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逐鹿传-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
  不论是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还是开国二十功臣,所选的都不能说是尽善尽美。
  可话又说回来,这世间哪有那么多十全十美的事,只不过就是权衡利弊罢了。
  为了让文武大臣不生出懈怠之心,并给于后人希望,李衍又让人在李宝和王时雍后面各留出十个位置,宣示大家:这次没选上,没有关系,你们还有机会。
  ……


第八百三十一章 九大军区
  ……
  李衍将朱武、岳飞、刘锜、韩世忠、吴玠等人全都召集回来,为得可不仅仅是评选出来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以及给大中的将领评功授勋,更是为整兵和布防。
  大中目前拥有近千万公里的领土、数十个大郡,幅员辽阔。
  另外,因为接连发起大的战争,以至于中军遍布全国,并且乱七八糟的,而且统属也很混乱。
  所以,也是时候划分一下军区了,并且做一下全国布防,毕竟,真正的和平就要到来了。
  闲话少赘。
  经过李衍、许贯忠、朱武、岳飞、刘锜、韩世忠、吴玠等人反复商议之后,最后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划分出来九大军区。
  第一大军区,华北军区,也是最大、最重要的一个军区,布兵范围包括,燕云二十四州(包括,燕、蓟、瀛、莫、涿、檀、易、宁、霸、雄、景、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平、滦、营二十四州),河北,河东,总范围就是北至长城,南至黄河,东至大海,西也至黄河,驻兵三十万,杨沂中任总司令,郭浩、王德、李彦仙任副总司令。
  第二大军区,日本军区,布兵范围包括北海郡、奥羽郡、关东郡、中部郡、近畿郡、中山郡、四国郡、九州郡等八郡,驻军十万,韩世忠任总司令。
  第三大军区,高丽军区,布兵范围包括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济州郡、辽东郡等六郡,驻兵十万,吴璘任总司令。
  第四大军区,布兵恩州…围场以南到燕云以北,驻军十万,刘锜任总司令。
  第五大军区,西北军区,包括川陕线、陇右地区,驻兵三十万,吴玠为总司令,王彦和张宪为副总司令。
  第六大军区,华东军区,包括后世的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台湾省和上海市,驻兵二十万,岳飞为总司令。
  第七大军区,华南军区,南岭以南及武夷山以东地区,包括后世的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驻兵十万,杨政为总司令。
  第八大军区,华中军区,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巫山、雪峰山以东长江流域,包括后世的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和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部分地区,驻兵十万,牛皋为总司令。
  第九大军区,西南军区,大理国,再加上整个中南半岛,再加上迦摩缕波郡、色那郡、朱罗郡,驻军四十万(陆军三十万,水军十万),石宝任总司令,李俊和花荣任副总司令。
  共计:大中九大军区共有陆军一百六十万,另有水军三十万(日不落左右舰队各十万,其它各部水军共十万),大中总共有军队一百九十万大军。
  另外,大中正式发展预备役系统——它的核心成员是退役的士兵和地方上的民兵部队,现役的军官也会参与部队的构建和组织活动。
  预备役是国防力量体系中很重要的一环,如果真的发生战争,兵员补充出现问题的话,那么预备役就是第一批补到前线部队的人。
  对于预备役的年龄也是有要求的,一般要在十八岁到三十五岁之间,超出这个范围的,自动退出预备役,这也是大中为了保护预备役的长久发展而实行的政策。
  经过周密的划分和布置,中军开始整编和调动,至于各军不足的兵员,则由兵部统一招兵,整训,政治教育,最后分派到各军当中,补足各军所缺之兵。
  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因此,计划指定好了以后,李衍就打发岳飞、刘锜、韩世忠、吴玠等人回到各自的战区,实施布防计划……
  ……
  再来说回中南半岛。
  在伐大理国之前,甚至在兵出陇右之前,李衍就已经通知石宝和花荣做好全面收复中南半岛的准备。
  因此,做了大半年准备的石宝和花荣,是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的。
  以至于,开战之初,在花荣的指挥下,中军就打了一个极漂亮的闪击战——一战就消灭了女王国拼凑出来的二十万大军,然后只用了十一天就攻打到了女王国的首部,逼得女王国刚刚才即位一个多月、才十五岁的女王国,不得不开城投降,然后被花荣派人送去燕京献给李衍。
  女王国的中枢系统被打掉以后,往后的战争没有任何悬念。
  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花荣就将女王国的绝大部分地区都平定了,剩下的零零散散的局部反抗势力,已经构不成威胁了,完全平定,也只不过就是时间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石宝的命令下,平南军从大理南下,攻打蒲甘国,驻朱罗郡的石宝部和李俊的日不落左舰队也水陆并进攻打蒲甘国。
  江喜陀死后,蒲甘国的历任国王,或纵情奢华宴乐,或广建寺庙,结果劳民伤财,国势日微。
  到了现任国王罗梯诃波帝即位,更是暴虐无道,叛乱四起——罗梯诃波帝得位不正,有传说,他是他母亲跟侍卫偷情所生,因此,罗梯诃波帝的兄弟们全都不服从罗梯诃波帝的统治,罗梯诃波帝只能以血腥手段来镇压反抗势力。就在这个过程当中,蒲甘国北部的掸族势力盛起,不断南侵蒲甘国。
  四路大军同时攻打已经乱七八糟的蒲甘国,蒲甘国焉有不破之理?
  女王国被花荣灭掉不久,蒲甘城也被石宝攻破。
  见女王国和蒲甘国先后被灭,早有投降之意的堕罗钵底国的国王,果断率领其国孟人投降了大中。
  中南半岛完成了初步的统一。
  是的。
  只是初步的统一。
  中南半岛这里泰族、孟族、缅族、掸族种族众多,想让他们真正归顺大中,并不容易。
  这时,体现出来了石宝的作用。
  石宝果断一声令下,那些胆敢反抗的,全都被杀光。
  为了永绝后患,王伦将泰族、孟族、缅族、掸族等族的贵族,全都送到了燕云地区,然后朝廷将其打散分到燕云二十四州充当燕云地区的人口。
  与此同时,王伦奏请朝廷,请朝廷再迁五百万汉民以充中南之地。
  不久之后,石宝和花荣再度出兵先后灭了迦摩缕波国和色那国。
  大中的疆土完全连到了一起。
  在这之后,大中进入了长达数年的和平时期……
  ……


第八百三十二章 越来越富强
  ……
  大统五年底,大中统一了中南半岛,然后先后灭了迦摩缕波国和色那国,完成了统一。
  这一年又是大中迁都燕京之年。
  所以,在大统五年结束了之后,李衍将年号改为“铁通”。
  从李衍为大中改的年号就不难看出,李衍这是想用这难得的和平之年大力修建铁路,达到道路通畅的目的。
  李衍的“大铁路”计划是,先修建二十万公里的五条贯通全国的铁路大干线,细分为中央铁路系统、东南铁路系统、扩张西北铁路系统等。
  可这计划,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尤其是在这个科技落后的时代。
  不过——
  李衍信奉一句话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更何况,李衍可以控制全国的人和资源。
  更关键的是,掌握了国际贸易之后,大中非常有钱。
  而且,因为李衍大力发展农业,大中的民众基本上已经不为吃饭发愁了,哪怕是遇到了荒年(自从进入了铁通年,风调雨顺,可以说就连老天都在帮大中),这让李衍拥有大量的劳动力。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李衍放出来了工业革命这只巨兽,它使得大中的生产力呈几何倍数增长——以钢铁的产量为例,工业革命爆发以前,大中,准确的说,应该是宋王朝,那时年产铁一百二十五万吨,到了铁通元年,经过工业革命,大中年产铁已经达到了一千一百万吨!
  这些都支持李衍大力实施“大铁路”计划。
  可话又说回来,李衍计划修的那二十万公里的铁路,目标也太过远大了一些,想要在数年之内完成,别说在这个时代,就是在后世,都是非常困难的。
  到了铁通四年。
  连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的大中,也只不过就修出来了:
  燕沪线。
  燕沪铁路北起燕京,经蓟州、德州、济南、济宁、徐州、蚌埠、金陵、常州、无锡、苏州,南达华亭县(上海市),纵贯后世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和上海七省市,跨越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四大水系,全长一千四百多公里,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南北交通大动脉。
  燕吴线。
  燕吴线北起燕京,南止吴哥,横贯大中中部,经过后世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西以及后半段的李朝郡、占城郡、吴哥郡,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湄公六大流域,连接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州、中南半岛,全长五千六百六十六公里,这也是目前大中最长的一条铁路。
  燕九线。
  燕九线北起燕京,经后世的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广东,南至香港九龙,跨越九省市,全长两千三百多公里。
  云柳线。
  北起云地,经济源、襄樊、枝城、怀化到柳州,这是一条平行于京广线平行的南北向的交通大动脉,全长两千四百多公里。
  宝成成昆线。
  起于陕西宝鸡,穿秦岭山地、达成都,这是联系关中与川内西北与西南的重要干线,这也是川陕线的大动脉。
  最后一条,榆朔线。
  榆朔线目前主要只是为快速调兵而修建立的,这也是大中目前修成的唯一一条东西走向的铁路,它东起榆关(山海关),经滦州、蓟州、檀州、顺州到燕京,又从燕京向西经妫州、新州、云州、寰州到朔州。
  共计:历时了五六年时间,由朝廷修建的铁路,一共才一万七千多公里,离李衍的“大铁路”计划所设想的二十万公里的铁路差得多了。
  除了由朝廷修建的铁路以外,地方上也修建了不少枝干铁路。
  这其中,最成功的便是由王庶组织修建的成渝铁路。
  在王庶的组织下,蜀地的人只用了三年多时间就修成了全长五百多公里、西起成都东抵重庆的成渝铁路。
  现阶段,王庶所率领的蜀地人民正在努力让成渝铁路和宝成成昆线交轧,如果两条铁路能交上,那困扰了蜀地数千年的运输问题,就将不再是问题了。
  可就算将地方上修建的铁路也加上,大中所修建的铁路的总长度,仍没到两万五千公里,离李衍想修的二十万公里还有极大的差距。
  不过——
  对此,李衍其实已经不着急了。
  铁路修到了这种程度,已经不用朝廷再贴钱修铁路了。
  张悫甚至跟李衍拍着胸脯保证:用不了三年,朝廷投到铁路建设甚至包括朝廷投入到火车研发的钱,就全都能收回来,而且还是在不耽误铁路建设和火车研发的情况下。
  张悫这话说得有些太大了,要知道,这些年来李衍可是砸了近十亿在“大铁路”计划当中,三年就能全都收回来,而且还是在不耽误铁路建设和火车研发的情况下,这有可能吗?
  虽然怀疑张悫这是在跟自己放大炮,但李衍却不能当面质疑张悫,这不是为君之道。
  勉励了张悫以后,李衍将张悫打发走,然后将石秀叫了来,然后让石秀暗中好好查查看,铁道部到底有多盈利?
  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之后,李衍都被吓了一大跳!
  张悫这个黑货,竟然将火车票订为一元起步,也就是只要坐最短的一站,就得一元!
  如果是从燕京坐到东京,三等座(即硬座,也包括无座)票价十四块五,二等座(即硬卧)票价二十九,头等座(即卧铺),票价是四十三块五。
  要知道,这可不是后世,现在的一元钱大概得等于后世的两三百元,这么算下来,坐火车从燕京到东京,就是坐硬座或者站着都得花三四千,要是坐个硬卧,就得花七八千,软卧那就得花上万!
  而且,这还只是从燕京到东京。
  要是从燕京坐到吴哥,就是站票,都得九十多,折合成后世的钱就是两三万,如果是坐软卧去,那就是七八万!
  再强调说一句,这还只是慢车的价格!
  如果坐得是大中最新研发出来的内燃机车火车(速度提升了近一倍),票价更贵——还是以从燕就坐到东京为例,三等座票价二十,二等座票价四十,一等坐票价六十!
  你还别嫌贵!
  就这个价,还供不应求,几乎每列火车都是挤得满满登登的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现在,有识之士都在呼吁,增加列车数量,加快建设铁路的步伐!
  后来,李衍通过派人调查分析得知,火车之所以如此受欢迎,除了因为乘坐火车出行方便,还是由于大中大力发展商业造成的。
  大中才建国不到九年时间,南北贸易就已经非常发达了,那些敢于人先的,全都发了大财,火车(也包括轮船)也就和财富画上了等号。
  据说,有一个胆大的落魄商人,举债从李朝郡运了一火车皮香蕉到燕京,结果一趟就赚了足足一百万,然后迎娶了一个贪财官员的庶女,一下子就走向了人生巅峰!
  在无数这样的例子的促使下,大中的人口靠着火车和轮船开始流动起来。
  牢牢掌握着全国交通和运输的大中,越来越富强……
  ……


第八百三十三章 变天了
  ……
  与越来越富强的大中相比,那些被大中经济制裁了草原王国和部族则是越来越不好过了——大中在完成了统一之后,开始干涉贸易,压低价格,甚至关闭贸易。
  当然,大中并不是对所有草原王国和部落都实行经济制裁,对于那些以大中马首是瞻的草原王国和部族,大中就与之贸易,甚至会给予一定的扶持,比如,呼伦贝尔草原的塔塔儿部,就可以跟大中自由贸易,有时候,大中甚至会借一些粮食给塔塔儿部应急。
  塔塔儿部为了感谢李衍的慷慨,先后将三个公主送给李衍。
  在大中的支持下,塔塔儿部这些年来不断壮大,吞并了周边不少部族,并开始挑战它的邻居大金国草原霸主的地位。
  其实——
  不仅塔塔儿崛起了,以鄂尔浑河上游为中心的克烈部,崛起于鄂嫩河、克鲁伦河中上游的蒙古部,据有阿尔泰山至杭爱山地区的乃蛮部以及漠南靠近阴山地区的汪古部等草原部落,全都趁大金虚弱阶段崛起了,现在全都很强盛。
  进入铁通这几年,大中的将士得到了充足的休息,可大金的将士却没有,除了始终忠于大金的汪古部以外,塔塔儿部、克烈部、蒙古部、乃蛮部多时服时叛,袭扰大金的边境,这其中,又以塔塔儿部和蒙古部为最,这两部隔三岔五的就去大金国抢掠,逼得金军不得不东征西战。
  李衍承认,大金国周边的那些大部族之所以不停的侵扰大金,有大中从暗中推波助澜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因为,这些草原部落,生性好动刀子,一言不合,就大大出手,他们习惯了,能动手,就别吵吵。
  这种性格的草原王国和部落,不仅不停的去抢掠大金,他们彼此之间还经常发生争斗。
  这其中,斗得最凶的,还是塔塔儿部与蒙古部。
  就在几年之前,也就是合不勒汗作为蒙古汗的时期,合不勒汗妻子的兄弟赛因·的斤由于患病曾请塔塔儿部的巫师施行巫术,不料非但没有治好,反而病发身亡了,后来,赛因·的斤的弟兄们杀死了塔塔儿部的巫师。
  从那以后,塔塔儿部同蒙古部便结怨,他们双方只要一有可乘之机,就会发生屠杀和抢劫的事件。
  就目前的形势看来,塔塔儿部的实力与蒙古部相比,差得其实并不多。
  而且,两部皆仇视大金国,一有机会就去侵扰大金。
  可在李衍的指示之下,大中却只接纳塔塔儿部,只扶植塔塔儿当自己的傀儡。
  有人可能会问,那是不是因为李衍更看好塔塔儿部,所以才扶植塔塔儿部?
  错。
  塔塔儿这个部族的人,天性中充满了仇恨、愤怒和嫉妒。
  这样的部族,是绝难成事的。
  相反,李衍更看好蒙古部。
  这不仅仅是因为蒙古部是历史上的大蒙古国的前身,还因为铁木真的曾祖父孛儿只斤·合不勒,也就是合不勒汗,是草原上少有的豪杰。
  不夸张的说,如果合不勒也有铁木真那样的机遇,未必就没有机会一统草原,使大蒙古国提前诞生。
  李衍这可不是抬举合不勒。
  金军有多强,已经不用说明了,如果李衍不出现,金军绝对是可以横扫这个世界的存在。
  可这样的金军,都多次被合不勒所打败。
  而且,合不勒做事,比塔塔儿的大汗大气——为了能让大中支持蒙古部,与蒙古部贸易,合不勒曾一口气给李衍进贡了一万匹良马、一百个蒙古美女,这是塔塔儿的大汗无论如何都干不出来的。
  可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衍才更不能扶植蒙古部,才更应该扶植塔塔儿部。
  原因嘛,自然是因为李衍不想养虎为患,放出大蒙古国这只让全世界都胆寒的恶虎!
  有人可能会问,那李衍将蒙古部据之于门外,就不担心蒙古部跟大金国联合到一起,然后强强联合,成为威胁大中统制的祸患?
  这其实也是李衍选择扶持塔塔儿部而不选择扶持蒙古部的原因之一。
  合不勒所率领蒙古部,不仅常常劫掠大金,常常挑战大金国草原霸主的地位,合不勒还干了一件让大金国永远无法原谅他的事。
  这事还得从李衍的老对手完颜吴乞买说起。
  虽然李衍很讨厌完颜吴乞买,但李衍却不得不承认,完颜吴乞买这个人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
  比如说,能忍,很能忍。
  虽然蒙古部给大金国找了无数麻烦,可完颜吴乞买在权衡了利弊之后,于几年前还是招降了蒙古部,并请合不勒去上京入朝相见。
  在一次完颜吴乞买款待合不勒时,喝得酩酊大醉的合不勒,竟去捋完颜吴乞买的胡须。
  这其实已经不仅仅是以下犯上这么简单了,而是赤裸裸的挑衅完颜吴乞买的皇威。
  这事要是换成了李衍,合不勒指定会被当廷斩杀。
  可完颜吴乞买却没有,他不仅将合不勒给放了,而且,还和颜悦色的跟合不勒说大金国想招降蒙古部。
  合不勒酒醒了以后,细细想了想酒宴上发生的事,然后后怕不已——合不勒很怕完颜吴乞买会跟他秋后算账!
  于是,合不勒连夜逃回了蒙古部。
  没几日,完颜吴乞买就派使者来找合不勒商量蒙古部投降大金国一事。
  合不勒很担心这是完颜吴乞买在诱他投降!
  合不勒也是一个狠人,他二话不说,就杀死了金使,然后整兵抗金。
  大金国上下皆怒,于是派虎将胡沙虎前往讨伐蒙古部。
  可结果却是,胡沙虎被合不勒给打了回去。
  大金国上下更怒,处理了胡沙虎,然后又遣名将金兀术出征蒙古部。
  双方一直到现在,都还在大战,而且不分胜负。
  蒙古部已经和大金国打出了真火,二者是不可能再联合到一起的。
  所以,李衍可以放心支持塔塔儿部,让塔塔儿部与大金国和蒙古部争夺草原霸主之位。
  铁通四年二月初的一天晚上。
  朱贵急急忙忙入宫求见李衍!
  不久之后,柴进和石秀也进宫求见李衍。
  没办法,李衍只能松开相拥而眠的女王国国王和一众泰姬,然后起床来见朱贵、柴进、石秀。
  李衍一出现,朱贵就兴冲冲的上前,然后禀报道:“官家,好消息,大金国的皇帝完颜吴乞买已于昨夜驾崩,在完颜宗干、完颜宗辅等诸宗亲勋贵的支持下,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嫡长孙完颜亶即位为大金的新皇帝,大金国变天了,咱们大中出兵草原的机会来了!”
  ……


第八百三十四章 草原战略部
  ……
  次日。
  早朝过后,李衍将李大石(耶律大石)单独留了下来。
  李大石……还是叫他耶律大石吧。
  被李衍捉到之初,耶律大石一门心思逃回草原,一门心思重振大辽帝国的辉煌。
  可李衍始终防着耶律大石逃回草原,后来李衍干脆将耶律大石一家人和其他契丹人分开,也就是将耶律大石一家扔到了中南半岛,而且还是将耶律大石一家扔到了被大海包围起来的普吉郡。
  在被大海包围起来了的普吉郡,耶律大石跑都没地方跑。
  而且,负责看守耶律大石的还是尽职尽责的胡铨和李纵。
  这让耶律大石彻底绝了逃跑的希望,只能在普吉郡住下去。
  在普吉郡的那段日子,耶律大石亲眼见证了控制住了马六甲海峡的大中到底有多强盛,有多,是他们已经没落了的大辽帝国,不,哪怕是最强盛时期的大辽帝国,都无法挑战的。
  更为关键的是,耶律大石已经察觉到了李衍对他有多忌惮,忌惮到,只要他敢逃跑,胡铨和李纵一定会将他格杀勿论!
  没有办法,耶律大石只能跟胡铨一块经营马六甲海峡,为大中的建设添砖加瓦。
  在这期间,耶律大石打听到,被朝廷强迫穿汉服、留头发的契丹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汉化了,契丹人的后代甚至跟汉人小孩没有任何差别。
  这不禁让耶律大石暗悲:“大势已去!”
  以为自己会在普吉郡待一辈子的耶律大石,锐志越来越薄弱。
  到了耶律大石四十五岁的时候,耶律大石已经不再想复国重现祖宗荣光的事了。
  可就在那时,李衍的圣旨却到了——李衍召他回京。
  耶律大石不知道李衍召他回京干甚么。
  不过——
  早就在普吉郡待够了的耶律大石,还是立即带着他老婆萧塔不烟、儿子耶律夷列以及女儿耶律普速完坐轮船回到了燕京。
  再次来到原本很熟悉的燕京城,耶律大石感觉到的只有陌生,他心中那被契丹人主宰的燕京城已经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让耶律大石都有些眼花缭乱的繁华大都市。
  进宫面见了李衍之后,李衍与耶律大石聊起了草原世界。
  在李衍那双仿佛能看穿人心的双眼之下,耶律大石不敢有丝毫隐瞒,将他所知道的草原情况一五一十的全都跟李衍说了。
  跟耶律大石深谈过了以后,李衍让人将朱贵、柴进、石秀、马扩等人叫来,然后宣布成立草原战略部,由耶律大石任尚书,朱贵、柴进、石秀、马扩等人以及他们所率领的部门配合耶律大石和草原战略部,有效地利用和操纵草原的部落矛盾分而治之,最终达到控制草原的目的。
  为了显示对耶律大石和草原战略部的重视,也为了断耶律大石的后路,更为了让朱贵、柴进、石秀、马扩等自己的宠臣配合耶律大石的工作,李衍纳了耶律大石的女儿(契丹名,耶律普速完)为妃。
  转眼间,草原战略部已经成立了三年多时间。
  在这三年多时间里,草原战略部的战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在耶律大石的操作之下,大中不仅将塔塔儿纳为自己的藩属,鸿胪寺还多次派人进入草原,与北辽及大黄室韦、敌剌、王纪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达剌乖、达密里、密儿纪、合主、乌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纠而毕等不少小部落都取得了联系,而且其中的一些小部落已经明确表示愿意成为大中藩属、愿意尊李衍为可汗。
  耶律大石跟李衍去了偏殿以后,李衍开门见山地说道:“完颜吴乞买死了,完颜亶继任为大金国的皇帝,有人认为咱们现在应该出兵伐金,你怎么看?”
  耶律大石先是一拜,然后说道:“金太宗在世的时候,本想其长子完颜宗磐立为谙版勃极烈,可完颜宗干、完颜宗辅等诸宗亲勋贵却逼着金太宗将完颜亶立为谙版勃极烈,不过,据微臣所知,在金太宗去世之前,虽然是完颜亶被立为谙版勃极烈,但朝政却是在完颜宗磐、完颜宗隽、完颜昌等人的手中把持着,完颜亶、完颜宗干、完颜宗辅等人好不容易才等到金太宗死去,不可能不想办法夺回朝政,所以这两派之间必然要有一场龙争虎斗。”
  顿了顿,耶律大石接着说道:“政治斗争本就惨烈,尤其是这种皇权的斗争,更何况草原人喜欢好勇斗狠,所以,这两派若是争斗起来,必然会血流成河。”
  听到这里,李衍问道:“这么说来,你是主张出兵伐金了?”
  耶律大石恨女真人甚至恨不得将其满族都灭杀了,怎么可能不同意出兵伐金?
  不过——
  耶律大石更清楚的知道,李衍的眼里是不容沙子的,他若想拿李衍当枪使,那纯粹是自找死路。
  所以,耶律大石压下对女真人的仇恨,站在大中的角度说道:“伐是一定要伐的,不过,微臣愚见,现在还不是出兵的最好时机。”
  李衍不动声色地说道:“哦?好好你的想法。”
  耶律大石组织了下语言,然后说道:“现在伐金,只会促使完颜亶、完颜宗干、完颜宗辅、完颜宗磐、完颜宗隽、完颜昌等人放下一切矛盾,然后使金国上下一致对抗咱们大中,所以,微臣愚见,不如等其内乱爆发之时,再去伐金,必能一举灭此后患。”
  李衍不置可否地说道:“你的意思是,咱们只需静静的等其内乱爆发即可?”
  耶律大石道:“静等,时间未免太长了,而且有可能会夜长梦多……现在,大金国内部的矛盾,就像是一个火药桶,外部只要给它一点压力,就能让这个矛盾提前爆发,微臣愚见,可以让塔塔儿部给它这点压力。”
  听到这里,李衍才露出笑容,道:“爱卿跟朕想到一块去了,那此事就由你们草原战略部负责吧。”
  耶律大石应道:“诺。”
  李衍一招手,内侍立即捧着一封密信来到了耶律大石身旁,然后将密信交到了耶律大石的手上。
  与此同时,李衍的声音响起:“你看看这封密信上的内容。”
  耶律大石听言,将密信展开,然后读了起来。
  读着读着,耶律大石的脸上不禁露出了震惊夹杂着悲凉的神色……
  ……


第八百三十五章 辽王朝彻底成为历史
  ……
  能让耶律大石震惊和悲凉的事,自然是跟大辽、跟契丹有关,否则,又有甚么事能让他这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豪杰如此动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