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逐鹿传-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能让耶律大石震惊和悲凉的事,自然是跟大辽、跟契丹有关,否则,又有甚么事能让他这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豪杰如此动容?
  这封密信其实是在可敦城的谍报人员传回来的。
  当年,李衍捉了萧普贤女将她强纳为自己的妃子之后,北辽其实并没有完全灭亡——那时,有不少契丹人趁乱逃出燕地,然后去投靠在夹山的天祚帝。
  后来,金兵围攻青冢寨时,辽梁王耶律雅里与他的兄弟们皆被围困在了青冢寨。
  那一役,辽秦王耶律定、辽许王耶律宁先后被金兵俘虏,只有当时在军中的耶律雅里在硬寨太保特母哥的护卫下脱身逃出,然后抄小路前往阴山与天祚帝会合。
  那时,耶律雅里有随从一千多人(这一千多人大多都是随特母哥从燕京逃出来的),多于天祚帝身边的随从。
  天祚帝担心这些人变乱,所以想诛杀耶律雅里。
  天祚帝指责耶律雅里不能将诸王全部救出,准备审讯耶律雅里。
  天祚帝手持利剑召来耶律雅里责问道:“特母哥他们教你怎么做,是不是要你造反弑父?”
  耶律雅里听言,跪地道:“如今大辽势微,我等居无定所,随从不足两千,父皇万万不可再猜疑从属,当以仁慈之心使大家齐心协力,方能重振旗鼓,复我大辽昔日之辉煌……孩儿可以指天为誓,绝无大逆不道之心,若违此言,孩儿愿遭天诛地灭……”
  当时,天祚帝只有耶律雅里这一个儿子在身边,其余的儿子全都被金人捉了,而且,耶律雅里所说的又是实情,他们那时只有不到两千人,再发生内乱,可能就彻底完了。
  所以,天祚帝最终放过了耶律雅里。
  不久之后,天祚帝打算渡过黄河逃往西夏。
  天祚帝的部下耶律敌烈因苦劝无果,便和特母哥等人劫夺耶律雅里向北奔逃,并于同年五月到了达沙岭。
  当时北辽摄政的萧普贤女都已经为李衍生儿子了,所以北辽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了。
  于是,耶律敌烈等人到达沙岭三日之后,便一同商议拥立耶律雅里为帝。
  耶律雅里于是即皇帝位,改年号为神历,成为北辽的第二位皇帝。
  耶律雅里生性宽厚,讨厌杀人,捉住逃亡者,也只不过是使用笞刑(用竹板、荆条拷打犯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而已,如有自动归附的,就授给官职。
  耶律雅里常对左右说:“想依附于我的就来,不想附从我的就可以离开,何必要强行逼迫他们呢?”
  因为耶律雅里的性情宽厚,再加上有辽王朝的余威在,乌古部节度使糺哲、迭烈部统军挞不也、都监突里不等人分别率领部众前来归附。
  慢慢的,来依附的部族越来越多。
  这使得北辽也曾出现过短暂的回光返照。
  然而,耶律雅里却日渐纵逸怠惰,喜欢上了击鞠、打猎,无心朝政。
  后来,特母哥直言极谏,耶律雅里才不再出游,稍稍收敛了一点。
  可这耶律雅里到底不是一个成事之人,他治国,如同儿戏一般。
  耶律雅里出巡时,随从人员有疲乏困顿的,便大加赏赐。
  部下劝谏耶律雅里说:“现在国家财力空虚,像这样赏赐,将拿什么来给养军队呢?”
  耶律雅里恼怒地说:“要是没有诸部,我将从何处征取赋税呢?”,不肯采纳部下的劝谏。
  耶律雅里命令群牧运送盐和粟米,而有百姓盗取,商议登记其数量责令他们赔偿。
  耶律雅里便自己拟定价值:每盗一车粟米,赔偿一只羊;三车赔偿一头牛;五车赔偿一匹马;八车赔偿一头骆驼。
  左右都说:“现在一只羊想换两斗粟都做不到,竟然可以用来赔偿一车粟米!”
  耶律雅里却固执的说:“民有就是我有,如果让他们全部赔出来,老百姓怎么受得了呢?”
  总而言之,耶律雅里宽厚归宽厚,却用小孩子的手段治理国家,严重缺乏治理能力。
  后来,久不打猎的耶律雅里,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跑去查刺山游猎,一天之内就猎取四十只黄羊、二十一匹狼。
  结果,因为运动量过大,耶律雅里劳累过度而病倒,没过几天就去世了,时年才三十岁。
  耶律雅里死后,耶律敌烈、特母哥等人又拥立辽兴宗曾孙耶律术烈为帝。
  耶律术烈、耶律敌烈、特母哥等人后来带领北辽的人逃去了辽王朝北疆重镇——西北路招讨司驻地可敦城。
  当时,可敦城群龙无首,就尊了耶律术烈为主。
  可这耶律术烈也是一个胸无大志之人。
  由于可敦城是辽王朝的西北边防重镇,边防军队不得随意征调,军队在战乱中得以保存,并且此地还拥有可骑乘的战马数十万匹。
  这给了耶律术烈在可敦城逍遥快活的资本。
  耶律术烈到了可敦城以后,每日纵情女色和游猎,好不逍遥快活,根本不想恢复大辽帝国往昔的荣光。
  慢慢的,契丹人再也受不了耶律术烈这样胸无大志的无能之辈统治他们。
  于是,就在不久之前,可敦城发生了兵变,耶律术烈和耶律敌烈都被叛兵杀死,特母哥心灰意冷,不再过问世事。
  更为让人悲叹的是,发动兵变的乱兵们只是气愤耶律术烈不思进取整日吃喝玩乐,并没有篡权的意思。
  结果导致,辽王朝最后的统治也断送了,可敦城现在呈现群龙无首的状态。
  昔日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南到河北南部的白沟河的大辽帝国,彻底成为历史,身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的耶律大石,如何能不震惊,如何能不悲凉?
  李衍能体会到耶律大石的心情。
  不过李衍并没有同情耶律大石,就像,以后的王朝取代大中朝,其开国君主也不会同情李衍的子孙一样。
  李衍冲门外招招手,很快就有一个与李衍长得有九分相似的十二三岁少年走了进来。
  少年来到耶律大石身旁,然后冲李衍拜道:“孩儿拜见父皇!”
  李衍示意少年起身,然后问耶律大石:“爱卿可认识朕的这个皇儿?”
  虽然李衍的儿子们长得都很像,可耶律大石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眼前的这个少年是他们大辽蜀国公主耶律余里衍给李衍生的第一个儿子辽王李诩。
  耶律大石收起悲伤,道:“微臣怎敢不认识辽王。”然后又冲李诩一拜,道:“大石拜见辽王!”
  李诩连忙虚扶耶律大石起来,道:“不敢让舅公行此大礼。”——原来,从耶律余里衍那里论,李诩应该管耶律大石叫舅公。
  两人见过了面之后,李衍对耶律大石说道:“朕想让岳飞和马扩护送诩儿北上去可敦城收服那里的北辽残部,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


第八百三十六章 乌兰巴托的夜(上)
  ……
  广袤的大漠,死寂的沙海。
  一支由十万军士、二十万牲畜(主要是马,还有三万多匹骆驼)组成的大军正在缓慢前行。
  中军位置。
  岳飞一边前行、一边拿着千里镜往前眺望。
  前面,仍是无边无际的漫天黄沙。
  放下千里镜,岳飞问一旁的李颜光:“还有多久才能走出这片沙漠?”
  李颜光很笃定地答道:“快了,不耽误事的话,先头部队明早应该就能到前面的绿洲。”
  岳飞听言,又扭头问另一边的副元帅王德:“部队减员情况如何?”
  王德答道:“超过两百了。”
  岳飞道:“照顾好他们,再跟他们说,到了前面的绿洲,他们就没事了。”
  王德道:“我已经跟他们说了,并破例,允许他们骑骆驼。”
  王德语气一转,又道:“没想到,这沙漠这么厉害,从上百万大军中筛选出来的精兵中的精兵,在这里竟然也有这么多的非战减员!”
  马扩道:“这已经够少了,要不是咱们带来的将士,身体素质好,绝不可能只减二百多人,估计,咱们汉人得适应一段时间,才能征服沙漠。”
  李颜光道:“不只是汉人,就是我们在草原上长大的人,也得经过沙漠的洗礼,才能成为正真的勇士。”
  顿了顿,李颜光又道:“这片沙漠其实还算是小的,出了这片沙漠,前面那片沙漠那才叫大,那里才是咱们此行最大的考验。”
  担心,治军严厉的岳飞,治他一个扰乱军心之罪,李颜光又道:“不过,只要咱们准备得足够充分,带足了水,前面那片沙漠其实也不难征服,翻过前面那片沙漠,咱们就又到了草原,再往前走上五六天,就可以到可敦城了。”
  王德道:“这里也真够偏僻的,不过要是真能得了可敦城的数十万匹可战好马,也不虚此行了。”
  马扩接话道:“马匹甚么的还是次要的,咱们主要还是要收复辽西北路招讨司,要将那附近的草原王国和部落收服,彻底掌握那里。”
  王胜道:“怎么彻底掌控那里?难道要在这沙漠里修一条通往那里的铁路?”
  马扩道:“为甚么不?”
  顿了顿,马扩又道:“在这沙漠里修铁路,总比在那些大山中修铁路容易吧?”
  王胜反驳道:“在大山中修铁路是难,可修成了以后,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在这沙漠中修铁路,可是随时都要面临铁路被沙暴淹没的危险,到那时怎么办?”
  马扩道:“我听官家说,可以在铁路两旁修一些高立式沙障、土工网格、挖截沙沟、筑挡沙墙、栽种树枝沙障和砂夹石等等,还可以将铁路高高架起来,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得派人定期维护。”
  王胜瞪大眼睛道:“官家真要在这沙漠中修铁路啊!”
  马扩道:“很有可能,据说,铁道部已经着手规划此事了,对了,辽王身边的人当中,就有两个是铁道部的,他们好像就是来考察修铁路一事的。”
  随军转运使孙革,道:“我有些不明白,官家为甚么要费这么大劲在这里修一条铁路?辽西北路招讨司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值得咱们大中费这么大劲吗?”
  马扩说道:“官家说,这里有非常丰富的铜资源,还有很丰富的煤和石油。”
  孙革道:“石油?就是那种让火车跑起来的怪水?”
  马扩道:“对,就是那种怪水的原料,官家说,辽西北路招讨司这里的资源之丰,超出咱们的想象,所以,这里既可以成为咱们大中的边界,也可以对这里进行大开发。”
  岳飞道:“好了,都别畅想了,这一切的一切的前提必须是,咱们能收复辽西北路招讨司,收复那里周边的势力,否则,一切都免谈,所以,咱们现在最该想的是怎么做到这些,而不是好高骛远。”
  岳飞此言一出,众人全都闭上了嘴巴。
  ……
  与此同时,在大中的教唆下,塔塔儿部对大金国的边疆地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无独有偶,蒙古部在得知完颜吴乞买死了、大金国由一个十六七岁的毛头小子当家以后,也开始加大与金军决战的攻势,将之前占了点优势的金兀术打退,双方又呈现出了平分秋色之状。
  不仅塔塔儿部和蒙古部,就连克烈部和乃蛮部也有些蠢蠢欲动,大有趁火打劫之意,甚至,就连一向忠于大金国的汪古部都有了叛变的迹象。
  完颜亶刚一登基,形势就变得如此严峻,这无疑会让金人怀疑完颜亶的统治能力,进而让完颜亶的统治有不稳的迹象。
  说起来,虽然女真人建国了,并吞下了庞大的大辽帝国,但大金国其实仍然没能脱离草原王国的形态。
  而大金国的皇帝,其实就是草原上的大汗。
  大金国的皇帝统一了大大小小的草原部落,这些小部落虽然也属于大金国,但是他们其实还是只跟随自己原先的部落首领,所以大金国实际上是由各个部落组成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合伙人关系。
  大金国的皇帝可以通过垄断战利品的分配权,形成一个由战争衍生出来的中央财政。
  所以,只要大金国的皇帝持续有能力通过打仗获取战利品,大金国就可以通过这种中央财政一直维系下去——就像完颜阿骨打时期。
  可这里面就要要求,大金国的皇帝一定要非常能打,一旦大金国的皇帝不能通过战争获取战利品,整个大金国的财政逻辑就不存在了,大金国也就会面临分崩离析。
  因此,对于北边来说,对能统一草原的皇帝/大汗的第一要求就是他必须特别能打,这一条跟南边的中原帝国有很大的不同。
  北方的皇帝/大汗,要经常带兵出去打仗,如果不能带兵掠夺战利品,就没人跟你一起出去了,所以北边这边的继承人绝对不能是没有威望的年轻人。
  而且,草原战事频繁,有可能大汗去世时,他的孩子还未成年,或者还没有震慑部下的威望,这个时候,一般是大汗的兄弟来继位,这就是草原的兄终弟及的继承关系。
  这种“兄终弟及”的继承关系会带来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等到大哥、二哥都做过大汗之后、都去世了之后,接下来该谁继位皇位/汗位就是个大问题了,第二代的子侄辈都觉得自己有资格继承皇位/汗位,因为他们的爹地都当过皇帝/可汗,于是这个时候,就会分裂,发生内战。
  而现在的大金国,就面临这种严重的问题。
  面对完颜亶的“无能”,完颜宗磐、完颜宗隽、完颜昌不仅肆无忌惮的把持朝政,更是开始谋划夺了完颜亶的皇位,然后拥护完颜宗磐为帝……
  ……
  PS:这两天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不能评论,所以,我没回前两天一个兄弟提的大中的铁路修得是不是太快了的问题。
  这里简单跟大家解释几句。
  我的依据是,美国在1880…1890年这十年时间里所建造的铁路超过了二十万公里(1887年这一年里就筑路达20619公里)而假设的。
  另外,我这书里的一些数据是真实的,比如505公里的成渝铁路,它的主要修建时间就是两年,动员了十几万人。
  我这书里,主角是从大统三年开始修的铁路,一直到铁通四年,共历时了六年多时间,动用了全国的人员和资源,修了不到三万公里的铁路。
  我个人觉得,这个数字并不算夸张。
  当然,要是细究起来,这就难说了,毕竟很多地区山高水深的,修起来,确实费劲,不能用简简单单的数字来说明。


第八百三十七章 乌兰巴托的夜(中)
  ……
  上京。
  大金国后宫。
  完颜亶满脸愤怒的回来!
  见此,皇后裴满氏,不急不缓的迎了上来,并道:“是何事惹得陛下如此不快?”
  这裴满氏乃是出身于女真贵族,婆卢火部人。
  如果说,完颜氏是大金国的皇族,那么裴满氏(还有唐括氏)就是大金国的后族。
  完颜阿骨打的光懿皇后,就是裴满氏。
  而完颜亶的皇后裴满氏,除了出身于裴满氏,其祖父还是女真战神完颜斜也。
  其实,完颜亶的皇位本应该就是完颜斜也的。
  只可惜,完颜斜也的命太短,没等到登基,就死了!
  结果,留下了一个这么大的烂摊子给后人。
  完颜亶的皇后裴满氏,不仅出身好、长得漂亮,人也聪明、有手段。
  不过——
  与她的聪明和手段相对应的是,裴满氏也拥有相应的野心。
  而裴满氏若想实现她自己的野心,就得帮她的丈夫完颜亶得到大金国真正的皇权。
  所以,从现阶段来讲,裴满氏和完颜亶的利益是一致的,这也使得两人现在的感情很好。
  除了现在的感情很好以外,完颜亶还需要裴满氏背后的势力帮他夺回皇权,所以,裴满氏一张口,完颜亶立即强压怒火,然后跟裴满氏说道:“还不是完颜宗磐、完颜宗隽、完颜昌那些不顾国家利益目光短浅的狗贼!”
  裴满氏将完颜亶拉到桌边,让完颜亶坐下再说。
  完颜亶坐下了之后,接着说道:“现在,塔塔儿整日骚扰咱们大金的边境,克烈部和乃蛮部也蠢蠢欲动,甚至就连汪古部对朕的命令都是阳奉阴违,加上,兀术出征蒙古部都快两年了,仍是奈何不了蒙古部,最近好像还吃了蒙古部不小的亏,朕就想将兀术和他所统带的数万大军撤回来,以防万一,可完颜宗磐、完颜宗隽、完颜昌那些不顾国家利益目光短浅的狗贼却不同意,他们说,蒙古部触犯了咱们大金国的天威,必须惩戒,否则人人都敢来扶咱们大金国的虎须,呸!当朕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吗?他们还不就是担心,兀术是咱们这边的人,又手握重兵,回来以后,会威胁他们把持朝政,结果,他们完全不顾国家利益,拼命拦着兀术回来!”
  金兀术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自然是金太祖这一系的人。
  这种情况下,金太宗一系的完颜宗磐、完颜宗隽、完颜昌等人,自然是要防着金兀术率大军回来帮完颜亶、完颜宗干、完颜宗辅等人夺权了,要知道,政治斗争失败的结果可是非常惨烈的——失败一方很可能是死路一条,甚至是生不如死!
  因此,别说是阻止金兀术回来,如果有可能,完颜宗磐、完颜宗隽、完颜昌等人甚至是想金兀术死在外面。
  金兀术不仅是金太祖一系的人,他还一直跟随完颜斜也南征北战,因此,他跟裴满氏一族走得也很近。
  所以,裴满氏也想让金兀术赶紧回来——这样,既可以帮她丈夫争权,又可以帮她壮声势。
  基于以上种种,裴满氏道:“越是这样,陛下就越是应该召兀术还朝,他们拦着兀术还朝,正是因为他们畏惧兀术。”
  完颜亶推心置腹道:“皇后所说的,朕又岂能不知,可问题是,现在朝政是由他们把持着,朕的命令连皇宫都出不了,又怎么可能送到兀术的手上?”
  裴满氏听言,笑道:“陛下又不是孤军奋斗,何必事事都亲力亲为?”
  完颜亶有些迟疑道:“皇后的意思是……让太傅去办此事?”
  完颜亶所说的太傅,是完颜宗干。
  完颜亶的生父是完颜阿骨打的嫡长子完颜宗峻,他若是活着,大金国也不可能这么乱。
  只可惜,完颜宗峻很早便死了。
  于是乎,完颜亶便由完颜宗干养大,完颜宗干也因此成了完颜亶的养父。
  裴满氏道:“太傅他们扶陛下登上皇位,为得可不是给太宗一脉的人当傀儡的。”
  说完,裴满氏又在心中补充了一句:“他们是为了让你给他们自己当傀儡。”
  完颜亶想了想,道:“不错,朕只要将兀术的重要性跟太傅他们一说,他们应该就会想办法将兀术召回来。”
  裴满氏听言,嫣然一笑。
  完颜亶见状,不解道:“皇后为何发笑?”
  裴满氏道:“我笑陛下多虑了,如果我猜得不错,太傅他们应该已经在想办法召兀术回来了。”
  完颜亶诧异道:“皇后如何猜到的?”
  裴满氏听言,不禁暗自摇头,心道:“他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皇帝。”
  想虽然是这么想,可裴满氏嘴上却是不答反问道:“不知,陛下有没有察觉到,最近这段时间,完颜宗磐、完颜宗隽、完颜昌等人对陛下越来越不耐烦了?”
  完颜亶也不是蠢人,听裴满氏这么一提醒,他的瞳孔猛得一缩,随即脱口而出道:“你是说他们要造……”
  不等完颜亶的话全说出口,裴满氏就点点头,然后说道:“所以说,如果太傅他们不懂得先下手为强,那么咱们这次恐怕就输定了。”
  “甚么?”完颜亶大惊,然后急道:“皇后怎么还能如此云淡风轻,咱们快想想办法啊!”
  裴满氏悠悠地说道:“咱们能想甚么办法?”
  完颜亶听言,一下子就呆立在了当场!
  是啊,他们被困在这皇宫里,能想甚么办法,只能是听天由命。
  其实——
  裴满氏之所以如此云淡风轻,并不是因为她的心理素质真比完颜亶好那么多,而是她有恃无恐。
  首先,裴满氏笃定,完颜宗干已经秘密调金兀术回来了,因此,这一战,他们这边的胜算很大。
  其次,退一万步说,就算真出了甚么事,那以他们裴满氏在大金国的强大势力,也绝不人波及到她和她的两个女儿。
  所以,裴满氏才敢这么轻松的评论此事。
  不过话又得说回来,还是完颜亶当皇帝,对裴满氏最有利。
  所以,见火候差不多了,裴满氏趴在完颜亶耳边小声说道:“陛下莫要担心,我如果猜得不错,一切应该都在太傅的掌握中,完颜宗磐、完颜宗隽、完颜昌他们翻不起来多大的浪。”
  完颜亶听罢,先是一喜,不过紧接着却是暗恨起来:“此等大事,竟也不事先与朕先商量一下,这根本就是没将朕放在眼里!”
  完颜亶又用眼角的余光看了仿佛一切都尽在她掌握之中的裴满氏一眼,心道:“早就猜到了此事,竟然不告诉朕,还戏耍朕,可恶,有朝一日,必与你这贱妇算账!”
  ……


第八百三十八章 乌兰巴托的夜(下)
  ……
  其实——
  可敦城就在后世的乌兰巴托西边。
  中军渡过沙漠不久,岳飞就遣其长子岳云率领一万背崽军、王胜和李颜光各率领两万骑兵奔赴乌兰巴托西奇袭可敦城。
  为了保证奇袭的效果,岳飞所有骑兵都配了一人双马。
  而岳飞本人则率领剩余部队作为中军,缓慢向可敦城推进。
  中军废了这么大的劲渡过沙漠,为得就是奇袭可敦城。
  因此,岳云、王胜、李颜光哪敢怠慢?
  三人率领五万骑兵星夜赶路,来到了乌兰巴托西,来到了可敦城下。
  所谓的可敦城,其实就是一座年久失修的土城,其防御能力非常有限。
  不过——
  因为有沙漠作为天然屏障,又因为可敦城有数万大军、数十万匹战马,周围的小部落根本不敢窥视。
  所以,可敦城的人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枯燥生活。
  这种枯燥的生活,无疑会让人变得麻木,进而失去了警惕。
  加上,上次兵变之后,耶律术烈和耶律敌烈为乱兵所杀,现在的可敦城里群龙无首,大家全都得过且过。
  所以,可敦城里一点防备都没有。
  乌兰巴托的夜那么静、那么美。
  只可惜——
  岳云、王胜、李颜光所率领的五万骑兵和他们所用的火枪打破了乌兰巴托的夜的静美。
  过程就不赘述了。
  有心算无心,又倍于可敦城中的人,另外,武器方面,双方又是天差地别。
  所以,这一战,一丁点悬念都没有——岳云、王胜、李颜光一战就攻打下了可敦城,几乎全都俘虏了可敦城中的人。
  可敦城中的大中谍报人员传回来的情报没有错,因为可敦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及无数年的积累,这里竟然真有战马四十多万匹,而且全都是可战之马。
  这让岳飞等人全都叹为观止!
  岳飞将辽王李诩和原辽国德高望重并且铁了心归附大中的人请了出来,让他们招降可敦城的人。
  当初,契丹征服漠北之后,组卜各部落时降时叛,辽圣宗于是命王太妃(齐妃)领乌古等部兵往西镇抚,后来筑可敦城于原回鹘王城附近,次年置镇(治可敦城)、维、防三州,调诸部族兵两万余骑及渤海、女真、汉人七百余流配之家,往彼屯垦镇守,并下了死令:不论国家到了什么地步,可敦城的两万骑兵都不许南下。
  转眼之间,一百多年过去了。
  这一百多年来,说是可敦城的人驻守可敦城为辽王朝守卫边疆,莫不如说他们是被流放到这里的。
  而且,已经数代过去了,那些对辽王朝有感情的人全都已经过世了,现在可敦城中的人对辽王朝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感情。
  倒是后来耶律术烈和耶律敌烈带来的一万多契丹人对辽王朝还有些感情,可一来,他们人少,二来,他们在上次兵乱之时,他们死了不少,已经成为可敦城中的少数了。
  再有,耶律余里衍是辽王朝的最后一个得到正式册封的公主,她和李衍生的儿子在很大程度上能得到这些群龙无首的辽人的认同,至少是能给他们一个投降的借口。
  当然,更多的还是大势所趋,已经成为无根浮萍的他们,若不像大多数辽人一样投降大中,很可能会被屠杀一空。
  总而言之,并没有废多大劲,岳飞等人就招降了可敦城中的辽王朝的残部,并入主了可敦城。
  夺取可敦城,只是岳飞等人此行的第一个目标。
  很快,马扩便以大中帝国西北路招讨司的名义给威武、崇德、会蕃、新、大林、紫河、驼等七个军州的残辽军队长官和大黄室韦、敌剌、王纪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达剌乖、达密里、密儿纪、合主、乌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纠而毕等周边的小部族的首领发去邀请函,请他们来会盟。
  其实——
  早在来可敦城之前,在耶律大石派去的人的牵线下,鸿胪寺就已经跟这些辽军州的残军长官和这些小部族的头领取得了联系,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已经答应归顺大中,尊李衍为可汗。
  对于这些已经归顺大中的部族,大中与其平价贸易,售给他们所需的粮食和生活用品,收购他们的牲畜和毛皮,甚至允许他们将部族迁到辽宁附近,与那里的汉人混居。
  这样一来,这些归顺大中的部族,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也使得那些还在观望的部族不禁动了归顺之心。
  所以,马扩以大中帝国西北路招讨司的名义召集这些辽军州的残军长官和这些小部族的头领来开会,大多都屁颠屁颠的赶来了。
  而凡是到来的,鸿胪寺的人都热情招待,并且逐一与之谈归顺大中的好处。
  数月之后,由马扩主持的会盟大会召开了。
  马扩在大会上慷慨陈词,大说,唐朝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天下皆一家,不分彼此,大家可以自由贸易,藩属可以自由学习先进的文化与制度,大家共同进步,哪像现在,草原上到处是杀戮,生灵涂炭,草原人民连最基本的粮食和生活用品都没有地方去买……
  简单一点说,马扩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我们大中朝准备效仿唐朝一统草原,让草原也成为我大中朝的一部分,你们这些人最好识相点全都归顺,归顺的话,我们就与你们贸易,就接纳你们,就向你们传播先进的文化,反之,我们就出兵打你们。
  辽王朝灭亡了以后,由于受地形所限,以及塔塔儿部、蒙古部、克烈部、乃蛮部、汪古部等大部族的阻挡,金王朝的势力根本就到达不了阴山以北,以至于这些原本属于辽王朝统属的军州和小部族,其实就成了没娘管的孩子,日子很不好过——他们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