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崖山人的宣传,令人惊异的是,响应最热烈的并不是崖山人想要吸引的贫雇农,而是地主阶层甚至富裕农户。因为他们在台湾损失了大量土地,正在心疼不已。听闻新华夏不限制土地兼并,自然是十分心热。
当然,富人都是很谨慎的,他们还是要实地考察一番的。
大明台湾省通过土改政策,迅速收获了民心,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明军队的招募工作十分顺利,短短半年时间,就招募了一支5000人的陆军。这支部队全部装备遂发火枪,辅以新华夏的训练方式,战斗力迅速提高。
不仅如此,新华夏还将先前远东的内河舰队5艘舰船以半价卖给了大明,同时还另外交付了2艘凌海级驱逐舰,以加强海军实力,能够自保。
台湾一直以来盛产蔗糖与稻米,倒也不用担心偿付问题。更何况,台湾还有少量的煤矿产地,作为新华夏海军的补给基地,还是可以的。
在台湾大明政权逐渐稳定的过程中,涌现出一个著名的小人物。
提喜僧人,原名郑开,是福建农家郑家的次子,出生于福建漳浦,最初在本村高塘寅钱寺出家,后来才到高溪观音亭为僧。乾隆二十六年,化名万云龙,在福建创立天地会,倡议反清复明,白日诵经礼佛,夜间聚众赌博,累聚银钱,预谋起事。他以结拜弟兄的方式,在高溪观音亭创立秘密组织,并以“人生以天地为本”之义,取名天地会。他甚至还创造了三指诀,大指指天,小指指地,直伸中指按于心口,接烟递茶都用三指这个暗号,会内之人一见便知是“自己人”,又用五点二十一隐指洪字。他的首批弟子有卢茂、方劝、陈彪、赵明德、陈丕、破脸狗等人。他所开创的秘密组织,在二十多年里神不知鬼不觉地网罗了众多的农民、佣工、小差役、小商人、算命人和乞丐,形成地跨闽、浙、粤等省一股巨大的社会潜流。因此可见这个没什么文化的人,却是个人才。
据查证,历史上,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福建漳浦卢茂举事,三十五年(1770年)李少敏、蔡乌强举事,都是提喜和尚的手笔。
然而,无论是大明还是新华夏对于这样类似流氓黑社会团体没什么好感,因为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才是合格政府的追求
不过即使是大便也能让花儿更鲜艳,这样的人也是自有他的用途。
在大明政府新华夏顾问陈冲的建议下,新任的大明首相王秋出面接见了他。
万云龙说到底就是一个黑社会,见到官府就有天然的恐惧,屁股只敢半个搭在椅子上。
从这个举动王秋觉得,他要么是懦弱惯了的人,要么就是深藏野心、却藏而不露的人。明显的,郑开是后者。王秋现在对于有野心的人并不反感,因为他们就是一群野心家,自然不反感同类人。更何况郑开再有野心也不过是个孙猴子而已。
王秋斟酌了一下用辞,才说道:“大师这些天过的还习惯?”
王秋回答:“过的还行……就是,有点闲得慌。”
王秋知道是郑开在试探大明打算怎么用他了,说道:“大师既然觉得清闲,现在倒真的有必须大师出马才能解决的事情。”
郑开精神大振,“不知大人让我干什么?小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王秋打断他的忠心告白,“我们希望你潜回大陆,继续发动群众,为反攻大陆作准备。”
郑开立即苦吧了脸,他来到台湾就是为了有个安稳舒适的生活,可不想再回去随时掉脑袋了。
王秋心中暗暗摇头,难怪这家伙历史上籍籍无名,虽然有野心却不肯冒险,外人连他的名字都大多不知,连他的徒孙林爽文都不如。
王秋心中暗自摇头,却说道:“大师自然可以以天地会总舵主的身份留在台湾,但可以派遣您的徒弟或信徒回大陆,平时给台湾提供信息,战时配合部队展开行动。我们每年也将安排合适的经费给大师,初步打算每年先给1000两白银,如果事业有所起色,会逐年增加。”
郑开抱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理,很愉快的答应了王秋的要求,将他的徒弟全部派回大陆,只给了500两经费,这还是为了安抚各徒弟好为他办事,否则,一两都不会给。当然,这一点王秋并不知道,也无需知道。
为了加强对台湾的控制,在后面的几年里,从云贵与川西等地,还陆续有大量的大明遗民迁入台湾,形势大好。
第七十五章 林家栋的镇长生涯
林家栋1762年6月入伍。按照新华夏的五年义务兵役制,1767年可以退役。他在服役期间表现还是不错的。虽然没有太突出的贡献,不过,新华夏的军队规模一直在不停膨胀中,原本的军人的官职也是水涨船高的提升着,在退役前,林家栋已经被提名为领导三百人的少校大队长。不过,林家栋本性上,是不喜欢打打杀杀的生活的,因此还是提出了退役的要求。
按照军队的提议,新华夏将他提拔为新设立的凤凰城前身的凤凰镇镇长职务。因为新成立的据点地处印第安人包围中,并不安全,新华夏都是优先选择退役军人担任据点的领导人,亦军亦民,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据点的安全。
凤凰镇虽然现在已经荒芜了,但是历史其实比较悠久。在公元700年前后,印第安人的一个分支文明就在今天凤凰城所在的地区发展,他们大约开凿了大约135英里(217公里)长的灌溉渠,使这里变为耕地。但是后来因为不知名的原因荒废掉了,逐渐没落,变得荒无人烟。
实际上,此地虽然干旱少雨,但是历史上西拉河、萨拉多河、阿瓜弗里亚在此地交叉流过,分支也不少,发展灌溉用地十分便利。这也是后世凤凰城能够成为最大州府所在地的原因。
不仅如此,凤凰城地处更东面的伯克与西面的罗城中间位置,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而且,地处边境,对于稳定边疆也有重要意义。因此,自1767年期,至68年底,在此共投放了超过五千人。其中有一千三百多名朝鲜人,其余就是清军俘虏五百,其余的大约一半是南洋华人,还有一半就是台湾的汉人。人员成分复杂,却更利于当地政府的掌控,自然,也是新华夏有意为之。其他据点情况也十分类似。
林家栋作为镇长,其实工作十分简单。
首先就是按照新华夏的《中小城镇标准规划图》规划了市中心。新华夏的标准规划图都较为详细的说明了选择怎样的位置为居民点,比如定居点的选择,有水源,土地肥沃;甚至是有具体的规划,比入建立一道建议的城墙,在中心建设政府所在地,边上设置街区,四周布置民宅等等;任何人只要照章办事即可。像凤凰城据点,新华夏中央甚至选择好了在市中心位置,大致位于后世的坦佩地区。所以林家栋几乎不用动用脑子。
凤凰镇的范围只有3平方公里左右。在这个区域范围边界处,建设高度只有3米左右的城墙,每隔五六百米设置一个瞭望哨与驻兵点。虽然简陋,但是在此地只有处于石器时代的印第安人偶尔出没,根本没有失落的危险。里面规划了镇政府办公楼、街道以及许多民宅。据点所有的早期居民全部居住在里面。
因为凤凰镇常年高温,几乎很难有零度以下的气温,因此,建筑的防寒要求不高,建造速度自然很快。凤凰镇处于河流交汇处,温度本来就略低,又广布绿植,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宜居小镇,绿树成荫,芳草萋萋。
只是有一点,凤凰城位置距离周围的一些部落并不远,西南是阿帕奇人,西北则是那瓦霍人。这两个民族可都是印第安人中最为善战的民族,甚至,崖山人认为凤凰镇周边的印第安人这个农耕民族的消失,有可能就来自这两个民族。
因此,林家栋最关注的就是城墙的建设,使用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城墙高度足有四米,绝对是崖山人所建造的城墙中最高的,连华京都比不上。因为,实际上,华京由于定居点的扩大,周边少数民族也比较和善,只在建立定居点当初,建立了一个方圆不过2公里的小城墙,高度还不到3米,以后就再也没有建造城墙了。
然后,从罗城调过来的垦荒设备开始启动,将大片荒地修整为可耕地。这些设备自然是要付钱的,新华夏政府从来不会大包大揽的提供免费服务,所有额外的劳动都是要付费的。不过,普通老百姓都习以为常了,并不反感。相对于以后的土地收益,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并且,在新华夏熏陶下,汉人群体学会了效率这个概念。相比较自己倾尽全力、累死累活的垦荒,付钱用机械垦荒不仅节省时间,还节省了大量劳力。而自己完全可以用这个时间在新华夏政府规划的公共工程或者是新设的工厂做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何乐而不为?
连成于来自台南市宁南坊的连氏家族,在康熙年间就迁徙来到台湾。在乾隆年间,已经是拥地数千亩的大家族了。据一个研究过连战家族史的崖山人推测,他很有可能就是连战的先人。当然这是无法考证的事情,毕竟,属于未来的事情。可惜,大明在台湾复国,直接将连氏家族打回到解放前。按照连氏家族的打算,是要聚拢家族财物回到大陆的。但是,大明连同新华夏已经掌握了制海权,普通舰船根本无法进出台湾,连氏如何能够潜逃?
只能将家族发扬光大的重任放在了新华夏。作为家族的次子,原本就是不可能继承大量家业的。因此,才被他的父亲派到新华夏来考察一下情况,以备家族咨询。
在新华夏半欢迎、半强迫的情形下,与华夏人的拓荒队一起来到了凤凰城。凤凰城的炎热天气让连成于很不适应。不过看到了凤凰城的选址,却让连成于顾不上炎热造成的不适应。这些地方看着干燥,但是植被茂盛,显然,不缺少地下水。即使是远离河流的地方,崖山人轻松的从地下挖掘出了引水渠,四通八达,对于灌溉十分便利。关键是土壤全是腐殖土,十分肥沃,亩产量不会低于台湾的中上等良田。如果在此拥有数千亩的土地,想要再现连氏家族的辉煌并不困难。
至于天气,都是次要的。他们完全可以在别处安家,农忙时安排家人前来收拾即可。富豪之家,哪个是单纯靠土地生活的?农田只是维持基业的最后手段罢了,这就是汉人最推崇的所谓的耕读传家。
而且,新华夏与汉人都是同文同宗的血脉同胞,让连成于等人并没有在异国他乡的感觉,适合他们居住与生活。
现在最关键的就是新华夏到底是否限制土地的购入数量?经过与凤凰镇镇长林家栋的多次沟通,他已经明白,新华夏确实不限制大家拥有土地的数量,只因为新华夏拥有的土地,几乎是无限的,当然是相对于较少的人口来说的。
并且,边上就有一户张姓人家可以现身说法。他们是来到新华夏的第一批汉人移民。他们只是普通移民。刚开始根本没有什么钱,不过新华夏有一个让人可以“钻的”漏洞,那就是耕作一年以上的上等熟地是10两银子,而紧邻河边的上等荒地,也不过5两银子一亩。这是什么概念?只要辛勤耕作一年,就可以以此置换2倍面积的荒地。那两年后呢?三年后呢?
不过,新华夏有规定,熟地置换荒地只能在新定居点进行。再原有定居点附近是没有这个优惠政策的,甚至是不允许老移民继续开垦荒地的。
这就是汉人老移民也会踊跃参加新殖民点最重要原因。不过这也是新华夏刺激老移民迁徙的手段,皆大欢喜。
连成于知道新华夏竟然有这个明显的“漏洞”,整个人都几乎要颤抖了,一年十亩,两年20亩,三年40亩,四年80亩。连成于用手压住自己的胸膛,天哪,不能再算了,心脏几乎要受不了了。
而且,通过与新华夏当地的最高领导林家栋多次联系,发现新华夏真是一个前所未有自由的国度。当官的一点都不会摆官架子。只要你照章办事,你即使当众骂他也拿你没办法。他可就看到张姓移民就因为修建的水渠占用了自家的田地,指着林家栋的鼻子骂。林镇长虽然生气,却只能捏着鼻子,给他家补偿了相应的、甚至略多的土地才了事。
连成于终于放下心来,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到了台湾。
连成于来到新华夏自然不是个例,带来的影响也是出乎新华夏意料的。大量的台湾富豪举家前往新华夏,给新华夏带来了大量资金。更因为大多数家庭都是家族的次子来到新华夏,被戏称为“次子东征”(因为新华夏在台湾的东面)。
在当初,64年底国民总数已经达到六万人,然后国民数就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增长十分缓慢,完全靠自然增长,当然在鼓励生育的前提下,年均4%的超高自然增长率已经是相当可观的了。只是崖山人急啊。
不过,在67年,华夏国民数有了极大的跃升。一是之前两次朝鲜战争获得的两万八千多朝鲜俘虏,大半通过了汉语水平测试,成为新华夏国民。从南洋与台湾又增添了3万新移民,他们自然也通过了汉语考试,成为新华夏国民。这样,新华夏国民数直接到了12万人。另外还有近两万五千名的清军俘虏,也将很容易转化为新华夏国民。
第七十六章 郎情妾意?
67年底,林航返回新华夏,随行的除了崖山人,还有自己的侍女李幼仪。说起来也是有意思。想当初,基于崖山人阳盛阴衰的现状,林航从朝鲜强掳了大量美女至新华夏,一举解决了崖山人的困境。仅仅在第二年,崖山人在新大陆就增加了343名后代,被崖山男性认为是万家生佛的举动。
当然,这个感激的人群仅限于绝大多数的男性。
虽然知道林航的举动,虽然不能说没有私心,但是对于崖山人来说,总体上是利多于弊的。崖山人的后代就是最有利的证据。但是,崖山女性,无论老幼,对林航的观感,对于林航的举动可是深恶痛绝。
这不,林航回到国内后,参加的欢迎宴会,围住他一圈的全是崖山人男性,女性都在远处横眉冷对呢。
秦岚见到这个情形,有些好笑,“小林,看样子你的处境不太妙啊。”
林航抹着鼻子,“几年了,已经习惯了。”
秦岚看着远处与许多女性谈笑风生的李幼仪,“幼仪可比你受欢迎多了。”
“是啊,幼仪毕竟是李氏王朝的宗室后裔,文学修养很高,自然让人如沐春风。”
“你小子。既然觉得幼仪不错,为什么还没有小孩?别人可都三年抱俩了,不会是你小子不行吧?”
“哪里,我们根本都没有那什么?”
边上陈小虎终于参言,“不会吧,幼仪姐那么漂亮,那么优秀,你竟然到现在还没有得手?你怎么不早说?”
“你小子滚开!都好几个媳妇了。”林航假装生气,这才对秦岚说到,“原本刚开始,如果有了什么,也就那么开始了。可是相处久了,感觉就越来越像兄妹了。”
“你小子啊,要抓紧了。不要别人孩子都打酱油了,你还是孤家寡人一个。对了,你觉得宁熙怎么样?”秦岚看到司徒宁熙正拉着幼仪说话,心思一动。
“司徒宁熙?”林航有些头大,“她可是一直看不惯我的。”
“你毁掉了人家的幸福,自然恨你。”秦岚打趣道,“当初,没有朝鲜美女之前,宁熙身边可是不下十人在争这献殷勤。结果,你的朝鲜美女一到,这些臭小子纷纷叫嚷,‘岂可因为一株树放弃整个森林’,哗啦啦,全跑了。你说,你小子要不要负责?”
“那也要看别人让不让我负责啊!”
“这么说你同意了?”
“我同意什么了?”
“追宁熙啊?”
“我没同意啊。”
“你同意了。”
“我怎么就同意了?”林航已经无语了。
宴会后,林航返回自己的豪华别墅。
幼仪小心的问道。“林哥,你觉得宁熙姐怎么样?”
“你怎么也问这个问题?”
“因为,我觉得宁熙姐喜欢你。”
“司徒宁熙喜欢我?不可能吧?”林航内心很是激动,毕竟,司徒宁熙可是公认的新华夏第一美女,被美女喜欢上,自然很开心,不过林航却不相信,“她每次可都是对我横眉冷对,没有好感的。”
“林哥,你要相信一个女人的直觉。宁熙姐在跟我闲聊的过程中,可是多次提到你。在言语中,我能够察觉,她其实是很欣赏你的。”
“好吧,就算是你的直觉正确,你难道不心痛,即将失去我这个好男人?”林航调笑道。
幼仪脸色一红,同时有些黯然“哎呀,林哥,你别开玩笑了,我知道,你一直把我当妹妹的。作为妹妹。自然要帮助哥哥抱得美人归。”
第二天,幼仪接受宁熙的邀请,要到宁熙家去,林航以哥哥的名义护送前往。
虽然都是别墅区,按照奸商郝有财的说法,新建的所有别墅占地面积都是一样的,而位置是抽签决定的。建筑面积与装修风格则根据个人喜好有所不同,超出份额部分各人还要补钱。当初林航所选的中国古田园风,就被奸商额外勒索了2万华元。再看宁熙的建筑,不仅占地面积更大,建筑由于是西方山水风,后面还紧贴着一座小山脉,位置好,建筑面积大,竟然只笔林航的额外多收了5000华元。
为此,林航曾经找奸商理论了一会,奸商说不过去,只撂下一句话,“美*先,美女有理。”让林航恨不得揍他一通。
再次见到这栋豪华别墅,林航还是有些气闷,深呼吸,朝鲜族仆人打开大门,林航迈步入内。
却见到,宁熙挽着幼仪的胳膊就往里走,似乎根本没看到林航。还是幼仪体贴,说道,“宁熙姐,林哥也来了。”
宁熙装作才看到林航的模样,“原来我们的林大总督也来了,真是稀客呢,欢迎光临!”
林航笑道,“司徒美女的大门门槛很高啊,我都差点过不去了。”见到宁熙似乎要生气了,哈哈大笑,抢着跟上前去。
司徒宁熙安排上茶。不一会,幼仪借口去洗手间,只留下林航与司徒宁熙,气氛有些尴尬。林航无奈,只有抢先说道,“你关系,很快我就要返回远东了,你还回去吗?”
宁熙柳眉一挑,“你是不希望我回去?”
“哪里,无论你去与不去,办公室主任的位置总替你保留着。”
宁熙的神情这才有所缓和,“现在远东没有多少事情,等过段时间我再回去,”
林航点头,“可以。”
宁熙反问一句,“什么叫可以?难道还是希望我永远不会远东?”
林航没想到,即使是清冷的司徒宁熙,也会胡搅蛮缠一番,不敢言语,赶紧拿起杯子喝茶,不成想茶水很烫,林航含了一口茶水,却实在咽不下去,只能吐了出来,搞得身上全是茶水,模样十分狼狈。
司徒宁熙大笑,“烫死你!”似乎解了气,拿来一块抹布,替林航擦拭胸前淋湿处。
结果,幼仪回来看到的场景就是,林航双手撑开,宁熙弯腰在替他擦拭。
幼仪“嗯哼”了一声,宁熙心神一紧,试图抬起腰身离开。没想到用力过头,竟然要反向向后跌倒。林航眼明手快,右手一个探身,将宁熙细腰揽住,搂在了怀里。双方身体都是一紧,但是却有一股暧昧的气氛在蔓延,身体似乎在触电。这种感觉双方以前都没有过。
为了掩饰尴尬,林航与幼仪很快就回去了。
林航虽然对于男女之事不太了解,但是却明白自己的内心。同样的,宁熙虽然在开始似乎对林航似乎没有好感。但是一同工作了一段时间,又一起出访欧洲,对于林航还是比较了解的。虽然平时林航似乎没有太多言语,但是在谈判桌上,却是妙语连珠,反驳别人意见时也是那么的敏锐,即使明知道他在胡扯,但是就是让别人无力反驳,比如硬攀印第安人亲戚,西班牙人明知道是假,却不知道怎么反驳。
都说认真的男人最帅。林航虽然不太帅,但是作为独掌一方的封疆大吏,岁月让他平添了许多成熟的魅力。因此,从欧洲返回的宁熙其实已经不知不觉中,对林航有了好感。关键还有,与幼仪的多次接触,让宁熙知道,林航与幼仪竟然只是兄妹之情,也就有了别样的心思。宁熙现在年龄已经是三十几岁了,与自己差不多大的崖山人男性大都已经成婚,也就林航等少数几个人还是单身,可选择余地已经很少了。关键是,林航作为前同事,也算知根知底。
因此,几天后,林航独自提出,自己对华京不熟,希望宁熙带着游览一番,这样的一个蹩脚借口,宁熙也没有拆穿,就带着他出去游览华京湾了。
此时的华京与几年前已经大不一样了,作为市区的京都区已经有一万多人口,虽然远远没有达到后世那样的拥挤程度,但是在绿树掩映下那若隐若现红砖碧瓦的民居,反而更让人心情舒适愉悦。虽然崖山人最欣赏的后世的金门大桥由于技术及钢材缺乏的缘故,依然没有建造起来。但是沿着京都区环形的三号线已经建设完成,其中西侧都是沿着华京湾行进的。三号线不仅是轨道线,边上也有公路,用于马车及行人使用,将来还可以行使汽车。因此,公路平坦宽阔,即使马车也不会颠簸。
宁熙不像林航,不常在华京带着,连马车都没有。宁熙家的马车不仅宽阔平稳,还十分华丽,属于崖山人开设的华京第一车辆厂出品的第一等级的豪华四轮马车,需要四匹马拉乘。关键是那西欧宫廷复古风很受文青其实屌丝的崖山人喜欢。马车上不仅地方扩大,足有六七个平方,赶得上一个小房间,而且,里面设施齐全,有许多的收纳空间,无论是放食物、衣物什么的都十分方便。
在一个宽阔的草地上,林航与宁熙野炊。林航虽然也是身居“高位”之人,但是幼仪虽然努力学习,厨艺却还是一般,许多时候,林航还是自己动手。 这一次,不出意外的,野炊也是林航主导,宁熙打下手。
明媚的阳光,温暖的海风,让两人心情都十分美好,林航的手艺也让宁熙赞不绝口,“谁要成为你的媳妇,倒也挺有口福的。”
“我希望你有这个口福。”林航大着胆子说道,随后就有点后怕的看着宁熙。
宁熙面色一红,却只笑骂了一句,“油嘴滑舌。”就不再言语。
林航放下心来,却有不知道说些什么,只能傻笑。
宁熙瞥了一眼,“肯定没想什么好事。”
“没有,我很单纯的。”林航赶紧反驳。
“一个老男人,还说自己单纯?”
“单纯老男人。”
“切!”宁熙不屑。
两人吃完野餐,林航嘴角有些残渣,宁熙很细心的用餐巾纸将残渣擦去。
林航一时按耐不住,揽住宁熙的细腰,吻了上去。却换来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事出突然,无论林航,还是宁熙都是一愣。
两人很快收拾完餐具,乘坐在马车上,默默的回去了。
期间,双方都试图要说话,但都欲言又止,气氛尴尬。
过完春节,林航返回库叶岛,宁熙没有送行,却送了林航一个自己编织的围巾。林航郑重的围在脖子上,返回远东。
第七十七章 美洲中部风云(一)
华夏人在北美建立的定居点可以说是顺风顺水。虽然期间遭遇了印第安人的阻碍,华夏人也进行了反击;但是总体而言,军事规模并不大。这自然是因为新华夏相对于分散的印第安人部落所占有的巨大优势。新华夏从立国之初,就采用了与后世的以色列类似的全民皆兵政策,使得后备兵员比较充足。而且,新华夏的常备军虽然人数不多,但是装备这此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米尼步枪,射程远,精度高,射速也算最快,更是装备了世界上比例最高的野战火炮。而反观印第安人,不仅数量少,居住地分散不容易合力,武器更是极度落后,几乎处于石器时代,让华夏人在于印第安人的争斗中,占了全面的优势。
根据与西班牙人的协议,华夏人的势力范围不能越过落基山脉。但是,华夏人处于对矿产的需求,却必须拿下海伦娜。再说了,如果不来些小动作,造成了既定事实,西班牙人怎么会捏着鼻子与华夏人谈判呢?
海伦娜市于1864年发现金矿,此后20多年中,在此出产的黄金按今天的美元计算的话,价值高达36亿美元,因此也造就了一大批暴发户。不过,崖山人更看重的是海伦娜周围丰富的铅锌资源。铅锌在军工与造船工业上,应用相当广泛,自然是崖山人紧缺的。不仅如此,海伦娜不远处的比尤特城,还是美国著名的矿城。
1767年11月,新华夏在此布置定居点,有1000多人首批抵达。这个据点的镇长叫赵一辰,算是张柏林派系的。按照后世资料查看,此地只有一个格罗斯温彻人。格罗斯温彻人生活在蒙大拿州的大草原上。虽然从中分化出了强大的夏延人与阿拉帕霍人,人口都超过万人。不过,格罗斯温彻人反而并不强大,人口只有不到三千人,经常遭受北面的克罗人与东面的苏族人欺负。
因此,对于逆来顺受的格罗斯温彻人,崖山人并不担心。当然,也派驻了一个中队的兵力预防万一。
谁知道,刚在此立足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客人临门,就是此地原本的主人格罗斯温彻人。
崖山人见惯了被占领土地的印第安人的种种行为,有言辞反对的,有武力抗争的,有吃拿卡要的,但是就是没有笑脸相向的。这不,让赵一辰遇上了。
这一次,格罗斯温彻人的使者还比较高级,是他们的族长白狼。白狼虽然名字叫的凶悍,但是为人十分和善,甚至在长期的压力下,还显得十分卑微。白狼礼貌的以印第安人的礼节向远方而来的客人致敬,并递上了礼物,其实就是几张野牛皮。这可以说是生活贫苦的印第安人所能拿出的最贵重的礼物了。
崖山人一向是吃软不吃硬的,赵一辰也不例外。他站起来郑重的接受了白狼的礼物,并邀请上座,倾听白狼的来意。
白狼的来意也很简单,就是寻求外来者的庇护,让格罗斯温彻人能够有一个稳定的生活。
赵一辰不能自个拿定注意,就将此地的情形上报。
华京很快回信,所谓的庇护,崖山人提供不了,因为华夏人不想增加自己的财政负担。要知道,这些年殖民据点急剧增多,让一向财大气粗的新华夏ZF也几乎难以承受。如果要庇护这些印第安人,肯定会增加军费支出。但是华京表示,愿意提供大刀长矛甚至火枪等武器,加强格罗斯温彻人的自卫能力。而且,允许他们居住在崖山人据点的外围,新华夏愿意传授他们农业经验,让他们能够过上定居生活。
赵一辰有些赧然的将华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