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官人(三戒)-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也不能拼命。”许怀庆道:“我们毕竟名义上还受汉王节制,轻举妄动正好给他们对我们动手的机会!”

“也总好过坐以待毙!”薛桓咬牙道。

“那不至于。”许怀庆道:“我们怎么说也是全副武装的三万兵马,况且还有友军在侧,真要打起来,还不一定有什么结果,汉王不会轻举妄动的!”

“不错,之前汉王显然是想制住太子殿下,逼我们自己解除武装。”莫问已经冷静下来,沉声道:“现在太子殿下不在,他们的重心自然不会放在我们身上……”说着沉声道:“这边应该不会开战,但我们要设法赶紧离开这里,去保护太子殿下!”

“是!”王贤已经把府军前卫的指挥权全权下放给莫问,他的决定就是最终的决定了。

这时候,终于轮到府军前卫走过场了,众将率领部下通过方山前。莫问走在队伍中间,面色无比凝重。作为太子阵营的核心层,他自然知晓全部的安排。因为太子的执拗,他们根本无法先发制人,这就让本来实力就处在下风的他们十分被动。所以王贤才会不遗余力地策反对方,就是为了到时候出其不意,于被动中争取主动。现在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竟然成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下真是雪上加霜,实在不知道太子和军师,能不能撑到他们班师回援的一刻!

待过场走完,大军重新在山下集结,虽然依旧是人山人海,但府军前卫的众将仔细一看,确实少了汉王府的三卫军队,不禁都是暗暗焦急。

“请王爷训话!”这时候,方山上响起宋琥的声音,声音在场中回荡,千军万马居然都听得清清楚楚。这也是每每京城大阅都会选在方山的原因。

“诸位。”朱高煦洪亮的声音响起来。

“王爷!”千万个声音一起回应。

“诸位的队列都在孤的眼前走过了,军容严正、士气也很饱满,看起来确实不错!”朱高煦的声音如洪钟一般道:“但当兵的不看花架子,还得看武艺、看兵法、看真刀真枪的厮杀!”

“是!”众官兵一起高声回应道。

“王爷训示的是!”宋琥高声接话道:“论起勇武,王爷在我大明朝无可匹敌!前些日子,有人不服,说王爷在年初受了重伤,拉不开硬弓、耍不动大刀了!”宋琥高声接着道:“今天臣等斗胆恭请王爷展示神射,以提振军心,震慑宵小!”说着高声对众官兵吼道:“你们说好不好?!”

“好!好!!好!!!”将士们的回应声一浪高过一浪。这不完全是出于服从,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兴奋和敬佩!

军人天生崇拜强者,军营就是个信服强者的地方,所以太子始终不能得到军方的认可,跟这个也有很大的关系。

“好!今天就让孩儿们开开眼!”汉王也不扭捏,大喝一声道:“取孤王的金弓银箭来!”

“好!好!好!”山下山上的将士登时一片欢呼。

顷刻间,两名将领将汉王殿下将近一人高的大弓,和同样比寻常尺码大一倍的箭壶抬了上来。

五百步外,一面有红心的靶子也立了起来。汉王擎起那把金灿灿的大弓,从箭壶中抽出一支长达三尺的银箭,深吸口气、开弓上弦!

将士们登时屏息凝神,偌大的方山上下竟没了一点动静,都等着汉王殿下的神射。

汉王殿下果然没让他们失望,只听弓弦响处,那长箭便化作一道银色的闪电!眨眼间,正中靶心的同时,竟直接将那靶子轰出一个手臂粗的大洞来!

“好,好,好!”看到汉王殿下的神射,将士们轰然叫好。不过这叫好声也不算太热烈,毕竟能在五百步外射中靶子,已经是军中无人能及的了,何况还将靶子轰出个洞!

第七百五十四章指鹿为马

但将士们并不满足,因为射箭的是汉王殿下,是传说可以在千步命中目标的神话般的存在!据说大明朝只有汉王和英国公能做到这点,但将士们都没见过。这次也不知道谁挑的头,将士们竟齐声高喊起来:

“千步!千步!千步!”

“千步!千步!千步!”

“哈哈哈……”朱高煦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你们这是将我的军啊!”

“都不许乱讲!”李茂芳忙训斥道。

“唉,既然将士们开了口,孤王怎么好拂他们的意?”朱高煦假意训斥李茂芳几句,然后仿佛下了多大决心似的道:“好吧,千步就千步!”

“嗷!嗷!嗷!”将士们兴奋地欢呼起来。

朱高煦一声令下,将佐们立即忙活起来,这次却不是立靶子了,而是在千步之外立了一面画戟,在画戟的小枝上插了一支蜡烛,又点亮了蜡烛。

汉王殿下再次弯弓搭箭,将士们再次屏息凝神,万分期待这一神迹。

这时候,天地也仿佛有所感触,居然没有一丝风,那烛光得以持续地亮着,虽然只有一点,却能让所有人看得清清楚楚。

就在官兵们感觉那根弓弦都快崩断时,汉王殿下终于松开了拉弦的手指,那根银色的长箭便化成一道笔直的电光,倏地飞射出去!

官兵们齐刷刷转动着脑袋,目光的追踪甚至跟不上那只箭的速度,但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那箭虽然飞出千步,却偏离了目标不止两尺!

官兵们像被掐住脖子的鸭子,都到了嗓子的喝彩声,被硬生生憋了回去。方山上下登时死一般沉寂,人们全都呆住了,不知道下面的情节应该如何继续。

李茂芳刚想过去把蜡烛熄灭,这时突然起了一阵风,直接将那蜡烛吹灭了……在汉王一方看来,这真是有如神助啊!李茂芳等人登时忘情欢呼起来,王府的护卫也跟着欢呼起来,一起高声喊道:“王爷神射!天下无双!王爷神射!天下无双!”

其余军中的将士却是面面相觑,虽然那蜡烛是熄灭了,但所有人都看到,那是在那一箭射出之后,过了至少一息时间,才被风吹灭。大家都不瞎,知道那根本不是汉王射中的……

但是那欢呼声已经起来了,容不得官兵们再细思,只好跟着叫喊起来:

“王爷神射!天下无敌!”

“王爷神射!天下无敌!”

“王爷神射!天下无敌!”

听着这起先不太整齐,到了后来才有了些样子的欢呼声,朱高煦心里暗生悔意,他感觉拿自己的声威冒这个险有些得不偿失了……其实刚才他并非存心射偏,而是当初的伤势还是有影响,让他无法像从前那样将身体控制到颠毫。

不过这些杂七杂八的念头只是在心头划过而已,作为久经沙场的宿将,他最明白开弓没有回头箭的道理。于是便压下心头的杂念,冰冷的目光划过一众勋贵将领,看的所有人直发毛,方才开口笑道:“诸位,孤这一箭射中了么?”

场中竟是一阵沉默……那些知道王爷计划的,自然不会先开口,而是等着那些被测试的对象发言。而那些不知道王爷计划的,这会儿全都明白了,王爷这一箭,之所以故意射不中,原来是让他们表态的啊!

如果颠倒黑白迎合汉王,就表示他们完全屈服在汉王的淫威下了,这样不管汉王接下来做什么,他们也都不会反对了……

如果不肯迎合汉王,虽然没有刀斧手在侧,但只怕下一刻还是会横尸当场了……

朱高煦也不说话,只是静静等着众人表态,秋风呼啸,吹得他身后那面血色大旗猎猎作响。也像鞭子一样抽在众勋贵武将的心头,让他们的心一抽一抽,不敢不赶紧表态……

“王爷以为呢?”终于,有人开口了。

“孤觉着,好像是射中了。”朱高煦眯着眼,搭在剑柄上的右手,食指轻轻磕动。

“那就是射中了。”那人便很干脆道。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终于,所有人一起道:“王爷确实射中了。”

“哈哈哈哈……”朱高煦放声大笑起来,身后的大旗猎猎招展,愈发映衬得他是那样的魁梧威猛如天魔一般。“诸位,我等当同生共死!”

“愿为王爷赴汤蹈火……”这次,汉王的心腹带头喊起来,非但喊了,而且还带头跪下。其余的将领已经屈服在汉王的淫威下……屈服这种事情,只要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的难度就会小很多。于是众将身不由己地悉数跪下,跟着汉王和心腹一起喊起来:

“愿为王爷赴汤蹈火!”

“好!孤宣布,军演正式开始!”朱高煦一挥手,便有三声炮响,几十名传令官向众将传达他们各自的任务。又有十几骑飞马下山,向以各种借口没有上山的将领,传达给他们的任务。

众将领命之后,便纷纷向王爷行礼准备下山,谁知道下山之前,都被要求在一张空白纸上,签下他们的名字。到这种时候了,众将自然知道王爷这是什么意思……如果他们敢反水,这张空白纸将被写上足够让他们诛九族的东西送给朱棣。如果汉王成功了,在纸上留下的名字,就是他们有从龙之功的证据。

而之所以不现在就把投靠的文字写在纸上,又是汉王殿下的一份好意了。只要他们不反水,将来就算汉王失败了,也不会牵连到他们……这比直接逼他们写投名状,无疑要高明许多,至少让那些被逼着表态的人,不至于太过反感,反而物极必反。

不过就算这样,下山的路上,所有军官都步履沉重。让山风一吹,他们的头脑清醒了不少,都觉着刚才被汉王殿下施了邪法,竟那么稀里糊涂就跪了,还签了名,这下可好!连后悔的余地都没了……看着长长的山路蜿蜒向下,直通军营。他们却不知道,自己这条路将走向何方……也只能被裹挟着走下去,走到哪算哪了……

不提失魂落魄的众勋贵将领,单说方山上汉王和他的心腹们进了营帐,都松了一大口气。虽然美中不足的是,因为太子没来,有些将领……比如府军前卫的那伙人……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找各种理由拒绝上山,没有参加这次测试,也没给他们一网打尽的机会。

不过至少这样一来,或明或暗的敌人也都现了原形,让他们可以有的放矢地发落这些家伙。毕竟敌我实力还是很悬殊的,而且在汉王没有真正动手之前,哪怕是府军前卫也不敢真开战端。更别说张永、王宁那边了!

汉王却依然面色紧绷地看着面前巨大的京畿地形详图,上面有黄绿两种颜色的小旗子,每一面旗子上都写着一卫军队的名字,代表着京畿地区所有的军队分布。

从地图上就会直观看出来,黄色旗子的数量是绿色旗子的两倍,而且绿色旗子都被调动到了远离京城的一侧。

但这并不能让汉王放心,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在城外的优势再大,对这一仗的输赢都不是决定性的,至少优势不会直接转化为胜势——因为太子没有进入他预设的战场,而是留在了京城,这就决定了真正的胜负手,仍然在京城!

当汉王的目光转到京城,瞳孔不禁一缩——京城一共有三面旗,其中两面黄旗、一面绿旗。两面黄旗上分别写着府军左卫、府军后卫,一面绿旗上写着府军右卫。这三卫肩负京城防务,自然不会参加这次的军演,所以仍在京城没有来方山。

虽然看起来三卫军队中,有两卫是站在自己这边的,而且还有三面黄旗正在不断被参军移动着,向京城方向靠近,全速行军的话,差不多再过一个半时辰,就会抵达京城!但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要是眼下京城就爆发冲突的话,这三卫援军是暂时指望不上的。

所以在目前这个时间点,胜负的焦点就聚集在那扼守京城九门的府军三卫上!而己方看起来二比一的优势,却不是那么保险。因为府军左卫的指挥使许野驴,虽然已经效忠自己,而且还写了效忠书,但毕竟不是自己人,而且还与己方势力有些嫌隙,实在不那么保险。

之前汉王觉着,有自己这边的两个副将和一群部将在,谅许野驴也不敢出什么幺蛾子。所以并没有怎么担心府军左卫,理所当然地将其标成了黄旗。但真到了图穷匕见、你死我活的时候,他才发现,所有的隐患都会被无限放大,甚至可能成为导致功败垂成的决定因素。

汉王心里头这个后悔啊,为何不听庄夫子的话,前天把许野驴给作了……当时的想法是,这次的主战场是在方山,所有问题都在方山解决,没必要打草惊蛇。再说万一弄巧成拙,把已经表过忠心的许野驴给逼到太子那边,就弄巧成拙、得不偿失了。

汉王不禁叹了口气,正是前日里看似稳妥的决定,酿成了今日的不确定性……都怪自己看到府军前卫来了方山,就笃定太子一定会来,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把所有力量都集中到了这里。要是这时候哪怕只有一卫兵马留在京城,自己也不会如此不安……

第七百五十五章内讧

方山大帐中,众将看着汉王殿下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唯恐扰乱他的思绪,全都大气不敢喘一下。

终于,汉王对心头越来越强烈的不安做出了反应,他沉声下令道:“兵力分作两半,一半由老宋指挥,拦住太子的军队,务必把他们回京之路死死堵住。”顿一下,汉王又下令道:“另一半,立即跟孤回京!”

“王爷,这样一来,城外的兵力怕是不够了!”宋琥有些担心道:“原本咱们这边有前军都督府的十卫兵马,后军都督府的七卫兵马,把顾兴祖拿下后,又掌握了左军都督府的八卫兵马,加上王爷的三卫兵马,共计十五万兵马。”顿一下道:“而对方有府军前卫,右军都督府五卫兵马,加上中军都督府的七卫兵马,共计七万五千兵马。我们的兵力是他们的两倍,兵法有云,倍则战之。挡住他们回京的去路,自然不在话下。可是王爷把兵力抽走一半,双方就势均力敌了,这里头变数就大了……”

五军都督府分掌在京卫所军队并各省兵马,但各省兵马太远,根本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能影响京城战局的,只有在京的卫所军队。而各府掌握的兵力本来就不平均,永乐皇帝去北京,又从各府抽掉了数目不等十几卫兵马,更加造成了各府兵力的差距悬殊。

其中失血最多的,是薛禄的右军都督府。阳武侯充任行在都督,陪着皇帝去了北京,他的部属自然也被抽调的最多,只留下了一半让张永代管。而李茂芳的前军都督府,则一卫兵马都被抽调走了……当时李茂芳还郁闷了很久,认为这是皇上不信任自己的表现。但谁想到,这会儿竟成了己方的优势……真是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啊!

“侯爷,末将以为账不能这么算。”不用汉王开口,王斌便反驳道:“张永和王宁是右军都督和中军都督不假,但他们对麾下的都指挥使、指挥使的控制却很成问题。”

说完王斌看看宋琥,见他做出倾听的神情,才接着道:“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方才,这两个都督府的军官,可有一大半上山来了,都签了名也领了命,我想这些人的部队,还是会听我们的调遣的。”

“老王说的是,王宁这些年整天吃斋念佛,一年到头去不了军营两次,他麾下的将士被咱们拉过来的可不在少数。”李茂芳接茬道:“至于张永,根本就是署理的,没人服他,这阵子也被咱们拉过来不少人。王爷留下一半的兵力,足够了!”

“还是不能大意……”宋琥眉头紧皱道。

“老宋,你还没想明白么?”朱高煦将手搭在宋琥的肩膀上,沉声道:“方山这边的计划已经失败了,现在京城那边才是胜负手,我们的布置却都是在这边,所以我必须立即带人赶回去,应对可能出现的最坏的局面!”

“再说你这边也不大可能打生打死。”朱高煦又宽慰道:“充其量是高强度的对抗而已,这种情况下,你只要挡住他们的去路,他们还能飞过去不成?”

“是。”王爷都这样说了,宋琥只好点头。

“本王的三护卫,并前军都督府所辖十卫兵马,立即轻装出发!”见宋琥领命,汉王便沉声下令。

“喏!”接到命令的将领十分激动,他们知道一旦大功告成,他们这些人的功劳必然凌驾于另一半人之上,尤其是李茂芳,简直要兴奋得蹦起来了。

方山上的汉王亲信已经放手一搏,然而方山的各军却爆发了不同程度的内讧……

方山以南五里处,是右军都督府的帅帐所在,五卫兵马呈梅花状,拱卫着右军都督府的帅帐所在,此时帅帐中竟是一片杀机!

右军都督府所辖的军队,大半都陪着皇帝北巡了,只剩下虎贲右卫、留守右卫、水军右卫、武德卫、广武卫五卫兵马。高级军官有五个指挥使一个都指挥使,这六位中,都指挥使程远,虎贲右卫指挥使辛克顺、水军右卫指挥使钱义、武德卫的指挥使冯立功,这段时间被汉王拉拢的不少,方才上了方山,也签了名、领了命。

汉王给他们四个的命令,是让程远先设法控制住右军都督府的权柄,若是不成,则率虎贲右卫、水军右卫和武德卫与汉王的军队汇合,听从西宁侯的调遣。

在程远这边,自然是想把右军都督府控制住了。道理很简单,就是卖身也要卖个好价钱!以右军都督府的名义投奔汉王,他可以和西宁侯、富阳侯平起并坐。但要只是率三卫兵马投奔,没了右军都督府的大旗,他们必然会被宋琥、李茂芳等人分化吸收,地位直线下降。三个指挥使还好些,程远这个没有直属部队的都指挥使,可就彻底成光杆司令了,肯定要靠边站了。

在回来路上,程远就想通了,这里外里便是天差地别,所以他无论如何都要把张永给干掉。回营之前,他跟三个指挥使一商量,三人都表示同意。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他们没有召集本卫兵马,而是只带了各自的亲卫,直奔中军帅帐!

他们的计划很简单,冲进帅帐,抓住张永,逼他移交帅印,然后率军投靠汉王!武人们的计划就是这样简单粗暴……

当他们进入中军营时,看到营中的官兵都在不紧不慢地打点行装,似乎真以为接下来是一场例行的军演而已……这时候,几个下级军官匆匆出来,看到程远几个大喜道:“将军来得正好,都督正要我等去寻你们呢。”

“都督找我们干什么?”程远说这话时,手不禁搭在剑柄上。

“都督接到汉王殿下的军令,要跟几位将军商议。”那军官低头道。

“唔,头前带路。”听了这话,程远几人放心了不少,也故作轻松地朝帅帐走去。

他们都是本府的高级将领,又有都督府的传令官领着,自然畅通无阻,一直来到帅帐外围时,才有人阻拦他们的亲兵……这也没有引起程远几个的警觉,因为这很正常,天下的帅帐都不可能允许将领带兵擅入。

辛克顺和钱义几个看了看程远,意思是,您老赶紧拿主意,咱们要不要拔刀子杀人?

程远轻轻摇头,这里距离帅帐还有几丈距离,要是现在动手,必然会惊动里头的张永,要是让那厮逃到留守右卫或者广武卫就麻烦了。

‘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程远给自己暗暗打气,心说凭我们四个,突然出手也能制住张永那个怂包。然后再呼唤亲兵也来得及……这些心思都是眨眼间的事儿,此情此景也根本容不得细想,程远便领着三个指挥使进去。

到了帐外,传令官一挑帘子道:“几位将军请进。”

四人点点头,鱼贯而入。

只见营帐中,虎皮帅位是空着的。张永和另两个指挥使,并一个背对着他们的将军,在围着地图讨论着什么。

张永是面对着帐门口的,看到他们四个进来,笑笑道:“你们来了。”

“都督,这位是……”程远几个根本没心思行礼,目光都落在那个背对他们的将领身上。

“呵呵,程叔叔真是贵人多忘事啊。”那人怪笑着转过头来,豹头环眼、嘴边一道狰狞的伤疤,不是阳武侯薛禄的次子薛桓又是哪个!

“啊……”一看到薛桓出现在这里,程远几个登时就炸了毛,不假思索地转身就跑,口中还大声喊着:“来人!”

但转过身来,迎接他们的是密密麻麻的长枪,整个帅帐都被伏兵围得密不透风!而在内包围圈外,他们带来的亲兵,也被中军营里的军人团团围住。

那些亲兵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些家伙刚才分明还在收拾行装,怎么一眨眼,就全副武装地围上来了?

‘中计了!’程远如丧考妣地叫一声,心念电转、面色也是一阵青、一阵白,几乎是眨眼的工夫,他便转回身、强作镇定地面朝着张永和薛桓道:“都督、二少爷,你们这是唱得哪一出?”

张永冷笑不语,薛桓却狞笑一声,伸出猩红的舌头,舔舔嘴边的伤疤……那是九龙口留给他的馈赠。“二爷我唱得是挥泪斩马谡!”

“冤枉!”程远叫起了撞天屈:“二少爷,我跟了侯爷二十年,可是忠心耿耿,天日可见的!”

“那你见我了跑什么?”薛桓缓缓走过去,逼视着程远道。

“这……”程远终于顶不住薛桓那凶神恶煞的压力,双膝一软,跪在地上道:“属下只是跟汉王他们虚与委蛇,绝没有勾结在一起……”

“我问你跑什么?”薛桓立在程远身前,蒲扇大的巴掌,不轻不重地一下下拍着程远的头盔。

“属下,属下害怕……”程远被拍得晕头转向,心里更是怕得要死,久经沙场的宿将,此刻眼泪都下来了。

“程叔叔怕什么?”薛桓轻声问着,目光却在三个指挥使身上巡视。

那三人早就吓得跪在地上,畏惧地看着薛桓……

“怕、怕你杀了我……”程远颤声道。

“你还真猜对了……”就在程远已经习惯了他拍皮球的手法时,薛桓突然运起内力拍出开碑裂石的一掌!只听啪的一声,程远那颗长了四十多年的脑袋,便被拍得脑浆四溅……

第七百五十六章各走各的路

看到程远被薛桓一掌拍死,跟着程远前来的那三个指挥使,全都吓瘫了……何止那三个指挥使,就连张永也吓了一大跳。

“你们三个吃里爬外的东西!”薛桓伸舌头舔下溅在手背上的脑浆。看到这一幕,另外两个指挥使险些呕吐出来。只听他阴恻恻道:“还不乖乖过来受死?”

“二爷饶命啊……”三个指挥使吓得魂飞魄散,磕头如捣蒜,辛克顺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道:“我们之前也没想到,他们会突然要造反的!”

“我们只是为了活命,才不得不跟那朱高煦虚与委蛇啊!”

“是啊,我们的心是忠于侯爷和二爷的,这一点从没变,也绝不会变的!”钱义也赌咒发誓道:“二爷饶命啊!”

“饶不得你们了。”薛桓叹口气道:“汉王起兵造反了,下面就是你死我活。输的要全家死光,我可不敢再信你们了。”

“请二爷再信我们一回!我们发誓为二爷肝脑涂地,永不背叛!”

“你们跟朱高煦也发过誓吧?”薛桓冷笑道。

“这回是真的了。”辛克顺指天发誓。

“不可信!”薛桓说着又抬起手。

“我愿把水军右卫交给二爷!”钱义忙大喊道:“我让亲兵把将领都叫过来,当面向他们宣布效忠二爷!”

“这还差不多。”薛桓哼了一声,问另外两人道:“你们呢?”

“我们也一样!”另外两人忙点头如啄米,发誓效忠二爷。

‘应该是效忠太子,至少也是效忠皇上吧……’张永不禁暗暗嘀咕,可看着薛桓那个凶神恶煞的样子,他是一个字不敢说的。

差不多与此同时,中军都督府大营中,却是另一番景象……

中军都督王宁,是从方山上逃回来的,自然要把自己层层保护起来。那些个想投靠汉王的军官,在上方山之前,就知道他的大营中布满了全副武装的精锐将士,所以压根就没打偷袭得手的念头。而是直接回营,拉起自己的部队就走……

“报!应天卫擅自离营,往东北方向去了!”

“报!和阳卫擅自离营,往东北方向去了!”

“报!广洋卫擅自离营,往东北方向去了!”

听到手下将士禀报的,忠于皇帝、服从王宁的将领都万分焦急,恨不得把蔫瓜似的永春侯爷给拎起来,让他赶紧振作:“侯爷,咱们就什么都不做,放任那三卫离开?”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王宁从方山上下来,就像丢了魂似的,无精打采道:“你们想走也随便。”

“这……”众将领那个火大啊,心说我们也就是不想跟着汉王造反,不然就冲你这个面瓜样儿,早就走得一个不剩了。留守中卫的指挥使闻人达己苦口婆心道:“侯爷,您不能这样啊!既然决定站在太子这边,咱们就得全力以赴!”

“是啊,咱们这边还有四卫兵马,完全可以拦住他们!”另一个指挥使也劝道。

“然后呢?”王宁终于睁开眼,双目依然无神道。

“然后……”众将不禁语塞。然后怎么办?王宁这些年荒废懈怠,威望已经几乎殆尽,只剩下中军都督的牌子而已。但人家既然敢不请示就拔营,自然也不会把他这个上司放在眼里。

“劝不住就只能开战了!”另一个指挥使闷声道。

“先不说你确保能赢么……”王宁的声音终于有了点情绪,却还不如没情绪:“单说人家是领了汉王的帅令,我有什么理由拦着人家?”

“汉王要造反啊!”几个指挥使异口同声道。

“是,我知道他要造反,可他现在造反了么?”王宁叹气道。

众将又是一阵语塞,这倒也是实话。别看现在双方已经调兵遣将,可毕竟还没开打。

“汉王肯定要开战的!”众将不服道:“不然他带着十万大军杀回京城干什么?”

“你们想过没有,万一汉王要是放弃了呢?”王宁追问一句道:“只要没真开打,汉王就可以说这是军演的一部分……那时候,我们这边却已经自相残杀的尸横遍野,这个责任谁负得起?”

“……”众将一阵沉默,过了好一会儿,闻人达己才闷声道:“说白了,侯爷就是不想当这个出头鸟。”

“不错。”王宁淡淡道:“五军都督府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所以汉王调动那三卫兵马,我无权阻拦。同样道理,我也无权指挥你们去跟他们开战。”

“非得等他们真打起来。”众将领憋屈道:“咱们才能参战?”

“看情况吧。”王宁却依旧不咸不淡道。

“侯爷,您这么消极,想过太子会怎么看么?”一个将领忍不住问道。

“第一。我们忠于的是皇上,不是太子!”王宁目光突然冷峻起来:“第二,我这是为你们负责,不要再不知好歹!第三……”顿一下,他幽幽道:“太子得先赢了,才谈得上怎么看我。”

“是……”虽然还是很憋屈,众将不得不承认,侯爷说的有道理,他们又不是太子的嫡系,没必要冲锋在前。不过这样一来,如果太子赢了,他们充其量也就是无功无过。捞不到什么好处了。

不过要是汉王赢了,他们似乎也没有太大的麻烦……绕了一大圈,众将才明白过来,这他妈不就是严守中立么!

“那侯爷觉着谁的赢面大些?”众将试探问道。

“不知道。”王宁摇摇头,话锋一转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