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蒙山军(wa)-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统治者是绝不愿意看到的,尤其在军事上,最高统治者不得不更加小心。
坐等总是令人心焦。龙谦将江云派去了北京,命江云直接接触庆亲王,具体的整军方案,奕劻这个老贪官不可能不知晓。
江云顺利地见到了奕劻。吃人的嘴短,这两年奕劻没少拿鲁南的钱,所以江云报出龙谦的名号,立即得到了奕劻的接见。陪着江云去见奕劻的,是情报处北京站负责人李宁,他祖籍北京,跟着父亲跑口外贩皮货,1900年蒙山军勤王之役驻扎太原时,经贾继英牵线,与蒙山军挂上了线。一来二去,李宁竟加入了蒙山军。经过短期整训,李宁被派往天津协助贾继英打理晋源票号,颇受贾继英赏识。去年江云组建北京站,将李宁调回北京,在东四开了一家丰裕茶楼做掩护,李宁正式出任北京站站长。主要的工作之一便是联络奕劻,具体的内容就是给奕劻送礼,开始时是贾继英亲自办的,后来则由李宁完全接手。只要奕劻家里有喜事,比如福晋侧福晋王子格格生日,李宁必有重礼奉上。奕劻当然晓得钱是谁出的,李宁陪着江云拜会庆亲王,立即被王府总管引见给庆亲王。
江云递上龙谦的亲笔信,里面夹着一张晋源票号开出的银票,江云见奕劻抽出信笺瞄了一眼,想必看到了那张银票了。见老亲王的目光转向了自己,清一清嗓子。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朝廷整编新军,鄙上尤为关注。本来由王爷主持其事,鄙上十分放心。但近来传言纷纷,说袁总督公报私仇,有将威胜军所部拆散混编之提议,导致所部官兵军心动摇。鄙上深为忧虑,本欲亲来拜会王爷,陈说厉害,但王命在身。不敢擅离职守。特派卑职前来拜会王爷,万望王爷主持公道……”
奕劻惊讶于江云的年轻老练,他倒是听说过龙谦手下有这么一号人物,“龙镇守使为何对自己没有信心呀?他有勤王救驾的大功。鲁南剿匪办的好。新政亦是首功。这些都记在太后她老人家心里呢。本次整军嘛,朝廷岂会亏待功臣?你且回去,禀报你家大人。就说本王要他好好练兵,朝廷有厚望于他。”说着,奕劻伸出他的手,岔开五指,冲江云摇了摇。
江云未得要领,从王府出来,跟李宁商议,李宁说,瞧庆王的意思,绝不会出现司令担心的情况。江云说,意思是那个意思,但他最后伸手乱摇是啥个意思?不要让我们找了吗?
带着疑惑,江云飞马折返青城,将他见奕劻的情况原原本本向龙谦做了汇报,当时听汇报的还有鲁山、王明远及方声远。
“恭喜司令了,”方声远笑道,“庆亲王的意思是,朝廷将第五镇的番号给了咱们了。”
龙谦一震,隐约记得历史上山东确实编了个第五镇,但部队都是袁世凯嫡系,难道奕劻是用这个法子告诉事情已经确定了吗?
“将军,唯一可虑者,是朝廷以练兵处的名义派人来出任第五镇所部主官。毕竟威胜军右翼是一协编制,组建新镇,至少要扩军一倍吧?”
“这个好办。”龙谦随口应道。他想,只要第五镇在自己手里,来上几个人不会翻出什么浪花来,反正自己暂时不会与清廷翻脸。
“司令,如果朝廷以咱们为主扩编组建第五镇,鲁南一地怕是不够了,冯国璋的兵怎么办?会不会将冯国璋所部与咱们合并?”鲁山提出了新的问题。
“这个且不去管他。现在就看方先生的判断是否准确了……”龙谦含笑望向穿了军服的方声远。
“将军提前筹划人事安排吧,方某估计不出一月,正式的旨意就到了。”
“好,我们拭目以待。鸣皋(方声远字),我让你准备的关于东北局势的材料搞得如何了?”
“已经完成了。”
“甚好,择日召集相关人员开一个会,你给大家讲一讲,放开讲。”
“行。”方声远答应一声。龙谦交给他的第一件任务是准备一份材料,详细分析东北的政治军事形势,特别是日本及俄国的在东北的情况。好在参谋处及情报处之前已经做了细致的工作,方声远在占有这些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俄日两国的了解,很快拟好了一份报告。原以为是给龙谦阅读,没想到龙谦让他给部将们做报告。
“将军,是不是等朝廷关于组建六镇的正式结果出来后再开这个会?”想了想,方声远又提了个建议。
“也好。”龙谦明白了方声远的意思。这是个聪明人,不需要自己讲就会明白为何研究东北的局势。
八月十二,朝廷关于组建新军六镇的旨意正式传至山东威胜军右翼总部,命令是以兵部下的,以威胜军右翼为主,组建新军第五镇,驻山东,授龙谦第五镇统制官。同时撤销威胜军右翼的番号。命令明确指明,陆军第五镇辖第九、第十两协,第十七~二十步兵标。镇台另辖炮、工、骑、辎重各一营。要龙谦在十日内将各部官佐上报兵部批准,所缺兵员,在山东就地招募。
这份文书还通报了其余五镇的组建及驻地情况:以威胜军左翼及京营常备军组建陆军第一镇,驻北京丰台,凤山(满族)为统制官;以北洋第一协为主扩建成立第二镇,驻张北,王英楷为统制官;以北洋巡警营北段为主扩建为陆军第三镇,驻山海关,段祺瑞为统制官;以北洋第二协为主扩建为陆军第四镇,驻保定,吴长纯为统制官;以冯国璋所部及北洋第三协整编为陆军第六镇,驻衡水,冯国璋为统制官。
没有提派员“掺沙子”的事!而冯部竟然北调直隶,将山东让给了龙谦的第五镇!而且,兵部竟然将第五镇各部官佐的任命权给了龙谦!
这真是天大的喜事!直令龙谦喜出望外!
龙谦第一件事便是让方声远替自己起草一份给慈禧的谢恩折子,说的越肉麻越好,核心的意思就是一定替太后看好山东,替太后练好兵,第五镇绝对是太后的护身坎肩,太后指向哪里,第五镇官兵就杀向哪里!龙谦在这份谢恩折子里还露骨地表示出对太后的思慕之情,希望太后允许他进京当面谢恩。
方声远笔走龙蛇,马上拟好了谢恩折子,龙谦看过后一字未改便发出了。
这个结果肯定不是袁世凯愿意看到的。但情况正如方声远分析的那样,慈禧不愿看到除第一镇之外的新军全部出自袁世凯所部,又深悉龙谦与袁世凯的矛盾,故将第五镇及山东完全交给了蒙山军!慈禧认为,在山东留一支与袁世凯有矛盾又绝对忠于自己的武装是有利无害的。所以对于中央练兵处(实际是袁世凯的计划)的整编方案数次驳回,袁世凯越是图谋肢解威胜军右翼,越是惹出慈禧的疑心。慈禧甚至训斥奕劻昏聩,小龙子是我信任的人,难道非要将这支忠于本宫的兵拆散不可吗!
慈禧的性格对于朝臣尤其是光绪皇帝而言显得天威难测,喜怒无常。但对于龙谦来说并无神秘。她是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也是个恩怨分明、睚眦必报的女人,吴棠的故事可以极好地诠释慈禧的性格。龙谦率军勤王,在最困难危险的时候出现在慈禧身边,已经奠定了慈禧最大的信任。在慈禧眼中,授予龙谦两州镇守使根本就不足以酬功!因为龙谦的出身,因为龙谦的年龄,慈禧不可能将二十来岁的龙谦调入中枢,实际上,自1901年后她并未召见过龙谦,有关龙谦在鲁南的情况,一是来自龙谦源源不断的书面汇报,二是来自山东省官府的奏报。慈禧自认龙谦在山东的所作所为却一直在她的密切监视中。在孙文革命党在海外闹腾的越来越不像话的时候,慈禧最为担心的是龙谦和孙文一党搞在一起,但慈禧没有得到任何关于龙谦与孙文友来往的报告,这让慈禧放了心。而她对龙谦在鲁南不问政治埋头练兵及大力发展实业的态度让慈禧感到满意。慈禧私下对亲信讲,龙谦这小子总算没有辜负我对他的信任!
龙谦两年前的冒险终于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第十一节整编前后一
蒙山军获得北洋第五镇的正式番号的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如果说三年前蒙山军仓促被招安是摆脱其响马身份的第一步,那么,次年因勤王之功被编为威胜军右翼是进入朝廷正规军的象征。但由于荣禄身体急转直下,慈禧依靠荣禄整编新军的计划成为泡影,威胜军右翼孤悬鲁南,军饷来自沂、兖两州及山东省的接济,军火装备朝廷竟然没有出一分银子,从这点讲,蒙山军依旧是一支地方部队。但从现在起,蒙山军成为了中央陆军的正规部队,受兵部直辖,军饷来自北京中央财政,官兵待遇与其余五镇陆军完全相同了。
除掉蒙山军的核心高层外,大部分军官在获知被改编为中央陆军第五镇的第一反应是部队将要大扩编,从而盘算自己是否会在这一次扩编中得到提拔。这是人之常情,那几天,驻扎于大河两岸的蒙山军部队喜气洋洋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龙谦在接到改编第五镇的上谕后下达的第一道命令是要求驻守曹州抗洪的宁时俊、周毅及留守鲁南的司徒均、叶延冰立即赶赴青城县田镇蒙山军临时司令部,商讨部队整编事宜。
第二道命令是下给参谋处的,要求参谋处根据规定的编制拟定第五镇编制序列表并统计上报现有武器的准确数字。
参谋处立即忙碌起来。现在的情况有些特殊,参谋长宁时俊在曹州,副参谋长兼参谋处长司徒均留守沂州大营。任务落到了参谋处副处长姜义柳身上。
关于组建第五镇的上谕中附了中央练兵处确定的第五镇编制表,明确要求迅速上报现有武器缺编情况,这意味着中枢将根据威胜军右翼的装备情况,按照预定编制给予补足。
蒙山军负责武器装备的部门不是后勤处而是参谋处,参谋处下设一个装备科,专门负责武器装备的配备问题。武卫前军出身的参谋处副处长姜义柳拿到装备科提供的全军武器装备明细表,陡然意识到,司令官绝对不会将武器的实际数额上报兵部,那么,应当如何上报呢?
还有就是编制问题。已经确定的北洋六镇常备陆军编制上基本采用了日本陆军编制。以镇为基本战略作战单位。每镇辖步兵2协。每协辖2标,每标3营,每营4队,每队3排。每排3棚。每棚兵目14人。炮兵1标下辖3营。每营3队,每队3排,每排3棚。每棚兵目14人。骑兵1标下辖4营,每营4队,每队2排,每排2棚,每棚兵目14人。工程兵1营下辖4队,每队3排,每排3棚,每棚兵目14人。辎重兵1营下辖4队,每队2排,每排3棚,每棚兵目14人。全镇计官长及司书人等748名,弁目兵丁10436名,夫役1328名,共计12512名。
蒙山军现有兵力(不包括预备役部队),编有步兵两标,炮、骑、工、辎、警各一营,加上庞大的直属机关分队及随营军校,实际兵力已达9000余人,如果再加上王明远统率的预备役部队,兵力竟然超过了中央练兵处发来的第五镇编制人数!对照编制表,部队还将扩编两个步兵标及炮兵、骑兵部队,这个编制表该如何做?
姜义柳忙了一个晚上,编出几张表格去找龙谦。
龙谦正与武定知府陈培余聊天,陪同的是方声远方参议和青城县令王占杰。
得知威胜军右翼扩编为中央陆军第五镇,陈知府送帖子恭贺龙谦高升,请龙谦赴府城喝酒,但龙谦婉拒了。陈培余意识到自己托大了,一个五品知府无论如何比不上新军统制官,于是亲自跑来田镇,当面向龙谦道贺,并送上一份不菲的贺礼。
虽然文武殊途,但陈培余感激蒙山军抗洪的功绩,如果没有蒙山军舍命护堤,武定府必遭大难,他的官途也会受到影响。其次是认识到龙谦在朝廷心目中的地位,不足而立之年蒙获如此重用,断定此人前程无量,所以抱了巴结之心。二人谈及招兵之事,陈培余说武定府百姓感激大军之仁义,希望大军在本府多招一些子弟,并且希望第五镇所部常驻武定。
龙谦收下了陈知府的贺礼,承诺扩军时一定多招武定子弟。至于部队驻扎地,尚要请示兵部。看到姜义柳进来,龙谦含笑对陈培余说,军务繁忙,先请陈大人与王大人歇息片刻,中午设了便宴,咱们好好喝几杯。
陈培余与王占杰告辞而去。
“义柳,编制拿出来了?”龙谦接过姜义柳手里的几张表格。
“有些不明白的地方,要请示司令……”
龙谦花十几分钟看完了表格,“第五镇编制完全按照上面的规定报,这个不需要研究了。你们要研究的是我军的实际编制,先不要考虑预备役部队,现存编制中超编的部队要重点研究,该留的要留,该撤的就撤。要说明理由。你们先拿一个详细的意见出来,不要等宁参谋长及司徒副参谋长了,他们来了,立即开会确定,你来汇报。这个不行,太简单了。至于武器,枪械按照我们实有数量的三分之二上报,火炮按照一半上报。”
“是……”
“义柳,司徒不在,你就是参谋处的最高负责人,大胆去做。另外,部队将接管山东全省防务,你们一并考虑一个意见出来。”
“是。”
打发走姜义柳,龙谦对方声远说,“他是西沽之战投奔我军的,参谋业务的底子不错,就是太拘谨了些。我们严重缺少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啊。”
“我不懂军事。但觉得你手下一帮参谋官的水平真不错……是不是该抽空去趟济南了?”
“是要和周抚台商议。不过要等大家聚齐后,将军事上的几件事确定下来再说。鸣皋兄。你知道我为何让你讲东北的局势吗?”
“司令要图谋东北?”
龙谦点点头。
“方向极妙!但时机要把握好。另外,大规模地调兵东北,怕难以瞒过朝廷的耳目……走海路怕是难以遮过日本人,何况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海船啊。”
“这就是我最近苦思难解的地方啊……对了,鸣皋兄对我手下军官大都认识了,你觉得谁可主持东北事务?”
“这个……”方声远为难了,他加入蒙山军时日甚短,虽然认识了司令部及第一标的主要军官们,但说不出其特点长处,“我想司令在下一盘大棋。目的是在东北占据一块地盘。与山东我军主力遥相呼应。但东北各种势力纠结在一起,非得有独当一面之能力方可……”
这话等于没说。龙谦笑笑,“鸣皋兄历来爽快,何以吞吞吐吐?你认为鲁山和王明远比较。谁更合适?我就是要听一听你这个新人的看法。”
“这个。”方声远沉吟道。“接触日短,怕是有所失误。鲁标统有魄力,王司令处事稳重。似乎各有所长……不过,既然司令不将预备役部队列入正式编制,方某猜想,司令一定是准备将这支部队投放东北吧?预备役是王司令一手带出来的,将不知兵乃兵家大忌,从这点讲,似乎王明远更为合适……方某疑惑难解之处在于想不明白司令如何在满洲布局,若是公开我军进军满洲,似不符合司令的总体战略吧?”
“是的。在东北的布局必须是秘密的,不能与第五镇有任何的关系。所以,要提前确定派往东北的军官,他们必须做出最大的牺牲……鸣皋,我让你研究东北的局势,但你没有得出我要的结论。”
“司令认为俄国人和日本人会开战?”
“你不敢做出这个判断吗?”
“自三国干涉还辽,日本人就憋了一口气。如今俄国人赖在东北,日本人肯定气的要死……而且,英日同盟也签订了,英国人会全力支援日本……我军即使派过去几千人,先不论用什么办法派过去,对于俄日战争,几千人怕是无关大局……”
“鸣皋,东北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如果拿东北来换山东,我甘愿让出山东来。但是,我这人比较贪心,鱼和熊掌想兼得。既要独霸山东,又想着在东北立足,至少要占据一块地盘。日俄开战是极为难得的时机,当一支精锐的部队出现在俄国人或者日本人的后方,其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另一方必定想尽办法拉拢扶持我军……从长远看,俄国和日本兼是死敌,这场狗咬狗的战争打的越惨,对于我国越有利,虽然战场在我国。”龙谦盯住方声远,“鸣皋兄,你估计日俄开战,获胜的是谁?”
“这个……但从军力上讲,俄国人占据绝对优势,如果他们愿意,可以调集一百万陆军进入满洲,何况还有一支庞大的太平洋舰队驻泊于旅顺口……但西伯利亚大铁路尚未完全通车,俄国的补给来自其欧洲部分,路途过于遥远,而日本海军精强,从辽东半岛登陆不难,这场仗,很难预计。以我对日本的了解,日军获胜的希望是有的。”
“为何?”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国力蒸蒸日上,特别是取得甲午之战的胜利后,隐然有称霸亚洲之雄心。日军训练精强,又悍不畏死,那股子劲拿出来,怕是俄人难以抵御……”
“我亦判断日本将获得胜利。但他们不可能将俄国赶出东北,最多从俄国人手里获得南满。北满辽阔的土地,日本人难以染指。我的计划是将部队派到北满去……俄国人的远东支线将是他们的生命线,日本人的谍报工作高于俄国人,日本人必定收买大批的土匪,实施其以华制俄的战略,我军一面剿匪,打击北满的胡子,一面获得俄国人的支持,待战争结束,力争在北满占据一块地盘……俄国人战败,其在北满的控制力必将削弱,假以时日,欧洲局势发生变化,北满俄军必将全部撤走,我军独霸北满就有可能了。当然,这需要时间。这些话我没有对其他人讲过,等宁参谋长他们过来后,你做关于东北的报告,将我的这些判断揉进去,用你的语言讲出来。”
“成。”方声远感到了龙谦对自己的器重。
“时间不早了,咱们请陈知府他们吃饭吧,还不知鸣皋兄酒量如何,不妨放开胸怀,图谋一醉。哈哈。”
第十二节整编前后二
由于消息传递的缓慢和交通手段的落后,蒙山军所部高级军官奉命赶至青城田镇时,已经过了中秋佳节。
最后一批到的是司徒均和叶延冰,他们一来,筹划数日的整编会议就在王玉德大宅召开了。参加会议的有蒙山军最高统帅龙谦,参谋长宁时俊,副参谋长兼随营军校副校长司徒均,随营军校副校长叶延冰,情报处长江云,后勤处长宋晋国,军法监督处长曹敏忠,预备役司令官王明远,副司令范德平,预备役参谋长邓清华,第一标标统鲁山,副标统冯仑,参谋长胡宗玉,第二标标统周毅,副标统封国柱,参谋长蓝心治等,总部直属炮营,骑兵营,工兵营,辎重营,警卫营长及第一标所部营长及预备役参加武定抗洪的两个营长也列席了会议。新任蒙山军参议兼龙谦秘书方声远自然也受邀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蒙山军中,营长往上便是高级军官了。这次会议,除掉留守费县的预备役一营及第二标三个营长外,高级军官几乎全部参加了。
会议由参谋长宁时俊主持,他先向与会军官介绍了方声远,然后宣布会议议程,第一项由方声远介绍东北局势。
与会的将领们感到意外。朝廷组建新军六镇的消息已经知晓,大家都等着龙谦宣布整编命令呢,怎么冒出个方参议来讲东北局势?
蒙山军整编已经次了,第一次是蒙山整编。第二次是郑家庄整编,第一次设置了营的编制;第三次是勤王支队组建,第四次是威胜军右翼组建的“二一”大整编,之后又经过不断的扩编,成立了预备役和随营军校……每次整编都意味着部队的扩大,职务的提升。这次部队扩编为北洋第五镇,与会的将领在来到田镇后早已从参谋处打听到了第五镇的编制明细,一下子增加两个协统和两个步标,骑兵和炮兵都将从营级扩编为标,即使严格按照朝廷给的编制扩编。也将有许多更高的岗位等待着大家去占领。一些有望升一级的都翘首盼望着龙谦的宣布。所以,宁时俊在宣布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听讲东北局势,大伙儿不免有些失望。
众人的表情看在龙谦眼里,在方声远站起来的同时。龙谦也站起来了。“我看大伙儿有些意外呀。为什么将大家从各地招来听方参议讲解东北局势?我看大部分人不明白。我知道你们希望听到什么。我偏不讲。跟你们说吧,东北将是我们关注的最重要的战场,方参议讲完后。给你们半天一夜的时间,每人写一份关于应对东北局势的文章。明早交我看。谁不认真听讲,后果自负。现在,大家欢迎方参议讲课。”
鼓掌,但不热烈。
“请吧,鸣皋。”龙谦对方声远做了个请的手势。
穿了一身军服但没有戴军帽的方声远站到了台前。他看了看台下坐着的几十个军容整肃的将领,清楚这就是龙谦的班底了,心里不免有些紧张。
“各位将军,方某得蒙司令信任,替司令向大家讲一讲东北的局势。说来惭愧,论对东北局势的把握,方某自认及不上司令一半。所以,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司令及时纠正……”
“鸣皋兄不必跟他们客气。你放开讲,有什么不清楚的,等方参议讲完后,可以提问。但中间不得打断方参议的授课。”
“要想讲清楚东北的局势,还需要往前推上二百年,”方声远打开一幅地图,在龙谦的副官欧阳中的帮助下挂在了早已准备好的木板上。
欧阳中是三个月前龙谦从随营军校选拔的副官,之前他的贴身警卫张平和小薛都被送入了随营军校念书去了。之所以选中原二标三营班长欧阳中,是因为他在那批学员中文化程度最高。
方声远稍微看了一会儿地图,开讲,“东北的局势特点是主权丧失,其演变要追溯至明思宗崇祯十六年,即西元1643年,那一年,俄国人开始翻越外兴安岭向南扩张。自黑龙江(俄国人称为阿穆尔河)入海,接着修筑雅克萨城。那是顺治七年(即西元1650年)的事,然后是尼布楚城,顺治十年(1653年)。由此开始侵入中国的东北。清圣祖康熙既定三藩,转而着手解决东北的危机。当时俄国人在东北的势力还很弱小,清军与俄军在雅克萨打了一仗,俄军兵败雅克萨后,无奈之下与清廷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明确外兴安岭以南之地,均归中国。但俄国人的扩张之心未死,并未将正式签订的外交条约当回事。等俄皇尼古拉一世登基,将大批犯罪流放西伯利亚,于是兴起了新一轮向东方的扩张。道光二十七年(1847),尼古拉一世任命穆拉维约夫为东西伯利亚总督,此人研究局势,认为欲开发西伯利亚,必须借助黑龙江。命一中将沿黑龙江航行入海,才晓得库页岛为一大海岛。之前俄国人一直以为库页岛是半岛呢。而欲进入黑龙江,必航行鄂霍次克海,但鄂霍次克海每年的冰封期甚长,十分的不便。于是黑龙江的战略地位大涨,俄国人对东北的侵略之心欲盛……”
与会将领盯着地图,拼命记录。
“于是,俄国人开始建筑尼科来佛斯克,占德卡斯勒湾,遂南下据库页岛。咸丰四年(1854),俄国和土耳其战争爆发,穆拉维约夫借口防备英法两国(站在土耳其一方),多自黑龙江向内地运送兵械,正在紧张进行对太平天国战争的清廷根本无暇顾及东北。第二年,尼古拉一世死,亚历山大二世登基为沙皇,委托穆拉维约夫全权与中国交涉,以求重新划界。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内忧外患加剧,满清政府将东北问题交给了黑龙江将军奕山处理。奕山本是极无能昏聩之人,在穆拉维约夫开战的威胁下,竟然在咸丰八年(1858)与其签订了珲爱条约,割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土地为中俄共管。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陷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公使伊格纳提耶夫,奉命调停英法与中国战事。自恃有功。遂签订北京条约,尽割乌苏里江以东的土地为俄土。几代沙皇梦寐以求的东方出海口终于到手了!东方良港海参崴就此沦落俄国人之手!于是,俄国人不徒奄有西伯利亚大平原,且可控制鄂霍次克海及日本海。南下太平洋的通道被打开了。
“腐朽的满清政权无力阻止侵略成性的俄国人的东扩脚步。但完成了明治维新的日本人便迎头与之相撞了。同治七年(1868)。明治维新成,日本国力大张,开始寻求向外扩张。朝鲜便首先成为日本图谋的目标。
“朝鲜本属中国藩属。日本对朝鲜最早的侵略在明朝,丰臣秀吉派遣军队侵朝,朝鲜求援于宗主国中国,万历皇帝派军援朝,大败日本,挫败了日本侵朝的野心。二百年后,朝鲜再次面临日本的侵略了。当时执朝鲜大政者为大院君,一直执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被闵妃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联合其兄赶下台,闵妃执政,稍微改变了大院君的国策。
“当时执掌满清外交大权的李鸿章深知朝鲜的闭关锁国政策不能持久,自认善于联甲制乙之术的李鸿章致函朝鲜太师李裕元,劝其与各国签约,希望收互相牵制之效。于是在光绪元年(1875)朝鲜首先与日本立约通好,这个口子一开,美、德、英、法、俄、意、奥等强国如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一样随之过来,均与朝鲜签订了外交关系。朝鲜的国门终于被打开了。
“当初大院君杀法国传教士,法国人因中国为朝鲜宗主国,责问中国,中国以‘向不干预朝鲜内政’答复。后来美国商船航行于大同江上,船员被朝鲜所杀,美国责问中国,中国给与了与法国同样的回答。日本人听说了,于同治十一年(1872)遣使来华,问对法对美的外交回答是否确实,中国承认。于是日本与朝鲜订立条约申明,朝鲜乃独立自主之国,再不看做中国的藩属了。
“朝鲜国门大开,颇愿效日本变法图强,于是聘卿日本做军事顾问以练兵自强,练兵不免裁兵,光绪九年(1883),被裁之兵作乱,奉保守派大院君为主,袭击日本使馆,杀所聘的日本将军崛本礼造,闵妃出逃,密使中国求援。李鸿章派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入朝平乱,注意,现在北洋大将吴长纯就是此人的祖弟。吴长庆便留驻朝鲜,又派袁世凯总理朝鲜通商、外交事务。于是闵妃及朝鲜大臣颇依赖中国。这个事件,造就了袁世凯的功名,这就是历史,身处其中,多有身不由己之感。
“但朝鲜的一部分人对闵妃不满,成立所谓的独立党,依附日本、光绪十年(1884),独立党作乱,吴长庆和袁世凯平之。第二年,日本派伊藤博文来华,与李鸿章在天津签订,约定中日两国在朝鲜同时撤军,以后在朝鲜的军事行动,必须两国先行照会。中日在朝鲜,已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再过十年,东学党作乱,朝鲜乞援中国,中国派兵入朝,导致了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这一战日本彻底将满清外强中干的伪装撕碎,中国赔款两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台湾及澎湖列岛。
“台湾、澎湖距离俄国太远,但辽东却是俄国扩张目标中的土地,于是俄国联合德、法两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