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称雄-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满清,也一直是范文程和宁完我等一群汉奸屡屡提议要攻打明朝,杀进关内,夺取大明天下。

  这个大汉奸,是真的把自己当成是满人了。

  “皇上啊!”

  范文程一过来,就看到黄台吉的尸首摆在那里,马上就是一声惨叫,直接扑到黄台吉的尸体上嚎啕大哭起来,就跟孝子哭丧一样。

  “皇上啊。”范文程哭天抢地,比死了亲爹还难受。他哭了一阵,又回头冲着刘钧等人喊道,“你们怎么能如此对待我大清皇帝,你们得给予我大清天子应有的尊重。”

  “一野猪皮首领,还想要什么尊重?若他安安心心呆在建州当他的野猪皮首领,尊奉我大明正朔,本公又岂会杀他?”

  刘钧冷哼一声,“范文程,你这个汉奸,看看那些真鞑子都没你哭的这么用心。认贼作父,背弃祖宗,你将来有何脸面见你的列宗列宗?”

  刘钧忍不住就是一通骂。

  骂完之后,刘钧还不解气,“看你对鞑子如此忠心,本公就成全你。”说罢,拔出自己的宝剑扔到他的面前,“你不是很忠心吗,那你就自刎追随你的主子去吧,狗奴才死汉奸!”

  范文程没想到刘钧居然是这样的态度。

  “我。。。我。。。”我了半天,什么也说不出来。哭鞑子皇帝是一回事,让他自刎表忠则又是一回事了。

  “怎么,舍不得死?看来你了不过是装模作样而已,对鞑子也不是什么精忠实意啊。”刘钧取笑道,“来人,拉下去砍了,咱们成全他一回。”

  几名楚军走上前来,一把架住范文程。

  范文程怎么也没料到会是这种结果,吓的脸色惨白,开始喊饶。

  “留着就是个祸害,砍了!”

  刘钧一刻也不想多看到这人,根本不准备留着他的命送到北京去。

  任凭范文程怎么求饶都没有用,片刻后他的头颅已经砍下来装在木盘中端了上来。

  “把他的尸首和黄台吉的收在一起,带走。”

  黄台吉的尸首已经让许多清军认过,孔有德等一众叛将也都过来确认过,基本已经可以确定,这个少了半边脸的尸体,就是真的鞑子皇帝黄台吉。

  “派人向京师禀报这个好消息吧,也顺便向辽阳以及锦州的鞑子通报这个消息。”刘钧下令。

  楚军中爆发出一阵接一阵的欢呼之声,人人都沉浸在击杀鞑子皇帝的激动兴奋之中。

  辽河一战,歼灭鞑子精锐五千,阵斩黄台吉,击杀黄台吉的兄弟饶余贝勒阿巴泰,又生擒了贝勒杜度和硕讬。

  杜度是努尔哈赤之孙、长子广略贝勒褚英第一子,硕讬则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第二子。

  又俘虏了两个固山额真,三个大学士。

  斩获极丰,出人意料的丰盛!为此付出了三千伤亡,也值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354章 鞭尸'

  正午刚过,楚军已经全都撤到了辽河东岸。n∈n∈,

  经过半天的休整之后,刘钧率军继续杀回辽阳城下。辽阳城下打着刘钧旗帜虚张声势的只有一万楚军加两万孔有德等旧部降卒,他们在辽阳城下其实也十分担心,等见到刘钧等回来,居然折损了三千余兵马,吓了一大跳。

  “这是打了败仗?”第一师副总兵蔡远忙问。

  “不,我们打了胜仗,一个天大的胜仗。”蔡远曾经的老部下,如今的第二师副总兵张国栋回答道。“我们全歼了辽河岸边的五千鞑子,还阵斩了鞑子皇帝。”

  “你别跟我开玩笑。”蔡远道。

  “鞑子皇帝的尸体就在后面,我们还斩杀了他的兄弟贝勒阿巴泰,生擒了他的两个贝勒侄子,固山额真都抓了两个,还抓了三个大学士。”张国栋十分自豪的道。

  “我的个天!”蔡远惊呼,被震惊的不轻。虽然他很清楚刘钧之前是率军去袭击鞑子皇帝,可绝想不到,他们成功了,还取得了如此完胜,连鞑子皇帝都给杀了。

  刘钧对着蔡远点了点头,示意张国栋说的是真的。

  “辽阳的情况如何?”刘钧问。

  “我按督帅的吩咐,打着大帅的旗帜虚张声势,在辽阳北南东三面远远布了一个空营,虚张着旗帜,只把兵马布置在西面,还在城外架起了大炮,隔一个时辰炮轰一阵。到现在为止,豪格都应当没有识破我们的虚实,他一直没敢出城,只是紧闭四门,忙着加强防御,等待援兵。”

  清军主力如今都在辽西,一时半会是不会有什么援兵了。

  “把黄台吉和阿巴泰的尸体绑在旗杆上,推到辽阳城门前,把缴获的龙袍等也都摆出来,再把贝勒杜度、硕托、图尔格、英俄尔岱、希福、刚林等俘虏。都押到城下去,让辽阳的守军知道我们已经杀了鞑子,灭了他们的援军,嗯。让孔有德耿仲明几个也过去,让他们帮忙押着俘虏。”

  辽阳城头,清军发现了明军的动静,连忙向豪格禀报。

  爱新觉罗。豪格,今年三十一岁。是黄台吉的长子,崇德元年,晋封为和硕肃亲王。他是皇太极第一个儿子,也是如今黄台吉唯一成年的儿子,早年时期他就跟从其父征讨蒙古董夔、察哈尔、鄂尔多斯等部,几场仗下来都有战功,被祖父努尔哈赤封为贝勒。

  因为勇猛能战,又是黄台吉唯一成年儿子,他因此得以加封为肃亲王,在满清内部。也是握有不小实力。

  听到下面禀报,豪格赶到西城城门楼上,然后立即发现了距离城池不过百余步的距离,推来几辆望车,上门吊着三人。

  “拿千里镜来!”

  城头上的清军早看到了望车当中吊着的一人身上穿着龙袍,可都不敢乱说。豪格也看到了,但不敢相信。

  举着千里镜,豪格第一眼看去,就觉得那人身形极似父亲黄台吉,身上也是身着龙袍。可是仔细观看面部时。却发现脸烂了一边,显得相当狰狞。

  虽然烂了一边脸,可豪格依然心里确认了这就是大清皇帝的尸体。

  千里镜再往旁边看去,左边一人也相当熟悉。是他的七叔阿巴泰,右边一人他同样认识,汉臣之首也是文臣之首的范文程。

  豪格觉得头发晕。

  这时对面又走过来一群人。

  “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叛徒!”旁边有清将忍不住喊道。

  豪格也一眼认出了走过来的人群中领头的正是孔有德等三顺王,还有一个续顺公沈志祥。盖州失守,这些直属皇帝打着镶黑旗的汉军,直接降了明军。

  现在这几个无耻的家伙却押着一大群人过来。

  “杜度贝勒、硕托贝勒!”

  再次有人惊呼。

  豪格黑着脸。看着自己的两位堂兄被孔有德等押到前面,被按着跪到地上。

  两位贝勒跪下,又有几人被押了上来。

  “固山额真图尔格、英俄尔岱。”

  八旗每旗才一个固山额真,这里却一下子出现了两个,而且这两人和两贝勒一样,本来此时都应当陪在皇帝身边的。

  又有几人被押了上来,是大学士希福和刚林,若加上挂在那边车上的范文程,大清的三大学士都到齐了。

  又一批人被押了上来,有人认识,有些不认识,但看他们身上的铠甲,都差不多能猜到都是上三旗的各等章京们。

  最后押上来的是足有七八百的八旗勇士。

  “王爷!”城头上的守军已经面无人色,惶恐到了极点。若只是一具穿着龙袍的尸体,他们还能认定是明军弄了一个尸体冒充皇帝。可现在,城下出现的一个个,再无可疑了。

  皇帝接到辽阳求援信率兵赶来时,被明军伏击战死了。

  这时城下的孔有德策马上前几步,对着城头大喊,“城上的肃亲王豪格听着,你们的皇帝,你的父亲,虏首黄台吉已经被我大明关外督师楚国公于昨夜,在辽河西岸突袭斩杀。黄台吉身边的五千八骑也全军覆没,楚国公给你们一天时间,明天正午之时,你们若再不献城投降,我大明天兵将攻入城中,到时一个不留。”

  说完孔有德返身回到阵前,对着被押到城下的那八百多清军俘虏一挥手。

  担任刽子手的全是镶黑旗的降卒军官,他们被要求亲自担任刽子手。

  “斩!”

  孔有德说完,拔出了自己的腰刀,率先走到了贝勒硕托的面前。

  硕托看到孔有德拎着刀一脸狠绝的走上前来,已经知道了自己的下场。当下忍不住破口大骂,“狗日的孔有德,我日你先人,草你祖宗。”

  “贝勒爷,孔某人送你上路了。”

  “叛徒,你不得好死,你以为卖主求荣杀了我就有好下场?南朝不会放过你的。”

  孔有德猛的一挥刀,硕托的头颅落地,一腔鲜血直喷而起。

  耿仲明一刀砍了贝勒杜度。尚可喜一刀砍了图尔格,沈志祥砍了英俄尔岱。其它大小军官则人人腰刀见血。

  转眼间,八百余清军俘虏,上至贝勒。下至普通的马甲,都被砍翻在地。

  杀完之后,孔有德把硕托等重要人物的人头带走,留下了无头尸首。黄台吉和阿巴泰、范文程三人的尸体被放下来,孔有德和耿仲明、尚可喜三人再次挥刀。把三具尸体的人头又砍了下来,最后无头尸体扔在一边,提走了尸体。

  明军撤回阵内。

  豪格等人气的浑身颤抖,那愤怒里还带着恐惧。

  “派人把尸体都收回城。”

  豪格一字一句的说道。

  “王爷,杀出去跟他们拼了。”

  “拼你娘!”豪格突然冲着那名军官破口大骂。吼完,他就直接转身下了城头。

  城下,明军阵前。

  傅山看着孔有德等人砍杀清军俘虏,眉头皱了皱,“杀俘没必要吧,况且这些俘虏如何处置。不是应当由朝廷决定吗?”

  刘钧不是一个嗜杀之人。

  也不喜欢杀俘,但这不代表他就不会杀俘。

  “这些人杀害了我们三千余同袍,这是为他们报仇。”刘钧道,辽河之战,是九头鸟自成立以来两年伤亡最大的一次,一战伤亡三千多,痛的刘钧都想掉泪。现在处死这些俘虏,也不仅仅是为了报仇,“这是在杀鸡儆猴。”

  “督帅,我们不立即炮轰攻城吗?代善可能正在赶来。也许随时就会出现。”参谋长王谦道。

  “代善不会来的这么快的,我们已经派了人在辽河巡逻,只要他们一出现我们就会知道。而且我敢肯定代善不会来,代善是个老狐狸。向来小心谨慎,当他知道辽河之战的结果后,不会冒然前来的。而且我给豪格一天时间,是因为我也敢肯定,豪格今晚肯定会弃城而逃,撤回沈阳。”

  傅山王谦张山等一群将领都大为惊讶。不知道刘钧的这些判断依据从何而来。

  刘钧却很有信心,九头鸟入辽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如今连鞑子皇帝都给击杀了,不论是代善还是豪格都必然不敢再小瞧九头鸟。当然,最重要的一点,黄台吉一死,现在满清群龙无首,谁来当皇帝,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辽阳城里才万把拼凑的兵马,豪格很清楚他这点人和辽阳城,都在楚军的大炮前顶不住。尤其是眼下黄台吉一死,皇位空虚,豪格做为黄台吉的长子兼唯一成年的儿子,他在皇位继承权上是很有优势的,与其在辽阳困守,还不如先回沈阳。

  除了豪格,眼下能够觊觎皇位的主要还是四大亲王中的另外三位,睿亲王多尔衮、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另有三位郡王:武英郡王阿济格、颖郡王阿达礼和豫郡王多铎,也算是皇位的有力争夺者。

  礼亲王代善是皇太极的兄长,已经年老力衰,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他多年的经营和资历,对这场皇位之争将起到重大作用。

  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儿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自幼长在皇宫,和皇太极情同手足,但他血缘稍远,基本也可以排除在外,不过他的实力支持任何一人,都会起到关键作用。

  剩下的几个人可以分为两派,一是以睿亲王多尔衮为首的一派,其中他的弟弟武英郡王阿济格和豫郡王多铎,还有两白旗都是他的有力支持者。

  而另一派,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则是最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正是当打之年,他的背后有上三旗的有力支持。

  就算是向来团结对外的满清,在内部的权力争夺的时候,也一样是相当激烈的。

  黄台吉突然就死了,清军重兵云集辽西,代善听到黄台吉的死讯,最有可能的举动就是返回锦州城下,争夺兵权控制。哪怕代善真的自己不争皇位,那么他也不可能不参与到这场权力交替中来。

  正是基于这些分析,刘钧认为豪格很可能要跑回沈阳,代善会半途返回锦州。

  当然,给豪格半天时间,也是因为刚经历了一场伤亡极大的战斗后,九头鸟也需要时间休整。如果明天豪格还在辽阳,并不肯投降,那刘钧该发起攻城战,还是会发起的。(未完待续。)

  ps:感谢lh1226、yebaoyin、有花方酌酒6879、小勝勝、笨笨1973sd、鬼夫等的支持,谢谢大家。半夜了,却才醒,要命。


'正文 第355章 计取辽阳'

  辽河西岸,和硕礼亲王代善骑着枣红马穿过遍野尸堆。

  正红和镶红两旗的勇士们紧随其后,彼此沉默不语,心情沉重。

  辽河西岸边数里的那片旷野,被骑兵铁蹄践踏留下无数带着黑色血渍的印迹,在这些蹄印间还有无数的炮弹坑。插在地上断折的刀枪和箭支,带着暗红的血渍,犹如一片可怕的庄稼。

  他骑在马走过这场战场,触目所及到处都是大战后的恐怖景象。

  折断的刀枪,插在地上的箭支,还有一堆堆的尸体。

  尸体层层堆叠,每一堆都有上百具,垒成了一个尸堆。极为恐惧的是,这些尸体都没有脑袋,只剩下了一个空空的颈腔。尸体上的铠甲衣服也都被剥的光光的。

  这是京观,充满着威慑力的京观,用八旗勇士们的尸体所垒积的京观。

  “有四千多具无头尸体。”属下报告。

  代善沉默,脑中有些混乱,心中带着惊恐颤粟。这些尸体虽然没有脑袋,没有铠甲,可他依然能一眼看出来,这些都是八旗勇士。

  甚至他还已经知道了他们的身份,随皇上一起返回辽阳增援的上三旗勇士们。现在,这些勇士却全都死在了这里。

  简直不敢相信。

  “皇上定是已经突围了。”一名将领在旁边说道。

  代善一句话也没有说,辽河边的战场上丢下了四千多具清军尸体,而皇上身边只有五千人。皇上真的突围出去了吗?还是皇上已经被俘了?看着战场上的京观,代善心里有股很不好的预感,既然明军还有时间砍下所有的首级带走,还把尸体堆成了京观,那说明明军时间很充裕。

  他们砍下了战死八旗勇士的首级,剥了他们的铠甲、收走了他们的军械,甚至战场上连具马尸都见不到。

  明军打扫过战场,打扫的还很彻底,只留下了无头尸体垒成的京观。还有一些断折无用的破枪烂刀。

  这个时候,一骑快马来报。

  “王爷,辽河上出现了明军的战船,数量不少。”

  辽河上。一支由百多条船组成的舰队出现,高高的桅杆上挂着的是九头鸟的大旗。虽然不是四桅的大战舰,可船上也依然装载着许多火炮。

  舰队发现西岸的清军,迅速的开了过来,停在河心下锚。然后侧舷摆开就对着这边放了几炮。

  清军一阵骚乱。

  代善心里越发的不安,明军的舰队驶入辽河,还封锁了辽河,这个情况很不好。

  “王爷,快看,有一条小船过来了。”

  明军舰队中一条小艇驶靠西岸,然后三个人牵着马上了岸,骑乘而来。

  代善叫住一名张弓搭箭的清军,“让他们过来。”

  三骑明军驰近,将一封书信交到迎上前的清军手里。清军把信带回递到代善手中。代善打开,匆匆看过,手已在发抖。

  “带他们上来。”

  三个明军被带上前来,代善盯着他们,“你以为胡言乱语,我就会相信吗?”

  “楚国公派我等前来通知尔等,黄台吉已经被我明军阵中斩杀,现在给尔等一个机会,限你们三日内弃械投降,如若不然。三日后定踏平你们。”

  说完,那名明军取下一个包袱打开,从里面取出一件血衣扔到了代善面前。

  那是一件龙袍,黄台吉的龙袍。

  “告辞!”三名清军策马离开。代善任由他们离开,一直紧盯着那件龙袍。

  “王爷?”两红旗的将领们大声喊道,“这定是谎言,我们立即杀到辽阳去。”

  代善看了看那件染血的龙袍,又看了看身后的京观,再看看前面辽河上的明军舰队。

  最后他摇了摇头。情况不明。

  代善身边的兵并不多,也就五千骑。他来的时候,本以为带五千骑来足够了,有他的五千骑加黄台吉的五千骑,一万骑精锐增援辽阳的豪格,凭城而守足够了。只是怎么也没想到,皇上居然如此大败,他甚至都想不明白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正因为想不明白,他也不敢带着这五千人冒然出动。况且,辽河已经被明军舰队封锁,他这五千人想去辽阳都过不了河。

  今年的天气有些怪,这都十一月中了,可河上还只是薄薄的浮冰,根本过不了河,而原先河上的浮桥,早被明军拆了。

  代善下令退后十里扎营,然后派出数支轻骑,让他们想办法回辽阳附近,打探情报。

  辽阳。

  夜幕降临,辽阳城中的守军却都惶恐不安,无人能眠。

  豪格在屋里不停的踱着步。

  明军大举围城,前来增援的兵马全军尽没,皇上都战死了。现在豪格觉得天都塌了,大难临头的感觉。

  豪格面对着城外的明军,有种发自心底的畏惧。见识了明军攻城火炮的犀利之后,他清楚的知道,如果没有援军,就凭着他手下的这点兵马,肯定守不住辽阳。

  “王爷,城外有明军使者求见。”

  豪格有些意外,想了想,点了点头,“带进来。”

  明军的使者带上来后,先告诉了豪格一个坏消息。礼亲王代善率领的五千两红旗骑兵在辽河渡河之时,遭到明军半渡而击,损兵折将大败后,退回辽河西岸。当代善得知黄台吉已死的消息后,已经撤回锦州。

  “王爷,辽阳已是孤城一座,黄台吉和代善援军先后大败后,已经不可能再有兵马来援了。凭我们楚军的大炮,顶多三天就能攻克辽阳。楚国公让某前来转告王爷,莫要负隅顽抗,免徒增伤亡,若王爷就此投降,楚国公定当设法保全王爷性命。”

  明军使者再次向豪格下了最后通牒,明天正午之时,若是豪格还不开城投降,明军就将直接用大炮轰开城池,城破之后,必血洗辽阳女真人。

  使者离开后。豪格越发的坐不住了。

  许久之后,豪格召集城中的将领,向他们下达了命令。

  “夜半之时,全军突围。撤返沈阳。”

  豪格对于代善被击败的消息半信半疑,可他不打算孤军死守辽阳了。命令下达,城中清军开始准备撤退,到了半夜的时候,豪格带着部下打开了北门。趁夜色冲出城去。

  “大帅,豪格跑了!”早盯着辽阳城的九头鸟夜不收们第一时间发现了豪格逃跑,立即禀报。

  刘钧听到这消息,丝毫不以为奇,晚上派人入城,其实就是为了给豪格再增加点压力。代善的五千人马还在辽河西岸,刘钧并不想强攻辽阳。就算火炮能破开城墙,可与城中的万余清军硬战,鞑子肯定会鱼死网破,刘钧已经在辽河西岸损失了三千多人马。不想再多受损失了。

  “放过豪格。”刘钧道,“不过别把鞑子全放跑了,等鞑子半数出城后,我们再拦截伏击,堵住后面的人。”

  前面出城的肯定是豪格与他的手下精锐,放过前面这些,避免清军困兽之斗。

  北门外,明军早料到清军可能会从北门突围,因此这边增加了不少火炮。

  “差不多了,动手。”傅山亲自坐镇北门。当他看着已经有将近五千骑出城后,便下令动手拦截。

  一发榴霰弹带着尾焰划过天空,吹响了战斗开始的号角。

  一发又一发的炮弹出膛,埋伏在两侧的火枪兵也开始对着清军猛射。

  清军顿时大乱。

  豪格听到后面的铳炮声吓了一跳。后面有将领大声禀报。“王爷,只出来五千来人,还有大半人马被拦截住了没出来。”

  一咬牙,豪格冷声喝令,“明军早有防备,不管他们了。咱们先走。”

  豪格没有勇气再回头,他伏低身子,狠狠的抽了坐骑一鞭,加速向北逃跑。

  见到前军没有回来救援,最终剩下的清军又被炮火逼回了辽阳。

  少了豪格五千人马,城里的守军越发的孤立无援,虽然还有数千兵马,但这些都是些临时拼凑起来的各旗余丁和汉蒙青壮而已。

  天亮之后,刘钧下令炮轰辽阳。

  半天后,辽阳城墙被轰开数道缺口,刘钧再次派人劝降。

  最终,孤立无援自知守不住城池的辽阳城中清军投降了。

  刘钧率军进驻辽阳,将城中的女真和蒙古人都关押起来,然后派人修缮破损的城墙。

  辽河西岸,派出去的斥候回报,肃亲王已经弃辽阳返回沈阳,辽阳城已经被刘钧占领。他们还带回了另一个重要的消息,皇帝确实在辽河一战中被杀,代善的次子硕托也被明军所俘,后被处死在沈阳城下。皇帝增援辽阳的五千兵马,在辽河全军覆没,战死四千余,被俘八百余,这些俘虏现已全都在辽阳城下被杀。

  “辽阳城中有五万余明军,孔有德等部两万人马也都已在刘钧麾下效力。”

  五千对五万,面前还有一条无法跨越的辽河。代善沉吟许久,最后还是决定撤回锦州再说。

  有部下劝代善先回沈阳,但代善最后还是决定先回锦州。

  部下的心意他其实明白,他们想要劝他回沈阳争夺皇位。若是最些年,代善确实会对皇位有觊觎之心,但现在,已经五十多岁的代善却没有这种念头了。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努尔哈赤有十六子,长子褚英早年被废囚禁而死,代善虽是次子,因此可以说也算是长子了。因此在努尔哈赤后期,四贝勒当政,五大臣赞襄时,代善曾是四贝勒之首。

  后后努尔哈赤死,代善本来是皇位的有力争夺者,但最后他却让位黄台吉,不是因为他不争,而是他身上有个污点。当初在努尔哈赤的五个后妃中,大妃阿巴亥与代善有暧昧不清的关系。阿巴亥是代善兄弟多尔衮的生母,作为化外蛮夷,满人本有“父死,子妻其母”的习俗——努尔哈赤曾经向当时相当于准太子的代善说过,将来他死后,要把大妃阿巴亥和年幼的子孙交给代善抚养,这本来是女真的习俗。

  当时阿巴亥才三十出头,年轻漂亮且深有心机。努尔哈赤还没死,阿巴亥已经迫不急待的跟代善不清不楚。本来她也许是想要提前与代善弄好了关系,为自己找条后路,结果这事情被揭发,努尔哈赤难以忍受阿巴亥和代善在他还在世之时就这样眉来眼去,暧昧不清。

  据说,她经常趁努尔哈赤不备,深夜去代善府中,还把三包金银托代善保管。有一回,努尔哈赤举行庆功宴,众妃嫔都出来侑酒,阿巴亥竟打扮得花枝招展,站在代善的身后,不劝别人,单单只把好酒来劝代善。

  努尔哈赤的确说过,他死后将把妃子和儿子都托付代善,但眼下他还正“春秋鼎盛”啊,所以,看在眼中,十分不满,在得知她将金银托代善保管后,一怒之下,乃下令侍卫去代善府中,将这三包金银搜了出来,于是,帮助窝藏的丫环被砍头,阿巴亥被休弃,但努尔哈赤却原谅了年长的儿子——毕竟这事情也深究不得,家丑不可外扬;另外,长子褚英因自己处治失当已死了,他不愿再失去一个儿子。

  就因为这桩丑事,代善在努尔哈赤死后,在皇位争夺时就很是不利。最终,代善支持了黄台吉当皇帝,黄台吉当了皇帝之后对代善也曾十分厚待,加封礼亲王,还让他执掌两红旗。

  现在黄台吉也死了,论理这皇位应当由黄台吉的儿子们继承,代善是黄台兄的兄长,又年老,他想接位条件还不如当年。况且,他知道,多尔衮、多铎等一群人肯定也不会同意他来当这个皇帝的,而多尔衮三兄弟偏偏执掌两白旗,比他的两红旗实力强多了。

  代善自己不适合争皇位,他的儿子就更不适合了,想来想去,代善觉得也不能让多尔衮来当皇帝,还是应当扶持豪格来继承皇位。

  论理说,代善要扶持豪格当皇帝,就应当马上回沈阳。可老狐狸想了想,若是就这样回沈阳,那么锦州的数万清军可就都握在多尔衮手里了,万一到时他扶立了豪格,多尔衮不肯,这就要出乱子了。

  想来想去,代善决定还是先回锦州把两红旗的兵权控制在手,如此一来,只要握紧了两红旗的兵权,不管谁当皇帝,都得先问过他。

  “回锦州。”代善下令。当务之急先回辽阳与多尔衮把新皇帝推选出来,然后再来收拾局面。(未完待续。)

  PS:  感谢LH1226、二哥哥爱看书的支持,谢谢!


'正文 第356章 秦良玉破阵'

  冬日的辽西寒冷冻人,草木上结着厚厚的一层白霜,土地冻的坚硬。北风呼呼刮过,大小河流也开始结冰,吴三桂看着那河面上的薄冰,清楚的知道,最多三五天,河就要结冰封冻,不出十天,辽海也将要封冻。

  好不容易从义州撤回松山的吴三桂,销瘦了许多,脸上没有了先前的意气风发,有的只是深深的忧虑。

  天气渐寒,河流封冻,意味着辽西将一马平川,河流变成坦途,再不能阻拦清军铁骑。而辽海封冻,则意味着辽西将失去来自海上的粮饷补给,以及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兵马增援。

  吴三桂在松山等了许久,又收拢了不少败兵,现在松山城里的兵不少,足有六万余人。但粮草不足,器械缺少,尤其是火炮。义州一战,吴三桂把炮都给丢光了。就连火铳,也损失了大半。

  他费尽心思用马匹从湖北换回来的那批火器,转眼间炮丢光了,火铳也少了大半。不论是宁远镇还是锦州镇或是山海关镇,这三镇兵马都损失惨重。松山的六万兵马,战斗力还没有战前的三分之一。

  松山与锦州相隔只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