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外,赵构与赵桓正面宣战,看似没有风吹草动,实际上已经正式开始了,自明日起,唯一庆幸的是赵构掌握主动权,赵桓被动。若是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化被动为主动,赵构猜到赵桓势必会有行动,就算他能忍,其他人却不愿意再忍了,因为再忍下去谁也不知道自己会是下一个。

  “那么,等会在朝堂上我们该如何做?”赵有恭低声问道。

  赵构笑眯眯地说道:“等会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只要擦亮眼睛看戏就成,势必会有一场大戏等着我们去看呢!”

  “看戏?”赵有恭不解的看着赵构,显得有些疑惑。

  赵构解释道:“不错,正是看戏!”

  经过赵构的解释,赵有恭方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想想也觉得对的。要知道李邦彦是太子赵桓的人,无论什么事情都会毫不犹豫的站在赵桓这边,就算他是********,依然有官位,在朝堂上还能说上话。

  现在李邦彦的死只有寥寥数人知晓,他们也不会真的傻到自己道出是太子赵桓派人刺杀的,要是李邦彦这次做得不够,那么接下来群臣对他会有意见。从朱勔、童贯再到李邦彦,接二连三的死去三人,还是太子集团中最重要的人中之一,要是没有任何表示便显示出赵桓的冷漠无情,自私自利之人。

  此次是赵桓显示出自己本事的时候,亦是拉拢人心的时候,成与不成就在这一次朝会上见分晓。赵构、赵有恭二人前来惊讶的发现偏殿之中已经有几位官员在此,他们见到赵构、赵有恭相约而来,目瞪口呆;片刻后,他们又释然了。

  众人纷纷上前躬身喊道:“郡王殿下、楚王殿下!”

  “免礼!”赵构抱着看戏的心态前来的,心情格外的好,面带笑容地问道:“诸位大人也来得如此早?”

  众人慌忙回答道:“郡王来得也不晚!”

  众人尴尬不已,他们心里七上八下的,要知道昨夜发生的事情他们已经知道了。并且,当事人还跟没事人似的与他们谈笑风生;回想起李邦彦被抓捕的场景,众人心里一紧,浑身一颤,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

  众人看着赵构的目光都有几分畏惧,要知道赵构的手段深深地吓坏了他们;至于,楚王赵有恭更是生人勿进的冷着脸,让他们都不敢上前打招呼。赵构也没有为难他们,笑了笑便不说话了。

  赵构、赵有恭两人坐在椅子上,一个冷若冰霜寒着脸,一个面带微笑,怎么看上去都觉得那种笑容带着冷厉,就像是一把未出鞘的利刃,杀人不见血。由于他们二人的到来,之前探讨的话题现在不敢多言,整个偏殿的气氛压抑起来,如坐针毡,坐立不安想走又不敢走,想说话又不敢再说,只得保持沉默,他们可不敢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第二百八十章 正主来了

  随着时间推移,群臣纷至沓来,全部聚集在偏殿之中;赵构、赵有恭二人依旧风轻云淡的坐着,既不说话也不阻止,任由他们自行讨论昨夜发生的事情。若不是许景衡等人前来低声呼喊了一声,只怕群臣早已忘了还有他们二人存在,尤其赵构还是当事人之一。

  顿时,偏殿内鸦雀无声,群臣颤颤惊惊的看着赵构,互相看了一眼,那意思不言而喻:“为何郡王在此?”

  赵构微微一笑,并未放在心上,仍旧品茗着茶水与赵有恭看戏。此外,赵构又在许景衡等人耳边低声细语了几声,群臣看在眼里更是胆战心惊,他们担心又有其他阴谋,尤其是许景衡等人纷纷点点头,惊讶的模样又让群臣曲解了。

  “这个郡王年纪虽小却足智多谋,莫不是又有什么阴谋?”

  “刚刚我们在此谈论昨夜发生的事情,郡王亲自生擒李邦彦,这人不知何故死在天牢中,我们的猜测是否被他知道,然后给我们下套?我可是从未得罪过郡王,应该不会对我怎么办吧!”

  “许大人都惊讶了,难道说郡王真的要对付我们?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该如何是好?”

  “幸亏我刚刚没有说话!”

  群臣心里七上八下,惶恐不安的看着赵构,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被抓的人。身子正不怕影子斜,只可惜这些人真正清水水明如镜的寥寥无几,那些心里有鬼的担心不已,那些坦荡之人却是嘲讽的看着他们的嘴脸,满脸的不屑,羞于与他们同朝为官。

  就在此时,王黼、高俅、梁师成等人匆忙赶来,昨夜他们担心不已,很晚才就寝,要不是叮嘱管家喊他们起床,只怕误了上朝时辰。现在,他们三人出现在偏殿中,众人的目光纷纷投来,皆是寒暄不已。

  赵构、赵有恭等人也看了过去,那眼神看上去有些诡异却又说不出到底有什么不妥;与此同时,高俅、王黼等人也看向赵构、赵有恭,他们三人也是上前躬身施礼。

  自始至终未曾言语,面带微笑地赵构笑眯眯的看着高俅等人,道:“三位大人昨晚睡得可好?”

  “多谢郡王关心,昨晚睡得还算踏实!”

  高俅、王黼、梁师成三人心里一紧,异口同声地回答,他们昨晚那里真的能睡着,要不是听闻李邦彦已死,只怕今日前来脸色都变了,不过眼下他们的脸色还是有些苍白,毫无血色,整个人看上去精神不足。

  “哦!”赵构意味深长地笑了,故意拖长声音,停顿了一下才说道:“睡得踏实便好,有些人已经见不到今日的太阳了。人生在世几十寒暑,转瞬即逝,谁也不知道睁开眼睛是否见得到太阳,理应珍惜,三位大人你们认为我说的对吗?”

  “对!对!对!……”

  高俅、王黼等三人汗流浃背,敢怒不敢言,他们岂敢在群臣面前否认,要是真的与之发生争斗,那便说明李邦彦的死与他们有关,这样一来更是难以说得清了,只得顺着赵构的话去回答。

  此外,高俅、王黼、梁师成三人相互看了一眼,皆是惊讶不已。之前的赵构从未主动与他们说过只言片语,就算是朝堂上也不吝辞色;今日的赵构一反常态,这让他们如何不震惊,也就意味着赵构正式与他们宣战了。

  三人立即想到这点,心里也是吓了一跳。即使朱勔、童贯、李邦彦等人都死了,太子赵桓的势力被削弱了不少;但是,赵构的势力羽翼未丰,根本还不能与他们正面交锋的地步,心里纷纷猜测到底有什么企图:“今日的郡王,他到底怎么了?难道真的决定与我们鱼死网破了吗?莫不是还有其它阴谋?”

  赵构的笑容戛然而止,冷着脸看着高俅等人的身后;在他们三人看来以为自己惹恼了赵构,却不想他的目光是看着自己背后,故而顺着赵构的目光看去,只见太子赵桓姗姗来迟,气定神闲的大步走来,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猜不出他心中作何想法。

  群臣看着赵构的脸色变了,不再是笑脸盈盈,心里猜测到底是怎么回事,便见到太子赵桓走了进来。顿时,众人豁然开朗,只因正主来了。虽然他们不知道李邦彦的死与太子是否有关,唯一知道的便是李邦彦与太子私交甚笃。

  赵构昨晚生擒李邦彦,摆明了就是与太子撕破脸皮,不给他面子。并且,赵构又反常的主动与高俅等人攀谈,询问的也是昨晚的事情,群臣纷纷猜测这件事与他们几人有关。

  另外,赵构脸色冷厉许多,锐利的眼神直视太子,毫不畏惧;众人心中更是笃定了之前的猜测:“赵构要与太子正式较量了,想必昨晚只是开始,亦是宣战的号角!”

  群臣中有一半是站在太子这边,他们瞧见赵构脸色与之前大不相同,心里一惊却又不敢言明,只得以眼神示意。只是他们还未使出眼神便被赵有恭狠戾的目光吓了缩回去,低垂着头暗自焦急。

  “太子殿下!”众人恭恭敬敬的喊道。

  纵然赵构正式向赵桓宣战,礼数上来说赵桓还是太子,再怎么说赵构都要恭迎的;即便是赵有恭不喜欢赵桓,或是心中有忿怒,也不得不恭敬地称呼一声:“太子殿下!”

  太子赵桓气定神闲地笑道:“诸位大人免礼!”众人纷纷站直身子,赵桓的目光瞥了一眼高俅、王黼等人见他们点点头,心领神会;从他们身上匆匆撇过最后留在赵构身上,和蔼的笑道:“九弟你来得如此早倒是首次啊!”

  “是啊!”赵构毫不示弱地笑着回道,“太子今日来得如此晚倒也是首次,只是不知昨晚睡得舒服否?”

  太子嘴角抽了抽,眼神陡然一变,很快便恢复正常,有些勉强地笑着回道:“那是自然,昨晚本宫睡得踏实的紧,要不然也不会差点误了时辰,不过还好终于是赶上了。”

  太子赵桓、赵构两人寒暄了几句便看见一位太监走了进来,高声喊道:“上朝!”

  群臣纷纷站直身子,整理衣冠,然后太子赵桓率先走出偏殿,紧随其后的便是楚王赵有恭、赵构。原本赵构的官阶不高,本来要在后面才能走出来,只是他的身份不一样,理所应当的与楚王赵有恭并排而行,其他人也跟着出去了。  

第二百八十一章 捷足先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齐声高呼道。

  端坐在龙椅上的赵佶淡淡地说道:“众卿平身!”

  “谢皇上!”群臣齐声回道。

  宋徽宗赵佶扫视一圈,只见众人低垂着头颅,不敢抬起头,一言不发。一时间,整个大殿内鸦雀无声。见此情况,赵佶淡淡地说道:“众卿为何低垂着头,莫不是有事要奏?”

  刑部尚书顶着压力,颤颤惊惊地站出身来,恭声道:“启奏皇上,臣有事要奏!”

  “准!”

  “昨夜刑部天牢中发生一起劫狱事件,一群贼匪企图救出被监察御史押赴前来的李邦彦。”刑部尚书停顿了片刻,瞥了一眼气定神闲地赵构暗自舒了一口气,接着说道:“最后那帮贼匪死在围捕之中,就连李公公都中箭身亡。”

  宋徽宗淡淡的说道:“哦!尚书大人,以你刚才之言那帮贼匪是前来营救立李邦彦这厮,为何最后他中箭身亡,这是何道理,你且说来与朕听听!”

  刑部尚书心里一惊,颤抖地回道:“启奏皇上,臣失言了!这帮贼匪并非前来营救,而是杀人灭口。”

  宋徽宗冷冰冰地说道:“既然是杀人灭口,你可调查出是何人所为?李公公乃是朕亲自御赐的********,汝是刑部尚书掌管刑部,天牢重地又有重兵把守,为何会有贼人前去行刺!若是被百姓知晓,被他国知晓,我大宋国威何在,颜面何存?”

  刑部尚书猛地下跪,惊恐万分地回道:“臣有罪,臣有罪!”

  “汝为刑部尚书,掌管刑罚,天牢重地乃是重中之重,却不想在你手中出了这等大事。”宋徽宗怒气冲冲地吼道,“你责无旁贷,念你初犯,朕姑且不追究失职之罪。今日起,撤去你刑部尚书之职,贬为尚书列曹侍郎,罚俸禄减半充公以示惩戒!”

  “微臣谢过皇上!”刑部尚书擦着冷汗,心里还是七上八下难以平静。

  直到刚才他都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却不想只是贬官罚俸禄,这些并没有什么,只要没有丢掉性命一切都可以重新来过。即使他没有过错,天牢并非他直接管辖,不过还是受到惩戒理所应当;并且,昨夜他根本就不再刑部,就算是有人通传说是监察御史抓捕人犯,命他派人前去镇守都没有放在心里。

  在他看来监察御史赵构生擒官吏正常不过了,故而没有注意,就连亲自前往天牢都未曾去,最后李邦彦中箭身亡事情闹大了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可是,事已至此就算后悔也没有办法了。

  当时听到李邦彦死在天牢,他便笃定自己完了,还命人安排好后事了。现在只是这样的处罚倒是可以接受,就算是赵构引出来的事情,也不能完全怨他,谁也不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

  当初朱勔、童贯等人被抓都未曾发生这样的事情,谁想到一位太监总管关押居然发生了刺杀事件,这让他心里对赵构只有抱怨。如果赵构不是监察御史,他这个刑部尚书也不会这么繁忙,要不是他自己的官职仍在。

  纵然心里如此想,他也不敢明说,要知道赵构是什么样的人,他比谁都清楚,唯一庆幸的是那些贼首最后都死了。如果不死的话,他也没有打算放过他们,这一切都是他们的错,却让自己背黑锅,当真是流年不利。

  “启奏父皇,儿臣有事要奏!”赵构抱着看戏的心态站出身来,不卑不亢的说道。

  “准!”宋徽宗铁青着脸,愤怒地低吼一声。

  众人都知道赵佶是被天牢囚犯被刺客杀死的事情惹恼了,却不知赵构站出来所谓何事,却听得他说道:“刑部尚书虽说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天牢又有重兵把守,然而那些贼人像是早有预谋,也不至于让李公公中箭身亡。”

  “以儿臣之见,此事刑部尚书虽有失职之嫌,却立即赶往天牢处理,将功抵过也属正常。若是贬为尚书列曹侍郎,又有功绩,将那些贼人杀死未曾让这事宣扬出去,儿臣以为不妥,理应将功赎罪,不奖也不罚!”

  众人屏住呼吸,就连刑部尚书都惊呆了,他瞪大着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赵构,心里想不通为何赵构要为自己求情。满堂文武不乏他的至交好友,更是高俅、太子赵桓等人,却在宋徽宗阴沉的脸色后都不发一言,唯独赵构站出来求情,想起之前心里还有怨言,不禁愧疚的看了一眼赵构。

  此时,赵构的话语深深地震撼了群臣,他们的想法与刑部尚书如出一辙,唯有太子赵桓、高俅等人脸色骤变,嘴角抽了抽想说话却已经晚了,狠狠地瞪了一眼气定神闲的赵构。

  刑部尚书在六部之中职位不是很高,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缺的人物。但是刑部尚书一心效忠皇上,从不与任何势力接触,更不会投靠在谁的麾下,故而他不属于太子赵桓或是高俅的门人。

  太子赵桓原本准备替他求情,想要拉拢人心却不想被赵构捷足先登,这让他很是懊悔。若不是忌惮皇上的脸色,还有他昨晚所作所为,迟疑了一下就是两种结果,尤其是看见刑部尚书感激的看着赵构,愤恨不已。

  与此同时,许景衡、楚王赵有恭等人面面相觑,疑惑不解的看着站出去的赵构,寻思道:“之前不是说好诸事不管不顾吗?只要看戏就好,为何又变卦了?莫不是刚才之言是戏言,还是其它什么原因?”

  宋徽宗沉思片刻,想了想觉得有些道理,板着脸厉声道:“监察御史说的有道理,那便以你所言,除去之前的惩罚,官复原职!不过,要是有下次同样事情发生,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多谢皇上!多谢郡王!”刑部尚书立即感谢地回了一声,他又官复原职了,这让他高兴不已,心里对赵构更是感激涕流,要不是他出面求情,只怕自己想要再次做到刑部尚书,只怕又要费一番功夫了。

  赵构转身望去只见刑部尚书感激的点点头,他也微微一笑回应。殊不知,这一切正是赵构希望看到的结果。其实,这一幕也是赵构正式向太子赵桓宣战的决心,看得太子赵桓等人怒火中烧却又无处发泄,只得强压心中怒火,再次瞪了一眼赵构。  

第二百八十二章 计行言听

  至于太子赵桓的狠戾眼神,赵构视若无睹,反而狠狠地瞪了回去,怡然不惧。一时间朝堂上的气氛有些诡异,众人若有所思的低下头,悄悄地看了他们二人一眼,有看到皇上也将目光投向他们,吓得赶紧收回目光。

  赵桓心里暗恨:“这个老九当真是不给本宫任何面子,居然敢当着群臣的面让我下不来台。若是再让他崛起,只怕那个时候本宫都奈何不得,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

  “你以为我还想以前那样吗?妄想!既然撕破脸皮了,那就不要怨我下狠手!纵然你是兄长,只可惜你做得太过了。我从未与你争夺过皇位,只可惜你咄咄逼人,要不是念及父皇的颜面,我羽翼未丰,一直忍让到今天。”

  赵构冷笑连连,心想:“李邦彦的死只是开始,敲山震虎已经开始了,那便接下来就是真正的打虎了。大哥,皇位理所应当是你的,只可惜你不应该与那些贼人同流合污,这一切只能怨你急功近利导致的。”

  太子赵桓一心想得到皇位,他根本就没有想过大宋百信生活如何,也没有想过大宋危机,这让赵构非常气愤,眼中只有手中权力,想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这让赵构很是恼火。

  赵构从未想过与赵桓争夺皇位,因为有些事情在历史上不能改变。赵桓本来就是皇长子,又是太子,理所应当的成为皇上,人所周知的事情。并且,宋徽宗不会真的废了他太子之位另立他人。

  只可惜太子赵桓急功近利,拉拢高俅、梁师成等乱臣贼子,而这些人更是赵构需要铲除的对象,这些人多活在世上一日对于大宋就危险一分。赵构不敢赌,今生好不容易得到的机会,决不能白白浪费。

  赵构本来是抱着看戏的心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是接到自己的父皇传递而来别有深意的眼神后,赵构恍然大悟。原本赵佶便没有惩罚刑部尚书的心,要知道这件事真正的来龙去脉他比谁都清楚。

  得到宋徽宗赵佶的授意,赵构才站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求情,最后看见刑部尚书感激的眼神后,他才明白这一切是父皇给他安排的,就是为了让他拉拢人心。虽然他不知道刑部尚书名讳,不过从刚才看到的情况来说,可以断定他不是太子赵桓的人。

  经此一事,赵构是监察御史,与刑部关系本来就需要牢固,这让他更是如鱼得水,不会有任何的阻碍。赵构冒着触怒龙颜的危险,为刑部尚书求情,这样一来深深地打动了他,故而赵构身边多了一位得力助手。

  “太子有事?”宋徽宗见太子赵桓眼神有些阴狠,脸色骤变,冷厉地问道。

  赵桓咋听到自己父皇喊自己,冷汗直流,浑身一震立即回道:“回禀父皇,儿臣无事可奏!”

  “既然无事,那便这样吧!”宋徽宗不怒自威,寒着脸冷哼一声,撇过头看向了赵构,低声问道:“李邦彦到底所犯何事,为何会被你抓起来,打入天牢的,如实说来!”

  赵构躬身回道:“回禀父皇,儿臣接到探子回报,说是李公公鬼鬼祟祟的从宫中外出,心下奇怪便跟了上去。不曾想到李公公外出不是去自己的府邸,倒是来到了一处不知名的府邸,大门紧闭;此外,府邸中居然还有几名太监,并非家丁奴仆!”

  “恰好儿臣手中握有一些关于李公公的传闻,便在探子的带领下找了过去。破门而出,看见几名小太监,经过后来的询问他们都是宫中太监,却被李公公私下里留下来送往那里。”

  “最后在他们的带领下发现府邸中居然还有一处封闭严实的小屋,儿臣便命人破门而入,只见李公公拿着马皮鞭正在抽打几名十一二岁的少年,那些少年身上的衣服都被鞭子毁坏了;另外,儿臣还发现并得到证实,李公公有龙阳之好,无可厚非。”

  “偏偏这些少年乃是李公公派人在民间掳掠而来,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少年父母乃是家境殷实,也有穷苦百姓家的孩子。并且,李公公为了满足自己私欲,已经死了好几位少年。”

  “前些日子在京城流传的少年失踪案便是李公公所为,若非儿臣及时赶到,只怕这些少年也难逃厄运。即使儿臣将他们解救,也派人通知他们父母,不过他们的心灵上还是留下不小的创伤!”

  纵然宋徽宗昨夜便已知晓事情经过,此时听到后还是怒火中烧,他也知道宫中太监或是宫女也会有些个别的特殊喜好,偏偏没想到李邦彦这厮居然有龙阳之好,还弄出人命,更是滥用职权,将宫中太监扣留在自己府中,这让他如何不愤怒。

  “岂有此理,这厮罪该万死,理应受千刀万剐之刑。”宋徽宗怒气冲冲的吼道,重重的拍打在龙椅上,群臣纷纷低垂着头颅,承受着他的怒火,“若不是那些贼人杀死,朕也不绕他,这样死真是便宜他了。”

  站立在宋徽宗两旁的太监,浑身颤抖不已,冷汗直流,惊恐不安的看着盛怒的赵佶,他们心里七上八下的。虽然这件事与他们无关,不过他们担心赵佶将怒火发在他们身上。

  “现在那些少年在何处?”

  “他们正在监察院休息,儿臣唯恐他们有任何闪失!”赵构不卑不亢的回道。

  赵构的话更是深深地刺痛了太子赵桓,他嘴角抽了抽,方才明白昨晚那件事根本就是赵构设下的圈套。即使赵桓猜到了,这句话从赵构嘴里说出来得到证实了,还是让他有些愤怒。

  “难怪一直没有找到他们的身影,原来这一切都是计划好了!”

  宋徽宗接着问道:“既然他们在监察院,也不必让他们来此了,让他们好好歇歇,待朕朝会结束后再去看他们到底如何。李邦彦这厮真是该死,枉费朕对他的信任,居然做出此等大逆不道的事情。”

  群臣没有想到宋徽宗连面都没有见,直接了当的相信赵构说的话。知情人的眼里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因昨晚宋徽宗没有见到李邦彦,却见了这些孩子,亲眼看过他们睡眠时颤抖且蜷缩在一起的小身子,要是真的露出人前,只怕心有余悸,想了想也就算了。

  但是,在不知情的眼里赵佶这样的行为无异于相信赵构说的一切,根本不需要求证,只要赵构所言他一律相信。不仅仅其他人受不了,就连太子赵桓等人都震惊了,这样的结果出乎意料之外。  

第二百八十三章 你是王云?

  太子赵桓眼见于此不敢再多言,要是再多说一句话,只怕惹恼了父皇后果不是他能够想象的。从赵佶进入大殿之始,他的目光都没有停留在赵桓身上超过一分钟,都是匆匆而过。

  即使看向他也没有好脸色,目光冰冷犹如看透了他一般,让赵桓如坐针毡,最气人的是赵佶看向赵构时,哪里还有什么冰冷,除了喜爱还有宠溺,这让他更是气恼却无可奈何。

  今日发生的事情,太子赵桓心里已经明白了,要是自己再多言只怕惹火烧身,唯一能做的便是保持缄默。纵然心有不甘也必须承受这样的结果,赵构成功拉拢了刑部尚书不说,还让他的威严进一步丢失。

  若是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只怕过不了多久朝堂上再无他立足之地了,赵构越来越受到皇上宠信,不需要面见人证直接判刑。现在又有刑部尚书,可以说只要赵构确定的事情就算是闹到皇上那边,最后还是自己倒霉,也只能认栽,就算是被斩杀也得忍着。

  众人都没有忘记赵构手中有一并尚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想到此处,众人脖子一寒仿佛那柄剑朝着自己劈来,浑身一震,惊恐地看着赵构。现在有些人开始担心自己的安危了,有些人则开始考虑一下自己的立场了。

  根据今天发生的事情判断,太子赵桓已经失宠了,就算是太子也不过是现在,不代表以后也是,故而有些人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以至于大殿内的气氛显得沉寂许多。

  高俅等人面面相觑,此时他们心里也非常震惊,要是这件事真的这样发展下去,只怕未来的局势对自己会越来越不利。如今赵构只是监察御史,要真的手握大权,只怕他们的末日真的到了。

  越想越害怕,越想越惶恐,眼前的局势告诉他们真的不远了。高俅等人慌了手脚,冷汗直流,恍恍惚惚,眼神满是惊恐之色。当他们再次抬头看向赵构时,眼里已经不是之前的那样的奚落,而是畏惧。

  李邦彦的死只是一个契机,这个契机的效果是赵构没有想到的。他猜中了自己所为必定会引起群臣激烈反应,却不想留给众人敬畏之色,甚至一些大臣想要重新站队,不愿意与太子赵桓共同进退,就连高俅等人都产生畏惧之色。

  可想而知,李邦彦的死让赵构立于朝堂之上再也不需要担心了,这便是真正的契机;其次,赵构也想借此机会正式与太子赵桓争锋。冒着触怒龙颜的危险,赵构愣是为刑部尚书求情,这样的一来一些大臣心中对他的形象大为改变,不再像之前那样只有畏惧,生怕与他接触太多,惹了更大的麻烦。

  刑部尚书的事情让群臣看见了赵构公私分明,心胸宽广一面,李邦彦的死看见了赵构行事谨慎,雷厉风行干练的一面。众人又想起他率领大军取得的胜仗,又有皇上的宠信,可以说赵构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成为必然趋势。

  这一次朝会正式宣布了赵构立于朝堂之上,他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即使太子赵桓都难以动摇,宋徽宗之前的态度已经表明赵构在他的心中地位远高于赵桓,孰高孰低立见分晓。

  散朝后,众人各怀心思,沉默不语的躬身告退。

  赵构、赵有恭等人面带微笑地离开了,赵有恭不解的低声问道:“你不是说看戏吗?为何又站出去了?”

  赵构低声笑道:“堂兄,总有些事情超出预料之外,这样不是很好吗?”

  赵有恭沉默了,赵构的话说的没错,经此一事赵构羽翼丰满已经不容小觑了。李邦彦的死本身就是为了给予赵桓警告,也可以说赵构重要一步棋子,却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直到现在赵有恭还记得群臣看向赵构的眼神与以往不同,不仅仅有畏惧,还有敬佩之意。可以说,赵构自此以后不再是孤军奋战,又收获刑部尚书的忠心,一举数得。

  “无论计划多么详细,总会有变化的一天,唯有随机应变才是王道!”赵构扫了一眼四周,见没有其他人,压低声音,无奈地说道:“本来我也不愿意站出来,只是父皇的眼神一直盯着我,你说能置身事外吗?”

  “什么,这是……”赵有恭一时没忍住,差点说漏嘴,看见赵构瞪着自己,连忙压低,哭笑不得地说道:“原来这是皇上的意思,难怪你会突然现身求情,明白了!”

  赵构无奈的摇摇头,彻底被赵有恭打败了,在心里狠狠地鄙视了一下。

  赵有恭的智谋的确不差,只可惜不懂得察言观色,要知道赵佶对赵构使眼神时,他就在旁边。那个时候赵有恭还以为是自己有什么问题,心里有些奇怪却没有想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就在此时,身后传来一道急切地声音:“郡王殿下且慢走!”

  赵构听见有人喊自己,好奇的转身看了过去,赵有恭也转身望去,只见来人便是刑部尚书,也就是赵构求情的人。虽然赵构向皇上求情,二人从未有过交集,就连他的名讳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