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帝之天龙八部(步枪)-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此次我来的及,没带什么聘礼,确切说,我根本没想到,自己会成为驸马。因为,我此次来西夏,一来是师叔的邀请,让我不好拒绝,二来不希望看到辽夏结盟。

既然我成为西夏的驸马,我也不想从国主身上得到什么,相应的聘礼我却会付足。半月之内,我会派人给西夏送来五万石粮食、三万斤铁锭、一千副锁子甲。

除此之外,布匹三千绢,金银珠宝若干。我想这份聘礼,就算大辽方向也不会轻易拿出吧!而且我答应,只要大辽敢进攻西夏,大宋必将给予侧应。”

正如赵孝锡猜测的那样,随着这份真可谓丰厚的不能再丰厚的聘礼拿出,李乾顺也深深的被震撼住。他也没想到,赵孝锡的财力竟然如此雄厚。

粮食跟铁还有盔甲,无疑都是西夏目前急需的。至于布匹,只要拿到市面上,根本不用发愁卖不出。有这份厚礼,李乾顺也终于看清这女婿的隐藏实力。

半月时间,就能拿出这些东西,足以说明他的能力有多大。面对这种情况,最终李乾顺也不再拒绝。正如赵孝锡所言,李乾顺很多时候,拥有君主冷血的一面。

谈妥了条件,赵孝锡根本不再多待,直接离开了皇宫。而不久之后,一队由李秋水派出的送婚队,也算是娘家给予的嫁妆队伍,同样抵达了段誉居住的驿站。

深夜在赫然连的亲自目前下,赵孝锡直接下令出发,离开这个对李清露而言,也不再有过多留恋的西夏皇城。从此以后,赵孝锡才是她的天。

而几天之后,赵孝锡带着几名一路奔波的侍卫,再次出现在汴梁城下。望着这座大宋的皇城,赵孝锡在心里默默的道‘汴梁,我回来了’!

第一章化装入王府

从兴庆府出来,赵孝锡带着赵大等十余名亲卫,几乎与昼夜不停的速度往汴梁赶。至于皇都的信使,没等他找到赵孝锡,接信的人却抵达了皇城脚下。

原本深夜抵达汴梁的赵孝锡,看着已然关闭的城门,很快决定第二天再进城。当然,他也可以选择连夜叫开城门,可他暂时还不想告诉皇城中的赵煦他回来了。

望着笼罩在夜幕下的汴梁城,赵孝锡并没前次从少林回来时舒畅,相反还有些沉重。可带着赵大等人,在城门下徘徊了一会,很快就离开了城门之下。

这一路快马加鞭的赶路,连赵孝锡这内功深厚之人,都觉得有些疲惫。何况赵大他们呢?所以,休息一晚,明日再进城,无疑是再好不过了。

离开城门口的赵孝锡,一行人很快来到了城外一家,开在汴梁河边的客栈。身处皇城脚下,这种客栈的生意还是非常不错的,一些错过时辰入城的客商,都会入住这些客栈休息。

当赵孝锡一行人抵达,客栈值夜的店小二,也显得稍稍愣了一下。正准备跟赵孝锡等人说客满,却看到领头的骑士,打出一个有些奇怪的手势。

看到这个手势,店小二立刻就跳了起来,很快将同样还没休息的掌柜给请了过来。没多久,赵孝锡一行人,就住进了客栈不对客人开放的后院之中。

不用说,这座客栈也是赵孝锡布置在皇城附近的布衣阁握点。见过客栈的负责人,赵孝锡还是很温和的鼓励了他一番,让他先替众人准备一些吃食。

等到酒足饭饱之后,赵孝锡才将掌柜单独叫到秘室,询问道:“现在皇城里面局势如何?皇祖母的病情。到底严重到什么地步了?”

掌柜很快道:“回阁主,从城里今日送来的情报,官家这段时间,都在替换皇城的守将,还有那些禁军的统领。目前,我们的暗卫。职位都没任何变动。

据宫里的秘探回禀,太皇太后的病情,几乎没什么改善,一天比一天严重。这几天,几乎靠着参汤续命。官家除了早晚探视一次,禁止任何人前去探望。”

很简明扼要的介绍了这些情况,赵孝锡又道:“我们的人手到了?”

似乎思考了一下赵孝锡所谓的人手,掌柜很快道:“到了,目前都住在皇城的客栈跟军营之中。就等阁主回来,计划可以随时启动。只是这样一来,官家那边?”

也许是知道此事牵涉太大,赵孝锡很快道:“此事我自有主张,行了。明天等我们离开,你们也尽快收拾一下东西,我会交待其它暗卫过来接手。”

‘是!那手下先行告退,阁主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

为了保证离开后,这些据点的安全。赵孝锡需要做的,就是更换掉这里的老板。将旧的老板换成新人,想来谁也不会想到,其实新老板也是他的人。

当然,一段时间里,这个据点都不会被启用。这种侦察与反侦察的事情。赵孝锡还是玩的很熟练。而这位掌柜,自然清楚这样做,其实是为了保护他的安全。

在赵孝锡一行开始洗漱休息时,皇城徐王府的赵颢,还有世子赵孝骞心情都显得有些沉重。这几天府外的眼线。他们父子俩自然也是看在眼里。

做为目前唯一幸存在世的皇叔,赵颢非常清楚,那位侄子至今也不放心于他。如今因为朝中几位新晋大臣的鼓动,更是怀疑起赵孝锡的忠心。

对于这种如同被软禁般的生活,赵颢其实不太在意。他真正在意的,还是赵孝锡两兄弟的将来。涉及到帝位之争,几乎是倾巢之下无完卵啊!

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们被软禁在王府之中,几乎很少知道外面的消息。这几天,徐颢更是被皇帝以抱病的名义,连每日的早朝都不去了。

这种情况,令赵颢真的非常担心,他那个寄于厚望的儿子回来。这皇城里,到底会掀起多大的浪来。甚至有时候,他都希望儿子不要回来。

可徐颢非常清楚,那怕皇城是真的刀山火河,那位儿子肯定会回来。因为,他们都还在皇城里待着。那位现在时日无多的母亲,赵孝锡也是必须前来送行的。

望着短短几天,显得异常苍老的父亲,身为世子却无能为力的赵孝骞。最终开口道:“父亲,你还是早点休息吧!相信这个时候,二弟应该收到书信了。”

对于大儿子的话,赵颢却苦笑道:“唉,这个时候,我宁愿他什么都不知道才好啊!眼下的形势,你看的还不清楚吗?那位,怕是动了杀心啊!”

这话说的赵孝骞表情一僵,最终却道:“父亲,就算我们此刻再担心也无用,还是看二弟如何处置吧!前两天,不是有人跟我们传信,说已经告知二弟我们的情况吧?

以我看来,二弟如果知道,肯定会做一些布置的。我就不相信,祖母尚在人世,他敢做出这种事情来。要知道,你可是大宋唯一的皇城,他不怕别人骂他暴君吗?”

看着平时温文尔雅的大儿子,也忍不住动怒,赵颢摇摇头道:“行了,这话以后少说,小心隔墙有耳啊!算了,尽人事,听天命吧!”

又是一次无疾而终般的交谈,让父子俩的忧愁似乎又凭添了不少。而此刻身处皇宫的赵煦,同样在挂念着赵孝锡,似乎也在纠结,要如何对待这位视如兄弟的堂兄。

似乎又是一个很多人都失眠的夜晚,赵孝锡却睡的很香甜。一早醒来之后,也感觉几天来的疲惫,随着醒来而消失一空,心情似乎也舒畅了不少。

尽管知道皇城的局势紧张,可赵孝锡相信,只要赵煦是个聪明人。他应该知道如何选择,真要闹翻对两人都不利。毕竟,此时的他,还是拥有显赫战功的郡王爷。

为了先跟王府的父王取得联系,甚至偷偷的回趟王府。第二天一早,赵孝锡摇身一变,推着一车干柴,在城防官军丝毫没有提防的情况下进入汴梁城。

来到皇城中的市集没多久,暂时还是出入自由的王府仆佣,很快就在两个皇宫秘卫的监视下。来到了集市之上,而这位仆佣的任务,就是买几担柴火回去。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冒充柴夫的赵孝锡,以相对低的出售价格,终于抢到了这笔生意。在这位仆佣的使唤下,畏缩的推着独轮车跟着进了王府。

有两位皇宫禁卫的监视,谁也不会想到,这根本就是武卫布的局。等到进入王府后厨,那位仆佣很快将其领到王府的库房之内。

虽然赵孝锡,将王府的奴婢还有侍卫,都换成了自己人。可赵孝锡同样不敢确信,这些人中,有没有皇帝的眼线,所以一切还是谨慎些行事为好。

这个点,正在后院修剪花草的赵颢,很快就看到王府总管过来道:“王爷,库房新添置了几柱奇花异草,小的特来请王爷过去瞧瞧。”

面对这位亲信的眼色,赵颢显得愣了一下,很快道:“嗯,那本王就跟你过去看看。”

尽管这个时候周围没人,可赵颢还是尽量小心行事。任何时候,他都不能丝毫大意。那怕从软禁到现在,没在府里发生任何泄露王府消息的人员。

等到赵颢来到库房,看着一身穷汉打扮的赵孝锡,显得异常惊讶的道:“云儿,你怎么在这?”

在他看来,这位儿子就算收到消息,最快也要几天后才能抵达皇城。可谁也没想到,这儿子竟然悄悄的回皇城了。这多少令赵颢有些惊讶啊!

望着这位其实五十还不到的父亲,此刻却白了半边头发,赵孝锡多少显得有些心酸。跪下道:“儿子不孝,让父亲担心了。”

看着跪在面前的赵孝锡,赵颢很赶紧道:“起来,回来了就好。对了,你怎么这付打扮呢?是不是路上遇到什么事情了?”

生怕儿子此番回城,是不是遇到伏击或暗杀的赵颢,很关切的询问了一句。可赵孝锡很快道:“没事,儿子此番回来一切顺利,其实昨晚就已经到了,在城外客栈住了一夜。

今天才化装进来,跟父亲商量一些事情,另外让父亲稍安勿躁。这件事情,等我光明正大回城之后,一切都会有办法解决的。”

说完这些话,赵孝锡清楚时间紧迫,很快就跟赵颢说出了自己的计划。等到赵孝锡说完,赵颢却很惊骇的道:“这样做,好吗?”

赵孝锡很平静的道:“父亲,如果他不做出今日之事,或许儿子也不会这样做。可他已经对我表示出不信任,还想以你们做为要挟。无论如何,儿子不会让你们再置于险地。

时间来不及了,如果我再不出去,外面的眼线就要起疑心了。还请父亲忍耐几天,等儿子回来,一切都会好起来。以后,将没人再限制的到我了!”

抛下这句话,赵孝锡很快又离开了库房,拿着几吊铜钱一脸喜色般,出现在那些监视王府的人当中。从始至终,都没人怀疑过,他就是当今巴蜀郡王赵孝锡!

第二章帝王家,无亲情!

推着独轮车离开王府,呈现在那些秘探眼中的赵孝锡,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柴夫。可这些秘探不知道的是,在他们打量观察赵孝锡时,赵孝锡同样在打量着他们。

其实这些秘探不知道,在他们抵近监视徐王府的时候,他们一切行踪都落到了武卫的眼中。武卫一直没动他们,更多是不想打草惊蛇,一切等待赵孝锡的命令。

凭借这些柴火卖到一点钱的赵孝锡,并没立刻推车离开,而是继续来到集市上,买了点米面才心满意足般离开。这样做,目的就是让人觉得,他就是一个地道的柴夫。

尽管有些年头没搞化装渗透,可赵孝锡非常清楚,想要让监视的人,确信无疑他是柴夫。首先就是要自己相信,现在的自己就是个地道的柴夫。

这种底层人物的习性,赵孝锡自然非常清楚,用卖柴赚来的钱,买点家中常需的东西,也是这些柴夫经常做的事情。如果他直接离城,反倒会让人起疑。

果不其然,当赵孝锡推着独轮车离开皇城时,那一路跟踪的尾巴才算停止。从这点可以看出,赵孝锡的身份没被怀疑。可从另一面讲,皇宫对王府的监视还真严密。

任何进出王府的人,去那里见什么人,做什么事,说了什么话,都被这些密探监视着。很可惜,从监视王府开始,他们没发现任何值得可疑的情况。

领受皇命而来,他们自然需要挖到一些有用的东西,以在赵煦这位皇帝面前请功。可现在待在这么久,却什么东西都没发现,多少令这些密探有些沮丧。

另一面,派出密探的赵煦。同样对密探打探不到有用的消息而生气。只是在生气之余,他也觉得会不会是自己多疑,这位皇叔跟赵孝锡,真的没篡位之心。

可在赵孝锡没回归之前,赵煦觉得这种监控也是非常有必要。如果赵孝锡真的没二心,他自然会还赵孝锡一个公道。他觉得。赵孝锡就算知道这些,也会理解他这样做的苦衷。

事实真是如此吗?

离开了皇城之后的赵孝锡,很快将独轮车推倒城外,往一条略显偏僻的山道上行去。没多久,山道上就出现了几个人,很快赵孝锡将独轮车交给他们。

从城里买来的东西,一样交给他们,在原地换好另外一身衣服,很快就出现在等待多时的赵大等人跟着。让人想不到的是。赵孝锡回归后,竟然抄小路往皇城外官道走去。

走到距离皇城有几十里外的官道上,赵孝锡终于带着赵大一行,来到了官道之上。翻身上马之后,赵孝锡脸色严峻的道:“兄弟们,回城!”

一声令下之后,赵孝锡开始纵马狂奔,赵大等人也同样紧紧跟随其后。等到他们再次看到皇城城门时。人马已然变得风尘仆仆,看上去似乎很着紧赶路的人一样。

望着大开的城门。赵孝锡并没减缓马速,相反还是保持飞奔的速度,继续往城门口冲去。这个举动,落到守城的官兵眼中,多少显得有些惊讶,很快就打算过来阻拦。

就在这时。落后一马之距的赵大,很快大吼道:“都让开,巴蜀郡王回京,敢阻拦者,死!”

这一声巴蜀郡王回京。吓的纷纷躲避的百姓,还有守城的官兵都愣住了。就在他们愣神之中,赵孝锡骑马已然飞奔入城,而赵大等人的狂吼之声,很快响彻皇城之中。

不到片刻时间,甚至皇城的密探来不及禀报,赵孝锡一行已然出现在皇宫门前。看到这样一支飞奔而来的马队,守卫皇宫的禁军,自然严阵以待。

来到皇宫门口,冷着一张脸的赵孝锡,很快翻身下马走了过去道:“都给本王让开,本王要去面见太皇太后!不要惹本王生气,滚开!”

说着话时,赵孝锡还拿出了高太后的令牌。看到这块令牌,负责门禁的禁军,迟疑片刻已然被赵孝锡给推开。让赵大等人在门口等候,独自一人就冲进了皇宫之内。

敢在皇宫里面飞奔,自然非常引人注意,可那些得知消息赶来的禁军。望着飞速往后宫闯去的赵孝锡,根本来不及阻拦,就算挡在他面前,也被一身煞气的赵孝锡给吓愣住。

以至于,得到赵煦得知赵孝锡回京,赵孝锡却已然来到了高太后的寝宫之内。看到这位风尘仆仆,来不及洗漱的郡王爷进来,那些宫女太监都非常感动。

百善孝为先,在大宋一个懂孝道的人,是很受别人尊敬的。眼下高太后时日无多,自然希望子孙能赶回来看她一眼。而赵孝锡,无疑是外放郡王中,第一个赶回来的人。

高太后身边的太监总管,望着赵孝锡进来,眼睛有些发涩的道:“云郡王,你回来了!”

看到这位太监总管,赵孝锡脚步不停的道:“公公,皇祖母情况怎么样?本王刚回京就直奔皇城而来,还不清楚情况,皇祖母为何会突然病重?”

对于赵孝锡的询问,这位太监总管也不知如何回答。而这个时候,赵孝锡已然迈步走进高太后养病的房间,看到几乎奄奄一息状态的高太后。

望着这位当初离京时,还精神状态不错的祖母,此刻已然变成风烛残年将死之人。望着这种情况的高太后,赵孝锡想着当年陪伴她时的场景。

一下没忍住,眼泪瞬间夺眶而出跪倒道:“奶奶,不孝孙儿回来看你了。”

这一幕,落到其它在此照顾的妃嫔耳中,也感叹赵孝锡的赤子之心。这种亲人离别的苦难,是谁都不愿意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事情。

跪着行到高太后床榻前的赵孝锡,握着那双不停颤抖,骨瘦如柴的手带着哭腔道:“奶奶,孙儿回来看你了。怎么孙子两年没回来,你就变成这样了呢?”

这段时间,一直处于时而昏迷,时而清醒的高太后。却突然意识清醒了许多,歪过头举着另一只手,落到埋头痛哭的赵孝锡头上。

等到赵孝锡再抬头,这位已然瘦的脸骨凸现的太后,挤出一丝微笑,却显得有些狰狞般,轻声道:“皮、猴子,你、回来了!”

听着高太后亲切的称呼,赵孝锡激动的跟个孩子般道:“奶奶,皮猴子回来了。孙儿不孝,回来晚了,让你担心了。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有那觉得不舒服吗?”

高太后面对赵孝锡的询问,似乎无力再说话,却很贪恋般抚摸着,这个从小看着长大的孙子。如果说这些孙子里,她对赵煦付出最多,可跟赵孝锡的感情最好。

也许是想到了什么,不久后高太后显得有些情绪低沉的道:“皮猴子,你不该回来。”

这话一出,待在旁边的后宫妃嫔浑身一振。而同样在这里,看护许久的赵孝锡母亲。听到这话,脸色一下煞白了起来。她知道这话意味着什么!

只是让人更想不到的是,就在这时寝宫却走进了一个人,将这话听了个一清二楚。那些跟僵住了一般的嫔妃,正准备行礼时,却被阴着脸的赵煦阻止。

高太后还没意识到,她非常失望的孙子,此刻已经站在门口。可已然观察到赵煦进来的赵孝锡,却同样装作不知道般,问道:“奶奶,你都病成这样,孙儿怎能不回来呢?”

看着情真意切的赵孝锡,高太后又突然显得很高兴般道:“皮猴子,你真的长大了。只是奶奶要失言了,没法看着你的孩子出世了。

记住奶奶一句话,人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实在不行,你就离开皇城隐姓埋名吧!都说帝王家无亲情,看来真是如此啊!”

先前的话,最多让人浮想联翩,后面这番话却如同诛心的话。可面对此刻,真正变成一个平凡老人般的高太后,没人敢去说她的大胆之言。

只有赵煦此刻,心里却无比的揪心。他非常清楚,这两年他与高太后缓和的祖孙情。随着高太后这一病,他开始加速夺权,倾刻间被瓦解的一干二净。

帝王家,无亲情!

短短六个字,道尽帝王家的幸酸事。可身为帝王的赵煦觉得,他是为了这个朝廷,为了这个天下。做出一些舍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也许是突然一下说了这么多话,高太后在说完之后,突然拼命的咳嗽了起来。赵孝锡很快将其扶起,用庞大的内力替其舒缓气息,终于让其面色平缓了下来。

可这样一来,被扶起的高太后,很快就看到站在门口阴沉着脸的赵煦。从房间这些妃嫔恐惧的脸,高太后很快想到,先前的话只怕落到赵煦耳中了。

而这个时候,赵孝锡却显得很直接的道:“奶奶,看来有人在你面前说孙儿的不是。孙儿虽然贪玩了一点,却也没耽误正事。只要你好好将养身体,一定能看到重孙出生的。”

对于赵煦的进来,赵孝锡只是给了一个微笑,却根本没行礼。继续扶着高太后,做着舒缓她心情的事情。这一幕,落到赵煦眼里,突然觉得非常刺眼!

同是祖孙,为何高太后对他,从来都不会如此宠爱至极呢?他是皇帝,难道就真的要当个孤家寡人吗?

第三章祖孙情深

自从高太后病情危重,朝中的局势一下变得复杂紧张了起来。尽管监视徐王府的命令,是由赵煦这位皇帝亲自下达,知道的人并不多,可也瞒不过城中的有心人。

伴随着赵煦掌权后,陆续提拔忠皇派的将领跟大臣,很多人都清楚。这种政治洗牌的残酷,将会延续到赵煦彻底掌控朝堂结束。

而最终上位的大臣中,大多都是以前被高太后冷落的大臣。他们尽管对赵孝锡没什么恶感,却也谈不上什么好感。而稳固赵煦的帝位,则是这些大臣需要做的事情。

被赐封为巴蜀郡王,骑兵统领跟成都道节度使的赵孝锡,自然是需要打压的实权郡王。那怕这个时候,赵孝锡没表露过,任何不忠于皇帝的事情来。

历史有句话叫功高盖主,那怕此刻的赵孝锡还达不到那个地步。可在这些新近提拔的大臣看来,朝中唯一能威胁帝位的,就是赵孝锡一家子。

一个曾经染指过帝位的皇叔,一个手握兵权的实权郡王。无疑是赵煦掌权,拿来示威朝臣的最佳人选。而其私下结交大理,又想成为西夏驸马,更令这种担心成为可能。

以往跟赵孝锡关系不错的武勋们,这段时间也很明智选择了观望。这事关皇家大事,做为臣子没人敢去说什么是非对错,却不希望看到兄弟自相残杀的局面。

而这个时候,偏偏享受到无人敢反驳自己,这种至高无上权力的赵煦。更是觉得。如果赵孝锡真心拥戴他当皇帝,那就应该配合他实权上位的打压。

就在全城那些精通世故的王公贵族。开始关注着事态发展时。赵孝锡的突然回京,无疑让这座乌云压城的皇城。被丢进了一颗石子般,开始顿起波澜。

可不管如何,赵孝锡先前风尘仆仆,连家都顾不上回,直奔皇宫而去的样子。是所有皇城百姓都看到的,这种令人称赞的孝顺,无疑又增加了百姓对赵孝锡的好感。

老百姓们不懂什么帝王心思,他们对待一个人的评价,更多是盲目的。现在千里迢迢赶回。风尘仆仆入宫去看望皇祖母的赵孝锡,却是他们亲眼目睹过的。

在老百姓跟大臣,讨论着赵孝锡此番回城,到底会做些什么的时候。高太后的寝宫之内,气氛却显得非常压抑。甚至不少太监跟宫女,都忍不住浑身颤抖冒汗。

那怕他们拼命的想逃离这个地方,却根本不敢挪动一下腿。只能低头不语,胆战心惊的看着事态下一步发展。希望接下来的事态,不会让他们因此而送命。

望着赵煦冷峻的脸庞。赵孝锡却不怎么理会,继续安慰着这位看到他回来,精神似乎好了不少的皇祖母。而高太后对于这位皇帝孙子的到来,也只诧异了一下。

很快又道:“皮猴子。真的长大了。官家,既然你也来了,那我们祖孙三个。就好好谈一次吧!仪妃,你们都跪安退下。没哀家的旨意,擅入者斩!”

似乎又变成那个高傲的太皇太后。下达了命令之后,那些后宫嫔妃们很快退了出去。那些快吓得腿软的太监宫女,此刻也终于长松了一口气,觉得捡回了一条命。

随着那位太监总管,将寝宫的大门关上,亲自站在门口守护。那些出来的嫔妃们,此刻的心情同样压抑的很,觉得这种帝王家的纷争,轻易都会形成天下震动。

等到房间只剩下三个人,高太后依靠在赵孝锡身上,很平静的道:“官家,在你眼中,哀家到底是你什么人?你真觉得,哀家贪恋权势吗?

不要以为,在哀家病重期间,你大肆调整朝臣职务,更换禁军统兵将领,哀家就不能阻拦于你。要知道,哀家是大宋的太皇太后,国法惩罚不了你,皇族的家法呢?”

听到最近所做的事情,这位皇祖母都清楚。赵煦非但没觉得惊慌,反倒觉得异常生气。他觉得,自己身这皇帝,却还受着这位祖母的监控。

冷冰冰的道:“朕是天下之主,朝政大事是朕的份内之事。家法再大,也大不过国法吧?朕已经长大了,祖母为何始终对朕不放心呢?为何?”

面对赵煦如此冰冷的回答,确切点是质问,高太后又是一阵气急。以至于赵孝锡只能无奈劝道:“奶奶,你千万别动气,身子骨要紧。官家,少说两句吧!”

对于赵孝锡的劝和,赵煦却怒气升道:“巴蜀郡王,你是在指责朕吗?”

如此不留情面?还是恼羞成怒呢?

面对赵煦的质问,赵孝锡脸色僵了一下,只能道:“微臣不敢!”

在这个时候,高太后却冷笑道:“是啊!官家,你大了,大的眼里没有我这个太皇太后,也没有兄弟之情,看来你真的长大了。

行,今日哀家就问你一句?你皇叔犯有何罪,为何官家要派人监视,将其软禁于王府之内?你把徐王妃叫进宫来,名义是照顾哀家,实则呢?

几个馋臣的话,就让你忘记多年的兄弟情。皮猴子,虽然私事上有过,可他何曾对你起过半分不臣之心。不是他去年沙场用命,此番你的帝位能如此稳当?

就因为皮猴子私德有亏,你就做出这种事情,你让皮猴子如何看待你这个官家。能自家人你都信不过,将来你还能相信谁?”

望着高太后的指责,赵煦也有些不敢直视,面容渐渐冷下来的赵孝锡。等到高太后说完这些话,赵煦却突然又坚定了目光,不敢躲避赵孝锡的眼神。

冷下心来道:“朕是天下,他是臣子。他现在拥有的,都是朕给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难不成,他还敢当逆臣不成?”

对于这番回答,赵孝锡终于长叹一声道:“好一个君在臣死,臣不得不死。那微臣就斗胆问你一句,你想当那样的君主吗?这话,听的微臣心寒啊!

此番前去西夏参加驸马应征,难道官家就不明白臣的用心良苦吗?官家是不是觉得,兰州之战后,西夏就无力再战了呢?官家自问,大宋有能力对抗辽夏结盟吗?

官家坐在金銮殿上,听的都是大臣给予的奏报。那官家可知,目前大宋有多少可战之兵,面对辽夏的铁骑,又是否能反败为胜呢?光听一帮文臣的吹嘘,他们懂兵知兵会领兵吗?

不错,微臣替国效命那是理所应当。可微臣同样可以选择当个闲散郡王,实在不行,微臣就当个江湖游侠,想必也是人间乐事。奶奶,你觉得孙儿当个普通人如何?”

高太后看着一脸苦涩的赵孝锡,安慰道:“皮猴子,走吧!走的越远越好,等什么时候,你想奶奶了,就到奶奶的坟头上柱香吧!这皇宫,太无人情味了!”

看着高太后跟赵孝锡的对话,赵煦也突然觉得,他是不真的太无情了。可他是皇帝,他是这大宋之主,不是所有人都应该向着他的吗?

突然觉得自己站在这里,似乎有些多余的赵煦,很快道:“皇祖母,你安心休养,朕还有事,就先行告退了。巴蜀郡王,等下来朕的御书房,朕有事跟你说。”

抛下这么一句话,赵煦很快离开了高太后的寝宫,看着离开的赵煦。高太后终于长长的叹息了一声,她知道这个孙子,真的拥有了帝王的冷酷之心。

只剩下两个人的时候,高太后却转头道:“皮猴子,奶奶就问你一句,你有没想过当皇帝?放心,奶奶现在这个样子,也没多少天好活。我只想听你一句真心话!”

对于高太后的询问,赵孝锡最终很坦然的道:“想过!身为王族子弟,谁没想过去坐那把龙椅呢?只是孙儿知道,那张龙椅不好座,天下的担子太重了。”

看着赵孝锡很坦然的目光,高太后终于露出一丝微笑道:“看来,我家的皮猴子也长大了。是啊!都说皇帝好,可谁又知道当皇帝的苦呢?统御天下,岂是易事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