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浒逐鹿传-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师之时;印章篆玉,则示汉将破胡之兆。承九清之命,而整神霄阴相之旅;建三辰之旗,而向太一下临之方……”
四月底,童贯和蔡攸接到赵佶的手诏,令其班师回朝授勋,将燕山府的军事统帅权交给詹度。
詹度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爷爷官至礼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兼权参知政事,赠少保齐国公,显赫一时,其父亲官至翰林学士国子司业。
詹度本人很有才干,政和初年知真州时,朝廷考核得优等,加直龙图阁,三十六岁就担任两浙转运使,即浙东、浙西两路转运使,掌管两路财赋兼有监管督察州县地方官吏的权力,宣和三年出任马步军都总管、中山安抚使等职,镇守河北战略要地中山府。
童贯很赏识詹度,这些年一直不留余力的提拔詹度,当年,李衍跟赵佶要詹度,也是童贯向赵佶进言万万不能将詹度给李衍。
詹度很感激童贯对他的知遇之恩,因此,在代表燕山府给童贯和蔡攸送行时,詹度作了一首《平燕云》,称赞童贯和蔡攸为英雄:“长亭春色送英雄,满目江山映日红。剑戟夜摇杨柳月,旌旗晓拂杏花风。行时一决平戎策,到后须成济世功。为报燕云诸将吏,太平取在笑谈中。”
……
第五百三十三章 凯旋
……
童贯和蔡攸班师回朝后,王安中发出通告,招集散民,安抚民心。
那些因避祸而逃到山中的燕地居民,开始陆陆续续地返城,燕京城里逐渐有了一些人气。
此时,西夏军已经在不甘之下回国了,金军也已经退到大定府(原辽中京),准备前往辽东半岛跟梁山军决战。
杨可世、姚平仲率陕西河北诸道兵、郭药师率常胜军分别驻守在松亭关、古北口、居庸关等战略要地,以防各方袭扰。
燕云地区原来的地方行政机构已基本瘫痪。
水泊梁山的官吏就不说了,全都被李衍带走了。
辽国原来的那些地方官员,大部分被李衍带走了,一小部分投降了金国,还有一小部分跑到乡村隐居起来不接受宋国的委任。
而投降宋国的那一小部分官员,也被宋国调往内地。
与此同时,宋国又从内地调来了一批官员赴燕云地区上任。
例如,以阁门宣赞舍人刘逸知景州、惠州团练使杨可升知檀州、忠州防御使任宗尧知蓟州等等。
这项决策叫做“换官”。
后来的事实表明,这个决策其实也是一个重大失误。
不过不管怎么说,燕云地区已经正式进入宋国的统治时期……
……
童贯和蔡攸自去年春天提兵北伐收复燕云,离开东京汴梁整整一年时间。
这个过程的艰辛,实在是不足向外人道矣。
不管怎么样,燕云现在都已在宋国的手中,而他们也要归朝,计功论赏。
可是——
越靠近京师,童贯的心里就越是忐忑不安,他实在是不知道,赵佶将会怎么处置他?
五月八日,赵佶下达御笔,要求朝廷给王黼等人加官封爵。
赵佶的御笔是这么写的:
虏政不纲,邻国侵扰,不图人心之慕义,率皆革面以乡风。朔、蓟、云、燕,悉归舆地,劳来还定,已奏肤公。安华夏之生灵,绍祖考之先志。所赖庙堂之策,集此不世之勋。当有酬庸,以昭异数,可依下项:王黼除太傅、进封楚国公;白时中、张邦昌、李邦彦、赵野各进官二等以上,并依恩例加勋封。
第二天,朝廷正式下达诏书,少师、太宰兼门下侍郎、庆国公王黼,授太傅,进封楚国公;太保蔡攸,授少师;童贯加节钺,仍以太傅领枢密院事。
同日,赵佶又下达了一封御笔:王黼其治事恩数合依太师体例,可疾速照会,遵守施行。
至此,王黼位致太傅、楚国公、总治三省事,且许穿紫花袍,朝廷又给他增加开道骑兵,并可张挂青罗盖伞,涂金从物,略与亲王等。
由此可见,无论是地位还是恩宠,王黼现在都等同于当年的蔡京。
这正是王黼梦寐以求的。
自此以后,王黼每天赴朝参奏事,退朝后,便在都堂与其他宰执们聚议治事。
数日后,童贯与蔡攸率军凯旋而归。
赵佶亲临景龙门,观看奏凯仪式。
景龙门在东京很著名,其位于皇城角宝箓宫的前面,每年元宵节,这里都是华灯齐放,绚烂璀璨,前来观灯的市民络绎不绝,熙熙攘攘,而且,赵佶每年都来景龙门游玩,与民同乐。
为了欢迎童贯和蔡攸凯旋,今天特意举办了一场阅兵表演,想要彰显大宋的军事实力。
见禁军的方阵走得虎虎生风,仿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赵佶闷闷不乐。
赵佶之所以闷闷不乐,是因为赵佶心里很清楚,眼前这些雄壮的禁军,只不过是一些花架子,根本没有半点用处,一旦上了战场,他们将比兔子跑得都快。
大宋每年都要拿出几千万贯的军费来供养这样的官兵,这怎能令赵佶高兴得起来?
赵佶回到紫宸殿,接受群臣祝贺。
礼毕,赵佶赐宰臣等高级官员就坐。
接着,赵佶以“神宗皇帝下熙河,以及崇宁下青唐”的赏赐惯例,解下一条玉带赏赐给王黼。
对于王黼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这表明,王黼作为宰相,在为大宋开疆拓土方面取得的功绩,已经与王安石和蔡京齐名了。
童贯和蔡攸见赵佶把收复燕云的首功给了王黼,心里很嫉妒,也很生气,但又不敢表露出来,尤其是童贯——童贯一想起赵佶写给他的那份手札,就非常紧张不安。
童贯找了个机会跟赵佶禀告说:“官家,臣率军出征满年,所花费巨大,但宣抚司处处精打细算,现余有大珠百颗,黄金四千两,另外还有犀玉钱帛以及土特产若干,随后奉上。”
听了这话,赵佶的脸上才浮现出一点点喜色。
……
大定府。
面带病容的完颜阿骨打,问完颜斜也:“出征的事准备得怎么样了?”
完颜阿骨打得病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两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纵欲过度——这些年,尤其是这两年先后打下辽上京和辽中京后,完颜阿骨打得到了不少契丹、汉族、溪族、渤海族的美女,因此是日日当新郎夜夜换新娘,而且每日宴会不断,时间一长,加上燕云这边的气候不同于东北,怎么不得大病?
另一方面,金国所面临的政治军事局势很复杂——一是金国正与南面的大宋谈判,要不断给大宋施加军事压力,希望多获得一些物质利益;二是要继续向西用兵,必须彻底歼灭天祚帝的残余势力;三是北方的上京、中京一带还不稳定,而四军大王萧干又正在奚族地区招兵买马,扩大势力;最重要的是,李衍突然强占了他们金国的辽东半岛,还摆出跟他们大金国决战的架势。
因此,完颜阿骨打每天都很紧张,而又必须保持高度镇静。
这样久而久之,必然要生大病。
完颜斜也道:“差不多了,最多三日,便可以起兵。”
犹豫了一下,完颜斜也又道:“陛下,要不然,您就不要去了,臣保证一定打赢此战。”
完颜阿骨打摇摇头,然后悠悠地说道:“耶律延禧和赵佶都是无智又无勇的昏君,根本不配当朕的对手,李乾顺倒是不错,可惜过于守城,又被困在西夏那一偶之地,难有作为,只有李衍才配朕跟他一决雌雄,也只有李衍才能威胁到咱们大金的万代基业,所以,在朕死之前,一定要为子孙后代除掉李衍!”
……
第五百三十四章 花言巧语
……
高丽西京,王宫之中。
高丽仁宗王楷,一脸担忧冲李资谦道:“太师,怎么办?梁山军打过来了!”
李资谦脸色阴沉!
他实在是没想到,李衍会果断撤出燕云,更没想到,李衍撤出燕云后,会打下辽东半岛,然后从北边杀回来!
这时,李资谦其实已经知道,他被金国给算计了。
可他不怨金国。
事实上,他已经算到了这一点。
所以,他不怕金国算计他。
若不是泰封那个猪队友战斗力低下没有歼灭第一厢,让第一厢逃进了汉城,泰封和乐浪郡早已落到了他李资谦之手,哪还有今日的被动?
“一步错,步步错……现在该怎么办?”
见李资谦没有搭理他,王楷忍不住追问道:“太师,咱们该怎么办啊?”
虽然王楷仪表堂堂招人喜爱,虽然王楷是李资谦的亲外孙又是李资谦的女婿,可李资谦怎么看王楷怎么烦,尤其是看到王楷座下的那张雕龙椅子。
因此,李资谦不耐烦道:“我已经派人调拓俊京回援了,王上莫要担心。”
虽然听出了李资谦话中的不耐烦,可王楷还是硬着头皮说:“本王听说,咱们高丽的大军正在跟梁山大军决战,这时能顺利撤下来吗?”
这正是李资谦最担心的地方,两军对垒,一方突然后撤,很可能会造成全面溃败,前不久宋军就是这样败的。
可不让拓俊京撤回来,又不行,虽说西京城中还有五领正军保胜、七领正军精勇,周围州县还能凑出十多领望军保胜、四五领望军精勇,一共也能凑出两三万人马,可这点人马哪够保护西京城安全的?要知道,当年李衍可是只提几万大军就打下了近半高丽,如今可是拥兵几十万!
李资谦道:“他必须得撤下来,要不然,咱们高丽就完了!”
王楷犹豫道:“要不然……咱们向李衍投降?”
对于投降,王楷其实没有多少心理压力,反正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傀儡高丽王,而且,李资谦不只一次想杀他,然后自立为王,所以,还不如投降李衍,兴许能保住一条性命。
听王楷说投降,李资谦的脸一下子就沉了下去,呵斥道:“高丽皇室怎么会有你这样不孝的子孙,竟然想将高丽的万里江山拱手让人,你也配当高丽王?”
王楷唯唯诺诺,不敢答话。
李资谦发了一通火之后,扬长而去。
王楷叹了口气,然后回到后宫。
见王楷回来,王楷的王后李氏和王妃李氏,也就是李资谦的两个继女立即迎了上来。
李王后见王楷闷闷不乐,问道:“王上怎么了?”
王楷眼珠泛红,道:“李衍的大军已经打到安北府了,要不了多久就会兵临城下,本王找李太师商量应对之策,可李太师多有不耐,呜呜呜……”
见王楷哭泣,李王后和李王妃别提有多心疼了。
王楷今年才十四岁,与其说他是一个男人,还不如说他是一个男孩,而李王后和李王妃都是十八九岁的大姑娘,因此,虽说王楷是李王后和李王妃的丈夫,可李王后和李王妃既拿王楷当丈夫,又拿王楷当弟弟,还拿王楷当儿子,这种感情之复杂,实在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而且,王楷虽然年少,但多才多艺,晓音律,善书画,喜观书,手不释卷,很是儒雅,让李王后和李王妃的心全都系在王楷身上。
这么说吧,李资谦数次想将王楷毒死,要不是李王后和李王妃拼命护着,王楷早已死于非命了。
李王后抱着王楷道:“王上莫哭,车到山前必有路,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王楷道:“怎么解决?李太师一意孤行,非要跟李衍斗到底,谁劝都没有用,可李衍哪是那么容易斗的?想当初,李衍只带了几万人马就将咱们高丽打得大败,而且那时咱们高丽的国力至少是现在的三倍,如今,此消彼长,咱们高丽的国力大退,而李衍拥兵几十万,又灭了咱们高丽曾经的宗主国辽国而归,咱们高丽怎么可能打斗得过李衍?”
听王楷这么说,李王后和李王妃也慌了,如果按照王楷所说,那他们高丽可真就要完了。
王楷眼珠一动,然后拉着李王后和李王妃的手,说道:“本王如今的处境,你们也知道,所以,本王不怕李衍打过来,最多一死罢了,可本王虽然不怕死,却怕失去你们,那李衍行事霸道,当初打下开京之后,本王的四个姐姐、李太师的两个女儿全都被他掳了去,而且,据本王所知,本王的父王当时的王后,并没有死在战乱之中,而是也被李衍掳了去,据说,李衍这次灭辽国,辽主的妃嫔和女儿包括伪辽主耶律淳的皇后全都被李衍掳了去。”
说到这里,王楷看着李王后和李王妃,情真意切道:“你们这么漂亮贤德,一旦西京城被李衍攻克,他焉能不能不对你们动心?到那时,本王必将失去你们,这才是本王最怕的。”
李衍的好色之名,高丽早已家喻户喻,当初,李衍强占王俣的四个女儿、李资谦的两个女儿,高丽人所共知,就连王俣的王后被李衍夺了去,其实也有风声传出。
所以,李王后和李王妃完全相信王楷所说的。
李王后道:“臣妾也不想跟王上分开,可……咱们能有甚么办法?”
见李王后并没有说到那时将以死为他守节,王楷心有不满。
可现在并不是计较这些小事的时候。
因此,王楷道:“王后、王妃,现在唯有咱们一家人齐心合力搬倒李太师,然后投降李衍,才能保证咱们一家人永远不分开。”
“这……”
虽然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可李王后和李王妃并不能很好的把握这种大势,因此,她们并不知道,王楷所说的,搬到李资谦,然后去投降李衍,到底对不对?
至于跟李资谦的父女之情,别说她们并不是李资谦亲生的,就算她们是李资谦的亲生的,也不影响她们这时站在王楷这边,毕竟,她们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出嫁从夫,而且,王楷又是那么可爱,那么让人心疼。
王楷又连骗得吓了一会,然后再一次表示他舍不得李王后和李王妃,李王后和李王妃终于答应,派心腹之人出宫,帮王楷联系忠于王室的忠义之臣……
……
第五百三十五章 血债血偿
……
高丽、泰封联军的中军大帐中。
见亲兵又带进来了一个捧着金牌的特使,拓俊京的眉头紧皱!
拓俊京不是不知道,西京都城有危险,也不是不想回去救,可也得他走得了才行。
对面的刘锜,年轻虽轻,用兵却老辣异常,丝毫可乘之机都不给他们,这也就罢了,关键是,但凡他敢露出丝毫破绽,就铁定会被刘锜抓住,然后果断攻击,这种情况下,他要是敢冒然后撤,后果绝对不堪设想。
这段时间,尽管物资消耗巨大,很快就要难以支持,可拓俊京仍然一直在避免冒然跟刘锜决战。
身为一名百战名将,拓俊京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直觉——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他跟刘锜决战,联军可能就要面临灭顶之灾。
所以,尽管形势艰难,可拓俊京仍一边严防死守、一边寻找战胜刘锜的机会。
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梁山军竟然派了一支偏师从北边奇袭高丽的心脏都城西京!
一旦被那支偏师得逞,那么他们高丽将必败无疑——国都没有了,他们这些无根之萍怎么可能取胜?
所以,尽管有被击溃的危险,可拓俊京仍在积极谋划撤退。
……
乔道清和刘锜站在瞭望台上通过千里镜观察对面联军的变化。
乔道清看了一会,道:“看不出他们有撤退的迹象啊。”
刘锜斩钉截铁道:“他们一定会撤,就是早晚和方式的问题。”
乔道清道:“我同意你的判断,毕竟岳飞他们已经打到安北府了,快的话,三两天就可以攻打西京了,可拓俊京毕竟是高丽名将,岂能不知,冒然撤退,会造成全面溃败?”
刘锜道:“拓俊京没有选择,如果被岳飞他们攻破高丽西京,那么,他们就将是无根之萍,早晚得被咱们全歼,与其这样,不如冒险拼一拼。”
乔道清想了想,道:“那派人去招降如何?”
刘锜叹了口气,道:“都派三回了,可是全都被拓俊京斩了。”
乔道清皱眉道:“拓俊京就这么不给自己留退路?”
刘锜道:“名将要有名将的气节,他可以败,但绝不可以投降。”
乔道清品了品刘锜的话,心道:“这小子说得该不会是他自己吧?”
晃了晃头,乔道清说道:“那你准备怎么打?”
刘锜道:“既然副元帅您来了,末将自然是听您的调遣。”
乔道清笑道:“我可没有指挥十万以上大军的经验,指挥不了此战,再者说,我来之前,元帅已经说过了,此战还是由你指挥,我就是帮你协调一下各军。”
听乔道清这么说,刘锜暗自松了一口气,他还真怕乔道清接管了他的指挥权,因为他有十足的信心胜过拓俊京。
这并非是刘锜自负认为他自己的能力比拓俊京强,而是双方的形势相差巨大。
先说高丽、泰封联军那边。
高丽的西军的确是强军,可满打满算,高丽西军如今也已经不到十万,剩下的禁军和泰封军,大多都是滥竽充数的,战斗力实在是有限。
再来说梁山军这边。
虽然从人数上看,梁山军比高丽、泰封联军要少上不少,但梁山军几乎全都是精锐,百战精锐,而且还有四五万马军,总实力远远超过高丽、泰封联军。
说实话,若不是梁山军这边不着急决战,若不是拖得越久对梁山军越有利,若不是怕给拓俊京反败为胜的机会,刘锜完全可以主动进攻,一样有很大的胜算。
不过——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而且,刘锜算定了,因为岳飞已经去直捣黄龙,拓俊京此时必然是急坏了。
人一急,就一定会露出破绽!
所以,只要梁山军不乱来,稳住了,该出手的时候果然出手,一定能赢得此战!
刘锜道:“谢元帅和副元帅信任末将。”
乔道清笑道:“不用谢我们,首先是君上来了御笔,说要相信年轻人,特意点了你、韩世忠、岳飞的名字,我们几个哪敢忤君上的意?其次是你的仗打得真好,我们跟拓俊京交过手,他的难缠我们心里有数,可你一来就胜了他一阵,之后数次交手均未落下风,这些我们全都看在眼里,说实话,我们不如你啊。”
听说是李衍的意思,刘锜暗中感动道:“君上果然还是那么圣明!”
任何势力都会有派系,这是避免不了的。
刘锜他们这些新崛起的年轻军官其实是第一军派系,属于中央禁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厢属于边军。
不过因为水泊梁山的地盘奇特以及李衍总四处浪,最终变成,中央禁军一直在外征战,边军反而更像中央禁军。
扯远了,总之,刘锜他们这些第一军的年轻军官和李衍的那些老兄弟们并不属于一个派系。
而且,李衍的那些老兄弟,资历老,辈分高,从前还跟李衍称兄道弟,数年来守卫水泊梁山的边疆又劳苦功高,他们如果不听刘锜招呼,刘锜是真没有办法。
幸好——
李衍将这些全都考虑进去了,刘锜也得到了李衍的那些老兄弟们的认可!
刘锜谦虚道:“副元帅谦虚了,当年你们辅佐君上仅用几万人马就打下了这近半高丽之地,打下了水泊梁山的万载基业,岂是我们这些晚辈能比的。”
乔道清道:“我们当年是有运气的成分在,不像你们现在这样,打得都是硬仗,算了,不说我们了,我这次潜过来主要是为两件事,第一件,石宝他们准备反攻了,他们计划一战灭了泰封,需要你这边配合。”
刘锜诧异道:“石都统这么快就要反攻了?”
乔道清笑道:“你不了解石宝那个人,他能忍到现在已经不错了,要不是第四厢迟迟不到,他早就反攻了。”
刘锜听说过石宝的杀伐果断,李衍还曾评价说:“石宝是我手下第一利剑。”
刘锜一直对石宝很好奇,想要找个机会见一见石宝,这次终于有机会了。
乔道清收起笑容,又道:“第二件事,朝廷商议过后决定,开京城交给石宝攻取,你负责击败拓俊京就行。”
刘锜听罢,不禁有些皱眉,“我近,石都统远,朝廷为甚么要舍近求远?”
乔道清道:“你别有想法,朝廷做这个决定并不是针对你,而是,高丽军和泰封军,尤其是后者,在乐浪、真番二郡罪行累累,罄竹难书,咱们水泊梁山要血债血偿……这也是君上的意思。”
……
第五百三十六章 泰封亡
……
傍晚,天空下起了淅沥沥的小雨。
看着不可能下大的雨,却在天黑时大了起来,而且伴随着电闪雷鸣。
让人没想到的是,石宝竟然在这时候升帐!
花荣、邓飞、武松、广慧、杨志、史进、李猛、縻貹、韩滔、唐斌、欧鹏、孙立、程子明、陈达、徐宁、刘唐等等第三厢和第四厢的主要将领全都顶着雷雨来到了石宝的中军大帐。
众人一到,石宝就开门见山说道:“我刚接到密报,对面的高丽军已经撤走了,剩下的这些全都是泰封军。”
花荣诧异道:“撤走了?甚么时候撤走的?”
石宝道:“昨天晚上。”
花荣皱眉道:“这怎么可能?三四万高丽军从咱们眼皮子底下撤走,咱们怎么可能一点都没查觉到?”
石宝沉声道:“在你们第四厢来之前,对面的联军每日都会派出大军迂回攻击我军的左翼,后来他们又总去我军左侧的森林中砍伐树木加固防御,当时我们根本没注意到,他们每次出去一万,只回来七千,借着旗帜和阵型的遮挡,完全看不出来他们少了两三成人马,就这么,被他们偷偷将三四万高丽军运到了我们左侧,现在想来,他们是准备用这三四万人马当杀手锏,在决战的时候杀我军一个措手不及。”
花荣诧异道:“对面竟然有这样的用兵高手?”
石宝悠悠地说道:“是拓俊京,此计乃是拓俊京所施……直到今日,我才知道,原来拓俊京准备将右线当成突破口,他准备将我军彻底击败,然后合围左线。”
说到这里,石宝心有余悸道:“幸亏君上以偏师奇袭高丽西京,彻底打乱了拓俊京的布置,让拓俊京将这支奇军调回去救援高丽西京了。”
众将集体沉默,想象着,如果没有李衍派岳飞奇袭高丽西京,会发生甚么,然后无数人后怕不已!
过了一会,石宝道:“如今,高丽军已经撤离了,对面只剩泰封军,泰封军都是些甚么货色,咱们心里都明白,所以,我打算一会进行夜袭,明早对泰封军发起总攻,一举解决掉泰封军。”
听石宝说今晚夜袭,众人看看那已经下大了的雨和电闪雷鸣。
花荣道:“这种天气夜袭……”
石宝打断花荣道:“正因为是这种天气,泰封军绝对想不到咱们会去夜袭,而且,利用这种天气夜袭的,咱们不是第一个,不久前,咱们梁山军的刘锜将军就利用这种天气夜袭,结果将敌人打得大败,他可以,咱们为甚么不可以?”
听石宝这么说,武松道:“不错,那些后辈们都能做到,咱们有何做不到,今夜我亲自带人去夜袭。”
广慧随后道:“洒家陪你去,此战一定要将泰封击败,为咱们水泊梁山的百姓报仇!”
众人都是干脆的人。
很快便开始商量具体计划。
子时一过,武松和广慧就带着精挑细选的六千精锐步兵冒雨潜入对面的敌营。
泰封军完全没有想到,梁山军会在这种鬼天气杀过来,因此毫无防备。
结果,武松和广慧很轻易的就带着六千大军潜进了泰封军营。
尔后,等电光一闪,武松和广慧便带人一跃而起,奋勇进杀;电光过后,梁山军全都潜伏不动。
黑夜加上大雨,再加上恐怖的夜袭,让泰封军满营大乱,甚至自相残杀。
梁山军则按战前约定好的暗号,时分时聚,不停的收割着泰封军将士们的性命。
待天蒙蒙亮,泰封军中突然响起信炮。
已经等候多时的石宝和花荣,一个率领马军,一个率领步军,向泰封军发起了总攻。
泰封军被武松和广慧率领的梁山军折腾了一夜,早已疲惫不堪,并且乱作一团,面对石宝和花荣蓄意发起的总攻,焉能不败?
石宝亲率马军尾随追击,花荣亲率步军紧随石宝之后俘虏、收割泰封军。
泰封军大败。
残部一直向开京方向溃逃。
石宝率领马军,不紧不慢的跟着泰封军的残部前往开京。
花荣率领步军站在石宝的后面也往左线杀去。
这种大胜大败,所产生的效果是连锁性的。
的确!
刘锜的确没想到,拓俊京没有调与他们对峙的兵马回援高丽西京,而是调右线的高丽军回援高丽西京。
可是!
拓俊京也没想到,石宝会抓住这个机会果断发发总攻,一举将右线的联军击败,然后亲率大军追着右线的联军向左线攻来。
石宝和花荣手上也有五万人马,如果他们杀来与左线的刘锜形成合围,那拓俊京没有可能不败。
所以,明知后退得冒非常大的风险,可拓俊京还是果断下令撤军!
可拓俊京果断,刘锜更果断。
一见拓俊京撤军,刘锜立即命令铁浮屠、第一营、拐子左右军、义勇军以及众军马营出击!
拓俊京用西军精锐连布了三道防线,想要挡下梁山军的追兵。
可这三道防线全被卢俊义率领铁浮屠撕开。
在这之后,也就没有任何悬念了。
刘锜乘此时机,全军出动,尾随追击,大败高丽、泰封联军。
高丽、泰封联军,五军杂遝,扰攘散走,自相践蹂,奔堕崖涧者莫知其数,捐弃一切军须之计,相继百馀里。
最后,拓俊京只带了不足三千人马逃回高丽西京。
见高丽、泰封遭此大败,刘锜与乔道清商量了一番之后,刘锜亲率铁浮屠、第一营、拐子左右军、义勇军北上继续追杀拓俊京,至于其余大军则交给乔道清善后。
刘锜他们暂且不说。
只说乔道清接过大军的指挥权之后,立即分出一半兵力配合石宝和花荣去攻打开京,然后亲率另一半兵马搜找抓捕高丽、泰封的溃兵。
当年,李衍离开开京城的时候,曾命人挖了三道秘道联通开京城内外,其中一条更是直通皇宫,为的就是,有朝一日杀回来时,有个捷径可以走。
如今,这三条密道派上了用场。
梁山军一边连夜对开京城发动猛攻、一边利用这三条密道秘密潜入开京城中。
城中守军万万没想到,梁山军会突然出现在城中,甚至是出现在皇宫之中,因此乱作一团,进而大败。
弓复见城破想要将他自己的一众妃嫔和女儿杀光。
可还没等弓复动手,弓复就被手下文武一拥而上绑了,然后献给了梁山军。
而弓复的一众妃嫔和女儿连同弓复全都被石宝连夜送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