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称雄-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守军撤到关内。

  可惜。文官的不知变通,不懂战略,加上辽西将门在辽西的利益,使得朝廷居然还一直在死守着宁锦一线。

  尤其是到了如今,当清军要次发起锦州之围的时候。朝廷没有既没有选择最正确的撤回山海关,牢牢把守蓟镇山海一线,也没有一面稳守锦州,一面派兵袭扰义州城的筑城屯田。

  朝廷和蓟辽的将帅们选择了最下下的一个应对之策,从中原抽调大军前往锦州,去摧毁义州城。而这必然引发明清的决战,他们也毫不在意。

  率主力远赴关外四百里,与敌人进行战略决战,刘钧根本想不明白这朝中上下和蓟辽将帅们究竟是怎么想的?脑袋全被门夹了?还是因为朝廷剿灭了流匪而空前的自信心大增,全都膨胀了?

  就算大明想与清军决战。什么地方不能进行,什么时候不能进行,非要选择这样一个被动的时间和地点呢?

  尤其在刘钧看来,如果仅只锦州守军坚守城池,再派一支机动力量对义州一带清军屯田和补给路线进行袭扰破坏,那么还好些。而集结大量兵马到锦州,这却是加速自杀的做法。兵越多,消耗越大,补给压力越大。而明军有着四百多里的补给线,补给全靠关内运输。这是极其危险的。

  不作不会死啊。

  刘钧感叹之余,也别无他法。连梅之焕都劝不住崇祯,别提他了。好在崇祯最后并没有接受梅之焕的上奏,调他去锦州。要不然刘钧都不知道要如何应旨。

  五月初一,北洋舰队搭载着三万余九头鸟,浩浩荡荡的离开黄州,驶向东方。

  江边送行的百姓之中,一名商人远远望着舰队顺江驶远后,慢慢挤过还在兴奋交谈称赞九头鸟威武的百姓。一路回到了城中。

  他走进了城东大街的一家北货铺。

  “你这里可有辽东人参,百年的老山参?”

  乔桂大声问,铺里柜台后的掌柜听闻,匆忙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从后面走了出来,把已经上前招呼的伙计叫开,自己上前亲自接待。这是一个瘦小干枯的山西老头,年纪不小满脸皱纹,头发戴着顶瓜皮帽。

  “客官,我这里有上好的老山参,你要一百年的还是两百年的?”

  “是正宗的辽东老山参吗?有没有高丽参,百年的?”

  客栈掌柜露出一张笑脸,拢着手道,“客官你算是来对地方了,我们这间广福行可是最有名的北货行,关外的货不少,正宗且还实惠,不仅有辽东老参还有朝鲜进的高丽参,一百年的,有!”

  听到客栈老板这么说,乔桂眼里闪过一道光亮,很快又隐去,他缓缓问道,“百年辽东老参多少钱,百年高丽参又多少钱?”

  “百两一根,童叟无欺,绝无二价!”

  “嗯。”乔桂听到老板这么说,下意识的悄悄环顾四周,发现铺子里只有他们两人,那个伙计也早到了后院去了。一是他从袖里取出银票,“我用四海银行的银票付款,可以吧?”

  老板笑呵呵的说没问题。

  乔桂把银票递过去,店铺老板接过收下,把两支老参各装在一个木盒里,递给乔桂。两人钱货交讫,目光交错,都会意的点了一下头。

  乔桂捧着盒子出了店铺,接下来他又在沿街的好几家店铺逛了一圈,买了一匹布,还买了把折扇,一双鞋子,最后才回到自己家中。

  回到家,他先上了楼,关好了门窗,然后把参盒放在桌上,小心的打开。取出里面的两支老参,然后在盒子里找到了夹层,打开,里面有一封信。不过上面的字却连不成句,乔桂又从书架上取来一本书,开始一番翻翻对对,一边拿着笔在另一张纸上写字。

  最后,他放下书,桌上的那页白纸已经写满,拿起纸认真的看了几遍,他点起油灯,把那张刚写好的纸靠近火苗,烧了。

  乔桂是一个山西人,在黄州一家山西老板开的商行里做管事。

  他是去年底才从山西来的黄州,刚才他烧掉的那张纸,上面都是商行山西总店让他去搜集关于九头鸟的情报,事实上,他从山西来到黄州,在商行里只是挂名管事,实际上更多的都是借着这个身份在搜集九头鸟的情报。

  他刚才去北货铺,买参递过银票的时候,里面夹着一张纸,上面用密语写了关于九头鸟军队驻防,兵马编制,将领名单,出兵日期和数量等三十余条情报,相当详尽,虽然都还算不上是什么机密信息,可也确实很全面。

  而这些他都是从北货铺拿到任务要求,然后依要求收集的。

  事实上,他确实只是一名山西商行管事,并不是什么锦衣卫也不是东厂,更不是满清的细作。不过从某方面来讲,他其实也算是一名细作。山西的许多商人都通口外,暗中与清人走私交易,除了向清军运去粮食铁器布匹等物资,换回清军的金银珍珠人参貂皮等外,他们还向清军贩卖情报,根本清军的要求,搜集明朝的种种情报。

  去年,清军直接向乔桂的商行提出要收集九头鸟的情报,并开出了不低的价格,商行便派出了乔桂等不少人南下,还在湖广各地成立了数家商行。

  山西商人因为靠近张家口这条通往草原的商路要道,因此一直以来都与口外的胡人关系密切。清军征服了口外的蒙古人后,山西商人便也开始与清人合作。

  各种物资走私,情报贩卖,只要是能赚钱的,他们无所顾忌。

  乔桂刚译出的暗信,是商行给他传送的最新任务,让他想方设法弄到九头鸟从红夷那里得到的火炮威力。另外,还让他想办法搜集九头鸟的燧发火铳情报,最好是能够得到一两支这种新式火铳,秘密送回山西总部。

  一艘商船在辽海解冻之后,乘风破浪来到旅顺口。

  船头站着一个商人装扮的中年人,他的后面站着数名做护卫装束的年青人,他们站在船上正仔细的打量着港口。

  旅顺口,一个优良的港口,哪怕这些年冬天奇冷,可旅顺口结冻的时间也极短,甚至据说在早些年天气不这么冷的时候,旅顺口的海港甚至终年不冻。

  加之这里隐蔽险要,是一座天然良港。旅顺口与庙岛列岛以及山东半岛蓬莱角共扼渤海海峡,构成了京津与渤海海岸的天然屏障,对于定都北京的大明来说,这里向来是个极为重要的地方。

  可惜,这样重要的地方,大明却已经丢失数年了。

  崇祯二年,东江总兵毛文龙被袁崇焕所杀后,东江镇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其旧部先后在皮岛和登州等地作乱,虽朝廷先后平定东江和登州之乱,可随着孔有德投靠清军,在其协助下,清军于崇祯六年发兵猛攻旅顺,驻守明军虽奋勇抵抗,可最终寡不敌众败下阵来,旅顺丢失。

  旅顺丢失后,明军也很快丧失广鹿等海上诸岛。崇祯十年,东江镇最后一任总兵沈世魁兵败皮岛,败走石城岛,最后被俘而死,大明彻底失去辽海及诸岛的控制。

  “就里就是旅顺口了!”站在船头的中年商人长叹一声道。

  “马上就是我们的旅顺口了。”他身后的年轻人回道。(未完待续。)


'正文 第287章 黄台吉'

  旅顺。

  隋唐时名都里镇,元称狮子口,大明洪武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马云、叶旺二将率军从山东蓬莱乘船跨海在此登陆收复辽东,因海上旅途一帆风顺,遂将狮子口改名旅顺口,一直沿用至今。

  这里曾经是一个繁荣的港口,在大明曾经还统治着辽东的时候,辽东到关内主要是从山东登莱半岛乘船经庙岛群岛到旅顺口登陆辽东半岛。

  后来女真崛起,朝廷大军到辽东征讨,其粮饷辎重也多是经登莱海运到旅顺。这里还曾是商业港口大镇,辽东的皮货药材自此经海上运回山东,山东的粮食布匹等从这里登陆销往辽东,甚至这里还曾是在大明与朝鲜贸易商路的一个重要中转站。

  山东蓬莱到辽东旅顺,海路不过两百余里。

  “港口船只好少!”

  李逸锋望着港口,这么一个良港,可里面却只有极少数的船只。多数都是小船,传统的硬帆船,有沙船也有福船,多是单桅,还有许多更小的渔船,连桅杆都没有。

  船小破旧,船上的船工渔民们也大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港口有些士兵在巡逻,还有一些箭楼岗哨。

  “曾经这里很热门的,港口常泊着上百条船,可自从建虏占了这里,这成这副模样了。”胡掌柜说道。

  自清军攻占旅顺后,朝廷便彻底失去了对辽东半岛以及辽海上诸岛的控制。由于无力反攻夺回,朝廷便开始禁止山东等地的商人渔民前往辽海沿岸。虽然依然还有些人偷偷的前来走私贩卖货物,可毕竟是少数。

  短短几年时间,这里就迅速的衰弱了下来。

  “前年鞑子入关洗劫后,又派山东三矿徒率汉军旗与满蒙旗兵出兵朝鲜,不到两月就征服了朝鲜,如今,鞑虏已经征服了朝鲜和蒙古,完全控制了辽东沿海以及直隶海湾北部地区。”

  “山东三矿徒就是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汉奸叛将吗?”

  胡掌柜点了点头,孔有德三人都曾是辽东的矿工。其中孔有德父亲还曾经对抗鞑子而死,后来他们都成为东江总兵毛文龙的麾下,还成了他们的义子。后来毛文龙被杀,孔有德等又投奔山东。最终又都起兵作乱,兵败后投奔了鞑子。如今还都被封为满清的王爵,因为封号里都有个顺字,因此也被称为三顺王。

  不过大明一般都称他们三人为山东三矿徒或者山东三叛徒。

  “这些汉奸!”李逸锋冷冷的骂了一声。他是九头鸟情报处的夜不收,这次大军东征。他和许多夜不收被派作先锋,先行入辽。李逸锋也是一员老九头鸟了,身好极好,一直是夜不收,如今也挂着百总职。

  不过九头鸟早在去年淮西之战后,就已经开始派出细作、密探入辽,发展眼线收集情报,而这次夜不收分批入辽,他们其实是去联络这些情报人员,负责的是接收传递情报。李逸锋带着几名队员乘坐的是商人胡掌柜的船。

  胡掌柜曾经长跑旅顺。对这一带很熟,甚至周掌柜还有一名亲戚就在旅顺。

  “投靠鞑子的汉人不少。以前佟养性的乌真超哈,后来马光远的尼堪超哈,再到后来孔有德的天佑兵,尚可喜的天助兵等。数量不在少数,这几年清虏还把这些汉奸兵从两翼扩编成了汉军四旗,估计以后很快就要变成汉八旗了,清军里,汉四旗和天佑、天助兵加起来有大约有两三万人。”

  李逸锋哼声道,“马上就要清算这些汉奸。胡掌柜。这旅顺港口似乎防御不强?”

  “鞑子最近从旅顺调了不少兵往锦州去了,听说要围锦州。”

  “我们这样进港,不会被发现吧?”

  胡掌柜笑笑,“放心吧。鞑子其实更好糊弄,更贪财。只要给他们些银子,这些人根本不会严查。何况,我们这是商船,运的还是粮食,鞑子现在正闹粮慌呢。”

  船只进港靠岸。果然有几个拖着猪尾巴的鞑子过来检查了一番,在收到了胡掌柜塞给的一块银子后,又看到运来的是粮食,当下吆喝了几句后就大摇大摆的离开了。

  “多谢胡掌柜相送,我们就此告辞。”李逸锋道。

  “你们也多加小心。”胡掌柜关切的道。

  李逸锋上了岸后,很快就进了旅顺的一家商铺。

  “掌柜的,我有点东西寄存在这里,来取一下。”

  “是哪件货物?”

  “一批日本运来的漆器。”

  掌柜的打量了一下李逸锋,“客官请随我来。”

  几个随着掌柜往后面走去,进了一间厢房,掌柜的低声道,“信物!”

  李逸锋取出半枚铜牌,掌柜的接过,也从身上摸出半块铜牌,双一相对,严丝合缝,正是一块。掌柜的点了点头,“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太阳照常升起!”

  “黎明就在眼前!”李逸锋回答。

  掌柜的笑道,“终于等到你们了,大军终于出征了吗?”

  “嗯,我们打前站,侯爷率大军随后就到。”

  掌柜的拉着几人坐下,“那太好了,我有一个大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前些天,虏首黄台吉刚刚从旅顺抽调了一支建虏北上,我们打听清楚了,是往锦州去的。另外,还有个好消息,我们的人已经拿到了旅顺建虏驻防的详细情报,另外我们还成功的说服了几名投降鞑子的汉人军官,我们原都是东江镇的,后来兵败不得不投降鞑子,可并不受重用,还屡次鞑子欺负。尤其是有一人,他的一名妾室还被鞑子将领酒后调戏。”

  “这人可信吗?在旅顺什么职位?”

  “牛录章京,相当于朝廷的守备或都司。不过这人在旅顺降清的汉官中人缘很好,我们通过他已经又联络策反了好几名汉将。”

  满清从去年把汉军两翼扩编为汉军四旗,旗帜为纯青镶黄、纯青镶白,纯青镶红、纯青色四旗,四旗兵马七千余人,以石廷柱﹑马光远﹑王世选﹑巴颜为固山额真。不过孔有德等三叛徒的天佑兵和天助兵一万余人,并还没编入汉四旗之中,他们打的旗帜是白旗镶黑,直属黄台吉统辖。

  那个牛录章京赵得志是纯青镶红汉军旗的。旧为东江镇军官,后来跟着沈世魁一直在东江镇坚持到了崇祯十年,兵败后被俘,最终投降。降后被授官职。还曾经入朝鲜作战,因功升为牛录,后调到旅顺驻防。

  可在旅顺口他并没有得到重用,反而因为被驻旅顺的清将索要钱财多次,每次他都忍气吞声。可后来有次他在家宴请虏建,结果却发生了一桩极严重的事情。那个虏将酒醉后闯进了他家的内院,还调戏他的一个小妾,他的小妾极力反抗,结果却被这人怒后一刀捅死。

  此事被赵得志视为奇耻大辱,因此当九头鸟的细作知道此事后主动联系上他后,赵得志二话不说就同意为九头鸟做事。他不但自己向九头鸟提供情报,还主动的劝动了几名跟他一样的汉人降将一起反正,暗中为九头鸟做事。

  “很好,你想办法把这个赵得志带过来。我见他一面。”李逸锋道。

  辽东,盛京。

  四十六岁的黄台吉正当盛年,继位已有十四年。

  开春以来,黄台吉感染时疫,卧病多日,天气回暖,他的身体也终于渐渐恢复。不过就算身体不适之时,他也并没有松懈军政要事的处置。

  不过当他看着手上的这份报告时,还是忍不住紧皱起眉头。

  “传丁启民来见。”

  一旁有侍卫小心回道,“禀陛下。前三等梅勒章京丁启明因犯罪已被褫职为奴。”

  黄台极不耐烦的道,“既授丁启明牛录章京,立即带他来见。”

  丁启明原是明将,曾是兵部侍郎刘之纶的标营副将。后来与清军兵败被俘,黄台吉按他原职降一级授为游击,因对丁启明对红夷大炮有些了解,黄台吉就让他主持清军的铸炮事宜。后来丁启明还真的把炮铸出来了,以后还升为梅勒章京,不过后来被其家奴所讦。指控其将上赐的百口人“耗费殆尽”,且将上赐的貂裘典当,经查明属实后,遭褫职为奴。

  但现在黄台吉已经管不了这些了,他需要丁启明这个大清的铸炮专家来给他解决一个疑惑。

  丁启明很快被找到,这个被贬为奴的倒霉家伙听说他被恢复官职后,激动的差点疯了,虽然只授为牛录章京,顶多相当于一个守备,可也已经让他心满意足了,起码不用再为奴了。

  匆匆沐浴过后,换上新官袍,丁启明入宫见驾。

  黄台吉不等他下跪行礼,就挥手道,“丁启明,你过来,替朕看看这个。”

  丁启明小心上前,从黄台吉手里接过一封信。上面还配有多幅图,有舰船也有火船。

  “丁启明,你告诉朕,这上面的说的战舰和火炮有可能是真的吗?这世上,当真有如此威猛战舰和此犀利之火炮?”

  丁启明仔细的打量,越看越心惊,长达二十多丈的战舰,吃水近三丈,四桅,一个时辰能航行六十里,拥有三层全炮甲板,连上顶层甲板的炮位,这艘战舰居然拥有一百零四门大炮。底层甲板的大炮居然有六千多斤重,一炮能射十二里,发二十四斤的炮弹,炮管长达一丈多。

  而且这样的大炮,居然是铁铸的。

  他越看越惊讶,最后已经有些头脑发懵了。

  黄台吉等了半天没见他回话,不耐烦的道,“如何?”

  丁启明一下子回过神来,连忙跪下回话,“回陛下,奴才从不曾见过如此大的战船,更没见过这么大的炮。二十四斤的大炮弹,一炮十余里,还是铁铸,臣难以相信。”

  “那依你之见,这上面的战舰和大炮都是假的了?”

  丁启明咽了咽口水,“奴才以为,明廷当无造此船铸此炮之能力。”

  “那西洋人可有此等战舰大炮?”

  “臣在南朝之时,确实听人提起过,但从不曾亲自见过。臣以为,西洋人也未必真有如此本事,必有夸大之处。”

  “夸大之辞吗?”黄台吉皱了皱眉头,最后挥了挥手,“你退下吧。”

  挥退了丁启明,黄台吉又对着那些图纸文字看了半天,最后也觉得此必是夸大之辞。这是从南面发回来的情报,通过山西商人搜集得来,说的是南朝如今新崛起的一员年轻将领,与辽西的吴三桂号称是大明双璧,这人对南朝平灭流匪功劳极大,还练出了一支新军。

  情报说,去年此人在淮西一举击败了中原最后一大股流贼后,被南朝皇帝收为义子。然后他钦差往东南督察军务,与红夷在海上交战,连获大胜,俘获了许多西洋船只大炮,具体的就如他眼前画的这些,看了让人心惊肉跳。

  情报还说,刘钧拥有一百多炮的大战舰七艘,其余数十炮的舰船数十艘,另外还有运兵运粮船等许多,总共有一百多条船。各种数千斤的大炮居然有数千门。

  而现在,这个充满神话传说船的年轻将领,正在做着出兵准备,有传言说,南朝的皇帝已经封了他为征虏将军,要调他从海上进攻辽东半岛。

  有丁启明这个火炮专家的一番话,黄台吉心神稍平定了一些。

  “谣言,一定是谣言,攻心之策而已。”黄台吉冷笑一声,“如果西洋人真有这种战舰大炮,那怎么会被这个刘钧击败。而如果西洋人真有这种巨舰大炮还被击败,那说明这种巨舰大炮也并非那般厉害。不管是哪种情况,他都不必太过担忧。”

  他放下那图纸,目光又转向了一侧的地图,在那地图上,有一个地方被红笔画了一个圈。那是锦州,在征服蒙古和朝鲜,扫平了辽东沿海诸岛后,他已经迫不急待的要围攻宁锦了。

  关键还是锦州,拿下锦州,宁远也就孤城难守。宁远拿下,那么整个关外的土地都将是大清的疆土。在他继位之初,他还曾经对大明这个帝国心怀畏惧,一度只想跟大明和议,以求个安稳的发展。

  可大明一次次的拒绝了他,然后多年过后,他已经西征蒙古东平朝鲜,他终于有了与明朝平起平坐的实力,在几年前,他也正式改国号清,自称皇帝。

  当下,一切将以宁锦为首。

  想到这里,黄台吉把心神从那份情报带来的不安中抽回。

  过了许久,黄台吉忍不住又把目光移向那份情报。

  最后,他还是叹了一声,“传朕御旨,调三顺王率天佑、天助兵往旅顺驻防。”(未完待续。)


'正文 第288章 反正'

  巴图用两个指头捻着他嘴唇上的两撇八字胡,一双眼睛微眯,从眼缝里望着那个汉人章京。▲∴▲∴,赵得志抽了一个烟,便又继续向着他的这位蒙古同僚梅林章京巴图说着话。

  “山东来的商人最近都在说,大明要发兵复辽,中原的流匪都已经被剿灭的差不多了,以往的什么张献忠被生擒后押到京师千刀万剐凌迟而死,李自成和罗汝才都消声匿迹了,而革左五贼也全被砍了脑袋。明廷内已安接下来必将攘外,有消息说,大明皇帝义子镇南侯已经率领其剿灭中原流匪的十万雄师,已经出兵。”

  “另外,大明皇帝还令洪承畴率八总兵三十万人马向锦州进军,要打义州。听说还调了陕西的孙传庭、四川的秦良玉各率五万大军北上。”

  这时巴图的眼睛眯的更小了,只露出一条狭小的眼逢,他道,“明军向喜欢夸大兵马数字,这几路大军号称五十万,实际上只怕不会超过二十万。而且,明军就算有二十万,可真正能打的有多少,只怕也是个问题。赵兄也是明军中过来的,难道还不知道明军的情况么,也就是各将领的一些家丁能战,其余的有几个能战的。你啊,太过担忧了。”

  停了一会,他又道,“皇上早就谋划多时,如今正抽调各路精军往锦州而去,明人不增援锦州还罢,一增援那就正中皇上下怀啊。”

  赵得志赶紧道,“哎呀,有件事情你是不知道,那位镇南侯率领的大军可不是往锦州去的,而是冲着我们这边来的。他麾下有从西夷手上缴获的数百大舰成千大炮,要浮海而来啊。”

  “上千的大炮,你说的是虎蹲炮吧?”巴图一阵哈哈大笑。早些年清军不会造炮,只有极少数从明军中缴获的大炮。后来清军得到工匠。开始自己制造红夷大炮,先后铸有镇国龙尾大将军炮、天祐助威大将军炮等数千斤大炮,后来破旅顺夺皮岛下石城岛,加之三顺王来降所带来的红夷大炮,整个加起来,大清现在都没有一百门。

  “当然不会是虎蹲炮,听说在镇南侯的大军里,虎蹲、灭虏、佛郎机等将军炮,都不列入大炮之内。他们的一千多门大炮,全是相当于红夷炮的大火炮。有些更是能发射四十八斤重的大炮弹,有种发射二十四斤炮弹的大炮更是能够打十多里远。”

  “赵将军你这还没喝酒,怎么就说醉话呢,一千多门红夷大炮?还能打十多里远,还有能发四十八斤炮弹的大炮?哼,哼哼!”

  “将军啊,我可不是骗你,是看在咱们平日里关系不错的份上才特意来通知你一声的。这镇南侯的大战舰,一艘战舰上就有一百多门红夷大炮。在海上走到哪哪就是一座堡垒啊。而且你还不知道,他们还有新式的火铳,不用火绳就能开火,射程达到百步。精度还极高,现在军中一半都装备了这种新式火铳。”

  巴图眼睛睁大了一些。

  “你没跟我开玩笑?”

  “兄弟啊,都这个时候了,我还跟你开什么玩笑啊。镇南侯的大军马上就要到了。可咱们这旅顺才多少兵?原来还有两千人,可皇上刚调走了一千,剩下一千兵马。满旗一个牛录几十甲兵加一百多奴才。蒙旗一个牛录二百,汉军两个牛录,朝鲜一个牛录,就咱们这点兵马,连给镇南侯塞牙缝都不够啊。咱们啊,当早做打算啊。”

  巴图的官职是梅林章京,这是蒙古八旗中的官名,实际上相当于牛录章京,这也是后金改革兵制后的职名,相当于明军中的备御,再往上是甲喇章京,梅勒章京和固山额真,各分三等,三等甲喇章京相当于游击,一二等相当于参将,再往上相当于副将和总兵。

  论职务,巴图和赵得志一样,不过蒙古兵比汉兵更得满人信赖。而赵得志敢来找巴图,还说出了这么一番话,其实也是很有把握的。这个巴图和他一样也是降将,还都是曾经与清军作战后被俘的俘虏。

  赵得志是在石城岛之战被俘而降,而巴图是在前年清军入侵关内时率部协助明军守城兵败被俘,巴图虽然活了下来,还当了梅林章京,可他的兄弟子侄却都死在清军手里,要说这巴图不恨清军那是不可能的。

  “兄弟啊,虽然说我们现在当着满清的将军,可你仔细想想,那些满人真有把我们当成自己人吗?满人根本就是骑在我们头上做威做福,把我们当成仆军。脏活累活都是我们的,好处都是他们的。想想你的兄弟子侄,又是死在谁的手里?以前咱们是没的选择,可现在,机会来了,报仇的机会来了,兄弟,你是要继续怂着给建虏做牛当马,还是要起来报仇血恨?”

  巴达的眼睛里露出一股凶光,拳头也捏紧了。

  “老赵,你跟我说实话,你是不是暗中跟明朝有往来?”

  赵得志鼻子里发出一声轻哼,笑道,“实不相瞒,确实如此。”

  “老赵,你就不怕我把你抓起来交给阿克敦?”

  阿克敦是驻旅顺的牛录章京,官职和他们一样,但却是旅顺的主将。

  “巴图你真的愿意这样做么?老兄,反了吧。”

  巴图端起酒杯猛喝了一大口酒,喷着酒气道,“他娘的,你真的跟那边有联系,跟我说,你们是怎么商量的,他们答应了你什么?”

  “一个游击而已,事实上,游击不游击的我不在乎,在乎的是能杀了阿克敦。我和那边也说了你的事情,你要是愿意跟我一起,那也少不了一个游击。”

  “你觉得镇南侯真能赢?”

  赵得志抖了抖他的袖子,敲了敲烟斗,笑着道,“你想想,流匪自天启时就闹起,席卷中原闹了十几年,朝廷那么多将帅都没有平定,可这位镇南侯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就灭了他们,难道这还不足以让你相信侯爷的实力?”

  说完,他紧盯着巴图的脸,看着他的反应。

  “你的四百兵都能控制吗?”巴图问。

  “有好几个老兄弟愿意跟着我干,现在可靠的有百来人。”

  巴图犹豫着。“人太少了。”

  “不少了,若是老兄你愿意一起干,不说你的人一起,就算只能带出来四五十个,都足了。只要我们突起发难,杀了阿克敦。这旅顺群龙无首,其它人也翻不了天。更何况,咱们只需要制造点混乱就足够了,侯爷并不需要我们替他拿下旅顺。”

  “老子也受够阿克敦了。”巴图道。

  “那还等什么?”赵得志道。

  巴图一掌拍在桌上,“干他娘的,什么时候动手。”

  “就在今晚?”

  “今晚,这么快?旅顺半点消息都还没得到。”巴图惊讶。

  赵得志有些得意的道,“侯爷用兵,岂能让我们知晓。”

  渤海海峡。明称老铁山水道。

  北洋舰队正搭乘着九头鸟乘风破浪,向辽东半岛进军。

  一只快艇迎来,正是东征总司令部下属军情处的人。

  旅顺李逸锋派来的人。

  “旅顺只有驻军一千,满蒙各二百。汉军四百,朝鲜兵二百。现蒙汉兵将领赵得志与巴图皆已被策反,愿为内应。约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