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逐鹿传-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任得敬的大女儿比任得敬的小女儿要差上那么一点点,但也将李乾顺迷住了,让原本已经对女人不感兴趣了的李乾顺,毫不犹豫的收下了任得敬的大女儿,并很快就封她为任妃。
  任得敬并不满足他的女儿只当一个妃子。
  借着李乾顺对他女儿宠幸的劲,任得敬以重金贿赂西夏朝贵及宗室执政权者。
  御史大夫于是向李乾顺进言请立皇后。
  李乾顺询问群臣的意见。
  群臣皆说无论家世还是才貌品德,后宫无人能及任妃。
  不久之后,任妃便被李乾顺立为皇后。
  任得敬因女贵,官授静州都统军,终于进入了他梦寐以求的西夏权力中心。
  也是老天给任得敬机会。
  在大中的步步紧逼之下,西夏的内部终于出现了问题。
  先是,夏州统军萧合达造反。
  任得敬为了邀功请赏,图乘机立功,主动请求担任讨伐判军的任务。
  结果,被任得敬顺利收复夏州,剿灭了萧合达的叛乱。
  不久,因为大中切断了西夏的财路,使得西夏的财政出现了问题,进而导致了一系列的事,最终威州、定州等地的农民揭竿而起。
  任得敬又率军镇压这些农民起义,再立新功。
  任得敬因其军功显著,被李乾顺册封为西平公,任翔庆军都统军。
  在这个过程当中,任氏一族崛起,任得聪、任得恭等任氏的族人全都成为西夏的要员。
  这时,任得敬企图参与国政,上奏请求入朝觐见。
  结果被斡道冲等西夏朝中的大臣阻止。
  李乾顺也看出来了任得敬这个人的野心实在是太大了,必须得控制一下,所以,很懂为君之道的李乾顺,开始限制任得敬的发展。
  这也就导致,之前顺风顺水的任得敬,停下了其在西夏权力之路上奔跑的脚步。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李乾顺基本已经联系到了大金、北辽、吐蕃四王系、高昌回鹘王国、喀喇汗王国、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蒙兀王国、大黄室韦、敌剌、王纪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达剌乖、达密里、密儿纪、合主、乌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纠而毕等草原王国和部族,并与其中的大部分达成了共识,也就是大家联合起来,抑制大中北侵的野心。
  可作为此事的发起人,李乾顺比任何人都清楚,他们的联盟有多脆弱。
  首先,他们中的个体实在是太多了,匆匆算起来,大大小小的势力加到一起,得有四、五十之多。
  其次,他们这些势力,全都各怀鬼胎,各有各的打算,李乾顺用脚后跟想,都能想到,一旦大中给他们中的一些势力一点甜头,那些势力肯定会毫不犹豫的跑到大中那边,甚至会调转枪头攻击他们。
  再次,他们这些势力中,有不少是天生的死敌,可谓是内部矛盾重重,这种情况下,就算大中放任不管,他们的内部都会自相残杀。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那就是他们之中没有一个领头之人,这是最致命的,因为没有领头的,就没有人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就没有人将他们这些只为自己利益考虑的松散势力捏合在一起。
  李乾顺经过全面考虑过后,还是准备支持大金担任他们这个联盟的领袖。
  李乾顺别无选择。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金虽然在与大中的交战过程当中遭到了重创,但大金的实力还是要远远强过其它草原王国和部族的,因此,唯有大金才有机会一统草原,与大中分庭抗礼。
  不过——
  李乾顺并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因为大金的内忧外患实在是太多了,还不具备领导他们的能力。
  首先,大金现任的皇帝完颜吴乞买的威望已经被大中打没了,草原人向来只服强者,完颜吴乞买已经没有当这个领袖的威望了。
  其次,大金的内部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这就问题就是,当世一等一的战神、南征北战少有败绩的大金统率、大金的皇储完颜斜也,已于不久之前突然离世,这仅使得大金暴露出了一个极大的隐患——对于大金尤其是现在的大金而言,完颜斜也可以说是无人可替代的,因为,除了完颜斜也以外,谁都无法完完整整的接过这个问题重重的大金,因此,一旦完颜吴乞买去世,那么大金势必要出现一场巨大的变动,那场变动甚至有可能会给大金带来灭顶之灾,另外,完颜斜也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个能充当他们这个联盟领袖之人,事实上,李乾顺原本就是准备支持完颜斜也担任他们这个联盟的领袖的,只可惜,才四十多一点的完颜斜也突然就英年早逝了。
  再次,在大中的支持下,大金边上的塔塔尔,现在已经开始吞并周围的部族,并开始挑衅大金的霸主之位,塔塔尔与大金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李乾顺感到心力憔悴,“内忧外患的大金能担当带领我们抵抗大中北侵的大任吗?”
  ……


第八百二十四章 半老徐娘
  ……
  岳飞率领大军出兵临关,远征大理,段正严派高泰明率领十五万大军迎战。
  双方在大渡河旁展开了决战。
  结果,高泰明不敌岳飞,大理的十五万大军被中击溃,战死三万多,被擒七万多,其余四散而逃。
  岳飞顺势兵分东、西、中三路,然后亲率中路军,过大渡河,抵金沙江。
  多位酋长闻讯归附,献计用革囊渡江,中军遂用皮筏渡江,到达丽江,然后岳飞派遣使者到大理劲降。
  大理的新相国,高泰明之子高量成,主张坚决抵抗,杀了岳飞派去的使者。
  岳飞随后率大军一路直下,长驱直入,进军龙首关,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地直逼大理城。
  随后,牛皋率领的西路中军也渡江到丽江县塔城、巨甸、石鼓,而由成闵所率领的东路军也于不久后过金沙江到达楚雄、姚安。
  这样,三路大军对大理城形成包围之势。
  大理国内各族的贵族分子纷纷降中。
  段正严与高理成,引兵背城出战,惨遭大败,然后弃城而逃,各奔一方,中军队不费吹灰之力地攻占了大理都城。
  城破之后,岳飞严束中军,公平买卖,与民众秋毫无犯,于是军民安定。
  不久之后,段正严和高量成等人先后被捉,大理国亡。
  第一个冲入大理都城的是原宋将张俊——在大势所趋之下,张俊最后还是率领宋军投降了大中,在岳飞的担保下,张俊被任命为都统,随岳飞南征。
  张俊知道,李衍酷爱美人,所以,城破了之后,张俊亲率大军将大理皇宫包围上了。
  结果,段氏之女无一人能逃脱,自段正严的皇后王氏王语嫣以下,像段正严的贵妃木婉清、贤妃钟灵等,尽数被张俊捉了,而且,张俊还先斩后奏对外宣布要将这段氏之女进献给李衍。
  无独有偶,没抢过张俊的刘光世,将高家之女全都给捉了,然后也先斩后奏对外宣布,要将这高氏之女献给李衍。
  话,张俊和刘光世已经说出去了,岳飞哪还敢拦,只能派人将段、高两氏的所有族人送回东京汴梁献俘请赏。
  灭掉了大理国,并不是说,这里的战争就结束了。
  大理国这里,形势也很复杂——大理国的东边有郎羽、阿房、田洞等黑爨三十七蛮部,洱海地区又小势力林立(虽然那里在一百多前就已经被大理国攻占了,但还是有很多残余势力,有“二十二国”之称)。
  因此,大中若想真正得到大理国这片疆土,必须得将这些地方势力收复或是剿灭。
  岳飞如何平定黑爨三十七蛮部和洱海地区的二十二国,暂且不谈。
  只说,段、高两族之人被送到了汴梁城之后,大中举行了一个很隆重的庆典。
  庆典过后,段正严主动跟李衍请求,愿带其段家所有男子出家为僧,从此以后不再过问世事,专研佛法。
  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
  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在大理国融而为一,大理国的儒生无不崇奉佛法,而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又所谓“释儒”(又称“儒释”),而且,大理国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
  可以说,大理国是以儒治国,以佛治心。
  大理国的多位国王都曾先后禅位为僧,投入佛门。
  段氏在大理国还算是得人心,尤其是当代皇帝段正严,更是深得民心,并且段氏其实真没有甚么大错,而且,段正严就是段誉,是李衍儿时的偶像之一,杀了段誉,让李衍有些腻味,更为关键的是,段氏整体遁入空门,既能稳定大理人民的心,几十年以后等段家的和尚们全都死光了段氏之患又不攻而解,所以,李衍在与大臣谈过又慎重考虑过后,命人在燕京城内建了一座天龙寺,令段氏的男子全都去天龙寺出家为僧——后来,有人给李衍上奏折说,“天龙”二字不妥,李衍又将“天龙寺”改名为“静安寺”。
  高氏见段氏以全家男子都出家的手段保全了自己,立即也上表,说高氏的男子也愿意全都出家为僧。
  高家在大理国的名声也不差,而且,深谙平衡之道的李衍,不能让段氏一家独大,哪怕只是在一个寺庙当中。
  所以,李衍也准了高氏的凑请,让高氏的男子也全都去静安寺出家为僧。
  和尚自然是不需要女人的,所以,李衍将段、高两家的女人全都纳入后宫——选出年轻漂亮的伺候自己,年老色衰的,依照老办法,将她们送去养老宫让她们安度晚年,总之一句话,皇室之女,别想流落在外,进而成为祸患。
  各个版本的《天龙八部》,李衍全都看过,因此,李衍难免对王语嫣、木婉清、钟灵有些期待。
  只可惜!
  很多时候,期待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倒不能说王语嫣、木婉清、钟灵等人不是美人,不漂亮,只不过,她们的年纪有点大了——王语嫣跟李衍同岁,都是三十九岁。木婉清四十一岁。就连三人中最小的钟灵,都已经三十四岁了。她们三个,是十足的半老徐娘。
  可话又得说回来,王语嫣、木婉清、钟灵等人到底是美人,虽然已经是半老徐娘,但风韵犹存,关键是,她们是李衍曾让李衍如痴如醉的《天龙八部》里的女人,有精神加成,而且,她们还有女儿,李衍最喜欢母女花了,所以,李衍还是将她们收了。
  ……
  时间很快就到了大统五年五月。
  经过了充足的准备之后,李衍将杨沂中调了回来,又从各军抽调出来了十万精锐,包括第一营、铁浮屠、拐子左右军等精锐中的精锐,加上原来保护李衍的解烦军、踏白军、快速反应部队(也就是姚兴所率领的一万轻骑兵),一共十七万大军,共动用了二百列火车,护送李衍去燕京。
  大中正式将都城从东京迁往燕京。
  仅仅二十几个时辰,李衍一行就从东京到了燕京。
  这让曾经对李衍大力发展“大铁路”计划大放厥词的人,全都闭上了嘴。
  这帮老古董,虽然顽固不化,但并不傻,他们清楚的明白,二十多个时辰就能让二十多万人从东京到燕京,代表的是甚么,那是绝对的辐射,绝对的统治!
  设想一下,从燕京到宁西城也只不过才需要六七天时间,就算去大中最远郡普吉郡也只不过需要二十几天时间,并且,一次性就可以带二十万大军以及充足的辎重过去,更为关键的是,这个速度还会不断增加,用时会不断减少,这些地区还能仗着鞭长莫及而不服从王化吗?
  经此一事之后,很少有人再对李衍大力发展铁路抱有微词了,有的只有深深的佩服,佩服李衍的高瞻远瞩,佩服李衍的敢想敢为!
  李衍的到来,得到了燕京城里城外的二三百万人的热烈迎接——人们不仅夹道欢迎,还自发的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燕京城中的人,是发自肺腑的迎接李衍!
  他们之所以如此欢迎李衍,可不仅仅是因为李衍的威望极高,深受他们的爱戴,李衍的到来,还意味着燕京城将成为大中这个庞大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意味着燕京城将取代汴梁城成为这个世界最繁华的所在,意味着燕京城将成为大中最安全的城市之一,意味着受饱战火侵害的他们终于可以安居乐业了,试问,他们又怎么能不欢迎李衍?
  在十几万大军的拥护下,李衍坐着由九匹汗血宝马拉着的龙辇进入了燕京城。
  大中帝国迎来了崭新的一页……
  ……


第八百二十五章 培养接班人(上)
  ……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燕京城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燕京城设计时,参照了《周礼·考工记》中“九经九纬”、“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记载,规模宏伟,规划严整,设施完善。
  燕京城从整体上分为四层,即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
  皇城四门分别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皇城中不仅包括紫禁城,还包括社稷坛、景山、太庙、中南海、北海、万岁山、太液池、皇史宬、太子府,另外还抱括李衍一众儿子住的千王府(顾名思义,就是一千座王府,不过,因为李衍的儿子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这千王府,虽然有“王府”之名,但每一座规模都不大,都是四进四出的四合院,而且,样子完全一样,为了公平起见,在分配上,是严格按照年龄排列下去的。)
  内城的九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这里面住的是达官贵族。内城九门的含义大体是这样的,正阳门取“圣主当阳,日至中天,万国瞻仰”之意;崇文门指“文教宜尊”;宣武门指“武烈宣扬”;朝阳门指“迎宾出日”;阜成门指“物阜民安”;东直门、西直门取民兴教化东至东海西至西垂的含义;安定门取“文臣翊赞太平,交待而后安享”之意;而德胜门是指“武将疆场奏绩,得胜回朝凯旋”。
  外城有七门——住的是平民百姓。
  内、外、皇城统一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行政区。
  皇城不许随意进出,内外城则没有太严格的限制,也就是说,大中虽然不允许挑战皇权,但允许百姓成为贵族,给了平民百姓希望。
  穿过外城和内城,来到了皇城以后,李衍叫停了龙辇。
  因为皇城不允许平民百姓随意进出,又因为李衍一家还没有正式入住皇城,所以,与锣鼓喧天热热闹闹外城和内城相比,皇城则要显得冷清得多,尤其是对于最先进入皇城的李衍而言。
  走下了龙辇之后,李衍来到了凤辇旁将刘慧娘搀了下来,同时道:“最后这点路,咱俩走过去吧。”
  刘慧娘笑道:“官家可是激动了?”
  李衍笑道:“还是皇后了解朕。”然后李衍一边牵着刘慧娘的手往紫禁城走、一边又道:“有点恍然如梦的感觉,没想到朕真这么受人爱戴。”
  刘慧娘道:“这是官家这十几年来不断努力的结果。”
  握着李衍的大手,刘慧娘也感慨万千!
  虽然李衍好色如命,无女不欢,但刘慧娘却觉得她是世上最幸福的女人。
  这些年来,李衍身边的女人多不胜数,其中不乏各个方面都极为优秀的,也不乏李衍极为喜欢的,可那些女人却无一人能撼动刘慧娘的皇后地位。
  这不仅仅是因为刘慧娘聪慧强能统领好整个后宫,更是因为李衍一直都毫无保留的支持刘慧娘,不允许任何人撼动刘慧娘的皇后地位。
  就像现在,在这个无比重要的时刻,李衍那数千妃嫔、一万多女人,全都只能坐在马车上远远的在后面跟着,而李衍却牵着她的手,亲自将她领进紫禁城,向所有人宣告,她是紫禁城的女主人——唯一的一个女主人。
  而且,除了不允许任何女人撼动刘慧娘的皇后地位以外,李衍还不允许自己的任何儿子撼动李存的太子之位,哪怕李衍的不少儿子都表现出来了他们很优秀。
  就像李衍给自己的一众儿子分配住房。
  那千王府,每一个都只拥有一座四进四出的院子占地全都不到两千平。
  而李存的太子府却是拥有九十九间半、占地近十万平的规模宏大的宅邸。
  另外,从三年前开始,李存就跟着李衍处理国事,而其他人连参政的机会都没有。
  因此,李存的太子之位,无人可撼动。
  所以,刘慧娘对于李衍,既是满满的爱,又是满满的感激。
  牵着刘慧娘走了一会,李衍道:“存儿的身体怎么样了?”
  听李衍问起李存的身体情况,刘慧娘的心中就是一阵担忧!
  她儿子李存,哪哪都好,就是身体差了点,还不愿意习武强身。
  结果,不久之前,李存突然间就得了一场大病!
  在这个时代,一场大病,是很可能要人性命的——这些年来,李衍其实都已经夭折了二十几个儿女,也就是因为李衍的儿女众多,要不然,就夭折这二十个儿女,都够李衍伤心的。
  后来,要不是集中了安道全、孔厚、牟介三位当世神医全力医治,李存没准就已经英年早逝了。
  病好以后,李存的身体变得更差了,于是乎,李衍将李存撵回去静养。
  算算时间,李存已经静养了快一百天。
  刘慧娘道:“安太医、孔太医、牟太医都说存儿没事了,可以继续跟官家处理朝政。”
  李衍听言,沉默了一会,然后说道:“既然存儿的身体没事了,那朕准备让存儿去宁西担任一县县丞或是主簿。”
  “甚么?”
  刘慧娘听言,瞳孔就是一缩!
  宁西是哪里?
  那是陇右最前端,那里环境艰苦,不是山地,就是沙漠,那里民风彪悍,当地的吐蕃人,时不时的就会起来反叛,就是那里的汉人,也比别的地方彪悍,那里被西夏、吐蕃、回鹘等众多草原王国和部族所包围,国际形势极为复杂,那里……总而言之,现在的宁西,应该说是大中最差、最复杂的一个地方。
  关键是,李存的身体不好,去那里不是自找危险吗?
  其实,以刘慧娘的聪明,不可能想不明白,李衍让李存去宁西担任县丞或是主簿,那即是在锻炼李存,也是在给李存建立威信的机会,为得就是让李存将来接替自己的皇位?
  可身为一个母亲,刘慧娘是真不放心身体不好的李存去那么危险的地方!
  李衍没有催促刘慧娘——李衍相信,刘慧娘一定会想明白此事,并做出正确的取舍。
  果然!
  过了一会,刘慧娘的脸上就变得坚定起来,然后说道:“存儿甚么时候走马上任?”
  李衍道:“过几日,朕就让他匿名去参加科举,他如果能考上,就跟同期选拔出来的人才一块下放,如果考不上……”
  说到这里,李衍看向刘慧娘,笑道:“那就说明,这些年咱们白培养他了。”
  李存跟刘慧娘一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并且勤于学习,因此刘慧娘对李存很有信心,所以刘慧娘很自信地说道:“臣妾的儿子会考不上?”
  李衍听言,哈哈一笑,然后将刘慧娘搂在怀中,并在刘慧娘的额头上亲了一口,再然后一边继续搂着刘慧娘往前走、一边道:“那朕拭目以待。”
  又走了一会,李衍突然停下脚步,然后对刘慧娘说道:“对了,还有一件事,朕也得告诉你一声。”
  ……


第八百二十六章 培养接班人(下)
  ……
  “对了,还有一件事,朕也得告诉你一声。”
  见李衍如此郑重,刘慧娘的心中顿时浮现出了一个很不好的感觉!
  事实证明,刘慧娘的预感是准确的,李衍很快又道:“朕准备再培养一些儿子作为皇储的备选,朕希望你能理解朕,朕是皇帝,得为这个国家负责,不能甚么事都凭感情行事,不能将这个国家全都押在存儿一人身上。”
  听了李衍此言,刘慧娘的瞳孔顿时就是一缩,随即心里立即涌出了一丝苦涩!
  以刘慧娘的智慧,怎么会想不到,李衍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被李存的这场大病给吓到了,进而想到了这其中的隐患?
  虽然心里很不舒服,可刘慧娘又能理解李衍的选择。
  如果李存这次没有挺过来,李衍自己再出点意外,那么对于大中这个国家而言,很可能就会因为没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而土崩瓦解,进而让大中的大好形势毁于一旦。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在李存病得最重的时候,大中朝廷明显有人心浮动的迹象,李衍的那些便宜丈人、舅哥以及李衍一众儿子的亲家中,有不少人都频繁活动,上演了一出出让李衍暗自冷笑的拙劣戏码。
  刘慧娘知道,李衍做这个决定,首先是因为李存的身体不太好,谁都不敢保证李存能不能活到李衍死的时候,其次是因为李存要去危险的宁西地区历练,谁都不敢保证李存就一定不出现意外,因此,李衍必须要有备用人选,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不可以有侥幸心理,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另外,李衍的其他儿子,也都是李衍的亲生儿子,身为一个父亲,李衍不能一丁点机会都不给他们,这太不近人情了。
  沉默了一会,刘慧娘问道:“官家准备让谁来担任皇储的备选?”
  见刘慧娘能理解自己的决定,李衍很欣慰,然后一边继续领着刘慧娘往紫禁城走、一边说道:“对朕的其他儿子,朕要做到公平,所以,他们之中,只要年龄超过十三岁,只要有心从政,朕都会给他们一个尝试的机会,然后从中选出优秀的进行培养,昂儿(刘慧娘给李衍生的第二个儿子)也可以成为其一,过几年旭儿(刘慧娘给李衍生的第四个儿子,今年才六岁,刘慧娘给李衍生的第三个儿子早夭了)也可以成为其一。”
  刘慧娘明白了,李衍这是准备择优而取,而且,除了李存以外,李衍要给自己的其他儿子完全相同的机会。
  “那……”刘慧娘欲言又止。
  李衍知道刘慧娘想说的是甚么,因此,也不等想问又不敢问的刘慧娘将她想问的话问出口,李衍就直接说道:“你放心吧,如果存儿真能顺利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帝国继承人,在他继承朕的皇位之前,朕一定会为他扫清所有障碍,包括……他的兄弟们。”
  得了李衍的这个承诺,刘慧娘放心了——刘慧娘看出来了,李衍还是一如既往的英明,并且还是一如既往的看好李存,李衍之所以开始培养其他儿子,只不过就是因为李存的身体不太好,做一个以防万一罢了。
  而且,身为一个聪明的女人,刘慧娘心知,绝不能试图改变李衍所做的决定。
  首先,这么做,肯定没有任何用处——李衍之所以跟她说一声,只是出于对她的尊重,并不是在问她的意见,也就是说,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根本无法改变,她若是想强行改变,极有可能会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甚至反而会害李存失去皇储之位。
  其次,她除了是李存的母亲以外,还是这个帝国的国母,与这个帝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李衍后宫中那么多其它国家的皇后、皇妃、公主如果还不能让她清楚的看明白这一点,那她这个“女诸葛”之名,也太不名副其实了,因此,在李存的身体不太好的前提下,她必须得支持李衍做的这个准备一些备选皇储人选的决定。
  不过——
  话又得说回来,该为李存争取的,刘慧娘还得为李存争取。
  刘慧娘说道:“官家,您看,存儿也不小了,是不是该为他说一门亲事?”
  李衍道:“嗯,是该给他说门亲事了,这小子,哪哪都好,就是在这方面少根弦,也不说跟逸儿、昊儿、叡儿(李衍的几个比较好女色的儿子)他们学学,像叡儿,还不到十五岁,就有两子一女了。”
  刘慧娘白了李衍一眼,道:“存儿最该学的就是官家,古往今来,有谁能像官家一样,儿女加到一起,都快七百个了!”
  李衍哈哈一笑,道:“朕那是天赋异禀,旁人学不来的。”
  刘慧娘也知道,李衍这并不是在吹嘘,而是李衍真是天赋异禀。
  笑过之后,李衍又道:“朕不求存儿能像朕一样,甚至都不求存儿能像逸儿、昊儿、叡儿他们那样,但他也不能不好女色啊,要知道,子嗣对于一个帝王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他倒好,都已经十七了,连一儿半女都没有,朕甚至都怀疑他到底碰没碰过女人。”
  刘慧娘赶紧替李存遮掩道:“自然是碰过的,臣妾派过去照顾存儿的两个使女,都已不是初子了,也被存儿收为侧室了。”
  李衍听言,道:“那还好。”
  刘慧娘又道:“不过,侧室毕竟是侧室,不是正妻,再者说,存儿毕竟是储君,不比寻常人,所以这太子妃还是早定下来为好。”
  李衍点点头,道:“你说得对,你那有合适的人选没有?”
  刘慧娘等得就是李衍这话。
  刘慧娘不动声色地说道:“臣妾觉得岳飞之女岳安娘就不错,清秀,稳重,明事理,有太子妃的风范。”
  从名义上来说,还有战事在身的岳飞,如今手上还掌握着大中近半的兵马,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再加上,岳飞的年纪好,才三十出头,未来的路还长,这也就难怪刘慧娘还想再跟岳飞结一亲将岳飞牢牢的绑在李存的战车上了。
  不过,让刘慧娘没想到的是,李衍连想都没想就将刘慧娘的提议给否定了。
  李衍道:“凡人臣,大多数都是,成功易,守功难,岳飞现在就在这个危险的岔路口上,朕希望,岳飞今后的路还有很长,可以为大中多效几年力,甚至是效一辈子力,所以,朕既然已经将朕的嫡长女给了他岳家,就不能再让存儿娶岳家女了,朕绝不能让岳飞倚功造过,你选岳安娘当存儿的妃子,有欠考虑。”
  说这话的同时,李衍已经打定主意,近期就剥夺岳飞的兵马大元帅之职,不能让岳飞生出骄纵之心,那样,既会害大中失去一个良将,也会害了岳飞。
  刘慧娘听言,心中一凛!
  这一瞬间,刘慧娘突然想明白了,李衍是在积极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但李衍并没有现在就将这江山交给李存的打算,她心急了!
  ……


第八百二十七章 昭勋阁
  ……
  虽然同叫“紫禁城”,同样位于燕京城中轴线的中心,但李衍的紫禁城有大大小小的宫殿共九十九座,比故宫多出二十多座宫殿,房屋正正好好九千九百九十间半,是朱棣用取巧的办法勉勉强强凑出来的九千多间根本无法相比的,所以,李衍的紫禁城比故宫要大得多,一倍都不止。
  李衍的紫禁城,也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