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称雄-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带着卫队一路疾行,半天后赶到麻城家中。

  西湾,家门前的那颗树依然在,但刘家宅子却又大变了样。皇上派来的工部官员工匠,早把刘家大宅完全翻新了一遍。说是翻新,其实就是重新盖过,重檐叠瓦,庭院深深,规模是原来的十倍不止,甚至原来刘家的老邻居张屠户家的房子也被折掉了,那块地方成了刘家皇帝敕造侯府的一部份。

  门前高大的牌坊,府第高高的门楼,朱漆大门,石狮子。

  “侯爷回来了。”刘家的大门前站着数名家丁,远远看到刘钧到来,立即喊道。

  府门大开,刘家上下都赶来迎接。刘钧入府,先向刘老爹老娘行礼,略说了会话,便赶往后院看妻子雪琪。

  雪琪刚生产过,还有些虚弱,躺在房里床上,见到刘钧进来,满脸惊喜。

  “夫君。”

  “辛苦你了,夫人,没能及时赶回来。”

  奶妈把孩子抱了过来,刘钧伸手接过,一个虎头虎脑的大胖小子。刘钧抱着他,他也不哭不闹,刘钧逗了他一下,他居然还冲着刘钧咯咯的笑了起来。

  “这小子。”刘钧哈哈大笑,他也跟着笑。

  “侯爷,还没给他取名呢。”

  “看他这么虎头虎脑的,就叫小虎吧。”

  至于孩子的大名,一般是爷爷取,可现在刘钧入了属籍,这名字就得由礼部来取了。刘钧是慈字辈火行,而小虎按朱家谱序,是和字辈土行,所以只能叫朱和什么,前两个字已经定了,后面一个字还必须是带土字旁的。

  一连好多天,刘钧都沉浸在做父亲的喜悦之中,到家的第二天,正好是孩子出生的第三天。刘钧也照例给孩子办了洗三宴,无数官员将领富商地主前来做客恭贺。刘钧客人都宴请了,不过礼物都没收。要收,也只收了一些并不值钱的东西。

  对于如今的刘钧来说,他又不是朱大典,还要靠办酒席来敛财。

  数天后,京师圣旨到。

  皇帝下旨赐南洋的天南为刘钧的封地,并特给刘钧的儿子赐名朱和坤,还赏赐了一大堆的御赐贺洗三之物。

  两道封赏的旨意后,第三道旨意则是令已经加征虏将军号的刘钧,以五月初一前为期,率楚军出征辽东。

  此时已经是四月中,距离五月初一只剩下了不到半个月。

  传旨的太监还送来一封私信,是刘侨写给他的。

  信很长,刘侨把京中这大半年来的情况很细致的写信告诉他。其中有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曹化淳出京,到南京养老,任南京守备太监。又崇祯最终还是决定要打义州,并已经抽调陕西的孙传庭、四川的秦良玉率川陕兵入辽,配合洪承畴发起义州之战。

  而最重要的还是梅之焕病重,梅之焕的病情在年后突然就加重了,虽然皇帝派御医赐药,可依然还是无法改善。现在梅之焕虽然还是首辅,可实际上却已经不能理事,完全不再统领内阁,只是在京休养,但据太医所说,梅之焕的情况,可能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了。

  这个结果让刘钧大吃一惊,去年在京的时候,梅之焕情况还不错,没想到如今已经要不行了。梅之焕现居首辅之位,若是他去世,那朝中的局势很可能就有变动,刘钧也将失去一个强有力的朝中后援了。

  虽然梅之焕去世,李长庚不出意外会接替首辅之位,但李长庚年纪也很大了。加之内阁空出一个位子,周延儒极有可能要入阁,甚至升为次辅。这个周延儒虽是借复社之力量重返朝堂,但与梅之焕和李长庚他们不同,他与刘钧他们的理念完全不同。

  当然,对刘钧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朝廷要集结兵马打义州。

  一场决战要开始了,而历史上,大明好像灭亡前曾与清军在关外打了场决战,然后输光了最后的精锐,以致于关外之地尽失,中原又无比空虚,最终内忧外患,李自成攻入了北京,紧接着清军入关,大明亡国。

  刘钧有些想不明白,崇祯为何要打这一仗呢?梅之焕和李长庚全力反对,居然也没有劝住。

  不过刘钧有些意外的是梅之焕最后又上奏要调他去锦州,要跟清军打一场真正的决战。可崇祯反而又拒绝了,他真有些搞不懂他们了。

  还好,不用去锦州,刘钧一点也不想去锦州。

  大明刚开始展露出一些振奋,一些希望,可北方,却又依然还是那种局面。

  放下信,刘钧知道自己在家中逗儿子的日子到头了。

  “给我收拾一下行李,明天我们就回军营。”

  第二天一早,刘钧收拾行李离家返回营地,陆雪琪抱着孩子和家人为他送行。刘钧骑马回到黄州的军营,立即召各部将领前来议事。

  “皇上的旨意已经下达,授本侯征虏将军印,命本侯率楚军于五月初一前正式率兵出征。”

  刘钧当众宣布旨意。

  “此次出征,兵不需多,本侯打算让三镇轮流出战,第一批由第八镇郧阳镇出击,三月后轮换第九镇武昌镇出击,然后再是第十镇长沙镇出击。舰队和炮兵旅则不在轮换之内,为了方便指挥统领,从即日起,将设立参谋作战部、后勤装备部,每镇兵马与舰队和炮兵旅混编,编为三个战斗群,每个战斗群皆辖水师舰队、炮兵、骑兵、辎重兵和步兵。”

  “每战斗群都将设立一个指挥部,下辖参谋处、作战处及各军种部队。”

  刘钧再次重申朝廷的旨意,“五月一日前必须完成编组,并按时出发。”

  “现在,我任命傅山为第一战斗群司令,王谦为第二战斗群司令,张山为第三战斗群司令,刘允升为水师舰队司令,由本侯担任征辽总司令!”

  “末将遵令!”被任命的四位司令一起起身,立的笔挺,向刘钧行礼接受任命。

  九头鸟现在拥有三镇陆军和一支水师,兵马不下十万。这么多军队,主要的编制还是营,但直接以营划分作战,对于这次攻辽作战并不太适合。

  为了适应这次的战斗特征,刘钧必须把自己的部队进行一次混编,组成多兵种混编战斗群,并分成几个小战斗群,如此一来才能更好的协同作战。

  这也是火器时代必然的战法改革,刘钧希望自己能走在前沿,以此大败鞑子。(未完待续。(lwxs520。))


'正文 第284章 九头鸟娶亲'

  黄州城府前大街边,几个本地士绅一起笼着手看着街道吹吹打打,好大的一支队伍打着排场经过。

  “嘿,这新郎官最近天天见,今天还是个独眼的。”开山货行的王老板笑着对几个同伴道。

  在他隔壁开杂货铺子的赵老板忙道,“小声,这个独眼我知道,据说刚高升了千总,正六品武阶,还挂了个上都尉衔。”那老板说到这里,又压低了一些声音,有些卖弄的道,“据说啊,这个独眼以前曾是革左五营里老回回的手下头目,后来跟着老回回的兄弟来打虎头堡,结果被俘后了,最后入了侯爷的营里,打仗勇猛,据说在四川杀了很多流匪。”

  “啊?一个流匪居然也当上六品武官了,这啥世道啊。对了,那啥都尉衔是什么,以前怎么没听说有这号官名啊?”

  杂货铺老板笑道,“见识少了吧?你平时就是太抠,那个彩报五文钱一份,好几大页呢。上面天南地北东西二洋,啥样的事情没有啊。一月也就花你三十文钱,能买六期加起来足有几十页呢。这个都尉啊,就是朝廷兵部弄出来的一个军衔。这不去年就开始整编新军嘛,说来这还是咱们侯爷还开的头,朝廷见着新军能打,就跟着整编全国各地的军队了。”

  “弄来弄去,最后整编了三十六镇新军,原来的武官们都挂卫所职,一个兵职一个卫所职还有一个武阶,老复杂了。好比这个独眼,他是千总,这是如今招募兵马的各军中的职务,原来一般这些军职是没品的,得挂个卫所官职,他那千总一般就挂百户卫所职,都是正六品。”

  那杂货铺老板年轻时也读了不少书,可惜连个童生都没考中过,自湖北有了这彩报以后。他是每期必买。一开始是因为也迷着买发财券,为了看开奖号码方便就订了这彩报。后来发财券总不中,也就少了那份心,但这彩报却一直坚持着订。

  平时他也喜欢看这报纸。很喜欢看上面的各种东西,没事时跟其它人聊天时就现学现卖从报上看来的东西,倒也引得诸多人侧目,让他大为满足。就如今天,对于朝廷的武职军衔。他也能说的头头是道。

  “不过整编新军时,朝廷也在整顿卫所,据说还要裁撤卫所,因此啊,兵部又弄出来一个军衔,以取代这个卫所官职。”

  “不是还有一个武阶吗?”

  “武阶有九品好几十阶呢,复杂无比,哪有这军衔明了啊。朝廷这新推出的军衔既有军官也有士兵的,这军官分成了三大阶,有将军阶有军校阶有都尉阶。都尉和军校各有三级,将军有五级。比如咱们侯爷,就是将军阶里最高的上将军,下面还有前后左右四将军。军校和都尉各有上、左、右三阶。据说下面还有非官非兵的什么士官六级,小兵也分了五级。有什么一二三级军士长,上中下士,据说都是连队长参谋之类的衔,小兵则有列兵和一二三级以及上等五种。”

  好多人都在羡慕着这独眼的好运气,当流匪最后还能当成六品武官,看着年纪也不轻了。居然还能娶年轻的新娘子。

  “这娶的是哪家的女子,这谁也真是,怎么舍的把女儿嫁给这么一个当过流匪还瞎了只眼年纪还不轻的?”对面卖熟食的王三一脸妒忌的说道。

  “你懂个屁,这独眼虽瞎了只眼还当过流匪年纪不轻。可人家是上都尉千总啊,跟着侯爷那是前程远大。据说这人还很富裕呢,去年先是随侯爷征革左五营,后又去海上打红夷,回来的时候,怀里揣着大把银元券。银行里随时能换上千两银子。这不,新娘子就是城外十里塘张家那破落户家的大闺女,今年才十六,以前就是因他那老爹要的彩礼太多没有敢上门提亲。这次有人替独眼做媒介绍,独眼一眼相中张家闺女。老张头开口要十两银子,结果独眼直接就给了二百块银元。这老张头乐的都合不拢嘴了,直接就答应下来了。”

  “二百块银元?这独眼钱多人傻还是怎么的,人家要十两他给二百。”

  “可不有钱啥的。想想人家可是千总,六品武将,还差钱?你看看咱们黄州最近,自侯爷率部凯旋以来,那是哪天没有个百十个娶亲的,不都是九头鸟娶亲嘛。原来都是些山里穷棒子,如今个个腰包鼓胀。”

  旁边一个饭馆伙计也抽空来看热闹,站一边酸溜溜的道,“这些丘八有几个臭钱就胡来,原来咱们这说门亲一般人家有五六两银子也就够了。可现在那些丘八到处寻女人娶亲,这娉礼也弄的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如今没有个二十两银子,你都别想去姑娘家上门提亲。”他原本也凑了三两银子,打算着再攒一年钱,到年底也差不多可以寻人去中意的邻村姑娘家提亲。

  结果前几天一个隔壁江边上的小子从广东回来了,他也是九头鸟的,直接用十八两银子下娉把他中意的姑娘给订下亲了。

  山货行的老板摇了摇头,笑骂道,“你个憨货,你也投军去啊,看你又没这个胆。”他继续道,“其实你也不用怕,我看这九头鸟里当兵其实好的很,你看他们招了那么多兵,打了好些仗,可又死了几个。”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饭馆伙计倒是想去,可家里有孤寡老娘要照顾,实在离不开。

  “这些九头鸟咋个这么急匆匆的结婚,那边刚下娉,这边就迎亲了。”

  “这你还不知道?”杂货铺老板一下子又来了惊神,“朝廷都下诏书了,要跟鞑子开干,已经下旨调陕西孙总督,四川秦娘子,还有我们湖广国姓爷出兵。限期五月初一前就得出师,这些九头鸟当然想趁早成亲撒,真有个万一也说不定还能有个后撒。”

  “啊,又要打仗啊?”

  “怕啥,有咱们侯爷上阵,鞑子也得败。”

  黄州城东的一处宅院,张灯结彩,宾客满棚。齐独眼老树开花,迎娶年轻的新娘入门。曾经家破人亡被迫为匪的人,人生迎来了第二春。跟着侯爷干,升官发财娶老婆,日子又滋润起来。

  “恭喜恭喜!”屋里的宾客都是营中的同僚弟兄们,他没有其它的亲人,家乡的亲人全死了。不过他终于又有了家,一个新的家。

  齐独眼已经不记得自己喝了多少杯,脚步都有些发虚。“大家一起喝,喝的尽兴啊。”

  “老齐你少喝点,等下别进洞房都摸不到床。”张国柱大声的冲着齐独眼道。

  刘独眼自己倒满一杯酒,走到张国柱面前,“这杯我敬你,若没有张大人,我早就死了,不知道是烂在哪的一堆烂根头。是你当初留了我一命,后来又把我从俘虏营里招进九头鸟,并为我担保的,我老齐别的什么都不说了,一切都在这杯酒里,我先干为尽。”齐独眼一仰头,满满一杯酒干了。

  张国柱笑着拍了拍齐独眼,“还总说这些干啥,我今天只想说,我二狗当初没看错人,你是条汉子,祝福你们白头偕老,记住珍惜这幸福的日子。”

  齐独眼郑重的点头,“我独眼不会忘记二狗哥,也不会忘记对我有再造之恩的侯爷,没有你们就没有我,我这条命今生今世都是九头鸟的,生是九头鸟的人,死是九头鸟的鬼。”

  一众九头鸟军官齐齐举杯,“九头鸟,兄弟!”

  齐独眼举杯,“九头鸟,兄弟!”

  婚宴很热门,没有亲人到场,但却有兄弟欢庆。拜堂成亲,步入洞房。洞房花烛夜,枯木又逢春。

  一大早齐独眼醒来,发现年青的小妻子正趴在他怀里,一双眼睛温柔的看着他。

  “早!”

  “夫君早。”小妻子有些害羞的慌忙避开目光,起身,“我给夫君做饭。”

  “不用那么辛苦,家里没有长辈,可以多睡会的。”齐远怜惜妻子温柔道。

  外面传来了敲门声,齐独眼买下这所房子里一起雇佣的丫环在外面道,“老爷,有军中长官过来,说有事禀报。”

  齐独眼穿衣,来到厅堂时,一名身着蓝色军服的士兵早等候在那,一见到他立即立正行礼。

  “报告长官,军中下令,所有官兵立即归营。”

  齐独眼神情一震,眼中有些不舍,但很快打起精神,“齐远收到,马上归营!”

  送别传令士兵,他回到屋里,小妻子已经在梳妆台前。他从后面拥住妻子,“军中有令,我必须马上归建,不能陪你了。”

  新作妇人的女子微微一震,低下了头。

  “今天就要走吗,不能多留几天?”

  “军令如山。”

  依依惜别,齐独眼带着不舍,毅然转身提着包裹大步出了家门。

  黄州城外军营,齐独眼一身戎装到来,向营门守兵递交了腰牌验过后进入。回到自己的营区,他先到达上司张国柱的帐前,大声报告,“千总齐远参见大人。”

  “你新婚第二天就把你叫回来,真不好意思,不过侯爷命令下来,我们所部将做为第一批征辽部队。时间紧迫,而且出征部队还得经过重新编配,只能马上叫你过来了。”张国柱带着歉意对他道。

  “服从命令是九头鸟战士的天职!”

  “很好,这是你的调令,从现在起,我跟我还有我们这个营都将隶属东征军第一期第一战斗旅。”

  “是!”齐独眼大声应道。(未完待续。)

  ps:  感谢yebaoyin、simon_s、小。邪道的月票,最近作息有点混乱,头痛。


'正文 第285章 镇筸苗兵VS白杆土兵'

  崇祯十三年四月中旬,九头鸟下达集结令。

  一支支被召集的人马正向黄州赶来,汉江、长江上打着九头鸟旗帜的运兵船不断,而在陆路上,一支支车队、骑队也在不断行进着。

  此次出兵的人数为三万余,抽调湖广三镇中三分之一的兵力。以第八镇郧阳镇兵马为主,另抽调部份第九镇第十镇的兵马。上次东征的军队,则有一半留守,换第九第十两镇中的新军前往作战,实战练兵。

  张国柱对齐远道,“咱们编在第一战斗旅,由三镇抽调兵马和水师水陆步骑车混编,总共一万多人。这样的战斗旅,有三个。”

  齐远一下子听出里面的有用信息,“这次东征是要兵分三路吗?”

  “是不是兵分三路我不知道,但肯定不会三万人一起行动。咱们是要袭扰辽东沿海,又不是要深入建州,肯定不需要集结太多兵马一起行动。”

  战斗旅的设置其实也不新鲜,实际上就是一个行营。古代时早有已有,比如隋唐之时,平时以府兵制为主,朝廷军队以军府的形式分散驻扎在各处,一遇战事,调集府兵。然后把这些互不统属的府兵重新编制为一个行营,将其分为前后左右等各部,任命指挥军官,步骑混编等。

  第一战斗旅由一个旅指挥部,一个侦察司,一个骑兵部,三个步兵部,外加一个车部,以及一个后勤保障部,外加一个炮团,一个分舰队组成。

  旅指挥部由一个司令部和一个旅直属部组成。司令部有作战处、参谋处、后勤处、装备处四处。

  原来九头鸟以营为单位,现在分战斗旅却没有营级建制,最大是千人左右的部级。旅指挥部一千余人,侦察司有五百探马,三个步兵部有三千余人,加上炮团六个连两千人,以及分舰队的三千余人。还有后勤保障部的一千余人,这个战斗旅总人数过万。

  张国柱原是步兵营将,现在被任命为第一战斗旅参谋长,这个旅的司令官是傅山。副司令是张国栋。

  “步兵不是有一个营兵力吗?怎么取消营级?”

  “第一战斗旅确实有三千多步兵,但这三个步兵部却是从三镇步兵营中各抽取了一个部,其它两个战斗旅也是如此。”张国柱解释道,虽然这样做打乱了原来的编制部署,但从远处看。却也能加强对三镇的控制,也给予郧阳镇外其余两镇兵马锻炼的机会。

  “我们的三个步兵部可都不简单,除了你这个部外,另外两个部可是鼎鼎有名,一个是来自夔州的白杆兵一个部,另一个是来自湖南的镇筸兵一个部。”

  白杆兵是四川重庆石柱土司兵,秦良玉的兵,因为秦翼民任湖北副将,因此楚军也有一支白杆兵。而镇筸兵也是一支土司兵,号称是与白杆兵和广西狼兵并称的大明最强三支土司兵之一。白杆兵是土族兵。而镇筸兵是苗族兵。

  这些镇筸兵凶悍异常,作战勇猛,整编湖南新军的时候,也整编了一个营的镇筸兵,这次刘钧把这个营的镇筸兵调来,分编到三个战斗旅之中。

  镇筸兵和白杆兵除了凶悍外,他们还最擅长山地做战。而辽东地区,也是多山地带,刘钧特意调这两支部队来,也显得用意明显。

  数天后。黄州城外,三万余人已经在此集结,并混编成三个战斗旅。在上面建立起了东征总指挥部,并有一个司令部直属营。下面的三个战斗旅也各建起了指挥部,编了旅司令部和旅直属部。各级的军官全都任命下去。

  第一战斗旅营地大校场,一场斗殴刚刚过去,斗殴的两方镇筸苗兵和白杆土兵被分开,大群戴着黑袖章的军牢宪兵们包围校场,傅山冷眼扫着两边还红着眼的士兵。

  “我们的口号是什么?九头鸟。兄弟!加入军营,我们就是兄弟,兄弟是什么?兄弟就是你在战场上,可以把后背交给他的人,是生死与共的人。可是你们,却在军营里相互斗殴,还群殴,告诉我,为什么打起来?”

  问了半天,最后得到了斗殴的起因。

  一个白杆兵路过一个镇筸兵身边时,多看了这苗兵一眼,然后苗兵就张嘴骂说一句,接着双方互相对骂,再到动手,然后各自来了帮手,最终成了数百人的斗殴。

  “就因为看了一眼,就要斗殴?”傅山气的都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这些土兵,真是胡来。张国栋无奈的对傅山道,“白杆兵本来就已经很凶悍了,可镇筸兵更胜他们,平时里这些苗兵因为一点小事自己人都能打起来,一天得打好几次。要遇到跟外族人吵架斗殴,那更是一点就着,一打就全上了。虽然我们狠抓军纪,可一时半会还是改不过来。”

  “用这些兵,还真不如多招募些咱们鄂东子弟,老实肯干,训练刻苦,作用坚韧,不比这些蛮子强。”

  “现在说这些也没用,这是侯爷的意思。多用心管教吧,每个人罚站军姿一个时辰。”傅山宣布处罚决定。

  一群还红着眼睛的土兵听到罚站军姿一个时辰后,全都焉头巴脑了。他们不怕挨军棍也不怕挨皮鞭,就怕罚站军姿和关黑屋禁闭。

  整整一个时辰的痛苦军姿站完,这些土兵才被解散,但今天的饭没的吃了,还要去负责打扫厕所和营房卫生。

  一群土兵一路上揉捏着自己酸痛的腿脚,一面老实的去打扫茅房。虽然心里面很不高兴,但却没有人敢起来闹事。以前在湖南时刚整编进长沙镇,也有些人不适应严苛的军纪,结果那些带头闹事的都被砍了脑袋。

  后来在站军姿和关黑屋的教训下,这些人已经老实的多了。

  当然,如果仅仅是站军姿和关黑屋是不可能让他们这么老实的,许多土兵忍耐下来,是因为每月有起码二两银子的薪水,训练表现的好,还能有额外奖赏。更别说,军营训练虽苦,可每天四顿饭吃的很好,还有衣服鞋袜发。

  九头鸟军中的生活,经过之后,并没有人愿意再回到山里去过那种饭都吃不饱的苦日子。这次镇筸兵被调来湖北,要去辽东打仗。他们来了湖北后,才发现这里比长沙更繁华,而且看到了长江里停泊着的巨大战舰和无数大炮,也看到那些第八镇的士兵一个个是多么的潇洒,听说了这些郧阳兵去了一趟东征后,个个赚了上百两银子。

  上百两银子,这无比的吸引着镇筸兵。

  黄州长江边,新建起来的铸炮厂已经在试产,这是一家新型炮厂,采用的是高炉法练铁,然后用铁铸炮,主要技术都是欧洲的铸炮技术。这项技术其实在欧洲已有百年历史,西班牙荷兰英法瑞典等许多欧洲强国都掌握了这项技术,刘钧如今也从那些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工匠那里得到了这门技术。

  铁铸炮虽不如青铜炮好,可造价更便宜,同时材料也不受太多限制,另外铸出来的炮还轻,尤其是对于战舰上使用的舰炮而言,舰上的炮更大,青铜炮的炮管比较软,在多次发射圆形炮弹时,炮弹以不正圆的方式穿过炮管,容易使它变形,因此青铜不适宜制造重型炮。

  如今这个新炮厂使用的就是整体浇铸炮管技术,并使用了此时最先进的整体浇铸炮管的镗孔技术。这使得火炮更加精准,也更加标准化,每门炮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产品。

  同时,因为从各国缴获的炮标准不一样,造成炮的型号繁杂多样,使弹药的供应成了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和沉重的负担,炮的作用降低了。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欧洲人都进行了火炮标准化。

  刘钧现在也一样对火炮标准化,野战炮设定了四磅八磅十二磅三个型号,另外有攻城炮十二磅、二十四磅两个型号,舰载长炮则为十二磅、二十四磅和三十二磅以及六十四磅重炮四个火炮标准型号。

  并建造了一个新式的炮弹厂,专门生产新式的实心弹、散弹和爆炸弹。

  九头鸟形成了自己的火炮标准,也就是九头鸟十二年式,4、8、12、24、32、64六个标准。

  在这套标准之外的火炮,都改运到各城堡里做为城防炮使用。而那些旧式的红夷炮,也都改为放台城堡里使用。至于佛郎机以及虎蹲、灭虏等轻型火力的炮,则在使用上改为近战支援火力,甚至成为司局旗级的配属重火力,统一列入轻炮范围。

  而火铳坊也赶在东征出兵之前,推出了两种试验后性能比较完备的新型火铳。一种是骑兵用燧发短火铳,一种是步兵用的燧发长火铳。

  刘钧给所有骑兵更换了武器,骑兵和侦察兵的武器更改为配骑铳两把,长火铳一把,长矛一支,另佩骑兵刀一把,不再配弓箭。

  而步兵则改原来的三分之一为火铳手增长加一半步兵装备新式燧发火铳。

  炮兵装备的是野战四磅、八磅十二磅炮,另配二十四磅臼炮,取消千斤佛郎机装备。

  出征之前,刘钧完成了对于东征部队火力配置的新一轮优化。(未完待续。)


'正文 第286章 谍影重重'

  崇祯十三年,黄台吉派济尔哈朗、多铎二人率军在义州筑城屯田。←,

  义州处于广宁与锦州之间的大凌河畔,地势开阔,土地肥沃,在此筑城屯田,实际上是建立了攻锦的前哨阵地。同时,一旦开始围攻锦州,这里也马上能成为一个绝佳的后勤补给基地。

  清军屯田义州的举动,很清楚的暴露了他们下阶段的战略意图,那就是围攻锦州。驻守锦州城的是大明挂前锋将军印的锦州总兵祖大寿。辽西第一将门,祖家的当家人。曾经向清军投降过一次,后来借机回到锦州,立即又开始跟清军敌对作战,但祖家有不少人已经投降清军,为清军效力。

  面对清军的义州驻军屯田,祖大寿不停的向蓟辽总督洪承畴请援,说建虏屯驻义州,意在宁锦。而宁锦气脉中断,则松、杏、锦三城势已岌岌,朝不逾夕矣。祖大寿请求洪承畴和朝廷发兵来援,打掉义州这根插进锦州眼中的钉子,力保锦州的安全。

  宁锦防线在此时早已经成了一个相当尴尬的存在,因为自林丹汗西走后,燕山北的蒙古人已经从天启和崇祯早期的明军盟军,变成了清军的先锋。辽西成了一条孤单而又薄弱的突出点,一条狭长的走廊,深入敌境数百里中。

  从战略作用上来说,宁锦对于关内的屏障作用已经极微,在此之前,清军已经数次绕过辽西的关宁锦防线,自燕山北的蓟镇一线突破长城关口攻入关内。

  坚守宁锦防线不但起不到原有的屏障京师的作用,甚至还大大拉长了明军的补给钱,另外还让明军这支花费最多的精锐兵马,驻扎在远离京畿的地方。每次清军入寇,宁锦军既无法御敌于外,又无法及时增援京师。

  虽说宁锦可以防御山海关,可实际上,山海关独特的地形,使得这里极为险要。历史上山海关也曾被攻破,但都是自关内攻取的,还没有从关外正面攻破过,明军完全可以把宁锦守军撤到关内。

  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