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浒逐鹿传-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衍的紫禁城,也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
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
与故宫还有所不同的是,因为李衍的爱好与明清两朝的皇帝不同,所以,李衍的紫禁城中,不是一座座小四合院,而是一座座大院子——每座都能容纳数百上千人。
李衍的紫禁城,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
在修建的过程当中,李衍以财趋人,聚天下之宝(像名贵的木材和石料)于燕京,这才有了这座恢宏的建筑。
入住紫禁城的第一日,李衍和刘慧娘在李衍的乾清宫住的。
次日一早,李衍就将后宫的一大摊子事全都交给了刘慧娘,而他本人则去了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上朝去了。
李衍此次北上,将最后一批在东京的京官连同他们的家眷全都带来了。
因此,大中已经彻底完成了迁都。
所以,此次上朝,殿下站着密密麻麻的大臣。
例行的朝拜过后,李衍让宰相闻焕章说了一些大中今后的发展方向,像,为了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朝廷决定近期将加恩科一场,凡大中子民,均可报名参考(先参加一个简单的乡试,过了就可以入京),像,为了大力发展“大铁路”计划,朝廷决定将铁路建设分包到各省、各州甚至是各县,铁路建设将成为官员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像,朝廷决定,大力引导民众来燕云二十一州定居,从整体上使燕云地区变得繁荣,等等……
早朝结束了以后,李衍单独将许贯忠留了下来,然后开门见山地问道:“岳飞那里怎么样了?”
许贯忠答道:“黑爨三十七蛮部和洱海二十二国基本上全都已经归顺和平定,不日他们的头领就会亲自北上朝见官家。”
李衍点点头,又道:“中南半岛的形势如何了?”
许贯忠道:“堕罗钵底国的国王已准备带领全国孟人投降咱们大中,女王国则准备负隅顽抗到底,至于蒲甘国,还是老样子,内斗不断,国中分为多个派系。王总督建议,直接出兵攻打女王国,并派人联系蒲甘最不得势的大王子,让蒲甘大王子对咱们大中发出求救邀请,然后咱们大中就可以在攻打完女王国之后,顺便将蒲甘国也攻下,完成中南半岛的统一。”
李衍听罢,不置可否道:“迦摩缕波和色那呢?”
许贯忠道:“此二国有些远离中南半岛,并没有卷入中南半岛的风暴当中,因此还拥有不错的国力,所以,如果咱们大中想要这两块疆土,就只能是强伐了。”
李衍叹了口气,然后说道:“不能让此二国阻挡我大中完成真正的大一统,一道打下吧。”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迦摩缕波和色那这两个小国正好挡住了大中与朱罗郡的连接,不打它们绝对不行。
许贯忠应道:“诺。”
许贯忠又道:“陛下,是时候定下中南半岛一战由谁来担任总指挥了。”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中南半岛一战的总指挥人选一共有四人。
第一个还是岳飞。
攻占了大理国之后,岳飞和其手上的平南军也已经到达了中南半岛,甚至可以直接南下攻打女王国,或是直接攻打蒲甘国。
所以,继续由岳飞担任统帅,是可以的。
第二个是朱武。
从伐宋之初,到灭掉大理国,朱武一直在担任岳飞的副手,负责帮岳飞联系各军、指挥各军。
此次中南半岛一战,所动用军队势必也非常多,水陆军都有,更得动用中南半岛上的土著军队,从协同作战方面来看,朱武其实比岳飞更适合担任此战的总指挥。
第三个是花荣。
这些年来,花荣一直驻守在中南半岛,对中南半岛上的一切都非常熟悉,这是初来乍到的岳飞和朱武怎么都比不了的。
第四个是石宝。
虽然石宝的驻地是侏罗郡不是中南半岛,但因为侏罗郡离中南半岛非常近,石宝又时时刻刻关注中南半岛的形势,因此,石宝对中南半岛的一切也很熟悉。
另外,当年李衍攻占李朝、占城、高棉的时候,是石宝用血腥手段镇压了当地势力,因此,石宝在中南半岛很有凶名,若是由石宝担任统帅,有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好处。
在这四个人当中,李衍最先排除的就是岳飞。
岳飞的功劳太大了,因此,必须得冷藏岳飞一段时间,否则,岳飞有可能就会废了,当然,方法还是要注意一下的,要不然,该寒了岳飞的心,甚至会寒了所有将士的心。
排除了岳飞以后,在朱武、花荣、石宝三人当中,李衍其实是有些举棋不定,因为他们三人各有千秋。
想了一会,李衍问:“王伦有甚么建议?”
许贯忠道:“王总督建议由石宝担任总指挥。”
李衍不置可否地问道:“他的理由是甚么?”
许贯忠道:“王总督说,中南半岛不比东南,是汉人故地,中南半岛离开汉人的统治太久了,因此,要想将其完全变成咱们大中的疆土,是免不了流血的。”
李衍明白王伦的意思。
王伦在中南半岛经营了五六年,没有人比他更了解中南半岛的形势,因此,李衍还是相信王伦的判断的。
所以,李衍道:“那就由石宝担任总指挥吧,由花荣担任副总指挥,平南军交给石宝和花荣指挥,岳飞和朱武即日回京。”
听李衍下令,让岳飞和朱武回京,许贯忠很快便想到了,这是因为岳飞所立之功太大了,不能让岳飞再去插手中南半岛的战争了。
对此,许贯忠其实是赞成的,明白,这既是对朝廷好,也是对岳飞好。
不过——
许贯忠还是请示道:“那……用甚么理由召岳大元帅和朱副元帅回来?”
李衍道:“跟他们说,天下已经大定,是该论功行赏了,朕准备册封十大元帅、十大将,建昭勋阁以表其功,让他们回来帮朕参谋参谋谁该上这昭勋阁。”
……
第八百二十八章 赏无可赏之时,赐死
……
大理。
岳飞的中军大帐。
接完圣旨之后,朱武将所有人都打发出去,帐中只剩下他和岳飞。
看着兴致不高的岳飞,朱武问道:“怎么,鹏举,你不想回京帮官家评选这十大元帅和十大将?”
岳飞摇摇头,道:“能帮官家做此大事,是岳飞的荣幸。”
朱武笑道:“这就对了嘛,你是兵马大元帅,先是指挥了伐宋一战,又主持了伐理一战,有谁比你更了解咱们中军将士的功劳,再者,世人皆知,你岳鹏举处世公允,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所以,官家才让你回去帮他参谋上昭勋阁的人选。”
顿了顿,朱武又道:“而且,这次可不单单是选十大元帅、十大将,还要给大中所有将领凭勋,此事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听说不仅是你我,吴玠、刘锜、韩世忠全都被官家召回去了。”
岳飞道:“岳飞知道评选十大元帅、十大将、给将领们评勋重要,可……眼看着就能带大军平定这最后一片地区使大中完成真正的大一统,就被官家召回去……哎,说实话,岳飞真是有点不甘心!”
朱武不动声色地说道:“肉都已经被你吃光了,总不能连口汤都不给别人留一口吧?”
不等岳飞说话,朱武就又道:“石宝和花荣在中南半岛这里经营了五六年,可能连一草一木都认识了,对敌人的情况更是了如指掌,这是咱们无论如何都比不了,所以由他们来打这一仗肯定要比由咱们来打这一仗合适。”
岳飞听罢,道:“岳飞并没有跟石将军和花将军抢此战总指挥之意,岳飞只不过就是有些遗憾罢了,老帅请放心,只要花将军一到,岳飞立即跟他交割平南军,然后就回京。”
听岳飞这么说,朱武招呼岳飞坐下,然后说道:“你可知,当初伐掉南宋以后,很多人都反对由你带兵伐大理,他们提议由杨沂中代替你?”
岳飞坐下,道:“此事岳飞已经知道了,后来是官家力排众议,才让岳飞继续统帅平南军攻伐大理国的。”
朱武点点头,又道:“那你可知,皇后娘娘曾想让你家安娘担任太子妃,后来被官家给否决了,然后钦点了御史中丞李光之女为太子妃?”
岳飞摇摇头,道:“此事,岳飞还真不知晓。”
朱武问道:“你现在知道了,有甚么想法?”
岳飞道:“简在帝心,岳飞身为臣子,能有甚么想法?”
朱武道:“说实话。”
岳飞沉默了一会,道:“岳飞觉得,安娘不当这太子妃,不是坏事,云儿已经娶了长公主,若是安娘再当太子妃……不妥。”
朱武盯着岳飞的脸看了一会,见岳飞不想是在敷衍推脱,才道:“还算你岳鹏举的政治敏感度不算太低,我告诉你,如果不是官家给你挡了这一道,你此生都别想再统兵了,甚至有可能会有杀身之祸!”
岳飞听言,瞳孔就是一缩,道:“不知老帅此话怎讲?”
朱武道:“有一句话,不知你听说过没有?”
岳飞问:“甚么话?”
朱武悠悠地说道:“赏无可赏之时,赐死。封无可封之爵,封杀。”
朱武此言一出,岳飞的冷汗瞬间就涌了出来!
朱武看了岳飞一眼,然后沉声道:“所以,你真该感激官家,是官家救了你的政治生命,甚至是救了你的性命。”
岳飞听罢,在暗暗感激李衍的同时,又不禁有些意兴阑珊,然后说道:“老母年迈,妻儿力弱,老帅,岳飞想,这次回京之后,就跟官家请辞,结草为庐,效仿古人,隐居山林,纵酒酣歌,啸傲泉石,举杯邀月,诗思骀荡。”
岳飞如今刚刚而立之年,正值人生最好的时期,怎能真心归隐?
所以,朱武知道,岳飞这是在赌气。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
岳飞为大中立下如此多的功劳,结果,却有人处处防着他,甚至是想要杀他,这换了谁,都会有情绪的。
朱武道:“你若是撂挑子,对得起官家吗?”
岳飞听言,不禁有些迟疑!
过了一会,岳飞才道:“岳飞原本只是一乡野少年,蒙官家天恩,将岳飞从一介草民一步一步提拔起来,不到十年间,岳飞就做到了太尉,官级已经跟三公、宰执相差无几,又以长公主嫁犬子,这种旷古未有的恩典,岳飞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所以,若是官家有用得到岳飞的地方,岳飞自然是万万不敢推辞,然,如今,中南诸国只不过是垂死挣扎,最多一二年,便会被咱们中军踏平,其地将尽归大中,后大中就将迎来真正的大一统,无需刀兵,岳飞起于白屋,实不愤国家衰败,被蛮夷欺辱,才奋起而从军,今大中即将完成大一统,官家英明神武,文官干练,武将善战,百姓安居乐业,实不再需要岳飞了,岳飞不图荣华富贵,那些与岳飞而言,无异于烟云,遂想以此残生多读些书籍陶冶自己、缅怀先人,另,岳飞从戎九载,对统兵一事,实有些感悟,想留书一部,予以后人。”
不久前,岳飞曾做诗一首,以表其志,“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恩,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岳飞用这首诗告诉世人:我岳飞,之所以帮官家打仗,为的不是自己做大官,高官得做,骏马得骑,青史留名,我不是为了这些,我只是为了官家的知遇之恩,我只是为了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与岳飞相处了这么久,朱武特别懂岳飞,心知岳飞真是公而忘私。
岳飞公而忘私,到了什么程度?
岳飞的儿子也就是李衍的女婿岳云,十二岁就开始从军,十二岁就开始跟着岳飞出生入死,在战场上有万夫不当之勇,所向披靡。
中军将士,无一人管岳云叫驸马爷或是少公子,都管岳云叫“赢官人”。
这是岳云靠本事赢回来的尊重,因为只要他一出马准赢,他虽然从军时间还不长,但却杀敌无数。
可每一次往上报功劳的时候,岳飞都不报岳云。
按说,岳云的战功是实打实来的,不是因为他是岳飞的儿子、李衍的女婿,可是岳飞就不报他,每次都不报,所以岳云的官职一直都得不到提升。
结果,就连一众将士都看不下去了,集体跑来找岳飞抗议,说:凭什么每一次都不报岳云的功劳,大帅您给我们说出个道理来。
岳飞回答说:将士们出生入死,九死一生,千辛万苦才升官一级,有的命都送到战场上了,才追升一级,所以先紧着这些人升官,既然岳云是我的儿子,他就要做出这种牺牲,就要比别人做更多的努力。
从这件事上,不难看出岳飞高尚的品格。
岳飞高尚的品格也折服了朱武。
所以,见岳飞真有退隐之意,朱武决定跟岳飞说点岳飞还不知道的东西。
……
第八百二十九章 封狼居胥
……
见岳飞真有退隐之意,朱武决定跟岳飞说点岳飞还不知道的东西。
朱武将岳飞领到地图旁,然后说道:“鹏举,你知道官家为甚么要将都城牵到燕京吗?”
岳飞心中其实有一些猜测,可他还是公式化地答道:“不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吗?”
朱武看了岳飞一眼,然后说道:“你这么说,也不算错,不过,以你岳鹏举对官家的了解,真觉得官家会老老实实的等着那些草原王国和部族来打大中吗?”
岳飞听言,不动声色地问道:“老帅是说,官家有可能会出兵草原?”
朱武道:“不是有可能,而是肯定会。”
不等岳飞问原因,朱武就主动说道:“你知道一个部落最多有多少人吗?”
岳飞道:“这……说不准吧,少的,几十人,多的几十万上百万都有吧,像匈奴和突厥,全盛时期都超过了几百万。”
朱武摇摇头,道:“你错了,靠着熟人关系维系,比如亲朋好友联系,一个部落,最多只能有一百五十人,再多,就一定会分裂。”
岳飞差异道:“这怎么可能,那那些人数众多的大部落是怎么回事?”
朱武道:“这些大部落其实是由那些小部落联合在一起而组成的,简单一点说,就是大部落的头领得到了小部落头领的认可,进而让小部落的头领带领他们的族人追随大部落的头领,就以匈奴为例,匈奴的诞生,其实在很大程度是由秦统一六国而促成的。”
朱武的观点,岳飞闻所未闻,进而忍不住道:“怎么会是由秦帝国造成的?”
朱武解释道:“秦国统一六国之前,游牧民族其实就已经存在了,游牧民族为了生存,也需要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为了获取这些物资,贸易和战争是最基本的两种手段。而显然,前者的成本更低,因此,在战国时期,这种贸易就频繁存在,因为草原有个先天优势,也就是草原的战马比中原的战马要好很多,六国为了赢得战争,就急需大量的战马,这样中原跟草原的贸易就进行的很顺利。可等到秦统一了六国之后,这种情况就发生了改变,贸易的主体变了,秦帝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开始干涉贸易,压低价格,甚至是关闭贸易。这对草原上的那些部落来说,就很艰难了,因为,贸易一旦关闭,就只剩战争这一种方式来获取物资了。但是传统的游牧部落,最多只有一百五十人,跟中原的军队没法比。可是他们又要生存。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促使游牧民族必须统一起来,建立一个大部落。”
岳飞有些明白了,道:“老帅是说,官家统一了中原以后,会促使草原上的王国和部落统一,然后双方必有一战?”
朱武点点头,又道:“这只是从草原王国和部落的角度说,这一战不可避免,其实从咱们大中的角度看,这一战,同样不可避免。”
顿了顿,朱武继续说道:“往往中原帝国的皇帝,都是依靠官僚制进行治理国家,但永远没法防止官僚利用官位以权谋私,除非皇帝的能力和威望足够强,能够制衡官僚制,所以,经常是开国的头两三代皇帝有这个能力,再往后的皇帝,一辈子都只能生活在深宫之中,没见识过世界,不知道如何去应付官僚制度,于是王朝就会被官僚制度绑架,这样官僚制度就会变成一个寄生虫,进而扰乱王朝,到了那个时期,王朝若想继续存在下去,就只能在前几任有作为的皇帝画得框框里面走,也就是用所谓的‘祖宗之法’将王朝封闭起来,可这样一来,也就很难再有精进,所以,早就看明白了这些的官家,想在他这一朝,将隐患尽量消除,尽量让大中朝持续的时间久一些。”
说完,朱武看向岳飞,然后说道:“以上这些话,全都是官家跟我说的。”
岳飞品味了一会,然后由衷地说道:“官家真是高瞻远瞩!”
朱武道:“这还用你说,官家如果不是如此高瞻远瞩,大中能有今日的红火?”
朱武又道:“其实,官家在很久以前,就开始研究草原部落,所以,才做出了迁都这一极有远见的决策。”
顿了顿,朱武接着说道:“官家曾说,对付草原部落,绝不可以听之任之,否则他们一定会统一起来,然后成为中原王朝无法解决的灾患,而要控制草原,首先要以政治手段瓦解他们,使他们不能统一,但政治手段绝不是唯一手段,必要时,必须要出兵将他们打疼、打散,使他们变回那些一百五十人的小部落,那样,他们对中原王朝才会真正没有危害。”
岳飞这回彻底明白了,中军早晚有一天会像汉军和唐军一样出兵草原,而他则有机会像西汉大将霍去病一样封狼居胥获得武将的最高荣誉。
瞬间!
岳飞就又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
说实话,虽然取得的功劳不小,可不论是宋军,还是大理军,全都太弱了,对于岳飞来说,一点挑战性都没有,与之相比,还是那些骁勇善战的草原勇士,更能激发出岳飞的战斗热情,还是封狼居胥更能成为岳飞为之奋斗的目标。
热血被朱武激发起来了以后,岳飞不禁有些担心,道:“老帅,您知道,一旦咱们大中出兵草原,官家准备让谁带兵出征吗?”
朱武道:“草原何其大也,出战的话,怎么可能只有一路?”
岳飞听言,搓搓手,道:“岳飞能不能领一路大军?”
朱武看了岳飞一眼,道:“你不是准备归隐了吗?”
岳飞赶紧道:“岳飞才刚刚过而立之年,还不着急归隐!”
说话间,岳飞赶紧给朱武倒了一杯茶,然后送到朱武手中。
朱武接过了岳飞递过来的茶杯,又看了岳飞一眼,然后喝了一口,再然后才慢慢说道:“官家曾说过,论攻坚、野战能力,咱们大中属你岳鹏举第一,再结合官家一次又一次的保护你,假如你不归隐,老老实实的回京待一段时间,一旦开战,你必能统领一路。”
听了朱武此言,岳飞放心了——朱武这个人从不妄言,而且,朱武是李衍最信任的人之一,朱武也是李衍的智囊之一,因此,朱武敢这么说,这事十有八、九就不会差。
朱武最后总结道:“所以啊,你这次回京以后,要低调一些,可以多读读书,可以研究一下草原地区的攻略,相信我,你一定还会再有领兵出征之时,到那时,你岳鹏举也许就会成为大中朝封狼居胥的将军!”
……
第八百三十章 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二十功臣
……
岳飞和朱武回京了以后,朱武继续担任枢密副使一职,至于岳飞,则担任太尉这一虚职。
已经得了朱武详细密报的李衍,并没有跟岳飞谈太多,只是赏给了岳飞很多书籍——有关草原王国和部族的书籍。
岳飞的反应就是再迟钝,也明白,这是李衍给他的承诺——将来让他领兵征战草原的承诺。
李衍的承诺,尤其是对臣子的承诺,就没有没兑现的。
因此,得了李衍承诺的岳飞,彻底安下了心,进而,只要一得了空闲,岳飞就跑去图书馆看书,从不与朝中官员交往,完完全全的沉了下去。
没几日,刘锜、韩世忠、吴玠等人也陆续回京了。
李衍将许贯忠、朱武、刘锜、岳飞、韩世忠、吴玠、杨沂中等人找来,商量一下开国十大帅、十大将的人选。
经过充分商量过后,李衍亲自拟定:
开国十大元帅分别是:许贯忠、朱武、李俊、阮小二、刘锜、岳飞、韩世忠、吴玠、杨沂中、石宝。
开国十大将分别是:花荣、张宪、王彦、吴璘、郭浩、杨政、牛皋、王德、李彦仙、李宝。
跟后世的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一样,李衍弄出来的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也有很多人不满意,认为有些人该上榜,有些人不该上榜,有些人能代替有些人。
例如,有些人认为,石宝不该担任开国十大元帅之一,从打的仗、立的功上来说,张宪、王彦、吴璘完全可以代替石宝。
例如,有些人认为,杨沂中之所以能成为开国十大元帅之一,是因为他所统领的是中央禁军,他是李衍亲信中的亲信。
例如,有些人认为,花荣虽然也劳苦功高,但其功劳根本没有南征北战的张宪、王彦、吴璘等人大,不应该排在十大将第一位。
例如,有些人认为,王德、李彦仙虽然能打,但其战功却与他们前面的几大将没法相比,甚至是与没能上榜的李纵、王贵、成闵、解元、杨再兴、卢俊义等人都没法相比。
例如,还有些人认为,李宝之所以能入选十大将之一,主要是因为他是水军中最耀眼的新人将军,否则,以他所获得的功劳,断无上榜的可能。
等等……
当然,也有人支持李衍的选择的。
支持者为李衍辩解道:
“当年,五虎将还在宋王朝当小兵的时候,四大帅(鲁智深、卞祥、石宝、花荣)就已经统领第一厢、第二厢、第三厢、第四厢征战沙场了,现如今,鲁大帅皈依佛门,卞大帅不思进取,只剩石大帅和花大帅仍在为大中驻守边疆,于情于理他二人都该入选十大元帅之列,如今,他二人,一为十大元帅之一,一为十大将之首,乃实至名归。”
“杨大帅也是五虎将之一,是与刘大帅、岳大帅、韩大帅、吴大帅并列的存在,焉有他四人皆上榜,杨大帅不上榜之理?再者说,杨大帅的战功虽然比刘大帅、岳大帅、韩大帅、吴大帅差些,但那是因为杨大帅需要保护陛下的安危,出战的机会少,并不是说杨大帅不能打,如果杨大帅也得到那么多出战的机会,所立之功绝不会比刘大帅、岳大帅、韩大帅、吴大帅少。”
“王德将军和李彦仙将军虽然出道晚一些,但他二人所立之功却是实实在在不打折扣的,前者与金军打了大大小小数十战,无一战不胜,最后攻克了燕京城,后者同样与金军交手了数十次,也从无败绩,最后攻克了最难攻克的居庸关,他二人能征善战,又善于统兵,如何不能入十大将行列?”
“……”
其实,别人说甚么都没用,在这个皇权至高无上的社会,李衍说谁行,谁就行,不行也行,李衍说谁不行,谁就不行,行也不行。
而李衍这么选开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将,自然有李衍的道理。
过往的功劳自然是考量的标准之一,但李衍更注重的是未来。
外人并不知道,这开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将,除了是对有功将领的封赏以外,其实还是李衍为自己的子孙选的统兵将领。
时间过得太快了,不知不觉间,李衍也已经四十岁了。
这个年纪,在后世,应该说刚刚步入中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可在这个时代,在这个平均寿命不到四十岁的时代,这个年龄其实已经算是步入老龄化了。
虽然看起来,李衍仍就跟二十出头的样子,但生死这种事,谁又能说得准?
所以,为了大中,哪怕只是为了自己(一个朝代的兴亡,跟皇族密切相关,不论生死,李衍可不想自己没死几年,就被人将自己的坟墓给掘了,还有自己的子孙,李衍不想他们跟老赵家的子孙一样,受尽了凌辱,生不如死),李衍也得未雨绸缪。
因此,李衍所选出来的开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将都是善于统兵之人,像杨再兴、卢俊义他们这样个人勇武却缺乏统兵能力的将领全都没有入选,这样,李衍真要是出点甚么意外,后世子孙,遇到入侵的时候,在选择抵御的将领时,也好有一个正确的参考,另外,那些前期表现的勇猛后期却开始懈怠亦或是人品有问题哪怕只是可能有问题的将领,像成闵、王贵也都被李衍给拿下去了,免得给后世子孙留下祸患。
当然,对于一些人没能上榜,李衍也很遗憾,像李衍的义子李纵,像李衍非常喜欢的将领姚兴,等等……
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榜单只有二十个,所以,李衍必须要做出取舍,另外也要做好安抚。
选出了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之后,李衍命人在昭勋阁中给他们分别铸像,并将他们的功绩刻在其像身后的石板上。
除了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以外,李衍又选出来了开国二十功臣。
他们分别是:闻焕章、王伦、赵鼎、乔道清、孙静、萧嘉穗、陈公辅、陈康伯、蒋敬、赵开、仇悆、郭永、吕将、裴宣、金富轼、朱富、汤隆、白瓦尔罕、燕青、王时雍。
选开国二十功臣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不能选新降之臣。
因此,李纲、李光、唐珞等人,全都没有入选。
这其中,唯一一个例外,只有王时雍——李衍选王时雍入开国二十功臣,不仅是因为他当初主持逼赵宋退位迎立李衍成为新皇并将汴梁城完完整整的交到李衍手中,还因为,在王时雍主持下,紫禁城修建得非常合李衍的心意,进而李衍才让王时雍列为开国二十功臣之一。
第二个原则是,情报部门的长官不入其列。
搞情报的,最重要的就是隐藏自己,搞得所有人都认识你了,你还搞甚么情报,所以,朱贵、柴进、石秀全没有入选。
有人可能会问,那燕青怎么入选了?
燕青入选,是因为他立的功劳太大了,而且已经人尽皆知,另外,燕青已经正式卸任谍报人员的工作,今后不再深入敌后——他现在的工作是培养谍报人员。
第三个原则是,鼓励科研人员。
李衍既然准备科技兴国,自然得鼓励科研人员,因此,汤隆和白瓦尔罕才能双双入选。
开国二十功臣选定了之后,也铸像进入昭勋阁,并将其所立之功刻在其像身后的石板上,以供后人敬仰。
其实——
不论是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还是开国二十功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