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浒逐鹿传-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与契丹决一死战!”
杨可世于是又组织宋军与辽军展开激战,结果又一次战败。
不可能不败,宋军已经三昼夜不寝食,早已人饥马疲,而辽军却是兵势方锐。
辽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于是宋军皆弃马登上城墙。
辽军越聚越多,最后将宋军包围在城墙之上。
杨可世见己方已被逼到绝路,准备拼死到底,他对弟弟杨可弼说:“我们是将门世家,不能效儿女之态,现在就是我们为国捐躯的时刻!”
言毕,杨可世手舞长枪,指挥战士奋力与辽军死战,身中毒箭而不顾。
不知过了多久,有人向杨可世报告说:“将军,郭药师已经缒城而下了。”
众人听罢,皆劝杨可世也缒城而下。
可杨可世坚决不从。
见杨可世准备赴死,杨可弼对杨可世说:“赵鹤寿的后军不来支援,刘延庆都统也不遣兵来接应,今日之事,黑白自明,如果我们都这样糊里糊涂地就死,百世之下,无人不嘲笑我们为历史罪人。我觉得我们应该活着出去,将是非昭著于世,若朝廷治罪,死而无憾!”
杨可世想了想,觉得弟弟说的话有道理,遂缒城而出。
宋军在燕京城内壮烈捐躯的将领,除大将高世宣以外,还有王奇、李峣、石洵美、王端臣等将,他们都是历史不该遗忘的英雄。
宋军五千精锐骑兵,最后仅有数百人撤出城去,其余全部阵亡……
……
第五百零七章 那回
……
杨可世觉得燕京一仗,打得非常窝囊,而且他搞不明白刘延庆和刘光世父子为甚么没派援军,进而不敢去见刘延庆。
郭药师的心里则充满了悲哀!
这个计划是他提出来的,如今失败了,刘延庆能不让他当这个替罪羊吗?
所以,郭药师商量杨可世跟他去涿州养伤。
不敢去见刘延庆,杨可世又实在没脸去见童贯,加上身上有毒又有伤需要地方静养,所以杨可世便与郭药师去了涿州。
刘延庆对于燕京城内发生的情况一无所知。
事实上,刘延庆早已派刘光世率军前去燕京接应郭药师。
可刘光世至今也没有消息传回来。
正在刘延庆纳闷不已之时,忽然收到郭药师与杨可世从涿州派人送来的信。
刘延庆这才知道宋军偷袭燕京已经失败。
这让刘延庆大为震惊,同时又大为不解!
刘光世的援军哪里去了?难道也全军覆没了?
刘延庆非常担心自己的儿子。
刘延庆下令:各军继续开挖壕堑,要求壕堑的深度不低于四尺,底宽不少于两尺,他打算在卢沟河畔打一场阵地防御战。
这天,刘光世忽然全军撤回,一兵一卒也不缺。
刘光世对刘延庆说:“我们按照计划,一路东行,绕过辽军的卢沟河防线,到安次后再折向北,可由于路线不熟,绕的路线过长,等到我们来到燕京城东郊时,城楼上到插着的是辽军的大旗,我因此判断辽军主力已经回城,所以没敢贸然发起进攻。后来,我听说宋军在城内全军覆没,遂率军撤了回来。”
对于增援燕京迟误,刘光世感到很自责。
但刘延庆并没责怪刘光世,而是安慰刘光世说:“能全军而退也属不易,回来就好。”
从刘延庆对刘光世的态度上,不难看出,赵佶选刘延庆当统帅,就是他北上收复燕京犯得最大的一个错误。
这天下午,萧干亲率精兵八百人,沿卢沟河岸西行三十里,然后悄悄渡河,绕到宋军背后,之后在琉璃河镇南的大路两侧埋伏起来,等宋军的护粮将王渊带领数百名骑兵护送几百辆装满了粮草的马车从南往北沿着驿道缓缓走来,萧干一声令下,八百辽兵一跃而出,冲向宋军。
宋军毫无防备,死伤遍地,活着的也都四处逃窜。
王渊藏在一辆马车后边企图逃脱,结果被活捉了。
萧干下令点火,将粮车全部烧掉。
不一会儿,数百辆粮车全被点着了,只见烈焰升空,火光冲天,如同白昼。
刘延庆闻听粮车被辽军放火烧毁,大吃一惊,连夜召集诸将开会,说:“此地远离大宋,粮道不易保护,久住下去,恐怕军中有变,我想向宣抚司申请撤军,你们以为如何?”
诸将点头称是,表示服从刘都统的决定,只有一个叫“曲奇”的将军忽然站起来,说:“我不同意撤军,我们几十万大军北上是干什么的?不就是来收复燕京的吗?现在大军都已经到燕京城脚下了,不去进攻燕京城反而要撤退,这样的命令我实在无法听从!这时候撤退,我们对得起官家,对得起国家吗?”
刘延庆气得脸色铁青,“腾”地一下子站了起来,随即大声呵斥道:“你懂甚么?来人,将这狂徒给本帅推出去!”
门外几个卫兵闻声而入,随即将曲奇扭送了出去。
萧干捉了王渊之后,命人将王渊和另外一个俘虏带到自己帐外,然后撤掉营帐外的岗哨,故意给他们一个逃跑的机会。
夜间,萧干故意对一个辽军将领说:“刘延庆这头蠢猪,还不知道,我们大辽已经归降了大都督,只等明日,大都督将亲提三十万大军来与宋军大决战,然后咱们举火为应分左右两翼渡河,以精兵冲击宋军中军,这次咱们一定要将宋军一举歼灭,以报其毁盟之仇!”
萧干的话,王渊在营帐外听得一清二楚。
后半夜,王渊悄悄解开束手的绳索,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营帐门口。
见外边无人,王渊弯腰顺着营帐一侧悄然溜走了。
王渊冒着寒风泅渡卢沟河,爬上南岸,然后奋力朝宋军军营跑去。
此时,心里有事的刘延庆还没有入睡。
突然!
本来不知去向的王渊,冲进刘延庆的大帐,随即大声道:“大帅,大事不好,辽国投降李衍了,明日李衍要亲起三十万大军与咱们大决战!”
一时之间,刘延庆没太听清王渊喊得是甚么。
刘延庆一见王渊就气不打一处来,要不是因为王渊丢了粮草,他也不用这么被动,因此呵斥道:“丢我粮草,闯我大帐,好好好,你真当我的刀不利?来人啊,将王渊推出去砍了!”
王渊哭道:“小将死不足惜,但求大帅务必容小将说几句话!”
刘延庆道:“你还有甚么好说的?”
王渊道:“小将之所以冒死逃回来,就是为给大帅您报个信,辽国和李衍联合了,双方组成三十万大军,明日便要渡河跟咱们决战,大帅务必早想应对之策!”
这回,刘延庆才听清楚王渊说得是甚么,随即一把抓住王渊的衣领,问:“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王渊赶紧又说了一遍。
刘延庆听罢,有些忐忑不安,心道:“这是真的?还是萧干在用计?据说萧干此人诡计多端……”
踌躇了一会之后,刘延庆让人将他儿子刘光世叫来商量。
刘光世听过之后,不信道:“要投降,辽国早就投降了,怎么可能等到现在?再说,辽国就是要投降,第一选择也是咱们大宋,怎么可能是李衍?”
王渊争辩道:“这是我亲耳听到的,句句是实,如有半句假话,我愿遭天打五雷轰!”
刘延庆在大帐之中来回走了一会,然后停下,道:“不管真假,这里都不能待了。”
早在白天的时候,刘延庆就派人给童贯送了一封请求撤退的报告。
正巧,童贯和蔡攸给刘延庆的回信到了。
回信不是正式公文,而是一封便笺,写在一张很精美的小竹纸上,信是这样写的:“仰相度事势,若可以那回,量可那回,不管有误军事。”——“那回”是宋人口语,是撤军之意。
童贯和蔡攸的大概意思是,让刘延庆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撤军,但不可耽误军事。
童贯和蔡攸远在雄州,对前方战场情况很不了解,因此,他们让刘延庆酌情处置,应该说是有道理的。
而刘延庆之所以要急着撤军,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自从郭药师和杨可世兵败燕京之后,刘延庆心里一直很紧张,因为他知道自己率领的这支大军根本打不了大仗,若迎战辽军必一败涂地,到那时想撤就来不及了。
二是,他一直主张应借助金军的力量来进攻燕京,根据宋金盟约,金军应该从北往南夹击燕京,可是金军至今仍按兵不动,所以他们宋军也应该退兵,择机而动。而且,刘延庆知道赵良嗣与马扩已经去北安州与金人谈判去了,他想等谈判有了结果以后,根据情况再出兵北上也不迟。
当天晚上,刘延庆就想下令撤退,可刘光世坚决反对——刘光世认为,现在已是深更半夜,人马都已熟睡,若忽然下令撤军,一定会造成混乱,进而给敌军可乘之机,所以,即使撤退也要等天亮以后再下令。
这一夜,刘延庆过得是提心吊胆,毫无睡意。
拂晓时分,刘延庆才迷迷糊糊的入睡。
可刘延庆刚睡着,王渊就跑进大帐报告说:“大帅,大事不好,北岸举火了,辽军很可能要发动进攻了!”
刘延庆大吃一惊,急忙与儿子刘光国、刘光世一起跑出营帐,然后来到河岸观察,果然见河对岸有火光四处燃起。
刘延庆匆匆回到中军大帐,随即下令:烧毁大营和辎重,全军向白沟方向撤退。
命令下达了之后,刘延庆立即骑着一匹大白马在一大队亲兵的保护下往南奔去。
各军接到命令,立即烧营帐,毁辎重。
只见,人喊,马叫,一片混乱。
刘光世见队伍如此混乱,急得直跺脚!
他赶紧命令自己所属各营共两万多人,到左前方的蟒庄集结。
刘光世预感到,自己老爹这次可能要犯下一个极其严重的错误!
“此时如果辽军趁机过河追击,将如何是好?”
所以,刘光世决定,自己率队断后,掩护大军撤退……
……
第五百零八章 保义郎宋江
……
将时间拨回到两天前。
将燕京城内的宋军残兵屠杀完毕了之后,萧普贤女突然穿上盔甲,想要御驾亲征找卑鄙的宋国报仇。
萧干和耶律大石也想找宋军报仇,可他们不同意萧普贤女御驾亲征。
萧普贤女争不过萧干和耶律大石,只能老老实实的在宫中待着。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辽国要善罢甘休。
宋军的这次奇袭,差一点就灭了北辽,还杀了数万契丹人,让自萧普贤女以下皆满腔愤怒!
萧普贤女、萧干和耶律大石商量后决定,冒险将居庸关和古北口的兵力撤出来一些,组建一支两万人的骑兵,跟宋军决一胜负。
萧普贤女、萧干和耶律大石之所以敢抽调居庸关和古北口的兵力,是因为他们听萧怀和李貌说,李衍现在牧马南山一头扎入温柔乡中不肯出来,进而断定李衍近期不会攻打燕京。
所以,萧普贤女、萧干和耶律大石才准备放手一搏。
可惜!
萧普贤女、萧干和耶律大石看错了李衍。
不错。
李衍是喜欢女人,以征服女人为乐趣。
可李衍比任何人都清楚,想要安心玩女人,前提一定是自己足够强大,否则,早晚有一天会像天祚帝、赵佶一样,输了自己的江山,也输了自己的妻女。
所以,李衍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壮大自己的机会。
通过强大的情报系统探明辽军和宋国的情况之后,李衍当机立断——出击!
就在宋军匆忙那回、就在萧干和耶律大石准备跟宋军大决战之时,李衍也升起了大帐,然后毫不拖泥带水道:“岳飞、房学度、刘敏三将何在?”
岳飞、房学度、刘敏听令,一同出列道:“臣在!”
李衍道:“现由岳飞暂代左路军都统制,房学度部、刘敏部暂归岳飞指挥,你们三部立即出云地绕道古北口,然后攻打古北口,如果顺利,攻占檀州和顺州,最后与主力围攻燕京城。”
岳飞虽然只有二十岁,但打的仗已经不少了,而且着实打了几场大仗、硬仗,相反,房学度和刘敏加入梁山军以后,没打过几仗,更重要的是岳飞是李衍的心腹爱将,因此,虽然房学度和刘敏的年纪都快可以当岳飞的父亲了,但他们对岳飞暂代都统制一职没有任何异议,当然,一向奉行坚决无条件听令的李衍,也不允许他们对自己的命令有异议。
岳飞、房学度、刘敏齐声道:“诺!”
李衍看着岳飞,嘱咐道:“你要注意两点。”
岳飞做出聆听状。
李衍道:“第一点,一定要主意粮草辎重,这不比在自己地盘作战,所以粮草辎重非常重要。”
虽然李衍给岳飞准备了四万民夫运送粮草辎重,并让仇悆给岳飞担任转运使,但李衍还是有些担心岳飞会因被劫了粮草而大败。
其实也不怪李衍担心这些。
毕竟,现在的岳飞真是太年轻了。
而且,此去的路上,不仅有辽军,还有蒙古诸部和金军。
岳飞拜道:“臣保证,在途中至少有一支大军护送粮草辎重。”
李衍点点头,然后又道:“第二点,路上碰到蒙古诸部或者是金军,他们若有敌意,我允许你做出任何程度的反击。”
李衍的这个命令算是彻底给岳飞松了绑,让他可以根据形势自己全权处理如何行军、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岳飞甚么都没说,只是一拜在地,道:“诺!”
李衍又对许贯忠道:“贯忠,你率领张宪军、王彦军、李懹军为右军,夺取紫荆关,然后伺机攻占易州和涿州。”
许贯忠道:“诺!”
李衍又道:“另外,铁浮屠、拐子左右军也给你,路上不管是碰到宋军还是辽军,一律击溃!”
许贯忠再拜,道:“诺!”
李衍看着剩下的韩世忠、方七佛、李纵等人,道:“其余诸军组成中军,随我夺居庸关,然后取燕京。”
韩世忠、方七佛、李纵等人齐拜道:“诺!”
李衍起身,道:“出发!”
……
获悉宋军已开始南撤,萧干便和耶律大石一起来到河岸观察。
望着南岸升起的滚滚浓烟,耶律大石抚掌大笑道:“四军大王用计,堪比三国周公瑾!”
萧干微微一笑,心里也很是得意。
此时天才蒙蒙亮,正是一天之始。
萧干与耶律大石随后各自率军过河追击。
宋军丢弃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各种辎重,满地都是,一片狼藉。
萧干看到之后,不解地问左右:“童贯不是有些能耐么?怎么能用刘延庆这样一头蠢猪做大将?”
耶律大石想了想,回答说:“宋国一贯重文轻武,经济文化虽然发达,但军事实力却并不怎么样,宋国其实就是一个虚架子,真正有本事的人没有几个。”
这时,有斥候跑来报告说,在南边蟒庄一带发现宋军。
萧干和耶律大石有些意料,因为蟒庄就在前边不远处,可以说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
萧干想了想,道:“你从正面追击,我绕道涿州,两军在白沟河北岸会师,与宋军一决胜负!”
耶律大石道:“好,就这么定了。”
活动在蟒庄一带的宋军正是刘光世所部。
刘光世断定辽军肯定会过河追击,因此他想在蟒庄一带设伏阻击辽军。
不过耶律大石行动太过迅速,以至于宋军还没埋伏好,耶律大石所率领的辽军骑兵就已经到达跟前了。
刘光世一看,也不必埋伏了,下令直接冲锋。
刘光世骑着一匹火红色的骏马冲在最前面,他挥舞着一杆丈八蛇矛枪在辽军中横冲直撞,十几个辽兵被他刺下马去。
宋军见主将已杀进辽军,士气大增,全都大喊着向辽军发起冲锋。
耶律大石见宋军这般勇猛,担心被宋军缠上,遂下令后撤。
刘光世见辽兵后撤,也不敢追击,遂收兵南撤。
耶律大石见宋军队形不整,一片散乱,于是率军继续追杀。
宋军多数是步兵,哪能跑过辽军骑兵?
在平原上野战,步兵对抗骑兵,就好像在大草原上羊群对抗狼群一样。
刘光世被杀得大败,二万人马死得死,逃得逃。
耶律大石率军继续前冲。
这时,又有一支由三万人马组成的队伍拦在耶律大石一行的面前。
领头之人,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垂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四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在其身后有两杆大旗,一书“保义郎宋江”,一书“皇城使公明”。
……
第五百零九章 高衙内卒
……
第二波挡住辽军的正是二龙军……还有衙内左军。
所为的衙内军,就是刘延庆从东京带来的那支来捞功的军队。
这支军队来了以后,被童贯一分为二,一半是稍稍有点战力的,宋军上下都官它叫“衙内右军”,目前屯驻在涿州,由何灌统带,另一支纯是由京老鼠(来捞功的人)组成的,宋军上下都官它叫“衙内左军”,由梁方平统带。
自打衙内左军北上,二龙军就被刘延庆安排保护衙内左军。
而二龙军和衙内左军就驻扎在最后一道防线,以便有事的时候,他们可以第一个逃跑。
原本,这二龙军和衙内左军应该是第一波撤离的。
可吴用登高一看,发现宋军因匆忙后撤而破绽百出,随即断定,辽军必定追击,而一旦辽军追击,宋军必定伤亡极大,此战或许会关系到大宋的国运。
吴用赶紧将此事报告给了准备撤退的宋江。
宋江听罢,沉吟了一会,道:“如何能避免此败?”
吴用道:“需得有大军断后才行。”
宋江问:“咱们二龙军可担当此重任否?”
吴用摇摇头,道:“咱们二龙军总共都不到六千人马,而且几乎全都是步军,根本挡不住辽军的骑兵。”
宋江皱眉道:“那如何是好?找辛统制商量?”
吴用又摇摇头,道:“辛统制如今失势,根本就没有这么大的权力,而且他所部离咱们太远,没法来援。”
宋江道:“那该如何是好?”
吴用想了想,道:“咱们周围只有衙内左军一军……若能说服梁统制和高监军让衙内左军一同留下断后,兴许能吓退辽军……只是,恐怕不易说服他们。”
宋江听罢,眼睛一眯,然后道:“由不得他们不为国尽忠!”
言毕,宋江对左右道:“去将戴宗叫来。”
不一会,戴宗来到宋江的中军大帐之中。
宋江在戴宗耳边如此这般交代了一番之后,戴宗立即出了帐。
宋江随后将其余十五个兄弟全都叫来,道:“军师料定,辽军必定会趁我军后退之际追击,若被其追上,我大宋必定惨败,有可能因此国力大退,值此危急时刻,必须要有人站出来,宋江愚见,此辈舍我二龙山好汉其谁?”
见李逵等人面露不以为然之色,宋江道:“宋江乃鄙猥小吏,误犯刑典,流递江州。醉后狂言,临刑弃市,众力救之,无处逃避,遂乃潜身二龙山,苟延微命。所犯罪恶,万死难逃。后蒙圣上宽恤收录,大敷旷荡之恩,得蒙赦免本罪,又委以忠义郎、皇城史。宋江披肝沥胆,尚不能补报皇上之恩。今日敢不竭力尽忠,死而后已?兄弟们若不愿同往,宋江亦不免强,哪怕一人一刀,宋江也要为大宋诸军断后!”
听宋江这么说,李逵道:“哥哥休说这话,就是上刀山下油锅,俺铁牛也定陪哥哥去走一遭!”
秦会道:“此乃国战,容不得我们退缩,我们败,则宋国必被狄夷小觑,罢罢罢,最多死矣!”
张魁道:“我二龙山弟兄一百零人,当年说过同生共死,我看今天也该是咱们应那誓言之时了。”
狄雷道:“杀身成仁罢了,同去!”
黄信道:“同去!”
丘小乙、王道人、施威、赵富、范天喜、戴全、赫连进明,潘迅,胡迈、阎奇随后全都同意为宋军断后。
不多时,戴宗将梁方平和高世德请了过来。
人还没进大帐,高世德就嚷嚷道:“宋江,你的架子越来越大了,有事找我们,不去我们那里,却将我们叫来你这里。”
宋江赶紧迎了出去,道:“衙内说得这是哪里话,就是借宋江一万个胆子,宋江也不敢劳衙内大驾,实是在衙内你们军中无法说此事。”
高世德问:“到底是甚么事?”
宋江道:“我军中吴军师断定,辽军必来追击,咱们……”
高世德没听完,就跳起来道:“那还等甚么,快跑啊!”
宋江道:“咱们步军能跑过辽军的马军吗?”
“这……”
高世德想说:“他可以自己骑马跑。”
可一想到他自己那蹩脚的骑术,高世德的腿肚子就忍不住转筋!
宋江见之,道:“衙内,你看这样行不行,你们将你军中的重要人员,全部都叫来我们二龙军中,我们进行重点保护,二龙军上下就是全都舍了性命,也定然要保护衙内你们的生命安全,如何?”
高世德一听,眼睛就是一亮,心道:“这个宋三黑子上道。”
二龙军绝对是宋军中最能打的几支军队之一,否则也不会被派来保护衙内左军了。
因此,如果二龙军重点保护千八百人后退,绝对能让这千八百人安全撤离。
梁方平也觉得宋江的主意不错,不过他还是有些迟疑道:“那我们衙内军由谁来指挥?”
宋江道:“我派我军中大将黄信带着一批将校去指挥,如何?”
梁方平一想:“反正也只是撤军,谁指挥都一样”,便同意了。
很快,就有近千衙内左军的重要人员来到了二龙军。
与此同时,黄信也接管了衙内左军。
尔后,高世德和梁方平等人就开始催促宋江撤军。
可宋江却冲高世德和梁方平等人一拜,道:“我等不远千里北上,为得就是与辽军一战,为国争光,与祖宗争荣,今日乃天赐我等尽忠报国的良机,我等怎能后退?”
高世德和梁方平等人顿时傻了眼,随即大怒!
高世德骂道:“宋三黑子,你发甚么疯,速速护送俺们回雄州,俺们大肚,就不跟你计较之前的事了,否则你就等着被抄家问斩吧!”
其他们也纷纷骂道:
“宋江,我命令你,赶紧撤军!”
“我爹是兵部侍郎,你若是不赶紧撤军,我保证你这个皇城使将当到头了!”
“种师道都打不过辽军,你宋江难道就能打败辽军?”
“……”
李逵听得心烦意乱,抽出两把板斧,吼道:“谁要是再敢叽叽歪歪,休怪俺铁牛砍了他!”
高世德指着李逵的鼻子道:“你一个小校也敢在咱家面前放……”
没等“肆”字说出口,李逵怒目圆睁,随即一板斧砍了下去!
高世德的头颅随即飞了出去,然后撞到了大帐之上,再然后落到了地上。
如果有人去看高世德那死不瞑目的眼睛,就会发现,直至这时,高世德都不信,李逵敢杀他!
见李逵闯了大祸,宋江心中一惊!
不过宋江很快就把心一横,道:“谁再敢扰乱军心,高世德就是他的前车之鉴!”
……
第五百一十章 大都督万岁
……
一见拦住他们的这支宋军,耶律大石不禁眉头一皱,进而有些踌躇不前!
耶律大石此如,原因无它——这支宋军的人数也太多了,看上去,竟然有十万之众!
宋江真有十万大军?
怎么可能。
这只是吴用摆的疏阵所造成的假象。
疏阵即疏散的战斗队形,也就是,加大行列间距,通过多树旌旗、兵器、草人,以少数的兵力显示强大的实力。
通过疏阵,吴用硬生生的将三万杂军变成了十万大军,让只有一万多骑兵的耶律大石不敢上前。
这就是吴用所使的虚张声势之计。
耶律大石带着手下马军在远处徘徊了好一会,也不敢下定攻击的决心。
耶律大石手下第一大将萧斡里剌见状,道:“我看这有可能是宋军摆的疏阵,不如让我带人冲一次看看?”
耶律大石道:“万一这是实阵怎么办,咱们只有一万多人马,陷入其中,怕是会凶多吉少。”
萧斡里剌道:“那……我不入阵,只是试探一下?”
耶律大石点点头。
萧斡里剌见状,一招手,他所率领的三千多将士就向二龙军和衙内左军直直的冲来。
见此,宋江有些沉不住气,下令:“射箭、开炮。”
“咻!”
“咻!”
“咻!”
“……”
“轰!”
“轰!”
“轰!”
“……”
藏在疏阵之中弓弩手和数十门没良心炮对离大阵还有几十步的辽军骑兵发起了进攻。
正在大阵之中指挥的吴用,见状,暗道:“不好!”,然后赶紧去找宋江!
另一边,耶律大石听见炮声,先是一怔,然后一喜,“对面是虚张声势!”,随即道:“儿郎们,随我冲啊!”
随着耶律大石的一声令下,近万骑兵呼啸着向二龙军和衙内军冲来。
衙内军直接就乱了。
这让耶律大石更加笃定宋军是虚张声势。
这时,吴用已经来到宋江身边,埋怨道:“哥哥怎么恁地沉不住气,他们绝不敢入阵,最多也就敢在远处放一放箭罢了,恁地时,再缓慢还击引诱他们入阵,他们必退!”
宋江有些惭愧,问:“是为兄急了……那咱们现在该怎么办?”
吴用看着已经冲过来了的辽军,苦笑道:“除了死战,别无它法。”
宋江听罢,道:“李逵何在?”
李逵应声道:“铁牛在!”
宋江道:“现命你带本部一千人充当督战队,但有后退,不论是谁,格杀勿论!”
李逵领命,道:“是!”
李逵冲本部人马喊道:“孩儿们,随俺去督战,谁敢跑,给俺戳死他!”
宋江一提手中刀,道:“众将士,尽忠报国就在今朝,随我杀!”
言毕,宋江一马当先向辽军杀去。
狄雷和张魁一左一右护住宋江往辽军中冲。
吴用则指挥大军跟着冲锋。
二龙军一众将士,见主帅都不要命了,士气大增,随即全都大喊着向辽军发起冲锋。
衙内左军在黄信的命令下、李逵的督战下,也只好跟着二龙军向辽军发起冲锋。
还别说,二龙军和衙内左军的气势,还真让耶律大石有些侧目,尤其是,在狄雷和张魁的护卫下,宋江一连砍翻七八个辽军将士之后。
耶律大石由衷道:“宋军并非没有敢战之士。”随即张弓搭箭,一箭就将冲杀得最猛的狄雷给射杀了。
耶律大石这一箭就是一个信号。
在这之后,辽军将士纷纷张弓搭箭。
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