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官人(三戒)-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啊……”

哭着哭着,她突然感觉自己的手,被一双温热的手给握住了,老太太喃喃道:“你不是鬼,鬼的手怎么会是热的呢?”说着突然坐起来,顺着那双手摸上去,竟摸到一个跪在床前的男子的脸上。那男子已经哭成了泪人,双手按着老太太鸡爪似的手背,哭泣道:“母后,孩儿是允炆啊,我没死,我来看你了!”

“啊……”吕太后仔细摸着他的面庞,一张脸上一时喜一时怒:“是允炆,是我的儿子……不,你不是,我的允炆脸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皱纹……”

“母后,十四年过去了,儿臣老了,母后……也老了……”说到这,一身军袄,头戴毡帽,作皇陵卫卒打扮的建文帝,终于忍不住,抱着吕太后的双腿号啕大哭起来。

吕太后激动之后,却渐渐平静下来,一边反反复复摸着他的脸,他的头,一边用冰冷的语调道:“你到底是谁,为什么冒充我儿允炆?”

朱允炆闻言身躯一震,旋即明白母亲是被朱棣吓怕了,以为皇帝诳她呢,本来就如刀绞一般的一颗心,更是寸寸碎断,哽咽道:“母后,我不是冒充的,不信你摸摸看……”说着拿起吕太后的手,引导她摸到自己的腋下,那里有一颗黑痣,这事只有吕太后才知道,当年连他的皇后都不知道的。

“真是我的儿……”吕太后摸到那颗痣,终于确信无疑,一把搂住朱允炆,号啕大哭起来。

母子相拥放声大哭的声音,在殿外都听得清清楚楚。同样一身皇陵卫官兵打扮的常森,看到这一幕,听到这撕心裂肺的哭声,也是忍不住泪如雨下。不过他还保持着警惕,忙出声劝说道:“陛下、娘娘节哀,当心让皇陵卫的听到。”

大明皇陵的守卫分两部分,皇陵卫负责守护外围,锦衣卫负责内部监视,不过为了掩人耳目,也穿着皇陵卫的服装。

母子俩在常森的劝说下止住哭,吕太后才警觉道:“我的儿,你怎么来了,莫非让皇上抓住了?”

知道母亲口中的皇上不是自己,而是导致她家破人亡的朱棣,建文心如刀绞道:“没有,孩儿是自己偷偷来的。”

“刚才说话的是谁?”老太太早已是风声鹤唳,着紧问道。

“太后,为臣常森。”常森忙上前大礼参拜。

“原来是国舅爷。”吕太后垂泪道:“我们家倒把你们家给拖累了。”

“太后不必内疚,为臣者但知忠孝尔。”常森垂泪道:“我常家世受皇恩,无以为报,唯有肝脑涂地了……”

“常家真是太祖皇帝的大忠臣啊……”老太太感叹一声,突然脸色大变道:“你们快走,皇上派人设了套,就等我儿落网呢!”说着使劲推建文道:“快走,快走!”

“母后不要赶我……”建文帝泣道:“儿臣丢了祖父传给我的江山,害的成千上万的臣子死于非命,已是百死莫赎。今日能与母后相见,已经是上天格外开恩。即使是死,我也是葬身父母身前,那真是梦寐以求,死得其所……”

听他说到父母,吕太后才想起来,拉着他走到懿文太子的神位前。“哦,对了,快给你父亲磕头……”

……虽然眼睛看不见,吕太后对这享殿的一砖一瓦却了然于胸,准确地拉着儿子走到供桌前。

朱允炆的脸像火烧一样,不敢抬头看自己父亲的神位。其实从被偷偷带上紫金山起,他就沉浸在莫可名状的负罪感中。他实在无颜面对对自己给予厚望的祖父,更对不起自己的父亲。

身为一个皇帝,还有比丢掉江山,害得母后兄弟子女全都沦为囚徒,更无颜面对列祖列宗的么?

被母后拉着来到供桌前,朱允炆便扑通一声,长跪不起……

第七百五十一章万事俱备

最后还是吕太后把儿子拉起来的。起身时,朱允炆的帽子不慎脱落于地,被母亲摸到了他的光头,吕太后一愣道:“允炆,你这是……”

朱允炆忙把自己这些年的遭际讲给母亲:“铁函红箧,度牒剃刀,皆祖父所遗。可能祖父也意识到,孩儿会有沦落江湖的一天吧……”

吕太后听他落发为僧,在一干忠臣的保护下忍辱图存,起先还心存复国之念,但之后眼看着忠臣们为他粉身碎骨,渐渐灰心丧气,已经没有再图振作的念头,老太太本来还怀着建文能复国报仇的奢望,现在见他已经意气消沉,知道绝无可能了。便喟然叹息道:“一切都是天命,你既然已经认命,娘也不再想再勉强你什么。只要你好好活下去,待娘百年之后,也有个能给你父母兄弟烧纸拜祭的……”

朱允炆默默点头,又是泪流满面。

“按说为娘早就该死了,只是我要是一死,就彻底没有给你爹打扫享殿,上香供奉的了。所以娘一直告诉自己,能多活一天,就能多照顾你父亲的灵位一天……现在老天爷让我们母子相见,我已经心满意足……”吕太后再次把儿子的脸仔仔细细摸了个遍,好像要彻底记住他一样,待心满意足了,才恋恋不舍地收回手,狠心把他一推道:“去吧,今日你我母子缘尽,再不要来这种虎狼之地了!”

朱允炆恋恋不舍,却见母亲朝常森深深一福道:“国舅爷,哀家拜托你了,带我儿远走高飞,你们都过安生日子吧,再也不要冒险了!”

常森忙流着泪跪地领旨。建文哽咽欲绝,几欲晕厥过去。吕太后忍着万般不舍、千番伤心,催促他们赶紧离开这虎狼之地,常森再给老太后磕头,便拉着朱允炆离开大殿……

身后,老太后望着儿子的身影,哭倒在地……

常森拉着一步三回头的泪人走出大殿,突然站住脚步,身形一晃,从廊柱后拉出个瑟瑟发抖,还提着个篮子的老太监来。老太监忙磕头饶命,常森眉头一皱,就要出手灭口。

却听身后老太后叫道:“国舅手下留情,这是照顾了我十四年的老何,他信得过。”

常森也意识到,太后身边就这一个伺候人了,要是杀了这老太监,恐怕太后也活不下去了,不禁叹了口气,放开那老太监,带着建文帝离开了。

两人快步走出懿文陵,到了守卫的直庐中,常森对老神在在等在里头的庄敬道:“解药!”庄敬自然不放心他们自由行动,让两人服下了定时发作的毒药,才放他们去见吕太后。没有解药,两人最多半天就会毒发身亡,至少以建文那羸弱的身子,肯定是这样的……

“我可没带那玩意儿。”庄敬却笑道:“要是给了你们解药,你带着建文君远走高飞,我可拦不住。”见常森要发作,他忙话锋一转道:“不过将军放心,咱们一回去就给你们,耽误不了。”

“那就赶紧走吧。”常森沉声道。

“还是得等天黑。”庄敬笑道:“皇陵卫虽然懈怠,但光天化日的,咱们还是会被发现的。”

“哼!”常森见庄敬完全不听商量,便盘膝坐地,不再理会这厮。

庄敬笑笑,便转向一脸哀容的建文道:“怎么样,陛下?有何感想?”

朱允炆面色一阵纠结,竟是语塞。

“太后娘娘的处境你也看到了,身为儿子,你忍心看她这样继续下去?”庄敬假惺惺道:“还有令郎文圭,二岁就被废为建庶人,在中都圈禁着,今年应该已经十六岁了吧?你就忍心让他被囚禁一辈子?”说着笑道:“哦对了,中都那边也归我们管,你想不想再去看看令郎?”

“不必了……”朱允炆脸上的痛苦,只有心里苦痛的万分之一,最终他还是艰难地摇头道:“一家哭总好过万家哭……”

“你!”庄敬登时一阵烦躁,他带建文来见吕太后,是冒了极大风险的,一旦被人发现,纪纲肯定要吃不了兜着走。之所以冒这个险,是因为实指望他能看到母亲的惨状,重新燃起斗志!却没想到,这厮竟然彻底成了一滩糊不上墙的烂泥!

庄敬正要发作,却见常森站了起来,沉声道:“你先出去,我跟陛下谈。”

“我听听也无妨吧。”虽然两人都服了毒药,庄敬还真不放心……

“一边凉快去!”话音未落,庄夫子就感觉被人拎住脖子,丢出门去。

手下忙把他扶起来,值房已是屋门紧闭。庄夫子丢了个大脸,却又觉着放狠话更丢人,只好愤愤跺脚,忍了!

直庐中,建文看着常森,一脸不信道:“舅舅,你真要和这些沾满我大明忠臣鲜血的刽子手合作?”其实建文帝不是没想过借助纪纲的力量复国,但一想到那些瓜蔓抄、千忠戮,就一点念头都没了。

“不过是权宜之计。”常森压低声音,凑在建文耳边轻声说起来什么,最后道:“要是一切顺利,陛下就能和太后去南洋,到时候一家团聚,再也不受分离之苦。难道不值得么?”

“当然值得。”建文帝双眼终于放出希望的光道:“只是那王贤真有那么好心?”

“也只能信他了……”常森喟叹道:“我们还有别的选择么?”

“那……”朱允炆毕竟是当过皇帝的,自然知道天下没有不要钱的午餐,便问道:“我们要付出什么代价?”

“这……”常森没想到建文会这么问,一时竟有些语塞,顿一下才搪塞道:“当然要为他做一些事情,不过还不太过分,可以接受。”

“那就好……”朱允炆点点头,待要追问是什么事,却见常森已经转过身去,把门打开了。他只好打住话题。

这间直庐可不是特制的,没什么铜管之类的窃听设备,庄敬在门外急得抓耳挠腮,也不知常森和建文说了什么。

庄夫子正把耳朵紧贴在门上听,猝不及防,门一下开了,庄夫子登时失去平衡、站立不稳,一下摔了进去。

好在丢了一次人,这次感觉上没那么难接受。庄敬拍拍身上的土,若无其事地爬起来,问道:“怎么样了?”

常森点点头,庄夫子登时欣喜若狂,望向朱允炆道:“真的?”

朱允炆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庄夫子的快乐却是建立在建文帝的痛苦上,登时如释重负,若非担心惊动了地下长眠的朱元璋,他都要仰天长啸,以表达自己此刻欢欣雀跃的心情。

大计!成了!

庄敬喜笑颜开,当时就想给朱允炆下跪,转念一想,却又觉着没必要。这个皇帝是拿来唬别人的,自己可不能当真了。不然辛辛苦苦还有啥意思?

如是想来,他便改为朝建文作了个揖,口称‘陛下’。

这分不恭让常森心头火起,忍了又忍,才没一脚把他踹跪在地下。

建文艰难地点点头,算是受了他这一礼,便痛苦地闭上了眼。

庄敬站起身来,转向常森道:“老常,咱们现在是同殿称臣了,以后还需多亲近哦。”

“那是自然。”常森挤出一丝笑道:“以后还请大人多多关照。”

“互相关照,互相关照。”庄敬哈哈一笑,目光热切道:“那个宝藏的位置,是不是可以说出来了?”

“当然。”常森点点头道:“位置在吴县鼋山普济寺,那里是当年我们逃难的第一站。”

“真的?”听他说得这样轻巧,庄敬反倒有些不信了。

“吴县离着京城,乘快舟来回不过三五天时间,有没有,你派人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常森淡淡道:“我要是说谎,也会说个远点的地方。”

“那倒是……”庄敬将信将疑地点头,常森说的是不错,不过这种事,怎么能贸然派人去查看呢?必须要做好万全准备才行。看来也只能等等再说了。

“接下来要我们做什么?”常森主动问道。

“这个么,要做的自然不少。”庄敬笑道:“不过不是现在,将军只要把皇上照顾好了,等到在群臣面前露面,皇上气色这么差,别人还以为我们虐待呢……”

“好。”庄敬笑道:“另外,告诉将军一个好消息,为表示诚意,我已经派人把令贤侄从云南接回来了,相信不日就能抵京与将军团聚。”

“是么……”常森的心猛地一沉,他自然知道这厮没安好心,纯粹是想拿继祖作人质,要挟自己不要乱来而已。面上却还要摆出欣喜之色道:“多谢庄夫子了!”

“好说好说。”庄敬笑着点头。

挨到了天黑,三人和一众护卫,扮成了巡逻的皇陵卫,从后山离开皇陵。守卫也真是挺懈怠的,一路上没遇到什么麻烦,便下山去了。

待其下了山路,上了早等在山脚下的马车驶去。道旁草丛中出现了几个人影。

“这么好的机会放他们溜走了,真不甘心啊!”说话的声音明显是胡三刀。

“你懂什么,这叫放长线钓大鱼!”瓮声瓮气的龙五爷。

“就你懂!”胡三刀一瞪眼,就要跟老冤家吵起来。却听一声咳嗽,赶忙乖乖噤声。天不怕地不怕的马贼头子胡三刀,对王贤也没这么害怕。但发出这一声的,是北镇抚司的总教头杨荣,惹恼了这老家伙,随随便便让你背着个水缸绕京城跑上十圈,非把你整得死去活来。

“收队。”杨荣一声令下,便带着众手下消失在黑暗中……

第七百五十二章沙场秋点兵

中国从春秋时起,就有沙场秋点兵的习俗。秋天天气干燥降水很少,庄稼收割、农事忙完,军队便开始操练起来。等操练完毕,要是有敌人,就拉过去开战揍丫挺的。要是找不到敌人,就在皇帝面前操演一番,向领导证明自己不是吃白饭的。

虽然现在大明皇帝在北京,但今年的阅兵仍然如期举行。提前一天,除了随扈皇帝北上的三十万大军,剩下的三十万京卫官兵,并从中都、山东、河南、浙江等地轮班卫戍京师的军队,共计四十万兵马,已经在紫金山正南方三十里外驻扎下来。

身穿威武金甲,肩披猩红色的披风,汉王殿下站在如一枚玉玺般的方山上,俯瞰着山下绵延数十里的联营。此时西天红日未落,东方玉兔出生,星辰若隐若现,胸中洋溢着吞吐天地的豪情,不禁吟诵起太祖皇帝那首大诗来: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簇拥在他身边的众将闻声,也皆群情激荡,纷纷高声附和,恨不得立即与那西风战一场!

“士气可用,士气可用啊!”听到这激昂的声音,汉王哈哈大笑道:“各位不用陪在这里了,都赶紧回去自己的军营去,好好临阵磨将,明日奋勇争先,要勇拔头筹哦!”

“喏!”众将轰然应诺,齐齐向汉王行礼散去。

待众人走远,汉王身边只留下宋琥、李茂芳、纪纲等心腹之人。守着这些人,汉王自然不必再掩饰,那张脸上涌现出弄弄的阴沉与杀机。他定定望着眼前如铁幕般的军营,满意地笑道:“这分明是个天罗地网啊……”

“是啊。”李茂芳笑道:“要是一切顺利,当场把朱高炽抓起来,似乎也不错。”说完见众人神情都是一僵,李茂芳不禁缩缩脖子,小声问道:“怎么,我又说错了?”

“呵呵……”汉王却难得地笑起来道:“其实这个主意还真是不错。”

“确实。”宋琥点点头道:“能把太子从京城拽出来的机会可太少了。若能在这方山军营,当着百官的面把他抓起来,然后现场逼他们站队,不比什么指鹿为马强多了?”

“没想到,我竟然也有出对了主意的时候?”李茂芳闻言大喜,却看到宋琥眼里的揶揄,登时恍然道:“其实你们本来就是这么想的,对吧?”

“我可没这么说。”宋琥呵呵一笑。

“不否认那就是承认?”李茂芳神情一怔,有些不悦道:“你们可瞒得真死啊!”

“你还不知道自己这张大嘴巴?”宋琥白他一眼道:“要是早告诉你,怕是满世界都要知道了。”

“怎么会呢。”李茂芳闷声道:“我还是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的。”

“不是为了防备你。”朱高煦冷冷一笑,杀气凛然道:“是因为我们中出了几个叛徒!”

“吓!”李茂芳一惊,顾不上郁闷,忙问道:“谁,是谁?我宰了他!”

“叛徒当然不在场了。”宋琥道:“要是在场的话,我们也不会说这些。”

“那到底是谁?”李茂芳猜测道:“许诚?顾兴祖,还是……”

“别瞎猜了。”朱高煦沉声道:“总之你记住一点,除了现在在场的这些人,其余人都靠不住就行了。”说着淡淡道:“再说你也别有意见,这件事我连纪大人和庄夫子都没告诉。不是不信任你们,而是没必要说罢了。”

“是。”李茂芳听说纪纲和庄敬之前也不知道,心里这才平衡了不少。马上有心情对纪纲笑道:“老纪,原来咱们一个待遇。”

“荣幸之极。”纪纲淡淡一笑,心下却一阵惊涛骇浪,他没想到这些胆大妄为的家伙,竟然擅自改变了计划,要提前在军演现场抓人!不过下一刻他就镇定下来,因为自己这边的计划同样没跟汉王交底。自己这边已经安排妥当,这会儿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而且庄夫子还在京城……他便忍住没有说话。

“好了,别在这候着了,都去各军再走动走动,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嘛!”汉王一挥手道:“去吧!”

“是。”众人行礼退下。

此时玉兔高升,玉玺般的方山上,只剩下汉王殿下独自挺立,晚风将他的披风吹得猎猎舞动,月光将他伟岸的身影越拉越长……

第二天,天不亮,方山上下的军营中,便响起低沉的号角声。原本静悄悄的军营,立马有了动静,一阵喧腾之后,全副武装的兵士们小跑出营帐,按照各自的序列列队整队,在一身盔甲、披着大红披风的军官的率领下,缓缓走出军营,列队前往方山前的阅兵场上。

朱高煦和众勋贵武将立在方山上,俯瞰着原先空荡荡的山前平川,渐渐地被几十万大军按车、布、骑三大营、分为三十六路占据得满满当当。一眼望去,真是个旌旗如林、刀枪如海,在初升的旭日下闪动夺目的光芒,真的像是朝阳下波光粼粼的海面一样。

朱高煦站在他父皇曾站立过的地方,强按着心头的激动,才能保持如雕像般的肃立。此时此刻,由不得他不激动,因为下一刻,天地就要变色!

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日上三竿时,大军已经环绕着方山列阵完毕,浩浩荡荡绵延数十里,军威雄壮、气势冲天!

但大阅并未开始,因为太子和百官还没到场。不过探马已经报来,说那边已经到了数里之外……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只不过绝大多数人都被蒙在鼓里,只有少数知情者,才会满心的激动、担忧、患得患失……

王宁和顾兴祖也在方山的观演台上,此刻两人心中都有些不祥的预感。这不是说他们有第六感,而是两人发现不知从何时起,几个天策卫的军官便紧紧伴在他们左右,甩都甩不掉……

两人悚然意识到,这分明是针对自己的布置……来不及细想,是哪里出了问题,因为问题就在那里,如何解决才是当务之急。可惜两人无奈地发现,四周围全都是汉王的人,根本不给他们溜号的机会……

王宁偷偷抹一把汗,想借尿遁离开山上,却被负责警戒的天策卫士兵拦下。他刚要发作,那几个天策卫的军官便过来,赔着笑说:“侯爷恕罪,王爷有令,军演过程中,任何人不得下山。”

“为什么?”王宁皱眉道。

“恕末将不知。”几个将领摇头道:“总之是王八的屁股,规定。”

“是啊侯爷,您还是将就将就,到后面解决吧。”将领半劝半拉,把王宁弄回了原地。

看到王宁去而复返,顾兴祖直接打消了溜号的念头,看着身边人不怀好意的目光,他已经预料到自己的命运,整个人都要昏过去了。

“侯爷,你没事儿吧?”看他摇摇欲坠的样子,身边人忙‘关切’问道。

“没,没事,可能没吃早饭,有点头晕。”顾兴祖语无伦次道,话音未落,便听山下突然响起画角声声中,五百面蒙皮大鼓隆隆敲响,是前来观礼的朝廷百官到了。

“他娘的,终于到了!”众将的注意力马上从他身上移走,一个个摩拳擦掌,一副恨不能把太子那头肥猪生撕的架势了!“叫我们等得好苦啊!”

“诸位陪孤迎接太子大驾去!”汉王也露出如释重负的神情,目光冷冷瞥了众将一眼。真叫个做贼心虚,其余人都没觉着这一眼有什么问题,王宁和顾兴祖却像被利剑刺中了心窝,险些一屁股坐在地上。

两人失魂落魄的被众将裹挟着往下走,也不知道是怎么走下来的,就已经到了方山下。

这时,浩浩荡荡的文官队伍也到了近前,被重重侍卫簇拥在当间的,正是太子殿下的车驾。汉王骑在那比所有马匹都高一头的黑色巨马上,目光直越过众文官,哈哈大笑道:“大哥,你可来迟了!太不给小弟面子了!”

那洪亮的笑声,在山下回荡着,却因为没有人应声,而显得有些滑稽可笑……

见太子车驾的门依然紧闭着,太子也不肯出声,朱高煦眼中凶光一闪道:“看来大哥是要小弟亲自扶你下车啊!”

说着便策动他那黑色的巨马向前,要去亲自打开车门。

那马车周围可都是太子的侍卫,万一要是突然发难,汉王殿下武功再高也逃不脱。宋琥韦弘等人心急之下,也顾不上什么尊卑了。后者忙笑道:“这种事哪能劳动王爷?还是末将来吧。”说着双腿一夹马腹,越过汉王抢先上前。

汉王本来就是做做样子,见有人替自己冒险了,便勒住马,定定望着那车门。

说话间,韦弘已经到了太子车驾前,被东宫护卫拦住,他不分青红皂白,扬起马鞭就抽,硬生生打出一条去路。到了车门前,他大声喝道:“请太子殿下下车!”

“请太子殿下下车!”也不知被什么情绪驱动着,众将领竟跟着一起高喊起来。

“请太子殿下下车!”见将军们喊得起劲,临近的收阅官兵也一起高喊起来,那声音迅速如潮水般波及了整个阅兵场,一浪高过一浪!

第七百五十三章措手不及

“请太子殿下下车!”

山呼海啸的喊声中,韦弘却木头桩子一样僵在那里。

临近的军士都察觉出异样来,喊声渐渐安静下来,不一会儿,偌大的场中数万人竟是一片安静。

汉王的脸色阴沉起来,拨马过去,一把将韦弘推出老远,往太子的车驾中一看,只见里头竟是空无一人……

“这是什么情况?”汉王双目喷火,狠狠扫过车驾旁的一众文臣。

“好叫汉王知道。”众大臣都被这场面震慑住了,面色紧张地说不出话来,只有杨士奇面色沉静地回答道:“太子殿下出发前,突然发了急症,来不了了。”

“什么急症?”汉王一副要吃人的神情。

“泻症。”杨士奇淡淡道:“也不知怎么回事儿,下半夜突然就上吐下泻,太医给看过了,不许殿下出行。”

“那你们把他的车弄来干什么?”汉王的手搭在剑柄上,强忍着拔剑杀人的冲动。

“这也是为了安定人心啊。”杨士奇淡淡道:“本来京中就有不少传言,要是京中百姓看到太子殿下不来,怕是要起流言的。”

“什么流言?”汉王逼视着杨士奇,场中一片肃杀。

“呵呵,都是些有的没得,下官也说不清。”杨士奇微微一笑道:“王爷,吉时已到,别耽误了阅兵。”

“哼……”汉王的重重一击打在了棉花上,心里头一阵气血翻涌。他强压下心里的杀机,拨转马头沉声道:“上山!”

上山的路上,许诚凑过来道:“让王宁跑了。”

朱高煦眉头一皱,一鞭子就抽在他头上,骂道:“干什么吃的?”

许诚也不敢躲,生受了这一鞭,低头道:“刚才趁着大伙儿都在看太子车上,他拨马就跑回本阵,刚才那种情况,也不好去追。”

“一群蠢货!顾兴祖呢?”朱高煦心里头那个邪火,那叫一个越烧越旺。

“看王宁跑他也想跟着,不过晚了一步,被我们给扣住了。”许诚道。

“哼,先上山。”朱高煦知道不能再拖了,越拖变数越多,麻烦也就越大。

山上的观礼台上,本来设着两把金色的椅子,一把是汉王的,另一把自然是为太子准备的。昨天晚上,汉王是一宿没睡,都在想今天要如何震慑太子、羞辱太子,最后把他打入万丈深渊。哪知道那厮竟然吓得不敢来了!

汉王殿下终于忍不住邪火上头,飞起一脚将太子那把椅子踹下山崖,咆哮道:“阅兵!”

万众瞩目之下,那把金色的椅子从山崖坠落,摔成了粉碎。

与此同时,低沉悲壮的号角声吹起,五百面蒙皮大鼓敲响。在八百面军旗的引导下,各路兵马开始行阵通过方山,宛若一条杀气腾腾、见首不见尾的巨龙!打头阵的是汉王的天策卫,他们手持着刀枪剑戟、戈矛钺星,一水儿朱红的杆、纯金的头,彰显着这支大军的高贵身份。

紧跟在天策中卫后面的,是汉王私自成立的天策左右两卫,这支至今没有正式身份的私兵,竟堂而皇之地走在受阅大军的行列中,而且是排在第二第三位,这让很多军队的将士都露出愤愤之色。

但那两卫的将士却是亢奋异常,示威似的把口号喊得山响,气势汹汹从受阅台前通过。再后面的是汉王府的三护卫,再往后是五军都督府的军队,至于位列亲军上直卫的府军前卫,却被安排在了最后……

“我怎么感觉不大对劲儿?”等候入场时,许怀庆到了莫问身边,小声嘀咕道:“今天这个架势,好像本来是要拼命……”

“嗯。”莫问点点头道:“殿下一定接到什么消息,才会临时取消行程了。”府军前卫这次前来,就是一个任务——保护好太子的安全。太子临时不来,他们竟一点消息都没有。

莫问的目光越过眼前的受阅队伍,落在东北方向的半空中,只见那里有的烟尘腾起,他沉声道:“天策三卫开拔回京了。”

“他娘的!”薛桓登时急了:“不是说今日还有大军演么?”

“他们应该是改变计划了。”莫问说着一拍大腿道:“他们提前发动了!”顿一下,那张万载古井不波的脸上,浮现出惊恐之色道:“不对,他们不是提前发动,而是一切都计划好的!”

“计划好什么?”众将都望向莫问。

“他们本来是要在今日当场软禁太子的!”莫问扼腕道:“只是因为太子殿下临时没来,他们谋划才落了空!”

“所以他们才立即派军队回京?”许怀庆瞪大眼,牙齿咬得咯咯作响道:“要真是这样,殿下岂不危险了?!”

正说着话,一名右军都督府的军官策马过来,被府军前卫的哨兵拦下。许怀庆忙让人把他放进来。那军官疾驰到中军大旗下,顾不上行礼,便向莫问几个急声道:“几位大人,我们侯爷让我来告诉你们,他和镇远侯早被识破了,我们中了他们的圈套!”

“球!”薛桓摘下挂在马背上的兵刃,“跟他们拼了!”

“别着急。”莫问却冷静道:“还不到拼命的时候!”

“而且也不能拼命。”许怀庆道:“我们毕竟名义上还受汉王节制,轻举妄动正好给他们对我们动手的机会!”

“也总好过坐以待毙!”薛桓咬牙道。

“那不至于。”许怀庆道:“我们怎么说也是全副武装的三万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