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东晋无敌铁军-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人家言重了!”
这老头儿还挺能说,开嘴就没完了。
高敬宗在后世生活在底层,对于王里正这样的贫困百姓是非常熟悉的。要说农民朴实,要说农民无知,那绝对是不了解农民的人。农民既有农民豪爽单纯的一面,也有农民式的狡猾。比如《亮剑》里的李云龙,事实上他就是典型的农民式的“狡猾”,也可以说是农民的智慧吧。
高敬宗两世为人,自然清楚,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他们不会介意自己换几个新东家,他们最关心的还是田租,这才是他们至关重要的问题。
不等王里正开口询问,高敬宗就试着问道:“老人家,咱们这幕山里,还有多少人口,眼近年关,家里还有没有粮食,能不能过好年?”
王里正一窘,支吾半晌,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好不让人憋闷。
一行人慢慢前行,不知不觉走在村里。这个村子,和后世的农村略为不同,准确的说,这个村子同样也像一座偏远地带的小城。外围有沟渠环绕,同时也有吊桥和齐人高的土墙,简直像一座小城。
区别是这里寨墙太薄,而且像是年久失修的样子。不过对于安全警戒,村里的百姓倒没有完全放松,整个村子靠幕山的一座石山谷,也有简易的箭塔和望楼。
进入村内,不仅让高敬宗感觉鼻子一酸。
整个村落没有一座像样的房子,都是低矮不过一人高左右的泥土坯茅草屋,而且正值午饭时间,却罕见人家炊烟升起。
高敬宗更加奇怪村里为何不见几个孩子,按说像高敬宗作为新东主到来,他们应该全村男女老幼一起出来迎接,混个脸熟。
高敬宗问道:“村里不会就这么些人吧!”
望着稀稀落落两三百人,高敬宗实在想不通整个四百多户的村落,就这些人。
王里正支支吾吾半天才憋出一个字:“没衣服穿!”
高敬宗随意推开一家只有两间土坯房的人家,这两间土房看上去也有些年头,龟裂的土墙都能塞进去一个拳头,一张用木板搭起的床,足足有一丈余宽,一张几乎看不出什么颜色的被子,露出大大小小,男男女女五颗脑袋。
棉花还没有推广开来,在这个时代,有钱人都是拿皮裘当被子御寒,而穷人买不起皮裘,不过穷人却有穷人的办法。就是用稻草装在麻布里面,充当被子。
高敬宗一言不发,陆续又查看了几户人家,情况二都差不多。半大的小子,还光着屁股。十三四岁的姑娘,也只是穿着小衣,根本不敢出屋。
王里正看着高敬宗脸色不善,怯怯的问道:“俺……想代村里的老小问问,新主家这租子怎么收!”
高敬宗问道:“以前怎么收?”
王里正满脸苦色:“旧主家心好,十取四!”
“百分之四十!”高敬宗几乎吐血:“尼玛,这还心好?黄世仁都没有这么黑!”
第322章 懂的人
恋上你 A ,最快更新东晋无敌铁军最新章节!
高敬宗其实并不太清楚古代的税收制度,事实上古代的税收是分为两块,税和赋,税用于国家开支,而赋则专用于皇室开销。汉朝表面三十税一,加上各种徭役,实际上半赋的剥削。
晋朝执行的租赋是:男丁户出绢三匹,绵三斤,女丁户(女子为户主,无男丁)和次男丁户,只出男丁户的一半,比曹魏初期的租赋没有过高增加,并且更考虑了实际情况。并且规定少数民族每户只出布一匹。在地租方面,晋朝实行了占田制,每户男子占田70亩,女子占田30亩。占田中课田比例是,男丁50亩,女丁20亩。次丁男35亩,次丁女不课。就是说男子占田70亩中,只纳租其中的50亩,20亩不纳租。女子占田30亩,纳租20亩,次丁男纳租35亩,次丁女的占田不纳(《晋书》食货志)。
这项政策的目的是鼓励人民开垦种植,具体的租赋估计依然是曹魏时期的每亩四升左右,在东晋时期,每亩租赋甚至降到三升(晋成帝)和二升(晋哀帝),总体上晋朝的租赋不高,没有对百姓形成残酷剥削的程度。占田制度也适用于少数民族,对他们收取的租赋不是按课田,以每亩计算,只是笼统规定每户输义米三斛,距离远的五斗,极远者算钱,每人28文。由于晋朝实行占田制,而且是人少地多,所以土地兼并现象不严重。
通过交谈,高敬宗这才了解了。为了北伐,东晋朝廷为募集北伐物资,采取的是捐输制,这就好像是后世的慈善募捐。这些朴实的佃户得知朝廷举行北伐,他们为了能够让朝廷大军打回北方,回复失地,自己好落叶归根,居然除种子粮之外,几乎所有积蓄都捐了出来。
所以整个幕府上百倾田的佃户,都是衣不遮体,粮不足以果腹。
“我们都想回家!”王里正继续直言道:“为了王师可以北伐成功,苦点累点,也都没啥,只是今年主家在北方大胜,大伙儿都高兴,若不是今年冬天特别寒冷,也不至于连主家的租子都交不起……”
听到这话,高敬宗心中莫名心酸。
“这……这如何使得!”王里正急忙道:“主家,小老儿只想请主家延缓收租,怎么还能要主家的粮食?”
“租子!”高敬宗道:“今年大伙不容易,今年的田租就免了。你们把官府的农税交足既可!”
“东家说收多少?”王里正感觉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觉,听错了?结结巴巴的道:“免……免……了?主家一分不取,白给俺们种地?世上哪有这种好事?”
高敬宗哈哈一笑,“里正没听错,我说免了,就是免了,老人家安心回去就是。”
一万多亩田的田租,撑死不过四千石粮食,莫约二百四十万钱,折合二百四十金,对于高敬宗而言,真不是什么大数儿。
王里正一听真的免了,眼睛一热。,膝盖一弯,就要给高敬宗跪下了。
“老汉代全村老小谢谢主家了!”
高敬宗上前一个箭步冲上去就把老头儿搀住了:“老人家,可是使不得!使不得!”
王里正眼泪顺着沟壑深植的面颊直往下流。
“全村老小大伙都听着,主家免了咱们的租子……”
这个情景,高敬宗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抽身欲走。
却见或是衣衫褴褛,或是衣不遮体的百姓,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他们默默跪在地上,冲高敬宗磕头。
高敬宗上前扶起一个,转眼扶起的那人就又跪在地上。
王里正红着眼睛道:“粮租在主家眼里可能不足道哉,但在俺们农户眼里,那可是活命粮啊!”
高敬宗道:“沈七!”
“奴婢在!”
“咱们府中还有多少粮食?”
“还有三千余石!”
“那好,留下一千石,剩下两千石立即调到这里来,分给百姓!”
高敬宗让这些朴实的百姓弄得心里憋闷,也红着眼睛道:“大家放心,有我在,不管多大的灾年,也绝饿不死一个人!”
……
对于高敬宗的一举一动,褚蒜子都异常关注。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不速之客秘密抵达了建康城。
燕国派出以皇甫真为使节,出使东晋。
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政治信号,褚蒜子第一时间得到了这个消息,顿时陷入了深思之中。
其实不谈,褚蒜子也猜测到燕国出使的目的肯定是为了高敬宗和北府军。
褚蒜子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内接见皇甫真,却命司马昱暗中接触一下,试探燕国真实用意。
经过四天的接触,司马昱向褚蒜子秘密汇报皇甫真的目的。
“维持原边界?”褚蒜子冷冷一笑:“大司徒以为如何?”
“此事做得!”司马昱呯然心动道:“燕国承诺与大晋永为睦邻,互不侵犯。”
褚蒜子道:“大司徒相信他们的承诺吗?”
“蛮夷自古无信义!”司马昱叹了口气道:“他们的承诺自然当不得真!”
褚蒜子点点头道:“这一点不用琢磨,也不需要考虑!灭掉北府军,此时对我们大晋有弊无利,何必为他人做嫁衣?”
果然,司马昱眼睛发亮,“臣这就回绝他,准备备战!”
褚蒜子点头,“此乃存亡之机,亦只有夏王可解此危局了。”
话锋一转,褚蒜子看向司马聃:“皇帝对此有何高见?”
司马聃一愣,习惯性的道:“此事母后做主便是,儿臣无甚意见!”
褚蒜子叹了口气道:“皇帝,你已亲政,此事当学着自己拿主意!”
司马聃闻言,眼前一亮:“蛮夷不知有君,朕岂可与蛮夷同流合污,朕欲亲征,举倾国之兵,灭之!”
司马昱听到这话,顿时大急,用急切的目光望向褚蒜子。
“打,自然是好事!”褚蒜子道:“可,这仗打的就是钱,钱呢?国库可没钱?众臣四个月俸禄都没有发了,军中将士也三个月没发粮饷了,怎么打?”
司马聃很是无语:“可高卿……高卿也没钱啊,他怎么打的?”
“这……”褚蒜子还真没有办法解释这件事情。
事实上高敬宗还真不是没钱,在北伐之初高敬宗利用盐矿与新安商盟作了一个交易,获得初步资金,然后便以战养战,所以越打越强。关键时刻,高敬宗还有冉魏宝藏支撑着。不过此时高敬宗仍然没有力量发动新的攻势。
或许有人会说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消耗不大。事实上并非如此,弓弩箭矢射出去之后,只有五成左右勉强可以修复使用,兵刃损耗超过三成,甲胄损耗也将近五成。至于粮食草料,耗费简直如同流水一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府军的装备尽管缴获少,仍不足以满足全军需用,而且最关键的是,高敬宗此时根本就没有兵刃、甲胄和弓弩的战略储备,一旦进入战事对峙阶段,高敬宗根本与燕军耗不起。
褚蒜子对于军略确实不是她所长,所以褚蒜子思来想去,还是没有找到合理的解释。无奈之下,褚蒜子道:“皇帝若是不懂,可以去问懂的人!”
第323章 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
恋上你 A ,最快更新东晋无敌铁军最新章节!
自从高敬宗离开睢县前往建康为人质已然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冰雪覆盖,寒风凛冽,北府军和燕国军队不约而同的停止了一切军事行动。
北府军各部都展开紧张的训练,尽管因为天气原因,大规模军队体能和作战技能训练会产生巨大伤残,为此北府军各部都展开思想教育训练。特别是冉裕从建康返回,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亲自主抓部队思想教育训练。在各种场合,冉裕公开发表思想教育的核心思想——北府军是高敬宗的部队,任何背叛高敬宗的人,全军上下,人人得而诛之。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负责思想教育和主抓政治工作的各级将领把这个思想贯彻得非常彻底,忠于朝廷或不忠于朝廷,他们不管,一旦露出半分不忠于高敬宗的苗头,扒皮抽筋。
为此,籍戡也是非常无奈。冉裕此举,无疑等于把北府军拱手让给高敬宗。籍戡和封雷等冉魏国原将领多次秘密商议,却没有拿出一个合理的应对之策。
崔逞负责全面政务,带领百姓组织开展大生产活动。极大的改善了北府军物资匮乏的窘迫局面。此时夏国上下,就像一只上了发条的机器卯足了劲为了应对开春后的恶战。
临近春节,作为这个华夏民族的传统节日。夏国内史崔逞还是非常重视的,他不顾风雪和严寒,从司吾到胶东,崔逞和陈应兵分两路,马不停蹄的进行了一次走马观花的视察工作。视察结果,总体还算满意,至少夏国各级官员还算廉洁,虽然他们政务不是很熟练,却也保证了各级官府职能机构有秩序的运转。
这一番视察工作,前后走了不下两千里地。对于崔逞和陈应而言,也不是一个小的工作。特别是陈应这个胖,足足比从前瘦了一大圈。尽管此时依旧非常胖,不过人却显得精神很多。此时的睢县,人口已经突破了五十万人。在内史府里,崔逞正忙着书写总结报告,准备让人把夏国的此况通报给高敬宗。
然而就在崔逞这个总结报告写不到一半,突然崔逞的同宗皆管家崔道仁进来禀告道:“陆使君和陈司马、徐将军来访!”
崔逞知道二人此时来访应该会有要事,否则陈应不会放弃休息的机会。这一番巡视,陈应吃的苦那是有目共睹,就连崔逞都替他心疼。徐敬宣向来看陈应不对付,其实不光是对陈应不对付,或许是出于职业习惯,徐敬宣看谁都感觉不放心。
崔逞倒是不担心徐敬宣的怀疑,至少他是身正不怕影子歪。崔逞笑道:“徐将军,你可是大忙人,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徐敬宣指着陆永华道:“陆长史那里发现了一些新情况,我感觉有点不对!”
崔逞愣了一下,不解的道:“怎么不对?”
陆永华道:“最近几天通过兖州、都昌、陈留、高阳、平原、乐陵方向进入我们夏国的百姓,陡然增多。短短十几天功夫,已经涌入上万人。”
崔逞道:“这不是很正常吗?鲜卑白虏视我汉家百姓为猪狗,肆意杀戮和欺凌。燕国治下活不下去的百姓涌向我们夏国逃命,难道不应该吗?难道我们能坐视我们同胞百姓被燕军虐待致死?”
陆永华道:“应该倒是应该,只是恐怕这里面没有这么简单!”
“哦!”崔逞道:“难道燕国想趁机渗透一批细作?”
徐敬宣接过话头道:“排查细作,防止细作混入制造动乱,这是徐某的职责,责无旁贷。但是问题是,这些人的身份都没有问题,根本就不是细作!”
“不是细作?”崔逞松了口气,笑道:“不是细作那就好办了,尽咱们最大的努力,多救一个是一个。”
陆永华难以启齿的道:“这些人口对咱们夏国来说,可没有什么用处啊!”
“荒谬!”崔逞道:“一个国家强衰,最直纲的就是赋税和人口。现在咱们夏国是地多人少,人越多,可以开垦的田地就越多,咱们将来可以收到的赋税钱粮就越多,赋税钱粮越多,咱夏国就只会越来越强大。”
陆永华神色凝重的道:“这些百姓不是老弱,就是妇孺。根本就没有什么青壮,这些人口,咱们既征不得兵,也垦不得荒。除了徒增负担,毫无益处!”
崔逞这回也有些吃惊了。
夏国的物资勉强保证现在军民需用,距离富裕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如果人口暴增那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此时高敬宗已经没有办法购买物资了,更何况高敬宗手里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崔逞脑袋中下意识的想拒绝接收这些百姓……
然而,这个念头只能想想而已。高敬宗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名声,一下子就会被燕国搞臭了。
崔逞想了想道:“这些事情要慎重处理,先尽力安排。这些新来人口不要安置在睢县附近,这里将来是主要战场,不能存留太多的人,把人向南方转移。另外内卫要尽快查清此事!”
徐敬宣道:“其实不用查也可以知道,这一定是燕国白虏的阴谋,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我们的压力,吃跨我们北府军。只要百姓把我们的粮食吃掉大半,开春后燕军不用大军压上,仅出动小股骑兵袭扰,就让我们无法进行春耕……”
陆永华道:“那样就不能把粮食敞开了供应,必须从现在开始采取定量供给制,节约粮食,就算开垦土地,也是秋后的收成,远水解不了近渴。我们的物资和粮食抗不住这样的消耗。这样下去很危险……”
“不行,不要说了!”崔逞道:“这样不行。我想主上也不会同意这样做的。主上的心思大家都清楚,如果我们不救这些百姓,匡复中原还有什么意义?”
“驱逐胡虏还有什么意义?”
“我们如果罔顾百姓的死活,我们和那个朝廷还有什么区别?”
面对崔逞的连番责问,陆永华羞愧万分:“这我也明白,正是因为这些人大都是老弱妇孺,青壮非常少,我才感觉是燕国白虏的阴谋。”
崔逞拍案而起,大吼道:“他们这不是阴谋,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阳谋和阴谋最大的区别是阴谋只看穿了,所有的危险就可以迎刃而解。就像周瑜打黄盖,制造周黄不合,让黄盖可以有情有理投降,以诈降计曹操。可是如果当时曹操真看出黄盖是诈降,周瑜的阴谋一定会失败了。而阳谋实施是实际意图与真实意图统一的一种谋划。所有行动与计划都让对手看见,知道。阳谋与阴谋不同,阳谋带有一定震慑力,有可能使对手不战而屈,这是阴谋达不到的效果。
所有人现在都知道,逼汉人老弱向北府军控制的郡县逃亡。对于这些百姓北府军可以采取接收或不接收这两种办法。接收这些老弱百姓,自然是北府军背上了一个庞大而沉重的包袱。最终北府军会被这无数的老弱妇孺拖垮。可是不接收这些百姓,高敬宗在华夏百姓间心中树立的仁义形象,就会轰然倒塌。无论采取那种办法,燕国都是稳赚不赔。
“阴谋也好,阳谋也罢。其实都不是无解的!”徐敬宣道:“我们也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
“什么?”崔逞指着徐敬宣怒斥道:“你敢!”
徐敬宣不以为然的道:“我想崔内史是误会了,还请崔内史把某家的话听完再作计较!”
崔逞冷哼一声“你说!”
徐敬宣道:“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这样……”
说着徐敬宣附耳在崔逞耳边轻声低语起来。
虽然陈应与陆永华听不到徐敬宣说得是什么,不过却可以看出崔逞脸上的神情此刻精彩极了,或是激动,或是愤恨,或是不忿,或是惶恐,或是兴奋……
第324章 风声鹤唳
恋上你 A ,最快更新东晋无敌铁军最新章节!
高敬宗接到睢县崔逞、徐敬宣等密报,得知燕国打算利用汉人老弱妇孺,拖垮北府军。面对燕国的毒计,高敬宗想了整整三天三夜,依旧没有想到解决此事的办法。
一筹莫展之际,高敬宗百无聊赖的看着红袖添香这对姐妹花对练。高敬宗此刻正坐在后花园上的水榭中。喝一觞酒看一眼场中上下翻飞的红袖添香姐妹,如同轻盈的蝴蝶。
红袖添香二女的功夫同出一门,都是走的轻盈的路子,二人对打起来,煞是好看。
二女对打十数回合,不分胜负。添香有意在高敬宗面前卖弄自己的身法,故意不闪不避,等到红袖的剑距离面门不足一尺,这才不慌不忙,仰身后翻,险险避开这一剑。
红袖手腕一抖,手中的剑变刺为拍,剑身朝着添香胸前拍去。纵然这一剑伤不了添香,如果拍中,那么添香的铁板桥身法也支撑不住,肯定会灰头土脸。
然而,就在高敬宗差点惊呼出声时,却见添香右脚扬起,朝着红袖的手腕踢去,口中娇喝:“看脚!”
红袖无奈,只好抽身后退。
添香得势不饶人,以口咬住宝剑,以手代脚,双脚连连朝着红袖的头、肩、胸等要害部位踢去,一时间红袖被逼得连连后退。
突然,红袖一跃跳出圈外,不悦道:“添香,你耍赖,不打了!”
添香嘴唇一翘:“输了就是输了,还输不起啊!”
就在这时,高敬宗脑袋中闪过一丝明亮,一个笼统的计划慢慢形成。面对燕国鲜卑人迫害的汉人老弱妇孺,高敬宗狠不下心不去管他们,一旦不管他们这些老弱妇孺,这些人肯定熬不过这个冬天,面对数万甚至数十万老弱妇孺,高敬宗还真没有那个狠心肠。
可是一旦救援这些妇孺,就会中了燕国的毒计,现在北府军每多接纳一个百姓,每多消耗一斤粮食,将来开春之后与燕国的决战,物资就会减少一分,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些老弱妇孺高敬宗还无法直接转化为实力。
在徐敬宣的计划中,徐敬宣打算用这些老弱妇孺充当人质,一旦燕国鲜卑士兵进攻,他们将来用北府兵精锐去抵抗。可是一旦燕国新附军(汉奸部队)进攻,徐敬宣就用这些百姓充当人盾,阻击敌人。对于徐敬宣这个馊主意,高敬宗直接无视了。
无视徐敬宣的意见,也就意味着高敬宗必须拿出一个更加完善的处置办法,高敬宗在红袖添香打斗中,悟出了一条真理。那就是添香就是利用了红袖的顾忌心理,取得了小胜一局。
在高敬宗看来,燕国要估计的东西,其实远比自己多。在整个冬天至开春还有将近两个多月的时间,高敬宗既没有实力组织一场大规模的反击行动,也害怕燕军在这个时期采取大规模报复进攻。
燕国不是想利用这些妇孺消耗北府军的物资储备吗?那自己就让北府军向燕国占领区进行渗透,大规模军事行动自己无能力开展,但小规模的军事行动不能不搞。慕容隽强征全国兵马,压迫得汉人百姓纷纷起兵造反,这些零星反抗,因为没有充分的训练,也没有统一的指挥,被燕军逐步击破,现在都偃旗息鼓。
高敬宗想起了后世自己看过的电影。《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敌后武工队》,《水上游击队》那些方法自己倒是可以借用一下。
高敬宗想到这里,脸上露出了微笑。
半个月后,北府军武工队开始出发了。这些武工队,挑选的都是北府军军中的精干力量,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能言善辩之辈,大部分成员还都有绿林经历。这一次高敬宗绝对是大手笔,他一次性从北府军军中抽调了一千三百余人,分成五十七个队,平均每队负责一个郡,他们将作为火种,引导汉人百姓进行反抗鲜卑残暴奴役的革命行动。
对于北府军的关注,慕容隽并没有一刻放松。他将慕容垂与慕容德这两位兄弟的潜在隐患消灭之后,开始信心百倍的干掉高敬宗。特别是自己的第一条计策,慕容隽是相当满意的,北府军果然中计。
尽管高敬宗此刻在建康城为人质,慕容隽仍有些担忧,北府军不动,对部队进行整编训练,这些北府军将士早晚都会行动的,如果让北府军一旦完成整编和训练,那么来年的战斗会打得相当辛苦,一旦燕国实力受损,那么氐秦和代国拓跋部这关中和云中地区还是不安全。出于对高敬宗的忌惮,慕容隽让慕容恪制定研究一下。
根据慕容垂、慕容德一次次失败的经验,慕容恪认为主要是对高敬宗作战没有统一指挥。,将帅不合,关键时刻青州军和豫州军没有发挥作用,这才导致的失败。所以慕容恪认为,有必要在将来的战争中组成一个统一的指挥机关,指挥所有燕国军队。
对于这个最高指挥官的人选,慕容恪认为慕容隽最合适。
这句话正巧说到慕容隽的心坎上了,慕容隽正是担心麾下将领拥兵自重,更害怕将领会功高震主,慕容恪的话正如他的意。
慕容隽对慕容恪大加赞赏,慕容恪没有得意,而是异常低调的道:“皇兄,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如果任由高敬宗发展,还是非常危险的。”
慕容隽也感觉到了慕容恪的慎重,对于高敬宗这个几乎像吹气球一样增加部队,慕容隽事实上也不能全部放心,毕竟高敬宗的名声实在是太响了。如果说慕容垂之败,因为其他各部牵扯,慕容垂无法指挥所率领的军队,可是慕容德之败,慕容隽起到的反作用非常有限。慕容隽还没有疯狂的认为,高敬宗不堪一击。
这个北府军与冉闵的冉魏军几乎如出一辙,除了装备上略差一些,但是北府军却是冉魏军的数倍,物资更是天差地别,如果冉闵当初拥有高敬宗一半的物资,或者说是一半的军队人数,他根本不敢产生引兵南下的心思。
七万冉魏军连克燕国二十八座城池,被杀七万余人马,这是鲜卑燕军心中永远的痛。这些北府军将士,战斗意志并不比冉魏差,所以高敬宗也非常危险。
当慕容隽提出利用妇孺拖垮北府军时,慕容恪也连称“皇兄英明!”
只是很快慕容隽就笑不出来了。
“中山郡储存的粮草被一群潜入军营的暴民点燃,虽然扑救及时,但仍有三分之一的粮食,近半草料被焚烧一空!”
慕容隽还没有从巨大的损失中反应过来,噩耗再次传来洛阳孟津渡,四百余艘大小渡船被人放火焚烧一空,由于当时守备懈怠,等守军发现时,火势已经失去控制,连一块木片也没有给燕军留下!”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上元夜,邺城燕国中书令韩恒的府邸突闯入一群盗匪,趁韩府防备不力,随快速挟持住全府上下一百四十四口人,这些盗匪先劫财,后杀人,由于天气寒冷,血腥味被封冻住了,直到次日前往拜访韩恒的中书侍郎张载发现韩府一百四十四口,全部被人斩杀一空,真正做到满门鸡犬不留。
慕容隽得知韩恒被灭门,下令邺城五军兵马巡防营彻查凶徒,结果宜都王慕容桓在家中被杀,由于行动过程中有一名忠仆诈死逃出宜都王府,搬来巡防营官兵,这才避免宜都王被灭门,不过此时宜都王仅剩其子慕容凤……
第320章 弄巧成拙
为了达到高敬宗的战术目的,北府军上下可谓是全力施为,抽调了最精锐的部队,最强悍的士兵,装备自然也是最好的。
要说起来,北府军的武工队和后世的特种兵没有办法比,就算是跟抗战时代的武工队也同样没有办法比,可是他们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最关键的是,在这个时代并没有特种作战的理念,而燕国对于防备特种渗透并没有经验和心理准备。
高敬宗根据得到的情报中得知,燕国对于各郡县驻军也并不像隋唐时代的府兵一样,每一支军队都有固定和半固定的辖区,这个时代燕国军队的驻地,随意性非常大。有的郡甚至连一兵一卒都不会驻扎,只是命新附军维持治安,而有的郡县则驻扎数万,甚至十数万军队。
正是因为这种燕国驻军的随意性,给北府军武工队钻了空子。高敬宗对北府军武工队的指示非常明确而简洁,第一不以占领城池为目的,第二不以杀伤多少敌人有生目标为目的。能打就打,打不赢就跑。
一时间,措施不及的燕国损失惨重,不是今天哪个重臣被全家屠戮一空,就是那个防守懈怠的城池被意外攻克。各地接二连三的损失,让慕容雋勃然大怒,他严令各地驻军严加防守,特别是皇甫真进谏慕容雋,采取连坐法。既一城受袭,鲜卑军队被杀一人,周围百户无罪而诛。这样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