有用好。

赵顼讶然:“李宪?”

“不错,臣以为人才不一定拘于那一类人,且看孟子所说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岂能因为出身而论英雄,只要是人才,国家当用之,岂能因为宦官而象防贼一般。”

其实太监到了宋朝似乎真成了正面的英雄。

不要说童贯,认真的说童贯不差的,但他悲催地是遇到耶律大石。这样的枭雄,不要说童贯了,即便岳飞过去,能不胜不负,那就算是好的了。

但是王巨却不知道正因为这句话,使得几年后,某些人始终不能欲所欲为。

不过王巨也不是有意想要拉拢太监,说这番话是为下面点将而服务的。

“当然,这次大捷当庆贺之,非是为诸将勇猛,国家如今真的不缺勇将,缺的是帅才。章质夫通过这几战,已经证明了他的军事天赋,而且也证明了他成长起来。这样,有了张商英等大臣理财,有诸公理政,有章质夫在关健时候掌兵,大宋必太平矣。”

也就是我走了,大宋只要用好这些人,就会太平无事了。

大伙又是叹息。

其实王巨反复地说它,也是提醒其他人,俺们在宋朝呆的时间不会很长了,大家别以对俺疑心哪。

但这一役不仅是天都山,真正用意乃是萧关。

章楶风尘朴朴地从南方返回,王巨与之语良久,制订了大约的战略计划。

只是一个大概,具体的要章楶去谋划安排了,这个大约的战略计划一共分成三步。

第一步便是平夏城,第二步便是平夏城周边的堡砦。

第三步得看情况了,一看朝廷经济状况,二看西夏兵力损失如何。

其实第三步计划第一步便是奇袭天都山,第二步才是真正用意所在,萧关!

萧关若是占领意义重大,想要伐夏,比如宋朝大大前年伐夏的五条路线,无论是种谔的北二路,或者李宪的西路,都有些远了。最近的就是泾原路与环庆路。

环庆路因为王巨占领了部分横山,距离更近,但到达灵州也有三四百里之遥,三百余里也不算远,关健这一路多是盐泽盐碱地,补给十分困难。这才出现大量民夫随军而行的状况。

然而这样,无疑是很危险的。

或者从泾原路出发,那么得从镇戎军步步向前推移,那是刘昌祚的,如果是一般庸将,推到萧关,恐怕就推不动了。

如果萧关拿下来呢?

萧关以南是峁梁地形,但过了萧关,多是一马平川之地,前面就是鸣沙城,鸣沙城下去就是灵州,那无疑对西夏构成了致命的威胁。

但为何平夏城大捷后,宋朝没有向萧关推移?主要是离前线太远,群众基础薄弱,又孤在敌境,萧关地势又如此的重要,弄不好就成了永乐城之战,即便不是惨败吧,如果牺牲惨重,也不值得了。

因此第一步还是平夏城,大捷后派游骑于天都山活动,拉拢附近的羌人部族,同样也拉拢了部分萧关以南的各部,不过为了迷惑敌人,主要还在天都山周边活动。

但有了这些拉拢与接触,就会有部分部族倒向宋朝,并且平夏城之战后,西夏更为困窘,也为拉拢各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后方又有诸堡砦支援,已经不再是孤城立于海外了。

所以有了风雪定天都一役,一是极大的震慑,二是消耗了大量的夏军兵力。

随着宋军踏着冰雪,出胜羌砦,浩浩荡荡的来到萧关城下,火炮齐鸣,无数虎踞炮不断地发射着,仅是三天,萧关主将看到没有救兵到来,不得不率部投降。

赵顼看到消息,喜出望外。

西夏崛起,是踩着无数宋军尸体上位的,先是定难四州,后是盐州,再后是灵州,再后就是萧关,甚至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大到六盘山。

所以收复萧关,对宋朝意义十分重大。

当然,现在只能说拿下,得熬过西夏发起的攻击,明年开春周边连筑上数个堡砦拱卫,萧关这才能真正属于宋朝。

不过现在西夏哪里能抽出重兵,将萧关反攻回去?

并且还有一个意外之喜,因为风雪定天都收获巨大,再加上韩韫捣鼓贺兰石的获利,牺牲也不重,因此这一战,几乎都罕动用了国家钱帛方面的支持。

延和殿内,群臣面面相觑,不过欣喜者多,无语者少。

确实,这些年论敛财的本领,王巨不及王安石,国库积余十分缓慢。

即便国家财政收入,也略略下降,包括云南两路与交趾路,也包括银行司与齐商税所带来的收入,也不过一亿八千万左右。

但莫要忘了,国家这几年执行了多少惠民的政策,而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