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构目露凶光,杀气腾腾地大喝道:“来人,将他们三个狗奴才拖出去直接乱棍打死!记住不要让他们死的太快,让他们清楚地感受死亡降临的感觉;给我拖出去!”

  那三人听到赵构的话后整个人都昏了过去,直接忘记了求饶,就被御林军拖出去了。李邦彦敢怒不敢言,他也知道赵构此次是针对自己下手,却不想来得如此迅速,自身难保也无力劝阻,只得忍下来。

  “啊!……饶命啊!……大人!……”

  片刻后,屋外便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求饶声;御林军也是普通人,就算他们是皇宫大内负责皇上安全的人,也不过是平凡百姓。并且,御林军中有些人早已成家了,看见这些少年受到如此非人待遇,心中憋了一团火气。

  赵构的命令是一回事,心中受到的冲击才是关键,下手那是往死里打,哪种手段最凄惨就用哪种,对付这群丧尽天良之人绝不手软。若是换位思考,自己的孩子遭受这样的待遇心里多痛苦,要不是一直忍着只怕他们真的一刀将他们全部杀死。

  少年们心里一震,他没有想到赵构真的说得出做得到,心里对他的信任增多了很多。接着,赵构问什么,他们答什么,包括自己的父母名讳以及住在何处全部说了出来。

  他们全部抢先回答,生怕落后了,与之前相比要热烈许多。许景衡等人看得目瞪口呆,又钦佩不已。原本被动的局面再次成为主动,不过他们看向赵构就像是小大人似的与这些少年攀谈总觉得有些别扭,再怎么说赵构的年龄与他们相差不大。

  一家欢喜一家愁!

  许景衡等人兴奋不已,李邦彦却是哭丧着脸,心惊胆战。之前,赵构不问缘由,也不顾他的面子直接将他的人拉出去乱棍打死,御林军很快前来复命;李邦彦认识到赵构在御林军中也有绝对的威信,杀伐果断从不含糊。

  与此同时,李邦彦心里害怕不已,他感觉死亡离自己越来越近了。即使李邦彦是太监总管,面见任何官吏都是对他非常恭敬,却不想赵构丝毫不给他面子,直接了当的让他颜面无存不说,还在他的府上动手,也就意味着赵构真的决定将他处死的决心。

  这一刻,李邦彦第一次感觉到害怕,就算侍候皇上犯了错也有办法化险为夷;如今束手无策不说,还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任由赵构宰割。此时,李邦彦抬起头目不转睛的注视着赵构,心里再与太子赵桓对比,同样是皇子却风格迥异,他知道赵构远胜于赵桓,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他后悔了,也失去了机会,无法重新来过只得顺从。

  “李公公你还有何话要说?”赵构厉声喝道。

  李邦彦自知难逃一死,还要做最后的挣扎,高声回道:“这群少年思家心切岂能相信?莫不是御史大人以为仅凭这些少年的话就能定奴才的罪,只怕有些草率吧!”

  “无可救药!”赵构冷笑一声,喝道:“来人,将他们之前提到的名讳以及住处找到他们的父母,待找到后立即派人护送入宫,到时候你在如何狡辩也无所遁形了。”

  顿时,李邦彦哑口无言了,他知道真的去对质的话,只怕那些人连他是谁都不知道,何况他的身份也不清楚。毕竟,这些孩子是他的人掳掠来的,又死了几条人命,这样一来就把自己的罪行公之于众了。

  他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退了,也无计可施了,一切都已经成定数;李邦彦悔不当初,要是听从太子赵桓的建议低调一点也不会落得今日下场,更不会被赵构逮个正着,人赃并获,一切都完了!

  赵构冷着脸,恨不得直接杀了,他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只不过赵构觉得真的一刀将他杀之,无法震慑高俅等人,这一次借用李邦彦的死正式宣战。即使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为了皇位,那又如何只要问心无愧即可!  

第二百七十六章 斩草除根

  李邦彦耷拉着头,垂头丧气的被御林军押解离开,其他相关人等也全部带走。赵构又命人将这些少年全部接走,派人保护好他们;接着,御林军又将这座府邸封了,不许任何人进出。

  赵构命人封了府邸,又派人抓走李邦彦的消息不胫而走;宋徽宗接到赵构的禀报声,看着上面的陈述怒火中烧。太子赵桓等人也接到消息,他们知道事情闹大了。

  宋徽宗知道真相后,大发雷霆,皇宫大内中的婢女、太监等都颤颤惊惊,害怕惹祸上身。太子赵桓得知真相后,愣了半晌,缓了片刻也是怒火中烧,悔恨不已,低声道:“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李邦彦是太子赵桓安插皇上身边的棋子,宋徽宗的一举一动都会传递出来。现在,李邦彦被逮住,赵桓知道事情败露了,唯一期盼的是李邦彦不会供出更多的事情,不然他也会受到牵连。

  失去李邦彦这个棋子倒是没什么,主要还是不能牵连自己。若是李邦彦不顾一切的供出所有一切,只怕自己苦心经营的大局一朝散去。太子赵桓想了想,吩咐道:“你们出去喊太尉大人等人前来,就说本宫有要事磋商!”

  “禀报太子,太尉等人在外求见!”赵桓原本就像请他们进来共同商议这些事情的,却不想听到府中家丁道出他们来了,心急如焚的吩咐下去请他们进来,又命人说来茶点。

  高俅、王黼等人前后脚踏了进来,看见赵桓焦急的模样,他们相视一眼,心里已经猜到了大概,只见赵桓面色阴沉,焦急的说道:“诸位大人来的正好,本宫正有事与大人商议!”

  “太子殿下正为李大人的事情烦忧?”高俅开门见山地道出太子赵桓心中所想,接着说道:“臣等来此便是为了这事,李大人与朱勔、童贯等人不同,他本身就是与我们利益相关,就像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王黼接话道:“太尉大人所言极是,太子殿下,要是李大人供出我等,只怕我等受到牵连,必须想办法尽快解决此事。若是尽快解决,只怕皇上真的召见那个时候便确定了,无力回天了!”

  梁师成赞同道:“太子殿下,臣以为尽快处理才行,以免夜长梦多!”

  梁师成聪慧狡黠熟习文法,稍稍知道一点写作,最后成功进入贾详的书艺局,得以进入官场;贾详死后,他得以管理睿思殿文字外库,负责出外传道上旨,借此机会又与宋徽宗相识。

  此外,梁师成又借机将自己的名字写在进士的名籍中,逐渐迁为晋州观察使、兴德军留后。朝廷建明堂,他为都监,明堂修成后,拜为节度使,并任中太一、神霄宫使。历任护国、镇东、河东三节度使,官至检校太傅,被拜为太尉、开府仪同三司,调任淮南节度。

  梁师成真凭实学不及李邦彦,却凭借着他的聪明狡黠愣是在官场上平步青云;王黼又与梁师成是邻居的关系得以推荐入官,二人私底下走动比较频繁,就连蔡京在世时都难以掩盖住梁师成的势力发展,而他又是宦官出身,就连蔡京对他也不敢太过放肆。

  太子赵桓紧锁眉头,沉声道:“诸位大人,你们以为如何?”

  李邦彦出事了,还那么迅速;之前没有任何风声,而且看样子证据确凿,已经没有任何办法解救了。若是李邦彦在朝堂上明哲保身供出他们这些人,以及这些年自己所作所为都是太子赵桓指使的,将一切罪责推到他的身上。

  即使没有任何证据,对他亦是不利;赵构的风头正盛,不论是品德或是才学比他要高上一些。如果李邦彦真的不顾一切说了,只怕这个太子之位不保不说,还危及性命,他赵桓不敢赌,只得求助于他们等人。

  梁师成回道:“太子殿下,为今之计只有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高俅、王黼等人沉默了,他们没有说话眼睛却看着赵桓,意思已经很明显了,那便是只有这条路了。太子赵桓眉头皱了皱,想了想也只有这条路可走;现在只有这样一条路才能永绝后患,要不就赌一次,可是这样一来风险太大了,赵桓不敢。

  如今只有两条路可走,一个是将那些少年全部杀了,不留任何的隐患,就连那些知道事情的太监一并处理;另外一个,只有杀了李邦彦才行。第一条路已经不可能了,赵构像是知道他们会想这条路,保住李邦彦的性命,便派人严密保护,具体安放在何地也不知道。

  至于第二条路,赵构像是知道却没有想保护那些少年一样,只是表面上功夫,也就是唯一的机会。太子赵桓等人也知道李邦彦有龙阳之好,只是知道的不多,还以为只是简单地爱好却不想弄出了人命。

  梁师成见太子赵桓迟迟不作出决定,低声说道:“从宫中传来的消息,皇上已经知道了李邦彦的所有事情,龙颜大怒,怒火中烧发誓要将他五马分尸,直接让御史押他关入天牢,然后亲自前往天牢要提审才行!如果皇上真的见到了,恐怕……”

  梁师成后面的话没有说,众人也知道他的意思,不约而同的心里一紧,劝说道:“已经不能再拖了,唯有快刀斩乱麻才行!”

  太子赵桓咬了咬,坚定地说道:“那便斩草除根!”

  接着,太子赵桓便开始重新部署,想了想也只有在天牢里动手了。这一步棋是兵行险招了,要是出了差错就真的完了,被逮个正着。要知道劫天牢可以诛九族的大罪,就算是位高权重的一品大员都难以洗脱罪名。

  李邦彦知道的事情太多了,要是不这样做后果真的不堪设想,不仅仅是太子不敢赌,就连其他人都不敢赌,只有弃车保帅了。这样一来死了李邦彦一人,却能保全他们,在利益面前一切都不顾了,哪怕之前是盟友也在所不惜。

  此时此刻,众人对李邦彦没有任何的同情,有的只是愤怒,尤其是太子赵桓。他之前就提醒过众人,要小心行事,低调一下,还是被赵构逮住了,也就是说把他的话当成耳旁风了,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若不是李邦彦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赵桓也不会如此担心,更不会做出放手一搏的事情,就连派出去的人都不能与他们有关,只得暗中布置一切,出面的人也不能是他们本身,不然要是陷进话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二百七十七章 朕是昏君吗?

  赵桓与众人商议过后,决定由江湖中出手,而这一切安排都是赵桓的人做的。身为太子,赵桓岂能没有暗中力量。只是他的人隐藏的很深,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动用。

  现在情况特殊,赵桓也不得不出动暗中力量。为了以防万一,一次性派出了五名一等一高手,他们的身手比之大内侍卫要厉害许多,全部都是以一敌十的存在。

  高俅等人离开后,一切得以暗中进行;若是派出去的人有任何闪失,他们也不会供出自己指使的。太子赵桓吩咐下去,一定要完成任务。此外,他又派了一名弓箭好手跟随,总共六个人展开行动。

  赵构亲自禀报李邦彦的罪行,宋徽宗听闻后龙颜大怒,火急火燎的跟随赵构的脚步面见了那些少年。赵构以防万一,派人守护外又秘密将他们送到皇宫中,就算真的胆大包天也不敢在皇宫放肆。

  宋徽宗亲自面见了那些少年,又从那些少年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与赵构说得如出一辙。赵佶并非不信任赵构所言,而是李邦彦跟随在旁多年,深得他的信任,从未怀疑过他的忠心。

  现在,赵构告之李邦彦并非忠心耿耿,包藏祸心,这让他一时难以接受,非常的失望。宋徽宗自问对李邦彦问心无愧,却不想他对自己是如此对待,心中的怒火可想而知了。

  当宋徽宗看见那些少年的伤势后,尤其是他们眼神中的害怕与无助,他震怒了。直接命令赵构将李邦彦押解前来,不必等到朝会再审问,要亲自审问他为何这样做。

  在朱勔这个先例后,童贯接着伏法,又出现了一个李邦彦,最可恶的是李邦彦居然是自己身边的人,也出卖自己,这让宋徽宗情何以堪。即使知道事情的结果,赵佶还是不甘心,痛心地低语道:“为何他们如此对待朕!……朕自问待他们不薄,为何要这样做?……”

  赵构没有说话,赵有恭也沉默了,他们二人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得闭嘴不言。原本赵有恭待在楚王府中,赵构却派人将他请了过来;赵有恭费解的看着赵构,在他的耳边低声细语了几句才知道原因,就一直待在宫中没有回府了。

  “你们说,朕之前是不是太无能了?”

  赵佶疲惫不堪,脸上的容光消失不见了,留下来的只有哀伤,这一刻他懂得赵似心中的痛苦,的确是累了。可他不是赵似,无法做到逍遥自在;偌大的大宋江山还需要他坐镇,就算再累也得坚持下去。

  赵构、赵有恭连忙抬起头诧异的看着他,呆若木鸡,他们没想到皇上会问这样的话,两个人都愣住了。赵佶瞥了一眼赵有恭,低声问道:“有恭,你来回答,朕是不是太无能了?”

  赵有恭心里一紧,真挚的回道:“在臣的心中皇上永远那个顶天立地的九五之尊,只是皇上的苦心他们不曾懂得。若是天下百姓知道皇上苦心,亦会忠心耿耿!”

  赵佶怔怔不语的看着赵有恭,没有说话,撇过头看向赵构,道:“构儿,你来回答!”

  “真的要回答?”赵构为难的说道。

  “这是圣旨!”赵佶严肃地说道,“但说无妨,朕恕你无罪!”

  赵构如实回道:“正如堂兄所言,父皇英明睿智,乃是真正的顶天立地之人。奈何国难当前,情非得已;然,奸佞之人从中钻了空子,中饱私囊又贪污受贿,从中牟利。”

  “此乃**,非父皇之过也;在儿臣眼中,父皇是能忍之君,亦是有德之君,故非昏君!若父皇将奸佞所犯罪行揽在自己身上,罪己诏非明智之举,这些人罪该万死,唯有一网打尽方能重整朝纲,百姓丰衣足食!”

  赵构的这番话让赵有恭深有感触,要是不知道赵佶对大宋的事迹,他也觉得是昏君,要不然也不会逼宫了。事后,赵似详细的告知赵有恭有关于赵佶的一切,赵有恭也不得不佩服,能忍常人不能忍,若是昏君那真的是天理何在!

  不仅仅赵有恭如此想,赵构也是如此想。若是按照历史记载,宋徽宗的确是昏庸无能之人。虽然文采风流,只是后世的历史专家,就连赵构自己都认为宋徽宗昏庸毫无作为,然而亲身经历才发现,赵佶有很多无可奈何。

  宋徽宗的无可奈何实在是太多了,有些事情不是他能够左右的,身为皇上的他有很多身不由己。赵构懂得,赵有恭也理解,故而说出的话都是肺腑之言,没有半分恭维之意。

  “启奏皇上,贼人同党前来搭救现已经被团团围住!”

  宋徽宗惊讶道:“同党?”

  赵构迎着宋徽宗的目光,躬身道:“回禀父皇,其实这是一个计谋,以蛇出洞!”

  “引蛇出洞?”宋徽宗低声问道。

  赵构又与宋徽宗详细的解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原来这是赵构的计谋,为得是引出幕后之人。随着赵构与赵佶都知道李邦彦效忠的对象是何人,在没有证据之下不敢轻举妄动,赵佶也不愿意采取任何动作,故而这样的计谋是为了下套,到时候证据确凿再做行动。

  赵有恭也不知道事情的计划,要不是他匆匆而来也不知事情的真相,一切都是赵构一人安排。押解天牢的李邦彦是本人,赵构知道目前的情况不能妄自行动,故而用了这个计谋。

  果然不出所料,就有人前去刺杀李邦彦,赵构早已安排一切,为得就是敲山震虎。赵构与赵有恭低声细语的就是这件事,赵有恭立即下命派人前去天牢防守,然后才有了这样一幕。

  “情况如何?”赵构沉声道。

  那人回道:“这……”

  赵构见他欲言又止,皱着眉头问道:“莫不是出了什么意外?”

  那人愧疚地回道:“他死了!”

  “什么?”赵构大吃一惊,惊疑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本他们出现时,我们便已经将他们团团围住,不料敌人中有一位是弓箭手,利用自己手中的箭矢射中他,最后才让我们功亏一篑;这些人以臣之见必定是精心培养的死士。”

  那人回想起之前发生的一幕,皱着眉头,躬身回道:“当时,我们已经抓住却不想这些人口中含有毒囊,最后的结果出乎众人意料之外。以臣对这些人的观察,只怕这些人不是善茬,来者不善!”

  赵构听闻李邦彦之死没有任何不满,气定神闲的点点头,淡淡的说道:“知道了,你下去吧!”  

第二百七十八章 这本来就是一个圈套

  宋徽宗皱着眉头,总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疑惑的看着赵构,低声问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这厮之前还是好好地,怎么现在就死了呢?莫不是其中有什么事情?”

  赵构郑重的点点头,回道:“父皇,李邦彦的死有些意外,不过也在情理之中。只是没想到他们真的有此胆色敢闯天牢,看样子狗急了也跳墙。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后面还有更多的牵扯,这是弃车保帅!”

  赵佶若有所思像是想起什么似的,惊疑道:“构儿,这是你设下的圈套?”

  “不错,这本来就是一个圈套!”赵构也不否认,叹息一声:“当初,儿臣抓来李邦彦这厮的消息没有掩盖,为得就是引蛇出洞,吸引他们出手相救;儿臣也安排好一切,最后还是功亏一篑!”

  赵有恭之所以被赵构喊来,为得就是这件事,他听从赵构安排好人手,以防万一有人杀人灭口。赵构分析局势,如今之计只有两条路,第一条路便是杀了证人却被他派人严密保护,难以找到,最后只有杀人灭口这条路。

  那个时候赵构没有把握,因为杀人灭口容易暴露行踪,牵扯更多的人。只是赵构没有预料到他们真的敢这样做,要知道前往天牢杀人灭口这样的勇气还真是少有,要不是各为其主赵构还真的为他们的行为点赞。

  赵佶沉默不语,苦恼的摇摇头,赵构没有回话他也知道是谁做的,只是有些事情不点破更好。顿时,赵佶也理解赵构如此做的缘由了,这样一来不仅仅确定了对方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还弄清楚了李邦彦的身份地位不一般,要不然也不会冒风险。

  众人心知肚明那人便是太子赵桓所为,都没有说出来。即使太子赵桓没有亲自出面,不过在他们的眼里这些都不是个事情,因为从一开始李邦彦便是赵桓的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现在有人杀人灭口也只有太子赵桓有这个动机,赵构利用李邦彦一人便试探出赵桓的底细,而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计谋被人识破了。赵构抓捕李邦彦行动的消息没有封锁,便是为了给他留一个机会。

  这是一个机会亦是一个挑战,要是李邦彦真的很重要势必会有行动,要是无关紧要那么敲山震虎的效果就不大了。现在,李邦彦死了,还死在天牢,就算那些杀手全部伏诛也显示出赵桓的力量还未完全暴露出来。

  赵构设下这个局,不仅仅达到了自己目的,也让赵桓暴露人前,而他的势力也露出冰山一角来。如此一来,太子赵桓的势力比表面上的要强大很多,能够在天牢将李邦彦杀了,这份本事也不弱于山庄之人。

  经过来人的禀报,事情的经过也都知道了。原来那些五名杀手悄悄地偷入天牢,在他们身后又跟随着弓箭好手,那人手中的箭矢有一支是涂满了穿肠毒药,专门用来送李邦彦一程的。

  那五名杀手悄悄地潜入天牢,又仔细的打探确定了李邦彦在何地,然后又打了手势告知于距离他们有些距离的弓箭手。当他们出现在天牢,准备离去时却被赵有恭派的人团团围住。

  他们早已做好赴死的准备,那一刻出现的危机并未让他们慌了手脚,反而与众人厮杀起来;双方都杀红了眼,互不相让,最后他们的注意力全部都被这些人吸引完全忽略了远方隐藏在暗中的弓箭手。

  这五人也着实有些本事,凭借着他们的身手愣是拖住了大半人力,也成功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最后利用自己等人给了弓箭手可趁之机。他在众人分神之际,搭上箭矢拉满硬弓,径直射向了李邦彦,还未有任何反应便中了一箭,一命呜呼了。

  当李邦彦死在天牢,口吐白沫众人方才清醒过来,立即展开追捕行动,最后那名弓箭手寡不敌众之下也被抓了起来;另外五名杀手也被打成重伤,最后六个人在被抓的那一刻便做好了赴死准备,什么话也不说便自杀了。

  当五名杀手,一名弓箭手全部未归,太子赵桓便知道他们出了事情。那个时候他以为失败了,还被擒获住了。在他失望之时,又听到他们成功的消息,就算是死了也成功了,心里甭提多高兴了,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虽然损失了五名一等一的高手,还有一位神箭手;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就算是猜到是我做的,也没有任何证据,又能奈我何?”太子赵桓抿了一口茶水,舒服的躺在椅子上,一脸的得意,又有几分狠戾,暗暗地想道:“若不是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又怎么会铤而走险。”

  杀手的死对于赵桓来说没有值得关心的,这些人本来就效忠于他,如今死了更是理所应当。赵桓真正在意的,这一次真的是一个圈套。如果不是他们反应机灵只怕鹿死谁手尚且不知,这样一来意味着赵构早已猜到会有人前往天牢杀人灭口。

  赵桓眉头紧皱,凝重的喃喃道:“莫不是老九知道些什么?又或是他已经猜到是我做的?”他想了想又觉得不对,果断的摇头否定,“如果他真的知道了什么,为何不在父皇面前直接弹劾,要知道他有这样的权力。现在什么事情都没有,难道是没有证据?”

  太子赵桓想了许久,还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心里不禁有些担心了。无论是哪种猜测对他都是大大的不利,眼下他需要考虑的是明日朝会该如何表现,以免众人的怀疑是自己做的,不能让群臣认为自己是无情之人,这样一来不仅寒了众人心,也显示出自己心胸狭隘,不是明主,这些事情让他不得不去好好地思考才行。

  相比太子赵桓的纠结与担心,赵构显得轻松许多,他与赵有恭二人没有回府一直留在宫中静静地等候着天亮。原本他们二人是准备回去的,赵佶看了天色便让他们留下。

  天牢发生有人劫狱这等大事,明日便会引起朝堂震动;李邦彦的死在赵构的预料之内,他没有显得慌张或是担心,仿佛这件事根本无关似的,风轻云淡地微笑着。

  此次,赵构设下这个圈套为的就是敲山震虎,以目前的情况来说达到了自己目的,也收获了不少。并且,李邦彦被抓还是他亲自动手,意味着他与赵桓两人撕破脸皮,正式宣战了。  

第二百七十九章 我们看戏就行了!

  满天的星空渐渐地暗淡了,启明星高高的挂在空中,更显得耀眼。炎热的夏季已经迎来中旬,也是酷热难耐的日子。这个季节的人们比往常都要起来的早,赵有恭、赵构二人看看天色便起身告退,前往偏殿等候朝会召见。

  太监在前方引路,原本打着灯笼反而显得有些诡异;此时的白天来的较早,就算是五六点时刻天已经微微亮起,打着灯笼看不真切,故而赵构想了想便让他们将灯笼熄灭,又让他们退了下去。

  “李邦彦之死,想必群臣已经知晓了,接下来就看太子如何做?”赵有恭见赵构支开太监,四下无人便开门见山地笑道,他想起等会太子赵桓在朝堂上铁青着脸,敢怒不敢言的模样心里就甭提多开心。

  赵构撇过头,微微一笑道:“堂兄,难道你不惧吗?”

  “为何惧怕?从小到大,从未怕过;就算他贵为太子,我也不见得比他差多少!”赵有恭瞪着眼睛,理直气壮地回道。

  赵构哈哈大笑起来,眯着眼睛说道:“无怪乎十三叔说你天不怕地不怕,果真如此!……不过,李邦彦之死倒是小事,真正重要的还是后面。即使主动权在我们手中,只怕他们也不会坐以待毙。”

  “这一次我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让李邦彦措手不及栽了;这一招只怕对于其他人没有效果,唯有选择其它招式才行。况且,太子并非善茬,其他几人也不是善类,决不会束手就擒,势必会采取行动。”

  赵有恭正声道:“这一次行动主要是你执行,不知情的他们势必将你尽快除去;以李邦彦之死来看,只怕他们已经狗急了跳墙,要是逼得再紧只怕兵行险招,甘冒风险也要除去你方才罢休!”

  赵构自信的笑道:“你觉得他们要是真的那样做,我会怕吗?”

  “不怕!”赵有恭毫不犹豫的肯定回道,赵构的武艺他可是亲身见识过,就算太子赵桓兵行险招派人刺杀也不会伤他;退一万步来说,赵构的武功足以应付一切刺杀行动,根本不必担心。

  “那不就是了!”赵构脸色变得有些凝重,沉声道:“暗中行动不必担心,就怕明着来,要知道他们手中的势力被我剪除了不少,只怕也是他们的弃子,这样一来反而助他们精简了不少,留下来的都是一些难缠且阴谋之人。”

  赵有恭懂得赵构的话,他的考虑也不无道理。若是太子赵桓真的兵行险招,暗中派人刺杀,以赵构的武功根本就不惧怕;若是他不用这招,用的是另外一招直接从朝堂上打击,那么真的是防不胜防。

  “现在,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约束下面的人,千万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如果被抓到的话,只怕经过他们的嘴巴势必会宣扬起来,到时候朝堂上的压力呼啸而至,只怕父皇也难以抵挡,不得已而为之,为今之计便是‘以不变应万变’!”

  赵有恭赞同的说道:“好一个‘以不变应万变’!”

  赵构兵贵神速的拿下李邦彦,他是********就连皇上都没有打招呼,直接拿下,可见毫不在意这些,意味着皇上在后面撑着,不必担心;李邦彦到底是谁的人众人心知肚明,被抓又被太子赵桓派人杀之,赵构便与他正面交锋了,相当于宣战了。

  现在,李邦彦死了,太子赵桓身边少了一位在宫中任职的宦官,还是位高权重的人,也就少了一位探听消息的人。这样一来,太子赵桓的行动会有所降低,也无法第一时间得知皇上的行踪以及想法,那么一切回到原点。

  此外,赵构与赵桓正面宣战,看似没有风吹草动,实际上已经正式开始了,自明日起,唯一庆幸的是赵构掌握主动权,赵桓被动。若是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化被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