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东晋无敌铁军-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雋,采取连坐法。既一城受袭,鲜卑军队被杀一人,周围百户无罪而诛。这样以来,武工队投鼠忌器,得手的机率就降低了太多。

    高敬宗得知这个情况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升平四年的二月上旬。

    五十七个特别行动分队,已经折损近半。让高敬宗感觉非常愤怒。作为作为北府军的代都督,掌握北方一百多个县的区域领导,不仅仅需要了解燕军调动,军事进攻情报,也需要各种情报。

    仅仅从燕军展开针对北府特别行动分队的政策,而籍戡却仍然采取先前制定的行动,思想僵化,反应迟钝,就可以看出籍戡只是一个战术指挥将领,不是一个全面负责军政的高级将领。

    进入二月中旬,天气渐渐转暖。哪怕穿着单衣,高敬宗也感觉不到多少寒意。尽管睢城在北,但是这种寒冷也不会持续很久,距离燕军总攻的时间越来越近。

    “不行!”高敬宗思来想去对谢道韫道:“我不能在建康浪费时间了,必须赶回睢县,掌握军队,否则北府军根本硬抗不住燕军的大规模反扑。有什么好办法吗?”

    谢道韫想了想道:“其实你想得太多了!”

    “什么想得太多了?”高敬宗道:“难道褚太后愿意放我回去?”

    “为什么不呢?”谢道韫笑道:“如果北府军战败,燕晋之间失去最后的缓冲地带,那么晋军如何抵抗燕军的进攻?事实上最附和大晋利益的莫过于在晋燕两国之间有一个可以缓冲的地带。”

    “那之前?”高敬宗迟疑道:“恐怕褚太后不放心我吧!”

    “此一时,彼一时!”谢道韫道:“当初高郎意向不明,太后也是防微杜渐。”

    高敬宗摇摇头道:““这只是你的猜测!”

    “你可以试一试!”谢道韫道:“如果太后不许,咱作谋划也不迟!”

    “这样会不会打草惊蛇?”高敬宗道:“莫不如,咱们谋划一下如何逃出建康城?”

    谢道韫摇摇头道:“这样……会弄巧成拙。”

    高敬宗点点头:“这倒也是!”

    “红袖,准备笔墨!”

    时间不长,红袖和添香姐妹二人便把笔墨纸研端到高敬宗面前,谢道韫往砚台里加入少许水,轻轻研磨。

    高敬宗沉思片刻,挥笔书写道:“臣,高敬宗今有一本启奏,臣近闻白虏燕国,虏军频频,臣虽下愚,亦知其不诡。攻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隐忧,臣请北返,择器善用,择能任之,以固国安……

    高敬宗却不知道他这一道奏折在东晋朝堂上吵翻了天。

    尚书令王述把涂抹都喷到大司徒司马昱脸上了:“不行,就是不行!”

    司马昱道:“燕逆之心昭然若揭,王尚书何以执迷不悟?”

    王述振振有词:“高敬宗此子长目薄唇,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司马昱反驳道:“陛下承天景命,念高危,谦冲而自牧,忧懈怠,慎始敬终,惧谗邪,正身以黜恶,恩所及,思无因喜谬赏,罚所及无因怒而滥刑,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智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乃旷古罕有圣君。我圣主在朝,奸邪鬼魅因何留存矣。”

    司马昱这番话不仅说得王述哑口无言,就连司马聃都要坐不住了,在司马昱的口中,司马聃几乎是完人。这个马屁拍得连他自己听得都感觉脸红。

    在司马昱口中所说,因为司马聃是圣明天子,所以奸邪是不敢露头的。在大晋朝,勇者都要勇竭其力,你放着高敬宗不用,不是阻止天子成为圣君吗?

    这个大帽子盖得王述也招架不住了。思来想去,王述躬身道:“臣请陛下,太后裁决!”

    褚蒜子刚刚想说话,猛然想起司马聃已经亲政,此时正是他树立权威的时刻,所以必须让司马聃在众臣心中留下英明神武的形象。

    想到这里,褚蒜子轻启贝齿:“皇帝意下如何?”

    司马聃这个天真的孩子,就是一朵温室里的花朵,从来不知人心。马屁虽然听着舒服,只能听听而已,如果真信了,那就是一个笑话了。然而司马聃却不知道,他猜测皇叔司马昱应该不会骗他,他是圣君,那么奸邪臣子就不敢冒头。

    几乎没有任何停顿,司马聃道:“朕,准了!”

    “准了!”司马昱膛目结舌,心里直想骂娘,这剧本不是这么来的。他阻止王述,只是想表一个姿态,让高敬宗明白,阻止他北归的不是皇帝,不是皇室,而是尚书令王述。就算将来北地失守,朝廷问责,也问不到他和皇帝头上。

    “勇者竭其力,信者尽其忠。”这是要告诉司马聃,应该把高敬宗擢升为宿卫郎将,负责宫禁之事。一旦如此,天下人谁敢说司马聃猜忌高敬宗?

    只是非常可惜,司马聃不是玩了一辈子政治的褚蒜子,司马昱的话褚蒜子听懂了,也明白。然而司马聃这个小娃娃却不懂。于是,场面尴尬了。

    

第321章 托儿

    褚蒜子当然想让司马聃收回成命,只是司马聃亲政第一个决策就否决了,恐怕天下会有流言,当然最重要的是,对司马聃的威信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褚蒜子暗叹,或许是天意如此。

    皇帝金口一开,覆水难收。司马昱和褚蒜子也无可奈何。

    当然,朝廷里的猫腻高敬宗是不知道的,他只是知道正如谢道韫所料,一封请奏上去,三日后便下达批复。

    褚蒜子心想既然无法挽回,不如做一个顺水人情。与司马聃商量之后,下一个圣旨,册封高敬宗有安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司、雍、兖、洛、豫、并、幽、平、营、冀十州军事。

    褚蒜子倒是打得好算盘,除了凉国之外,把氐秦、燕国、代国全部划归高敬宗管辖,至于高敬宗有没有这个能奈管辖十州军事,就不是褚蒜子操心的事情了。

    高敬宗看到这个任命,就知道褚蒜子的用意了,毕竟他两世为人,如果连这点小伎俩都看不透,那他算是白活了。褚蒜子这是给高敬宗拉仇恨,把代国、秦国和燕国三国十州七十九郡全部封给高敬宗,至少苻坚和拓跋什翼犍绝对不会把手中的兵权交给高敬宗的。

    而且他们更加没有办法结盟了,只是死磕。

    尽管高敬宗看穿了褚蒜子的用意,依旧无济于事。因为褚蒜子用的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利用的是晋国这个天下大义所在的名份。

    高敬宗接到圣旨,心情相当不爽。

    谢道韫看着高敬宗气得连饭都没有心情吃,就劝道:“高郎何至如此稚气?”

    “被摆了一道,心里当然不舒服!”高敬宗道:“这道圣纸您看,咸闻内外使之,这是要布告天下,不日苻坚和拓跋什翼犍将会知晓。本来北府军装备差,训练少,抵抗燕军已经勉强,如果在拉上两个强敌……咱们这褚太后是恨北府军不死。”

    谢道韫道:“其实下不下这道圣旨,对高郎来说重要吗?”

    “重要吗?”高敬宗疑惑起来:“怎么不重要?”

    谢道韫摇摇头道:“其实,这道圣纸根本不重要。高郎你想,苻坚和拓跋什翼犍都是聪明人吧?”

    高敬宗点点头道:“当然,他们若是愚笨,天下间就没有几个聪明人了!”

    “是啊!”谢道韫道:“既然高郎也承认他们是聪明人,他们岂会中了褚太后的挑拨之计?”

    “就算不中计,一番趁火打劫是免不了的!”高敬宗道:“不管,收拾一下,今天就走!”

    谢道韫却道:“奴劝高郎迟些日子启程!”

    高敬宗不解的问道:“这是为什么?”

    谢道韫道:“高郎难道要辜负褚太后一番美意?”

    高敬宗更加不解:“辜负?”

    “不错!”谢道韫道:“自永嘉之祸,侨居江左的士绅百姓何止百万之众。侨居江左,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众侨居士绅和百姓,无时无刻不盼望着王师北伐,他们可以魂归故里。所以每当朝廷组织北伐,侨居江左的士绅百姓皆纷纷慷慨解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高郎何不趁机在建康举行誓师北伐,获得侨民的支持?”

    高敬宗这才想起,历史祖逖上书晋元帝司马睿请求北伐,可是晋元帝和南宋赵构一样,素来没有北伐之志,就封了祖逖一个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铠甲武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招募士兵。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驱赶戎狄肃清中原而再渡江南,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驻扎在淮阴,起炉炼铁,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高敬宗一想也是如此,既然祖逖可以利用一个空头的名号,募集到军队和粮草,自己何不趁着这个机会,大捞一把?

    在谢道韫的策划下,高敬宗在建康城五城树起安北大将军节仗,将二月北伐的告示贴满全城。作为一个后世之人,高敬宗如果不利用后世的舆论宣传攻势,就太对不起他这个穿越人士的身份了。他将会成为穿越大军中的耻辱,另类。

    所以高敬宗不惜拿出手头仅有的四千万人,几乎将建康城所有代写书信,说书、捐客、伶人、牙人,全部出动,不仅在建康城,而是在建康周边宣传安北大将军高敬宗北伐燕国的事情。

    建康城一处酒肆门前的告示栏前,挤满熙熙攘攘的人群。有人识字在宣读高敬宗的北伐檄文,这篇为了兼顾那些目不识丁的百姓,高敬宗采取了白话文的方式书写。

    “……鲜卑白虏,人面兽心,入关侵略汉地,屠戮华夏无辜百姓数以百万计,鲜卑所过之处,执行三光政策,既人全部杀光,财物粮食抢光,房屋宗祠烧光,无数城池和乡村被鲜卑人毁灭。

    身陷虏手的骨肉同胞,生不如死,被鲜卑白虏以极度残忍的手段对待着。他们白天要被从事最苦最累的工作,却连最基本的衣食都得不到保障,从永嘉中到升平三年,短短四十七年的时间,北方两千万百姓仅剩不足三百万人,十之八九被残忍的杀戮。

    不才高敬宗,奉天讨贼。某不狂妄,自知一人之力,难扭乾坤。华夏大地,如若志同者,遣师共赴北伐;九州各方,如有道合者,举义共赴。”

    人群中的谢道韫不解的看着高敬宗:“似乎未如高郎所料?”

    高敬宗信誓旦旦的道:“等着看好戏吧!”

    突然在人群有一名脸色蜡黄,瘦骨嶙峋的年轻男子,大声说道:“鄙人是小号的东主,洪冬生,小号对外转让,有意者可与鄙人面谈!”

    与洪冬生相熟的人就问道:“洪东主,您这酒肆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为何要转出去?”

    “艾先生有所不知,先父有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冬生自幼体弱多病,拿不得刀,举不动枪,惟有将小号转出去,折换成钱粮,助高安北北伐!”

    “洪东主高义!”

    “洪东主慷慨!”

    就在这时,又有一名黑脸汉子放声高呼:“不知高安北在哪里征兵?俺没钱,还有点力气。”

    洪冬生道:“据说玄武湖畔那里有一个征兵点。”

    “多谢指点!”黑脸汉子抱拳道。说完黑脸汉子便朝玄武湖方向走去。

    就在这时,又有一人道:“好汉子,同去!”

    “同去!”

    “算俺一个!”

    “俺也去!”

    呼呼啦啦人群中走出十几号人。黑脸汉子又冲人群大喊:“还有不怕死的吗?”

    人群骚动一些,出来一名年轻的儒生。“小生愿去!”

    黑脸汉子不屑的道:“你这瘦胳膊小腿,去了也是白搭!”

    “不要瞧不起人,小生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却也粗通文墨,可以帮助高大将军筹算粮草,抄录文案!”

    谢道韫望着这一幕,心中甚是欣慰。

    然而就在这时,突然看到原本高谈转店支援高敬宗北伐的洪冬生来到红袖身边,红袖递给洪冬生两个金饼子。

    而最先叫嚷着要去参军北伐的黑脸汉子,同样恬不知耻的问红袖要钱。

    谢道韫目瞪口呆:“这是怎么回事?”

    高敬宗不以为然的道:“当然是托儿啊!”

    

第322章 无人可用

    “这也太卑鄙了!”谢道韫露出小女儿态,一副我不认识你的样子。

    高敬宗道:“我管它黑猫还是白猫,能抓到耗子,那就是好猫!”

    谢道韫俏眉皱,脸上露出不悦之色。生气的转过身子不理高敬宗。高敬宗收起胡闹之心,变得正经起来,他沉默了一下,随即道:“英台相信道德吗?”

    谢道韫眉头不由挑了挑,道:“信又如何,不信又如何?”

    高敬宗叹口气,道:“若是相信,则是这些人深明大义,深受朝廷感化,所以……”

    谢道韫道:“你少敷衍我。什么仁义礼信,你根本没有放在心上。高郎,你怎可骗人呢?骗人这是不对的。”

    高敬宗又叹了口气,道:“这不叫骗,这叫开导!”高敬宗郑重的向谢道韫解释道:“是开导懂吗?”

    谢道韫撅起嘴巴,冷冷的道:“你诡辩!”

    高敬宗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每个人都会取舍,而这些人之所以如此踊跃,说穿了还是因为有利可图。”

    “有利可图?”谢道韫挑了挑眉,声音陡然抬高八度:“他们踊跃参军,捐款捐物,为高郎北伐劳心出力,有何利之图?”

    “本质上,他们都有利可图。”高敬宗一本正经的点点头道:“自八王之乱,诸胡大掠中原伊始,百姓纷南下避难。四五十年,江南人口增加两百万余万人之多。大量的北方侨民涌入江南,世居江南的百姓与侨民,矛盾也日益加剧。”

    谢道韫点点头。

    顿了一顿,高敬宗接着道:“在江南,除了琅琊王氏、龙亢桓氏、陈郡谢氏等几大士族之外,其他侨居江南的百姓,生活压力非常大。他们种最劣等的田,做最苦的工,赚最少的钱。这总是事实吧?”

    谢道韫道:“顾左右而言其他。”

    高敬宗淡淡一笑,道:“我参加北伐,一旦成功,收复中原,这些侨居江南百姓,定会举家北返吧?”

    谢道韫道:“休说普通庶民,一旦豫州局势稳定,就连陈郡谢氏也会还乡。”

    高敬宗道:“对啊,在这种情况下。北伐,其实附和侨居江南百姓,大部分人的利益。他们支持北伐,就是因为可以在北伐这场战争中,得到收益。捐款捐物,不过是与我结个善缘,一旦我北伐成功,收复失地,他们找我要回祖田,祖宅,我能拒绝吗?若我拒绝,那天下人如何看等我?背信弃义,生性凉薄?刻薄寡恩?”

    谢道韫皱起的眉宇渐渐舒展起来:“我明白了。”

    高敬宗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仁义礼信,商贾逐利,没有好处的事,他们怎么会肯干?农民也是如此,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谁收他们的租少,他们愿意种谁的地。能少缴纳一斗税,没有人愿意多交一分。工匠亦是如此,不干活,光挣钱,这是天下所有人共同的愿望。”

    谢道韫细细细细想来,也确实是如此。谢道韫对心中原来坚持“性本善”这个观念,产生了动摇。

    高敬宗利用重金收买,在建康附近周边大量采取后世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到处宣扬即将北代的事情。高敬宗花钱找了一些托儿在民间蛊惑人心。

    一时间各个招兵地点从者云集。短短三天时间,高敬宗便征得一万余人报名参名,也接到士绅百姓捐赠的财物多达三千余万钱。粮食近五万石。要知道这可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价格最贵,但是这个时候仍可以接到如此重多数量的财物,显然百姓对晋军北伐是倾力支持的。

    随着消息愈演愈烈,建康城台城内的司马聃也得到了消息。司马聃没有想到其他的,仅仅是嫉妒高敬宗而已。司马聃叹息道:“恨不得跃马扬威……”

    太后褚蒜子毕竟是深谙政治的老手,自然不会忽视这个问题。然而自幼体弱多病的司马聃,简直就是一纸白纸。褚蒜子暗道:“如果向司马聃陈述厉害,很可能激起司马聃的逆反心理,事情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想到这里,褚蒜子就采取了政治中最贯用的手段。

    大兴二年四月(公元319年),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祖逖在雍丘(今河南杞县)大败石勒侄子石虎率领的五万赵军,石虎兵败粮绝士气低落。这时,石勒派出部将刘夜堂用一千大车粮食运给石虎。祖逖侦知消息,派部将韩潜、冯铁等部在汴水截击,尽获其粮食和脚力。石虎闻讯,连夜退兵东燕城(今河南延津)。7月,石勒不甘心失败,派遣一万多精锐骑兵反扑,但又被严阵以待的祖逖军所败,祖逖取得北伐战争以来最重大的胜利。在这个时候,祖逖实际控制了沛郡、谯郡、梁郡、东郡、昌平郡、济北郡、陈郡、陈留郡、濮阳郡等十三郡,一百零七县。其麾下精兵五万,辖人口超过百万,接受祖逖指挥的乞活军也多达一百余支,将十数万人马。

    可以此时,东晋朝廷有效兵力仅仅与祖逖持平。晋元帝司马睿担忧祖逖拥兵自立,采取丞相王导之计,以戴渊都督兖豫雍冀并司六州军事、征西将军,出镇合肥,以牵制祖逖。戴渊打仗不行,搞破坏、扯后腿,制造摩擦却是一把好手。短短不足两年时间,竟把祖逖气死。祖逖死后,这支对朝廷有着明显“威胁”的军队,变得四分五裂。

    对于王导的计策,褚蒜子认为非常实用。一个戴渊,轻易把祖逖弄得狼狈不堪。褚蒜子仔细考虑朝廷中的重臣,有谁可以制衡高敬宗。

    褚蒜子下意识的就想起大司马桓温,然而桓温实力已经够大了,而且桓温已经露出对高敬宗的欣赏,万一二人串通一气,狼狈为奸,轻易便可颠覆大晋社稷。

    “尚书令王述?”能力是有,忠心也够,只是朝廷里目前还离不开王述。

    王述之子王坦之?褚蒜子想到这里,又摇摇头。

    王坦之虽然聪明绝伦,风度翩翩,不过资历太浅了些。

    “谢安?”褚蒜子又连连摇头,陈郡谢氏是褚蒜子的母族。自舅舅谢尚、堂舅谢奕先后病亡,谢氏也是人才凋零,唯一还能拿得出手就剩下谢安了。如果命谢安出镇豫州,万一高敬宗真造反,谢安必遭毒手。作为母族陈郡谢氏最后的依仗,褚蒜子又不想让谢安冒险。

    在脑袋中过虑了一大圈,褚蒜子发现朝廷之中,居然拿不出一个可以制衡高敬宗的人。

    

第323章 永和七年旧事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三个臭皮匠还顶一个诸葛亮呢。褚蒜子想破了脑袋,也没有想出一个所以然。就吩咐大长秋穆郎请会稽王、大司徒司马昱进宫商议。

    高敬宗丝毫不知道褚蒜子正密谋着诡计对付他,他头疼的则是大军匮乏的装备问题。响应高敬宗参加北伐的百姓非常多,如今报名的人数已经多达一万三千人,高敬宗知道将来肯定会是一场恶仗,凑数的老弱病残,非但无法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反而会拖累全军的后腿。所以高敬宗仅仅留下十八岁以上至三十五岁以下的青壮。成立北府军亲卫中郎府第五折冲府。全府共四个团,六千余人马。

    此时这六千余人马,只有高敬宗的亲卫三百套轻质甲胄。北府军缺乏甲胄和精铁,然而询问了兵刃的价格之后,高敬宗也暗暗咂舌。一副轻质皮甲八千钱一套,铁甲最次的也要两万余钱。如果购买甲胄,哪怕买些勉强可以防御轻弓的劣质铁甲,他手里的钱,勉强可以买一千五百副铁甲。

    高敬宗考虑买铁自己打造甲胄和兵刃,但是生铁的价格也让高敬宗望而却步,居然高达一百二十钱每斤铁。如果要打造六千具甲胄,以札甲每副净重十八斤,加上损耗,每幅札甲需要二十二斤铁。不算人工成本,每幅甲胄的造价就多达两千六百多钱,而他手中的钱也同样不够买铁打造甲胄。

    更何况考虑到这个时代人工打造甲胄和兵刃的效率低下,小作坊没有统一质量标准,打造出来的甲胄质量上也没有保证。

    夏王总管沈七看着高敬宗魂不守舍,上前怯怯问道:“王上,何事烦忧?不知奴婢能否为王上分忧?”

    高敬宗迟疑了片刻,说道:“除掉这阵子花掉的,本王还剩下三千一百八十万钱,新招募的将士,手里都没有趁手的家伙,工欲善其事,必须利其器,甲胄没有,兵刃不足,愁煞孤王矣……”

    高敬宗抬起头,却发现沈七七两眼直勾勾发呆,却似乎没有听到他说的话。

    “沈七——沈七——”高敬宗连声呼喊沈七,沈七这才回过神来。大张着嘴问道:“王上刚才所说,还有……还有……还有多少?”

    高敬宗愣了一下,答道:“还有三千一百八十万钱啊……”

    “怎……怎生……怎生有这许多?”沈七呆呆问道。

    高敬宗笑了笑:“这是建康周边郡县,士绅百姓捐的钱……”

    沈七膛目结舌的问道:“怎么会这么多钱?”

    高敬宗道:“怎么够呢,朝廷不配发甲胄和兵刃,六千人马加上替换备用,至少需要六千五百套甲胄,一千五百具盾,两千五百柄环首刀,戈矛各两千杆,弓箭五百张、弩机两千具,这些装备算下来至少别说三千万钱,就是十个三千万钱都不够……”

    沈七道:“王上,这帐不是这么算的!”

    看着高敬宗不解的目光望着自己,沈七悻悻笑道:“当然,少量甲胄和兵刃还可在市面上买,但是价格太过昂贵了,而且数量也不太够,整个建康城,零零总总不会有一千具甲胄。先说甲胄,可以分两步走,可以塞给临淮军、镇北军甚至西府军军需官一些钱,运出一些甲胄和兵刃,根本没有人管。这些甲胄每年都会报废很多,平时军队操练、外出剿匪,毕竟兵器也会生锈,也会磨损,看库房的那些家伙都精着呢。都有损耗,一个月损失千儿八百套甲胄,千儿八百柄腰刀根本就不算一回事。那些军需军精着呢,帐面做平,根本就不会让人看出来……”

    高敬宗听到这话,眼前一亮:“这事交给你办了,三千万钱全部给你,把装备弄到手,哪怕你一个大子不花,剩下的钱全赏给你……”

    “王上放心,奴婢绝对不让王上失望!”

    沈七眉飞色舞的跑去了。

    高敬宗解决了装备问题,心里悬着的大石头总算放了下来。

    初春日迟,大司徒府,会稽王司马昱醒来睁眼看着窗外透进来的青蒙蒙的光亮,雾气很重,夜里折腾得他骨头都快散架的两具光溜溜的玉体,滑溜得跟软玉似的一左一右压着他的胸口睡得正熟,微露出来的肩头白嫩似雪。

    司马昱的手在被子下面朝左手边女人的肥滑******摸过,女人在睡梦中蠕动身子,胸前两团大肉揉得司马昱肋下直叫舒服,修长双腿也缠得司马昱大腿更紧。

    司马昱来了兴致,勾着手指朝女人肥满的屁股沟挤挖去,这时候“咚咚咚……”的敲门声响起。

    两个颇有秀色的侍妾也给惊醒,头探出锦被,疑惑的看着司马昱。

    司马昱冲房外喝着:“发生什么事情了?”

    外间侍卫房里的人也给敲门声惊着,远远的听着有人叫喊:“宫里来人了,请王爷进宫”

    宫里出了什么?司马昱疑惑着爬下床,赤足站在床踏板上,吩咐道:“快拿衣裳来。”

    两侍妾见司马昱神色严峻,不敢怠慢,忙下了床帮他去拿衣袍,她们光着雪白的身体,也顾不上寒冷,先伺候司马昱穿好衣裳。

    等司马昱穿戴好,抵达崇德宫里时,褚蒜子早已完成梳妆,坐在厅前用膳。褚蒜子的平时膳食非常简单,一碟盐萝卜,一盘拌黄瓜,一盅豆腐汤,一碗江米粥。司马昱暗暗咂舌,他早有风闻,说褚蒜子朴素。可是却没有想到,居然如此朴素。

    别说大晋堂堂皇太后,哪怕寻常一个乡下土财主,也比褚蒜子的膳食丰富多了。褚蒜子看到司马昱进来,便道:“皇弟还未用膳吧?一道用膳!”

    司马昱道:“臣不敢!”

    褚蒜子道:“一家人,不用客套。”

    “臣……”司马昱哽咽搬着旁边的锦墩缓缓做下。

    简单的膳食,吃得津津有味。而一旁的司马昱却如同嚼蜡烛。

    褚蒜子眉头皱起:“皇弟,不好胃口?来到这宫里,就跟回家一样,想吃什么,吩咐御膳房去做!”

    司马昱:“这……这……其实就挺好!”

    褚蒜子秉承寝不言,食不语的习惯。缓缓进食,而司马昱则如坐针毡。

    好不容易吃完这顿饭,司马昱怯生生的问道:“不知太后传唤臣弟,所为何事?”

    褚蒜了悠悠一叹道:“这江山社稷,原本都是你们男人们的事情,本宫一个妇道人家,不应……多嘴。只是近来皇儿曾言,这北府军拥有兵员近三十万人,非社稷之福。”

    司马昱沉吟道:“……只是”

    “只是什么?但说无妨。”

    “臣弟唯恐逼反了高敬宗……”

    “嗯!”褚蒜子点点头道:“此事却也不得不妨。”

    司马昱道:“不如效仿永和七年旧事!”

    

第328章 惟死而已

    永和七年(351年),也就是褚蒜子抱着两岁的司马聃垂帘听政的第七年。那一年原本定都邺城,雄霸冀、并、洛(既司州)、兖、豫、荆(北四郡)、幽州(右北平、范阳、辽西三郡)魏国,突然遭遇石琨的四万三千羯族骑兵,姚襄的三万八千羌族骑兵,慕容燕国悦绾的三万精锐到达襄国,三方劲卒合十余万。另外还氐秦苻洪两万八千氐秦步骑进驻枋头(汲郡朝歌县,距离魏都邺城不足三百里)

    鲜卑和羌人的大军来势汹汹,冉闵又欲出战,将军王泰劝他固守不战寻找机会。王泰说“今襄国未下,外救云集,若我出战,必覆背受敌,此危道也。不若固垒以挫其锐,徐观其衅而击之。且陛下亲临行陈,如失万全,则大势去矣。”

    此时一个叫做法饶的和尚激起冉闵的好斗之心,他说“陛下围襄国经年,无尺寸之功;今贼至,又避不击,将何以使将士乎!且太白入昴,当杀胡王,百战百克,不可失也!”

    于是冉闵出战,冉闵遣车骑将军胡睦在长芦抵挡姚襄,将军孙威在黄丘防守石琨,都被敌方打败,士卒几乎被消灭尽净,胡睦、孙威单枪匹马逃回。姚襄、悦绾、石琨等部三面夹击,石祗猛攻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