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称雄-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只快艇迎来,正是东征总司令部下属军情处的人。

  旅顺李逸锋派来的人。

  “旅顺只有驻军一千,满蒙各二百。汉军四百,朝鲜兵二百。现蒙汉兵将领赵得志与巴图皆已被策反,愿为内应。约为今夜突袭满旗兵,夺旅顺以迎王师!”

  天色阴沉。太阳被云朵摭盖。

  刘钧心头,轻松许多。他克制着喜悦,让人赏赐信使酒肉。

  旅顺守军被策反。这自然是好事。其实不用策反,就旅顺的这么点人,刘钧都丝毫不放在心上。对于现在的北洋舰队来说,缺少岸防炮的旅顺港,那还真是毫无抵抗力。

  不过如果旅顺有内应做乱,到时这第一战就能更加顺利。

  “侯爷,我们不管沿海诸岛吗?”

  “暂时先不用管这些海上的岛屿,旅顺极为重要,我们第一炮要打,就一定得打个响。以我们水师的实力,根本不必理会这些小岛上的兵马,回过头再来收拾就行。”

  “传令加速前行,夜晚赶到旅顺。”

  旅顺,天已经黑了下来。

  夜幕里的旅顺,很是安静,稀疏的几点灯火。街道上更没有了行人,自建虏攻占旅顺之后,便开始实行宵禁。每到天黑后,就关闭城门,不许人上街,并派兵巡街,一经发现有违禁者立即处死。

  寂静的大街上,一队兵丁从街上走过,一名打更的更夫望着这支队伍,目光中有些疑惑。短短一会功夫,他都看到三支巡逻队过去了。

  第一批巡逻队过后,又连续经过了一支蒙古兵和一支汉兵。

  更夫摇了摇头,不愿费力去想那些,转头继续往一边巷里走去,边走边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在距离更夫不远的城东,那支他刚见过的蒙古兵和汉兵在一所大宅院的后院墙外巷进而汇合。

  巴图一身绵甲,赵得志同样一身绵甲,两人对视了一眼。

  巴图带来了二十人,赵得志带来了五十人。

  “我让其余兄弟去夺城门。”巴图小声道。

  赵得志点了点头,将身边一个年轻人介绍给他,“这位是侯爷的人,李兄弟。”

  李逸锋对巴图笑笑,“侯爷定会记住巴图将军的义举。”

  “动手吧。”巴图回答。

  李逸锋一招手,几名随他同来的九头鸟夜不收走了出来,几下助跑,他们腾空而起,攀上了围墙上,蹲在墙头打量了几下,确认安全后跳入院内。

  很快,后院门被打开。

  巴图和赵得志等人看他们动作如行云流水都大为惊叹。(未完待续。。。)


'正文 第289章 一路向北, 势如破竹!'

  赵得志率先带着手下进入,进去之后才发现,门口软倒在两个家丁。先前的九头鸟夜不收极为厉害,没发出半点声响就把两个守门家丁给放倒了。

  “阿克敦睡在东厢房,你们跟我来!”李逸锋低声说道,率先带路。

  巴图等人一面感叹这些九头鸟居然对阿克敦的宅子如此熟悉,一面连忙跟上。

  李逸锋等人早摸清了阿克敦的宅子布局,以及平常家丁守卫的情况,因此行动顺利,一路上轻松的解决了几个早知道的家丁,直接摸到了东厢房外。

  屋里还亮着灯,不时传来一对男女的声音。

  李逸锋望了赵得志一眼,“是他,阿克敦的声音。”

  “那就好。”李逸锋比划了几个手势,让大家迅速包围东厢房,等一切准备好,巴图率先一脚踹在门上,这个蒙古壮汉一脚直接将门栓踹断,带着手下当先冲了进来。

  房间里面,驻守旅顺的牛录章京阿克敦正与心爱的朝鲜小妾作乐,万没想到突然冲进来大群人,那一声巨响,吓的他一下子从床上滚了下来,当场就痿了。

  他手刚伸向床边的刀,巴图的弯刀却已经直接抵在了他的腚上,离他的菊花不到半寸。

  “你动一下,就捅翻你!”巴图冷哼道。

  阿克敦光着身子保持着趴在床上伸手去拿刀的姿势,慢慢的扭过头来。看到了熟悉的人,巴图、赵得志还有好几个蒙汉军官。

  “你们这是要干什么?”

  赵得志上前来,冷眼扫了他一眼,“想活命的,就乖乖听话。”

  看到赵得志那凶恶的眼神,阿克敦眼中终于露出惊惧的眼神。

  “你们让我做什么,我都听话。”

  “借你的印信令旗一用。”

  “就在书房。”阿克敦连忙说道。李逸锋连忙派人去取,果然找到了。拿到了印信令旗,这个阿克敦也就没什么用处了,赵得志望了李逸锋一眼。李逸锋点了下头。

  赵得志上前两步,一把捂住阿克敦的嘴,然后一把扭断了他的脖子。“不想污了我的刀!”

  有了印信令旗,接下来的事情进行的更加顺利。他们先用令旗把二百朝鲜兵的营门打开,然后将这些朝鲜兵在营房里俘虏了。然后再用印信接管了各处的城门堡台,最后六百蒙汉兵马杀进了满人的营房。

  许多满兵到此时都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在三倍于已的蒙汉兵马的突袭之下,他们来不及披甲。也来不及结队。

  更重要的是,这些满兵虽然凶悍,可那些汉蒙突袭兵中,却还有起码上百个穿着蓝衣的人,全都配着两把短手铳,远远对着就是一铳。

  他们冲进来的片刻功夫,就有起码有四五十个英勇的清兵被打倒在地。在这些火铳手的压制下,其它汉蒙兵跟着一拥而上,不消半个时辰,二百个满兵全被砍死。

  杀光了这些旅顺的女真兵后。巴图和赵得志又开始搜查追杀其余在旅顺的女真人。不管是当兵的还是家眷又或者是商人,不论老弱妇孺,一个都没有放过。

  甚至那二百朝鲜兵,最后也被杀的性起的这些汉蒙兵给全杀了。

  当夜幕下,北洋水师舰队到达旅顺口的时候,旅顺已经被拿下了。刘钧没有立即让舰队入港,而是停留在港口外十余里的地方,先派了一支小股部队乘小船悄然驶进港里。

  很快,他们发回消息。

  旅顺已经拿下来了,旅顺城池和港口码头全都控制在手。

  崇祯十三年的五月初六。距离九头鸟自黄州出师,仅过去了六天。刘钧就带着三万大军乘战舰驶进了辽东旅顺港。

  九头鸟大军到来之前,情报处已经通过策反的蒙汉军官夺取了旅顺。

  听说巴图和赵得志把两百女真兵以及二百朝鲜兵,还有旅顺城里的的大约近千的女真和朝鲜商人家眷都杀光了。刘钧皱了皱眉,不过最后什么也没说。杀了就杀了,也没什么可值得特别同情的。

  清军前年攻克皮岛之时,阿济桥就因为岛上明军不投降,就纵兵屠岛。杀了一万多个岛上明军,而岛上民众被杀的更达四五万人。最后只剩下了水手三百多,妇孺三千余口留下。

  “两位将军深明大义,弃暗投明,毅然反正,本侯非常高兴。即授二位为游击将军,依然各统本部,另每人赏赐银五百两,手下军官各赏银百两,士兵各十两。”

  巴图和赵得志都已经亲眼见识到了镇南侯的北洋舰队,看到了那大舰上一排排的巨炮,早震惊的无以复加。他们清楚的知道,就算没有他们内应,以镇南侯的实力,要打下这座才千人的小城,也是易如反掌。

  没想到,侯爷如此慷慨,给他升了游击将军,还赏了这么多银子。

  “卑职等多谢侯爷赏赐,以后赴汤蹈刃,万死不辞。”两人跪地谢赏。

  刘钧挥了挥手让他们起来,给他们这些赏赐,并不算过份。他也是要向所有人传达一个信息,以后反正投明,那么就不会亏待。

  天还没有亮,可九头鸟却已经完全控制了旅顺。

  不过刘钧并不满足于此。

  他先前掌握的情报,辽东半岛南端防御并不强,尤其是黄台吉还又从这里抽调了一批兵力去锦州。趁现在清军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刘钧准备好好的抓住时机。

  他又仔细的向巴图和赵得志询问了一会,得知原先掌握的情报确实是对的。

  望着摆在面前的地图,刘钧手指重重点在北面的金州城位置,这里原来是朝廷的金州卫的卫军驻城,旅顺则是金州中左所的驻地,从旅顺到金州城有一百三十里,中间隔着木场驿,青泥洼几处小城。

  青泥洼也就是后来的大连。

  这次攻辽,刘钧早做好的计划是沿海袭击抢劫,但他并不仅满足于骚拢而已。其余早在未出兵之前,他就一直在收集辽东半岛,尤其是旅顺的各种情报。地理信息,驻军数量,港口情况等。

  从金州城到旅顺,一百三十余里。突出在渤海湾的一个尖尖,尤其是在金州城南,在金州湾与大连湾之间的金州地峡,相当狭窄,只有十里宽而已。

  明朝天启的时候。辽东失守,局势恶化,朝廷就曾经出过一个计划。准备把这十里宽的金州地峡开挖沟渠,把辽东半岛南端的这一百多里地变成一个大岛。而明军凭着这道人工运河,来固守旅顺,派人屯种驻兵,守住旅顺,以为山东半岛的屏障。

  这个计划可行性其实是不错的,可因为当时朝廷没有钱粮,最终还是没能实行。后来旅顺失守。毛文龙在皮岛建东江镇,也曾经反攻夺回旅顺和金州,但当时他重心在皮岛一面,因此最终旅顺还是放弃了。

  刘钧很看重旅顺,因为这里有旅顺口和青泥洼两个最优秀的港口。

  深水良港,极适合停泊北洋舰队的大战舰,吃水八米深的战舰可不是哪都能停泊的。何况,这两个港还是不冻港,就算是如今小冰河时期,这两个港结冰的时间也是极短的。

  占据金州旅顺这一块。北洋舰队有了良好的母港,而九头鸟征战辽东,也有了一个极好的前进基地和补给基地。特别是旅顺距离登州蓬莱只有二百里海路而已。

  不过要不要长期占据这里,这是以后考虑的事情。现在刘钧当务之急是要把这些地方趁机夺取。

  青泥洼港也是一个和旅顺港一样优良的港口,港口的青泥洼城也就是以后大连的前身,此时这里也还仅是一座小镇而已。因为被鞑子占据,港口的商船往来大减,小城也不免衰弱下来。

  出兵之前,九头鸟作的作战计划就是先夺取旅顺。然后向北一路进军,在鞑子反应过来派兵南下之前,尽量多攻下一些城池。但只攻不守,每攻破一城,就把城里的人口和钱财抢走,还要毁掉城池,把周边的作物等也毁坏,主动的跟鞑子坚壁清野。

  具体这次能北上打到哪,还要看具体情况而定,也许会打到复州去,也许不会。如果进攻顺利,甚至可以直接打到盖州去,反正九头鸟有强大的战舰,不必在陆路上跋涉,直接乘着战舰从海上靠近盖州登陆攻击就是。

  不过现在刘钧有新的想法,他打算把旅顺给占下来。

  因此,他不再分兵进攻,而是留下一部份兵马,在旅顺港增筑炮台,加修城墙,他特别要求按欧洲人的棱堡式样建筑,最后选择的是皇冠堡,拥有许多棱角,每个棱角也都是一个炮台,火力无死角。

  同时,这座背靠着港口的城池,还有港口的战舰提供炮火支援。

  刘钧把侦察营和骑兵调上了岸,又给他们配了一个炮兵连,让他们从旅顺出发北上,沿途扫荡那些忠于鞑子的势力。

  而刘钧则亲自率着舰队自海路北上。

  离开之前,刘钧向旅顺以及周边的百姓发了一份通告。宣告旅顺收复,商人百姓的财产都给予保护,而那些无主的以及属于鞑子以及那些判定为汉奸等人占据的田产,通通都收归朝廷所有。

  这些田地改为军屯,无地之人可以向旅顺的驻军申请,每丁可以得授田五十亩,九头鸟还向他们租借耕牛种子农具等,收获之后,一半收获为屯租。

  旅顺因为落入鞑子手多年,其间还反复过几次,人口大减,许多田地主人不是逃离就是被杀,如今多数田地都是属于鞑子霸主,以及清军的屯田。现在,刘钧将这些全丈量清理后收归为九头鸟的军屯。

  百姓对于这种告示,十分高兴,纷纷前往报名申请屯田,而旅顺的商铺码头也立即热门了起来。大量明军的到来,不但意味着会有生意增加,而且以后肯定也会有大明的商船前来。

  “我们分兵出击,不是能打下更多的城?”

  “先不急着分兵,等鞑子来了,我们到时再分兵骚扰。”(未完待续。)


'正文 第290章 锋芒毕露'

  在旅顺留下一部份兵马后,天亮之后刘钧挥师继续北上。

  旅顺到大连不到百里路,从海上走,不到中午舰队就已经出现在了青泥洼港。

  崇祯十三年五月初六中午,刘钧率着两万余兵马,一百多条船到达青泥洼城下。小小的青泥洼城此时根本还没有收到旅顺被明军攻占的消息,城里只驻有五百的满蒙旗兵。当一片白帆摭天蔽海的出现,看着舰队上那日月旗帜的时候,城里的那些鞑子们傻眼了。

  你望我我望你好半天后,才疯狂的敲响警钟,急急忙忙的关闭城门。

  然后这几百兵丁,就站在城头上,看着明军的舰队不急不缓的在领航船的引领下进入港口。

  刘钧站在船头看着那个堡垒,如果没有大炮和足够数量的兵马,有几百守军守着这座堡垒,也许还能坚守一下,等待援军的到来。可对于如今的九头鸟来说,港口的舰队拥有千门以上大炮,这个只有几门将军炮的城堡,是如何也扛不住九头鸟的攻击的。

  “去金州报信!”城堡里的鞑子但不失勇气,居然没有逃跑,反而只怕了几名骑兵出城去金州报信而已。

  战舰上的许多参加过台湾之战的老兵还在笑着给那些第一次参战的新兵们鼓劲打气,让他们不要过于紧张。

  “没啥好担心的,鞑子也就那些,再厉害还能给红毛们厉害?可红毛再厉害,咱们一样打的他们屁滚尿流,举手投降。你等着看好了,就这样的小堡垒,连门大炮都没有,这就跟老虎嘴下的绵羊一样。”

  这次的征辽,刘钧特意抽调了武昌和长沙两镇的新军前来,一来实战练兵,二来也是为了加强对这两支新军的控制。抽调部份新兵出来,再把许多老兵分编入三镇留守士兵中。

  “这么小的堡垒。就那么几百鞑子,倒还是很凶悍啊,居然还不投降。”看到城门紧闭,居然不投降。傅山笑了笑。“也不用跟他们浪费口水了,直接来一次炮轰,把城墙轰倒吧。”

  刘钧对这个计划点头应允,“派几艘登陆艇,炮击后立即登陆。”

  青泥洼这样的小城。在这些年被攻破数次,城墙上有着新旧不同的数种颜色,整个城墙就如同打了许多块补丁一样。

  此时青泥洼城就如同是一个满身补丁的叫花子,而他面前却是一个全身华丽铠甲,武装到牙齿的贵族骑士。

  郧阳号是九头鸟六艘七十四炮双甲板战列舰之一,得到令旗指示后,战舰都不用调转角度侧对城池,直接船头正对着城堡。

  船头上的那门六十四磅的重炮,换成明军的计量单位,是足足四十八斤的炮弹。

  “先用开花弹!”

  郧阳号上的枪炮长打量了几眼那座小小的城池说道。

  “别打城里。就瞄着城门外打一炮。”

  郧阳号的舰长这个时候过来说了一句,然后又解释了一下,“城里有许多无辜的百姓。”

  战舰上这种六十四磅的重炮,本来是用来对付接舷近战的,用来打霰弹,可九头鸟现在的开花弹研究的很先进,因此也用来装爆炸弹打,特别是他们现在船只就在港口,刘这座小城实在是太近。但这种四十八斤重的开花弹,要是落在城里爆炸。里面一百个各重小半斤的铅弹爆裂开来,杀伤力还是极强的。

  既然侯爷有令,暂时不撤金州旅顺的百姓,那么还是先避免杀伤百姓。

  那门重炮的荷兰人炮长仔细的观测过城门距离后。拿着炮具又测量计算了一会,最后跟同是荷兰人的炮手哇拉拉说了几句,炮手立即把一个圆盘形引信取出来,这是在原来木质引信上改进的新延迟引信。

  木质引信虽然对爆炸弹有极大的作用,可木质引信很难达成一致性,有的燃烧的快。有的燃烧的慢,这对于极需要时间控制的爆炸弹来说,这就使得爆炸弹的威力大减,不是爆炸早了就是爆炸慢了。

  最后火器坊又研究出了纸卷制的新引信,在卷制的过程中均匀的裹入火药。这种纸质引信的一致性能极好,但又存在防潮性不佳导致的可靠性问题和强度不足容易折断等一系列新问题。

  虽然后来又采取了在表面涂抹虫胶防潮和增加纸筒厚度等改进方案,可问题也一直无法完全解决。

  最后,一名工匠想到了新的办法,也就是金属圆盘引信。

  这种新的引信用一个刻有标尺的小空心金属圆盘代表了原来的锥形木盾和纸质的引信,圆盘内装有环状的延时药道,下面带有带螺纹的空心金属管,安装时直接旋入炮弹上的引信孔即可。

  在设定起爆时间时,圆盘引信也不再需要切割引信的长度,而只需在圆盘上覆盖圆形药道的薄金属上打一个小孔。

  圆盘上有一至十五秒的延时刻度的远射火炮用引信,也有一至五秒的短程和一至十秒的中程共三种不同规格的引信。所打的孔对应的刻度就是引信的精确起爆时间。

  同时,由于圆形药道的存在,即使引信朝向炮口的反方向,也不会发生火药气体将延时药吹进弹体内部而发生早炸的事故。因此,圆盘引信和此前的各种延时引信相比可靠性和使用便捷性都大大增加了。

  炮手根据炮长的要求在圆盘金属引信上打了个孔,定好爆炸时间,然后把这枚和发射药包一起固定在一起,带有一个木头底座的巨大炮弹,用铁钳夹起,几个人抬着送入炮管。

  如今九头鸟继火铳使用定装弹后,火炮也同样使用定装弹药。把发射药包和炮弹绑在一起,并加了一个木头底座,使得发炮效率大增,尤其是对于发射爆炸弹来说。在此之前,装填爆破弹时,炮手们都要小心翼翼的注意再装填时不要将弹丸的引信孔朝向炮膛内部;而在定装炮弹出现之后,因为在包装时即已将引信孔背向发射药包,因此只要简单的将药包朝内装入炮膛即可,这大大简化了装填步骤和提高了发射的安全性。

  九头鸟在火器使用方面,其实已经达到了西方军事强国的水平。

  而他们的敌人。清军刚学会筑红夷炮也不过几年时间而已,只有当大军出动之时,才会携带红夷大炮,如青泥洼这样的小城。既无大炮守城,也无应付大炮攻城的经验。

  他们还是采用传统的作战方式,进攻靠的是骑射加火炮掩护,而守城,甚至还远不如十几年前的明军水平。

  “这一炮。将让鞑子真正明白什么叫全新的战争方式。”

  一番准备之后,重炮轰响,四十八斤重的爆炸弹呼啸着飞出炮膛,犹如一颗流星般砸向青泥洼城。

  城头上,一群拖着猪尾巴的清军士兵听着那尖锐的呼啸声,看着直轰而来的巨大炮弹,全都不约而同的跪了下来,他们亲吻着脚下的城砖。

  “天神啊,请饶恕我们吧!”

  他们从没有见过如此的巨舰,也没见过那样猛的大炮。心中敬畏,认为这是天神降下的怒火。

  巨大的炮弹在距离城门仅不到一丈的距离爆炸开来,无数铅弹四面炸开,城墙被炸落许多砖块,甚至有一个城垛整个被炸落下来,而那城门也被炸出了几个拳头大的洞。

  随着炮弹炸响,数十艘登陆艇各载着数十名士兵迅速冲向码头。

  没有一个人拦截,他们迅速的靠岸,一队队士兵冲上码头,向城门冲去。这时港口里的战舰又开炮了。这回却打的是实心弹,上百门32磅长炮一轮齐射。

  一阵地动山摇过后,只听到那漫天的烟雾里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声音,青泥洼小城的一面城墙。几乎完全坍塌了。

  而这个时候登陆的士兵已经开始加速,距离露出来的缺口不过几百步距离而已。

  战舰上,士兵们争相目睹这一壮观的景象。那些经历过东南海战的士兵倒已经习以为常,而那些没见过的,尤其是许多连仗都还没打过的新兵,特别是从武昌镇和长沙镇调来的新军们。看着一**炮射击,就把那两丈多高的城墙给轰塌了,那嘴巴长的巨大,都忘记了合上。

  “牛刀小试而已!”

  海神号旗舰上,一众军官都很轻松的看着这一切。

  “事实证明,当有了巨舰的大炮的时候,传统的战争方式已经落伍了。我们九头鸟将无往而不利,战无不胜!”许多已经深深的成为了大炮粉的军官们喊道。

  也有些军官倒还算理智,“拥有巨舰大炮我们确实将占有巨大的优势,但也还没到可以目无一切的时候。有了大炮,城池已经对我们失去作用了。但巨舰只能在海上,炮越大移动越不方便,同时对补给的要求也会很高。大家别忘记了,清军拥有大量的骑兵,骑射本领极强,他们有的正是我们缺少的机动性能。”

  刘钧赞赏的道,“说的没错,清人有骑射,我们有大炮,各有各的长处,总体上我们是占优势的。正因为有了攻城的优势,我们就要发挥长处,避免短处,不要跟清军硬碰硬,咱们就发挥我们战舰巨炮的优势,从海上迅速运动,避实击虚,用战舰运送兵马,瞅准一个空子就上岸打他一顿,打完就走,不给他们的骑兵纠缠。”

  “咱们有大炮,何必怕他?”

  “当然不是怕,只是战术而已。”刘钧也还是能够看到自己军队的缺点的,火器犀利,可论起近战来那绝对不如清军勇猛,那些不种地专门训练的士兵,其勇猛凶悍不能小瞧。

  其实有了火药之后,城墙这种防御利器就已经越来越有限了。别说用大炮轰击,没大炮一样可以破城。甚至都不需要去制作什么大号炮弹,直接随便挖一具棺材,装满火药,然后到城墙下挖个洞,塞进去点燃引爆,照样能破城。

  只不过如果这样炸城,一来需要的火药比较多,二来要接近城墙下,还得挖洞,会有些麻烦。而大炮可以隔着几里远就轰城墙。

  虽然炸城比轰城要危险些,伤亡大,可技术含量低啊。火炮造起来麻烦,运起来也麻烦,可这火药哪家不会造。

  不过好像现在也没听说谁用到这种炸城墙的办法,也许是还没有想到这种应用方式,但最晚会出现的。

  以后要想城墙继续发挥作用,那就得用炮守。炮破城墙,最终还得炮来守城墙。城上得筑炮台,还得有一定数量的炮台,那样才能让进攻的一方难以攻打。当城池配和火炮一起防御时,那才是坚不可摧的要塞雄关。

  不过现在还很少有用火炮守城的,有也很少。如刘钧攻热兰遮、赤嵌城时,那堡垒上也不过是架了三十门最多而已。

  总得吃了亏之后,才会想到改进的。

  不过现在,这些缺炮的城池,却正是刘钧大炮进攻的好机会。

  青泥洼半边城墙被轰塌,顺便还轰死了好十几个城上的鞑子,连城里遭池鱼之殃的也不少。城里剩下的鞑子还没回过神来,九头鸟的登陆士兵已经冲到了城前。

  一群鞑子骑着马冲了出来,挥舞着大刀。

  可迎接他们的却是一阵阵排枪,啪啪啪的铳声不断,采用燧发火石击发后,火铳的射击速度又提高了。

  一排铳兵开完铳,自动退到后面去,第二排的上前一步。队伍一列列的循环上前,射击不断。那些凶悍的满蒙骑兵一个接一个的倒下,百来人的骑队当冲到近前时,已经死光了,只剩下几匹未中弹的马拖着主人的尸体在奔跑着。

  “收枪,继续前进!”一名军官高声喊道,士兵们收起了火铳,开始继续向那个敞开一个大口子的小城前进。

  一直到他们从那个大口子上越过去,进入城中,都再没有人拦截他们。

  四百个满蒙八旗兵,死伤大半,剩下的人也并非真的不怕死,他们面对着那无法对抗的明军,丢下了手中的武器,跪在了地上,祈求饶命。(未完待续。)

  ps:  谢谢hsq168、立缘的支持!天越来越冷了,没供暖的南方好冷啊!


'正文 第291章 奇怪的战阵'

  当天下午,九头鸟骑兵部队一路疾驰到青泥洼,看到的却是一个已经残破的小城。⊙,而在还保存的城门楼上,树立的旗杆上飘扬的也不再是鞑子旗而是明军的红旗。

  “天啊,青泥洼城就拿下了?不是说鞑子最是勇猛,凶悍异常,一个能打汉军十个?”

  “那些话你也信?还有人说女真不满万,满万无人敌呢。可你看,旅顺堡里二百满鞑还不是被几百汉蒙兵砍翻了,这里又是四百满蒙兵,不也城破了。”做为这次东征的骑兵司令,冯胜看着青泥洼城,一点也不意外。

  “以后岂不是炮兵称雄的时代了?”一名骑兵军官有些无奈的道,一直以来他们骑兵才是花费最多的一支部队,做为骑兵军官他们也向来有些优越感。觉得在九头鸟中,他们才是真正的王牌。

  冯胜等率骑兵到来,发现明军并没有在撤离城中的百姓物资,反而在组织人修补毁坏的城墙。甚至他们在那些做事的人中,还发现了许多拖着猪尾巴的满人。

  青泥洼城攻破后,按原来的计划是要把人口和钱粮物资都搬回登州。

  不过刘钧现在改变了主意,他打算把金州占据下来,把这个半岛南端做为自己的大本营。因此,他不但没有搬离人口,反而开始修复城池。

  刘钧把青泥洼城改名为镇海城,并让从台湾来的荷兰顾问们设计了一个新的城堡图纸,一个皇冠棱堡。这是随着火炮发展,而紧跟着进化的强大新防御方式。比起原来的普通城池堡垒,这种拥有多棱角的堡垒,拥有斜堤、壕沟、胸墙、凹面堡、三角堡、半月堡、空心棱堡、实心棱堡、屯兵所、中堤、隐蔽路等。

  这种堡垒的设计思路,就是改变原来城墙上平直的布局方式,减少射击盲区,增加交叉火力。虽然大明的城池也有敌台,可是这种敌台比之尖角的棱堡,依然还是有许多盲区。

  而这种新式的棱堡。棱角更多,使得没有盲区,交叉火力更强。再配外城墙外铺的斜坡,更加有利炮弹火器的射击。

  而且三角堡、半月堡、实心棱堡和空心棱堡等组成的立体防御堡垒。高低不同,更加有利于火炮射击,这样的城堡,就算是出现了缺口,都拥有更强的防守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