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患土拿涠疾恢馈

  “尚书大人有事找我?”赵构惊疑的问道。

  刑部尚书重重的点点头,感激道:“若非朝堂上郡王求情,只怕我已经不是刑部尚书了。此次蒙受郡王恩情,王某铭记于心,日后但凡有任何差遣必定鞠躬尽瘁!”

  “尚书大人客气了,我只是据实已告,并没有多说什么,大人不必如此!”

  “若真是据实已告,又如何朝堂之上并无其他人求情,唯有郡王一人!”刑部尚书自嘲的笑了笑,他平日里甚少与人走动,朝堂上私交甚笃的官吏没有几个,故而有些心灰意冷。

  今日赵构在朝堂上的求情,对其他人来说不过是拉拢,对于他而言却是比任何时候来得重要。官场不比平常,私底下关系再好也不会有人冒着官位不保的情况帮你,锦上添花的太多了,雪中送炭的人屈指可数。

  赵构见他一丝不苟没有任何开玩笑的意思,也就欣然答允了。接着,他又问道:“不知尚书大人名讳?”

  “王云!”王云脱口而出。

  “什么,你是王云?”赵构心里一惊,急忙问道:“你可是山西泽州人氏?”

  王云被赵构惊讶的吓愣住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里也奇怪他是如何知道自己的户籍,还是恭敬地回道:“王某正是山西泽州人氏,莫不是郡王听闻过微臣?”

  赵构哭笑不得打量起王云,见他相貌堂堂,忠厚的脸庞,瘦骨嶙峋的模样,无奈的想道:“没想到居然会是他,还真的是有缘啊!”  

第二百八十四章 好险

  不仅仅王云被赵构惊讶的模样吓了一跳,就连赵有恭、许景衡等人都愣住了,面面相觑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实际上,赵构也没有想到刑部尚书居然是王云,要知道历史记载中王云的确与赵构有关系,而且关系匪浅。

  王云在历史上记载并不多见,唯一可以查到的便是他官场之路比较坎坷,就连他到底是忠还是奸都不清楚。可是,靖康元年,王云以资政殿学土辅康王赵构出使金,行至磁州,州民指为奸贼,被老百姓拥杀。

  之后,到了南宋又被追赠为观文殿学士。可以说在民间,王云是奸贼;在宋高宗的眼里王云是忠臣,到底如何谁也不清楚。赵构心里清楚,王云与自己的关系匪浅,不然决不会在他死后又追赠。

  现在王云活生生的出现在自己面前,居然是刑部尚书,而他还不是康王。只是阴差阳错的二人早早地接触了,还发生了赵构求情救下王云的事情,已经与历史上有些偏离。

  至于历史记载中的王云会被老百姓拥杀的事情已经成为过去,不可能再次发生了。赵构心里震惊外,还有感慨,他没有解释,众人也没有追问到底为何惊讶,只是临走前对王云说道:“一切就以你所言,相信不久后便会用到你的时候,到时候莫要让我失望!”

  王云听闻后大喜过望,又有些好奇,尤其是赵构临行前说过的话总觉得像是认识自己似的,让他有些莫名其妙,总感觉有些不对劲又发现不了问题在哪里,最后抛诸脑后转身离去了。

  赵有恭惊疑地看了一眼赵构,却什么话都没说。虽然他不明白赵构听到王云的名讳时有些震惊,懂得收下王云的举动。毕竟,王云的身份是刑部尚书与监察御史本来息息相关。

  此外,王云在朝中并无投靠任何势力,这个赵有恭也清楚。自从答应辅佐赵构为他效命,他便彻底的调查了朝中官员的一切,王云便是其中之一。原本赵有恭就有这个打算,现在皇上从中帮助省去了不少麻烦。

  王云是典型的效忠皇上之人,无论太子赵桓还是高俅等人都没有办法拉拢,而且王云的性格有些怪异,行事风格迥异,常常出人意料,故而他们拉拢失败后便对他没有太大的想法。

  “接下来该如何做?”赵有恭低声问道。

  赵构淡然地说道:“现在不是我们的事情,是他们要考虑的,只怕有些人坐不住了。引子已经抛出去了,他们不会坐以待毙的;接下来,我们只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就好。”

  太子赵桓、高俅等人犹如热锅上的蚂蚁,狗急了都会跳墙,更何况他们手握大权,谁也不愿意唾手可得的权力眼睁睁的消失了。赵构料定他们必定会采取行动,这样一来正好中了他的计谋,只要抓住把柄便可以将他们逐一除去。

  现在的局势已然转变,赵构占据主动,太子赵桓被动。若想扭转乾坤,唯有展开行动,一举压过赵构方有机会。若是按照这样的趋势,赵桓苦心经营多年的心血将会毁于一旦不说,就连太子之位都难保。

  “父皇太偏心了,本宫也是父皇的儿子,还是皇长子,又是太子。今日在朝堂上父皇当着群臣的面,如此做不是明摆着自己的心意吗?若是这样下去,本宫这个太子之位就要拱手相让了。”

  赵恒回想起今日朝会时,宋徽宗对赵构的态度以及自己的,两相对比一下,心中的愤恨更多。他知道赵构一直得到父皇宠爱,不曾想这份宠爱远远超乎自己的想象。

  赵构出生起,他这个皇长子再也引不起父皇的关注。无论他做什么,在赵佶的眼中只有赵构一人,这让他很是恼怒却又无可奈何。长久以来的隐忍让他学会隐藏自己情绪,隐藏自己的野心。

  赵桓通过自己这些年暗中部署,趁着自己父皇不理朝政时机大肆拉拢人心,又在赵构不在京城之时取得大权。不曾想半年不到的时间,自己屡次失败不说,还是成就了赵构威名,更是气愤不已。

  “太子殿下,以臣之见,只怕皇上的心一直向着郡王,从未改变过。若非太子手握大权,那时的皇上孤立无援,不得已妥协答应下来。今日看上去,皇上是将这份宠溺深埋在心底,未曾表露出来。”

  高俅皱着眉头,铿锵有力地说道:“如果我们再不采取行动,这样下去终究有一天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微臣以为这件事已经不能拖下去了,必须扭转乾坤才是。”

  王黼赞同地说道:“太尉大人言之有理,微臣以为这件事我们需要回击。今日朝会上,他的举动已经表明与我们撕破脸皮,正式交锋。若是这局输了便失去了最后机会,最后永无翻身之日。”

  梁师成沉默片刻,恼怒道:“王云这厮不识好歹居然在朝会上与他眉来眼去,所料不错的话他已经投靠了。我就不明白为何他有这样的本事拉拢王云,想当初……”

  众人心里一惊,急忙瞥了一眼示意梁师成才保持缄默;看到众人紧张且不好看的脸色,又看了看赵桓越来越阴沉的脸,识趣的闭上嘴没有继续。即使及时住口,众人都知道后面要说的话。

  当初拉拢王云时,高俅等人出面过,最后迫于无奈赵桓也曾前往府上,最后碰了一鼻子回来。无论他们说什么话,王云就像是没有听见似的,揣着明白装糊涂,他们早有心思毁掉,只可惜王云精明很多,总是巧妙地避开不说,还让他们无可奈何。

  今日赵桓想要求情为得也是拉拢人心,之前不重视王云尚未遇到重大情况。经过李邦彦的死,赵桓才知道他的重要性,只可惜错过了最佳机会,反而成就了赵构这让心高气傲的他如何咽的下这口气。

  偏偏梁师成提及此事,赵桓脸色阴沉的可怕,眼神都快冒出火来,狠狠地瞪了一眼梁师成,重重的说道:“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眼下还是想想该怎么办才好。”

  梁师成看见赵桓眼中的火气,讪讪地闭上嘴不再多言,他也知道自己一时嘴快提及到这些。虽然也是无心之举,还是惹恼了赵桓,尴尬的低下头,心虚不已;听闻赵桓的话,悬着心才放下来,松了一口气:“差点忘记了,这个事情决不能说出来,好险!”  

第二百八十五章 围魏救赵

  太子赵桓板着脸,沉声道:“现在该如何做?诸位大人有何建议不妨直言!”

  顿时,众人默契十足的沉默不语,眼前的局势已然出乎意料之外,不得不慎重处理。若是无动于衷任由发展,只怕局势越来越不利,最后的结果不是他们想要的,故而众人都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做。

  “启禀太子,微臣心里有计谋,不知当讲不当讲!”王黼躬身上前低声说道。

  “讲!”赵桓立即给予准确地回答。

  王黼言简意赅地说道:“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赵桓皱着眉头,低头不语,静静的等待着王黼的解释。

  王黼侍奉在赵桓左右,早已摸透了他的心思,还未等赵桓发话便主动地解释道:“回禀太子,他居于庙堂之上,众所周知。只是我们一直忽略了他本身是何出身,要是以此为突破口,想必再如何淡然也不会坐视不理,要知道那些人对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何解?”赵桓单刀直入地问道,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他是监察御史不错,同时也是广平郡王,现如今在朝堂上大放异彩的不是他郡王的身份,而是监察御史,所作所为都出人意料,却招招致命,收获奇效,更是得到皇上宠信。”

  王黼赞扬赵构的能力,在座的没有谁反对,这是事实难以狡辩。若是平心而论,赵构能力出众,做事雷厉风行,小小年纪却做出大事件。每一次朝堂上的争论核心都是围绕他而走,可以说赵构就像是受人瞩目的焦点一样,就算是太子赵桓与之势同水火,也不得不承认赵构的能力。

  身为皇上的第九子,赵构自幼受到的关注远甚于其他皇子。若是仅仅是郡王身份,根本没有给赵构带来任何光环,反而受到制约;假若不是郡王他也不会受到重视,可以说两者相辅相成。

  真正让赵构在朝堂上大放异彩的来自于监察御史任职期间,监察御史在许景衡担任期间没有处理的案件,在赵构手中弹指间便解决,最让他们意外的是每一次动作都光明正大,找不到任何破绽,也没有透露任何风声。

  可以看出赵构用人之道,整个监察院上下一心,遵守赵构的命令,就算是他们都难以插进去。若是打探消息也是一无所获,可想而知监察院在赵构手中成为汴京家喻户晓的机构。

  赵构担任监察御史以来,针对太子赵桓势力展开前所未有的攻势;并且,这种攻势让他们屡战屡败,从未占据上风,一直都处于下风。接二连三的折损其中重要的要员,一切相关官吏更是遭到贬黜,无异于雪上加霜。

  赵构雷厉风行,行事滴水不漏,让他们找不到任何借口和理由反驳,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一鸣惊人,让人措手不及。可见赵构颇有些手段,智谋无双,从各方面分析看出他的确是难缠的对手。

  太子赵桓脸色铁青,就连他这个太子都不得不承认,要是换个位置只怕赵构比自己要做得更好,只可惜在利益面前,没有任何的亲情可言,更没有手足之情,只有利益至上,尤其是一朝成功便能成就一国之君,一声令下群臣皆臣服,此等权力谁也不会轻易错过。

  原本唾手可得的皇位,现在变得岌岌可危,太子赵桓如何不怒,如何忍受得了。现在他的心中哪里还认得什么手足,满脑子想的都是皇位,谁敢阻挠便是敌人,一律处之,扫除障碍。

  如今,赵构在朝堂上立足脚跟,再也不像之前那样任人揉捏了,这是一大挑战。凭借着皇上对赵构的宠信,太子赵桓有理由相信他会被废掉,赵构成为皇太子,就连其他大臣都有这样的想法,故而赵桓才会如此急不可耐的对付赵构。

  “不仅仅文治上有所建树,就连武功上放眼大宋也是数一数二。”突然,王黼停顿了一下,狡诈地笑道:“正是如此才有机会,他是骠骑大将军,除去了监察御史之职,这点更是光芒万丈!”

  众人咯噔一下,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惊喜道:“此计行得通!”

  王黼点拨至此,看见众人脸色,心下明白懂得了,不免有些得意。这个计谋说到底还是他想出来的,原本这个计谋本来没什么,要是借用赵构的骠骑大将军的身份,结果就不一样了。

  在官场上,王黼算得上是老司机,他轻车熟路的找到核心点,目光准确无误。如果真的成功了,这样一来不仅仅扳倒赵构,更能永除后患,这个计谋便是借用骠骑大将军大做文章。

  大宋是重文抑武的帝国,任何上位者都不允许武将居功至傲,尤其是功高震主,就算是赵构深得皇上宠信只怕也难以重用,必定心生嫌隙,这样一来赵构手中的权力便会剥夺。

  王黼得意洋洋的补充道:“仅凭这点还是无法扳倒他,还需要借‘东风’。”

  太子赵桓也明白他说的话,急忙问道:“如何借‘东风’?”

  “当然是那些人了!”王黼笑眯眯说着,众人还是不甚明白,故而奸诈一笑,道:“当初他率领那些人剿灭叛乱,屡次立下战功,只是他们之中只有少数人在官场上做过官,多数是江湖中人或是商贾等。”

  “他又是这些人的将领,跟随左右,势必已经被他收纳麾下。这些人重情重义,在官场上这可是要不得的,偏偏为官后还是如此,只要我们煽风点火,使绊子必定让这些人再次吃亏,这样一来便可以无声无息的剪除他在军中的影响力。”

  “若是没有猜错的话,到时候他必定会出面求情,再借着他的身份大做文章,就算是天大的本事也翻不了身。如此一来,还不是我们手中之物,更可以让他远离朝廷,就算不死也得流放千里之外。”

  王黼奸诈的大笑起来,众人亦是会心大笑,他们脑海中像是看见了赵构结局似的,嘴角都翘来了,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看不清人了。此时此刻,他们正在洋洋得意。

  经过王黼地解释,众人才明白什么是‘围魏救赵’。既然赵构无懈可击,那么就从这些人身上下手,到时候势必会牵扯出赵构来,引火烧身;如此一来便可以斩草除根,永绝后患,故而众人情不自禁的大笑起来。  

第二百八十六章 明白了何事?

  “禀报御史大人,又有情报!”

  赵构震惊不已,迅速的接过那人手中的情报,拆开信封,细心看了一遍,皱着眉头,喃喃道:“为何会这样?……没道理啊!……他们都已经被派遣出去,理应不会惹是生非,怎么月余时间便发生这么多事情,莫非是……”

  “你猜的不错,这一切正是他所为!”赵有恭接话说道,要不是赵构觉得事情反常,也不至于让他派人前去追查,“经过数日的调查,果然不出所料,这些事情都是他的手段,目的自然不必多言了!”

  “没想到真的是他所为,看样子李邦彦的事情让他产生了危机感。”赵构得知是那人所为,心里反而不纠结了,看着手中的情报,不由得抿嘴一笑,笑眯眯地说道:“这样才有意思!”

  赵有恭惊疑道:“你不打算出面处理吗?”

  “这些事情还轮不到我亲自出手,要知道他们也不是省油的灯,这些事情只要稍微点拨便清楚敢怎么做。”赵构摇摇头,笃定地说道:“以他们的本事这些问题根本就不是个事,不必大惊小怪,就随他们去吧!”

  赵有恭没有直接反驳,看着赵构沉声道:“若是这样下去,只怕有些事情出乎意料,真的这样就得不偿失了。我觉得还是需要提个醒,以防他们真的上当受骗了,奸计得逞日后恐有麻烦!”

  赵构想了想,也觉得这件事不能任其发展,要想他们都是吃过亏之人,真的中计了,只怕难以脱身,好不容易将他们收服,最后努力化为泡影,谁也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故而他赞成了赵有恭的话,决定亲自写封书信,叮嘱他们小心行事,切不可再冲动了,要冷静处理,待事情确定了一切好办。

  太子赵桓听从王黼地建议,采取‘围魏救赵’计谋,又仔细商议后,将事情的前后分析透彻然后就行动了。并且,赵桓通过了解梁山军的将领性格对症下药,设下圈套,梁山军等人也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还是中招了。

  首当其冲的便是宋江、卢俊义,他们二人是前后脚出事了。他们都掉进同样的陷进中,全部都是诬陷,没有任何事实根据,最后他们二人都被关押起来,脸上都觉得莫名其妙。

  自从跟随在赵构身边,宋江、卢俊义二人早已没有之前的匪劲。况且,他们之前都是朝廷中人,自己被抓时都懵了,满脸的不可思议。那一刻,他们便知道自己被人陷害了,到底是何人却想不出来。

  自从宋江、卢俊义二人被逮捕后,又被莫须有的罪名剥夺军权,其他人也陆陆续续受到他人陷害。此外,那些抓捕他人的官吏,口中振振有词,又不停地嘲讽,差点引发争斗。

  当初,宋江、卢俊义等人被抓时,军师吴用便猜到事情不对劲,冷静下来后仔细分析也猜到事情的大概,故而他写信送往郡王府,将这里发生的事情都一五一十的告之。

  那个时候,赵构不以为然,没有放在心里,直到后面陆续都出现这样的问题,赵构也不能淡定了。与此同时,赵构便吩咐楚王赵有恭派人调查,他觉得这些事情都是太子赵桓搞的鬼,苦无证据不好弹劾,只能叮嘱众人小心为上,也让他们好好地休养一下。

  此次调查的结果证实了赵构猜想,之前还一直不敢确定的事情,现在结果出来了。赵构心中的疑虑被打消了,他知道宋江等人是受到自己牵连才会卷入这件事情当中。

  可他也明白这件事自己还真的不能出面,至少目前的情况不能出面。如果赵构出面了,那么便中了下怀,唯有叮嘱众人暂时忍耐。只要解决了这件事,他们变会安然无恙,切莫中了他人圈套。

  赵构立即修书一封送往各地,为得就是安抚人心。赵构不希望他们再回到原来的路,要真的打回原形,不仅仅让大宋雪上加霜,对自己与他们自身都没有利益,唯有静观其变才行。

  此外,赵构心里也清楚太子赵桓这次反击不会那么简单。并且,赵构看过所有人犯的罪,无一例外没有任何破绽。如此大动作,赵构岂能不明白赵桓的心里所想,渐渐地花开的眉头再次皱了起来。

  “你还在为这件事考虑?”赵有恭见状,不冷不热地问道。

  赵构点点头,郑重地说道:“正是担心此事,要不是军事巧妙地避开了,只怕我们这次将被他来个措手不及。以我的猜测没有错的话,他们锒铛入狱为的是逼我现身求情。”

  “如果不求情,他必定四处散布谣言中伤我;如果求情,他必定落井下石,这一招棋走得不错,堪称无懈可击。若是再不行动,他的行动或许更大,这样一来会有动静。”

  “偏偏这次出手这么快,有些意外!我已经猜到他们必定反击,决不会束手待毙,没想到事情发展如此快。前些日子扳倒李邦彦,估计是刺激到他们,为得就是给予我重重的打击。”

  “但是,他没有料到这件事这么快便被我发现。如果时间在久点,那时候我们想要出面都轮不到我们。”

  赵有恭觉得赵构所言甚为有理,现在是非常时期,要是一味地退让,好不容易聚集的势力顷刻间散去。赵有恭不敢赌,赵构也不想自己的努力化为泡影,岂能善罢甘休。

  赵构笃定,要是太子赵桓真的决定设计好一切,为得就是打击他,让他从朝堂上。赵构嘴角微微翘起,冰冷武器的沉声道:“既然你想玩,那我便好好地陪你!。

  赵有恭看着赵构嘴角微微上扬,眼神除了暴戾还有杀意,他便猜到赵构此时心中早有谋划,又或是太子赵桓等人的行为彻底惹恼了他。赵有恭念及此事,喃喃自语道:“原来是这么回事!”

  赵有恭面面相觑,看见赵构像是知道了什么似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地问道:“明白了何事?”  

第二百八十七章 静观其变

  赵构笑眯眯地回道:“佛曰:不可说!”赵有恭嘴角一抽,“堂兄,到时候你便知道他们意欲何为了。恰好借此机会,彻底改变一下,唯有如此方能一线生机。”

  赵有恭低头沉思许久,还是没有头绪,也不知道赵构明白了什么事情,唯一确定的便是赵构已经猜到他们的目的了。虽然有些不解,不过赵构不着急,赵有恭也不必心急如焚,到时候事情终究有明朗的一天。

  “堂兄,接下来才是关键,拭目以待吧!”赵构神秘兮兮地笑了笑,微微眯着眼睛,嘴角微微上扬,眼神陡然间冒出光亮,仿佛看见了什么似的让他整个血液都沸腾起来。

  赵构是当事人,亦是赵桓重点对付的对象。宋江、卢俊义等梁山军出身的人悉数吃了官司,有些罪名颇重。赵构心里自有打算,看似严重实则虚妄,只是他没有预料到军中事务他们也能插上手。

  赵构相信宋江等人化险为夷,自由应对之法,只要度过这段时间便不再有事,故而他按兵不动,也不准备上奏求情,作壁上观。但是,赵构还是暗中修书与他们联系,让他们静观其变,不可妄动。

  原本只是小问题,要是真的反抗或是动手,那就演变成违抗军令,要杀头的。那时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只能回到从前一样,那就得不偿失,故而他命令众人冷静处理,必然性命无忧的出来。

  众人接到赵构传递出的信,心里明白自己等人要是反抗或是有任何怨言,便会有人将所有的一切奏报于朝廷,那就真的覆水难收。并且,宋江等人效忠于赵构,势必会牵连到他的安危。

  经过此事,宋江等人也明白赵构在京城已经行动了,这是他们喜闻乐见的事情,也就没有反对之声,全部都束手就擒,任由他们发落。至于犯得事情,他们仍然据理力争,凭借的便是他们与赵构关系不一般,要是惹恼了赵构后果不是地方官府担当得起。

  即使受命于太子赵桓等人,地方官吏还是听闻赵构的手段,现在局势未明他们也不敢彻底得罪赵构。如果赵构真的取而代之,到时候第一个收拾的便是他们这些官吏,也就出现了阳奉阴违的现象,这是赵桓等人未曾预料的事情。

  “这些人真是大胆,居然敢违抗本宫的命令,迟迟不作为,真是该死!”太子赵桓恼怒的低吼一声,大手一挥猛地将茶杯摔在地上,发出破碎的声音,仍然难以抑制他此时的怒火。

  高俅、王黼等人齐声劝道:“太子殿下息怒!”

  “息怒?哼!”赵桓涨红着脸,气得两眼直冒火,厉声道:“如何息怒?这群人居然如此大胆,敢阳奉阴违,待本宫得势后,他们这些人一个都逃不了,想要两边都不得罪,岂能让他们如愿!”

  “太子殿下莫急,王大人不是还有一计;现在想想,理应快要见成效了!”高俅劝慰道。

  赵桓目不转睛的看着王黼,冷声道:“王大人,本宫等着看你的计谋成果。这一次就算了,要是有下次,哼哼!……”

  王黼冷汗直流,他也没想到下面的人居然敢阳奉阴违,表面上执行他们的命令,给宋江等人使绊子,暗地里又留有一手,并未真的严惩,以至于‘围魏救赵’的策略还没有实施便中断了,这让他心里有些担心。

  原以为赵构的威名显赫仅限于京城范围内,不曾想他的威名远播,就连地方官吏都知道他的手段。宁可得罪太子赵桓以及他们等人,也不愿意开罪赵构,这样的苦果真的让王黼有些难以下咽。

  如果这次恶意中伤的计谋失败,只怕赵桓毫不犹豫的将他处理掉,王黼心知赵桓的狠辣无情。王黼看着赵桓铁青着脸,浑身一颤,心里一惊,慌忙点头回道:“微臣自当不负太子所托!”

  “但愿如此!”赵桓板着脸,冷冰冰地说道。

  王黼擦拭冷汗,尴尬地看着赵桓,猛然想起来,心里一惊,暗暗地想道:“真是没想到他的威名居然如此远播,要真的中伤话语传至京城各地,要是找到散播之人是我,只怕不用他亲自动手,就连其他人都不会放过我,还是想个万全之策方可。”

  太子赵桓等人的势力极大,就连军中都有眼线,只可惜他们借用赵构骠骑大将军身份大做文章,却忽视了这个身份本身的含义。当初,赵构可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总揽天下兵马大权;凡是大宋将领都受到他的节制,就算那是应对当时的危机才封的,不过皇上未曾撤回,也就是说这个名义上的大元帅仍在,身为将领可不敢得罪赵构,要不然真的失职了。

  现在,赵构乃是真正的入主朝堂,已然崛起,更是不敢正面作对了,只得迂回作战。赵构凭借着自己的本事取得战功,不仅仅让他们羡慕,还有敬畏,值得他们尊敬,思前想后还是明哲保身,这才让赵桓措手不及,赵构却是高枕无忧,不必出面求情,反而任由发展。

  接下来,王黼顶着压力迅速地办理此事,为得就是能够在赵桓面前得到褒奖,彰显自己的实力。赵构盛名在外,王黼借由他的盛名以此中伤,为得就是君臣离心。

  纵然是当今皇上宠信的皇子,赵构还是一位将领,功高震主、自立为王等事情太多了,自古有之。大宋王朝之前的大唐王朝乃是最典型的事迹,要不是地方将领权力极大,也不至于分裂,更不会出现五代十国。

  大宋开国君主宋高祖赵匡胤重文抑武便是担心将领权力太大,跟他一样黄袍加身危及大宋王朝的统治,故而大宋王朝战功赫赫仍然得不到朝廷重视。如今的赵构已经算是格外受到恩宠,要是真的借由他的盛名散布谣言,危及帝位的话,就算是赵构也难逃严惩,这是历代皇上忌惮的事情,亦是王黼使出的最毒辣的计谋,要是真的做到了,赵构便真的永无翻身之日。

  王黼的计谋虽然毒辣,却不知道赵构早已洞悉一切,他也没有任何举动,任由事态这样发展。从开始准备与赵桓正面交锋时,赵构便在他们府中安插了眼线,他们的一举一动难逃赵构的眼睛,只是有些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为得就是到时候一网打尽。  

第二百八十八章 我要登基为帝?

  “德之愔兮善澹多心,营基才了又仓基。伯夷位事愚臣忝,青帝于君事分偏。”

  赵构默默地念叨着,看着宣纸上这四句诗,他总觉得有些怪异,却又说不上来,喃喃自语道:“莫不是搞错了?……应该不会弄错,只是怎么看不出这上面的意思?”

  “少主,这首诗到底有什么含义?”王管家皱着眉头,不解的问道。

  这首诗还是他亲自带回来的,赵构命他们盯紧太子府的人,就连高俅等人也都派人盯着,大致猜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