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崖山人讨论半天,为了发展,还是要获得东南亚的一块土地,自己种植橡胶。后世,泰国、马来西亚与印尼世界上天然橡胶的最大生产国。崖山人围着东南亚地图上研究了半天,印尼是荷兰人的心肝宝贝,不好直接抢夺,关键是崖山人实力还比较弱小;泰国内部在酝酿着战斗;而马来半岛上,之前的马六甲王国已经覆灭,只有七八个小王国在苦苦挣扎,外面还有荷兰人虎视眈眈。当然现在变成崖山人了。只要运用得到,应该很轻松扶植一个势力,然后获得一片土地,种植橡胶。并且,可以借机建立一个华人国家,并借此控制东南亚。
王自健心满意足的在荷兰人复杂难名的目光中离开了,随船的还有在谈判期间收拢的汉人约四千多名。这些汉人都是雅加达附近的汉人,以小农户与小手工业着为主。至于有田有财的汉人愿意跟去的比较少,毕竟,他们的产业都在这里。不过,他们对于华夏人倒是十分感激。
因为,流落南洋的汉人,就如同无根浮萍,只能依附当地强者生存。先前是土著的掌权者,现在则变成了西方殖民者。在这些人看来,自己就是奴才与自动取款机,时不时还来个大屠杀,二十几年前那血淋淋的记忆还在,可是为了生存,只能选择性遗忘。直到华夏人的出现,让荷兰人都忌惮不已,那对于自己肯定是要客气许多了,毕竟,这是血脉同胞啊。
在随后的一年里,来自印尼到达新华夏的华人已经增加到八千人,几乎将在荷兰的普通汉人搜罗一空。因为华夏人说了,只要抵达美洲,每个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获得10亩上好的土地。更难得的是,这是汉人自己的国家,再也不用担心屠杀的厄运了。
其结果就是,印尼与菲律宾由于美洲的存在,再也不能收拢大量的汉人,其经济发展更加困难,殖民者的收益减少许多,这才明白华人对于他们的意义,让荷兰人与西班牙人悔不当初。
当荷兰人还在懊悔不已的时候,华夏人又出现了,这次不是上次的那位笑眯眯的瘦高个子,而是换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壮硕男人,这个汉人笑的更加灿烂,只是却给人更加奸诈的感觉。不错,他就是素有奸商之称的郝有财郝大部长。
崖山人想要发展工业,处处用到钢材,还有采矿业的瓶颈,就导致了钢铁显得有些不够用了。崖山人现在最想发展航运业以展开商贸活动,就想到了木材。
在后世钢材几乎是白菜价。而此时,船用木材虽然不至于白菜价,但至少比钢材便宜,而且造船也更加迅速、方便。恰好,印尼的爪哇就生产柚木。
既然如此,极不受荷兰人待见的华夏人又出现了就不奇怪了。崖山人为此派出了素有奸商之称的郝有财。郝有财经过多次沉浮,终于再次在新ZF内获得了商业部长的职位,正想大展宏图呢。
特普斯阴沉着脸,站在总督府门口,不情不愿的迎接“尊贵”的新华夏客人。郝胖子倒是不认生,一下子揽住了特普斯的肩膀,如同老鹰抓小鸡,进入雅加达总督府,仿佛主客易了位。
郝胖子胡说了一通后进入正题,希望购买柚木。
特普斯心情很不好,因此肩膀一耸,“很抱歉,我们的柚木产量并不多,连自己都不够用,恐怕不能出口给贵国。”
郝胖子笑道:“没关系,我听说许多柚木是在印尼的深山老林里面的,我们可以派人搜索一番。如果能够发现更所柚木,对于你我双方来说,都是得利的事情。”
特普斯又是几乎吐血,“难道华夏人都是听不懂人话吗?总是自说自话。”,只能说道:“深山老林野人众多,即使我们荷兰人也不敢随意深入,劝你们还是不要进入的好。”
“没关系,我们为了这次探险,也带来了数千的部队,相信只要没有过万的敌人,都可以应付。”
特普斯已经气得几乎无法说话了,平复了好久心情,才说道;“不知道贵国需要多少柚木?”
“多多益善。”
特普斯再也说不出话来,捂着胸口出门,然后派了副官前来接洽。
当天晚上,郝有财派人悄悄送了3公斤的黄金,却让特普斯的心情直接阴转晴。第二天就出现在谈判桌前,两人间的关系也似乎好的变成了朋友。
最后商定,每年新华夏从印尼进口至少一万方柚木,价格以此时的市场价9成计算。作为回报,给与特普斯半成的回扣。
特普斯更加高兴,这是细水长流的生意啊。然后,与郝胖子就似乎成了真正的哥们,留了郝胖子在总督府过夜。
有了商业往来,华荷关系渐入佳境。无论是荷兰人,还是华夏人都获得了大量好处,只是此地原本的主人印尼猴子就很无奈了,因为大量数百年甚至近千年柚木的砍伐,可是很难短时间再生的。不过此时无论新华夏人还是荷兰人都没把他们当人看,他们所有想法与说法都被忽略不计。
第七十二章 秦岚的战争
虽然华夏人一会南下,一会北上的,忙的不亦乐乎。不过,临近九月份,国内聚集的焦点,却在总统大选上。
新华夏1761年10月10日立国,并建立了ZF。现在已经进入1766年八月,新华夏第二届总统换届选举正式拉开帷幕。
这一次总统大选,就与第一届完全不同了。第一届总统选举,因为外来人口不多,崖山人觉得没有必要搞那全民竞选。因此,是崖山人内部选举产生的。
现在,虽然第一批汉人已经有少数满足新华夏公民资格要求,比如,在新华夏生活超过5年,月收入达到5000华元这个个税起征点以上的国民。不要小看这收入,要知道新华夏除去崖山人,平均年收入也就只有1300华元左右。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不可能成为公民的。结果就是,六万多的国民,只有141名新公民产生。
其实也不是新华夏人均收入低,同期的美国人,在1790年人均GDP是48美元,如果折算成黄金是76。8克,相当于768华元。而国民收入就更少了,占GDP六七成就不错了。同期英国人均GDP接近美国人的1。5倍左右,比新华夏还要略低。自然是因为新华夏虽然是农业为主,但是农业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效率更高。而新华夏政府也是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保证农民的粮食生产积极性。这也是得益于黄金的生产提供了资金,而外来人口的加速涌入,又消耗掉了大量粮食。让粮食生产得以良性循环。
新公民的涌现,自然会冲淡崖山人的权力集中度,让权力外移。不过,崖山人分别以林航与张柏林为首又玩起了党派政治。作为来自后世的权力阶层的崖山人,自然更加熟悉这个规则,将新公民忽悠的晕乎乎的,哪还知道与崖山人争夺权力?
至于普通国民。当听说他们能够选举出国家的最高领导后,只觉得这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兴奋的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哪还有质疑之声?
秦岚不出意外的,自然要争取连任,这是崖山人制定的宪法所允许的。他的竞争对手是黄杉。黄杉是张柏林一派的代表。黄杉也是一名年近60的老年人,在穿越前是一名检察官,为人看起来也是比较儒雅的类型,论外形,比起秃顶的老秦,还是好了不少的。而且,为人公正,言语幽默,在崖山人中人缘不错,甚至比崖山人的最高领导秦岚还要好。
不过,政治从来不是仅仅看人的,更不仅仅是看脸的,而是看立场,这就是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至少林航一派就不会支持黄山这样一个立场接近张柏林派系的人。如果连总统都归属张柏林一派,那林航等在外的总督与军方的日子就难熬了。秦岚刚开始是处于抗衡张柏林的需要,因此拉拢了林航与军方的势力以对抗张柏林。而林航与军方也由于秦岚的支持,自成了一派,甚至还略占了上风。因此,秦岚也成为了林航派系的人。
八月五日,自由党正式成立,党魁林航。政治主张是小政府,大社会,尽量减少政府干预,提倡对外扩张来为国家争取更大的土地与资源,促进国家的进一步强大。最具噱头的是,林航让人画了一条简笔画的龙作为党徽,免得像后世美国那样,被外人画副漫画,就成了驴党与象党那么可笑。
龙在汉人心目中永远是最神圣、最高贵的动物,以此为党徽,天然的就能吸引更多的中立人士。
张柏林一看,林航等人竟然领先了一步,首先成立了政党,并提出了党纲。也只能仓促应战,成立了国家党。主张注重内政建设,以更全面的福利与加强教育为理念。同时也设计了党徽。因为龙被林航这狡诈的家伙首先用去了,张柏林的国家党经过集思广益,确定用麒麟作为党徽。虽然在汉人心目中,麒麟是祥瑞的象征,但是毕竟没有龙的形象那么深入人心,刚接战就败了一城。
现在的新华夏正处于蓬勃上升期,民心积极向上。现代人一般认为汉人是保守的群体,对于扩张自己的国土并不热衷,那就错了。最简单的事实是,汉人的前身炎黄联盟,发源于黄河中上游,等到秦汉时期,就已经将东亚大部分的能耕作土地都夺了过来,形成了中国的基本疆域,从此,过程中虽然稍有波折,但再未长时间失去过。当初孙中山等人提倡的两京十三省,就是汉人的基本盘。之所以汉人政权不愿意扩张过度,原因在于,两京十三省以外的土地已经不适合农业生产。扩张的巨大损耗,根本不能通过土地的产出获得补偿,自然就不愿意扩张了。
但是北美就不一样了,处处是沃土,河流分布还比较均衡,几乎处处都适合农业生产。后世的美国,后备的耕地资源可是世界第一的。这可就把大汉民族对于土地的那股子热情充分爆发出来了。由于政策的“漏洞”,一亩熟地可以置换两亩荒地,而且开垦荒地的成本不高,表面上,这是国家吃亏的生意。占便宜是人的天性,占国家的便宜甚至还没有太多的内疚心,因此让汉人趋之如骛。新华夏心的据点不断被开拓,最大的驱动力就是这些可爱与可敬的汉人那追逐土地的心。不仅是汉人,即使是作为俘虏的朝鲜人也是出力甚多,因为做的好了,他们也同样可以获得自己的土地。
因此,两派的政治观点,如果是后世人,可能会更倾向于国家党的主张,更注重内政。但是在此时,追逐更多的耕地,才是新华夏国民最大的追求,自然是更加支持自由党。可以说,只要新华夏外部没有遭遇大败,国内又比较稳定,至少在最近几年,自由党还是更有竞争力的。
9月中,两派陷入白热化,无论是秦岚还是黄杉,都乘坐火车,在新华夏的五个票仓——华京、维利、定波、卡林、盐湖城这五个老据点不断穿梭拜访,意图圈定自己的支持者。幸好新华夏最近几年铁路发展较快,除了第一条线路是华京至卡林、盐湖城以外,太平洋沿岸铁路的北段也已经通航,一路据点有:雅城、定波、华京,已经将几个来据点基本上联通了起来。虽然雅城是个新据点,但是离维利城不远,从维利城的轮渡可以直达雅城,自然也就将维利城联通到了这个北段铁路上。有了这几条铁路,节省了大量时间,才能够让这两位总统候选人以高效率拜访不同地方的选民。
林航的远东总督之职是否稳固,还要看秦岚是否能够连任。如果秦岚不能连任,根据新华夏规定,在外的总督也要同时辞职。是否留任就要看新总统是否委派了,这一点倒是与驻外的外交大使一样。而现在,远东总督作为新华夏地方第一大员,职责重要,林航还不想放弃。但是,一旦黄杉当选总统,林航恐怕就很难连任了。因此,林航自然要全力以赴的支持秦岚。
再加上远东也没有太多的事情,秦岚就干脆留在了新华夏,为秦岚摇旗呐喊。
只是有一个小插曲,就是崖山人中的一位秦姓大姐,似乎对林航很是不满,经常对他横眉冷对,林航有事情问他,也是爱理不理的。
秦岚十分不解,赶紧询问边上的万事通陈小虎。
陈小虎果然清楚,说道,“林哥,也不怪人秦大姐恨你。人家都是因为你才闹出了崖山人中的第一例离婚案。”
“他们离婚关我什么事?”
“当然关你的事了,你不记得当初,你从朝鲜选送了大批美女到新华夏吗?”
“是啊,这难道不是好事情?”林航依然有些不解。
“是啊,对于单身人士,甚至是正常的男人,那都是好事 ,可是,对于女性呢?尤其还是结婚了的女性?”
“那这位秦大姐?”
“秦大姐的老公,老陈,与朝鲜女仆搞上了。你说,还怪不怪你?”
“我靠,完全无妄之灾啊!主要的过错可是老陈的不坚定啊,朝鲜美女最多算是外因吧?”林航十分无语,继续问道,“那秦大姐怎么还支持我们?”
“秦大姐哪是支持我们?是支持自己的亲叔叔秦岚。”
“原来还有这一茬啊,那老陈肯定是支持张柏林的喽?”
“没有,他也是支持我们的。”
“为什么?”
“因为他的新任朝鲜老婆感谢我们啊。可以说,我们的选票遥遥领先,大部分原因就在于,我们崖山人男同袍在为我们遥遥造势呢。”
林航抚着额头,“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当然。”陈小虎洋洋得意。
小插曲过后,新华夏总统选举也拉下帷幕,在总票数7万不到的情况下,秦岚不出意外以领先一万五千多票的绝对优势,连任总统,林航自然也是顺利的接任远东总督一职。林航返回远东。
第七十三章 台海大战
几次的华清战争,大部分时候,崖山人都是防守一方,这对于高傲的崖山人来说,几乎是不可忍受。光挨打不还手不是崖山人的风格,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才是正道。
台湾,地处大陆柔软的腹部。只要是稍有海权认识的人,就不可能放任台湾掌握在敌人之手。当然,骄横自大而又眼光狭隘的满清统治者除外。比如被满清誉为千古一帝的所谓“圣祖”的康熙大帝,在平定台湾之后,竟然想要尽迁台民至内地,然后废弃台湾。
台湾在清朝时期多次升格,1727年升格为福建分巡台湾道,此官职与前身台厦道最大不同是台厦道道署设於厦门,升格之后的台湾道则直接设署於台湾台南,也派官员实地赴任。从1761年开始由余文仪担任台湾道道台,叶向德作为台湾总兵归其节制。
台湾岛上,以台南市历史最为悠久。
当初,荷兰人占领台南,于大员港建立奥伦治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明朝将领郑成功占领台湾,将台南赤崁地区改为东都明京,并设立一府二县;府名为“承天府”(即今赤崁城)。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继位,把东都明京改为“东宁”。清代,清政府在台南设台湾府,为全台首府。
台南市河流纵横,有八掌溪(与嘉义县之界河)、急水溪、曾文溪、盐水溪、二仁溪(与高雄市之界河)。其中曾文溪为台湾第4长河,横贯台南市,位于台湾西南部的嘉南平原,西临台湾海峡、东依阿里山山脉、北接嘉义县、南与高雄市接壤,是台湾重要农业及蔗糖产区。
1767年3月,新华夏海军正式出动,搭载舰船南下的,除了受训一年半的前明遗民一千三百多人,包括一千二百多军人,与不到六十人行政人员以外,还有新华夏国防军500人,另外还要在远东混合海外军团的500人。比较北美来人,海外军团的战士就算得上经验丰富的老战士了。他们在永明城接受补给后,就马不停蹄的直奔台湾的台南而去。
清军在台南只有3000不到绿营,不仅武备松弛,还因为俸禄微薄,许多还要多方经营以维持生计,战斗力可想而知。
华夏海军从盐水溪直接插入台南市区,炮轰台南城墙。
不久,城破,以海外军团为先导,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攻下台南,余文仪被俘。叶向德率领残兵逃窜至嘉义,华夏人继续追击,再战再败。然后就是如同猎狗赶兔子,一路从台湾西南追到西北的台北,叶向德自杀,剩余的1200多名残兵投降。事实上,华夏人从未将台湾的军事实力看在眼里,所担心的无非就是如何安抚民心。
1767年4月16日,延平王祠内,按照宋丹丹的说法,是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只是缺少人山人海。前明遗民代表王秋,以及新华夏外交部长林航等人拜谒郡王祠。
只是,有些尴尬的是,普通汉人还是围观看把戏的心思来看着表面上声势浩大的外来者的表演。他们最感兴趣的是,郡王祠内那震耳欲聋的大广播,声音之大,前所未见,如同仙乐。更有甚者,是即使在夜晚,郡王祠依然亮如白昼。他们就如同好奇的猫,只是远远旁观,绝不靠近。
事实上,清廷对于台湾人算不上友好。自从铲除了郑氏家族,统一了台湾,清廷将大多数的郑氏及郑氏部将直系迁徙到了大陆,然后对于明郑时期的台湾人就执行了惩罚性的税收政策,让台湾老百姓苦不堪言,这也是1786年十一月,台湾彰化地区天地会首领林爽文率领千余人起义,然后队伍得以迅速扩大,成为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起义的原因。
郑成功的后代并没有全部迁到大陆,有一支在台中县,听闻明朝后裔拜谒郑成功,自己是郑成功的后裔,即使想要低调也不能够,毕竟那是自己的祖宗,如果别人拜祭了而自己去人不参与,那他们还敢承认自己姓郑吗?接着,郑成功的部将比如陈永华、林凤、杨朝栋等人后裔也纷纷前来。
这才缓解了这些外来者的尴尬,让拜祭活动得以继续。
这些人虽然也拜祭了郑成功,也感激了这些外来者。然而,他们对于清廷的残暴记忆犹新,不敢答应王秋等人的邀请,共同反抗满清。
王秋有些无奈,人心不古啊。不过,林航倒是想得开,在没有见到这些外来者的实力之前,这些台湾人是不可能参与反清活动的。林航深知,只要有战胜清军的实力,就不用担心这些对满清心怀不轨者不跟随。
台湾大张旗鼓的举起大明旗帜,这可比当初新华夏在外东北那个犄角旮旯的地方举起反旗造成的影响大多了。满清即使想当鸵鸟也是当不成了,这就如同秃子头上的虱子,晃眼得很,必须加以剪除。
乾隆汲取了前几次失败的教训,并没有下令立即进军,而是加紧战备,尤其是战舰的建造。虽然大型舰船建造不易,但是满清体量巨大,多处开工,仅仅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建造了大小舰船500余艘,然后分批开拨到台湾对面的厦门。
对面的华夏人舰队就呆在澎湖列岛,静静的看着,根本就没有任何举动。只让明、清双方都看不懂,这些华夏人是否太过托大?直到6月份的大海战,才让人明白,新华夏海军是根本没有将大清的近海水师看在眼里。
清军水师由新任福建水师提督吴必达率领,兵员过3万,舰船600余艘。但是面对新华夏的钢铁巨舰,就如同玩具般的脆弱。华夏人甚至没有开炮,直接就以虎入羊群之势,冲进了清军舰队里面,左冲右突,轻松将清军舰队阵型冲散,然后接连撞沉无数清军舰船。
吴必达倒是有些骨气,见事不可为,拔剑自杀,同时自杀的还有十三名中低级军官。
新华夏俘虏了超过两万清军,剩下的大多是救援不急而溺亡,更有极少数幸运儿逃回了厦门。
乾隆自然不甘心失败。攻克台湾就必须动用海军。但是屡次大海战的结果告诉乾隆,华夏人海军不可敌。接受了广东巡抚的建议,向西方国家借兵,比如葡萄牙、荷兰等国。
但是,此时新华夏海军声势正炽,即使是当今第一海军强国大英帝国也不敢轻易开战,更何况二流海军强国荷兰与三流海军强国葡萄牙?
葡萄牙人只敢答应售卖军舰给满清。如同鲨鱼闻到了血腥,这时候的西方国家才纷纷冒头,抢着要销售军舰给满清。
他们有两个心思,一是赚取大量的金银,二是测试一下西方的主流战舰是否能够对抗新华夏的舰船。毕竟新华夏屡次战胜的,都不是西方的主战舰队,都是相当于西方主流战舰中二流甚至三流水准。
因此,纷纷将装备70至80门火炮的千吨级三级风帆战列舰卖给了满清,蔫坏的大英帝国甚至将2艘90门炮的二级风帆战列舰也卖了出去。这些基本都是从现役舰船中抽调的,直接划给了清军,因此交付十分迅速,仅仅两个多月,满清就拥有了19艘西式舰船。
67年9月,双方在澎湖列岛附近再次展开海战。
在西方葡萄牙教官的指挥下,清军水师19艘西式舰船排成了西方海军最常见的一字阵列,以一侧舰舷对准新华夏舰队。
新华夏还是老样子,在定远舰的带领下以契形阵冲向对方阵型的中部,那里正是两艘二级战舰所在。虽然对方火力却是凶猛,毕竟新华夏舰队已经进入了对方的射程。
但是,新华夏舰船皮糙肉厚,根本就不在乎这些实心弹不痛不痒的撞击。但是新华夏的*却充分发挥了威力。由于炮弹里面添加了白磷,只要磕上就是一片火海。他们又是木船布帆,正是最好的助火材料。
两艘二级战舰首先丧失了战斗力,想要退出战场。但是,他们失算了。新华夏舰队根本没打算放过他们,穷追不舍。在接连遭受了数十法炮弹后,其中一只二级舰首先被击沉,另一艘很快也被撞沉。
满清舰队阵型大乱。说来也是天不绝人,此时正是夏季,突然一阵东南风大起,清军鼓起满帆,速度大增,因为都是体型较小的三级战舰,竟然不下于新华夏的蒸汽船,得以分散逃逸。新华夏只击沉了7艘战舰,又俘虏了2艘,剩余的10艘竟然逃到了厦门。
不过,他们的幸运也只是暂时的。新华夏海军继续追踪至厦门,封锁港口,还是将这些舰船一一击沉,并炮轰厦门港。接着犹不解气的新华夏海军一路北上,分别炮轰了泉州、莆田、福州、台州等处。
满清东南沿海的糜烂,也让整个满清动荡起来,毕竟,江南可是满清的财赋重地啊,容不得的有失。只是,实力啊,才是硬道理。
至此,新华夏掌握了制海权,满清与新华夏及大明一方攻守易位,满清东南沿海已经成为了新华夏的狩猎场。
第七十四章 大明台湾府
台湾是一个移民社会。虽然早就有土著民存在,比如最有名的高山族,接着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但是,自明末清初始,伴随着战乱,有大量的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人民移民涌入,汉人移民战舰占了人口的大多数。尤其是乾隆时期,随着人口大量增加,沿海的失地农民大量涌入人少地多的台湾,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
汉人移民主要聚居在农业条件良好的西南部平原上,比如较大的嘉南平原、屏东平原都在台湾西南部。
汉人移民在台湾西南开垦荒地的过程中,按照全国通行的《户部则例》规定,上报开垦。
凡报垦者,必开具界址王名,听官査截。出示晓谕后五个月,如无原主呈报,地方官即取结给照,限年起科。
所谓
报垦
,就是需要办理的一系列手续,从而得到开昼土地的权力,由地方官审批之后,颁发
垦照
。得到垦照之后,便可开垦土地。由于获得垦照并不是非常容易的事,对于一般的平民来说,报垦的成功概率并不高。因此,只有富豪、官僚这样有一定实力的人才能够得到土地开垦的权为,而处于底层的平民只能受雇于土地的主人,成为佃农。那些取得土地所有权的富豪与官僚称为
垦首
或
垦户
,而受雇于他们的佃农则碌为
佃户
或者
佃丁
,而这样的制度,被称为
垦佃制
。在这样的制度下,佃户租种垦首的土地,并定期向垦首缴纳租谷。一般来说,租佃的前两年采取按比例分成的方式,待产量稳定后,改为收定额租。
由于地理位置关系,台湾地区的租佃关系受到福建和广东的影响,主要采用
永佃制
。即佃户由于参加过土地的开垦,因此获得了对于土地的永佃权,业主不得将土地再转租他人。并且,佃户在不欠业主租金的条件下,对于自己耕种的土地,享有继承、转让、抵押和买卖的权利。如果不愿意继续耕种,也可以选择退租。由于早期的台湾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对于饱受山海交错,人多地少的闽粤人民来说,绝对是理想的去处。
但是,土地是有限的,人口却是不断膨胀的。台湾在郑氏末期大约12万汉人,由于福建沿海山多地狭,在台湾被统一后,百姓开始向台湾大规模移民,此时已经接近百万的人口。
由于大部分荒地早已经开发,这些新到台湾的移民已经没有机会再获得主地的永佃权了,只能临时租种土地或者受雇佣,再者就是进入到城镇中,成为手工业者或是小商贩。由于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直受富豪的歧视与官府的欺压,使得这些人具有发动起义的原动力。林爽文起义中大多数首领与骨干成员多是如此。新成立的大明台湾府政权,所能依靠的就是这批人了。
在新华夏的指点下,台湾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根据法令,台湾的现有居民,尤其是原本的地主家庭,人均不得超过二十亩土地。凡是超过此土地限额者,由国家赎买,基本上相当于土地的5年收益。
至于原本的永佃家庭,只要不超过人均十亩土地,可以无偿拥有这些土地。
剩下的就是贫雇农家庭,基本上是以人均3亩土地的政策授田。根据推算,人均三亩土地,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基本上能够满足家庭在缴纳赋税过后的基本上的生活所需。
不过,台湾西南沿海平原地带荒地已经基本开垦完毕。即使按照人均3亩的极限土地份额授田,依然有超过15万的贫雇农无法获得自己的土地。
对于这些人有三个选择,一是继续在远雇主家干活以获得报酬;二是到台湾其余地区垦殖,比如如台北盆地、台中盆地此时开发度较低,可以到此垦荒,人均授田五亩;第三个选项是到遥远的新华夏,获得人均十亩土地。
崖山人从来不是舍己为人之辈。既然有大量人口在眼前,不将他们转移一部分到新华夏,怎么甘心。因此,新华夏为台湾人开出了第三个选项。
按照华夏人天花乱坠的描述,那新华夏简直是遍地黄金的富饶之地,土地肥沃,四处河流,随便捡起一块石头,就有可能是黄金。而且最妙的是,新华夏不限制土地兼并,只要有钱,就可以获得任意数量的土地。
经过崖山人的宣传,令人惊异的是,响应最热烈的并不是崖山人想要吸引的贫雇农,而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