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商甲天下-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从叹口气说:“老将军,你应该知道沈家赖以生存的根本就是港口,而如今港口被陛下给封闭了,沈家的贸易已经没有任何的出路,现在沈从必须开辟新的道路,所以就不得带一些物资出去探路嘛。我们沈家的力量如果减弱了,那么朝廷的税收可就少了,同理如果沈家没有减弱,那么就可以给朝廷进贡更多的税收和财政,这样一来陛下就不用为财政问题而担忧了。”
甚至陛下也可能会放沈家一马,毕竟经济问题是困扰陛下的根本,假如这经济问题解决了,那么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和陛下化干戈为玉帛了。思前想后,沈从觉的这个办法是化解沈家和陛下之间矛盾的一个最好办法了,为了化解和陛下的矛盾,沈家愿意牺牲自己去探路,为陛下赚取更多的利润。”沈从一番话的口气说的是大义凌然,说话的重点也是主要建立在后半部分,大力强化后半部分的意思,那就是如何如何为陛下谋福利,如何如何为天下百姓谋福利,如何如何为大明谋福利。
说出这样一番话沈从也是有考虑的,常遇春尊敬朱元璋效忠朱元璋,那么要想和常遇春交流,就必须建立在为朱元璋谋福利的这个支点上,如今自己假借为朱元璋谋取利润为名,向常遇春请求帮忙,那么想必常遇春多半也不会拒绝了。
果然,听完沈从的话,常遇春已经感动的不行了:“难得沈老板深明大义,愿意为君王分忧,沈家可是咱们大明首屈一指的富商,假如沈家和陛下能够化干戈为玉帛,那么这也就是我们大明的福气呀。”
在常遇春看来,朱元璋和沈从都是自己的恩人,如果自己的两位恩人能化干戈为玉帛,那么这也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只是常遇春是这样想的,但是他的二位恩人可不这样想。
常遇春哪里知道,他的二位恩人早就是水火不容,现在双方都处在要把彼此给整死的那种状态。
章节目录 72,兵分两路
“喔!”沈从开心的心脏砰砰直跳:“这么说老将军同意我们出去探路呢?”
常遇春点头一笑:“这是为陛下谋取福利的事情,这是积德积福的事情,老夫自然不敢拒绝,老夫这就修书一封告诉陛下,让陛下派人帮助你。”
“唉!老将军你也应该知道如今陛下正在为蒙古人的战争而担忧呢,我们这点小事情还是不要劳烦他了,等到事情做成功的时候我们再上报给陛下,到时候陛下肯定也会开心的,现在告诉陛下,只会徒徒增添他的烦恼,老将军,你说呢。”沈从一听报告给朱元璋,连忙摇头阻止。
“那也行,先让沈家人运送货物吧,老夫派人帮忙。”
沈从又摇头:“好久没见老将军了,沈从很想和老将军讨教一番,货物让下人弄就好,等到货物全部出关的时候,沈某再离开,这些天沈某就陪老将军谈天说地,岂不是妙哉。”
开什么玩笑,好不容易自己才把常遇春给糊弄住了,假如让他看到货物的数量,那还不得立刻反悔呀。
“那也好,前些日子沈老板的故事说的是非常好,老夫还不尽兴呢?那么这些日子沈老板可就要多多的说一些故事,不要再藏拙了。”常遇春听完沈从的话点点头,有下人办就好,这点小事情还真的是轮不到他操心。
沈从点头答应,回去之后立刻告诉下人,让他们尽快把货物给弄出去,同时在通往关口的途中也不要吝惜钱财,好好的把这些士兵给打赏一下,让他们嘴巴封得牢一点,什么都不要乱讲。
沈家人自然心领神会,这些老板他们都是沈家的得力骨干,特别的精通人情世故。
因此,在还没有转移东西之前,就已经把这里的官兵统一给打点了一下,而这些官兵因为常年驻扎在边关并没有多少钱,如今突然得到这么多的钱财,又怎么会不听话呢,当下连忙表示会配合的。
所以当大车小车拉着沈家富可敌国的财富徐徐出关的时候,这些人都视而不见,装作不知道,甚至一些人为了得到更多的钱财,还甘愿以官兵的身份给他们打掩护,帮助他们尽快的把东西给弄出去。
那边官民一家亲在搬运东西的时候,这边沈从则整天和常家父子在一起,拖着他们不让离开,每天和他们说各种各样他们闻所未闻的故事和新闻,只让他们欲罢不能。
一直等到沈家所有的东西都出关之后沈从这才放下心来,为了让货物走的更远一些,沈从又故意耽搁了两日,这才起身告辞。
快马加鞭,很快就赶上沈家的大部队,沈家众人见沈从来了也都长出一口气。
“老板可真有你的,你居然让我们从边关给出来了,小的还以为我们会被常遇春将军给困住呢。”
“是啊,老板如今我们已经离开了大明,那么我们应该去哪里呢?”
沈家众人都七嘴八舌的对沈从说,说实在的,沈家众人以为这次迁移就是简简单单的从南向北的迁移,可是却没有想到老板居然是要把他们迁出大明,这让众人无从适应,毕竟背井离乡的,啥也不好,啥也不习惯。
沈从连忙冲着众人拱手微微一笑:“大家不要担心,我们沈家的力量在大明还是会保留一部分的,到时候你们想回来都可以回来,只是现在我们必须要为沈家在外面找一处可以存身的地方,防止沈家在大明受到损失之后无处可去,这次真的是难为大家了。”
众人听完沈从的话也都放下心来,虽然这次背井离乡令人很痛苦,但是好在家属也都跟着来了,倒也是不失乏味。
“大家不用担心,我们会尽快到达目的地的,不久之后,我们将进入东北,到时候大家要多多准备一些棉衣,毕竟海参崴是很冷的,还有这路途比较漫长,大家可要提高警惕呀。”沈从冲着沈家众人点点头,为他们稳住心神。
“是老板。”众人都点头答应,自从沈家做家主以来,沈家的生意虽然没有新的发展,但是沈家的基础却是更加的稳固了,而且沈家伙计的月银也是增加不少,因此他们对于沈从的决定都是无比的拥护,毕竟,没人愿意失去现有的一切。
沈从当了家主后多次为沈家人洗脑,没人必须背这几句话:如果想要拥有现有的一切,那就必须冒险,必须探险。
在沈从那安排之下,沈家人分两路,一路人直奔东北而来,最后在阿勒楚喀(黑龙江省阿城,金代上京会宁府所在地)集合,一路人则跟着自己去蒙古,和蒙古黄金家族取得联系。
毕竟在明朝历史上,大明的地图并没有全部的涉及到东北,反倒是黄金家族对东北有着影响力,所以这次去蒙古应昌,一方面是兑现自己的承诺,毕竟蒙古人为了牵扯朱元璋的眼线也是花费了不少的力量,是时候要给他们一些补偿,否则这以后的合作也就吹了。另一方面就是希望借助蒙古人的护送进入东北,然后交好女真人,最后去海参崴。
这一路上行走了快十几天才到了应昌城,黄金家族的王爷早就听到了沈从的到来,连忙率领家族的重要人员前往城外迎接。
“哎呀,盼星星盼月亮,可终于把沈老板给盼来了。”这位王爷一见沈从来了,连忙上前给了沈从一个巨大的拥抱。
沈从可受不了这个王爷的热情,连忙退后几步:“王爷,你实在太客气了,毕竟你们黄金家族为沈家也是帮了很大的忙,这些贡献沈某可都是看在眼里的,自然要为王爷带来回报,要不然也对不起你们黄金家族对沈家的支持。”
回头指着沈家众人沈从微微一笑说:“王爷请看一看,这次沈某可是把资金和物资都带来了,不久之后沈家将在这里开设商铺,也算是兑现了当初的诺言,以免防止王爷认为沈某是一个不讲信用的人而影响我们后续的合作。”
“哎呀,沈老板真是客气了,你的人品我们都是信得过的,那么以后蒙古的发展可就靠沈老板的提携了。”这位王爷一见沈从带来了这么多的货物,乐的是心花怒放:“你可真是我们蒙古的大恩人啊,我们多亏听了你的建议出车帮助鞑靼,这才能够和大明周旋,否则最后吃亏的一定是我们,现在鞑靼对我们很感激呢。”
“无论做什么那,最后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能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就不要用战争了,毕竟战争消耗彼此的力量。”沈从微微一笑回答。
老王爷王爷哈哈一笑:“是是是,沈老板,大汗这次可在等你,无论如何你也要见一见吧,毕竟都来了。”
沈从摇摇头一笑:“在下也很想去见大汗,可是时间来不及啊,在下这次的目的地是东北,所以会尽快安排好应昌的伙计然后就得立刻去东北,实在不行啊,等到他日在下安排了东北之后,一定会备着厚礼来亲自拜访大汗的。”
注:历史上元顺帝是1370年去世,这里为了写作需要,元顺帝还没有去世,多谢体谅。
章节目录 73,初入东北
“那听沈老板的意思,是不会在这里做逗留了?”这位老王爷一听沈从的话,不由的有点遗憾。
沈从看出了王爷的顾虑便点点头回答:“情况紧急,在下实在是不能在这里停留了,如今财物已经交付给王爷了,而沈家在这里开商铺的事情,在下也已经告知沈家的伙计,王爷不必再担心了。”
“多谢沈老板。”得到了沈从的保证,这位蒙古王爷也是放下心来。
“王爷,在下听闻蒙古现在对东北的地区仍旧保留着一些统治的权力,那么不知道王爷能否为在下引荐东北的官员,好让在下可以在东北行事方便一点。”沈从微微鞠躬对这位王爷说。
史书记载,明朝对东北的统治仅仅局限在山海关至铁岭卫,大约相当于现在的辽宁省的地方,也有一部分属山东省。也就是说,明朝的山东省分两块,一块是现在的山东,一块是现在的辽宁。
铁岭卫以北到外兴安岭,由努尔干都司管辖,全称努尔干都指挥使司。
努尔干都司对于东北地区的统治并非直接掌管,而仅是在重要地点设军事据点及发展交通路线,各族实质上仍由各部族自行统治。
而且努尔干都司仅存在26年。
1409年(永乐七年),正式建立努尔干都司。(其前身为1403年建立的努尔干卫)
1435年(宣德十年),正式废除奴儿干都司。
所以说,东北根本不是明朝的领土,明朝仅仅军事统领了26年而已,那么既然不属于大明,那么应该和蒙古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了。
老王爷挥挥手说:“哈哈哈,原来是什么大事儿,没关系,本王会给东北修书一封,同时那边的蒙古官员也会帮助你的,只是蒙古一直不太喜欢插手东北的内部事务,所以如果沈老爷要和女真人有更近一步的交流,那就得靠你自己了。”
“那就多谢王爷。”沈从点点头,有蒙古人在前面穿针引线,那么之后再和女真人取得联系,那就容易多了。
这个时候的女真人部落,那也是比较混乱的,而且各个部落的实力也不是太弱小,所以,蒙古人选择不插手各个部落之间的事务倒也是合情合理的,换了是自己以后进入东北,那也绝对不会插手各个部落的,毕竟管别人的闲事,那可是说不定都会把自己给管进去的,何必要自讨麻烦呢。
和老王爷告辞之后,沈从看着沈家人交代了一番:“大家以后就在这里做生意吧,不过千万要记住,蒙古人是一个游牧民族,所以你们不太适合把所有的资金都放在这里,要分几个地方来放。假如蒙古各个部落发生战乱或者是大明的军队打到了这里,你们就立刻抽身离开,每月的利润,你们就尽快转移,明白吗?等到我把东北安定之后,到时候会腾出手来亲自整理这里的,所以你们当前就在这里应付一番就是了,不必花太大的精力去管理这里。”
沈从这么考虑,那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史书记载,蓝玉最后是打到了贝加尔湖畔这个地区,黄金家族几乎覆灭,蒙古也进入了混乱时期,最后蒙古是被女真人击败并且归顺,这也就是后来清王朝满蒙联姻了。
那也就是说黄金家族的失败是注定的,即便现在有自己的资金支持,但是也绝对不会支撑多久的,大明军队打到这里也只不过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当然了,现在大明军队爱打到哪里打哪里,这跟自己都没有多大的关系了,毕竟那个时候自己可就已经占据了海参崴开始发展自己的生意了,大明那个时候也奈何不了自己,何况瓦刺也会立刻崛起,这又是自己以后对抗大明的一个筹码。
毕竟沈家虽然转移到了海参崴,但是大明的市场那也是绝对不能抛弃的,毕竟中原地区可是聚集了很多的人,这份市场份额可是很大的。
沈家的众人都点点头答应表示自己明白了沈从的安排,沈从见此也放了心,带着沈家的卫队在蒙古人的护送下直奔东北而去。
南京城这边,因为蒙古人的战争朝廷上闹得不可开交。
“陛下,如今对蒙古不但久攻不下,而且大明的军队力量也受到了无比巨大的牵连,陛下您可拿个主意呀,如果再这样拖下去,大明建国这几年攒下的国力将会被消耗掉,这将不利于大明的安定啊。”刘伯温看着近日的军情,忧心忡忡的对朱元璋禀报。
朱元璋烦闷的甩了一下袖子说:“刘基,那你有什么办法,谁能想到蒙古人这次居然这么的持久,不过按照以往的情况来看他们应该会溃败啊。”
刘伯温点点头:“蒙古人居无定所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以前的进攻主要是集中大军和我们正面对抗,但是这些日子他们主要是通过突袭来对我们进行骚扰,这样看来蒙古人的作战是发生了变化,但是效果奇佳,我们还真的难以奈何他。”
“你别说这些大道理了,赶快拿一个主意呀,再这样拖下去傻子都知道对我们肯定不利。”朱元璋无比暴躁的打断了刘伯温。
“既然如此,那臣就斗胆进言了。”刘伯温一拱手开始说道。
“陛下,如今北征是由蓝玉将军和汤和将军率领,所以陛下的这次用人真的是有点失误了,臣并不是说汤和将军不优秀,而是徐达将军一直主管蒙古用兵,他对蒙古的军情会更加的了解,现在换了汤和,那么汤和将军他对蒙古肯定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所以一来二之就耽误了良好的进攻时间,臣斗胆不若还是由徐达将军统帅吧。”
“就当前看,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蒙古问题,第一就是立刻撤兵闭守长城,等到来年开春的好时间,我们再进攻蒙古。第二就是加大兵力的进攻,运用急行军,直接打到蒙古的应昌,捣毁蒙古。”
刘伯温顿了顿说:“不知道陛下要选择哪一个办法呢?”
章节目录 74,女真三大部落
“如今正是蒙古人实力最为衰弱的时候,难道现在不痛击落水狗,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来人啊,着令徐达立刻北征,现在海禁已经实行,东南沿海也没有什么威胁了,那就抽调全国兵力进攻蒙古。”朱元璋知道现在正是紧急时刻,也没有必要来提防燕王朱棣和徐达了。
刘伯温点头:“臣遵旨,陛下英明。”
“刘基,最近朕在南京城微服私访的时候,发现这个南京城的商业繁华程度是比以前减弱了不少,不少商铺都关门了,你下去之后好好的调查一下,这些商家如果不做生意,那么朝廷的财政收入就会减少,这实在是朕的一个心头大患啊。”刘伯温正要下去,朱元璋立刻叫住了他。
刘伯温连忙禀报:“陛下高见,其实这件现象已经发生很久了,只是陛下最近操劳和蒙古人的战争,所以臣没有向您禀报,请陛下赎罪。”
“刘伯温啊,这可关乎着朝廷的财政收入啊,一旦朝廷财政收入减少,那么对外用兵就会大打折扣,军队的粮草也会供应不足,这等重要的事情你怎么能够把它给放过呢。”听完刘伯温的解释,朱元璋只气的鼻子都没歪了。
刘伯温连忙跪倒在地:“请陛下恕罪。”
朱元璋无可奈何的摆摆手说:“好啦,起来吧,赶快把这件事情重头到尾详细的解释一遍。”
“是陛下,您刚刚说的那种现象不止在南京城有发生,在江南其他地区都有发生,甚至北方的一些地区也发生了这样的现象,根据官员的调查,这些关门的商铺几乎都是沈家的商铺,臣百思不得其解,沈家从南方把经济力量撤回到了北方,现在却又把北方的一些地区的商铺也给关闭了,实在是难以猜测到沈从的别有用心。”
“哼!沈从果然是没安好心,他以为这样就可以少交税了吗?这等乱臣贼子应当乱棍打死,最近你派人盯着沈从的行动,好好的收集沈家的证据,等到朕处理完蒙古人的事情之后,就立刻就灭了沈家,沈家活的也太久了,是时候消失了。”一听是沈家的商铺,朱元璋这心里一下子就不好了,如果不是因为蒙古人的牵扯,哪里还有沈从小儿在这里蹬鼻子上脸。
朱元璋并不知道沈从此刻已经来到了东北,沈家的一大部分财产也随之被转移出了大明,大量的人手和伙计也都被带出了大明,可以说沈家的力量在大明王朝正全面收缩。
东北的这个天气是最早进入冬天的,中原地区已经是深秋,但是在东北这里却是已经进入了初冬,沈从此刻已经是身着棉大衣,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
现在他在蒙古人的护送之下已经来到了东北,同时在蒙古人的穿针引线之下也已经和女真人取得了联系。
纵观女真人的历史,那也是具有悠久的历史。
而就沈从个人而言,他所知道的一个女真人就是完颜阿骨打,完颜阿骨打,这就是金国的开创者。
史书记载,1113年,乌古乃之孙完颜阿骨打继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并驱逐契丹的统治,建立金朝,国号为“大金”。
起先,女真人保持着在现代中国的东北的狩猎的生活方式,兼有渔猎、农耕和畜牧。除此之外,在都市里保持着军队的生活方,最后被准许和其他种族通婚,而金朝的统治者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而1234年,蒙古人摧毁了金朝后,元朝政府在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设斡朵里、胡里改、桃温、脱斡怜、孛苦江五万户府,管辖当地女真人和水达达。
现在女真人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
1615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新宾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国号称为“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为满州族。
理顺了女真人的历史,沈从就得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这三个部落间做一个选择。
明初,女真被分称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三部分,建州女真分布在牡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海西女真分布在松花江流域,东海女真分布在黑龙江和库页岛等地。
建州女真,女真族三大部之一,分布于今牡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由于建州女真距离朝鲜比较近,所以建州女真相应的也必须承担抵御朝鲜的任务。
东海女真,东海女真主要指分布在“极东”、“远甚”地方,即今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的女真人,留居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中下游南北深山密林中的女真人,以狩猎为生,东达海岸,部落众多,被明朝政府称为野人女真。
海西女真,又称扈伦四部,明朝人对居住在松花江大屈折处及今哈尔滨以东阿什河流域女真人的统称,因松花江大屈折处在元代称海西,故名。明中叶后,各部南迁,形成乌拉、哈达、辉发、叶赫(叶赫那拉氏想必大家最清楚了,比如慈禧)四部,社会经济有较快发展,从事农业辅以畜牧、狩猎业,有专业铁匠,能将输入铁器加工制成兵器或生产工具。
从历史的渊源来看,建州女真势必要统一女真的,可以说建州女真的力量比较强大,但是对沈从来说,建州女真再强大,那距离自己太远了,倒不如分布在黑龙江和库页岛等地的东海女真来的实在,毕竟海参崴距离库页岛就很近,一旦发生什么危险,东海女真完全可以来接应。
可是沈从心里也明白,建州女真的力量最强大,那定然是不能冷落的,所以当前他对女真部落的思想就是拉拢东海女真,结交建州女真,至于海西女真,那就可有可无了,没办法,毕竟海西女真力量不是太好,同时距离自己也比较远,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选择重要的了。
章节目录 75,在海参崴立足
在蒙古人的带领下,沈从会见了东海女真的首领,在金银财宝和绫罗绸缎的攻势下,东海女真立刻就答应了沈从的要求,同时还拍着胸脯表示自己一定会听从沈老板的调遣,只要沈家生意在海参崴有任何的威胁了,女真立刻就会出兵。
沈从对比表示赞赏和感激,双方的第一次见面是相当的愉快。
当沈从统领沈家大队人马来到海参崴的时候,这里完全是没有发展起来,零零落落的有几处房子在海边的高地上矗着,海面的冰层上依稀有几个人在捕鱼,屋子近前有几个女人在编织渔网,此刻的海参崴处处都是一副原始生活和原始部落的样子,难怪大明人称呼这里是野人了。
这些人大抵是没有见过生人的缘故吧,他们纷纷放下手里的活儿聚集在一起,远远的盯着沈从一行人,很想过来亲热一番,但是却又不敢贸然上前,都蜷缩着双手冻得挤在一起。
“沈老板,我这就去招呼他们的首领啊,您等等。”一位随行的女真大臣弯腰对沈从无比恭敬的说道。
沈从亦鞠躬答礼:“那就多谢大人了。”
随后回头对几个妇人和孩子说:“你们过去拿些棉衣给这里的人吧,和他们把关系处理的好一点,毕竟我们要在这里定居,以后有什么问题肯定要他们的帮忙。”
“哎,好的,老板。”这些妇人也不是什么小家碧玉型的,她们当下卷起棉衣带着孩子就向那些女真人走去。
大人们也许有代沟,需要时间来消除,但是孩子们却似乎没有代沟,这不两方的孩子已经相约在一起去海面滑冰了,沈家的这些孩子长久居住在南方,对于冰和雪是特别的好奇,女真这些孩子对于这些外来人也是充满了好奇,所以他们玩儿的倒是愉快。
野人女真虽然长年不见人,但是对外来人却是很友好,很快就和沈家的人打成了一片,随行的女真官员陪着沈从此刻正在女真人的屋子里和当地首领在聊天。
“怎么说,沈老板以后是要停留在这里了吗?”首领迪古疑惑的对沈从二人说。
随行的女真官员冷哼一声:“怎么迪古?你不愿意?沈老板已经和亲王结成了兄弟,这是亲王的命令,你敢不从!是不是不想活了?”
“小的不敢,小的不敢,沈老板来到这里是帮助我们提高生活的,小的绝对会好好的招待沈老板的。”迪古吓一跳,连忙为自己辩解。
“谅你也不敢,不需要你招待沈老板,只要你不给老板添乱就行了。”
沈从无奈的摇摇头:“好了,这里安顿了,沈某会着手处理这里的,你回去向亲王复命吧。”
“是,是,是,那小的就告辞了,只要您有什么需要,立刻告诉我们,亲王立刻出兵帮助。”
沈从点点头一笑:“多谢亲王。”
送走了这位官员,沈从冲着迪古一笑:“打扰了,迪古,您是这里的首领,您以后说了算,在下只是在这里做生意而已。”
迪古苦笑一声拱手回答:“沈老板,不瞒您说,我什么也不懂,只是守护着这里的族人生活,我多少也听过你们沈家的名气,假如你需要人手,就请优先雇佣我们这里的人吧,给他们口饭吃,这里真的太苦了,唉,您就大发慈悲。”
沈从连忙回答:“那是肯定的,东海女真民风彪悍,如果在下的生意出现了问题,那么也就仰仗首领的帮忙了。”
迪古立刻点头:“从今以后,您就是这里的人,我们当然要携手共进了。”
“哈哈哈。”沈从哈哈大笑:“迪古,当地有多少人呢?感觉应该不止这些吧?”
迪古嘿嘿一笑:“我们这里人还是挺多的,否则亲王才看不上收纳我们,只是人民分布的太散而已,关键时刻是可以快速召集起来的。”
“不不不,那时间太长了。”沈从摇摇头拒绝了迪古的建议:“把他们都聚集在这里吧,这样方便提高整体的生活水平。”
人口聚集在一起才会形成市场,那么生产的东西才会有人消费,而且大量的劳动力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当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口聚集在一起了,假如海盗来侵犯,那么就可以快速的调动力量进行防御,毕竟生意如果做大了,难免不会引起海盗的窥探。
毕竟海参崴的西面是不久之后将会扩充过来的俄罗斯政府,南面有大明,朝鲜和日本,所以不由的不让他重视起来。
虽然这里也不太安全,但是比起其他地方,那可安全的太多了,朝鲜人的眼睛此刻正被建州女真的人给牵扯着,大明朱元璋的视线整被蒙古人给牵扯的着,至于俄罗斯,它的视线和中心此刻正在欧洲,日本国内还没有统一,假如发展外贸生意这可真是一个广大的市场啊。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各国此刻正是动荡不安,发展外貌也赚不了多少钱,而且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从海参崴南下前往南海的路上可是有不少的海盗,比如被朱元璋赶出大陆的那些人。
在周边的这些国家之内,还是大明最具有潜力,沈从对大明可以说是又爱又恨,如果大明的朱元璋对自己不下狠手,那么自己何苦跑到这里来吗?
感慨可以发一发,但是这往后的日子还是要过的,在这里,一个类似于世外桃源的地方,没有人打扰自己,那么这就正符合自己和平发展的理念和要求。
不过要想快速发展,那就必须因地制宜,沈从这些天在迪古的带领下开始游览海参崴,尽量快速掌握海参崴的地理地形,同时呢,也顺道把海参崴各处的人口都聚集在一起。
历经一个多月,沈从终于摸清了海参崴区的地理位置。
滨海边疆区(海参崴区统称)以山地为主,平原为辅。沿日本海岸伸展的山岭及其支脉和火山高原占边疆区总面积的80%,山峰平均海拔高度在500米左右,较高的山峰有阿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