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3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惹他,或许那两伙胡人本就没在意其它人。
  片刻功夫,地上已经躺倒一片。
  大腹便便的汉子身边已经死光,只剩下他一人,还身中数刀,流血不止。
  那汉子哈哈冷笑。
  “呸,老子临死前有个要求。”
  “说吧!”后来带人杀入的那个精悍汉子一身是血,身后此时还站着七八人。
  “老子刚买了一坛子好酒,还没来的及喝,让老子喝了酒再杀不迟。”
  说着,他直接把刀丢了,然后提起酒坛,直接就往嘴里倒,酒哗拉拉流下,汉子大口大口的喝酒。
  喝了个痛快,把酒坛一扔,“痛快,死也不亏了。”
  “那就去死吧。”
  大汉冷笑,“薛延陀的狗贼们,你们会为你们的狂妄负出代价的,这是哪里?这是泰山脚下,是天子近前,你们却敢公然袭杀我回纥使团,圣人会为我们主持正义的!”
  被点破身份的薛延陀武士也并不掩饰,只是冷冷上前,手起刀落,将那壮汉头颅一刀削下。
  “该死的回纥狗贼,就算跑到天涯海角,我也会兑现誓言,将你们手刃,如今我终于兑现誓言了,阿耶阿娘还有部族的兄弟姐妹们,我给你们报仇了。杀害你们的狗贼,被我亲自砍下头颅了,你们可以安息了。”
  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大队的禁军赶到。
  身披明光甲的盾兵们顶在前面,将薛延陀人围住,后面是长矛手和弓弩手们。
  “跪下!”
  带队的都头大声喝令。
  薛延陀汉子看着这些精锐的大秦禁军,微微一笑,将手里滴血的刀扔在脚下。
  他身后的七八名汉子也都把手里的武器抛下。
  “跪下!”都头再次大喝。
  薛延陀汉子抱头跪下。
  “通通带走!”
  这时老汉走了出来,“等下。”
  禁军们瞧见老汉提着菜刀过来,顿时刀矛弓箭齐转向他。
  “你是何人?”都头见这老汉不像是这些胡人一伙的,问道。
  “小老是这酒摊的东主,这些胡人斗杀,自己不要性命小老儿管不了,可是却把小老儿的酒摊砸了,得赔钱。”
  都头无语,这老汉还真是要钱不要命了。
  “我以前也当过兵,在马邑打过突厥人,当年打的那些狼崽子们鬼哭狼嚎,痛哭求饶的,里面也有薛延陀和回纥人。”老汉道。
  都头肃然起敬。
  “原来还是位前辈。”
  这时那薛延陀的汉子笑道,“失敬,原来你也曾是位战士,刚才毁了你的摊子,实在不好意思,我这身上还有些金银,这位侍官,麻烦帮我取出来赔给这位。”
  都头摸出钱袋,也没点就把里面的金银钱递给了老汉,“给你的赔偿,不过还麻烦你得随我们趟一趟,录个口供证词。”
  老汉拔拉了一下钱袋,看到里面的金银数量很满意。
  “好的,走吧。”
  都头看着那薛延陀人,“你还笑的出来?一会你哭都来不及了!”
  “我知道会有什么后果,但我不后悔!”那汉子哈哈笑道。


第1415章 头铁失智
  “杀人的是薛延陀使团的人,为首者叫康扎荦山,是薛延陀小可汗泥孰的心腹。”
  行宫里,皇城司提督李宪正向皇帝禀报刚发生的这一恶性事件。
  “康?莫不他是个昭武胡?”
  “算是,康扎荦山的父亲是个昭武胡人,河中康国人,属于柘羯。”
  太子不解问,“康国不是粟特人吗?怎么说他属于柘羯?”
  李宪笑着对太子道,“殿下有所不知,这个柘羯啊,也就是东晋十六国时建立后赵的羯族!”
  这下太子更不解了。
  “李宪,你今天就给太子上一下历史课,跟他讲讲这个柘羯的历史。”
  “是,圣人。”
  李宪作为一个皇城司提督,虽是个阉人,可有文化有知识,还能骑马射箭指挥打仗,搞情报也是把好手,是个除了不能长胡子生孩子外其它都全能型的人才。
  他娓娓向太子嘉文道来。
  “羯族在我中原历史上出现时间不长,东晋十六国时,羯人建立后赵,一度在中国北方称霸,不过若是细究,其实羯人也不算是什么真正的民族,不能跟羌、鲜卑、匈奴等并论。因为羯人起初只是匈奴的一个分支。羯人入塞之前,隶属于匈奴,即匈奴别部。”
  “若是要追根溯源,则羯人其实是来自于河中。”
  “昭武九国那里?”
  “太子聪明,羯人属于南匈奴十九种羌渠种的小部,迟至东汉时已经随南匈奴迁移至并州,聚居于上党一带。羯人的外貌也是较突出的,他们高鼻、深目、多须,与北方胡族有较大区别,故此突厥人常称他们为昭武胡。”
  作为羌渠别部,羯人的祖源就是在河中,羌渠即康居。
  “康居也译为羌渠,在千年前,这里是古波斯国的行省名称,也即我国古书记载里的粟特,也称昭武九姓,九姓胡。”
  太子立即道,“昭武九姓我知道,他们不是以前从河西张掖一带西迁的月氏人后裔吗?”
  “太子记的不错,月氏西迁,后来建立过贵霜帝国,统治了河中以及大夏等地,再后来贵霜灭亡,部份月氏后人在河中建立昭武九国。昭武九姓,也记为粟特人。只是一般人不了解的是,其地方同族在我国史书上其实也分为南北,北方为游牧人,南方为城邦定居人。南方城邦定居者称为粟特,善于经商耕种。而北方游牧者,称为柘羯,后来成为河中大夏之地有名的雇佣武士。”
  东汉时开始,就有许多柘羯东迁。
  从东汉末,直到如今,这数百年里,羯人流动范围很广,有早年随匈奴东迁到漠北的,也有随南匈奴迁到河东河北一带定居的,自然也还有留在西域河中等地的。
  在东晋十六国时代,定居于并州一带的羯人还崛起过一段时间,建立过后赵,一度称雄北方。
  “现如今,河中康国称这些游牧羯人为赭羯,而安国称柘羯,许多游牧羯人开始专门从事雇佣武士的职业,行走在丝路之上。”
  不论是柘羯还是赭柘又或是羯人,其实都是一伙人,他们现在是纵横东西最出名的职业雇佣武士。
  当年冉闵一道杀胡令,杀了几十万羯人,但并没有杀尽。
  后来的尔朱荣、侯景这些枭雄,都是鲜卑化的羯人,而在羯人的老家,河中地区,还有着许多羯人。
  “原来羯人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啊,李提督知道的真多。”太子称赞道。
  李宪微微一笑,连说只懂些皮毛而已。
  “圣人,这个康扎荤山的父亲就是个昭武胡,是很早以前就随南匈奴来到中原的羯人,后来又随突厥人退到漠北,再后来归附于薛延陀。康扎荤山的父亲娶了一个突厥的巫婆,阿史德姓。因婚后多年不孕,后来到扎荦山求神而后有孕,故生下后取了这个名字。”
  罗成点点头。
  “既然这个康扎荦山是个柘羯武士,又是泥孰的人,那么朕也就差不多知道这次袭击回纥使团的原因了。看来这个泥孰是不满朕没有应诺把薛延陀大汗之位册封给他,同时又没有答应他的求援,出兵讨伐回纥,这是急了。”
  “圣人,是泥孰先没有按约定把说好的彩礼如数如期送到的,他失约在先,圣人自然无须兑现承诺。圣人没怪罪泥孰,还让他继续当薛延陀小可汗,都已经是对他的恩赐了,他居然还敢在封禅这么重要的时候,派人公然杀我大秦的客人,这是砸场子啊。”
  罗成背负着双手,慢慢的踱着步。
  “这个泥孰啊,这是玩火。”
  “泥孰确实是胆子太大了,太猖狂了。”
  “薛延陀跟回纥交战,纠缠不下,却还敢来惹大秦。”说着,皇帝的脸色已经不太好看了。
  薛延陀想要独霸漠北,大秦怎么可能答应呢,故而暗里挑动韦纥等组成回纥联盟,与薛延陀分庭抗衡。
  薛延陀不满,泥孰先是送了那么多牛羊到中原,结果还是没如期送达,自己的大汗迟迟不到册封,偏偏薛延陀与回纥的交战中,大秦还总拉偏架。
  “我看这个泥孰真是疯了。”
  “召罗克用来!”
  “圣人是打算?”
  罗克用是夷男的汉名,夷男现在还是大秦册封的薛延陀大汗,皇帝这个时候召他来,无疑是要干大事了。
  夷男作为皇帝义子,又是禁军大将,他也自是随驾东巡的,听闻诏令立即赶到。
  “泥孰派手下名为朝贺,实则在泰山脚下,在朕眼皮下公然袭杀回纥使者,这件事你应当也知道了吧?”
  “儿臣也是刚刚听闻,十分震惊。”
  “事情内情经过都很清楚了,泥孰昏头了,不能再让他继续带领薛延陀了,克用,朕打算让你回漠北。”
  “圣人,儿臣不愿意回漠北当薛延陀可汗!”
  “朕现在正式设立漠北道,授你为漠北道宣抚使兼漠北道左都督兼郁都山郡太守,晋封你为郁都山郡公,朕派尉迟敬德为你副帅,选张公瑾、冯孝慈、薛万述、段志玄为大将,给你们兵马两万四,你与敬德各统一军。”
  “年后便兵出长城,进攻漠北,将泥孰擒回洛阳。”
  “朕也会传旨给回纥可汗药罗葛菩萨,让其出兵协助。”这次皇帝是真怒了,本来暂时不想理会薛延陀,只打算扶持回纥跟薛延陀在漠北争斗,大秦坐山观虎斗就好,谁知道这泥孰也是失了智,居然敢在泰山下玩出这么一出,当着这么多藩国国王和使节们的面,大秦要是没点表现,那岂不是让别人看笑话?
  这天国上朝的威仪还如何维持,以后还如何号令群雄?


第1416章 剑出鞘
  第二天早上。
  皇帝在行宫金殿召开朝会,特邀诸国国王和使节们参加。
  会上,大理寺卿奏报薛延陀使者袭杀回纥使团案件,案件清晰,证据明确,薛延陀汗泥孰胆大妄为,欺君犯上。
  皇帝金口玉言,直接降旨将薛延陀小可汗泥孰贬为罪人,夺去一切爵位官职,并降旨令薛延陀大汗罗克用挂帅,同时朝廷以漠北薛延陀之地为漠北道,而以回纥之地为瀚海道。
  加罗克用为漠北道宣抚使兼左都督指挥使兼郁都山郡太守,授他统兵两万四,携尉迟敬德等一干名将征讨泥孰。另一面又授回纥可汗药罗葛菩萨为回纥经略使兼左都督,召药罗葛菩萨之长子吐迷度入朝为禁卫将军,入朝宿卫。
  这接连数道旨意一颁,殿中气氛顿时大变。
  这下连那些诸国国王们,也都能感受到大秦的雷霆之怒了。
  “两万四,只出兵两万四能讨败薛延陀吗?”高达国王忍不住问旁边的鸿胪寺少卿李密。
  李密这个少卿平时也只是充充场面,一般也是不理正事的,不过现在嘛,也还是出面帮忙接待下这些国王,听到高达国王的疑惑,李密不由的呵呵一笑。
  “两万四,已经很多了。”
  “可是我听说这个薛延陀可是很强大的,号称有四十万骑。”
  “四十万骑倒是有的,不过要看怎么算,这薛延陀啊,虽是铁勒强部,但自回纥组成联盟与他对抗后,也是削弱了他很多实力,因此现在的薛延陀,其实也就约四十万帐左右,一帐算一骑,因此确实能有四十万骑。不过薛延陀不是突厥,薛延陀人骑射本事其实一般,他们更擅长的是下马步战,因此,薛延陀军其实是一支骑马步兵。”
  高达国王听后惊叹,“真有四十万骑马步兵,那也不得了啊。”虽然高达国曾作为天竺北方四大强国之一,但高达以前也只是城邦国家,如今也是与戒日国差不多的分封制,说白了天竺诸国不论大小,其实现在都是联盟国,国王们其实就是个盟主,下面的封臣权力巨大,基本上封地就是独立领地。
  可就算如此,把高达国全部的封臣武装召集起来,都凑不出十万战士。
  四十万战士,还是骑马的,高达国王认为这支力量太强了。
  戒日王和他手下的三十六大封臣,加起来也就十万左右的兵马,可已经横扫天竺北方了。
  “战争早就不是拼人数的时代了!”李密道,要真只是拼人数,想他李密当年也好歹是中原盟主,麾下也一样有四十万大军,也就不会败在兵力远少于他的王世充和罗成手中了。
  “我国在以前汉代时,就有一汉抵五匈奴之说,而到了如今,一个秦兵也许打不了十个胡人,但一个军万二千人,却是能完虐十倍之胡人。”
  “不可能吧?”
  “没什么不可能的,战争,终究打的还是综合实力,拼的是训练、装备以及后勤支撑,而这几方面,我大秦的军队,都完胜薛延陀人。况且,就算两万四兵马出征,可漠北还有回纥协从征讨,另外还有突厥、奚、契、室韦等诸藩属封侯们,一个好汉十个帮,你说薛延陀拿什么打?就凭四十万帐牧民?缺铠甲少刀剑的,小规模的战事下,他们有地利之便,说不定能小赢,可这种大规模的战事,他们一点机会都没有的。”
  “可怕,太可怕了。”
  高达国王不由的感叹。“李少卿,先前我请求的军械采购之事,能不能帮忙催一催?”
  高达现在要面对着咄咄逼人的戒日王,而他的东北面的加摩缕波国,偏偏早已经不战而降,早早就认了戒日国做宗主国,一心与高达国为敌,与戒日国一东一西的夹击高达,搞起了远交近攻之策,却没想过说唇亡齿寒的道理。
  高达王也是没法,只能跑来找大秦帮忙,想从大秦这里多采买一些武器装备,最好了是采购一些往来天竺海上的那种新式的强大海船。甚至,他还希望大秦能够从云南以及吐蕃那边出兵来助他。
  从吐蕃越过雪山,顺着雅鲁藏布江下来就是摩缕波国了,而从云南往西南,也就隔了一个骠国而已。
  李密手执着玉笏,对于这个藩国之王没什么好脸色,虽然他只是一个失败者,可如今也是天朝上国的贵族上卿,这什么高达国,在他眼里,不过是个和泥婆罗、吐蕃一样的小藩穷藩罢了。
  “现在诸国都羡慕我大秦铠坚械利船快,都想购买,得排队呢。”
  “我们急等着用。”
  “那你得加钱!”李密告诉了高达王一个捷径。
  大殿另一端。
  六十岁的倭国女王额田部和厩户皇太子站在一起,很羡慕的看着这万国来朝的气象,这满堂的紫绯,这煌煌衣冠,多么的伟大啊。
  厩户皇太子暗暗在心里想着,等回到倭国后,就要全面学习大唐,增派遣秦使,前来学习大秦的一切,然后带回倭国全面学习改革效仿。
  他甚至已经计划等封禅过后,要去洛阳和长安走一走看一看,等回到倭国后,也要仿建一座这样的都城。
  厩户皇太子野心勃勃。
  但一边年迈的推古女皇却忧心忡忡,薛延陀拥有四十万骑,可因为在天子脚下杀了敌国使者,天子就要发兵征讨。
  而他们倭国之前联合百济反秦,这次想要秦收手罢战,只怕不容易。就算大秦最后肯,那么倭国肯定也得付出惨痛的代价。
  不来中华,不知世界之大,不离开倭国,不知道倭国之小。
  这位当了几十年天皇的老妇人,深感以前没有好好研究下中原,才致犯下如此大错。
  倭国还不如大秦的一个道,大秦的山东一道,都远超倭国之繁华富裕。
  “处斩康扎荦山等薛延陀罪犯,首级送回漠北,附信泥孰,天兵一到,他必授首!”
  朝会结束,倭女王再次请求拜见皇帝,但没被允许。


第1417章 倭国割地
  城外,倭国使团临时营地里。
  倭女王面对着摆在面前的精美中国料理无动于衷。
  厩户皇太子吃着烩鱼片,大加感叹,想不到鱼还可以这样吃。作为岛国的倭人,鱼自然吃的多,可是他们还真没有吃过这么精致的美食。
  倭国皇室平时如厕拭秽,都是用鱼皮,鱼在倭国皇室的印象里,只是一种比较低级的食物。
  而在佛教从中原经百济传入倭国后,倭国开始崇佛,并有了不食肉的禁例,虽然这个禁令不断修改,到现在变成不能食牛、马、犬、猿、鸡等有脚禽兽之肉,鱼不在限止之列,但皇室贵族们一般也只能吃到简单的煎鱼和煮鱼,这种精致的生鱼片,他们还真是吃都没吃过。
  厩户皇太子又夹起一片,吃的直赞叹。
  “这中原大华就是什么都好,什么都高级,居住辉煌的城池,豪华的屋舍,穿着华丽的衣服,吃着精致的食物,他们的日子真是太好过了。就算是普通的贫民,居然人人有田地可耕,个个都是自耕农,那些贵族们更是绫罗绸缎,瓷碗铁锅、茶叶美酒,太让人羡慕了。我决定了,等回去后,就要全面学习秦国,从营建一座秦式的新都城开始,这座都城我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平安京,待平安京营建好,就从飞鸟城迁到新京城,在那里全面开始新政。”
  女皇感叹一声。
  “可这一切,都得先过了大秦这一关。若是秦天子不肯原谅我倭国反秦之罪,无须大秦派出大军征讨,仅是如今那些群起而攻袭扰不断的海贼,就能够让我倭国毁灭!”
  厩户皇子默默放下筷子。
  “天皇觉得我们要如何做才能让大秦原谅我们呢?”
  女王叹声气,“当初我们太无知太狂妄,现在我们只能尽量想办法取得大秦的谅解了。只要大秦肯,不管什么条件,我们都要接受。”
  厩户皇太子也不由的叹气。
  “自我们在朝鲜半岛的任那领地丢失之后,这些年我们大和也是内忧外患。”
  如今的倭国,土地兼并盛行,租佃制广泛兴起,贵州豪强们割国县山海林野池田以为已财,争战不断,或者兼并数万顷田,或者全无容针之地,倭国立国之本的部民制因此衰弱,面临崩溃。
  部民制是和族统一日本后执政的根基,部民制的衰弱,使的社会矛盾加深,统治阶级内部更加动荡,朝廷地位受到严重影响,大臣、大连、伴造等重臣向朝廷上缴调赋时,先自收敛,然后分进。
  苏我氏在击败物部氏后更是权倾朝野,几任天皇都是他们拥立的,国家军事财政大权皆在握。
  征伐新罗的战争,加上营造宫宛、陵墓,和崇佛修寺院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部民苦不堪言,导致如今倭国地方的部民起义日益高涨,他们揭竿而起,与贵族进行武装斗争。
  皇室已经被权臣、贵族们架空了,底层的部民也都起来反抗朝廷、贵族,这使的现在的皇室其实已经快沦为权臣贵族们的傀儡了。
  推古女皇和厩户皇太子都是权臣苏我马子所扶立的,但苏我氏又专权擅政,使的女皇和太子都极为不满,可他们的权力本身就是来自于苏我氏。
  “若是能除掉苏氏马子,然后效仿大秦改革制度,废除皇室的屯仓,贵族的田计以及部民,统统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然后学习大秦实行班田授地,实行租庸调制,班田六年一班,朝廷每隔六年,班给六岁以上男丁口分田两段,女子为男子三之二,奴婢为公民三之一,公奴婢与公民数同。受田人死后,口分田归公,班田农民承担租庸调,每段交纳租稻两束两把!”
  厩户皇太子越说越激动,这些都是他与手下臣子们这段时间把在大秦所见所闻的一些总结下来后,拟出来的改革新政。
  他们认为现在倭国如此衰弱,关键就是皇室大权旁落,贵族们专权,尤其是部民们已经失去了田地,故此国家的基础已经没了。要想改变这一切,就要学习大秦中央集权,首先就是要把土地从皇室和贵族手里收回,然后授给失地的百姓。
  得到授田的百姓,再向朝廷交租纳调服役。
  田为公田,军队也为朝廷所有,这样一来,倭国就能从现在的落后与混乱中重生,能成为与大秦一样先进的国家。
  只可惜,这一切有一个最大的阻碍,那就是苏氏马子,苏我马子是四朝老臣,也是如今倭国朝廷权力最大的‘大臣’,而大连与大伴这两要职,也都掌握在苏我氏的手里。
  “或许可以向秦天子请求,让苏我马子代表我倭国留在大秦朝中侍奉皇帝。”女王突然道。
  “好,这招好,若是能让苏我马子不能回国,那苏我氏就群龙无首了,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夺回朝廷大权,重新任用贤明,学习大秦,也设立三省六部,地方设立国、郡、里,派国司、郡司、里长治理。”
  “重新制度官阶,给贵族们赐给官阶,划给封地食邑,低等的贵族则给予布帛作为俸禄。”
  女王打断太子。
  “若要秦天子原谅我们的反秦罪行,还要让大秦留下苏我马子,我们得拿出足够的代价,你觉得什么样的代价,能让大秦满意?”
  厩户皇太子不由的皱眉。
  倭国有什么东西能够平息秦天子的怒火呢?
  “之前传言,说秦人发现了石见银山和别子铜山,你说这是真的吗?”
  别子铜矿在倭国的伊予之二名岛,也就是后来的四国岛,这是倭国三大岛之一。
  伊予之二名岛也称伊予岛,要比东面的筑紫岛(九州)小,也比倭国大本营的大和岛小许多。
  “如果我们把别子铜山所在伊予岛割让给大秦,大秦能否原谅我们的反秦,并重新接纳我倭国为大秦藩属国?”
  “可就怕一个小小的伊予岛并不能让秦人满足,以秦人的实力,他们完全可以把整个倭国给吞并。”
  “实在不行,那我们就把筑紫岛也割给秦人。”厩户皇太子发狠,“只要天子肯把苏我马子扣留在秦,并重新接纳我倭国为藩属。我们不但可以把筑紫和伊予二岛割让给秦国,以后还年年向大秦朝贡,向他们开放贸易!”
  不能平息秦国之怒,可能就得亡国,高句丽和百济都是前车之鉴。
  如果能平息秦国之怒,那么忍痛割让二岛,也是无奈之举了。就如同当年倭国,把好不容易攻占并经营许多的朝鲜半岛上的任那最终放弃一样,都是壮士断腕之举。
  任那四县的地盘并不比伊予岛小,倭人也是经营多年,但最后还不是只能放弃了这个占领朝鲜的桥头堡。
  如今国灭在即,也只能忍痛拿出伊予来平息秦人之怒,若是还不行,那就把筑紫岛也拿出来送给秦人。
  起码,还能保有大和岛本土。
  “好吧,皇太子你现在就起草一份国书,然后呈奏大秦天子,先只提割让伊予岛,试探一下秦人的态度。”女皇缓缓说道,不到万不得已,能不送出筑紫岛还是先留着的好。
  “嗯,我这就去起草国书。”


第1418章 泰山封神
  “朕畏天!”
  “群臣则要畏法!”
  泰山脚下,罗成当着太子与宰辅们说道,自他继位以后,通过改革制度,推行了外政事堂内翰林院的宰辅群相制度,重用了一大批贤良大才为相,在君臣的努力之下,大秦迅速安定、富强,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做了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大事。
  许多人说皇帝是个拗人,甚至有人说皇帝是个浑人,但罗成并不是无所畏惧,他畏天。
  皇帝敬畏天道,尊崇道德,他的心里也有一杆秤,也有一条线。他并不会因为自己当了皇帝,并不因为大秦如此强盛,就真的膨胀,就真的以为自己是个圣人,甚至觉得自己是神了。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那么就可能为所欲为,践踏一切。
  这是相当危险的,罗成畏天敬地,制订规则制度,自己也带头遵守。他是皇帝,法律约束不了皇帝,但皇帝自己心中有敬畏,能够自律。
  而对于他以下的百官将士苍生黎民们,他则要求他们畏法,要遵守制度律法。从这方面来讲,皇帝表面崇儒,其实却是个法家皇帝。
  “圣人是天子,代天表地。”宰相侯莫陈乂道。
  “大秦开国已经七年,百官常称这是开元之治,但朕只能说是开元之始,诸位也不得松懈,我们还需努力。”
  “圣人德加于百姓,化覃于四海!”宰相魏征也道。
  “或许有些功绩,但还不够,不能居高自傲,历代许多有作为的君王,前期创业,后期却堕落,关系就是居功自傲,如杨广便是这样,这样的人还很多,如梁武帝,甚至是汉武帝。”
  “圣人靖多难,尊先朝,天所启也。承大统,临万邦,天所命也。如今涉东岱、禅云亭,此报上玄之灵恩,绍先祖之洪烈,则天地之意,宗庙之心,何以克厌哉?圣人自即位以来,七载有余,创九庙,礼三郊,大舜之孝敬也。敦九族,友兄弟,文王之慈惠也。卑宫室,菲饮食,夏禹之恭俭也。道稽古,德日新,帝尧之文思也。怜黔首,惠苍生,成汤之深仁也。怀玄漠,风太和,轩皇之至理也。正以天平地成,人和岁稔,报于神明。”
  新任的集贤殿大学士兼国子监祭酒、衍圣公孔颍达不愧是孔子三十一世孙,就算是拍马屁也拍的有文化,出口成章,把皇帝的功德比遍古之三皇五帝,让皇帝都听的十分高兴。
  当然,罗成对自己还是很清楚的,并不会被这迷魂汤灌醉。
  “朕以眇身,托王公之上,夙夜祇惧,恐不克胜,幸赖群公,使四海安从,使百蛮效职。”
  封禅泰山,对于皇帝,对于朝廷来说,于舆论上意义重大,于政治上,更有意义。
  一开始,皇帝不愿意把封禅仪式搞太隆重,甚至打算只带几千人来泰山。可宰辅们却认为礼不可失,封禅仪式是最隆重的大事,应当搞的隆重。
  这次三十余万人至山下,连藩国王都来了一百多个,前来朝贺的藩国总共大小三百多个,真可谓古所未有之盛事。
  今日大备法驾,至山下。
  皇帝御马而登,侍臣从。
  秘书监王珪奏曰,“昊天上帝,君位。五方时帝,臣位。帝号虽同,而君臣异位。陛下享君位于山上,君臣祀臣位于山下,诚足以垂范来叶,为变礼之大者也。礼成于三,初献、亚献、终献,合于一处!”
  初献定为皇帝亲献,亚献安排太子。
  至于终献,罗成本来想让皇后负责,但大臣们反对,认为就算贵为皇后可也是女子。其间也有人提议让吴王终献,有人提议晋王终献,但最终都被罗成亲自驳回了。
  最终,罗成决定,终献由皇帝亲自完成,结束争议,也打消某些人的一点念想。
  “祭如在,诚则灵。”罗成认为祭祀的关键还是心诚。
  以往有皇帝祭祀昊天上帝在山下祭,罗成认为应当心诚,因此改到山上。
  罗成带着太子与大臣们登上泰山之巅。
  早有工匠建立了祭坛。
  罗成带太子敬献祭品,然后取出自己亲自所写的玉牒文。
  这是写给昊天上帝的信。
  以胆封禅的皇帝,这封玉牒文一般都是不公开的,直接烧给昊天。
  可皇帝却掏出金泥银封的玉牒文直接公开宣读。
  “有秦天子臣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天启罗氏,运兴火德,受命立极,六合殷盛。上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