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逐鹿传-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弓复见城破想要将他自己的一众妃嫔和女儿杀光。
  可还没等弓复动手,弓复就被手下文武一拥而上绑了,然后献给了梁山军。
  而弓复的一众妃嫔和女儿连同弓复全都被石宝连夜送去汉城,准备将来献给李衍……
  泰封亡。
  ……


第五百三十七章 准备决战
  ……
  前脚刚收到泰封被灭的消息,后脚梁红玉就又来禀报,吴璘到了。
  很快,吴璘就来到皇宫中拜见李衍。
  吴璘就一拜在地,道:“微臣吴璘拜见君上!”
  让吴璘没想到的是,李衍竟然走下大殿,然后将他扶起,再然后上下打了他一会。
  与两年前的稚嫩相比,如今的吴璘又黑又壮,还有一股百战将军的威武气势。
  李衍点点头,道:“不错,像个将军了。”
  吴璘呲牙一笑,笑容之中还有一丝腼腆。
  李衍估计,也许只有自己这个主公才能从吴璘身上看到这丝腼腆了吧。
  李衍道:“这两年你打得很不错,保住了梁山泊,保住了咱们的根。”
  吴璘拜道:“能保住梁山泊非吴璘一人之功,如果没有阮小二统制和白瓦尔罕军师,仅凭吴璘一人,绝不可能保住咱们梁山泊,有阮小二统制和水一军镇守梁山泊,宋军不付出巨大的代价,是绝到不了咱们梁山大寨,而等宋军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咱们梁山大寨,就得面临白瓦尔罕军师研发的奔雷车攻击,那奔雷车,一丈四尺阔,二丈四尺深,三丈高矮,三轮,八马,一辕,中分三层,上一层大铳,中一层强弩,下一层长矛利钩,车后还有四个翻山轮,车在前,马在后,平坦处,马驾车,险难处,车带马,三轮八马,只用一根车辕,妙处只在那小轮上,转折最灵,车下有簧板,轮边有尖脚,哪怕八尺阔的壕沟,五尺高的拒马,都阻它不得,又用生牛皮、人发、绵纸裹住,枪箭包括咱们的飞雷炮和轰天雷不能伤其分毫,攻守兼备……那张叔夜也不知从哪里找来了那么多高手,各个武艺高强不说,还有不少奇人义士,若非张叔夜和高俅不合,若非咱们有奔雷车,咱们梁山泊必教宋军攻破了。”
  关于张叔夜聚集起来的一众好汉,李衍已经有所耳闻。
  而且,李衍已经知道,那些好汉之中有自己的两个岳父——陈希真和刘广。
  可以说,张叔夜所聚集的那些好汉,跟水泊梁山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对此,李衍准备派柴进和燕青去招降那些跟水泊梁山有关系的人,最不济也要缓解一下之前的对立关系,为将来招降他们做准备。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现在李衍还顾及不上这些小事。
  见吴璘如此推崇奔雷车,李衍问:“你可将白瓦尔罕和奔雷车带来了?”
  吴璘答道:“带来了,微臣还将王焕、项元镇、韩存保、王文德、张开、徐京、杨温、李从吉、梅展等九节度以及刘梦龙和牛邦喜带来了。”
  吴璘和阮小二大败十节度和建康水军,并捉了王焕等九节度和刘梦龙、牛邦喜的事,李衍早已得了吴璘的禀报。
  那是一年前的事了。
  当时,高俅久攻梁山泊不下,不得已,将张叔夜调来。
  靠着张叔夜带来的一众奇人义士和健康水军,宋军终于突破阮小二的封锁,攻上了梁山。
  不过——
  高俅怕张叔夜抢了他自己的功劳,所以,命张叔夜带领本部压阵,让党世英、党世雄兄弟和十节度率领八万大军去攻打宛子城。
  起初,党世英、党世雄和十节度攻得非常顺利,连破水泊梁山两道关隘。
  可等到党世英、党世雄和十节度攻到水泊梁山的最后一道关隘时,宋军遭到了铺天盖地般的轰炸。
  党世英、党世雄两兄弟就死在这波轰炸当中。
  十使度老辣狡猾,并没有跟党世英、党世雄两兄弟抢首攻,因此,站得比较靠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
  王焕随后看准时机,果断下令攻城!
  七八万大军很快分成三波向最后一道关隘冲去,准备用人海战术一举拿下这最后一道关隘。
  不成想,就在第一波宋军快要攻到关隘之际,关门突然四敞大开!
  还没等十节度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一回来,五百辆奔雷车突然从关门杀出。
  在这个奇特的地形当中,五百辆奔雷车丝毫不逊色五百辆坦克,宋军的七八万大军在他们面前不堪一击,很快就被它们杀得七零八落。
  吴璘随后亲率大军全军而出,一战而胜。
  狭大胜之威,吴璘又亲率奔雷车杀下了山。
  高俅被吓得屁滚尿流赶紧率领残部登上刘梦龙的大船往回逃。
  可那一战到那根本就还没有结束。
  阮小二随后带领水一军杀了出来,无数装满硫硝干草炸药的小船顺风射出,健康水军的大船被烧了个大半。
  刘梦龙的大船也着火了,全船人员全都跳下了船,包括高俅、刘梦龙和牛邦喜。
  阮小二派了上百名水中好手去捉高俅、刘梦龙和牛邦喜。
  刘梦龙和牛邦喜寡不敌众被捉。
  高俅的水性比刘梦龙和牛邦喜差远了,按说也应该是在劫难逃。
  可在关键时刻,张叔夜派出欧阳寿通、刘麟等水中好手将高俅救了上来,高俅才侥幸逃过那一劫。
  后来,吴璘派人数次搜剿,将四散在梁山上的王焕等九节度全都捉了,荆忠则在那一战当中死于奔雷车下。
  王焕他们九个临战经验极为丰富,是难得的瑰宝,不论让他们进入军事学院传授他们用一生总结的战场上的经验教训,还是让他们给梁山军的将军担任参谋长,都是对梁山军的一种补充。
  刘梦龙和牛邦喜跟呼延庆一样,是正统水军出身,能力也不比呼延庆差多少,水泊梁山最不嫌多的就是这样的水军将领。
  所以,李衍在很久以前,就下旨让吴璘善待王焕他们九个以及刘梦龙和牛邦喜。
  李衍亲自接见了王焕等人,勉励了他们一番,并说水泊梁山以后跟宋国没有战争,将和平相处,他们不用担心叛国一事。
  当然,李衍重点见的还是白瓦尔罕和他的奔雷车。
  仔细看过奔雷车之后,李衍感慨万千!
  他万万没想到,古人的智慧如此卓绝,竟然能研制出这么厉害的战车。
  李衍当场封白瓦尔罕为工部侍郎,并赏赐了美女两名,一万元衍币。
  美女和一万元衍币就不说了,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关键是工部侍郎,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正三品高官,从职位上来说,相当于后世的部长,在工部仅次于工部尚书汤隆。
  由此可见,李衍对于奔雷车的震惊和对于白瓦尔罕的重视。
  看完排列得整整齐齐的一千二百辆奔雷车,李衍看向辽河对岸,那里是金军的驻扎之地。
  李衍默默地说道:“完颜阿骨打,我已经准备好决战了,你呢,准备好了吗?”
  ……


第五百三十八章 要不要打这仗?
  ……
  完颜阿骨打很快也收到了泰封被灭的消息。
  对于泰封被灭,完颜阿骨打一点都不意外。
  这些年来,弓复集团在其境内作恶多端,根本就没有发展治理过泰封国,对内完全采取镇压的形势来治理。
  这种情况下,就是没人去败打,泰封迟早也会灭亡的。
  而且,其所谓的十五万大军,也就能镇压一下泰封境内的穷苦百姓,战力连宋军都不如。
  如果没有高丽军啃硬骨头,就泰封这十几万乌合之众,都不够梁山军的一个厢打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泰封军的战力是渣,可再怎么说,泰封也是一国,而且还是跟高丽联合在一起的。
  从决战,到被水泊梁山灭泰封,仅六天时间。
  这速度,也太过骇人听闻了。
  关键是,梁山军不仅灭了泰封,还大败了高丽军,甚至已经兵围高丽的都城高丽西京了!
  完颜阿骨打在心中,将梁山军的战力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与此同时,完颜阿骨打也开始考虑要不要打这仗?
  完颜阿骨打怕了?
  不是。
  而是形势所迫。
  首先,泰封被灭,高丽大败,高丽的都城西京已经被梁山军围上。
  换而言之,水泊梁山的后方很快就能稳下来,然后李衍的几十万大军就能北上赶来参战,到那时,李衍就有绝对优势的兵力跟他全面开战。
  其次,金国目前的局势很不稳,如果吃一场败仗,很可能会导致全盘崩塌。
  天祚帝不甘心失败。
  因此,天祚帝收揽了不少辽国的残兵败将,并且北走鞑靼,并积极派使前往西夏,准备东山再起。
  (在宋人文献中,往往将蒙古高原各部概称为鞑靼,又就其离汉地的远近、文化的高低不同,区别为黑鞑靼(指蒙古诸部)、白鞑靼(指汪古部)、生鞑靼。)
  辽兴,鞑靼诸部经过辽太祖耶律亿至辽圣宗耶律隆绪各朝的经略,尽为辽廷属部,辽廷分别命其首领为大王(或夷离堇),置西北路招讨司以统之;并建三城于鄂尔浑河上游与土拉河之间,置镇、防、维三州,驻军镇戍,开辟屯田。
  换而言之,鞑靼诸部本就是辽国的藩属。
  关键是,这几年辽金大战,鞑靼诸部乘机发展,如今实力不凡——呼伦贝尔草原的塔塔儿部,以鄂尔浑河上游为中心的克烈部,崛起于鄂嫩河、克鲁伦河中上游的乞颜部,据有阿尔泰山至杭爱山地区的乃蛮部,以及漠南的汪古部等,都很强盛。
  而且鞑靼的很多部族都跟辽国来往密切。
  所以,如果真被天祚帝说动他们,那对金国而言,将会有巨大的麻烦。
  另外,西夏响应金国提议出兵,可是好处却全都被宋国占了,西夏白白兴师动众,这让西夏上下非常不满。
  因此,李乾顺向天祚帝发出邀请,请天祚帝去西夏长住。
  完颜阿骨打知道,李乾顺这是做给他们大金国看的,目的是警告他们大金国。
  而这种警告,谁都不知道,最终会不会演变成真的。
  所以,这需要金国妥善处理。
  如果金国处理不好鞑靼和西夏的事,被天祚帝说服鞑靼诸部和西夏,那么金国的大好形势很可能会荡然无存。
  再次,将燕地豪族迁往金国内地一事出事了,不,准确一点说,应该是平州路(平、滦、营三州)出事了。
  张觉是平州义丰人,年轻时考取过辽国进士,后被授予辽兴军(即平州路)节度副使。
  适逢辽国大乱,平州民兵杀其州节度使,张觉出面安抚,被平州人推举为权领州事。
  耶律淳死了以后,张觉察觉到了辽国的危势,于是开始秘密招兵买马,壮大军事实力,数月之间得五万人马,并招募豪杰,聚粮草,选将练兵,同时,张觉又招募有才能的士大夫参与谋议,为雄霸一方作准备。
  萧普贤女执政时,曾派遣太子少保时立爱去知平州。
  时立爱到任后,张觉表面上很尊重他,但实际上处处排斥他。
  时立爱很精明,很快便察觉到了张觉有异志,所以,常称疾不出,平州内所有军政大事均由张觉决断。
  金国对平、滦、营一带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宗翰曾经打算派兵前去攻占平州,后来辽国降臣康公弼建议:“张觉狂妄寡谋,虽有兵数万,但都是乡民,器甲不备,资粮不给,他们能有甚么作为?应示之不疑,然后慢慢图之,未为晚也。”
  基于当时的形势,完颜阿骨打最终派人去平州,将时立爱召回,任命张觉为临海军节度使,依旧知平州军州事。
  张觉为麻痹完颜阿骨打,哭着说:“辽国有八个路,七路已亡,唯独剩下一个平州路,岂敢有非望?我手下的乡兵之所以还未解甲归田,主要是为了防御萧干的侵掠。”
  后来,完颜阿骨打改平州路为金国南京,封张觉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南京留守。
  完颜阿骨打派辽国降官组织燕民从榆关、平州、滦州一路前往金国上京。
  五月初,燕民走到平州境内,有个燕民悄悄离开北行的队伍,跑到平州城里,向张觉哭诉道:“辽国大不幸,先是遭遇女真人反叛,又遭李衍恶贼屠戮,以至于国事不兴,陛下远走,相公您是辽国忠臣,又掌控着平州这块进可攻退可守的地盘,手中握有强兵猛将,能忍心看着我们这些辽国百姓,被女真人强迫到荒寒的漠北去吗?”
  听了燕民的哭诉,张觉感到热血沸腾,他立即招集手下诸官和众将开会,研讨对策。
  有人说道:“近来听说,陛下走访了数家鞑靼部落,兵势复振,现正向松漠之南挺进,金人又要跟梁山军大决战,胜负难料,就算侥幸取胜,也必然元气大伤,如果明公此时能高举勤王大旗,唱义天下,奉迎陛下,那么,辽国复兴则指日可待,现在当务之急,应派人前去问责那些叛降之罪,并将他们斩杀,然后放燕人归燕,想必宋国肯定会接纳燕人,如此平州则将成为藩镇矣,假如将来金军前来进攻,我们则内用平州之军,外得宋国之援,又何惧焉!”
  张觉觉得手下人说的很有道理,于是暗中派遣将官张谦率领军马五百骑前去抓捕辽国降官。
  张谦追上那些押送燕民的辽国降官,将之杀戮一空。
  随后,张觉派人沿路张榜通告:所有燕民都可以不去金国了,都可以各自回家安居乐业。
  燕民闻讯奔走相告,兴高采烈,纷纷回乡。
  张觉又令人画了一幅天祚帝的画像,悬挂于大堂,朝夕拜谒。
  这件事极大的影响了金国的国策,甚至是影响了金国的统治。
  更关键的是,平州一路太过重要了,对金国而言,那里不容有失。
  所以,必须尽快解决平州的麻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最近这段时间,完颜阿骨打的身体日益虚弱,经常汗湿衣襟,完颜阿骨打自感自己的病情加重了,恐怕连这个夏天都挺过不去。
  在如此形势之下,跟水泊梁山决战,对吗?
  ……


第五百三十九章 暗潮涌动
  ……
  张觉叛金复辽一事,很快便被宋国所掌握。
  赵佶给詹度下达御笔,原文是这样写的:
  “金国自燕山遣人诣平州,即日复回云,张觉领步骑五千壁松亭关,抄其车乘不敢前……”
  简单总结一下,赵佶的意思其实是:
  一、张觉叛金已经很明显;
  二、张觉现在仍用辽国年号,并没有归附大宋的表现;
  三、张觉正在联络韩庆民等人一起抗金;
  四、为预防张觉成为边患,可秘密与之联系给其抚慰,但一定要保密,不要被金人得知;
  五、要用卞庄刺虎之计坐观其变;
  六、不可为了张觉而与金人闹翻。
  詹度于是派人找到张觉的亲家王倚,让王倚去平州给张觉传话,以示友好。
  张觉反应很快,立即派遣张兴祐来燕京,与詹度接触,打探宋国的真实意图。
  从这时起,宋国跟张觉开始眉来眼去。
  不久之后,赵佶给詹度下令:尝试招揽张觉,甚至是招揽萧干,以期和平收复平滦营三州,将胡人南下的最后一个缺口堵上,顺便解决边患问题。
  詹度当即开会讨论招降张觉和萧干的可能性。
  与会者都认为,让萧干投降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他曾与宋国为敌,大败宋国,让宋国颜面扫地,要想让他彻底转变,投靠宋国,他会畏祸而顾虑重重,而张觉则不然,他久欲归附,只是觉得给他的待遇不如郭药师,没如他心愿,所以才迁延至今,一直不明确表态。
  詹度将讨论意见上报给赵佶。
  数日后,赵佶敕令詹度:“密遣人诱致,令率众内附,当厚以金爵畀之。”
  这时候,燕民陆续回归燕地。
  赵佶于是下诏给王安中和詹度,令他们认真抚恤和考察燕地的士大夫,从中选拔可用之材,对于原来有官位的人,发给路费,让他们进京赴阙,换授差遣。
  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赵佶还特免三年常赋。
  张觉听说了宋国的这些政策后大喜,遂决定以平、营、滦三州降宋。
  张觉派高履到燕京,与王安中进行正式接触。
  高履曾担任过辽国三司使,后被金人俘虏,因为张觉帮忙才得以放归,所以对张觉很感激。
  高履改名高党,尽力为张觉谋划。
  高党知道,张觉的叛金之举一定会引来金军的进攻,因此,如果宋国不接纳他们,那么等金军来攻打平州,则平州的末日就该到了,所以高党极力促成宋国接纳他们一事。
  高党对王安中说:“平州自古乃形胜之地,地方数百里,带甲十余万,帅臣张觉又是文武全材,足以抗御金人和制衡郭药师,若为我大宋所用,必能屏翰王室,不然,则恐怕他会西迎天祚帝,北通萧干,一起成为我大宋边患,如此,燕山岂得安乎?”
  王安中觉得高党言之有理,遂写奏章报告赵佶,请求招纳张觉。
  王安中对高党说:“我同意你的看法,也敢承担其责,但此事事关军国利害大计,不敢不向朝廷报告,由朝廷定夺。”
  于是,王安中派人护送高党进京赴阙,然后高党秘密的住进了王黼的府邸。
  这时候,延康殿学士、提举太一宫赵敏修也常常出入王黼府邸。
  这赵敏修也不是一般人,他就是辽国原宰相李俨之子、李处温的堂弟李处能。
  李处温被萧普贤女处死了之后,李处能先是出家当和尚,后来逃出燕京,来到一个海岛上为僧。
  萧普贤女获悉后,诏令他归俗,令他乘驿骑立即赴阙,打算重新重用他。
  当李处能走到平州时,闻听李衍已占领燕京,遂越境投靠宋国,并在京师获得赐第授官,李处能的母亲国夫人邢氏,以及儿女,也都一起从平州来到了东京。
  在这个过程当中,张觉是帮了大忙的,所以,李处能欠张觉很大的人情。
  于是,赵敏修和高党,旦夕出入王黼、蔡攸府第议事,朝廷遂信其说,下定决心,通平州,纳张觉。
  ……
  李资谦以王楷外祖父的身份专制国命,权倾朝野,其家族也鸡犬升天,史载其“诸子争起第宅,连亘街陌,势焰益炽,贿赂公行,四方馈遗辐凑,腐肉常数万斤,强夺人土田,纵其仆隶掠车马输己物,小民皆毁车卖牛马,道路骚然。”
  李资谦如此跋扈,早就引起了高丽不少大臣的不满。
  再加上,李资谦一意孤行对水泊梁山用兵,造成了高丽如今极为被动的局面。
  因此,王楷托李王后和李王妃派亲近之人奔走相连,很快就聚集到了内侍祗候金粲、内侍录事安甫鳞、同知枢密院事智禄延、上将军崔卓、吴卓、大将军权秀、将军高硕等臣。
  在李王后和李王妃的运作之下,金粲等人潜入皇宫之中秘见王楷。
  王楷跟金粲等人哭道:“国家不幸,先是遭遇李衍打劫失去了半壁江山,父皇又英年早逝,本王年幼继承大位,难振大业,本指望李太师帮扶,不想,李太师又太过刚愎自用,导致如今梁山大军兵临城下……值此危难之时,正需要忠直之臣力挽狂澜,救国家于为难之中,诸位爱卿可愿担此大任?”
  金粲等人听得是热血沸腾,齐道:“臣等愿意听从王上调遣!”
  王楷道:“李太师毕竟是本王的外公,又是本王的岳父,本王实不愿与李太师兵戈相见。”
  金粲等人有点蒙了,不知道王楷这是何意?
  还好——
  这些人中不乏反应快之人。
  安甫鳞眼珠一转,就明白了,王楷这是希望他们发动宫廷政变铲除李资谦,又不想自己出面,为今后落下口舌。
  安甫鳞立马道:“李贼欺主幼,行逾越之事,人人当诛,此事与王上无关。”
  将安甫鳞这么一提醒,其他人也都反应了过来,纷纷道:“铲除李贼,由我等出面即可,怎敢劳烦王上?”
  王楷这才满意的点点头,不过他还是提醒道:“还有拓俊京,若非一直有拓贼支持,李太师焉敢对本王无礼?”
  虽说拓俊京在前方大败,但拓俊京毕竟带着数千人马逃了回来,而且还将右线的三四万高丽军调了回来,因此高丽的军权还握在拓俊京的手中,所以,如果不铲除拓俊京,他们的宫廷政变是不可能取胜的。
  金粲等人齐道:“诺!”
  王楷又道:“另外,你们派人去与跟李衍说,本王愿意称藩,年年纳贡,岁岁称臣,如果李衍愿意,本王愿意娶李衍的女儿为后,求李衍支持咱们。”
  ……


第五百四十章 完颜阿骨打驾崩(上)
  ……
  辽河两岸。
  两支大军对垒。
  一方,十五万人马,其中仅马军就有七八万之多,马匹总数超过十二万。
  另一方,大概十万人马,其中马军不足两万,总体实力看起来比对面差上一大截,但气势丝毫不弱,也丝毫不畏战。
  这对峙双方自然就是金军和梁山军。
  ……
  梁山军中军。
  许贯忠和吴玠在李衍一左一右,其余将校、参谋人员也都围在李衍左右。
  此战,许贯忠是总指挥,吴玠是步军总指挥,杨沂中是马军总指挥,吴璘是奔雷车总指挥,所摆的阵法仍是新月阵。
  没办法,无论是从兵力上,还是从兵种上,从表面上来看,金军都占有绝对的优势,所以,还是以少胜多的新月阵更适合此战。
  让李衍等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对面的金军虽然早就做好了攻击的准备,却迟迟不发动攻击。
  新月阵是防守反击的阵法,对面不主动攻击,自己这边只能是干瞪眼。
  从早上等到中午,又从中午等到下午,金军始终没有发起进攻。
  李衍问许贯忠:“咱们是不是派人去问问?一会天都黑了,此战也就打不了。”
  许贯忠很沉稳地说道:“咱们并不着急决战,拖得越久,对咱们越有利,又何必去问?”
  李衍一想也对,便收敛心神,静观其变。
  快到黄昏。
  对面突然来了一人一马。
  来人一直跑到两军中间的一座石桥上,然后停下,喊道:“我是高庆裔,有要事面见辽东王。”
  高庆裔曾多次出使水泊梁山,因此水泊梁山的不少人都认识他,所以他的身份很快就得到了证实。
  李衍让人将高庆裔带过来。
  不久,高庆裔就来到李衍身前。
  李衍看着高庆裔问道:“你来作甚?打探我军的虚实?”
  高庆裔道:“外臣是代我们大金国的皇帝来约见辽东王您的。”
  李衍诧异道:“完颜阿骨打想跟我见面?”
  高庆裔道:“不错,我们大金国的皇帝想跟辽东王您见一面。”
  李衍问:“甚么时候?在哪?”
  高庆裔道:“就现在,地点就是那座石桥上。”
  没等李衍说话,吴玠就道:“君上,谨防有诈。”
  当初跟天祚帝决战的时候,李衍就曾约过天祚帝。
  结果,天祚帝不敢应战,导致联军士气大弱,最终战败。
  如今完颜阿骨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李衍如果不应邀,势必也会让梁山军的士气一弱。
  而且,李衍看了,那座石桥左右无遮无挡,水不过半尺多深,不可能有埋伏。
  更关键的是,李衍对自己的武艺有信心,别说完颜阿骨打已经老了,就是他还年轻,也绝不可能是自己的对手。
  另外,还有一个很小原因,李衍对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国家领袖也有一丝好奇。
  所以,李衍制止住了吴玠,道:“你去跟完颜阿骨打说,一炷香后相见。”
  高庆裔道:“辽东王果然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对了,辽东王可以带两个人一同去,我们大金国的皇帝也会带两个人。”
  李衍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然后让高庆裔回去。
  高庆裔走后,李衍道:“姚兴、吴璘,你们随我去见完颜阿骨打。”
  杨再兴、卢俊义、杜壆、史文恭、孙安、方杰都不在,姚兴就是军中当之无愧的第一高手,李衍带姚兴去,自然无可厚非。
  吴璘的武艺虽然也不错,但并不是顶级武将水平,因此,李衍带上吴璘,着实是让不少人诧异,其中也包括吴璘自己。
  而对于李衍带上吴璘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李衍喜欢吴璘,所以才特意带上吴璘。
  这让吴璘不禁有些热血沸腾。
  吴玠又劝道:“君上,不能去啊,这有可能是金主的诡计,想要对您不利。”
  许贯忠也劝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君上大可不必冒这个险。”
  李衍笑道:“我已经答应了,岂能言而无信?”
  许贯忠和吴玠无奈,只能派人去那石桥处反复查看,确定没有危险了之后,才让李衍去石桥与完颜阿骨打相见。
  一炷香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李衍带着姚兴和吴璘来到了石桥的一端。
  与此同时,完颜阿骨打也带着完颜宗望和一个年轻人来到了石桥的另一端。
  李衍与完颜阿骨打对视了良久。
  在李衍眼中,完颜阿骨打就跟一个最常见的老农差不多,一点皇帝的气势都没有,这着实让李衍啧啧称奇。
  而在完颜阿骨打眼中,李衍是那么年轻,那么健壮,让他不禁生出了一丝嫉妒,“我若是年轻二十岁,此次必与此人一决雌雄!”
  仿佛是心有灵犀一般。
  李衍和完颜阿骨打同时结束了对视,然后骑马来到了桥上。
  完颜阿骨打先质问道:“你水泊梁山为何要强占我大金国的辽东半岛?”
  李衍道:“你让我丢了燕云,我要你一个辽东半岛,多吗?”
  完颜阿骨打听了,爽朗一笑,道:“不多,辽东半岛怎么能跟燕云相比,你占了燕云还可以南下攻占宋国,占了我大金的辽东半岛,却只能偏安一偶之地,这么算来,你亏大了。”
  李衍道:“是,我亏大了,所以,我最近一直在想,是不是再取了大定府,找找心理落差,如果取了大定府,我还找不齐心里落差,就把你们金国灭了好了。”
  完颜阿骨打悠悠地说道:“此处风大,别闪了你的舌头。”
  李衍道:“你不信我有这个实力?”
  完颜阿骨打道:“没试过的事,谁又能说得准,不过,我女真人生长于苦寒之地,祖祖辈辈饱受寒苦,如今好不容易才得了一个适合生存繁衍生息的地方,所以,不论是谁来抢夺这块地方,都必须得将我女真男儿全都杀光了才行,你如果能承受得住我女真倾族一战,大可来试试。”
  李衍眼睛微微一眯,道:“你觉得我没有这个胆子?”
  完颜阿骨打摇摇头,道:“天底下谁敢怀疑你李衍的胆子?我相信你李衍敢跟我放手搏一搏发动倾国一战……不过,你我两国若是倾国一战,谁胜谁负暂且不说,输的那方必然是被灭国的命运,赢的那方想必也会元气大伤短则数年多则数十年一蹶不振,退一步说,就算赢的那个是你,东北寒苦,冬季泼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