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蒙山军(wa)-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台湾及澎湖列岛。

“台湾、澎湖距离俄国太远,但辽东却是俄国扩张目标中的土地,于是俄国联合德、法两国,起来干涉,逼迫日本归还辽东给中国。于是,日俄冲突起来了。

“日俄之战既有一触即发之势,而当是时,导火线却是庚子之乱。1900年,满清朝廷对万国宣战,东南各督抚联合以拒乱命,而东三省将军却出兵向俄国人展开了攻击。俄国乃命阿穆尔之兵,攻击吉林以北。其所为关东省之兵,攻铁岭以南。阿穆尔之俄兵,分为四路,第一路攻陷珲爱,第二路与第一路会合,攻陷墨尔根,齐齐哈尔,第三路攻陷哈尔滨,第四路攻陷珲春、宁古塔。四路兵马,会合于呼兰。进攻吉林。而关东省之兵。又分为两路,一路攻陷锦州,另一路攻陷牛庄、辽阳,进而占领奉天和铁岭。然后西进占领新民。东进占领安东。挟持奉天将军増祺。以号令东三省。于是。东三省全部落入俄国掌握之中。

“俄国上层对于远东问题分为两派,一主缓进,以陆军大臣苦鲁伯坚。另一派主张急进,以远东总督亚力赛夫和俄皇的枢密参赞倍索白拉索夫,倍索白拉索夫颇得俄皇信任,因其在远东经营着木材公司,为谋求个人利益,力主积极侵略满洲和朝鲜,与远东总督亚力赛夫遥相呼应。而陆军大臣苦鲁伯坚在检查俄**力,认为在远东一时半会还不能与日本全力开战。据这位谨慎的陆军大臣估计,一旦与日本开战,日本可用于满洲的兵力将不少于40万人,几天之内,就会有七个师团的兵力渡海而至满洲。而俄军在远东的兵力只有8万人,分布在自海参崴到旅顺的漫长铁路线上,不足与日军相抗衡。俄国常备陆军是欧洲最庞大的了,总数近300万,但因西伯利亚大铁路尚未全部竣工,运转兵力颇为不便,需要大量的时间。所以他力主缓进,不仅不能干涉朝鲜之政务,而且对于商业,也应避免刺激日本。这时朝鲜已是日本的殖民地,若在经济上引起冲突,战事一样难以避免。

“但倍索白拉索夫坚决不同意陆军大臣的意见,其重视经济利益超过了政治军事因素,远在1896年,俄商以辅助朝鲜抵抗日本为名,取得北朝鲜的森林采伐权,得到了鸭绿江,图们江两河左岸的林业经营权。然后在1902年,也就是去年,逼迫中国同意其两河右岸的森林采伐权。于是组织了规模很大的采木公司,以倍索白拉索夫为督办,参谋本部要员麦橘托夫为总经理,俄皇与俄国贵族达官很多人为这个公司的股东。公司所采木料由鸭绿江运至大连,锯成木料,分销各处。于是在大连设一规模极大的锯木厂,因而投巨资建设码头船坞,使其成为一个日益繁华的商业中心。大连的建设加快,连累了作为军港的旅顺要塞的资金被挪用,使得迟迟难以完工。而大连完全是以一个自由港来建设的,在俄**方看来,一但大连有失,必将连累旅顺。吊诡之处在于,大连越发繁荣,旅顺的建设越发被削弱,而俄国人在满洲的利益越发使其不能放手。

“俄国远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是在今年上任的,此人懂军事,而且造诣不弱。他对满洲局势的看法与陆军大臣不尽相同。握有远东军事全权(俄国太平洋舰队名义上也由其指挥)的阿列克谢耶夫认为,俄国实力庞大的太平洋舰队足以阻止日军在渤海湾和西朝鲜弯的登陆,故日本只能由朝鲜走陆路进攻满洲,而且必须躲开俄国舰队的火力。照此估计,日本在宣战之后,必须半月左右方能进入满洲,且第一波兵力不会超过三个师团,再过十天至两周,方能再增援三个师团。依据庚子年的经验,俄国可以在短期内(十天左右),在满洲集中十万左右的兵力,足以抵御日军第一波的进攻。以后的增兵速度,俄国未必慢于日本。而俄国常备军力更是压倒日本,所以,没必要畏惧日本。

“阿列克谢耶夫担任远东总督后,陆军大臣苦鲁伯坚便与其研究满洲的军事部署,阿列克谢耶夫的担心是,若俄日开战,中国或许会站在日本一方,所以,必须估算上中国的兵力,尽管中**队战斗力极为低下。

“阿列克谢耶夫的考虑是有道理的,因为毕竟是俄国人占领着满洲的土地而不是日本人。在这个考虑下,阿列克谢耶夫估算了中国可能参战的军力,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人可能拿出2~7万经过日本军事顾问或德**事顾问训练的军队,在山海关外,中国有两万驻军,而在京畿一带,中国可以调集五万精锐……”

“好,暂时到这儿。不知大家听清楚没有。”龙谦站起身,感到方声远所讲的有些深了,“东北局势,核心在于日俄之纷争,有一触即发之势。我军该当如何?这就是给大家留的问题。下面可以提问了。”

冯仑首先站起来,“刚才方参议讲了,俄国总督,我记不得他的名字了,啰里啰嗦一长串,嗯,认为中国可能出兵帮助日本,甚至调集京畿陆军助战。现在北洋六镇已经组建完成,方参议认为朝廷可能掉我们进东北与俄军作战吗?”

ps:刚回来。临近年关,会议特别多,烦死了。

第十三节整编前后三

“这个问题可由我来回答,”龙谦看了方声远一眼,从其讲述东北局势演变可断定,方氏在这个问题上对满清朝廷抱有幻想,而自己知道,满清绝不会主动介入东北战局的,“朝廷绝不会介入,如果日俄战起,倒是给了袁世凯继续扩编北洋军的理由。朝廷必定采取局部中立的办法,坐视日俄两军在东北大地上厮杀。”

“那咱们就不应该去趟这趟浑水,”冯仑接着道,“就算咱蒙山军全军尽出,比起日本和俄国的兵力来,也是微不足道。我认为不能去。”

“我不同意冯仑的意见,”王明远站起身,“日本人和俄国人咱们都跟他们交过手了,没啥了不起的。当初在西沽,咱们的装备根本比不上现在,训练水平也没现在强。最根本的,是东北本就是咱们的土地,老百姓都是向着咱们国家的军队的,司令多次说,东北物产丰富远胜咱山东,哪能一直让洋鬼子占着?朝廷无能,就看咱蒙山军了。司令在随营军校多次讲过,军队是干啥的?就是保家卫国的!我认为应当去!但冯仑说的有一点是对的,不能全军去,去了,山东怎么办?鲁南咱那些本钱咋办?只能派一支小部队去。”

冯仑没有落座,立即反驳道,“西沽之战俺就在场,第一个打突击的就是俺的老三营!谁怕日本人和俄国人了?俺是觉得,朝廷既然装孙子,咱蒙山军就这点本钱。搞到现在不容易,不能替朝廷打光了。”说这话时,冯仑想起了阵亡的连长费宁,想起了西沽之战惨重的伤亡,心里禁不住一哆嗦。

这话倒是引起许多人的共鸣,自蒙山军建军,伤亡最重的就是西沽之战,一战折损了数百精兵,其中有多少是蒙山下来的老兄弟?鲁山站起来道,“咱们在座的绝大多数参加过西沽与洋鬼子联军的厮杀。冯仑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现在是进入东北的最好时期,越乱,咱们的机会就越多。如果东北太平无事,咱们派上几百人上千人进去。俄国老鬼子可不会轻易让咱们站住脚。明远说的是。要去。就派一支小部队去,俺鲁山情愿请战去东北一趟!据说胶东的百姓多有闯关东者,想必那里的山东老乡不少。咱们未必会赔本。”

鲁山及王明远这段时间没少听龙谦讲东北的重要性,他和王明远一样,必须在这个场合支持龙谦的决定。

“鲁山讲的很好。”龙谦点点头,望向坐在前排的周毅,“周标统是什么意见?”

周毅轻咳一声站起身,“初次听讲东北局势,感到很复杂。我军看起来壮大了,但要占领山东全省,兵力就紧张的很了,考虑到朝廷的态度,我同意冯仑的意见。”

“好,讨论就到这里。我要求今天参加会议的人,就东北局势及我军对策写一篇文章,明天直接交给我。强调一下,观点必须是自己的,把理由讲出来就好。好了,转入下一个议题。”

宁时俊站起来,“会议第二项,由周毅标统,鲁山标统及王明远司令分别总结本次抗洪情况。先请周标统讲。”

周毅到田镇后已经与宁时俊向龙谦汇报了曹州抗洪的情况,龙谦也告知了他本次会议的议题,所以周毅有准备,将第二标及工兵营一部在曹州抗洪的总体情况简明扼要地汇报了一遍,费事二十分钟,特别表扬了程二虎二营的表现,如果不是二营舍命堵管涌,大堤难保。

鲁山和王明远用更短的时间各自汇报了自己部队武定抗洪的过程,鲁山重点汇报了第一标及工兵营主力在济南府境内封堵决口的情况,表扬了工兵营的作用,那一仗牺牲了工兵营两个士兵,他们的遗体在下游四十里的地方才被打捞起来,隆重安葬于田镇。

“最后一项,请龙统制官讲关于整编事宜。”宁时俊继续主持会议,用上了龙谦最新的职务称呼。

“弟兄们,我在宣布整编事宜之前,要简单讲几句我军主力抗洪的意义,”龙谦踱着步,“部队出发前,我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认为我军没有义务管黄河的问题,但无论是第一标,第二标,预备役部队和直属各营,在进入河防前线后的表现基本都很好,表现在,一,将守卫河防当做了一场战争对待,发挥了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守住了大堤不决口,获得了沿河百姓的称赞。二标牺牲一人,工兵营牺牲两人,负伤的不计其数,就武定府境内部队而言,累病的,指甲脱落的至少有七十人!熊勋营长发着高烧仍坚持守在大堤上,很感人。武定府各县的百姓给部队送来了大批的慰问品,要求参军的青壮就更多了。而朝廷也肯定了我军在抗击洪水,保卫河防的成绩,特传旨表彰并奖赏白银一万两。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蒙山军的影响扩大到了曹州,武定以及更多的地方。老百姓是朴素的,最懂得谁对他们好。而我们自蒙山整军,一条最大的规矩就是要爱护百姓。所以,总体上讲,这次出兵抗洪是成功的,我是满意的。司令部已经做出决定,要求参战各部上报立功官兵的名录,那一万两白银,一分不剩地发下去,发给有功官兵以示奖赏。牺牲的三名士兵,列入我军烈士名录,视同作战牺牲给予抚恤。这里,我独断一下,奖励工兵营官兵白银一千两,由梁华达营长全权分配。刚才鲁山标统已经表扬了工兵营,他们不仅表现出了英勇顽强的精神,而且展现了极高的技术水平,反映出他们平时军事训练的成果,为此,司令部决定为梁营长记大功一次,奖励银元200。”

宁时俊带头鼓掌。底下掌声一片。满脸通红的梁华达站起来向龙谦敬礼,又向在座的将领们敬礼。

蒙山军自建立立功条例后,很慎重其事,立功分大功,次等功及小功三等,迄今为止,立大功的只有七人,包括追授西沽之战英勇战死的费宁连长,所以,梁华达深感激动。

“但是。部队也出现了一些违反纪律的行为。第二标所部尚未报告有关违纪情况。但第一标、预备役部队及直属分队均出现了不好的苗头,比如后勤处强买百姓蔬菜,第一标三营十连士兵殴打百姓,预备役三营强占民房威胁居民。军法处都根据条例做出了处理决定。我在这里再声明一次。不管什么情况。都不能违反军纪,不管是哪一级军官,曾经立过什么功劳。资历有多老,都不能成为可以不遵守军纪的理由。司令部已经通报了对违反纪律的官兵处理的决定,宋晋国处长已经受了记过处分,一标三营十连连长,预备役三营九连连长已被撤职。杜三立及张玉林两位营长都受到警告及扣罚军饷的处分,如果抱着救世主的心态,认为我们是帮助沿河百姓而来,就可以欺负百姓,那就大错特错了!蒙山军的官兵,必须将百姓视为父母,儿子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哪能讨价还价?想不通这点,做不到这点,就不配做蒙山军的军官!”

杜三立和张玉林都耷拉着脑袋。跟立功一样,受到处分也是很严厉的事情,至少在提拔上会受影响,尤其是在部队大扩编的节骨眼上受到处分,心里自然很沮丧,不由得在心里将违反纪律的部下骂了无数遍。

“弟兄们,我们全军主力出动抗洪,是在全国面前的一次展示,跟北洋军同场竞技,不仅要比军事素质,更要比政治素质。朝廷是看在眼里的,我们被扩编为陆军第五镇,跟这次抗洪有着直接的关系。以后,我们第五镇将要接管山东省的防务,还会遇到类似今年大洪水的情况,我们一样会以山东子弟兵的面貌出现在最危险,最紧急的场所,帮助百姓度过难关。

“弟兄们,我们自蒙山整军至今,不过四年时光,部队从当初的三四百人扩张到了如今的规模,下一步,根据兵部的命令,部队还要进行扩编。靠的是什么?我认为,最关键的有两条,一是严格的军纪,真正做到令行禁止,第二就是正确的路线,不走弯路,错路。大家回去好好想一想,是不是这样?现在我们从区区一座蒙山寨走到了山东全省,很值得骄傲。当初我决定接受官府的招安,部队确有不同的声音,我理解。但是,事实证明我们走对了。没有当初接受招安,没有北上勤王,没有我们在鲁南的励精图治,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局面。如今我们摊子大了,家底厚了,是不是有了满足和骄傲的思想?我看是有的。在座的各位,四年前或者还是普通的士兵,或者只是什长、小队长,或者在武卫前军、武卫右军当差,或者还是郑家庄一带的农家子弟,四年时光,大家当上了营长,处长,副标统,标统,手下带了几百几千的兵,而且有了不薄的身家,是不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是不是有了可以充分享受,可以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舒适生活?我看有些人是有的,而且还很严重。这个念头不对头,是短视,是近视眼,看不到蒙山军辉煌的未来,看不到我们面前还有更大的困难,更多的险阻,迟早会栽跟头!就像这次抗洪受处分被免职的军官一样,要倒霉!这些话既是对你们讲的,也是对我自己讲的。在我们全军大扩编之前给大家泼一点凉水有好处。就军事而言,我们不过是北洋六镇之一,没什么了不起。就地盘而言,不过拥有了一个山东省,只是全国的几十分之一。而且,北洋军中,将我们视为响马的,视为敌手的不在少数。就山东省而言,除掉鲁南两州,其余各州有几个将我们当做自己的子弟兵?这次我们聚会在田镇,在座的许多军官兴高采烈,向我表示了异常欢喜的心情,我实际上是有所顾虑的。该不该高兴?应该。但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我们扩军后的困难,经费方面的,武器方面的,官府方面的,百姓方面的,以及天下大势对我们的不利。看不到这些,我们就可能走李闯王的老路,当初李闯王可比我们威风,连北京都占了,手下近百万人马,失败起来,就是一两年的事!这个教训,我们应当天天记在心里,天天想上那么几遍。”

方声远深感欣慰。龙谦能在得势的情况下保持头脑的冷静,殊为难得。而蒙山军严明的军纪也完全出于他的意料。处分数名军官所谓的“罪行”,在方声远看来根本就不值一提,似乎有些小题大做了。但他明白,对于一支图谋远大的军队,纪律是何等的重要!瞧下面军官们的神态,也感到龙谦对于部队超强的掌控能力。之前对于蒙山军的了解不过是隔窗观景,现在身处其中,深感自己选择蒙山军的这步棋走对了。想想海外那些自命不凡的革命党,简直是幼稚。

“好了,毕竟是个喜庆的日子。当初咱们艰苦奋战,终于有了今天的局面。这个局面,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绝不是我龙谦个人的功劳。离开我们这个团体,任何人都将一事无成!下面,我宣布一下部队的整编方案。”

下面的军官都紧张起来。

“根据兵部的批复,第五镇设第九,第十两个协,每协编两个步标,番号分别是第十七,第十八,第十九和第二十标。每协另辖警卫通讯、骑兵,炮兵,工兵及辎重各一营。司令部直辖警卫通讯一营,炮兵一标,骑兵一标,工兵一标及辎重一标……”

周毅,鲁山,王明远,宁时俊、司徒均等人是研究过兵部批复的,龙谦刚才宣布的,已经超出了兵部的批复,将直属工兵和辎重都扩编为标的规模了,而且,每个协都有了完整的特种兵编制。

“步标每标辖三个营,每营四个队,为应付朝廷的点验,以后连就改称队了,大家注意将习惯改过来,不就是个称呼而已嘛。每营四个队,分别叫前后左右四队,另配备火器一连,工兵一排及辎重一连,保证步标独立承担战斗任务的需要。”

龙谦停了停,让大家消化下刚才的内容。

“这样,我军的实际兵力要超过兵部的批复了,当然我们没必要老实过头,反正这些年朝廷给的军费远远不够,缺额还要自己想办法。现在,我给大家一个任务,就是推荐各级长官的人选……”

此话一出,下面立即交头接耳乱成一片。他们最关心的是谁出任协统,标统等职务,谁知司令竟然要大家来推选……

“静一静!”宁时俊敲敲桌子,“听司令讲完。”

“弟兄们,朝廷信任我龙谦,命我上报所部官长的人选名单,实际上是将组建第五镇的大权给我了。但我们蒙山军有个传统,那就是人事公开!我一直认为,这是我们蒙山军战无不胜的法宝之一。我龙谦自然有自己的打算,但我还是愿意知道下大家的选择。各级长官是保证部队执行任务的关键,必须将威望高,有能力的军官放在应该的岗位,而不能全看我个人的感觉。弟兄们啊,咱们现在是一个完整的陆军镇了,放到日本,那就是一个完整的师团。要知道,日本明治维新后,第一批也不过组建了六个师团而已。如果我们再次走上国战的战场,能独立抗击并战胜日本的一个师团,是我的第一个目标。自从有了咱蒙山军,决不能再上演庚子国难的悲剧了!所以,大家回去不要商量,独立完成这个任务,将你心目中的协统,标统,副协统,副标统及各部参谋长的人选写一张纸条,直接交给我。签名可以,不签名也可以。我就是要看看,大家究竟属意于谁?等这件事完毕,我会宣布任命结果。时间是后天。我的讲话完了。”

宁时俊宣布散会。

第十四节整编前后四

散会后,宁时俊找上了龙谦,要求与龙谦谈一谈。

龙谦以为宁时俊盯上了协统的位子。“二一”整编取消了副司令职务后,参谋长已经是名义上的第二把手,但实际权力却不如标统。

“时俊,坐,有什么话你就直说。”

龙谦为宁时俊预定的职务还是参谋长,尽管他在军事上的造诣不如司徒均,但却是处理事务性工作的好手,承担了司令部大量的日常杂事,解脱了龙谦事务上的压力。尤其是在建设鲁南的过程中,宁时俊承担了军队与两个实业集团的联系人,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已经是蒙山军事实上的大管家。

“司令,我考虑这次整编就不要任命我的职务了。我想去东北。既然司令决心图谋东北,我愿意去东北替司令打出一片基业出来。”

此言一出,龙谦胸中滚过一阵热流。之前,鲁山和王明远均表示了相同的要求,以他俩的位子,升上协统都是有希望的,却宁愿放弃到手的富贵尊荣,却宁愿冒着生命危险区冰天雪地的陌生地域为自己开创一番事业。如今,宁时俊也表示了相同的愿望。

“这个,我没有考虑……”龙谦盯着宁时俊俊朗的面庞,蒙山军高级军官中,只有他和王明远尚未娶亲了。

“司令,论打仗,我的本事不如明远和鲁山,这个我有自知之明。但我想,你一定会从他俩之间选一个去东北主持大局。除掉作战,还有大量的建立根据地的事务,我自认从你这里学到了不少经验,我愿意去东北协助鲁山或者明远……”

龙谦打断了宁时俊,“时俊,你这样想,我很感动。要知道,这次整编,你至少是第五镇的参谋长,这个位子。目前还没有人比你更合适。”

“司令。司徒完全可以接替我的职务了。另外,你刻意培养的几个参谋人才,比如清华,心治。胡宗玉。都蛮好了。便是延冰也足以胜任参谋长一职。我可以离开的。”

“东北的重要性。你们目前还不是完全认识到位。说实话,这样做是有风险的,搞不好就会全军覆灭于彼。但搞好了。我们就建立了一个不弱于山东的强大根据地。下围棋想活棋,至少需要两只眼,对于我们蒙山军所下的这盘棋,山东只是一只眼啊。你和明远,鲁山,都是老八队的人,走到现在不容易啊……另外,你已经进入朝廷的视野,之前就是充当与官府的联系人……时俊,先不谈你,咱们正好聊聊派谁去东北,你一定想过了,说的不错,首先要考虑军事上的本领,打不赢仗,一切都免谈了。谁去合适?”

“咱蒙山军军事上可以独当一面的,我认为只有四个人,鲁山,明远,国柱及冯仑。其余都次一等。即使是延冰,比起他们四个,似有欠缺。鲁山应变快,脑子灵,打仗有灵气。明远持重,量不回米,绝对丢不了口袋。国柱的特点和明远相仿,韧劲十足。冯仑作战凶狠,有胆略,但略显莽撞。如果让我提,首选是鲁山,其次是明远。但要给他们配备最好的助手班子……”

龙谦大感欣慰。欧阳中突然报告,说王明远和鲁山求见,龙谦一笑,“得,田镇这地方地面邪,说谁谁到。好吧,请他俩进来吧。”

“你俩来的好。我正跟时俊谈你们呢。来,坐。”

“谈我们?谈我们什么?”鲁山狐疑地看着宁时俊。

“时俊愿意领衔去东北,你俩以为如何?”龙谦亲自给两人倒了茶水。

“你?不成不成。”鲁山一摆手,“时俊,不是我老鲁小看你,你协助司令巩固山东,我比不上你。若要去东北打开一个局面,你可不如我老鲁。”

“哈哈,鲁山,你说话倒直。也不怕参谋长生气。”龙谦笑道。

“都是司令的老部下了,想必时俊不会怪我,”鲁山咧嘴一笑,“司令,这些天反复想过了,去东北,我是头一个。这次整编,你就不要考虑我了。”

龙谦扭头看着王明远。

“这个差事,我是要跟鲁山抢的。鲁山说的对,时俊不能离开司令。他留在山东,我去了东北也放心。鲁山行,我一样行。另外,鲁山老婆刚生了娃娃,我呢,光棍一条,没啥牵挂的。家里父母均好,还有同远照顾,司令,东北还是交给我吧。”

龙谦眼睛里蒙上了一层水雾,借着起身添水的机会擦掉了。

“好兄弟!你们抢这个苦差事,令我很是感动。咱们发展到如今,全靠你们几个了。有这个劲头,咱们蒙山军前途无量。这件事,我要好好琢磨下,先不定。既然你们来了,咱们就扯一扯整编的事,先说两个协统,给谁好?放开说,说了什么,都不会出这间屋子。”

鲁山沉吟片刻,“周毅应当占一个,另一个,应该是明远。”

“不,鲁山和周毅各占一个,时俊还当参谋长。”

“标统呢?”

“国柱,冯仑,延冰及大寿。”鲁山答道。

“我觉得国柱,冯仑和延冰没问题,第四个人选,应该考虑二虎。”王明远道。

“你的意见呢?”龙谦转向宁时俊。

“这几个都行。其实杜三立,盛光,熊勋及张玉林也不错。但要考虑去东北的人选,不能只派一个光杆司令去。”

“是呀是呀,咱们一面扩军,一面分兵,确实是难呀。可用之人还是少了啊。很好,我大致有谱了。不过,为了遮过朝廷的耳目,不管谁去东北,都不再与蒙山军产生联系了,这个。你们想过没有?”龙谦抛出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我军借日俄冲突而插手东北,绝不能公开,因我军在山东立足未稳,不能横生枝节,对内引起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和满清贵族的警惕,对外引发与列强未可预料的冲突。我的总体计划是用两至三年的时间,将山东省打造成为我们巩固的根据地,建设起比较完善的军工系统,以应对国内一般性的冲突。这个计划。必须依托一个相对平和的环境。利用满清大办新政的契机,打着满清朝廷的旗号行事。你们或许想到了,或许没想透。之所以朝廷将我部扩建为第五镇,实际上是沾了我们和袁世凯有矛盾的光。蒙山军在山东与武卫右军大打出手。对于慈禧及满清贵族而言。第一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第二是好事。满人无能,又对汉人不放心,袁世凯越是折腾。越是表现出他的能力和**,朝廷就越对他不放心。这时候,出现一支对袁世凯不服气的汉人武装,朝廷当然要笼络。这一节想明白了,我们在山东的所作所为大体上就有谱了。我琢磨着,朝廷不会放手第五镇掌握在我手里,估计最近会派人来点验第五镇,或许还要派几个中级军官过来任职也说不准。默察天下大势,我们还有一点时间,这个时间里,山东我军主力将继续在鲁南的政策,军事上低调,经济建设上高调是既定的方针。但在东北,我们要秘密完成布局,不管是谁去东北,我都会做最大的支持,第一是军官上的支持,要选派忠诚,有能力,对我军总体战略有明确认识的兄弟过去。当然,山东和东北的联系要建立,陆路上的,海路上的,那边急缺的物资,只要山东有的,会全力支持过去。但不能大规模调兵,只能是将军官团派过去。要学习我们蒙山整军以来的经验,学会招降纳叛,就地募兵,学会建设根据地,学会抓经济建设。送去东北的人员,将按照分批进行的原则,将各方面的骨干送过去。结果嘛,不外三个,站不住脚,被人家赶回来,但也没什么了不起;站住脚但不成气候,那就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最好的呢,就是在东北打出一片天空来。等关内局势动荡,山东大旗一举,关外起兵呼应,大势可定!”

龙谦一番话,说得三人热血沸腾。

“司令,派我去吧,我一定争取第三种结果,在关外练就一支精兵,待司令登高一呼,部队挥军西进,破关而入,与我山东主力南北夹击,聚歼北洋主力于直隶境内,那时候,国内其他势力,怕是无人敢挡我蒙山军之兵锋!”鲁山慨然应道。

“好,志气可嘉!但进军东北,绝不只是军事问题。实际上,在山东乃至全国,也不只是军事问题。方声远来投,之所以我对其重视异常,正是因为此人熟悉海外反清势力的情况,且对局势有着超越我们团体诸人的认知。政治的精髓在于妥协,要学会在把握总体目标的情况下团结利用各方面势力的本领。千万不要小看了天下英雄,说实话,自庚子之乱后,满清其实已经亡了,现在的时代,就是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